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致英雄》的觀後感大綱

《致英雄》的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8W 次

看完一部作品後,能夠給我們不少啓示,寫一份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在寫觀後感之前,可以先參考範文,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致英雄》的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致英雄》的觀後感

《致英雄》的觀後感1

晚飯後,我立刻打開電視機,進入眼簾的不是有趣的動畫片,不是富有激情的電影,也不是各種各樣的電視劇,而是一部紀錄片,一部記錄了抗日時期願意奉獻青春,奉獻生命的英雄們。我看完後便情不自禁的拿起筆,寫下了這篇讀後感

本期是劉紫琦一一滿腔熱血,三求從軍爲抗。他曾試過三次參軍,最後以14歲的年齡入伍,在他入伍的這幾年裏發生了許許多多讓人熱淚盈眶,驚心動魄的事,如:他親身參加過鳳凰山中的突圍戰;他親眼目睹了跳崖的戰友國玉嵐等。現在年老的他一想到這些往事,便編下了那麼一首詩:鳳凰山中突圍戰,敵衆我寡槍彈完。誓死決不當俘虜,相擁引爆手榴彈。西有狼牙五壯士,東有棒槌七英賢。領頭班長尹明左,跳崖倖存國玉嵐。

是呀!我們應該學習英雄,敬仰英雄,銘記英雄,崇尚英雄,致敬英雄。 這一部《致·英雄》也告訴了我們,我們應該好好珍惜現在的祖國,認真學習,不能辜負英雄們的一片心血呀!

《致英雄》的觀後感2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今年元夜時,神州大地上卻被一位不速之客——新型冠狀病毒給阻斷了賞燈的腳步。爲了避免感染,我們只能戴上口罩,宅在家不能外出半步,這是我們不給國家添亂唯一能做的“貢獻”。然而,忍一時容易,忍十天半個月難。時至今日,不少人都已受不了說着“我要出門我要自由”的話語。

仔細想想,我們爲國家付出了什麼?僅僅是老老實實呆在家裏啊!而那些不計回報一心與病毒作鬥爭的人們,那些不分晝夜不顧艱辛工作在一線的醫務人員和工作人員呢?他們舍小家只爲大家,在新春之夜淚別家人,趕赴疫區救治患者,用血肉之軀爲我們築起了一道道堅固的防護牆,但他們自己也是丈夫、女兒、父母,卻在疫情當下,奮不顧身。

“親愛的,好樣的,我在家等你。”轉身之後的淚水,沾溼了衣襟。

“爸爸,可以不走嗎?我也害怕。”稚嫩的孩子抓着爸爸的衣角,不捨放手,生怕這一走便再也見不到了一般。

“寶貝,照顧好自己,不要出門,不要做危險的事情,媽媽很快就會回來陪你。”母親強顏歡笑,攥緊兒子的手千叮嚀萬囑咐。

“不要,不要播我的名字,不要讓我的媽媽看見,不要讓她看見我的臉,她看見肯定會很擔心我,會心疼我的。”一位解放軍醫療隊女護士接受採訪時,這樣說道。

這樣的話語發生在無數的家庭中,他們用責任拯救了更多的家庭和患者。一線工作人員們更是有着“疫情當前,我們決不退縮”的堅定口號。每次看見這樣的報道,總是會讓我不禁熱淚盈眶。

沒有從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普通人。看見白衣天使們臉上那一道道爲了不浪費爲數不多的醫用物資而被護目鏡和口罩勒出的印記,聽見醫生們連續幾天的超負荷工作以至於走路時暈倒直接暈睡過去的這些消息,怎能不叫人心疼呢?

明知前方疫山有大虎,但是總有一羣人“不計報酬,無論生死”迎難而上!他們是最美的逆行者!在疫情期間,是他們創造了無數奇蹟。如果奇蹟有顏色,那一定是中國紅!

奮戰在一線的逆行者們,你們辛苦了!待櫻花開放之際,全國人民等你們平安歸來!

《致英雄》的觀後感3

眼前是車水馬龍,烈日當空,我在刺眼的蔚藍天空下睜開眼睛,那猛然灑落的陽光讓我頭暈目眩,恍惚間定神望去,道路上人車皆空,只剩寂寞,本應大街小巷共慶餘年,可如今卻成共抗疫情。

在紛紛的撤離的腳步聲中,那幾履堅定的步伐與人流逆行,心中有着一個方向,哪怕是朝着危險,也要將衆人從這反覆的噩夢中拯救出來。於是,身着白衣,披灑着月光,前去負重任了。他們,是我們親愛的前線醫護人員。

庚子鼠年,如期而至,不聞鞭炮陣陣,卻見戰鼓頻催摧,疫情來勢洶洶,臨危受命的白衣天使,如“逆行者”般,迎難而上。一個個身影匯成疫情中的溫暖和力量,化作一股暖流,在陰霾壓抑的日子裏,挺身而出。

不會忘記,請戰書上,一枚枚鮮紅指印,“不論生死”寫滿醫者軒昂;不會忘記,同爲妻母的她們,褪去華裳,堅守戰場,一襲白衣遮掩不住倦容。他們何嘗不知這前方的兇險,疫情難料,可國難當下,他們眼中只有呻吟的國土,他們捨棄小我,爲的是大國安然。

新年前,口罩工廠流水線上,傳遞的是質樸無私的關懷;全國各地的募捐,每一份的物資裏,縈繞的是執着堅定的信仰;醫院裏那席地而睡的一個個身影,是無數醫護在萬家燈火中,堅守戰場。四海八荒的人,拋去新年的歡慶、團圓,奉己之力,共築長城萬里,只願國泰民安,再現中華盛景。

愛國,一箇中華兒女永遠放在心上的詞,一個在此時形容前線醫護再貼切不過的詞。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與國本身就是花蒂齊開。他們的家國情懷,並不是振振有詞的虛空,而是身爲國人心中再樸素不過的情感,也同是肩上再基本不過的'責任,用不畏艱險的勇氣照亮疫情前路的光芒。家國情懷沒有什麼艱深的立意,並無什麼攝人的光輝。他們,願將熱血灑滿祖國大好河山;願任足跡在每一寸土地繁衍,願將青春獻給祖國未來光明。即使前路烏雲密佈,他們也會繼續前行,探尋光亮。

他們更是英雄,不論對家或是國,不論風華正茂還是年逾古稀,因爲他們選擇了遠方,便只顧風雨兼程。馳行抗疫的路上,處處都是顛簸的減速帶,但他們不會停止,直到太陽升起爲止,直到睏意襲來爲止,他們會堅持戰鬥,站在希望的大門前,直到所有人歡呼慶祝時。

所有的細微之下都隱藏着春暖花開,冰面破裂的巨響,所有陰霾之下都藏匿着柳暗花明,曦光初現的希望。願四海疫情已終,疾患永散。願諸位平安喜樂,前線一切安好。

明年春天,我們再赴江城,賞盡十里櫻花。

《致英雄》的觀後感4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盼望着,盼望着,人們盼望已久的中國農曆新年終於到來了。可是今年的春節與往日的春節大不相同!以前,道路上車水馬龍、人來人往,鄉村、城市張燈結綵,綵帶飄揚,親朋好友們歡聚一堂。而如今,街道空了,商店空了。有人可能會問,這是爲什麼?因爲有一位不速之客——新型冠狀病毒,它席捲了整個華夏大地,搞得人間一團烏煙瘴氣。

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戰“疫”面前,有一羣“逆行者”並沒退縮,他們挺身而出逆風而行迎難而上,爲抗擊疫情奉獻力量傳遞溫暖。他們義無反顧地“逆行”,是勇敢的堅守,是溫暖的守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點贊和致敬。84歲的鐘南山院士本該退休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卻在國家最需要他的時候,人民最需要他的時候再次掛帥出征抗擊新型冠狀病毒,看着他疲憊的身影,心中除了感動還是感動。

“逆行者”的工作平凡而又偉大,瑣碎而又不易,艱辛而又勞苦。他們有着南丁格爾的精神。面對重病的患者,他們奉獻的是海一樣博大的情懷;面對刁難者,縱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也對病人講得是醫德和表率。在衆人面前一笑而過,可有誰知一個人的時候他們也曾在角落邊偷偷的抹掉眼角的淚水。他們奉獻的是一絲溫情、一份關愛、一滴汗水、一份真情;他們奉獻的是最美麗的青春更甚至是寶貴的生命,但換來的是千家萬戶的健康和幸福。

“無論生死,不計報酬”!短短八個字包含的不僅僅是職責,還有他們的勇敢與無畏!只因爲簡短的一句“長髮在脫帽時易散,會增加感染風險”,那羣愛美的白衣天使們便把她們平時最愛的飄逸的長髮全部剪了達到標準長度,而帥氣的大男孩兒們則不約而同的剪成了“滷蛋”頭。面對被剪掉的頭髮雖有不捨,但他們心中只有一個信念一個目標:早日戰勝疫情,守衛人民健康。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勇敢逆行的他們,最美的逆行者,譜寫了一曲曲感人的篇章,一首首讚美的詩歌。他們和死神賽跑搶救他人生命,他們是新時代最可敬可愛的戰士,值得所有人銘記點贊。

哪有什麼歲月靜好,只是因爲有人在爲我們負重前行!

《致英雄》的觀後感5

春節,象徵着新的一年的到來,也象徵着吉祥如意、喜慶、團圓與幸福。可今年的春節,卻變得不一樣。

十二月,本應忙着準備年貨的人們,“遇見”了新型冠狀病毒,起初人們也沒有在意,隨着春節腳步越來越近,病毒擴散越來越嚴重,這時我們才知道要防範。所有藥店的口罩一夜之間無影無蹤,連洗手液、酒精等物品也被搶購一空。

本該萬家團圓的時候,成爲了防疫重要時刻。在這個危急的時刻,一批又一批的醫護人員挺身而出,奔赴最前線,日夜奮戰,他們被稱作“逆行者”。

在這批“逆行者”中,有一位84歲高齡的“老戰士”率先來到戰場,他——就是曾經奮力抗擊“非典”的鐘南山教授。鍾南山教授不畏困難,面對疫情,深入調查,研究對策,他告知人們如何去看待疫情,他教會人們該怎樣去防範病毒。

不久前,鍾南山院士接受路透社採訪,當提到最早提醒人們防範病毒,後來因爲給患者治療而受病毒感染逝世的_文亮醫生,老人家在鏡頭前淚流滿面:“_文亮醫生是中國的英雄,我爲他驕傲!”接着又告訴人們:“醫者人心,醫心與人心本就是相通的,中國的醫生,都與_文亮醫生一樣,這就是我們的信心所在,也是中國人的力量所在。”

鍾南山教授,就像是人在即將摔倒時候出現在面前的一座山,讓人覺得安穩,讓人覺得踏實。

在“鍾南山”這座山周圍,是無數醫護人員,他們是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最勇敢的戰士!我相信,在他們的努力下,在全國人民的配合下,新冠肺炎病毒這個“敵人”一定會被我們“殲滅”。我的祖國,加油!

《致英雄》的觀後感6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我們從20xx年12月19日起開設專欄,刊登部分受表彰人員的先進事蹟,用鮮活的事例講好改革開放故事,講好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故事,充分展現改革開放40年來的偉大成就,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爲核心的時代精神,引導全社會致敬先鋒,見賢思齊,在新時代新起點上,匯聚改革開放再出發的磅礴偉力,堅定不移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

這裏是廣州市呼吸疾病研究所,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牀醫學研究中心原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的工作地。17年前,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席捲全球,這裏曾是戰場的前沿陣地。時年67歲的鐘南山,就是一名牢牢堅守的戰士。

20xx年,疫情來勢洶洶,廣州好幾家專門接納“非典”病人的醫院已經不堪重負。

這時,鍾南山帶着他的呼研所站了出來。“把重病人都送到我這裏來!”在他的指揮下,呼研所率先摸索出一套有效的防治“非典”的方案。這一經驗被世界衛生組織認爲對全世界抗擊“非典”有指導意義,後來成爲通用的救治方案,鍾南山也成爲“抗擊非典的功臣”。

“非典”過後,鍾南山依舊致力於呼吸系統疾病領域。他主動承擔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代言人的角色,向公衆普及衛生知識,推動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

“呼吸系統疾病是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需要應對的最主要疾病。目前我國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建設已經取得了很大成果,建立了全國廣泛的監測體系。”鍾南山說,“非典”之後,全國陸續設立了幾百個疾病監測點,能夠及時監測到公共衛生事件的實況,對於呼吸系統疾病的診斷水平也在不斷提升。

此後的H1N1、H7N9等疾病,醫護人員和防疫機構都能夠快速找到病原並進行防控。20xx年,廣東省僅用兩個多小時就將首例中東呼吸綜合徵疫情輸入病例追蹤到位。

“院士門診”“院士查房”、做科研、帶學生,這位精神煥發、步伐矯健的八旬院士,至今仍在看病出診一線工作。

“接下來我還有兩個願望,一個是希望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像高血壓和糖尿病一樣可以早發現、早治療,另一個是希望自己和其他科學家一起研製了26年的抗癌藥可以早日推出。”鍾南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