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課程工作報告

課程工作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8W 次

在人們越來越注重自身素養的今天,報告與我們的生活緊密相連,其在寫作上具有一定的竅門。一聽到寫報告馬上頭昏腦漲?以下是小編整理的課程工作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課程工作報告

課程工作報告1

XX年秋季我縣啓動新課程以來,積極準備,認真實施,爲新課程實驗推廣開展了紮實、有效的工作。但在農村地區,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遇到很多的困難,如教師專業素質整體水平相對不高,教師年齡老化,師資嚴重缺失,教材內容偏多,農村學生學習吃力,教育教學設施設備落後等問題。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本身是一項系統工程,也必定是一項漸進的工程。在農村地區,如何立足於農村教育的現狀,找準通過推進課改促進農村教育發展最近生長點,而非好高騖遠,是我們推進課改必須思考的。

爲此,我縣小語學科確定了以“調研”爲途徑,深入一線,重心下移,發現問題,瞭解教師需求,依靠“研訓”爲載體去激活和催生教師專業成長,以“閱讀”奠定基礎,追求廣大語文教師“快樂教學、幸福生活”爲目標。

2010年,我縣小語緊緊圍繞全局教育教學宗旨,努力踐行教學研究、引領、服務的職責,開展了一些工作,收穫了一些成效。

一、 深入調研,挖掘問題

語文教學的目標就是通過聽、說、讀、寫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小學語文教學的癥結在哪裏?尤其是村完小一級的課改現狀如何?都是必須關注的。因此,我縣教育局非常重視課改推進中的調研工作和課改質量分析工作。通過集體調研、學科調研,協助市教研室開展課改調研等,教育局多次組織課改調研工作。同時,加強了以學科爲主的課改推進實際情況分析。總的說來,通過調研證實,課改給農村教育教學帶來了積極的變化,特別表現在對教師專業素質的促進和課堂教學實踐改革上。同時,課改中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以我縣2010年4月開展的一次以農村學校爲主,面向150名一線教師、200名小學生的課改調研爲例,其中部分結果如下:

1、在關於對本次課程改革的態度上,僅有5人選擇了不支持或無動於衷,但是其中只有2人選擇了對課程改革的理念和目標“不認同”。在對新課程所倡導的評價理念和方式的態度上,共有97位(92.38%)教師選擇了“通過創設一定的條件可以實現”,有8位教師選擇了“過於理想,難以實現”。

2、關於對課程和教材的認識,有35人(33.3%)認爲現在的課程設置有不合理的地方,新課程教學中課堂容量較大,現有課時難以完成教學任務,並建議能夠增加一些學科的課時。教師們普遍認爲“新教材比舊教材要求高了,難度大了”。

3、關於教師的教學行爲和教學方式的調查。教師在備課時使用的參考資料中,排在前三位的分別是學生練習冊、教參、教材,只有23人同時選擇了課程標準,僅佔21.9%。

4、關於學生的學習習慣和學習狀況的調查。在學習習慣上,22人(12.94%)表示在教師上課前“每次都有預習”,58人(34.12%)表示“有時預習”;而在課堂上“經常”主動向老師提問的學生只有17人,“沒有提過”的達到42人,絕大多數學生只是“偶爾”向老師提問。87人(51.18%)反映,教師每天佈置的作業“1小時之內”就能完成,45人(26.47%)表示需要“1—2小時”才能完成,僅有個別學生需要較長的時間(2—3小時)。

2010年秋,縣教研室教研員針對各個學科的教學開展情況開展系統調研,形成專題調研報告。其中小語反映出的主要問題是:

(一)、重讀寫、輕聽說。

1、學校硬件上就沒有配備聽力設備;

2、語文老師在課堂上範讀很少,完小教師更是難以聽見教師讀書的聲音;

3、滿堂灌還是大量存在,尤其是高年級,說的訓練在弱化,以致課堂只剩教師的聲音。

(二)是重課內,輕課外。

1、語文教師沒有重視課外閱讀的指導和檢查;

2農村閱讀環境惡略;

3、課業負擔重,閱讀時間少;

4、教師缺失閱讀理念。

(三)、重技巧、輕訓練。

1、重課文的講讀,輕活動課的開展;

2、作文教學評價及檢測流於形式,走入“盲區”。

教師課堂教學暴露的問題,更是引人深思:

1、教學目標空泛,問題設計應接不暇;

2、教學內容邊緣化,語文課變味;

3、教材處理浮躁化,依靠網上下載,無度拓展;

4、合作學習過大,爲合作而合作;

5、濫用多媒體,課件成爲記事本、備課本,冷落文本;

6、板書設計無脈絡,無主幹;

7、問題設計簡單化,思維含量低;

8、作業設計隨意化;

9、教師評價簡單化,沒有指向性。

這些問題是與課改初衷嚴重違背的。但我們收穫了問題,有問題纔能有發展,問題是基石,它讓我們找到了今後努力的航標。

二、 閱讀奠基,夯實教學

課改行程的艱難,讓我們清醒地認識到教學應該深深扎進閱讀的土壤裏。爲此,我縣將2010年定爲“師生閱讀年”,着力推進“書香校園建設”。目標明確,推動有力,措施具體有效,活動開展,成效日益顯現,影響不斷擴大。一路行走,一路收穫。

(一)、全面啓動農村中小學書香校園工程。爲了貫徹落實“行動與研究”教育教學研討會精神,營造“書香校園”和全員讀書的良好氛圍,落實新課程標準提出的九年義務教育階段閱讀量應在400萬字以上,高中階段閱讀總量150萬字以上的要求,幫助師生形成紮實的人文素養、豐厚的文化積澱。教體局制定並下發了《萬安縣師生閱讀指導意見》,方案確立了全縣師生閱讀的四項工作目標:

1、在全縣掀起閱讀熱潮,並繼續致力於書香校園建設,培養師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感受閱讀的樂趣。

2、轉變思想觀念,拓寬課程視野,探索師生閱讀的有效路徑。

3、在廣泛閱讀的同時,倡導教師精讀專業書籍與經典書籍,提升專業素養,培養學生濃厚持久的閱讀興趣,掌握正確的讀書方法,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好讀書、讀好書、會讀書”。

4、不斷強化師生閱讀教育,讓學生在讀書中豐富知識、提升人格,促進師生和諧發展,全面提高我縣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並提出建立組織、營造氛圍、樹立榜樣、搭建平臺、抓好圖書館建設、加快校園網建設、推薦閱讀書目、舉辦讀書節、成立讀書組織、強化閱讀指導、建立激勵機制”等工作措施。我縣中小學書香校園工程由此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

(二)、舉辦讀書報告會。爲了讓教師開闊眼界,拓展視野,提升思想,提升品味。4月上旬,特邀江西省特級教師、原吉安市教研室主任劉武德老師作了題爲《師生共讀師生同樂》的報告。在長達二個多小時的報告中,劉老師站在生命成長的高度,高處着眼,小處入手,從讀書走向、誦讀經典、讀寫結合、與思考同行等多角度、多層次闡述了讀書方法、讀書內容,從容講來,思考深刻,舉例豐富,分析入理,深深地震撼着人們的心靈。使大家對教師爲什麼要讀書、如何讀書、應該讀哪些書,有了新的、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

(三)、成功舉辦萬安縣“新華杯”師生讀書知識競賽。爲了倡導“閱讀豐富人生,讀書使人智慧,建設書香校園”的理念,引導廣大師生多讀書、讀好書、愛讀書的良好校園文化氛圍。5月28日——29日成功舉辦萬安縣“新華杯”師生讀書知識競賽。旨在通過讀書知識競賽,讓師生與人類崇高精神對話,與文明對話,與經典對話,讓廣大師生從書籍中得到心靈的慰藉,從書籍中盪滌自己的心靈,從書籍中享受教與學的樂趣,從書籍中找尋理想的棲息地。活動分爲兩個階段:學校初賽和縣決賽。5月20日以前各校以讀書爲媒,建立“學習共同體”,緊緊圍繞全縣的總體實施方案,都制定了各具特色的師生讀書計劃。一個個主題鮮明的讀書活動,不但激發了同學們的閱讀興趣,同時也喚發了師生的讀書激情,把全縣的讀書活動演繹得多姿多彩。縣賽時,經過筆試角逐,實小、芙小、梘小、窯小、韶小和桂小代表隊進入決賽。決賽採用口頭答題形式,挑戰“四關”,即“別無選擇”、“捨我其誰”、“信心百倍”和“勇擔風險”。在表彰儀式上教體局局長郭白雲對此次讀書競賽活動給予了充分的肯定,並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要繼續創設濃厚的閱讀氛圍,引導師生愛讀書;二是要創造良好條件,保證師生有書讀;三是要加強閱讀指導,培養學生養成良好讀書習慣。

(四)、讓“經典”走進師生心靈。

每天早晨,各校都安排“讀書時間”;堅持進行“聆聽名段,欣賞名作”的感悟經典歷程:聆聽中外名曲、古今詩文、經典故事、這些經典之作經日積月累,給予了學生文化營養,浸潤了傳統道德思想,豐盈了孩子們的精神世界。實驗小學和桂江小學制定了《2010年師生共讀經典活動實施方案》,要求學校全體教師和學生共同參加,低年級學生以《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爲主,中高年級學生及教師以《論語》爲主。通過經典背誦競賽、個人考覈過關的檢測學生誦讀成績。現在從一年級到六年級共有2456名學生參與到活動中來。

教師以背《論語》爲主,平時以自學爲主,利用例會時間進行抽測或集體測試(集體測試以寫爲主)。從校長到同志,從後勤到一線,只要是實驗小學的老師人人都要參與。現在學校已檢查完《論語》的第一、二章。誦讀《論語》已作爲本年度教師基本功主要內容之一,年終必須過關。

2010年4月23日和6月16日的《井岡山報》兩期刊登了實驗小學“師生共讀經典”活動的報道。

三、研訓結合,提升素質

找準教學的切入點,研訓結合,突出主題,攻破難點是我縣小語開展教學研討活動的宗旨。我們認爲,教師素質的提高依靠“競賽+培訓+閱讀”。競賽是錘鍊,培訓是提高,閱讀是養分。並且形式要創新。我縣在走“主題式教研”發展之路方面作了努力:

各校從問題入手,尋找教研突破口。以學科教研組爲平臺,開展了大量“主題式”教研活動,活動程序爲:“發現問題—確定主題—行動跟進—實踐探索—揭示問題—尋找對策”。建立一種“包容、共生”的良好人際關係促進學科教研組建設,從而達成開放性評價和互助式教研。

爲了搭建平臺,促進更多語文教師實現專業成長。縣教研室09年相繼召開了“小學語文教師作文教學優質課競賽暨觀摩研討會”、“小學語文合作教學競賽”、“小學語文教師光盤教學(模式一)優質課競賽暨觀摩研討會”等主題教研活動。面對的對象有中青年教師和50歲以上的老教師,實現了老、中、青共參與、共提高的目標。其中涉及的主題研討內容有:一、二年級的識字教學、三年級的片段作文教學、四年級的古詩詞教學和五、六的閱讀教學(分精讀和略讀)。讓參會人員帶着問題來,滿懷信心回。活動主要採取競賽、培訓、研討相結合的方式推進:說課、上課、評課競賽——專題講座——觀摩優質錄像課——研討交流——總結(論文、案例評比)。以此平臺,營造平等民主的教研氛圍,堅持了問題從教師中來,堅持了在教學中研究,堅持以研究促教師發展。我們沒有響亮的口號,靠着樸實、紮實的實幹,靠着教師“把自己擺進去”的真正參與,促進教師成長的真實變化和課堂的真實變化。

四、教學實踐,親近課堂

“課堂是我們教師的根,教研員永遠不能脫離教學一線,要永遠保持教師的身份。”這句話我們銘記於心,根植於課堂。

1、送課下鄉。爲發揮學科教研員、市縣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我縣每個學期都會組織小語學科送教下鄉。這一活動爲廣大鄉鎮教師帶來了實實在在的能體現新課程理念的示範課例。

2、教學實踐周。爲了引領鄉鎮教師更新教育理念,探索切合實際的教學模式,我縣經常組織教研員到鄉鎮學校開展教學實踐周活動。活動內容有兩方面:

(一)是每個教研員到校後接一個教學班的教學工作;

(二)是教研員站在理論前沿,貼近改革實踐,在新課程改革理念方面作專題講座。理論與實踐的磨合,教研員與一線教師的零距離接觸,不僅提升了教研員自身的教學素能,而且加快了鄉鎮教師專業成長的步伐。

反思與展望:

根據課改中出現的一些問題,我縣在今後課改中工作將適時調整工作策略,着力加強以下幾項工作,進一步促進小學語文課改在我縣的常態化推進。

一、閱讀先行,成立讀書會。

朱永新教授說過:一個人的閱讀史就是一個人的精神發展史。爲此,我們將給廣大教師提供一個廣闊的交流平臺,讓更多有教育思想、有反思精神、有理想激情的優秀教師聚集在一起,探討切磋,互助共進。讓閱讀成爲教師的生活方式和行走的姿態。

二、抓住關鍵,分類召開主題教學研討會。

1、開展研課活動。當前,我縣課堂教學出現了新流弊,課堂好看但教學空泛了,教學空間大但學科本體弱化了,以致學生忙碌了,學習成本提高了,綜合素養卻降低了。爲此,尋求解決問題的方略,一切理解從“讀”出發,一切深度思考從“挖掘”教材開始。

2、召開光盤教學研討會。爲實現資源共享,爲村小教師實施有效教學搭建一座橋樑。

3、召開六年級複習研討會。通過研討積極探索“輕負擔、高質量”的課堂教學模式,同時深入挖掘傳統教學中的寶貴經驗以活動爲載體加以推廣,引導廣大教師聚焦課堂,研究課堂,優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益。

三、樹立身邊的榜樣,以“案例”激發教師成長。

我縣不乏教學經驗豐富的語文教師。這些優秀的教學經驗,總結、推廣、應用優秀教師教學經驗,本身也是課改工作所關注和推崇的,是課改工作的一部分,本身就是很有價值的培訓工作。將舉行“小學語文名優教師教學經驗研討會” 通過展板、執教示範課、作專題報告、同事介紹、教研員點評、對話、研討等全方位地展示了學科帶頭人和骨幹教師多年形成的優秀教育教學經驗。

四、以課題研究助推課改創造性推進。

問題即課題。“以科研促課改”是許多地區的共同做法,也是我們的當然選擇。在我縣全面推進課改之際,我們將力求通過“重點課題牽動一般課題的研究,微型課題豐富重點課題研究”的辦法,做到理念實、思路清、方法活、形式新。

課程工作報告2

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研究課題,由原重慶市涪陵城區教育辦公室自主申報,於XX年12月經重慶市教育學會批准立項,並確定爲市級重點課題。XX年4月課題正式開題。本課題在市教育學會、區教科所的指導下,於2xxx年6月以前,在由涪陵城區教育辦公室(以下簡稱城區教辦)主持。2xxx年6月涪陵區行政區劃調整後,本課題研究改由涪陵區敦仁街道教育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敦仁教管中心)主持。涪陵城一校、城二校、城三校、城五校、城六校、城八校參與了課題研究。

開題以來,歷經四年的研究,基本完成了課題研究任務,並已做好結題準備。現將本課題研究工作報告如下:

一、 課題研究的背景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提出,基礎教育實行三級課程管理的新模式。除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外,還應該根據學校實際,開發和選用校本課程。但是,到XX年,涪陵城區小學基本沒有自己規範的校本課程。這就使開發校本課程成爲涪陵城區教辦和城區學校推進新課程改革的緊迫任務。

回顧十餘年來涪陵城區小學推進素質教育的的教育改革歷程,我們在語文、數學等主要學科上實施了一系列教法改革嘗試,並且走過了一條從開設第二課堂活動,到建設校園文化,再到創建學校辦學特色的發展道路,受到了積極成效。

但是,由於應試教育思想的長期侵蝕,到XX年,我們教育教學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些對促進學生素質提高有重要作用教育內容,如詩詞、寫字、禮儀、器樂、武術、科技等內容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以人爲本的教育理念在學科教學中沒有得到有效落實。學校和教師往往注重學科的工具性,忽視學科的人文性,對學生的人性關懷不夠。由於學校沒有規範的校本課程爲支撐,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教師專業化發展,以及學校辦學特色建設都難於取得長足的進步。

XX年秋期,根據市、區教委部署,涪陵城區小學啓動新課程改革試驗。城區教辦抓住這一有利時機,針對上述問題,提出在涪陵城區小學開展新六藝校本課程建設,並隨即開展了一系列工作。爲推動這項工作深入、規範發展,城區教辦於XX年10月以“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研究”爲題,向重慶市教育學會申請課題立項,並獲批准。課題研究工作由此全面啓動。

二、課題研究目標

新六藝校本課程研究的總目標是:貫徹化育論理念,深化素質教育,構建新六藝校本課程體系,並使之與國家課程的協調,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促進師資思想業務水平、學校辦學水平和教育質量全面提高。

課題研究的具體目標是:

(一)課程建設目標:編寫出適用的新六藝校本課程計劃、課程標準和教材,初步構建起與國家課程相協調的新六藝校本課程體系。

(二)教育質量目標: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科學素質、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使學生個性特長得到有效發展;爲學生髮展成爲具有中國心理、世界眼光、傳統體認、現代意識的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一代新人打下堅實基礎;促進城區小學教育質量全面提高,使城區學校在全區同類別學校中居領先水平。

(三)師資建設目標:提高教師人文素養,打造一支思想業務素質優良的新六藝校本課程骨幹教師隊伍。

(四)學校發展目標:促進涪陵城區學校形成各自的辦學特色,創建一批涪陵區乃至重慶市特色品牌學校。

三、研究工作進程

本課題研究工作經歷了四個基本階段。

第一階段,啓動與實踐探索階段。時間從2005年1月——2006年1月。本階段主要開展了宣傳發動,組織建設,制度建設,開題工作,隊伍培訓,課程計劃研製,課程實踐探索,研究工作考評和學生素質技能考評等工作等。

第二階段,課程構建階段。時間從2006年2月——2007年12月。本階段主要開展了完善組織、制度,隊伍培訓,課標、教材編寫,課程實踐探索,第二次學生素質技能考評,研究工作總結、考評、表彰等工作。

第三階段,實踐驗證階段。時間從2007年12月——2008年6月。本階段主要集中開展課程實踐檢驗,組織了第二屆新六藝系列教育教研活動。

第四階段,總結提煉階段。時間從2008年7月——2009年4月。本階段主要繼續進行教育教學實踐,並組織第三次學生素質技能檢測;開展課標、教材的修改、編印;研究成果整理,研究工作總結,研究工作終結考評,爲結題評審做好準備。

四、主要工作

四年的研究工作呈現出螺旋上升的歷程。現將研究期間的主要工作綜述如下:

(一)宣傳發動工作

城區教辦和敦仁教育管理中心,將課題研究工作作爲推進素質教育,推動城區小學發展的戰略措施,開展了深入的宣傳發動。教辦、教管中心利用各種會議,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大力宣傳新六藝課題研究的重要意義,宣傳新六藝課程的理念和方法。參與研究的學校也充分利用各種形式,進行宣傳發動。因此,新六藝課題研究得到了學校絕大多數幹部、教師的認同,參與研究的積極性空前高漲。 XX年4月15日,“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研究”總課題和子課題“小學新樂教校本課程研究”在城五校同時開題,開題大會圓滿成功,拉開了新六藝校本課程研究的序幕。

(二)組織建設、制度建設工作

以敦仁教管中心(城區教辦)爲龍頭,建立起完善的課題研究組織網絡。課題研究一開題,就建立起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和總課題組。課題研究領導小組由教辦主任任組長,參與研究的六所學校校長等分任副組長和成員。總課題組仍由教辦主任任組長,各校校長、教辦教研員等任副組長或成員,同時吸收各校幹部、骨幹教師任成員。各校相應組建了本校新六藝總課題組和子課題組。學校總課題均由校長任組長。各子課題組則由學校幹部擔任,學校總課題組、子課題組成員均爲相應學科的骨幹教師。

XX年9月,根據研究工作的需要,在教辦總課題組之下,又成立了六個子課題核心研究組。核心研究組由城區學校相應學科最優秀的幹部和骨幹教師組成。核心研究組在總課題組直接指導下,每組負責新六藝一門課程的研究,對各校子課題研究發揮引領作用。(參見附件一:新六藝課題研究組織機構示意圖)

新六藝課題研究是涪陵城區小學有史以來最大的研究課題,參與人數之多,研究之深入,成效之顯著,都是以往的研究課題無法比擬的。參與課題研究的幹部、教師總計達272人,其中總課題組39人,六個核心子課題組有55人,學校各類課題組達266人。課題研究人員基本覆蓋了學校的中青年骨幹教師隊伍。(參見附件二:涪陵城區小學新六藝校本課程研究參研人員統計表)

2xxx年9月,涪陵城區行政區劃調整,城區教辦撤銷,成立敦仁教育管理中心,學校幹部也發生了變化。由敦仁教管中心牽頭,對課題領導小組、總課題組成員進行了調整,保證了研究工作的繼續進行。

爲規範研究工作,在組建研究組織機構的同時,制定了《新六藝課題研究組織機構設置意見》、《新六藝課題管理制度》、《新六藝子課題核心研究組管理意見》等一系列制度。形成了比較健全的研究工作制度系統,保證了研究工作規範有序進行。

(三)研究隊伍培訓工作

爲提高研究人員的研究水平,總課題組先後組織了一系列的培訓活動。如總課題組先後於XX年9月、XX年11月和XX年年4月組織了三次新詩教骨幹教師培訓。XX年9月總課題組組織了城區小學體育教師武術套路培訓。總課題組於XX年9月組織了各核心研究組全體人員集中培訓。各校也結合本校實際,開展了一系列的培訓活動,如:城三校在近幾年內先後組織了五次書法教師沙龍活動;組織了詩詞知識講座、人品教育講座等多種培訓活動。又如城六校組織了學校課題組人員培訓;城二校組織了書法、繪畫等多次講座。

(四)開展研究活動

各類課題組根據研究進程,採取集中研討與分工合作的方式開展研究活動。特別是各子課題核心研究組,根據總課題組的統一部署,定期集中研究。每次研討活動,都有目的,有內容,有記錄。每次集中活動,做好下階段佈置下階段的研究任務,確定下次集中的時間和地點。總課題組負責人和核心組指導教師都儘量參與各組的集中活動,到場進行具體指導。

研究期間,既開展了課標、教材的研製,還組織了兩屆新六藝教研系列活動。第一屆系列活動由總課題組直接組織開展。第二屆系列活動由總課題組統一部署,由子課題核心研究組具體組織開展。系列教研活動開展內容有新六藝課程試教,課堂教學競賽,論文、教案評選,詩歌習作評選,書法比賽和作品展覽等等。兩屆活動共計上競賽課55節,評選出論文、教案、活動方案共計284篇。評選教師詩歌231篇。

爲提高新六藝教材的質量,總課題組組織了一系列集中指導,幫助各核心研究組對教材進行反覆修改。教管中心抽調學校幹部和骨幹教師,與教管中心教研員組成教材總編組,對教材進行修改和編排。爲方便教師教學,還將新六藝課程全套教材製作成了電子課件。

(五)開展教育活動

研究期間,圍繞新六藝校本課程,開展課題教學實踐,並組織了大量教育主題活動。

各校或使用自編教學資料,或使用核心課題組編寫的教材開展新六藝校本課程教學。如城五校每週有3至4天下午在全校開設新樂教校本課程一節課;城三校全校各班每週開設一節書法課;二校也利用中午或下午開設書法課和繪畫課。除開展課堂教學嘗試外,有的學校還組織新六藝主題教育月活動,每月圍繞一門課程開展活動。各校還結合本校實際,開展了藝術節、科技節、體育節、廣場文藝演出等多種大型活動。

總課題組和核心研究組還集中組織了兩屆城區小學新六藝教育系列活動。

第一屆新六藝教育系列活動圍繞以“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爲主題,開展了八項活動,分別爲:城區小學生詩歌吟誦會,詩歌習作評選,第七屆書畫展,禮儀隊列評比,“民族精神記在心”主題報告會。城區小學第一屆新樂教音樂會,城區小學生第一屆尚武大賽,以及“中華之光、領先世界”爲主題的涪陵城區小學生科普徵文評選等。

第二屆新六藝教育系列活動以“學周波,迎奧運;爲家鄉添彩,爲祖國增輝”爲主題,開展了城區小學生詩歌朗誦會、詩歌習作評選;城區小學生第八屆書畫展覽和現場書畫比賽;城區小學生新禮教學生徵文評選和演講比賽;城區小學生第二屆新樂教文藝匯演;城區小學生第二屆尚武大賽;城區小學生第三屆微機操作比賽和科技“三小”作品評選等共計十項活動。

結合新六藝教育系列活動,開展了兩屆“新六藝小星”評選。評選爲“新六藝小星”的學生,由城區教辦分別頒發“小詩人”、“小畫家”、“小書法家”、“禮儀小星”、“音樂小星”、“尚武小星”、“科技小星”獎章。

除上述活動,城區教辦還組織來城區小學生廣場書畫大賽,城區小學“紅巖班”創建活動及其文藝表演等多次大型活動。

(六)開展學業評價

研究期間,分別於XX年底、XX年底、2xxx年底開展了三次學生城區小學生素質技能檢測,積極開展新六藝校本課程學業評價探索。每次檢測內容都以新六藝課程爲中心,檢測六到七個項目。如2xxx年檢測的項目爲詩歌朗誦,書法,繪畫,禮儀常規,簡譜視唱和器樂演奏,少年拳與武術操,微機中文錄入與動畫製作等七大項。素質技能檢測採取學校全面檢測,教辦或教管中心抽測的方式進行。教辦、教管中心每次抽測少則三個年級,多則五個年級,每次抽測人數都在各校抽測年級總人數的20%左右。

(七)開展課題管理

城區教辦(敦仁教管中心)將新六藝課題研究列入重點目標,於年底對學校實施目標考評。研究期間共組織三次年終考評。

區教科所、區教科規劃辦和教育學會的指導下,還組織了一次課題研究評優活動,兩次課題研究專項考評。

課題研究評優活動於XX年底進行。城三校、城五校、城六校被評爲新六藝優秀學校。城一校被評爲禮儀教育優秀學校,城二校被評爲書畫教育優秀學校,城八校被評爲武術教育優秀學校;評選出優秀課題組20個,優秀課題組主持人11人,優秀課題組主研教師24人。

XX年5月城區教辦對各校進行了課題研究中期考評。根據考評結果,於XX年9月召開了課題研究中期總結表彰大會。會上表彰了評優活動評選出的課題研究優秀學校、優秀課題組和優秀研究人員,並將城三校被命名爲書教特色學校,城五校被命名爲樂教特色學校,城六校被命名爲詩教特色學校。將城一校被命名了禮教特色創建學校,城二校被命名爲書畫特色創建學校,城八校被命名爲武教特色創建學校。城三校、城五校、城六校三所學校的校長還在大會上作了課題研究經驗交流。

2xxx年11月,爲指導參與研究的各校收集整理研究資料,提煉研究成果,總課題組在城三校召開了新六藝校本課程研究檔案資料建設現場會。各校課題負責人和資料員觀摩了城三校新六藝研究資料檔案,城三校領導在會上介紹了資料檔案建設的具體做法和經驗。

2xxx年12月敦仁教管中心對學校進行了課題研究終結考評。並於2xxx年2月對被評爲課題終結考評優秀學校的城三校、城五校、城六校、城二校進行了表彰。

(八)開展研究協作

爲提高新六藝校本課程研究質量,城區教辦和學校與長江師範學院、涪陵區書法家協會、涪陵區武術家協會、涪陵區詩詞學會、涪陵區少兒圖書館等單位建立了密切的協作關係。各單位對新六藝課題研究給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導。城二校被長江師範學院美術學院確定爲美術教育實踐基地。長師美院幹部師生多次到開展活動,舉辦講座,培訓指導二校教師。區少兒圖書館是第一家與城區教辦簽訂協作協議的城區小學校外教育基地。他們不僅到城區學校設置流動圖書室,而且與城區學校共同開展了廣場書畫大賽,紅巖班創建等一系列活動,積極支持新六藝課題研究。涪陵區書法家協會、詩詞學會、武術家協會也與城區教辦簽訂了教育協作協議,經常與城區學校一道開展活動,培訓指導教師,支持新六藝課題研究。

(九)經費保障

爲保障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城區教辦、敦仁教管中心和各學校都提供了大量資金。城區教辦制定了課題研究經費管理制度。在保證總課題組研究經費的同時,每年都給每個核心研究組預算了研究經費,並設計了專用的經費審批報銷單。據不完全統計,四年內城區教辦和敦仁教管中心用於新六藝課題研究活動的經費總計在5萬元以上。各校總計投入研究活動經費在15萬元以上。

五、取得的成果

(一)基本完成課題研究預定任務

通過四年的研究,制定了新六藝校本課程計劃和六門課程的課標,編寫了電子教材46冊,並已交由重慶師範大學出版社公開出版。還編輯了研究方案、報告、課程計劃、課標等資料,以及教師論文教案集、師生詩歌習作選集、書畫作品集等研究成果資料共計15冊,其中第一冊(研究方案、報告、課程計劃、課標等資料彙編)已交由出版社公開出版。錄製了研究活動影像資料若干碟。研究研究成果集等各校制定了新六藝校本課程實施方案,將課程排上課表開展教學。新六藝校本課程的體現在涪陵城區小學初步形成,課題研究目標基本實現。

(二)學生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通過課題研究活動,促進了學生德智體美等方面全面發展,學生總體素質穩步提高。一大批學生被評爲“新六藝小星”或“特優生”。學生在各級組織的競賽活動中取得優良成績。

(三)教師隊伍建設取得積極成效

由於城區六所學校的幹部、教師廣泛參與本課題研究,教師隊伍得到了鍛鍊,教育教學能力、人文科學素質得到提高。許多教師在研究活動中獲獎;不少教師通過研究活動寫出了自己的第一首詩,展出了自己第一幅書畫習作或科技製作。在課題研究中取得的成績,成爲許多教師專技職務資格晉升的要件。

(四)特色學校創建取得明顯進展

通過課題研究,城三校、城五校已經創出了鮮明的辦學特色。城六校、城二校、八校、城一校在辦學特色創建方面也取得了長足進步。本課題研究及各校的實踐探索,在涪陵區乃至重慶市產生了良好的影響。涪陵區領導對城三校、城五校的辦學特色高度評價。區教委領導對城區學校辦學特色作過多次表揚。市教科院、區教科所數次組織外區縣、本區學校幹部教師前來考察觀摩。涪陵電視臺、《巴渝都市報》等媒體對城區各校新六藝研究活動取得的成效作過多次專題報道和新聞報道,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和好評。

課程工作報告3

我校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爲目標,以“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爲職責,堅持依法治校,堅持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着力從教師的整體素質、學生的綜合素養、教學設施的配備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全力推進義務教育全面、均衡、協調、持續發展,爲構建和諧校園、平安校園提供強大的人才和智力支持。現彙報如下:

一、辦學基本條件

xx小學位於xx,輻射5個自然村,現有12個教學班,440名學生,20名教職工。學校佔地面積10321㎡,生均用地面積23.5㎡。校舍建築面積3335.3㎡,生均7.58㎡;操場面積4257.4㎡,生均9.68㎡;實驗室一個,面積44㎡,符合省定標準;儀器室面積 87㎡,教學儀器設備36.93萬元,生均839萬元;探究實驗室一個,符合省定標準。學校計算機58臺,每百名學生13.18臺;圖書11180冊,生均圖書25.4冊;學校專任教師20名,生師比22:1;專科以上學歷教師18人,中師學歷教師2人,專科及以上學歷教師比90 %,達到省定標準;適齡學生全部入學並在校學習,在校生鞏固率100%.

二、強化隊伍建設,從內涵發展上均衡教師的整體素質。

我校現有專任教師20人,大專以上學歷18人,中師學歷2人,專任教師合格率100%。正副校長各一名,均參加了崗位培訓,均取得了培訓合格證書,合格率100%。教師全員參加繼續教育培訓、省遠程培訓,通過網絡平臺全面提高教師業務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同時不斷深化師德行風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均衡發展,大力推進教育內涵發展,積極促進學校之間師資的相對穩定和均衡。

1、提高教師隊伍的師德水平。首先,我們把《教師法》、新《義務教育法》、《師德規範》等教育法律法規作爲學習內容,在全校範圍內開展了教育法規宣傳教育活動;其次,在全體黨員和教師隊伍中開展師德大討論,撰寫師德心得與體會,組織全校教師積極參與以“弘揚職業道德,構建和

諧社會”爲主題的徵文和演講活動;再次,根據市教育體育局的'相關文件規定,全面開展自查自糾活動,堅決制止向學生攤派教輔資料並從中撈取回扣、有償家教、“第二職業”等教育歪風,從而還教育一片淨土,樹立了我校教師良好的師德形象。此外,我們在評優評先、評聘晉級中嚴格實行“一票否決制”,將師德水平作爲評價其工作思想和工作業績的首要條件。通過長期深入的師德建設,廣大教師愛崗敬業,爲人師表,以“關愛每一位學生,發展每一位學生”爲己任,在教育活動中,尊重學生的人格,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從而使每一位學生都享受到平等受教育的權利。

2、促進教師專業化均衡發展。表現爲:

(1)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高教師的業務素質。我們加強對全體教師進行新課程理論的學習教育,力求使每位教師都能儘快地理解新課標、領會新教材,掌握新教法,適應新課程改革新形勢的需要。同時,我們着力推行教師成長和專業提升計劃,在注重培養骨幹教師的同時,更加註重對每個青年教師的培養,加大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的力度。給每個青年教師分析定位,定向培養,爲青年教師外出學習、課題研究提供優先權。通過老帶新、傳幫帶、拜師結隊等形式,使每位青年教師都能儘快地跨越教育教學上的種種障礙,逐步勝任自己的工作,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模式。

(2)強化教學過程常規管理,增強質量意識。我們嚴格執行課程計劃,強化教學法規意識,對國家要求開設的課程做到“開齊、上足、上好”,促進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同時,我們通過巡課、聽課的方式加大對課堂教學的監控力度,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和考覈。在教學管理中,我們注重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輔導等教學環節進行督促檢查,使教學過程中的每個環節都有很好的質量保證。

(3)搭建教研平臺,讓教師在歷練中逐步成長。通過參加學區舉辦專題講座、理論學習、觀看優秀課堂教學實錄談體會,開展隨堂聽課、評優課活動,以及組織公開課、討論課、觀摩課、集體備課、經驗交流會等,引導廣大教師狠抓課堂教學,優化課堂教學結構,努力打造規範課、特色課、精品課。並且,通過舉行課堂教學評比,論文、優秀案例評比,加強對青年教師的基本功鍛鍊,有效地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從而使一些青年教師脫穎而出。

三、加強德育教育,從文化氛圍上構建均衡發展的學習環境。

教育的均衡化發展,除了教師整體素質的均衡化,還應包括學生素養的均衡化乃至整個校園文化氛圍的均衡化。爲此,我校以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爲目標,以升旗儀式、少先隊活動爲宗旨,以生動活潑的主題活動弘揚社會主旋律,豐富和活躍校園德育氛圍。

1、以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爲主題。我校先後舉辦多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德育教育活動,如國旗下講話,請北京感恩宣講團王躍老師宣講,板報、手抄報展等活動,培養學生愛祖國、愛人民、愛家鄉的民族情感和集體主義觀念,激勵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志向。

2、融德育教育於校園文化建設中。學校努力創建濃郁的文化氛圍,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文化薰陶。我們認真設計了學校樓道文化:門廳東側是孔子的“九思”: 即“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希望全體師生從視聽感官、神態表情、言談舉止等方面進行多方位的思考,學會做人、學會做事。學校一樓東側是禮儀教育圖片,引導學生從小講禮儀,懂禮貌;西側是安全教育圖片,使學生有安全意識,知道險情發生時的一些自救常識;二樓是感恩教育圖片和孝道教育圖片,使學生懂得感恩,知道孝敬長輩;三樓是立志教育圖片和誠信教育圖片,教育學生從小立志,誠信做人。

四、多種活動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我們積極響應號召,努力爲義務教育營造和諧、平等、均衡的教育氛圍。首先我們積極參與教體局、學區舉行的各種教育教學活動,向兄弟學校學習成功的教育教學經驗、科學的管理措施和育人策略。其次,城鄉互動,共同提高。我們通過開展參觀學習、教研領域內的合作等互動活動促進教學的均衡發展。今年,我校選派三名優秀的青年教師到任丘第六實驗小學交流學習,同時邀請任丘市第六實驗小學教師於遵輝、王豔民、李娟娟三名老師來我校支教,如此舉措使城鄉教育資源得到了優勢互補。近年來,我校逐步縮短了與城區學校的差距,取得了較爲豐碩的教育教學成果。教師的教研能力明顯提高,先後有孟憲娜、邵新杏、紀小業等 多人在全國、省、市級論文評比、主題徵文和文藝大賽中獲得一、二、三等獎,多人在鄉鎮成功開展了語文、數學、思品等學科的觀摩課教學。學生的素質教育也頗見成效,多人在市教育局組織的愛國主義讀書活動、經典朗誦等比賽中初露鋒芒,

五、優化資源配置,從硬件上促進教育均衡發展。

上級財政部門對我校的教育投入能按有關政策撥付,並逐年提高。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改革實施及時到位,“兩免”和貧困生補助費全部落實到位。貧困生每生500元補助款全部發放到學生家長手中。國家共投入760多萬元用於新建校舍,添置內部設施,使我校的硬件設施得到極大的改善。

1、教學設施:學校舍建築面積共計3335.3平方米,生均7.58平方米,徹底消除土木結構校舍,無D級危房;有圍牆、大門、旗臺、旗杆、花園,且佈局合理規範。

2、圖書儀器設備:設有圖書室和閱覽室,藏書分類比例達到規定標準。共有學生圖書11180冊,生均25.4冊。學校儀器配備均達到標準。

3、體、音、美、衛及電教設備:體、音、美、衛及電教器材配備符合標準。

課程工作報告4

一、課程評估背景

公司對銷售人員進行了銷售技能的培訓。培訓結束後,培訓部進行了課程評估。此次課程評估採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共發放調查問卷55份,回收有效問卷50份。

二、課程評估

此次課程評估主要從課程內容、課程講授、課程應用與啓發三個方面進行。

(一)課程內容評估

1、課程內容的針對性

根據回收的50份有效問卷,對課程內容的針對性評估如下表所示。

課程內容針對性評估表

針對性等級選擇人數所佔比例針對性很強510%針對性較強2550%針對性一般1530%針對性差510%其中,有一半的人認爲培訓內容具有較強的針對性,但是還有30%的人認爲課程針對性一般,因此應加強培訓課程設計的針對性。

2、課程內容的實用性

課程內容的實用性主要是分析培訓課程是否對開展銷售工作有幫助,具體評估統計如下表所示。

課程內容實用性評估表

實用性等級選擇人數所佔比例實用性很強3060%實用性較強1326%實用性一般48%實用性差36%通過問卷調研我們發現只,有6%的人認爲此課程的實用性差,有60%的受訓人員認爲課程的實用性很強。因此,此次培訓課程在實用性方面的設計還是非常成功的。

3、課程內容與個人期望內容

通過回收的50份有效問卷,對課程內容與個人期望內容調查結果如下表所示。

課程內容與個人期望內容差距差距等級選擇人數所佔比例差距很大1020%差距一般20xx%有點差距1530%二者基本相符510%由此可見,20%的受訓人員認爲課程內容與其個人期望差距很大,僅有10%的人員期望和課程內容相符,我們應該重視課程設計前的需求調研工作。

(二)課程講授評估

課程講授評估結果如下表所示。(評估內容每項5分制)

課程講授評估結果

評估內容

1、授課水平

2、授課的實際操作水平

3、授課語言運用技巧

4、授課的重點是否突出

5、講師問答提問的準確性

6、講師講授方法的合理性

7、講師講授方法的靈活性

8、講師的專業程度及經驗

平均得分4.8分、3.5分、2.5分、3.6分、4.0分、4.0分、3.9分、3.7分,通過對課程講授的評估,我們可以看出受訓人員基本上對課程講授比較滿意,但是在講授語言技巧方面還有待提高。此項評估的最低分爲2.5分,離及格分數(3.0分)還有一定差距。因此,如何提高培訓講師的語言技巧是下一步工作的重點。

(三)課程應用和啓發評估

課程培訓結束後,受訓人員是否會在工作中應用此項課程?此項課程對於受訓人員是否有啓發及啓發有多大?對此,培訓部也進行了評估。具體評估結果如下表所示。

課程應用和啓發評估結果

應用程度課程應用選擇人數所佔比例啓發程度課程啓發選擇人數5251010較多應用3060%非常大有時應用510%一般偶爾應用510%較小不會應用1020%很小所佔比例10%50%通過評估,我們發現60%的人在工作中能較多地應用此課程學到的內容,但是也有20%的人在工作中不會應用此課程相關內容;50%的人認爲課程的啓發性一般,只有10%的人認爲有啓發。因此,課程在應用及啓發方面還有待加強。

三、課程評估總結

1、課程在設計前期的調研工作不夠。

2、課程在內容設計方面考慮不夠全面。

3、課程講授方法選擇比較成功,但講授人員的水平還有待提高。

四、課程評估建議

1、加強課程設計前期的需求調研工作,以加強課程設計的針對性。

2、根據課程的內容及課程學習人員採取適當的講授方式。

3、增加課程試講的環節,通過課程試講以期使課程設計效果達到最佳。

課程工作報告5

xx年秋,武勝縣教育局提出了“以技術升級爲抓手,實現城鄉教育均衡發展,以四課同創爲載體,促進師生素質全面提升”的總體目標和“讓課程活起來、讓師生動起來”的行動目標,該縣以“點面結合、區域聯動、整體推進”爲策略,分“實驗試點、總結推廣、全面鋪開”三個階段有序推進。通過三年多的實踐,課改理念已深入武勝縣師生心中,課改體系基本搭建完成,課改舉措全面實施。以貫徹培訓專家送教活動結束後,一位老教師由衷地感慨。據統計,今年武勝縣通過“送出去、請進來”等方式大力實施“萬名人才培訓”計劃,先後組織近300名領導幹部、4300餘名教師參加片區級以上培訓。各片區、學校圍繞構建高效課堂定期開展專題研討、經驗交流、專家講座等活動,切實提升了中小學教師的業務能力。

“趁我們年輕,多看一些,多學一點,將受用終身。”民族小學的教師唐麗在聽完導師劉芳的示範課後說道。劉芳是武勝縣走出四川獻課的第一人,她帶領團隊,建立起“杏壇芳菲”名師工作室,以其飽滿昂揚的工作熱情,篤志研究,潛心摸索教學規律,深入推進課程改革,走出了富有特色的教育改革之路。名師工作室還充分發揮團隊的示範引領作用,開展送教下鄉、結對幫扶活動,推動了全縣教師隊伍素質的整體提升。目前,武勝縣已評選縣級教學名師300人,確定“專家型校長”培養對象16名,“專家型教師”培養對象19名。

爲了深入推進課程改革,武勝縣狠抓課研,提升教師科研水平。今年,該縣65項課題被列爲省閱讀課題子課題,104項課題獲批市級立項,57項成果獲市第六屆校本課題研究優秀成果獎。該縣注重提升課堂教學實效,開展了16個科次的“同課異構”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創新大賽、新課程優質課展評、誦讀比賽、口語比賽等,以實現以賽促教、以賽促研的目的。今年以來,該縣參加各級各類競賽獲全國二等獎1人,省一等獎1人、二等獎5人,市一等獎8人。三年來,武勝縣實現了新課程研究與培訓的全覆蓋,形成了參與課改、主動研究課改的良好局面,培養了一大批懂理念、明方法、樂實踐、善科研的教師,爲該縣“四課同創”探索實踐凝心聚力、求真務實、夯實質量起到了引領示範作用。

提升課堂內涵創新推廣模式

課堂上學生6人或8人圍坐一圈,有的圈點勾畫、有的低頭沉思、有的低聲討論,這是武勝縣烈面初中8年級1班語文課上的情景,這節課的學習內容是《孤獨之旅》,老師組織學生探討“孤獨”的含義,鼓勵學生自由發言,其他學生可以進行補充或評價,老師只在學生們說得偏頗或不到位的時侯,才進行點撥引導。

這樣的自主課堂在武勝縣已經成爲教學常態。武勝縣教研室主任湯繼光說:“各學校通過加強小組建設、開展合作探究、完善課堂模式等方式,讓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得以全面實施。”爲實現課堂優質高效的目的,該縣教育局計劃用一年半時間,在全縣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展課堂教學分層達標晉級活動,努力實現課堂教學理念、教師行爲、學生狀態、學習效果、教師教學常規、學校教學管理的達標。各學校在教學實踐中總結出各種成熟的教學模式,逐漸形成了“既有模而不唯模”的新局面。

說起課程改革,武勝縣教育局局長汪傑對此激情澎湃、信心滿懷,“常態課研,重在務實;自主課堂,重在高效;陽光課間,重在堅持;多彩課外,重在求精”。“四課”中課堂變革是課程改革最具革命性的環節,課堂改革是課程改革的主陣地,因此,在全縣教育改革向內涵與質量提檔升級的新形勢下,該縣教育局要求各學校正視現實,居安思危,凝聚共識,一是如何將教與學融爲一體,二是如何讓學生的興趣愛好得到激發,三是怎樣完善科學的課堂教學評價體系。“要想課程改革工作要走出倦怠期,必須繼續堅持以四課同創爲載體,在課堂教學內涵發展上,細微着力,提升學校教育質量。”汪傑這樣說道。注重課外實踐增強課改實效開展陽光課間活動。把陽光課間活動納入課程序列管理,逐步形成春季、冬季、晴天、雨天四種模式,廣播操、課間操、趣味遊戲、自由活動四大板塊。各學校結合實際自主開發出了國學操、交警操、花環舞、扇子舞、兔子舞、竹竿舞以及鑽山洞、疊羅漢、踩高蹺等30餘種項目。開展“3+N”活動。“3”指兩項體育運動技能和1項藝術特長,“N”指勞動、科學等方面的技能。“3+N”活動實施課程化組織、社團化管理,每週安排2至3節課集中進行,讓學生“三自四定”(自主參與、自主選擇、自主管理、定時間、定地點、定教師、定內容),擁有充分的自主空間。其間,涌現出沿口鎮小學的川劇、民族小學的器樂、城南小學的陽光課間、舊縣小學的剪紙藝術等素質教育的成果典範。開展綜合實踐活動。武勝中小學生綜合實踐基地是目前全市最大的綜合實踐基地,佔地500畝。白天,同學們在這裏參與服裝設計、手工編制、推豆花等生產活動,體驗種植、養殖的勞動樂趣。晚上,基地爲各類文娛晚會、篝火晚會、演講比賽搭建競技平臺,讓同學們的藝術活力盡情迸發。

打造辦學亮點提升課改成績武勝縣課改回歸課堂本真的同時,也提升了學校的辦學特色。目前,該縣的自主課堂打造出了“三環五步”、“導啓自主”、“361”的“三活”高效課堂模式,確立了以“常態課研創優質、自主課堂創高效、陽光課間創活力、多彩課外創特色”的課程改革核心載體,在xx年被列爲省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xx年12月2日至4日,全國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專家指導委員會武勝縣“四課同創”工作研討會在該縣召開,武勝課改模式得到與會專家的一致好評;今年4月、5月,全市特色學校創建推進會、全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暨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工作現場會召開。“近年來武勝基礎教育質量穩步提升,‘四課同創’已經成爲全市課改的重點考覈範疇,這是武勝縣實踐課改、享受課改、堅持課改的結果。”市教科所副所長任思惠在推進會上說道。

“我縣計劃再用兩年時間完成本輪課改,構建完備的課程體系和科學的教學模式,規範師生評價制度,完善教育管理機制,用信息化帶動現代化,實現縣域教育均衡發展。”該縣主管教育的副縣長劉文濤如是說。

課程工作報告6

爲進一步深化課程建設和課堂教學改革,規範我校辦學行爲,推進素質教育的深入實施,我們本着全面落實國家課程、開齊地方課程、開發校本課程、開足課時、切實減輕學生課業負擔、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原則,努力提高我校課程實施水平和課堂教學質量,使我校的課程建設逐步規範,課堂教學改革逐步推進,取得了良好成效。現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我校現有15個教學班,在校生550人。教職工51人,其中小學高級教師18人,佔本科學歷有15人,大專學歷28人,市級骨幹教師1名,區級骨幹教師1名,培養對象4名。

目前學校教學設備在逐步完善中,擁有微機室、自然實驗室和儀器室、美術室、音樂室、圖書室、閱覽室、多功能教室和少先隊室等專用教室,本期已建成班班通工程。

學校堅持“三個面向”,秉承“爲學生的終生幸福和發展奠

基”的教育理念,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加快課程建設,推進課堂改革,教學質量穩步上升。

二、課改措施與成效

(一)領導重視,組織健全,認識到位

領導重視是推進“兩課”順利進行的首要因素。每學期伊始,學校領導就召開教研工作會議,商議本學期的教研思路。指出學校發展一定要讓教研先行,要放開手腳大膽實踐,力求闖出一條既省力又有效的路子。學校成立了以校長饒東南爲組長,由學校分管教學業務的副校長徐德剛任副組長的課改實驗領導小組,具體負責課改實驗的組織、管理和實施工作。並結合本校實際,建立了與課程改革相配套的規章制度,成立了文理科、藝體科共計5個課改實驗組,組織教師開展課標培訓、課程建設、課堂改革等活動。

(二)全員培訓,全體參與,着力抓好隊伍建設

課程改革是基礎教育改革的核心,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關鍵。因此,我們根據新課程的要求,結合學校實際,紮紮實實、一步一個腳印地抓好教師業務學習,利用多渠道、多種方式組織教師學習、培訓,給教師“洗×”、“充電”,徹底更新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學習培訓方式注重四個結合:一是集中引導和分散自學相結合;二是讀書活動與網絡教研相結合;三是專家引領與同伴互助相結合;四是

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

(三)開齊課程、開足課時,嚴格執行課程計劃

我們將課程開設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來對待,按照市區的相關文件精神開設各類課程、開齊各類課程,開足各科課時,堅決杜絕隨意增減周課時數的現象發生,教師個人課程表與學校總課程表、班級課程表安全一致。學校每週進行不定時巡查,對違反課程設置計劃、私自調課的現象進行督查,發現問題就地解決,使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學校課程按要求、按規定進行正常開課,從未發現任何違規現象。

(四)認真落實地方課程,積極研發校本課程。

按照市區教育主管部門要求,認真落實地方課程,將環境教育,法制教育、信息技術等學科開齊上好,並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和教師工作考覈。我們立足學校和學生實際,在實踐活動中針對不同年級開設地方課程、校本課程。近三年來主要開設了乒乓球、小製作、《一日常規歌》、《美麗南川我的家》等校本課程,學生們在小發明、小製作活動中,自己動手,搜尋各種廢舊材料,創作了各種器材,且行之有效。學校乒乓球隊在區十屆乒乓球運動會獲小學男子團體第四名,單打第二名的歷史性好成績。在片區、區才藝展示中十幾人次獲獎,小製作與小論文也有2人在區獲獎。按規劃,來期將開設羣文閱讀指導課這一校本課程。

(五)善思善研,積極開展教科研工作

1.模式引領課堂教學改革。在課改小組在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這一前提下,探索適合學科特點的教學模式,教科室根據建設“生長式卓越課堂”要求,結合各組研究情況,總結構建了“導、探、撥、練、思”五字課堂教學模式,作爲全校模式推廣。模式要領爲:導,即激趣導入。高速度、強有力,有利於知識的遷移和同化。探,即探究新知。大密度,培養自主合作探究精神,指導學法。探的步驟:①明確研究探討的問題、目的,創設探討的條件。②提出引導探討研究的具體指引和要求。③讓學生循序漸進開展探討活動。④讓學生有序有據地發表自己研究問題的結果和意見。撥,即點撥釋疑。在學生探究過程中適時點撥,幫助學生突破難點。練,即鞏固運用。設計要精,既有針對性,又有充分的練習量、多層次、大容量。既鞏固新知識又發展能力。既抓重點又有梯度。思,即反思評價。讓學生根據學習目標,歸納知識,自我評價,養成良好學習習慣。

2.教科研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學校領導親自抓教科研工作,從分析教學現狀入手,找出教學工作中急需研究解決的問題,確立研討課題,學校領導幹部帶頭上課,經常深入一線聽課、評課,學校各部門緊緊圍繞課堂教學改革目標開展工作認真履行課改職能。

建立了完善的教學研究制度、研究機構;有針對性地制定操作性強、切實可行的教學研究計劃;定期開展主題明確的、形式多樣的教學研究活動。如每學期都進行聽評課活動、人人一節公開課活動、課堂教學示範研討活動、講課比賽活動、課堂教學質量考評活動,並詳實記錄活動開展情況,並及時進行總結,不斷積累豐富經驗,使我校的課堂教學研究水平不斷提高。教師上課,備課上能夠把握課程標準,吃透教材,對重難點的分析到位,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安排教學目標;比較合理的設計教學環節,練習安排適當,絕不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

我校先後承擔了國家、市級規劃課題子課題。其中重慶市十一五規劃課題子課題已結題。僅20xx年下期,教師論文獲重慶市級獎2篇,獲南川區級獎12篇;陳紅參加區“中小學公共安全健康教育賽課”獲二等獎。徐德剛撰寫的論文《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在國家級刊物《課外閱讀》20xx年第二期發表。

三、加大經費投入,爲課程改革提供保障

教學手段的變革,促進了學習方式的轉變,同時也對教育環境提出了新的要求,課改實驗更需要現代化教育技術力量的支持。幾年來,學校爭取上級投入建成多媒體教室、班班通工程、六大功能室。

課程工作報告7

嚴格規範課程設置,開齊課程,開足課時

1、按照《義務教育課程設置方案》和市、縣文件精神的要求,開齊開全了全部義務教育課程,學校嚴格執行國家頒佈的課程教學計劃,小學一至六年級每週30課時(含綜合實踐和地方課程),初中七至九年級每週34課時(含綜合實踐和地方課程),沒有增減任何一門課程。音體美任課教師,嚴格按規定的課時上課,綜合實踐和地方課程要求專、兼任教師一律實行教案、學案、學生學習筆記三統一,校長室、教導處時常下班級、開座談、查常規,督促教師對課程的執行情況,保證了學生較好的學習效果。

1、各年級藝體信息勞技課得到有效加強。我校爲全面落實課程方案,徹底改變傳統的應試觀念,對所有藝體信息教師進行了聽評課活動,在廣泛研討的基礎上,推出了一系列集體、個人藝體信息競賽活動,促進和豐富了學生的課堂內外,使學生了解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中要求的健康知識;豐富了學生的藝術經驗,發展了感受美、創造美、鑑賞美的能力,提高審美情趣;信息、勞技課上,學生通過親身實踐,發展收集與處理信息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增強社會責任感,並逐步形成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2、根據《山東省義務教育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設置指導意見》,結合學校實際,各年級分別開設了《人生規劃》、《古詩文誦讀活動》、《走進齊魯文化》、《安全教育》、《國防教育》、《寫字》等地方課程。任課教師認真備課,認真上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我鄉享有“文化之鄉”和“蔬菜之鄉”的美譽,文化名人、民間藝人輩出,結合當地實際,學校聯合綠野菇業公司開設了《食用菌種植》、《大棚菜種植》、《剪紙技巧》、《珍惜生命》等學校課程,組織學生進行實地考察、操作,撰寫調查報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課程工作報告8

爲更好地貫徹落實省有關《執行新課程設置方案的通知》,我校按照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積極行動起來,本着嚴肅認真的工作態度,嚴謹務實的工作作風,積極開展新課程改革活動併力求規範操作。根據上級的要求現對我校的新課改實施情況,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自查。現從以下幾方面彙報。

一、課程開設情況

我校根據自身的特點,認真貫徹落實了學科課程方案,具體做法是,每學期由學校教學部門根據上級教育主管部門的文件精神擬定學校課程計劃,討論研究,最後定形課程方案、人事安排方案、落實課程總表、班級課表和教師課程表。爲學期開學工作做好充分準備。

1、認真執行課程設置方案,踐行課改,開足開齊品德、科學、音樂、美術、體育、信息等學科,學校在人員不整師資力量較困難的情況下,精心安排專職教師進行上課,專職教師較少的情況下,部分課堂擠佔技能學科的課務。

2、開齊開足學科課程,合理安排地方課時和綜合實踐課的內容,要求綜合實踐課以本校特色茶藝天地、鄉土風情和校本課程的開發爲主要內容,地方課程以毒品知識、環境教育、公共安全教育爲主要內容,充分利用社會、網絡等教育資源對學生進行教育,努力建設校本課程。

3、強化活動課程

確保每天學生陽光體育鍛煉一小時制度,制訂了鍛鍊措施,計劃每天早讀課後安排30分鐘大課間活動,當天無體育課的再安排25分鐘體育活動時間,做到計劃、措施、活動、教師、課程、內容、檢查等七落實。

4、開發隱形課程

我校對隱形課程的開發每學期都納入學校的工作計劃,逐步在隱形課程中強化育人環境,我校堅持了每學期的環境教育月活動,讀書教育月活動。同時開設了校園廣播、圖書閱覽室、各種櫥窗、固定標牌宣傳等。各功能室,各教室的室內宣傳佈置到位,特別是教室佈置及板報等都納入班主任管理細則中。因此我校將思想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環境教育和美育滲透到各項教育教學活動中,形成了生動活潑、和諧共處、開拓進取的教育氛圍。

二、常規管理情況

1、常規教務管理

根據每學期科組長、班主任和教師可聘任的原則,結合上級教育主管部門關於課程設置文件精神,合理的進行課時分配,由教務處負責教師課程表的安排,在每學期正式上課之前分發到各任課教師手中,使教學工作有序進行,每月底,由教務員負責統計上報教師課時,納入學校量化管理中。

2、教學過程管理

我校歷來重視教學過程管理工作,在過程管理中,有計劃、有方案、有檢查、有落實、有兌現、有獎懲。教學部門根據學科教學特點,制定了相關的檢查和管理規定,從教師的備課、上課、作業批改、考試考察、教研活動等各個方面實行量化管理,比如每學期有四次教案檢查,並分等級進行評比。對上課情況結合學生的評價進行登記劃分。對教學效果結合區、校的質量檢測進行目標責任管理。

3、課業負擔管理

確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是我校一項長期的工作,我們規定了教師從上課開始一直到作業的佈置都有時間和內容限制,確實執行市教育局關於學生教輔資料的徵訂工作的要求,切實保障減負規定得以認真執行。堅持每天學習在校時間不超過六小時,早晨8:00學生到校上晨會,中午11:00放中學,下午1:40第一節課,4:35學生放學,計5小時55分鐘。

三、存在的問題

1、農村社區、家庭教育資源饋乏,教育者素質偏低。

2、教師專業素質不高,配備不合理難以勝任各專業學科的教學,教師配合很不合理,雖然依據課程方案設置課程,但難以達到理想的效果。

3、學校資金短缺,設施的配備、維修等不能到位。

4、當地的人文、歷史、經濟特色不明顯,較難彰顯特色教育。我們的特色教育正處於剛起步階段。

5、高考、中考指揮棒的重壓,導致學校和教師和家長從思想上不夠重視技能學科和實踐活動的教學。

6、課程方案中的課程設置不大合理,學校具體執行起來困難。

四、整改措施:

1、整合學校、家庭、社區的教育資源。

2、向課堂要質量,把活動時間還給學生。

3、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適應新形勢下的教學。

4、加強教學研究,在研究中提升,在實踐中改進,逐步完善課程方案的實施。

課程工作報告9

新一輪中小學音樂課程改革正在研討熱潮中,一項對於我國普通音樂教育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建立以人爲本的音樂發展觀”的音樂教育科研項目最近已經啓動。針對當前音樂教學現狀,許多專家一針見血地指出:九年基礎教育對人一生的發展是極爲重要的,如果在這階段學生就已形成了一種固定的思維方式,那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因此,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最大的變革就是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改善教與學的方式,倡導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是我們這場討論中得以獲得科學共識的重要前提:那麼,中小學音樂課程該給學生一個什麼樣的信息呢?

首先應該從課程內容談起,我們教育工作者最基本的觀念,即是課程內容強調系統和規範,不成熟的內容是不能進入課程的。我們的課程強調的是打好學科的基礎,強調學科基礎中的原理部分。因此,我們是教所有人按同一種方法做同一種事情。老師講,學生去操作,強調的是記憶、模仿,重現書本知識的間接經驗,強調學生聽講與接受。幾十年來學生的學習方式是一種記憶、接受、模仿的學習方式,教學寧可要若干個知識的結論,也不願意要知識發生發展的過程:一種“唯書、唯上”的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影響了人的一生。這是目前課程改革關注的重點。

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給教育下的定義是,教育是爲了提高每一個人的生活質量。因此西方課程關注做人的基礎、生活的基礎。西方課程強調理解和創造,強調實踐活動,強調直接經驗,強調學生自主探索,強調合作學習;西方人也有原理,但他們強調的是從生活中理解原理.強調學科中應用的部分。他們學原理是爲了應用;是爲了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理解原理,尋找原理。他們是從兒童的生活經驗中一步一步引導學生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最後獲得知識。也許時間不夠,也許最後沒有形成共識,但過程的教育價值比結論的教育價值更爲重要。二十世紀初教育追求的第一價值是知識擁有的多少;二十世紀中葉隨着蘇聯衛星的上天導致國際教育和科學的變化,國際教育的改革運動引起人們的思考;二戰後隨着計算機的產生,知識的更新極爲迅速,在學校時間內獲得的知識是極爲有限的。因此,能力比知識更重要。我國中小學音樂課程改革,應該有一種開放的姿態,使得課程內容隨着時間的發展,能及時予以調整,強調應用和生活,這個問題應該值得我們思考。

對於新一輪的音樂課程改革,我們要從重視學生學習的心理研究開始:正如國際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所說:“如果沒有精心建立一個真正的兒童心理或心理社會學,就不可能產生新的方法,新方法的存在無疑必須從建立這樣一門學科之日算起。”縱觀本世紀重大的教育改革,無一不是建立在研究兒童心理基礎上的。而音樂學科中音樂學習的心理研究可以說在我國還是一塊有待開墾的土地。這種滯後直接影響了目前音樂教學的深層次改革,即課程、教材、課堂教學方法以及學生學習方式和評價等多方面的改革,有礙於二十一世紀中小學音樂教學的發展前景。

課程內容只是課程改革中的一部分,是根據教學目的來組織的,呈現一定的教學內容和信息,是供教師和學生展開教學活動的材料,並不完全等於教學內容。因此,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對我們音樂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課程要求,教師必須創造性地去使用教材和改善教學方式。並引導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注現代科學技術發展,改善學習方式。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爲學生主動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幫助者和促進者。音樂課堂教學的過程不僅是認識過程,還是一種心理體驗過程和實踐過程,構成教學方式的思路爲,不拘泥於某種教學模式,以在活動中促進學生髮展爲宗旨,參考建立當代心理學、教學論等理論基礎上的多種教學方式,結合學生學習對象的不同特點和學生認知、情感的實際,創造和採用合理、靈活、適用的多種教學形式。如目前很多教師在實踐中創設和開發的教學形式有:發現式、情境學習式、範例式、問題解決式、資科研習式、課堂討論式、合作學習式、探索情感和解決矛盾式、辯論式、分層自學指導式、角色扮演式、羣體調查研究式、掌握學習式等等。其中分層自主學習式是利用編制“人機交互”型的多媒體課件,由學生自己操縱計算機選擇不同的學習方式,從課件的設計、大量資料的“引入”、“幫助”等手段,實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爲中心,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的形式。學生喜歡的是活動性強的教學方式,例如:

1.配合教學以各種形式欣賞聽音樂,

2.配合教學蒐集音樂資料;

3.老師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4.希望不是老師一人講,學生也參與教學;

5.教師參與活動,如角色扮演等;

6.研究音樂材料,進行間題研究式學習等等。音樂課程應該給學生營造一個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讓學生在活動中走進音樂,領悟音樂和人生。因此,“建立以人爲本的音樂發展觀”,用新的信息和新的觀念衝擊陳舊的教學方法,加快新一輪音樂課程改革的步伐,是我們全體音樂教育工作者當前十分緊迫的任務。美國教育家弗雷塔科說過一句話:“只有教師擁有教學過程中以自己的獨特方式尋找自己的道路的時候,教育才有可能成爲藝術,纔會有高質量。”願此言作爲共勉。

當然,當前這次大面積而迅速的課程改革實驗對我們來講還有些不太適應,課改的某些理論還不十分成熟(如,課程標準正在徵求意見進行修訂),對於教學中某些問題還顯得模糊和茫然,在一些操作層面尚存在着和理論相脫節的現象,甚至在教學中也出現了一些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

1.課堂是越“活”越好嗎?

2.表揚是越多越好嗎?(程式化和庸俗化的現象)

3.音樂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問題(不是可有可無,而是要賦予它新的內涵。如必要的識譜教學的必要性和唱歌方法的習慣性培養等等)

4.學科綜合的某些問題(顧彼失此的現象)

5.音樂課的音樂含量的問題(音樂課應以聲響爲載體,以音樂審美活動爲核心)

6.如何看待主導與主體的問題

7.音樂教師自身對音樂的情感有多少的問題(只有在教學中授課者以自己豐富的音樂情感體驗和表現才能與學生一起享受音樂的快樂和美的真諦。)

面向21世紀,中小學音樂課程改革涉及的問題還很多,只要我們認真領會和貫徹音樂課程的新理念,不斷探索、總結音樂課改實驗的規律和經驗,經過全體音樂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我國的音樂課程改革實驗工作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

課程工作報告10

計算機網絡課程實訓已經結束幾天了.實訓期間,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不僅僅使我在理論上對網絡有了全新的認識,在實踐本事上也得到了提高,真正地做到了學以致用,更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對我來說受益非淺。除此以外,我還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與別人溝通,如何更好地去陳述自我的觀點,如何說服別人認同自我的觀點。第一次親身感受到理論與實際的相結合,讓我大開眼界。也是對以前所學知識的一個初審吧!這次實訓對於我以後學習、找工作也真是受益菲淺,在短短的幾天中相信這些寶貴的經驗會成爲我今後成功的重要的基石。

作爲一名大一的學生,經過差不多一年的在校學習,對網絡有了理性的認識和理解。所以在實訓之前,網絡對我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在這次實訓中,是一次比較真實的接觸網絡讓我們親身體會了什麼是網絡,以及計算機軟件、硬件等等。這次實訓也讓我深刻了解到,不管在工作中還是在生活中要和教師,同學堅持良好的關係是很重要的。三人行必有我師,其實同學也是我們的教師不懂能夠相互問。在這幾天的實訓中能夠說是我們上大學以來學的最多有關專業的知識,比如說:虛擬機VMwareWorkstation、局域網聯網實踐、WindowsServer20xx基礎、Linux網絡操作系統、網絡操作系統綜合實訓、網絡操作系統綜合實訓等等。這次實訓我們真正的學到了技術,這些知識基礎而富有內涵有助於我們專業知識的入門,更有助於我們未來的發展。

這次實訓我們收穫很大,對於剛入門的我們一切都是大麼的陌生在此期間教師給我們點起了一盞燈指引我們走向光明,這樣的情景下我們也會面度許許多多的困難,這個時候我們感受到了團體力量的偉大,我們互幫互助共同完成了實訓工作。我們在虛擬機上裝系統進行雙機互聯,我們一齊裝系統一齊互相學習,我們一齊感受成功的歡樂,這一刻我們共同成長。

俗話說:走過去前面依然是片藍天,每一天的太陽都是新的。相反,瞻前顧後,畏首畏尾,往往會導致自我封閉錯失良機,最終會導致止步不前一事無成。“僅有相信自我,別人才能相信你,才能給你機會。”絕對是至理名言。在做調研的時候也是一樣,我們擁有了自信去敲門並從我們的行動中表現出來,當別人從我們身上眼裏看到這種自信時候,他們也就相信了我們自身的本事,就會給我們機會,也就會配合我們要做的事情,並樂意去做的更好;反之如果你表現的畏首畏尾的話,讓他們看不到我們自身的本事,給他們一瓶子不滿半瓶子逛蕩的感覺,並且還顯得那麼幼稚那麼的不穩重,所以就會對我們的請求不屑一顧或者隨便找個藉口把你打發走,而這正是我們做事情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當一個人擁有自信的時候一切都再不那麼遙遠!

所以說無論做什麼事我們都要充滿自信地去探索去摸索敢於嘗試,真誠合作!

課程工作報告11

根據教育局統一部署,自XX年9月始,我校實施了新課程改革實驗,三年多來,我校以新課實驗爲重點,以新課程理念爲導向,以校本教研爲抓手,引領師生共同成長,爲學校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小學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自查報告。爲了更好地推進下階段工作,現對實驗工作進行全面細緻的自查,報告如下:

一、學校基本情況

雷甸小學位於德清縣中南部,學校現有61個教學班,2286名學生,118位教職工。設中心學校一所,轄設7所村完小,是一所典型的規模較大的農村小學。目前,1-4四個年級40個班、1386學生參加新課程改革實驗,參與數佔全校學生的65%,參加實驗教師有70人,涉及語文、數學、校本等7門課程。

近三年來,隨着工業進程的不斷推進,學校的外地借讀生源逐年增加,加上學校佈局的鬆散,給我們的教育教學帶來很大的困難,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學校的發展。但作爲學校的領導班子,在這三年裏帶領全體教職工,以課程改革爲契機,迎難而上,克服瓶頸制約,勇於探索,大膽實踐,緊緊圍繞學校的發展規劃,以“求實、創新”的校風爲抓手,開展教育教學工作,以“勤奮、創優”的教風優化教師隊伍建設。幾年來,學校始終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政策,依法治校;堅持以學生的發展爲本,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積極推進課程改革課改,努力爲師生營造良好發展的環境。在上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取得了較爲豐碩的辦學成果:先後被評爲全國綠色學校,市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縣首屆先進校本教研學校。

二、我們的做法

1、制定方案,確定目標和思路

基於對新課程內涵的理解和校情分析,XX年8月,制定了雷甸小學基礎教育課改實驗工作方案,確定我校課改的主題是:“融入新課程,樹立新理念、師生共成長”。總體思路是:立足課堂、面向學生,注重反思、優化教師素養,形成辦學特色,推動學校跨躍式發展。在教育管理、教育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等諸方面,提出具體目標:

從學校層面上講,提出創建縣課改示範學校的目標,完善校本教研製度,打建學科基地,制定名師培養工程,營造寬鬆和諧的育人環境,合作嚴謹的教研氛圍,5年內培養2名縣級名師,6名縣級教壇新秀,整改報告《小學課程改革實驗工作自查報告》。

從教師層面上講,構建適合不同教師發展的平臺,增強教師的個人成就感,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提高教師理論素養,成爲研究性教師。

從學生層現上講,發展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創新精神,提高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各級競賽中獲取好成績。

 2、健全制度,加強組織,完善管理。

以“以人爲本”的理念樹立起科學管理的觀念,充分尊重廣大實驗教師,發揮他們的主人翁意識,讓每位教師都積極參與到學校新課程管理中去。

①成立課改領導小組,由校長任組長,下設實施系統,由1—6年級所有學科的教研組長組成,做到校長親自抓,教導處負責抓,教研組具體抓的工作網絡。

②健全制度,規範課改活動

根據學校實際情況,我們相繼出臺了《課改理念學習制度》《課改教師備課制度》《課改教師常規考覈辦法》《課改教研製度》《課改教師獎勵辦法》《課改學生評價辦法》等,在全體教職工的積極支持和配合下,各項改革措施實施有力,調動了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教師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使學校課改活動不斷走向科學化、法制化、規範化。

③健全課改保障制度,無論是在硬件添置與輔導材料的購買,還是在師資培訓上,學校均給予優先,3年下來在新課程上共投入經費達20萬餘元。

3、抓宣傳輿論,營造實驗氛圍

實施新課程,學校是主陣地,但同時需要取得社會和家長支持與配合,早在XX年5月,我們向家長和社會作了調查問卷,95%以上的家長對新課程不瞭解,許多家長對自已的子女實施新課程不理解、不支持,爲此,我們學校定期召開了家長會,向家長宣傳課改的意義、目標和內容,之後定期召開課改成果會,讓學長、學生深切感受新課改的好處,進一步增強課改的自主意識,同時徵詢家長、社會的意見和建議,使新課改革在主體上形成合力。

同時定期編印實驗信息資料,讓廣大教師及時瞭解學校課改動態。

 4、加強學習,樹立新課理念

沒有學習,認識就不會加深,實踐也就失去指導。爲了提高全校教職工進行課改實驗的自覺性,組織全校教職工認真學習有關文件,明確課改的目的、意義、內容和要求,領會課改的實質,以利於在實驗中,運用課程標準,把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研究落實在教學過程之中。

①以校爲單位,每週安排一次集中學習,每次學習有書面內容。

②以教研組爲單位,每次活動安排理論學習,做到有時間,有內容。

③每學期期末及暑期培訓,安排新課程專題培訓,形成爲聽講座、看錄像。

④積極參與並組織外出培訓,三年來共參與新課程外出培訓,400餘人次,其中市級以上有80人次。

⑤邀請專家、教研員來我校指導作新課程講座。

5、強化常規,減輕學生負擔

①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開足開齊各類課程,嚴格做到“五要五不準”。

②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和活動時間,嚴格控制學生在校學習活動時間在6小時以內,嚴禁利用學生休息時間組織學生上課。

③嚴格控制作業量,一、二年級不佈置課外作業,其它年級課外作業最不超過30分鐘。嚴格規範考試,學生考試每學期未組織一次,成績採用等級制,不按成績給學生排隊。不組織學生參加教育部門外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