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計劃 >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8W 次

日子如同白駒過隙,迎接我們的將是新的生活,新的挑戰,是時候認真思考計劃該如何寫了。計劃到底怎麼擬定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將以教研室教學計劃爲指導,以學校教學計劃爲中

心,認真貫徹落實“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轉變教師觀念,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基本理念,將實踐的過程轉化爲創新的過程。根據低年級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品德與生活學科的教學工作計劃,以便圓滿完成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工作重點: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以及教研室對品德學科的高度重視,我們本學期按照上級要求,組建了《品德與生活》教研組,我們組作爲學校教學研究的基層組織,提出了“拓展學科視野,加強內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課堂生活化,品德教學科學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在課堂中學習,在實踐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實踐活動,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工作措施:

(一)認真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實施課程改革。

1.校本培訓

課程改革提出了衆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爲。校本教學研究作爲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作爲教研組長,我將帶頭努力學習,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組不斷強化學習教育,認真研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瞭解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

2、教研活動

(1)確保每學期一定次數的教研活動,學習教育科學,科研理論,轉變教育思想,確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理念,明確培養目標,探討教學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品德組的實際,要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積極發揮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學水平達到最高。

() 爲您服務!

() 爲您服務!

(2)認真抓好課堂教學活動,組內加強集體備課,上好校內公開課,通過課後評價和反思把好質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集體備課方式,特別要注意教學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漸在反思中進步。重視聽課學習,有計劃的對教法進行探討,形式不拘一格,通過上互助課,互相研究,互相探討更有效的教育教學途徑,使老師們在鍛鍊中不斷成長,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3)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創造育人環境。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以生活爲主的課程,處處體現了生活性,我們通過各種節日以及學校組織的活動,爲學生創設環境,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薰陶,真正發揮品德學科的優勢。

四.具體活動安排:

九月1、組織本學科成員共同制定本學期教研計劃,並向任課教師傳達計劃。

2、組織青年教師開展說課活動。

十月1、爲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做好準備。

2、每人上好常態課。

十一月1、觀看優秀課例錄像。

2、參加區名師課堂教學專題研討。

十二月 1、 做好優秀課件、案例徵集

2、組織教師上好研討課,做好評課活動。

元月1、做好考查、抽測、工作。

2、總結、整理、反思本學期工作。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篇2

一、 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共5個單元,根據小學一年級兒童心理髮展特點,從適應小學生活的邏輯出發,選擇與兒童生活關係密切、切實需要得內容,按照主題進行整合。重視生活情感的陶冶。讓兒童用自己的眼睛觀察生活情感。本教科書面向兒童的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他實踐活動。

第一單元“今天吃什麼”意在緊密聯繫兒童的生活實際,調動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步步深入地引導他們養成良好的飲食和個人衛生習慣,有意識的把健康常識和飲食習慣有機的結合起來。

第二單元“我的手兒巧”意在讓學生通過學習,重新認識自己,瞭解自己的雙手和大腦。在創造的過程中感受愉悅,熱愛生活,做一個快樂成長的孩子。

第三單元“我有許多好朋友”本單元安排了“誰的朋友多”、“你真行”、“我們一起成長”三個主題活動,旨在進一步引導小朋友在集體生活中正確地與同學、朋友交往,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寬厚待人、關心幫助夥伴、熱愛班級體,從而感受積極愉快的快樂。

第四單元“快樂的小問號”好奇是孩子的天性,面對大千世界,充滿新鮮感,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保護孩子們的好奇心、賞識他們的探索精神、訓練他們的積累知識方法等,是本單元的主要目標。

第五單元“我愛美麗的生命”本單元通過讓學生真切感受到動植物生命的美麗、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偉大。讓他們在享受生命的快樂中,學會保護地球家園,珍愛有着美麗生命的動植物,學會對生命充滿感激,知道只有心中有愛,生命纔會更美麗。

二、教學總目標:

1.充滿興趣地參與學校一天的生活,爲自己是小學生感到快樂,體驗與人交往的快樂,感受學習的愉快。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謝意與敬重,體會家庭帶給人的快樂感受。願意爲美好的明天付出努力。

2.主動和同學交往,說簡單的禮貌用語。能參與與各種和同伴合作的學習活動,遵守簡單的合作規則。初步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合理的課間活動習慣,初步形成“玩學結合,張弛有度”的生活習慣。

3.通過自身觀察比較、歸納及操作聯繫,感受新學校的美好。積極地參與並體驗學習過程,學會簡單的自我介紹和介紹別人的方法,學會邀請同學和接受邀請,在教師的`指導下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

三、各單元教學目標及教學措施

第一單元 今天吃什麼

教學目標:

1. 瞭解人們生活的主要食品。

2. 懂得兒童成長需要多種營養,不偏食,不挑食。

3. 不浪費糧食和其他食物。

4. 養成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了解各種主要食物其中所富含的營養,引導學生改正不良的飲食、衛生習慣,學會健康生活。

教學措施:

品德的宗旨是“品德源於生活,品德教育迴歸生活”。通過創設多種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感受、體驗和感悟“作爲小學生,究竟該怎樣做”,良好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培養有機地蘊含在有趣的活動之中。

第二單元 我的手兒巧

教學目標:

1.瞭解雙手和大腦是人的兩件寶,感受勤用手、腦的樂趣。

2. 會正確地使用一些常見工具。

3. 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

4. 熱愛勞動,在自己的生活中嘗試一物多用,廢物利用,珍惜勞動成果。

5. 具有初步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教學重點

1.讓學生學會熱愛勞動,在自己的生活中嘗試一物多用,廢物利用,珍惜勞動成果。

2.會正確地使用一些常見工具。

3. 引導學生養成做事認真、不敷衍,有耐心,有毅力的好習慣。

教學措施:

本課的教學設計抓住了新入學兒童天真、活潑、好動的特點。巧妙的引導學生髮現身邊可利用的廢舊材料,創造美好。讓孩子開動腦筋,熱愛生活,發現生活。

第三單元 我有許多好朋友

1. 知道自己是班級的一員,熱愛班集體。

2. 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和長處。

3.喜歡與同學交朋友,合羣,不孤僻。

4. 做誠實的孩子,對人有禮貌。

5.心中有榜樣,並以此激勵自己成長。

教學重難點:

1.熱愛班級,做人誠實禮貌。

2. 知道如何與同學交往、相處。

教學措施:

通過介紹自己的好朋友,名字接龍等等小遊戲,通過全體同學之間的討論讓大家慢慢熟悉,建立友誼,在潛移默化中學會欣賞別人的優點和長處、寬厚待人、關心幫助夥伴、熱愛班集體,從而感受積極愉快的生活。

第四單元 快樂的小問號

教學目標:

1.留心觀察生活中的常見事物。

2.引導學生對自然或生活中的問題

3.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4. 學生有好奇心,喜歡提問,敢於提問。

教學重難點:

1.學生對生活的環境抱有好奇心,學會探究身邊的事物。

2.學生善於並敢於提出問題,並找出答案。

教學措施:

通過創設情景,讓學生進入一個模擬情景中,假設遇到的動植物,讓孩子們討論自己對它們的認識,並提出相應的問題。同學討論做出解答,教師進行總結。讓孩子們在輕鬆的氣氛中學習知識。並且教師要介紹給同學們獲取知識的不同渠道。

第五單元 我愛美麗的生命

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保護大自然的情感,並能初步懂得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2.讓學生了解身邊常見的動植物,知道動植物也是有生命的。

3. 讓學生懂得動植物與人一樣,都是一個獨立的生命體,它們的成長需要得到大家的關愛。

4. 培養學生具有初步的生態意識,並能爲保護周圍的環境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從小親近大自然,初步懂得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道理。

2.讓學生感受體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3.培養生態意識,爲周圍環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教學措施:

1.以兒童的生活經驗爲基礎,選取學生感興趣的動植物現象激發學生探索的興趣,讓學生感受體驗大自然的美麗、神奇;從而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2.注重情感體驗,引導學生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三、教 學 進 度 表

周 次教 學 內 容周 次教 學 內 容

1蘿蔔白菜我都愛吃11你留心了嗎

2蘿蔔白菜我都愛吃12我的問題卡片

3我設計的午餐13到哪兒找答案

4小心,病從口入14讓我走進你

5我有兩件寶15美麗的生命

6做個小玩藝兒16我能做什麼

7打扮我的小天地17補充課外知識

8誰的朋友多18補充課外知識

9你真行19期評

10我們一起成長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篇3

一、學生情況分析:

二年級本學期共有學生16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通過學習,學生已有了初步的認知生活,感知生活的能力,能對勞動行爲有所瞭解,能比較有興趣地參與到老師預設好的一些實踐活動中來,但個別學生需要加強鍛鍊與培養。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爲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注重促進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能力、知識在互相聯繫中得到和諧發展,以較好地落實“三維目標”。樹立新的教育教學觀念,樹立兒童觀、教師觀、教材觀。

本冊教材共安排了五個單元,主要以兒童生活的時空線索安排活動主題,形成靈活、有序發展的主題。本冊教學重點在於讓學生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探究,熱愛科學,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爲。

三、教學目標要求:

1、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和勞動習慣。

2、培養學生有初步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

3、培養學生適應並喜歡學校生活。

4、培養學生愉快開朗的胸襟和有應付挑戰的勇氣

5、培養孩子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誠實友愛,遵守社會規範,愛家鄉,愛祖國。

6、教育學生愛護公共環境,熱愛勞動,爲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四、採取的教學方法及措施:

1、全面把握課程目標及教材重難點,豐富學生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2、採用形式多樣的教學方式:討論、資料收集、現場調查、情景模擬與角色扮演等。

3、通過圖標和文字提示活動的準備和活動過程,使兒童喜歡本教材和課程的學習。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篇4

教材簡析

教材主要以兒童生活的空間線索安排活動主題,形成靈活、有序發展的主題序列。在教育活動目標與內容的分佈上考慮綜合,內在聯繫、均衡、貫穿與螺旋上升和年級的側重點。

二年級的特點是:學會關心、學會負責、學會探究,熱愛科學,形成良好的習慣和行爲。

教學策略:

生活體驗式教學策略:

課前體驗,初步感悟----課中體驗,深化感悟---課後踐行,內化感悟。

問題探究式教學策略:

課前初探

2.課中深究

(1)彙報展示,合作探究

(2)感悟深化,提升認識

(3)生成問題,拓展延伸

3.課後實踐

課標對本學科本冊的要求:

⑴、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願意自己解決,並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願意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⑵、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和愛護同伴,尊敬和關心老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體驗助人之樂。

⑶、通過教學內容的由淺入深,層層深入,將學生引入到發現與研究的快樂之中。通過發現、研究、展示等環節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科學態度、合作意識。

⑷、首先通過對祖國的瞭解來體驗祖國“媽媽”的可親、可敬、可愛,然後通過國旗、國歌、國徽的禮儀教育等引導學生把愛國情感落實到行動中,貫徹在日常生活中,再更進一步引導學生了解人民英雄,崇敬人民英雄,從而深化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⑸、通過教學活動,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兒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收穫的愉悅,激發兒童努力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教學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教學重難點: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遇到問題時,願意自己解決,並相信自己有能力解決;養成珍惜時間的好習慣,願意有計劃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從不同角度引導孩子關心和愛護同伴,尊敬和關心老人,同情和幫助殘疾人,體驗助人之樂。

引導學生學科學、愛科學:

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初步感受到祖國媽媽的可愛、偉大,人民英雄的可歌可泣,自己與祖國的血脈相連,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情感。

通過教學活動,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引導兒童從不同的角度去體會收穫的愉悅,激發兒童努力實現自己的生活目標。

教學措施

1、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創設寬鬆、和諧、活躍的課堂氛圍。

2、尊重學生的差異,關注“邊緣兒童”,對學生進行開放性的、發展性的、鼓勵性的評價,幫助他們感受成長的愉悅。

3、與學生平等對話,傾聽他們的需要。

4、尊重學生的體驗和判斷。

改進教學思路:

1、在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注意從兒童的生活實際出發,在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根據課程標準的各項規定製定教學計劃和教案,全面地,整體地實現課程目標,幫助兒童展開活動。

2、兒童的品德和行爲習慣的形成、知識和能力的'發展、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連續的過程。通過學生適宜接受的生動活潑的遊戲活動形式,通過學生直接參與活動的方式,實現自我的,主動的教育過程,將道德認識轉化爲學生自覺的道德行爲教學活動中注意活動之間的連續性,幫助兒童獲得彼此聯繫的、不斷深化的經驗和體驗。

3、教學活動要源於兒童的生活又高於生活,用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的生活。從兒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兒童喜歡的活動,使他們在主動積極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薰陶,品德得到發展,價值判斷得到初步的培養。

4、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當地和兒童的實際,及時的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生動性,提高整個教育的質量。

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教 學 內 容 周 次 教 學 內 容

1 讓我想想 11 我們的科學小組

2 相信自己 12 可愛的祖國

3 學習生活有計劃 13 國旗國旗真美麗

4 我們手拉手 14 敬禮,人民英雄

5 爺爺奶奶,你們好 15 我在長大

6 幫助殘疾病人 16 我在長大

7 幫助殘疾病人 17 努力纔會有收穫

8 我發現 18 豐收會

9 我也做研究 19 複習

10 我也做研究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篇5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一個學年的學習,大部分學生能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隨着對《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瞭解的加深,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高漲,他們已開始運用討論、觀察、調查、實驗等多種方式去學習。教材以圖畫的形式呈現更可以開展的活動、遊戲及其活動的過程,兒童活動的興趣被引發出來,兒童通過自己的活動而非教師給予的現成結論去獲得知識。但是,可能由於地區的差異,本地兒童的生活與教材反映的不盡相同,個別兒童對課文內容理解不夠透切,這有待今後教學中揚長避短,讓每個學生都得到全面發展。

二、全冊教學內容

1、我愛我的身體——通過引導兒童認識自己身體的整體結構及其各個組成部分,瞭解身體各個部分的特徵和基本功能,用各種方式表現字的身體特徵,不僅能進一步發展他們的自我意識,還能讓他們在已經知道了要怎麼做的基礎上,進一步懂得爲什麼要這樣做,以幫助兒童更自覺地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2、誠實的好孩子——隨着兒童社會性和交往能力的發展,需要讓他們懂得誠實守信是社會生活的一個基本規則,是每個公民的基本道德。因此,本單元着力引導兒童說實話,做誠實的孩子。

收穫中的學習與發現——通過讓兒童直接參與校園、果園、農田、蔬菜大棚等的收穫,使他們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體驗收穫的喜悅,增強熱愛勞動的情感,有意識地學習一些勞動技能。

3、我愛我生活的地方——培養兒童對自己所在的社區、村莊、城鎮等的情感,是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基礎,讓兒童學習用正確的眼光去看待、發現家鄉的美,實際地感受社區、村莊的自然美和人文美,感受生活的溫暖和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心,從而能夠在愛自己家的基礎上,進一步愛自己生活的地方,愛自己的家鄉。

4、水和我們的生活——引導兒童在已有學習經驗的基礎上,科學地認識水的基本特徵和水的三態變化,知道水遇熱蒸發爲水蒸氣,水蒸氣遇冷變成雨水或雪,再遇熱又變成水蒸氣這一循環規律,激發兒童對水的探究興趣,引導他們嘗試用多種方法去認識水,瞭解水對人類生活的重要作用,感受我國水資源的稀少和寶貴,進而自覺地養成節約用水的良好習慣和愛護水資源的初步意識。

5、怎樣做好事——引導兒童學習去做力所能及的好事,懂得好事應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不好高騖遠,賓端正做好事的態度,從小主動地向那些爲人民服務的無名英雄學習。

三.全冊教學目標

1、能充分感受到經過一年級的`學習生活後的進步和變化,並對二年級的學習和生活懷有美好的嚮往,充滿信心。

2、能感受和體驗到生活的溫暖,熱愛自己生活的地方。在人際交往中誠實、不說謊,珍惜勞動成果,尊敬爲社會服務的勞動者。

3、體驗自主活動、探索、發現的愉快,能有意識地用各種方法去獲得知識和經驗,發展動手能力和社會參與能力。

四、具體內容

周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

第一週瞭解我的身體

1.感受自己身體的基本特徵,關心自己身體的生長髮育的情況,發展自我意識。

2.關愛自己的身體,能主動幫助他人。

3.瞭解自己身體的各部分器官,測量自己身體的生長髮育的情況。

第二週保護我的身體1。樹立健康的生活意識對自己身體主要部位的功能有觀察、探究興趣。

2、懂得愛護自己的身體,形成良好的學習、生活與衛生習慣,主動糾正自己的不良行爲與姿勢。

3、知道身體部位的特點、功能,獲得保護身體健康的知識。

第三週

收穫的感覺真好1、感受金秋十月是收穫的季節,能積極參加收穫勞動,體驗收穫的喜悅。

2、瞭解秋天與人們生活的關係,以及人們進行各種收穫的勞動。

3、認識和了解春種秋收農作物的特徵及生長規律。

周次教學內容教學目標

第四周糧食來得容易

1、對農作物生長過程的瞭解,讓學習知道糧食來之不易。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篇6

一、班級分析

本班共有個學生,其中男生人,女生人。全體學生都活潑可愛,品德優良,有上進心,對學校生活充滿激情,對各科文化課學習非常投入。但由於學生年齡小,可塑性強,知識面窄,這有待於在今後的教學中不斷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爲習慣,通過身邊的人和事,開展積極有益的各種活動,對學生進行養成教育。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分爲四個單元,有如下幾個特點:

1、以學生的現實生活爲基本線索設置主題。

2、突出養成教育的要求。

3、突出“活動性”和“做中學”

4、突出圖畫、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

5、體現一定的開放性。

三、教學具體目標

總目標:

培養具有良好的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一)、情感態度方面

1、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鄉、愛祖國。

2、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

3、自然、誠實、求上進。

(二)、行爲與習慣方面

1、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

2、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爲,遵守紀律。

3、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4、保護環境,愛惜資源。

(三)、知識與技能方面

1、掌握自己生活需要的基本知識和勞動技能。

2、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

3、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四)、過程與方法方面

1、體驗提出問題,探索問題的過程。

2、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索活動。

四、教學措施

1、充分體現教學的生活性,遵循兒童生活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爲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體現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沒有能與生活分離的“純道德的生活”理念。

2、遵循教材開發性的`特點,重視本課程面向兒童整個生活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在教學中積極探索教材擴展到家庭、社區及其他生活空間的方法,使其教學寓於生活。3、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對兒童進行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爲兒童形成積極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爲他們在價值多元的社會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確價值觀打下基礎。

4、積極鼓勵兒童直接參與主題活動,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使兒童通過活動、動手動腦,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5、珍視兒童的生活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與學生和平相處,以誠相待,使學生享受愉快,自信、有尊嚴的學校生活。

附:二年級(下冊)《品德與生活》教學計劃安排

單元主題活動主題活動內容課時備註

我生活的地方1、我愛家鄉山和水A、瞭解家鄉自然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感情。

B、記下對家鄉的感受。

c、瞭解家鄉文化。2

2、家鄉的物產多又多A、瞭解家庭資源

B、瞭解家鄉礦產

c、同學交流2

3、我家門前新事多A、觀察周邊生活變化。

B、高興的事

c、家鄉明天更美好2

二、讓家園更美好1、我們的在地媽媽A瞭解家園環境環境狀況及其變化

B、樹立正確的生態環境意識2

2、花草樹木點頭笑A、說出常見的植物名稱

B、愛護花草2

3、我和動物交朋友A、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

B、善待動物3

4、美化家園A、垃圾處理

B、垃圾分類

c、私用廢舊物品3

三、快樂的少先隊員

1、鮮豔的紅領巾A、熱愛組織

B、知道紅領巾來歷

c、前輩豬兒時封勵3

2、紅領巾胸前飄A、少先隊活動

B、誠實守信互相努力3

3、快樂的六一A、知道“六一”兒童節日

B、參加兒童節活動4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篇7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們將以教研室教學計劃爲指導,以學校教學計劃爲中心,認真貫徹落實“課程改革”的精神和要求,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教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切實轉變教師觀念,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的基本理念,將實踐的過程轉化爲創新的過程。根據低年級學段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品德與生活學科的教學工作計劃,以便圓滿完成本學期的教育教學工作。

二、工作重點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全面推進,以及教研室對品德學科的高度重視,我們本學期按照上級要求,組建了《品德與生活》教研組,我們組作爲學校教學研究的基層組織,提出了“拓展學科視野,加強內外融合,努力使品德課堂生活化,品德教學科學化,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在課堂中學習,在實踐中提升生活能力和道德水平”的工作思路,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堂實踐活動,提升課堂教學水平,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

三、工作措施

(一)認真開展校本教研工作,深入實施課程改革。

1、校本培訓

課程改革提出了衆多新的教學理念、教學要求、教學方式,並要求逐步轉化成廣大教師的教學行爲。校本教學研究作爲理念與實踐之間的橋樑,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教學實踐水平。作爲教研組長,我將帶頭努力學習,通過多種渠道加強對教師基本素養和綜合素質的訓練,提高教師把握教材、精心設計活動、運用現代化教學手段等方面的'能力。教研組不斷強化學習教育,認真研讀《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新課程標準,瞭解每個年級段的教學目標和要求,從而幫助教師轉變觀念,形成新的課程觀、教師觀、教學觀、課堂觀、質量觀。

2、教研活動

(1)確保每學期一定次數的教研活動,學習教育科學,科研理論,轉變教育思想,確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理念,明確培養目標,探討教學方法,互相交流,提高教學質量。結合品德組的實際,要積極參加兄弟學校的互動交流,積極發揮同伴合作,努力使教學水平達到最高。

(2)認真抓好課堂教學活動,組內加強集體備課,上好校內公開課,通過課後評價和反思把好質量,提高課堂教學實效。

在備課方面,倡導“高效、共享、反思”的集體備課方式,特別要注意教學反思,及時捕捉教學中的成功與失敗,逐漸在反思中進步。重視聽課學習,有計劃的對教法進行探討,形式不拘一格,通過上互助課,互相研究,互相探討更有效的教育教學途徑,使老師們在鍛鍊中不斷成長,提高教師把握教材駕馭課堂教學的能力。

(3)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創造育人環境。

《品德與生活》是一門以生活爲主的課程,處處體現了生活性,我們通過各種節日以及學校組織的活動,爲學生創設環境,加強對學生的品德教育,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和薰陶,真正發揮品德學科的優勢。

四、具體活動安排

九月

1、組織本學科成員共同制定本學期教研計劃,並向任課教師傳達計劃。

2、組織青年教師開展說課活動。

十月

1、爲青年教師基本功比賽做好準備。

2、每人上好常態課。

十一月

1、觀看優秀課例錄像。

2、參加區名師課堂教學專題研討。

十二月

1、 做好優秀課件、案例徵集

2、組織教師上好研討課,做好評課活動。

元月

1、做好考查、抽測、工作。

2、總結、整理、反思本學期工作。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篇8

新的學期已經開始,本學期我繼續擔任一年級,二年級,五年級的品德教學工作,爲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學任務,現做如下計劃:

一、教材分析:

教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出發,選擇與學生生活關係緊密、切實需要的內容,引導他們綜合地學習和思考。隨着對《品德與生活》這門課程瞭解的加深,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斷高漲,他們已開始運用討論、觀察、調查、實驗等多種方式去學習。教材以圖畫的形式呈現可以開展的活動、遊戲及其活動的過程,兒童活動的興趣被引發出來,通過自己的活動去獲得知識。另外,小學生年齡偏小,自我保護意識較差,需要家長與教師不斷地滲透安全教育。這一時期學生髮展中存在的突出現實問題是好習慣的缺失,引導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促使學生養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道德觀。

二、教學目標:

1.能發現學習生活中的快樂,從而激發對學習生活的愛與樂趣。

2.突出養成教育。通過行爲指導、情境辨析,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

3.突出畫面、圖片在呈現教材內容方面的特殊作用。強調圖文並茂,以圖爲主,採用兒童的語言和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增加教科書的趣味性、可讀性、啓發性和指導性。

4.利用課件,通過創設活動情境,編寫典型範例,設計思考問題,爲學生創造更爲廣闊的自主學習空間。活動的設計儘可能簡便易行,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5.健康安全地生活,能在生活中運用學到的保健知識和安全知識,自覺養成護眼、護牙、護耳的習慣,養成正確的坐、立、行、走的姿勢。

6.熱愛大自然,能主動到大自然中觀察,對自然現象有探究興趣。練習綜合的觀察、繪畫、朗誦能力,培養對生活的感悟和體驗。

7.樂於參與班級的各項集體活動,能感受集體活動的美好,積極參與班級的衛生值日和保潔工作。

三、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在遊戲中,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日常生活中時時滲透到道德思想。

4.創造性的使用教材,課堂教學與生活實際相結合。

5.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6.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培養兒童的品德。

7.加強課前預習,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的習慣和能力。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篇9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課程改革爲中心,牢固確立“迴歸生活”的新課程理念,緊緊圍繞課程實施中的真實問題展開研究,以主題活動爲載體,採用多種形式教學,切實提升“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課程實施的質量。

二、主要工作

(一)抓好教學常規管理和指導工作。

堅持下校聽課,規範學科教案及主題活動方案的書寫格式,加強對學校集體備課及主題活動開展情況的檢查和指導。各校期初制訂好教學工作計劃,切實加強教研組建設。

(二)加強對本學科專任教師和兼職教師的培訓和指導。

1、加強理論學習,轉變教學觀念,開展好“合理使用地方課程教材,採用多種形式教學”的實驗研究,做好學科整合工作。

2、加強新教材和整合教材的培訓力度,指導教師吃透品德與生活(社會)教材及地方課程教材,全面把握教材的編寫意圖,合理整合相同的教學內容,以使教師能更有針對性地、更有創意地設計主題活動,突出品德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3、開展形式多樣的`專題研討活動,營造良好的教研氛圍,爲提高教師的專業素質,促進教師的共同成長創設交流和研討的平臺。

(三)強化研究意識,深化課堂教學改革。

1、深化教研內涵,開發教育資源、改進和創新品德與生活(社會)教學的方法和形式,優化課堂教育教學活動,提升教研品位。着重研究課程實施中的一系列問題:

(1)如何把握教材,深入理解編者意圖,體現“用教材教”的理念,如何有效地將課程改革新理念落實在教學行爲上

(2)如何依據學生實際,擴大教材功能,進行學科整合,開發課程資源。

(3)如何組織學生開展好主題活動,創設師生、生生有效互動的良好課堂氛圍。

(4)如何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生行爲進行有效評價,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積極探索學科教學與學校德育工作相互銜接的途徑和方法,深入開展德育主題教育活動,並使之形成系列化。充分藉助校內外的教育資源,發揮學校、家庭、社區的多維功能,引導學生參與德育活動,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和道德品質。

3、關注並蒐集教學一線典型的新課程案例,積極發現優秀的教學改革成果,不斷豐富我區新課程資源,及時總結、推廣教師的教學改革成果。

三、活動安排

九月:

1、各校制定主題活動計劃。

2、組織各校積極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月活動。

十月:

1、下校聽課,檢查學科整合工作開展情況。

2、開展德育課題研究展示活動。

十一月:

1、下校聽課,檢查學科整合工作開展情況。

2、學科整合課題組活動。

3、主題班會展示活動。

十二月份:

1、下校視導。

2、期末工作檢查。

3、學期總結工作。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篇10

一、 本學期教學內容與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對低年級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學兒童的年齡特點,着重對學生進行最基礎的社會公德教育和行爲習慣的養成教育。深入淺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爲習慣要求與於生動活潑的具體形象之中。

本學期的教學內容有:第一單元(第1~4課)學做文明人;第二單元(第5~8課)春姐姐的腳步;第三單元(第9~12課)我的興趣愛好;第四單元(第13~16課)我長大了。

二、各單元的教學目標和重點、難點

第一單元教學目標

1、愛護家庭和公共環境衛生

2、能在成人的幫助下控制下和控制調整自己的情緒。

3、願意有計劃、有目標地安排自己的生活。

4、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5、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樂於幫助他人。

6、懂禮貌,守秩序,行爲文明。

7、初步認識規律的作用,遵守學校紀律。

8、對自然現象或生活中的問題有探究的興趣。

重點、難點:懂禮貌,守秩序,行爲文明。

第二單元教學目標

1、瞭解天氣、季節變化對生活的影響,學會照顧自己。

2、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3、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4、愛護花草樹木。

5、知道家鄉的風景名勝和資源,關心家鄉的發展變化。

6、爲保護周圍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態意識。

7、會正確使用簡單的工具。

8、學習用觀察、比較、小實驗等方法進行簡單的探究活動。

9、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重點、難點: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第三單元教學目標

1、按時作息,做事用心。

2、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生活的能力。

3、親近自然,喜歡在大自然中活動,感受自然的美。

4、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與長處。

5、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爲此而高興。

6、有勇氣嘗試富於挑戰性的活動,不怕苦,不怕難,不膽怯。

7、有好奇心,喜歡提問。

8、能用多種方法收集資料,並進行簡單地整理和運用。

9、通過各種活動了解生活中常見的自然現象和其他科學常識。

重點、難點: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爲此而高興。

第四單元教學目標

1、熱愛勞動,具有料理自己的生活能力。

2、在學校裏情緒安定,心情愉快。

3、能欣賞自己和別人的`優點與長處。

4、能看到自己的成長和變化,併爲此而高興。

5、心中有榜樣,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6、學習與生活中遇到問題時願意想辦法解決。

7、能用自己的方式愛父母長輩,積極主動做家務勞動。樂於幫助別人,特別是老人和殘疾人。

8、能與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動成果。

重點、難點:心中有榜樣,並以此激勵自己不斷進步。

三、本學期課時安排

周次課 題課外結合的主要德育活動1家裏來了客1、 結合各門學科滲透思想教育2、 結合班隊活動開展系列德育活動,明辨是非。3、 結合晨會、夕會貫徹落實《小學生日常行爲規範》4、 結合家庭、社會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擺正行爲。2我隨爸爸去做客3我跟媽媽看演出4我會打電話 看電視5春天在哪裏6春天的種植7我和春天一起玩8我心中的春天9興趣是最好的老師10遊戲快樂多11我與小動物12我最愛讀的書13做事不拖拉14我會安排一天的生活15成長記錄袋16更上一層樓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篇11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朋友剛剛入學,在情感態度、行爲習慣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過本冊教學,努力把他們培養成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二、教材分析

《品德與生活》課程的性質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生活型綜合課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徵(1)生活性;(2)開放性;(3)活動性。材力求體現思想性原則、科學性原則、現實性原則、綜合性原則和活動性原則。根據《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套《品德與生活》教材的編寫指導思想,教材將以主題單元形式展開,並重點突出以下特徵:

1. 從兒童真實生活出發實現學科內容的整合

教材不是從傳統德育的規範體系或德目體系展開學習內容,而是着眼於兒童現實生活的整體性,從學生生活原型出發,重新融入兒童生活之中,有機整合爲學習主題。

2. 強化教材的生活指導職能

教材試圖“以適應兒童現實生活爲起點,幫助兒童實現高質量的幸福生活”作爲一以貫之的編寫線索和基調,圍繞“如何發展兒童判斷、選擇、適應、超越的能力,以爭取個人幸福、社會有用性和更廣泛的人類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題,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導意識,發展兒童對幸福生活的感受能力和創造能力。

一方面通過現實情景的捕捉和再創造,讓兒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樂,激發熱愛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過引入兒童生活中的典型問題,鼓勵兒童自己在探尋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參與生活、創造生活,展示兒童多樣化的個性和豐富的智慧,培養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

3. 以活動型教學爲主要特徵的過程導向設計

爲切實地引導活動型教學的開展,教材設計將改變傳統教材編寫中以教師的'“教”組織教學過程的設計思路,消解以“預成的學習結果”爲核心的教材組織模式下課文加練習的刻板結構,將活動型教學中學生的活動過程作爲設計的主要依據。

因此,教材試圖從學生的學習行爲出發組織主題單元,促進自主活動,在學習活動的漸次展開中,引導教師重點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裏呈未分化狀態的整體學習狀態和學習需要,使學生能在活動的不斷演進過程中實現原來被課程目標割裂的“情感態度、行爲習慣、知識技能、過程方法”目標的自然統整。

4. 讓教師和學生走進教材,保持教材的彈性和廣泛適用性

各主題單元均選擇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師生具體真實地參與的活動題材,使教材成爲師生開展活動的指導,從而將各地具體而微的自然、人文資源和經濟、文化背景,以及師生的經驗和興趣等等都納入課程資源體系,爲師生在活動中進行二次開發留有空間.

三、教學總要求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因此本冊教材是培養兒童能夠健康、安全地生活(兒童生活的前提和基礎)愉快積極地生活(兒童生活的主調)負責任,有愛心地生活(兒童應當遵循的基本道德要求)動腦筋,有創意地生活(時代的進步對兒童提出的要求)。

四、教學措施

1、通過深入淺出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引導兒童熱愛生活,學習做人。

2、努力創設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運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結合實際地培養兒童的品德兒童的好奇心,引導兒童探索的慾望。

3、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聯繫本地區和兒童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兒童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收到課程中去,不斷提高品德教育的針對性,突破性。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篇12

一、指導思想:

以進一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爲核心,以課堂教學研究爲重點,以市局“內涵提升年”活動要求爲目標,圍繞教研室工作的總體部署,採取“分層推進、分類指導、重點突破、整體提高”的工作策略,加強課程改革理念與行爲的統一,促進我市小學品德學科教學的優質均衡發展。

二、工作目標:

1、教材研究有突破。品德與生活方面,主要完成一年級品生教材的創造性使用研究工作,積累相關資料。品德與社會方面,完成高年級史地內容的研究整理工作。

2、教師素質有發展。通過各種活動,使學科教師業務素質和綜合素質有所提高;發現並培養一批年輕骨幹教師。

3、教學質量有提高。通過工作,促使薄弱學校教學水平、教學質量有所提高;使小學品德課堂教學質量及教師研究水平逐步提升。

三、主要工作及措施:

1、繼續做好教材研究工作,奠定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

正確、準確使用教材是紮實開展教學工作的前提。本年度重點進行一年級品生教材的解讀工作,把教材按內容重點進行分類,結合課程標準要求和本市實際情況提出各主題單元目標,每專題至少由三名教師進行課堂呈現,並將優秀教學方案整理成冊,品德與社會主要完成五六年級歷史地理內容的整理工作,逐步完善品德學科教學資源庫。

2、加強學科教師隊伍建設,保障有效課堂的構建

引領教師專業發展,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是構建有效課堂,提高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1)做好中心組建設工作

市級中心組成員要堅持主動學習,主動實踐,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堅持中心組每月一次的集體活動。各單位也要高度重視鄉鎮(學校)中心組的建設情況,充分發揮骨幹教師的引領帶動作用,提高學科教學水平。

(2)做好年青教師的培養工作

各單位以各種活動爲契機,結合日常聽課調研活動,發掘優秀青年教師,並提供舞臺給予鍛鍊的機會,使其儘快成長,不斷壯大中心組的隊伍。

(3)做好農村教師的指導培訓工作

各單位要藉助網絡研討、送課下鄉、調研和具體的指導,使廣大農村教師得到薰陶,品德課堂教學再上新的臺階,實現優質資源效益的'最大化。

3、探索教研工作新模式,提高教學研究的實效性

(1)紮實開展片區教研工作。

根據教研室整體規劃,各單位以片區爲單位成立片區教研組,選拔骨幹教師擔任組長,制定片區教研活動計劃,根據片區一線教師教學中存在的比較集中的困惑或問題,確定相應的研究專題,定期組織教研活動,爭取做到教學研究有序、有效開展,使每一次教研活動有價值、有意義。

(2)加強常態課課堂教學研究。

以示範和典型案例分析爲基本方式,從解決問題走向經驗提升,從經驗走向研究,從封閉走向開放,採取多種形式進行研究成果展示。

(3)做好課題實驗研究工作

本年度計劃啓動“小學品生教材的創造性使用”課題研究工作,通過課題的引領與帶動,促進我市小學品生品社教學的研究向縱深發展。

(4)充分發揮網絡教研優勢

充分利用教育信息網教研平臺,不斷豐富其資源,完善其內容,認真組織廣大教師開展網絡教研活動,加大網絡教研的宣傳力度,實現資源共享,提高教研工作的水平和效益。

四、主要活動安排

八月份:

1、總結上半年工作

2、制定學年工作計劃

九月份:

1、傳達學科計劃

2、中心組集體活動

3、有效課堂調研

4、參加片區教研活動

十月份:

1、培植創新課例

2、中心組集體活動

3、送課下鄉

4、參加片區教研活動

十一月份:

1、章丘市教學示範學校驗收

2、課堂教學展示

3、參加片區教研活動

十二月份:

1、參加部分學校年會

2、中心組集體活動

二0一一年一月份:學期總結

二月份:

1、調整計劃

2、中心組集體活動

三月份:

1、有效課堂調研

2、中心組集體活動

3、參加片區教研活動

四月份:

1、教學能手評選

2、參加片區教研活動

五月份:

1、參加片區教研活動

2、學科教學展示交流

六月份:

1、學科工作總結

2、片區教研活動總結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篇13

一、課程性質

品德與生活課程是以兒童的生活爲基礎,以培養品德良好、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爲目標的活動性課程。

1、生活性

本課程遵循兒童的生活的邏輯。以兒童的現實生活爲課程內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聯繫兒童的生活的主題活動和遊戲爲載體,以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兒童在生活中發展,在發展中生活。

2、開放性

本課程面向兒童的整個世界,重視地方、學校、教師與兒童的創造性。課程內容從教科書擴展到所有對兒童有意義、有興趣的題材;課堂從教室擴展到家庭、社區以及兒童的其他生活空間,時間可以在與學校其他活動或學科的配合和連接中單性的延展;評價關注兒童豐富多彩的體驗和個性化的創意與表現。

3、活動性

本課程的呈現形式主要是兒童直接參與的主題活動、遊戲和其它實踐活動。課程目標主要是通過教師指導下的各種教學活動來實現的。活動是教和學的共同的中介。教師的主要作用是指導兒童的活動,而非單純的`只講教材,兒童更多地通過實際參與活動,動手動腦,而非僅僅依靠聽講來學習。

二、教學理念

1、道德存於兒童生活之中

道德寓於兒童生活的方方面面。兒童品德的形成源於與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感悟,只有源於兒童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認識和道德體驗。因此,良好的品德的形成必須在兒童的生活過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

2、引導學生熱愛生活、學會做人是課程的核心

低年級的課程應該是通過由淺入深的道德的、科學的、生活的啓蒙教育。爲兒童形成良好的生活態度和實際生存能力打好基礎。

3、珍視兒童生活的價值、尊重兒童的權利

三、總目標和分目標

總目標:

培養學生良好的品德和行爲習慣、樂於探究、熱愛生活的兒童。

分目標:

情感與態度:

愛親敬長、愛集體、愛家長、愛祖國。珍愛生命、熱愛自然、熱愛科學。自信、誠實、求上進。

行爲與習慣:

初步養成良好的生活、勞動習慣。養成基本的文明行爲、遵守紀律,樂於參與有意義的活動。

知識與技能:

掌握自己的生活需要的基本生活知識和勞動技能。初步瞭解生活中的自然、社會、常識。瞭解有關祖國的初步知識。

過程與方法:

體驗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的過程。嘗試用不同的方法進行探究。

四、教學進度

第一週《美麗的校園》

第二週《老師,你好》

第三週《學校的一天》

第四周《我是小學生》

第五週《我喜歡我們班》

第六週《我們一起做》

第七週《學習真快樂》

第八週《麻煩事我不怕》

第九周《我的爸爸媽媽》

第十週《親親熱熱一家人》

第十一週《讓我自己來》

第十二週《新年到了》

第十三週《歡歡喜喜過大年》

第十四周《明年會更好》

品德與生活工作計劃 篇14

一、指導思想:

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力求每一個學生學習不斷進步,能力不斷提高爲目的。以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參與、交流合作、探究發現,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合作能力。在班級中挖掘學生的個體差異,做好拔尖扶差工作。通過培優扶差使學生轉變觀念,樹立理想,認真學習,發展智力,陶冶品德,最大限度地提高我校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優生更優,差生不差,共享成功。

二、目的:

1、全面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2、使學生轉變觀念、認真學習、發展智力、陶冶品德,使學生活起來。

3、讓學生樹立起學習的信心和勇氣,克服自卑的心理。

4、在學生中形成趕、幫、超濃厚的學習氛圍,使每個學生學有所長、學有所用。

三、具體措施:

對優等生主要是訓練他們的思維,培養他們的探索能力,對後進生主要要採取以下措施:

1、堅持以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爲前提,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2、課堂教學中要有目的地有層次地讓中下等生有發言的`機會。

3、實行教師輔導,學生幫輔的雙重輔導模式。在教師指導下可以組織優等生幫助指導後進生,開展一幫一互助活動。

4、以加強學習方法的輔導。

5、對差生要了解情況,分析原因,尤其是他們的不同心理因素。重視並加強其意志、情感、價值觀等非智力因素心理品質的培養,促進智力的發展。

6、課堂上創造機會,用優生學習思維、方法來影響差生。

7、班集體中要形成不讓一個同學掉隊的好班風,發揮集體的作用。

8.請優生介紹學習經驗,差生加以學習。

總之,在素質教育的今天,培優扶差工作是一個學校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們作爲教師,會不斷摸索有效的方法和經驗,使我們的培優扶差工作更具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