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教師觀看《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教師觀看《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06K 次

導語:《一個都不能少》電影講述了發生在一個貧困山區學校裏的故事,故事感人至深。下面是語文迷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一個都不能少》的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教師觀看《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1】

這是一部令我至今難忘的電影,我真想不到有那樣窮的地方,有那樣窮的學校,有那樣愛學生的老師,更想不到的是,竟然有一個調皮的學生因爲被老師所感動而認真學習。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以後,不禁流下了熱淚,那兒有一個窮的學校,學校有個老師,他母親生重病而在牀上無法起來,並去看望母親,老師去找代課老師,卻沒一個人幫他,最後,找了一個小學沒有畢業的十三歲小女孩代課。張慧科是一個調皮的孩子,因爲家窮,所以把他送去城市打工。老師知道了這個消息,決定去把他找回來。但因爲沒錢,所以走路去找,後來發現張慧科走失了,又去報廣播,都報了六次了,還沒找到,她又去電視塔,當張慧科在電視上看到代課老師時,流下了淚。

當時,我也流下了淚,老師,是一個好老師,雖然,只是一個代課老師,一個小學生,可是,少了一個學生也不行,因爲,她知道教好學生是她的責任,哪怕只當一個月的代課老師。爲了一個學生,而從一個很窮的地區走到一個富有的城市,那多麼的費力,哪天,我能去那裏捐給她們一萬元錢,那該多好啊!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2】

說到張藝謀,我一直以爲他是靠中國的貧窮髮的家、出的名。從<秋菊打官司>到《一個都不能少》,都是不加任何修飾的把中國最貧窮的一面,展現給全世界,而且還得了不少的獎。我一直認爲這些影片能得獎的原因是因爲外國人對中國的貧窮落後感興趣,俗話說家醜不可外揚,所以我一直就有所抱怨。

五一期間我有幸完全看了一遍《一個都不能少》這部電影,卻使我改變了看法。我覺得這部電影真的是不錯,影片選用的所有演員均是普通中、小學的教師和學生。他們都未經過專業的培訓,但卻以其真誠質樸的表演,演繹出感人的故事。

魏敏芝和張慧科都是河北小赤城縣所屬兩個村的學生。《一個都不能少》以紀錄片式的風格追求一種真實感。全業餘演員、全紀實鏡頭、全真實佈景,但在某種程度上還是感染了很多人。

我認爲這部電影成功的關鍵就是真實,它真實的體現了中國一些貧困地區的教育環境是多麼的差。村長讓找一個初中畢業的代課老師都找不到,最後只能找一個小學畢業的;一天只能用一跟粉筆,在寫字時要計算大小,太大了粉筆不夠用,太小了學生看不清,一盒粉筆只要一元錢,能用兩個月。

在魏敏芝代課的一個月裏,也發生過很多故事,有時候也讓人笑,但這笑是有些酸楚的。就比如張老師找到魏敏芝問他會做什麼時,他說會唱歌,就唱了一首跑調的歌,張老師說:“一個月也不能總教這一首歌啊,就抄課文吧”,這就是對於二十八個學生一個月的交待。再有就後來的爲了進城的車票,而發生的一系列的事,從算車票錢到去磚廠搬磚再到把剩下的錢去買可樂,到最後又想到去混車,等一系列的事情的發生,我認爲這是一個最好的教育過程,也是一個實踐的過程,而且又把數學運用到實踐中去了,還培養了學生獨立自主思考的能力。

所以通過看這部電影我才認識到張藝謀真的是個高手,已經到達了一個境界。

以前我聽人講過關於臺灣的臺南市發生地震,有一百多所小學需要重建,據說在臺南發生地震初期,有人呼籲臺北人捐款,臺北人認爲不關自己的事,就不願意捐。後來有一個學者說:“我們的孩子需要教育,臺南的孩子也需要教育。如果現在那些孩子得不到教育,那將來長大成人,他們也將會和我們的孩子一起工作生活,會不會影響到我們的孩子呢?”。後來就有很多人捐款。

我國現在的教育水平差距如此之巨大,據統計中國有近100萬象魏敏芝和張慧科這樣的孩子,國家應該做些事情了,國人也應該做些事情了,這些人是中國的未來啊,他們和所有的人都將有關聯。

  一個都不能少觀後感【3】

今天上午,我們班又迎來了難得的看電影的課,還是我們的語文老師組織的,因爲只有他纔有可能帶我們看電影,其他的老師根本免談,今天看的電影名稱叫〈〈一個也不能少〉〉。

這場電影講的是農村的一所小學裏發生的事,這所學校只有一個班級,理所當然也只有一位老師,他姓高。一天,高老師的母親生病了,他想回家去照顧他母親,找了個代課老師,姓魏。高老師把一切事項告訴魏老師後就回老家去了。他們那的學習是每天抄一篇課文,高老師回去26天,交個魏老師26根粉筆說:“每天最多用一根粉筆,不夠自己想辦法。”

高老師走了,魏老師在第一天抄了一篇課文讓同學們抄,大家都說不會,魏老師硬要大家抄,說:“沒抄完不許回家。”看到這,我覺得魏老師蠻不講理,學生不會硬要讓學生抄,但她也是遵從高老師的意思,讓同學們抄而已。這時,我想起以前自己也遇到像電影裏學生同樣的事,我不禁對這羣學生產生同情之心。

農村的孩子很多都是家裏窮,導致不能上學,這所學校就有一個學生叫張慧科的因家裏窮,上不了學,於是跟別人到城裏打臨時工,魏老師知道後,便想進城把張慧科找回來,因爲原本高老師有交代說在他回來前不能少學生。前幾天縣裏來把一個擅長跑步的女學生招過去了,學校已經少了個學生,如今張慧科又不見了,高老師回來怎麼向他交代啊?於是魏老師決定進城把張慧科找回來。在學生們的計算後,高老師的來回車票費一共要20元,他們去村裏幫忙般磚頭,等賺到20塊後得知一張車票就要20元錢,於是他們準備混車過去,但到了半路被識破,被趕下了車,於是,魏老師便步行進城。這時,我被她的這種堅強的毅力所感動,也對她產生了敬佩之情,不再認爲她蠻不講理了。進了城,到了張慧科住的地方,得知張慧科早在車站丟失了,她便叫那個和張慧科一起進城的人和她一起去找,看到魏老師這種精神,我感動得差點流下眼淚。這時,我知道老師平時辛辛苦苦地備課、上課、改作業,有時還有私事,就因爲我們的一點點錯事而使老師生氣,這非常不應該。

還有,我最難忘的也是最感人的一幕是:魏老師爲了求電視臺臺長替她登廣告,在電視臺門口一個人一個人問,看是不是臺長,每個從電視臺出來的她都問,餓的時候路邊自來水喝幾口就當吃了一頓,甚至在路邊灘吃別人吃剩的麪條,晚上不是睡在車站的椅子上就是睡在路邊,天亮了又繼續在電視臺門口問。這件事被電視臺臺長知道了,臺長非常感動,不但免費替她登廣告,還讓電視臺訪問她,使她在短短的時間內便找到張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