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一都不能少》觀後感

《一都不能少》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18W 次

電影《一個都不能少》感覺第一次看是帶着學生一起去的,對於這一類紀實片似的電影平時並不多看,也只是帶學生去時纔會一起欣賞,而當看了這部片子後,自己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人,當時也顧不得邊上的學生,也暗自流淚了,這部片子給當時的我觸動還是比較大的,以至於拿到寫觀後感的作業時,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這部片子,而且因爲這部片子,我又在網上重新觀看了一遍,感受又有所不同。

《一都不能少》觀後感

一、農村教育的極大反映。

首先給我最大觸動的是農村教育的現狀。這部片子中反映了在我們國家還有一部分落後地區的農村還在延續着這樣的教育方式。影片中一班純真的農村兒童,他們沒見過世面,在農村裏受教,他們學的東西就是抄課文,這還是高老師臨走時再三叮囑魏敏芝的,抄完了再抄,我會問,這樣除了練字外,還能學到些甚麼更實質的東西?,因此可想而知,高老師的學歷不高,他所教的就只是把課文一五一十地抄在黑板上,讓學生一五一十地抄錄,這就算一節課了。這讓我難以想象,我們現在的小學教育平時的科目加上課外的有近十科之多,而且老師都經過極爲嚴格的考覈才能拿到文憑開課,師資優良,因此對於影片中的高老師的封建式教育覺得極之迂腐,但這或許就是電影所要反映的一個問題:農村教師的學歷不足。而讓只有十三歲的魏敏芝來當代課老師,這個問題也就更顯而易見了。

二、高大的教師形象。

雖然影片反映的教育是不成功的,但是作爲一名老師,高老師與魏老師的形象卻是無比高大的,他們所付出的愛心是毋庸置疑的。當我看到高老師徹夜未眠,我看到了他眼神中的不捨與牽掛。當我看到魏老師重重的點點頭時,看到了她眼神中的執著與堅定。在他們簡單的眼神裏,我看到了他們各自的承諾和對履行承諾的執著。一個雖然已是滿頭的白髮,卻依然堅守着自己的講臺,在那搖搖欲墜的教室裏,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觀後感《一都不能少觀後感》。而另一個才十三歲的孩子啊,卻始終堅定不移的去履行她的承諾。哪怕是去搬磚頭,去混車,走到城裏,去吃剩飯,去終日不停的在電視臺的門口問着“請問你是臺長嗎”……這些無一不感動我,爲了學生,他們無怨無悔地做着這一切,是值得我們學習和發揚的地方。

三、純樸自然之風處處可見。

當我看到高老師用顫然的手去數着這個月內要用的粉筆,當我看到學生的日記中寫道:“我非常的難過,因爲粉筆給摔斷了,高老師經常教導我們要節約粉筆,哪怕是最短的粉筆頭,高老師也要用指甲夾着,寫上最後一個字”,當我看到老師和學生們用六元錢買了兩瓶可口可樂,然後一人一口的輪流品嚐時……我看到了一羣在貧窮中珍惜,在困苦中尋找快樂的簡單而純真的靈魂。現在的獨生子女生活條件好,家裏幾個人寵着,什麼都不缺,但其實他們卻缺失了很多的品質,分享、謙讓,而影片着力表達出了這種人性之美、和諧之音。想想這一代的孩子,不是就有國外的一些學校與單位都不願意接受中國的獨生子女嗎,究其原因,不就是這樣的孩子相對來說要顯得自私,缺乏團隊意識,以自我爲中心嗎?因此,我們這一代的父母們責任重大呀!

四、涓涓細流定能匯聚成大海。

近年來中國遭遇的幾大重創,都體現了中國人民“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影片中到最後也得到了社會的關注,客觀上是幫助了那些孩子,但卻不能持久的、長效的給予幫助,就像電影最後放的那樣,媒體爲水泉小學帶來了書,帶來了錢。但是,錢會用完的,書、粉筆也是會用完的。少的是什麼?自然是每個人的付出,長久的付出。誠然,一個魏敏芝改變不了什麼,一個高老師也改變不了什麼。不過相信那句話,涓涓細流匯聚成大海……沒錯,每個人都獻出一份愛心,每個人都收穫一份希望。支教之類的事情,我希望能有人前赴後繼的做下去,少一些商業的色彩,多一些真誠。

《一個都不能少》十分簡單,它要反映的是如今中國農村的教育問題,也看到了一些其它問題,這就是電影所能做到的,也是觀衆所能發現的。影片的結局是個好的結束,魏敏芝的尋人引起了公衆的注意,得到了許多捐獻,但這不是所有中國貧窮農村所能得到的幸運,還有無數的中國農村兒童在失學與工作之間浮沉。因此電影的效果還存在於對社會的呼籲,讓更多的人來關注與關心像影片中的弱勢地區和弱勢羣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