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一個都不能少》的觀後感大綱

《一個都不能少》的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7W 次

《一個都不能少》影片講述魏敏芝給水泉小學的高老師代一個月課,因高老師叮囑不能少一個學生,所以魏敏芝進城尋找張慧科而發生的一系列故事。以下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一個都不能少》的觀後感,歡迎閱讀參考。

《一個都不能少》的觀後感

  《一個都不能少》的觀後感1

一部影片,一個故事,一份責任,一種感動。

今天,我有幸觀看了張藝謀導演的影片《一個都不能少》,它主要講述的是關於一個代課老師魏敏芝的故事,她只是個小學畢業的人,今年才十三歲。因爲高老師請假回家探病纔來到了水泉村小學,這個學校就有一個班,班裏的學生一到四年級的都有,共二十八個學生……

在班裏有一位名叫張慧科的男同學,由於母親生病,他家人帶着他輟學到城裏去打工。魏老師從學校一直到城裏去找張慧科,歷盡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他,把他帶回了家。其實她完全可以不用去找張慧科,因爲她的任務就是代好這一個月的課,而她或許是爲了高老師臨走之前的一句話:“這個班已經流失了十幾個學生,再也不能少。!”我想:這就是責任所帶來的動力吧!

在這部影片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魏老師爲了找張慧科在街頭上四處尋找,廣播找人,貼尋人啓事的一幕幕……可惜都沒有找到張慧科。她渴了,就喝街邊的自來水;餓了,就吃小店客人剩下的.食物。她偶然遇到一個好心人,告訴她應該去電視臺……可門口的登計人員處處叼難她,不准她進去。她沒有就此放棄,在大門外等了三天三夜,而且她見到每個從裏面走出來的人就問:“你是不是臺長?你是不是臺長?”最終,她終於見到了臺長,並上了電視,在圓圓的鏡頭面前,她流下了眼淚,說了一席讓人感動不已的話:“張慧科我好想你,你在哪裏?”

最終,魏老師找到了張慧科,一起回到了那個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水泉村希望小學。是啊,付出了或許纔會有回報,可不付出註定一無所獲。而這個世上又有多少人能像魏老師一樣,爲了一句話,爲了一個孩子,付出那麼多艱辛和勞累呢?

因此,我希望所有的貧困學子都能過上幸福的生活,也希望那些已經輟學的孩子能夠早日重返校園。

  《一個都不能少》的觀後感2

今天我們去淄博影院看了一場名爲《一個都不能少》的影片。

劇中講的是水泉鄉水泉小學高老師的媽媽病了,他要回家探望,於是便請了一位年僅12歲的魏敏芝做代課老師。高老師臨走前再三叮囑魏敏芝班裏的學生要一個都不能少。可是不久,張慧科因爲家裏窮去城裏打工。魏老師就千里迢迢來到城裏找張慧科。最後在電視臺臺長的幫助下他終於找到了張慧科。

水泉小學的教室那麼破舊,文具那麼少,學生的家境又那麼貧寒。可是不管教室多麼破舊,文具多麼少,家境多麼貧寒,他們仍然堅持學習。我們現在的環境不知道比他們好多少倍,所以我們應該更加努力的學習。

劇中的魏老師對她的學生那麼好,我們的王老師對我們也不差。老師爲了讓我們長大有出息,無時無刻的爲我們辛勤的忙碌着。同學生病了,老師犧牲了自己的休息時間去看望同學,爲同學補課。老師這樣關心我們,愛護我們。我們要以優異的成績報答老師。

  《一個也不能少》觀後感3

記得曾看過張藝謀導演的一部電影《一個都不能少》。在電影中,高老師囑咐代課教師魏敏芝說:“教育對每一個孩子都十分重要,要想辦法讓來上課的孩子一個都不能少。”可在那個經濟落後的地方,還是有的孩子因家境困難,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年僅13歲的魏老師恪守着自己的承諾,想方設法終於讓所有的孩子一個也沒有少……看完了電影,我雖爲魏老師的敬業精神所感動,但也有些不以爲然,當人們還在受着衣食住行的困擾之中,是否接受教育並不是最重要的。

後來,在課本上學習了“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養子使其善也”。才真正領悟到教育的含義。感受到教育是一種力量,更是改變人的命運和開啓未來大門的鑰匙。在接受教育中,讓人們獲得知識,增長能力。否則就如同無人過問的植物,難以適應發展變化的社會。教育對一個國家也同樣到關重要,沒有了教育,科技就不能發展,經濟就不能繁榮,社會也無法進步。雖然,現在我們國家的教育水平有了長足的發展,但和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的差距,而且就我們國家自身來說,教育的發展也相當不平衡,經濟落後的地區,很多孩子都無緣於學校,無緣於教育。“一個也不能少”這個責任是多麼的重大,任務是多麼的艱鉅啊!

爲此,我們這些生活在幸福家庭的孩子們都應該珍惜自己的學習機會,不斷地充實自己,提高自身素質,努力學習,自覺接受教育,長大後真正爲國家、爲社會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讓我們在教育中感受幸福的生活,憧憬美好的未來。

  《一個都不能少》的觀後感4

到底是什麼東西也不能少呢?懷着這樣的疑惑,我去觀看了電影《一個都不能少》,隨着情節的展開,我被這部電影深深吸引住了。

電影敘述了一個相當動人的故事,一個13歲的女娃娃,爲了信守“一個都不能少”的諾言,演繹了一個讓我歡笑,讓我動容的故事。

最初,女教師的目的似乎很簡單,只是爲了20元的代課費,然而隨着情節的展開,女教師更多的是爲了那句諾言。而在她外出尋找打工的學生的過程中,得到社會上方方面面的支持幫助,電視臺爲她免費播放尋人啓事,還募集了一卡車的學習用品,資助貧困地區的教育。

看到這裏,我思緒萬千。確實,我們國家現在的發展還不均衡,有些地區還處在貧困線以下,但即使是這些窮鄉僻壤,也還十分重視教育,盡最大的力量來普及教育。

鄉村的教育如此,在大城市,黨和政府同樣也重視教育問題。前幾天,我從電視上看到一則新聞,說上海特殊教育學校喜遷新址,新校舍窗明几淨,設施完善,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智障殘疾兒童的關心。不僅如此,學校得知部分學生因爲經濟困難而提出退學時,學校領導果斷地做出了補貼交通費的決定,讓這些孩子能夠上學。那位校長說:我們這麼做,是爲了讓孩子不失學,更是爲了讓孩子在明天有立身之本,爲建設祖國作貢獻。

又是“一個都不能少”,當電影屏幕上出現那些智障殘疾兒童在教師指導下學禮儀、學技能的鏡頭,當看到孩子們在歡快地歌舞時,我不禁深深體會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師愛的溫暖。

回想自己,在如此優越的條件下,實在沒有理由不努力學習,實在沒有理由辜負老師、家長的期望,我一定珍惜學習,努力學習,爲燦爛的明天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