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英雄的觀後感大綱

英雄的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電影課老師說她不喜歡這部電影,但是它卻那麼重要。

英雄的觀後感

武俠片?藝術片?無論歸爲什麼題材,[英雄]都可以算是“華語電影的經典”,在此並不想單純的褒貶、追捧抑或泄憤,只想討論一些從電影裏看出來的東西。

作爲導演,張藝謀聰明地抓住了中國人的文化本質,昇華了道家“無爲”的哲學根基,將武術俠義與哲學擺在一個對中國歷史影響最爲深遠的時代背景下——秦國即將一統天下,片裏可謂每樣元素都是以中國文化爲出發點。利用插敘的手法,故事情節的鋪陳也極具戲劇性,充滿了矛盾衝突與懸念感,整個故事可以概括爲劍客無名由於除三名刺客而獲得在大殿內與秦王對飲的機會,在秦王與無名的一問一答之下,秦王逐漸識破無名編造的謊言,無名也亮明瞭自己周國刺客的身份,在二人的思想博弈中,長空,殘劍和飛雪這三名劍客的故事也由刺殺秦王的重任而交織串聯,不得不感嘆導演運用故事節點手法之嫺熟。

故事其實就是這麼簡單——刺殺,那何以體現出種種中國文化的奧妙精深?這歸功於導演對中國文化種種意象與元素的熟稔把握。

五行

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剋,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 金在電影中的表象化身爲兵器,嚴格地講,分別是無名使用的快刀,飛雪使用的飛雪劍,殘劍使用的一把殘劍,和長空使用的槍,再來是秦王身邊的佩劍和侍女如月的兩把彎刀。這幾種兵器不斷碰撞,利刃之下折射出的是冷兵器時代武俠精神的格鬥藝術和多情劍客的滄桑情懷。

木。 木的意象是箭,書簡,落葉。秦軍的必殺技——劍陣,一聲令下,數以萬計的箭支在弓弦迸發的推力下,朝着未知的目標飛,縱使單隻箭錯失目標,但劍陣則如同網般罩下百米開外的目標。無名爲了體現其十步之內的快刀絕技,立於書房中用竹簡堆砌而成的圓周之中,縱身破竹簡與頃刻間,看官在驚訝之餘又一次體驗到什麼叫做武俠。落葉的意象出現于飛雪與侍女如月的打鬥之中,實則是爲襯托二者相峙時翻身帶動的氣流,也把武俠精神裹入了浪漫主義色彩中。

水。 第一場打鬥中,無名與長空,闔目立於雨中,慢鏡頭中,雨水拍打在劍戟之上,彷如時空停滯,實則意念中已然是你來我往。再後來,無名與殘劍在湖上蜻蜓點水般刀鋒相向,施展開用劍鋒刺入水中技能躍起的極致輕功,相信這足以挑戰世界觀衆的想象力了。

火。 火的意象落在了蠟燭身上。無名與秦王對飲時,秦王面前的.十幾排蠟燭燭焰的朝向不斷向其提示着身前這名劍客的殺氣,成爲秦王識破無名身份的重要因素,再次挑戰國際觀衆的想象力,對於不瞭解中國文化的人來說,“氣”總是難以理解的。

土。 土的意象則化身爲沙,作爲在書法中悟出精深劍道的殘劍大俠,在沙盤中習字,氣定神閒,沙盤成爲了他與內心較量的沙場,在一次次地推翻一次次地修改之後,他才悟出了什麼是“劍”。影片後部殘劍贈予無名“天下”二字也是他用那把殘劍在沙地上寫下的,雖未在鏡頭前出現,但已寫入觀衆的心。

除了五行之外,張藝謀在影片的打鬥中運用了以靜襯動的手法,不失爲一次極富創造力的舉動,事實證明,他完美地做到了這一點,同時,這些寧靜也是有附着物的。

古琴。 老翁挽袖撫琴,失聰則不暇,無名與長空的意念之爭便是在琴聲的跌宕之中展開較量,真正地打鬥則開始於琴絃崩斷之時。

書法。 書法是對心靈的訴求,出現書法的場景,不得不讓人屏住呼吸,隨書者一勾一提中領略書法藝術的靜謐之道,即使在亂箭交加的境地,老者亦能視若無睹,專心習字,動靜衝突之強,實在令人心跳不已。

絲綢。 殘劍曾有一次近距離刺殺秦王的機會,不料殿內懸滿大片絲綢,也因此令刺殺行動難上加難,一陣生死打鬥後,綢幃緩緩落下之時,飛雪的失望來自於殘劍在秦王項上劃下的淺淺血痕,殊不知,這一劃,道出了電影即將闡發的哲學寓意。

以上諸多意象皆代表着各自的文化內涵,再深入的探索本片,就能發現一些哲學原理隱藏在隻言片語之後。

劇末秦王道出了殘劍悟出的劍道與天下之道,最上乘的劍道實則以心御劍,即用心博弈的智慧,而非血刃相向的霸蠻,不斷地復仇也只是爲洗刷民族恥辱,但是非凡的寬容心讓殘劍悟出了“天下”二字,只有天下一統,才能結束這殘酷的廝殺,進入一個新紀元,秦王眉頭一皺,爲找到知己而落淚,轉身讓無名自己抉擇,無名在強大的感召下忽然覺得歷史使命感沉重地壓在了身上,十年習武,爲的就是這十步之內的一劍,縱身一躍,手起刀落,竟沒有血跡,這實在出乎秦王預料,無名必須刺下這一劍,但是爲了茫茫大地飽受戰亂之苦的百姓,這一劍只刺穿了秦王的甲衣,他的要求很簡單,只希望秦王銘記殘劍所悟之道,其實,乃道家“無爲”之道。

無爲而無所不爲,用安民養身取代征戰殺戮,用和諧治理取代開疆拓土,這樣才能達到真正的大同,得到真正的“天下”

無名以刺客的身份得到亂箭穿身的下場,卻以英雄的榮譽隆重下葬,故事便這麼結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