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觀後感 > 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影評三篇

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影評三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4W 次

導語:《我不是潘金蓮》上映以來,評價參差不齊。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我不是潘金蓮》的影評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影評三篇

  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1】

隨便一組關鍵詞拿出來放到現在的華語電影市場,都是新鮮得很。

你見過望遠鏡一樣的圓形構圖電影嗎,沒有吧?

你見過馮小剛兩次啓用同一個女演員麼(除夫人外),沒有吧?

在馮小剛執導,劉震雲編劇,范冰冰主演的這部新作品《我不是潘金蓮》裏,首次打破了這一常規。

看過預告片劇情後,很多觀衆的第一直覺是:這是不是翻版的《秋菊打官司》?

這個疑問只要稍微瞭解一下兩部電影,就能清楚辨析。從劇情上來說,《秋菊打官司》是女主秋菊幫自己的男人討說法,解決村長踢人的事;而《我不是潘金蓮》則是李雪蓮爲了糾正一句話,證明她不是潘金蓮。

最大的區別還是在於這兩部電影的電影表現形式。爲了加強紀實效果,《秋菊打官司》採用的是肩扛式攝像機的跟拍方法,此舉也開創了扛肩拍攝的先例,一度引領潮流。而《我不是潘金蓮》則大膽首度採用了第三隻眼,旁觀拍攝的圓形構圖,將觀衆置於電影之外。

馮導這是要再一次顛覆傳統電影的拍攝方式嗎?

看完預告片,很多觀衆表示“方”了,這還是我們去電影院看的電影嗎?在豐富觀影感受這件事情上,我們發明了3Dmax,還啓用了會噴水的4D5D電影,包括拓展動漫效果 .......

誰也沒想過,電影院長方形的熒屏還能變?

上一次把熒屏比例變成1:1正方形的還是侯孝賢的《聶隱娘》,沒想到這次馮小剛直接變成圓形。

嘖嘖嘖,馮導你這麼會玩,是要當竄天猴上天嗎?

那麼馮小剛選擇圓形構圖,真的只是爲了標新立異博眼球麼?很多觀衆表示已經讀懂了馮導的深意(畢竟,能讓老炮兒通過審查的導演可是真有幾把刷子的)。

有人說:因爲預告片發佈日是3月14號,爲了致敬偉大的圓周率。

有人說:這是個有點“方”的時代,馮導爲了緩和大家的情緒,選擇的圓形。

很明顯,這些解讀聽起來站不住腳,人家馮導纔沒那麼無聊呢。

稍微沾點邊的,則這麼說:

圓形結構有窺視窺探的感覺,馮導想讓我們在客觀立場看這場鬧劇。

整個荒誕的劇情就是圍繞女主一個“冤”字展開,正切合了“圓”。

至於說爲了配合中秋節上映而做出的話題營銷,我只想說人家導演並不傻。

那麼,馮導又是幾個意思,搬出一部全程圓形鏡頭的電影給我們看,他真的已經自信到拿上億的製作成本來挑戰觀衆的視覺適應能力麼?

  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2】

《我不是潘金蓮》這個電影,今天微博上王思聰和馮小剛吵架,我稍微關注了下,王大少爺批評馮小剛拍得不好。今天看了,我覺得自己可以參與下這個話題。

我是在河西幸福藍海影院看的。大概是因爲萬達排片少,人都只好來這兒了,今天又是週五晚上,上座率還行。

電影流暢,故事緊湊,有很多笑點,是真的笑點,前後左右都笑得很大聲。電影后半段,當範偉演的老農民,勸范冰冰不要在他的果園裏上吊,去前面他的對頭老曹的果園吊的時候:“人啊不要在一棵樹上吊死!換棵樹!”我真是眼淚都笑出來了!

這部電影應該算是“做了一些文藝嘗試的商業片”。

文藝嘗試在哪呢,主要是在把銀幕刻意縮小,開頭,以及大部分畫幅都是圓形,接着還有方形,最後變成稍微誇張的寬銀幕。縮小銀幕這個嘗試,並不讓人太難以接受:縮小意味着焦點突出,意味着讓人注意力集中。當一個一個人物進入到圓形小屏幕,並把臉和動作對着觀衆展示的時候,戲劇感非常強烈。而且有一種你在偷窺這個人的生活的奇妙的體驗。

開頭的小鎮生活,是圓形畫幅。後來到北京,首都壯闊,換成方形畫幅。到了最後,丟官多年的史縣長,和跑來北京開小店的李雪蓮,相逢一笑泯恩仇。這時候是寬銀幕,光線很好,頗有點“人生昇華”之感。

電影裏面有大量中國人民心領神會的笑點,法院裏的人事鬥爭,縣長對市長的俯首帖耳,人代會時候的各種細節,縣裏對上訪的李雪蓮用心理攻勢,用美男攻勢,圍追堵截,等等。電影院裏的笑聲,大部分也是因爲這些元素。這是根植於現實世界的荒誕劇。一個21世紀的《官場現形記》。

最後市長做了一番輕飄飄的反省,並且帶領全市公務員自我反省,這些情節略有些弱,但是出於一些“你懂得”的原因,這種妥協我們是可以容忍的。(據說這部電影曾經被審查得差點出不來)

李雪蓮是很有趣的人物。大概是金牛座的`,特別認死理。開頭她和丈夫爲了縣城的房子假離婚,結果丈夫轉頭就跟另一個女人結婚了。她說這次離婚是”假的“,告到縣法院裏。當然她敗訴了,她覺得法院不對,找縣長,縣長不肯管,從後門跑了,她又去找市長,在門口舉着紙牌子喊冤。市長還是不管,她就心一橫,上北京去了,撞了大運,攔下首長的小車。首長在人代會上發了飈。於是市長、縣長和法院院長都丟了官。但是離婚這件事,還有前夫污衊她是潘金蓮這件事,還是沒解決,讓她心裏堵得慌啊,所以她就養成了十幾年來,每逢開人代會都上北京去上訪的習慣。

這個死腦筋低智商的女人,簡直就是一個堂吉訶德。她居然要用自己一個人來對抗整個國家機器,一個男權的社會。

男權社會的壓力在電影中隨處可見:

前夫罵她是潘金蓮,是因爲她嫁給他的時候,不是處女了。

前夫,趙大頭,法院院長,縣長,市長,省長,首長……都是男性。李雪蓮一個人和他們對着幹。

在這個男權政治體系裏,兩任法院院長、縣長、市長祕書、市長,所有諳習官場規則的人,都一致認爲李雪蓮是個麻煩。開頭他們躲着她,後來她上訪成功,掀掉了第一任法院院長、縣長和市長,大家就怕她,攔着她上訪。總之,做法是拖、躲和攔。

一直到最後,丟了官的史縣長回老家繼承了木器廠,到北京跑業務,在車站買碗牛骨湯喝,發現店老闆娘是李雪蓮,兩個人坐下聊了聊,他第一次問,你爲什麼呀?

李雪蓮說,離婚的時候我懷了孩子,我們倆假離婚是想要兩個小孩。後來他轉頭跟別的女人結婚,我受了氣,孩子流掉了……

居然沒有人去問清楚爲什麼,要是從開頭不是脫、拖和攔,而是理解和疏導,大概她後來就不會把上訪當成人生支柱了吧?

電影后來畫外音說,所有人都把她的十年上訪當笑話,甚至當着她也講,後來她自己也把這個當笑話了

這就是馮小剛接地氣的地方。這種荒謬的堅持應該被怎麼看待呢?中國式的處理,就是大家都當笑話講了,當事人也當個笑話講。然後就完了。

這當然是悲涼的。笑完之後還覺得有餘味。總之我覺得,這部電影還是個挺不錯的電影。

  我不是潘金蓮觀後感【3】

體制的樊籠讓人喘不過氣,抽空剛看了這部《我不是潘金蓮》。碰巧,它也講了體制。這個體制在檢察,在政府,在官僚。作爲體制內的滾刀肉,我理應對謾罵批判國家體制的作品豎起拇指,但是看完這部電影,我卻覺得相當氣憤和無趣。

因爲它說得不透徹,不淋漓,還帶着一股假真誠。

雖然是現實題材,角色和故事卻特別架空,體制外看體制,角色動機毫無說服力。因爲和親夫共同謀劃的一場騙局上訴法院,而本不該有結局的上訴又因自以爲的官官相護而不停上訪,追逐十年不停歇,繼而被政府懼怕,被官員呵護。劇中范冰冰飾演的李雪蓮身上所遭遇的奇異事件,彷彿都有一個明顯的劇本套路,讓你置身其中並要篤信不疑。這是導演的野心,是一種有意爲之的捆綁。

唯一讓人深省的是李雪蓮遇到的趙大頭(郭濤)段落,雖然這個角色的欺騙動機也是照舊刻意。有些人表面鶯鶯燕燕,背後戳脊梁骨,冷不丁還愛嚼舌根。欺軟怕硬假聰明的勾結,現實情況逼你不能真誠以對。

這不禁讓人想到現代人可能面臨的工作環境和背地下的人事紛爭。

聽朋友說看完電影的檢查局同學特別憤怒,我完全能夠理解。因爲一個藐視法律的人物能夠活着折騰十年,這真是一個奇蹟。且不論她最開始的上訴就是無理取鬧,更別說之後政府官員對她的百般忍讓和畏懼,這都是一個大寫的:不可能。

觀衆不是生存在理想國,這樣的表現形式,不就更加加縱了小市民的無謂上訪?真正委屈有話要說的只能憋着,無人理會,往往會叫屈的卻是一幫因小事哄擡的高姿態,領導懼怕,企圖用紙搓滅火花。這就是現實。

順帶說一句,我家附近就有這樣一個李雪蓮,年年想上訪,政府只能年年伺候着,還把她的子女安排在政府機關。不過她只是覺得自己的社保工資太低。看到這類人,就像看到雞毛蒜皮小事就哭爹喊孃的投訴人羣一樣頭疼。所以電影本末倒置地批評,是不是有所考量餘地?留給一點普通公職人員的生存空間?

現今投訴渠道拓寬,媒體的輿論導向都是傾向公職人員的陰暗面。雖然電影的官僚階級互相推諉展現得很全面,但是面對無謂叫囂的小百姓,我們完全可以say no。

如果不是結尾的硬煽,爲李雪蓮的上訴動機強加一個催淚的彈藥。這就是一個刁民的無謂上訪,作繭自縛,刻意諷刺。每個角色都是不走心的雕刻,讓人想到馮大導演上一部大作《唐山大地震》,投機取巧地展示自己的人文關懷。

接着微博上出現了萬達王思聰和馮小剛導演的撕胯大戰,謂真相就是萬達用這種方式,報復華誼公司挖了他高管的牆角,說不清道不明的捧場,趁此也炒熱了電影。王思聰作爲萬達的活體廣告,他極其聰明,給公衆的形象跟他實際樣子完全不一樣。這傢伙極其有商業頭腦,並非想象中的紈絝子弟。在這場和馮小剛的罵戰之中,得利的難道不是雙方嗎?

劉震雲的小說寫得怎麼樣,我不能發表意見,因爲沒有看過,周圍朋友也對其小說評價尚可。但是之前劉老師女兒劉雨霖導演的《一句一萬句》,我也並不十分喜歡。勝在小說已經把整個劇情故事設置得四平八穩,可惜導演在掌控轉換成影像時還是漏洞百出。和前作《門神》一樣,女孩子的角色總是透射出無比成熟的老成氣質,用自己貧乏的智慧去挑戰世俗世界,自作聰明。前半部分尚且沉住氣,後面衝突不斷逐漸家庭倫理連續劇。整部電影經不起推敲,一推敲裏面都藏着委屈。

杭州影展映後見到了劉雨霖本人,說起話來頭正腰直根正苗紅,總之要向你灌輸一個理念:如果你有社會危機感,你有婚姻價值觀彷徨,不可錯過這樣一部難能可貴的作品。這是一部好電影,你必須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