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工作報告 > 關於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

關於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23K 次
關於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



從現在到2010年,是我國實現第二步戰略目標和向第三步戰略目標邁進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市實現全面興市的關鍵時期。能否儘快地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關係到全市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的全面發展,關係到科教興市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是實現我們奮鬥目標的關鍵舉措,其核心是將經濟建設及社會發展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當前,我市面臨調整產品和產業結構、擴大內需和出口、增加就業、拉動增長等方面的問題,迫切需要高新技術產業做出別的貢獻。從長遠看,我們需要提升傳統產業,培育新的增長點,增加有效供給,提高企業競爭力,解決這些問題都離不開高新技術產業化。因此,爲了抓住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契機,爲黃岡的“十一五”規劃提供參考資料,市計委、科技局、統計局三家聯合組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調研組,深入市轄各個縣市和多個企業對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行了認真、全面的調查研究,形成此調研報告,供市委、市政府決策時參考。
一、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情況
(一)高新技術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地位
2003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 億元,增加值 億元,分別是2000年的 倍和 倍,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速度達 ,高於GDP增長速度 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值和增加值分別佔全市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的 和 ,比2000年分別提高了 和 個百分點,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的比重也由2000年的 上升到 ;2003年全市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值達到 ,佔全市出口比重達到 ,高新技術產業規模迅速成長,效益日益明顯,逐漸成爲黃岡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帶動經濟發展的動力.
(二)高新技術發展的主要特點
1、 高新技術產業剛剛起步
黃岡高新技術產業經過近幾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現全市高新技術開發區1個,高新技術企業27家,其中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2家,生產高新技術產品的企業 家。與過去相比,有了較大的發展,但與發達地區和城市相比,只能算是剛剛起步,具有相當大的發展空間和潛力。
2、 培育了一批有競爭力的特色產業、骨幹企業和產品
2003年,生物醫藥、新材料、精細化工、汽車零部件四個領域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省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 ,圍繞這些特色產業,培育聚集了一批骨幹高新技術。
在生物醫藥方面,依託大別山的豐富的藥材資源優勢,現已發展有廣濟藥業、迅達藥業、中牧安達藥業、李時珍醫藥集團等多家新興藥業企業。
在精細化工方面,擁有湖北祥雲集團、湖北沙隆達蘄春公司、湖北恆日化工股份公司等多家化工企業。
在新材料方面,擁有湖北浠水久和高新技術發展有限公司,十月裝幀紙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
在汽車零部件方面,擁有湖北傳動軸股份有限公司,湖北三友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汽車零部件製造企業。
3、 產業技術水平和社會信息水平明顯提高
在大力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化的同時,不斷加大高新技術的應用力度。一是積極運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2002—2003年,全市大中型企業技術改造投入 萬元,年均投入 萬元,較“九五”末增長 ;2002年,全市工業設備微電腦控制設備原值比重達到 ;農業生產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2002年,全市機耕面積佔耕地面積的比重達到 ,較“九五”末上升 %。全市農作物新品種迅速推廣,在耕地面積年均減少 %的同時,農業耕地面積產出率則以 %的增幅提高。二是大力推進國民經濟信息化進程。2003年底,全市光電纜線路長度達 公里,長話業務電路 路,較“九五”末增長 和 ;計算機互聯網用戶達到 戶,其中固定電話用戶 戶,移動電話 戶,分別較“九五”末提高 %和 %。
(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儘管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同發達地區和周邊城市相比,還存在着不少問題,主要表現在:
1、 產業規模小,發展速度相對緩慢。
儘管我市已經涌現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但與發達城市相比差距仍然比較大,在全省也僅爲 位。近年來,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幅減緩,“十五”前三年平均增長率爲 %,相對於“九五”期間全省34.6%的增幅大幅減緩。相比而言,周邊地區發展速度加快,相對於周邊城市的差距也越來越大。
2、 骨幹企業競爭力不強,產業聚集程度不高。
目前,全市產值過億元的企業 僅家,過10億元的企業沒有,與發達地區相比,缺乏大型龍頭企業。同時,骨幹企業數量少,帶動效應不明顯,在全國、全省的高新技術產品品牌還不多,行業內未形成分工協作的產業鏈,高新技術產業的聚集水平不高。
3、 高新技術產業的結構不合理。
從所有制結構來看,國有經濟比重大,體制活力不足;從技術結構看,中低端技術居多,高端核心技術相對較少;從產品結構看,投資類產品比重高,消費類產品比重低;還有一些低水平重複建設產品,這些產品很容易引起家門口價格戰,既影響企業效益,又阻礙產業發展。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任務艱鉅。
4、 高新技術產業創新體系尚未形成。
高新技術研究開發投入不足,2003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R&D投入佔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比重僅爲 %,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高新技術研究開發重成果、輕應用,產業化導向弱;產學研結合不夠緊密,以企業爲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尚未形成,企業技術能力,尤其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
5、 高新技術發展亟待優化。
一是促進高新技術投資創業的政策機制不活,投資環境亟待完善。與沿海省市相比,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在藉助外力、引進利用國外資金和技術方面存在較大差距,特別是針對國際性大財團、大公司、大企業的照商投資工作仍未取得突破性進展;二是高新技術產業化投融資體系尚未建立,政府引導性投資不足,風險投資和技術產權市場發育不健全,資金“瓶頸”使許多有生長力的中小企業生長緩慢,許多有前景的科技成果轉移到黃岡以外應用;三是有利於高新技術人才聚集成長的環境尚未形成,人才外流現象嚴重。
二、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情況預測分析
(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規模、速度和目標
高新技術產業是當今國際科技和經濟競爭的制高點,發展高新科技,實現產業化,是帶動產業結構升級,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力和經濟效益的根本途徑。抓住機遇,加快發展高新技術及產業,儘快形成一批對我市國民經濟發展舉足輕重、規模較大的高新技術產業,對增強我市經濟實力、實現振興崛起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十一五”期間,我們應按照“有所爲、有所不爲、有限目標、重點突破”的原則,以光電子信息、生物技術與新醫藥、新材料光、光電子一體化四個領域爲重點,突破性發展光電子信息產業和生物技術和新醫藥產業,着力抓好項目、企業、基地三個環節,力爭在“十一五”末在我市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以企業爲主體、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科技創新能力進入全省前列;高新技術產業化取得突破性進展,高新技術產業成爲黃岡經濟的支柱產業;傳統產業的技術水平、競爭力和經濟運行的質量、效益顯著提高,經濟、社會、科技協調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取得突破性進展,形成若干個佈局合理,特色明顯,創新優勢突出的特色產業聚集羣和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達到 萬元,佔全市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 %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交貨值年增長 %,開發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高新技術產品,形成一批具有較大規模和市場競爭力的高新技術企業,生物技術與新醫藥產業爲主體的高新技術產業成爲我市的新興支柱產業。
————主要行業的企業技術裝備達到工業化國家九十年代中期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開發和培育一批市場前景佔有率高的重大新產品;工業化信息水平、新產品產值率、勞動生產率、產品市場佔有率、企業管理水平有較大提高。
————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全市電話普及率達%以上,互聯網普及率達到 %;電子政務、電子商務、農業信息化迅速發展,以網絡信息服務爲代表的高新技術服務業成爲第三產業快速成長的增長極。社會信息化、網絡化水平居全省領先地位。
————現代農業高新技術應用水平得到廣泛提高,以新的農業科技革命爲動力,以農業生物技術、農業工程技術爲核心,加速農業信息技術、農業環保技術在內的現代農業高新技術的應用。大力發展“三高”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建立現代農業體系。農業新產品覆蓋面積達該種作物面積95%以上;農業科技進步率達到60%;建立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和我省重要的農產品加工區。
————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從事科技活動的人員達到 人,企業科研機構再上新臺階;全市研究開發經費佔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 %,財政對科技三項費的投入佔財政經常性支出的比例達到1%,基本形成以企業爲主體多元化的科技投入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