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駭戰》觀後感

《駭戰》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8W 次

怎麼說呢,看《駭戰》有所感觸,不是因爲電影本身,該片格局充其量還是走着臺灣偶像劇的路線。真正讓人關注的還是電影所表現出的內容,論壇BBS、網友的力量、人肉搜索、網絡罵戰,有的放矢的針對時下的“網絡暴力”進行控訴,依舊是中國傳統倫理道德的論調,有些新穎,有些俗套。

《駭戰》觀後感

最近的電影片名都比較崇尚武力,其中以“XX戰”爲代表的出來一票,《逆戰》、《寒戰》,還有未來的《毒戰》、《激戰》,各個火藥味十足。作爲一部“戰”字輩的電影,本片與其他同行不大一樣,本片是類似於《搜索》這樣的關注網絡暴力事件的電影。起點與《搜索》類似,歸根結底是由“屁大點兒的事兒”(王學圻語)引發的民意和輿論,但本片刻意加強的虛擬戰場部分,電影用擬人化、3D卡通化的手段將虛擬的網絡變成一個戰場,比較形象,論壇中的惡性事件,人肉搜索、千人罵戰,黑客攻擊,在電影用用3D動畫技術展現出來,動畫版網絡“水軍”炫目激烈的軍團作戰,採用通過真人與動畫的形式不斷切換,虛擬戰場被賦予了實際化的意義,說穿了也有些誇張。

這種藝術形式充其量只是爲了讓電影更具多元化的特點,但所發生的事件卻是真實的。本片的故事編改編自真實網絡暴力事件,就是當年着名的“批踢踢實業坊風波”(有興趣的可以谷歌下)。回想起來《搜索》中視頻人肉搜素,與本片的論壇事件大同小異,都是上升到人命官司階段,只可惜《駭戰》終究是一部以臺灣網絡文化爲主的電影,放到國內稍稍顯得有些過時。不過本片還是頗具話題性的,在這個網絡時代,虛擬空間大行其道,這樣一個國味“現實主義”的故事,一個講述真正站內文化、網絡暴力、輿論危機的電影,足以讓很多網絡達人所關注。觀衆們戲中各種角色的表現各持觀點,然而一旦在現實中又與他們有什麼本質區別呢?

網絡時代,上網和泡網是兩個概念,上網也就是瀏覽網頁、聊QQ、看視頻這些家常,泡網則屬於混論壇、混貼吧,混,打網遊,長期出沒或潛水於網絡平臺,在那裏建立一個虛擬世界。相信網友泡網開始階段大都始於論壇,當年的論壇時代那真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如今BSS論壇早已將社交平臺的龍頭老大地位拱手讓出,取而代之的是微博等平臺。雖然式微但“瘦死的駱駝終究比馬大”,不少論壇停產停業,還有幾大論壇依然運作如虹,比如天涯、貓撲、D8等,對了,還有愛城。這些論壇都是當今網絡影響力數一數二的大論壇,並未受到當年論壇集體下崗的拖累。而這些論壇的網友再看到《駭戰》中出現的網絡事件肯定會感同身受。因爲只要你泡網,同類事件比比皆是。

小弟不才,如今潛水於天涯影視版和鬼版,在沒天涯之前,廝混於網易娛樂,在那裏出現過多起圍攻版主,水淹議會、刷票、對戰等暴力事件。當年網易娛樂版相當火爆,如今淪落成這個地步,除了論壇的改版,也有很多人是被生生擠兌走的。來到天涯,由於版面衆多,這樣的事件不多,但暴力事件,尤其是人肉搜索也是時有發生。來到天涯有兩起事件讓小弟趕上了:“69聖戰”和“密碼泄露”。前者爆吧過程歷歷在目,後者俺的密碼就在被曝光者行列中,弄得我的ID丟了一年多。

《駭戰》中的講述故事,本質與如上事件相同,甚至規模也比較小,充其量就是時有發生的人肉搜索事件,只不過電影將其格局放大而已。本片不是教育片,沒有絲毫說教味道,但也沒有鍼砭時弊。故事後半場走偶像劇路線,結尾過於理想化,所有鄉民一巴掌被扇成了好人,所以說《駭戰》不具備《搜索》那樣的控訴味道,或者壓根電影就沒想往那方面走,而是讓觀衆見證了網絡時代的兩大特點。

首先就是人肉搜索。這一點對混論壇的朋友再熟悉不過了,網絡中人人戴着面具,但靈魂都是真實的。《駭戰》事件始於人肉搜索,也終於人肉搜索,充分體現了雙刃劍效應。人肉搜索有利於個人情緒的平衡、社會的穩定。缺點在於個人隱私權不受保障,會對當事人造成惡劣影響,甚至加速網絡暴力事件的升級。

“人肉搜索”處於互聯網規範與現實社會法律監管的真空地帶,其對象林林總總,片中的事件是表面上是一起版主踐踏網民的情感,屬於惡性事件,這一點有理可循,但卻爲當事人造成了遠超於道德懲罰所承受的危害,而結果又討回了公道,其方式是通過駭客手段,讓人瞭解到版主的真實情感,看到事件的全貌。

電影畢竟是電影,現實在遭遇人肉搜索的當事人是無法達成這個結果的,更何況有一部分是遭遇到誇大甚至是誹謗的起因,人肉搜索的過程逐漸由“行善、尋找真相”演變成爲一種“只求立場”的行爲,事件背後的真相反而被放在其次。

這就引出了本片所要表達的第二個內容,輿論的影響。

哲學上表示,事物存在本質與現象的差異,現象不等於本質,片中那段網絡視頻就是事物的現象,電影帶領觀衆尋找事件的本質。但現實生活中,通過現象往往會決定本質,又有誰會關注事件背後的真相呢?也就是說,現在的網絡時代,羣衆只是存在立場問題,一條信息會讓網友各自站隊,而信息的真實性,可以說少有關注。所要現在網絡上闢謠者、控訴者不勝枚舉,都是對原始信息的發力,因爲他們都知道,輿論的力量是強大的。

在英語中,“民意”和“輿論”都被翻譯成public opinion,但在漢語中這兩個詞彙卻有着極大的差別,輿論可以引導,民意卻只能遵從。片中一場事件所造成了網絡事件實際上是輿論的影響。輿論進行引導的結果具有不確定性,在立場問題上,沒有人是站錯隊的,真正有錯的就是那些存在不良企圖而發動輿論引導的造謠者。這樣的事件,在網絡中還少嗎?

由此看出,《駭戰》結局所反映的實際上是一部理想化的事件,表達了電影主創者對網絡暴力的控訴,但其結果還是在引導大衆關注事件背後的真相。現實生活中的網絡暴力,人人都可以是受害者,也都可以成爲行刑者,其結果無論對與錯,都會造成極大的社會影響。但本片過於理想化的故事也沒有直擊要害,也就是不深刻。或許電影主創者明白,這種事情無法根治,只能引導,希望觀衆透過現象看本質,又談何容易。

最後說下《駭戰》的3D動畫部分,只能說與國內的動畫水平相當,自然無法和好萊塢相提並論,這是缺點,但不能當作受抨擊的對象。你讓一個小學生達到大學生的水平,有點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