當前位置

首頁 > 教案中心 > 八年級教案 >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教學實錄+反思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教學實錄+反思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1W 次

  教學設想:

《花兒爲什麼這樣紅》教學實錄+反思

本文是一篇事理說明文,內容有一定深度。課堂不同問題,讓學生聯繫生物及物理知識,激發興趣,化難爲易。教會學生在此類問題中,如何迅速把握全文的結構及說明的順序,以及如何運用於課外閱讀。通過學習課文,引導學生關注自然,保護環境,在跨學科的整合學習中開闊視野,培養學生熱愛科學的情感和探索精神。

教學重點:

1、明確本文主要的內容及結構層次。

2、把握本文嚴謹自然的說明順序。

3、掌握文章題目設置及課外寫作的指導。

 教學過程:

  一、情趣導入,激發學習興趣

師:映日荷花,接天蓮葉,亭亭蓮蓬,柔嫩玉藕,無不牽惹詩情,引人遐思。此文此圖讓同學們想到了什麼?

生: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師:很好。接下來就請同學們欣賞一組花兒圖片。(迅速展示了十多張花的圖片)

生:哇……哇……(此聲一聲接一聲,有認識的,有不知名的,表現得很驚訝)

師:圖片美啊,真是驚歎於大自然的同時,也哀嘆於自己知識的不足。但都沒關係,接下來同學們再來看一段文字。(展示《花兒爲什麼這樣紅》的詞)知道這是什麼嗎?

生:應該是歌詞吧?

師:聽過嗎?

生:(搖頭)

師:那我們先來小聽一下。(播放歌曲一分鐘)

(學生的反應似乎不太好)

師:這是80、90年代非常流行的歌曲,剛剛有同學在小聲地說,“好像是什麼上來客的主題曲”,沒錯,今天我可以很肯定地告訴大家,它就是《冰山上的來客》的主題曲。

師:曲怎麼樣,我們暫且不做評論。我們需要知道的是:不同時期的人都以不同的方式在關注着大自然的存在。可以以詩歌的方式,如: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可以以歌曲的形式,如《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而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此文,是以科學與文學的方式也向我們闡釋了花紅的原理。

 二、走進作家,回顧知識

師: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作家賈祖璋以及本文的寫作背景。(出示投影)其中有這樣的一句話同學們要特別關注本文作於1979年,祖國迎來了“科學的春天”,78歲高齡的他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動,寫下了本文。

生:(特別景仰的樣子)

師:進入課文前,我們還要回顧一下說明文的基本知識。說明文以什麼爲主要的表達方式?

生(齊):說明。

師:說明文可以分爲幾類?

生(齊):事物說明文與事理說明文兩類。

師:那本文是哪類的?

生(齊):事理說明文。

師:很好。那同學們能否知道本文題目中“花兒爲什麼這樣紅”的“紅”是什麼意思?用詞語來回答。

生1:漂亮。

生2:鮮豔。

生3:色彩斑斕。

生4:萬紫千紅。

生5:五彩繽紛。

……

師:看來同學們都能很好的把握“紅”的含義了。,沒錯它是“五彩繽紛”的意思。但是不是就是“五彩繽紛”呢?

生:(搖頭)

師:其實很多教參和同學們的觀點一樣,都是五彩繽紛之義,但老師認爲它在本文它應該是重點指紅色,因爲文中都是在寫紅色啊,就像是選取一點,引人聯想到其他。

生:(似乎有了點同感)

  三、整體把握,瞭解課文內容

師:爲了讓同學們能迅速把握文章內容,老師出了幾個題目,同學們速讀課文,並獨立找出答案。

(投影出示六個題目:

1、對“花紅”起決定作用的東西是什麼?它會怎樣起變化?

2、爲什麼我們人的眼睛會感覺到花的萬紫千紅?

3、爲什麼有的花會反射熱效應大的長光波,有的花卻會吸收長光波?

4、爲什麼說紅色的花在進化的途程中是最成功的?

5、昆蟲在“花紅”中有何作用?

6、爲什麼說“花紅”更要歸功於人工選擇?)

師:提示一下,注意找到答案後還要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歸納。

(生能迅速地從文中找出答案)

師:好了,獨立找完後再進行前後左右桌的交流,準備更充分、完整的答案。

(前排的同學能通過討論迅速得出答案,而後排的同學顯得較爲拘謹)

師:第一個問題誰來?

生6:當細胞是酸性時,……就變成爲藍黑色。

師:他的答案很完整,可是卻……

生(齊):很複雜。

師:誰有更簡單些的?

生7:細胞液遇到不同的液體會有不同的反應。

師:對了,就是這樣的。請同學們一定要注意答案的組織。

(有了這個問題的鋪設,後面的幾個問題均能很快地完成,因爲問題本身難度不大)

 四、自主學習,理清文章結構

師:根據文章,同學們先來理清本文的寫作思路。

生:總分總。

師:話音剛落,你們就馬上得出了答案,很好。那同學們能說細一點嗎?

(生激動得七嘴八舌地說,沒有統一的口徑)

師:同學們的答案我聽不太清,人多口雜。好,誰來大聲說出來。

生8:文章先提出問題:花兒爲什麼這樣紅,再來解釋說明這樣紅的原因,最後進行總結。

師:非常好,就是這樣的。(出示投影)和老師的答案簡直一模一樣,非常棒,看來同學們對此類文體還是能比較好的把握。

師:可是作者是怎樣提出問題的?

生9:通過對它的讚美而提出的,因爲文中有句話:“人們一邊讚歎,一邊不免提出疑問,尋求科學的解釋。”

師:看來這個問題是難不倒大家的。那課文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解說“花紅”的科學原理?

(請把表明這幾方面的重點語句勾畫出來)

(學生也能很快的畫出,就已經開始回答了)

師:別激動,別激動。再在剛剛的那答案後面注一個括號——是從哪個角度來說明的。(將問題提高了一點點,讓他們速讀課文時能更細心些。)

(生再次地看課文,並做出標記)

師:好了。第一個是……

生10:物質基礎,從有無花青素的角度來解釋。

師:很好。第二個是……

生11:物理學原理,從光波反射角度來解釋。

生12:生理需要(保護作用)

生13:進化觀點(發展過程)

生14:自然選擇(昆蟲作用)

師:最後一個一起來回答。

生(齊):人工選擇(增添新種)

 五、合作探究,鏈接課外

師:課文是按怎樣的順序來安排衆多“花紅”的原因?

生15:邏輯順序

師:那回答了跟沒回答一樣,事理說明文主要就是要按照邏輯順利來解釋說明

生16由現象到本質。

生17:由整體到局部。

(生還要回答,被老師打住了。)

師:難道你們打算要把所有的都說完之後,把問題交由老師來爲你們選擇?

(生不由笑了)

師:注意在文中找關鍵詞,並用三角號將之注註明。

(生找完後終於有所發現)

師:關鍵詞有哪些?

生(齊):首先,還需要,還有……最後。

師:那是按照什麼順序?

生18:由主到次。

師:再看,有它自己的因素,如:物質基礎、物理學、生理及自身的進化,還有自然選擇、人工選擇等因素參與了其中,這是按照什麼順序?

生:由內到外的順序。

(師出示了一張完整的投影)

師:接下來請同學們迅速閱讀一篇文章。(投影出示《海光》一文)

(生迅速地看)

師:本文看得懂吧?

生:(點頭)

師:那本文在講什麼?

生(齊):海爲什麼會發光,以及有哪些類型。

師:看來同學們能迅速把握,很好。那本文在邏輯上不覺得奇怪嗎?

生:(經此一點,方有所悟)很亂,沒有順序,難怪看起來怪怪的。

師:這是老師故意打亂的。請同學們重新排序。

生19:4、1、3、2、5。

師:看清楚了?

生(齊):4、1、3、2、5。

師:哎,真是要錯一起錯啊。正確的答案是4、3、2、5、1。問題在於原文的第一段,那是屬於總說部分,應該放在結尾。正好按照我們剛學的順序:提出問題,解釋說明,總結全文。看來同學們還是不夠細心,今後一定要注意。

師:再來,同學們從文中找出,本文出現了多少個“花兒爲什麼這樣紅”?

生20:6次。

生21:7次。

生22:8次。

師:怎麼越來越多了,又要老師來選擇了!到底幾次?

生(齊):8次。

師:說7次的同學是忘了題目了吧?

生:(微笑點頭)

師:那我們先來看題目吧。以“花兒爲什麼這樣紅”爲題目的作用?

生23:點明說明對象及說明對象的特點,以及告訴我們寫作此文的目的。

師:也就是概括文章的說明範圍。(形成板書)還有嗎?

生24:以歌曲爲題,吸引讀者,激發閱讀興趣。

師:很好很好。(形成板書)還有沒有?

(生望着老師)

師:其實大家都忽略了一點,這是科普作品,但它同樣要講究文學性,所以以它爲題使文章既有科學性又有文學性。(形成板書)

師:聯繫實際。課文標題借用了一首著名歌曲的名字,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

生25:讓世界充滿愛。

生26:歡樂頌。

生27:讓我們蕩起雙槳。

……

師:是啊,其實這樣的用法並不少見。同學們今後在寫作之中也可以嘗試着引用、化用這些歌曲名或歌曲。對於化用我們也接觸不少:如《選舉風波》中化用的“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的歌詞,《駱駝尋寶記》中的化用“一鼻之力”的成語,同學們可以讓這些來豐富我們的作文內容。

師:我們再來看看課文中多次以“花兒爲什麼這樣紅”設問,作用是什麼?

生28:引出下文。

師:很好。(形成板書)

生29:使得文章結構清楚,層層遞進。

師:非常好。(形成板書)還有嗎?

生:(又開始看着老師)

師:那從修辭上看,它屬於?

生:反覆。

師:沒錯,它屬於反覆中的間隔反覆。(形成板書)

師:看來此課大家是掌握得還不錯,但有些地方還是要特別注意。

師:佈置作業。

(1)課文分別運用了什麼說明方法來闡釋“花紅”的原因?請舉例說明。

(2)找出寫花的古詩句。

(3)風采平臺:演講準備:

自然界中有無數的“爲什麼”,請你做好準備,在下節課上把你最感新奇、有趣的一個講給同學們聽。

時間長度約2分鐘(如不能獨立完成,可以以小組爲單位演講。課外可查閱《十萬個爲什麼》等書籍,也可上網查找有關資料)。

示例:①天空爲什麼是蔚藍色的?②彩虹爲什麼這樣美?……

 隨堂反思

教《花兒爲什麼這樣紅》,從設計流程與實施情況看,我遵循了整體把握文本的原則,由文本的閱讀到細節上的把握,再由文本遷移到課外閱讀,從整體來解讀。關注“學生以什麼方式學”,尊重學生的閱讀體驗,尊重學生質疑權,我發現學生的心得與質疑集中起來就是自己要講的問題,讓學生自主閱讀、自我發現。“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給予學生具體的學法上的指導。

我的預期效果是學生能自主思考,順暢地與他人交流,從他人的發言中引出新的思考,讓空氣充滿思想。所選片段可以看出學生從標題入手,就文章的表達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提出問題,生成新問題,同時引發我的關於擬題的聯想。教學相長,師生與新課程共成長是我的真切感受。

我在教學中,較爲注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學習習慣的培養,注意細節,聯繫已學知識,並做到融會貫通。

不過,上課過程中,還是發現一些設計上的不足。課容量太大,且前緊後鬆,因爲導入時間用的過多,對於圖片欣賞與歌曲可以二選一,節約一點時間。而在一個問題出來時,預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及時間都太少,導致是老師在催着學生以完成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這樣使得課堂節奏太快,不利於有效資源的生成。

並且還發現,提問時,多是學習較好的學生在舉手回答,且老師也多采用羣答式,掩蓋了一些學生的不足。所以困難學生仍然少有心得,難有疑問,難以參與到我的教學對話中來,平時雖有意關注這些學生,但在課堂上,出彩的機會還是被突出者佔領,今後當特別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