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發言稿 > 家風家訓發言稿大綱

家風家訓發言稿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在快速變化和不斷變革的新時代,很多地方都會使用到發言稿,發言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你知道發言稿怎樣寫才規範嗎?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家風家訓發言稿,歡迎大家分享。

家風家訓發言稿

  家風家訓發言稿1

最近,電視上舉辦的一個節目搞得不錯,值得稱讚。節目內容即“家風”教育在社會發展上的作用。這個內容在當今社會的確很重要,宣傳中華精神文明,弘揚“尊老愛幼”光榮傳統。我們要從家庭內部做起,從社會基層實際生活出發,開啓心靈窗戶,傳承偉大的民族精神,對社會未來發展十分必要的。

家庭是社會最小組合單位,也是最基礎的社會分子。沒有小家庭就沒有社會大家庭。和睦、和諧的家庭關係,是社會穩定的基石。中國是文明古國,有着幾千年的光榮歷史。在傳統思想教育史冊上有着璀璨奇葩——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思想,還有家風教育匯聚成中華精神文明的核心。

在這百花盛開的園地裏有許許多多代表人物,人們把關公、岳飛等人物塑造成“仁、義、禮、孝……”的化身,以忠孝爲人生必須遵循準則,光榮的傳統一代一代傳承下來。家教在傳統教育中起到積極的不可低估的作用。迄今社會上大多數的家庭,繼續秉承祖先的教誨,弘揚光榮傳統,勤儉持家過日子,以尊老愛幼爲出發點建設和睦和諧的家庭關係。這樣和諧穩定的家庭關係對社會的健康發展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值得稱讚,值得渲染,促進社會穩定,快速向前發展進步。

在過去的幾十年間,由於一切以經濟效益爲中心,人人向“錢”看齊,社會上滋生了一種畸形的思想觀念:金錢至上。在這種極其不健康的思想影響下,對中華傳統的精神文明衝擊很大,對社會的和諧、穩定、健康發展起到負而作用,而且影響極壞。一些人在社會公共活動場合上公開宣稱:良心值幾個錢?可以斷言,“良心”無價之寶藏。“良心”是衡量一個人的道德修養的基礎。

錢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物質,維持人的生存必備基礎。但是,良心是衡量做人是準則,是純潔心靈中的`核心,參與社會活動應遵循的公德規則。失去了良心的人,其行爲規則將是雜亂無章的,也是社會不穩定的因素之一。

家庭關係和睦、和諧,融洽,這與良好的“家風”,傳承文明思想教育有直接關係。對孩子的家風教育是不可缺少的,家庭教育,灌輸文明的思想,啓蒙教育影響人的一生。

在經濟發展大浪潮下,物質生活水平不斷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也要緊跟時代的步伐向前邁進。傳統的文明不能遺棄,中華文明精華不能丟掉,要堅持弘揚傳承下去,東方古國文明風采不能沒有。偉大的中華民族行進在世界舞臺上,要有風度,有神韻,展示中華民族的文明思想精華,優良的“家風”教育在此會發揮出積極作用的。

  家風家訓發言稿2

我是來自漳縣基層的一名普通新聞工作者,常年累月奔波在田間地頭,採訪的大多是基層最平凡的人。在多年的採訪經歷中,有那麼一些人,那麼一些事,看似普通平凡,但卻一直撥動着我心靈的琴絃。透過那些普通人身上點點滴滴的平凡瑣事,我感悟到的是清正廉潔的好家風,是中華民族傳承不息的優良作風,是我們這個偉大時代永不褪色的“傳家寶”。

在素有“隴上小江南”之美譽的漳縣新寺鎮紅崖磨村,我們曾經採訪到了一位名叫李秋英的普通農家婦女,但不平凡的是,二十多年來,年僅46歲的李秋英一直不離不棄,精心守護着癱瘓在牀的丈夫,成爲十里八村鄉親們眼中“最美的媳婦”。那是在李秋英和丈夫結婚的第三個年頭,上山放羊的丈夫不慎掉下山崖,摔成重傷,從此再也無法站立起來。那時候,李秋英剛滿25歲,兒子還不到兩歲,小女兒還沒有出生。“孩子不能沒有父親,不能沒有一個完整的家啊!”爲了這樣一個樸素的道理,正值青春年華的李秋英賭上了她一輩子的命運。下地幹活,她忘記了自己是一個女人,操持家務,她顧了孩子又顧丈夫。爲丈夫擦洗身子、接屎端尿成了她每天的必修課。家裏雖然貧窮,但她要用忙碌和勤快讓臥病在牀的丈夫看到活下去的希望。

李秋英說,做人要有良心,要講責任。二十多年寒來暑往,李秋英守住了良心,流乾了眼淚。

二十年裏,李秋英的兒子和女兒長大了,長大成人的孩子們,成了李秋英和丈夫共同的話題,成了夫妻倆心中最爲幸福和溫暖的希望!

在當今社會,也許有人會說李秋英是個傻女人,但“傻女人”李秋英身上所蘊含着的無私的愛心,不正是廉潔好家風的最美體現嗎?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清廉的好家風是子女們健康成長的堅固堡壘,是一道照亮和洗滌家庭成員心靈的廉潔之光。以心爲本,心中高潔,人身清正。

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清廉的好家風是國運興盛、社會安寧的助推器,是走在復興之路上的中華民族滿滿的正能量。家風好,則民風淳;家風正,則政風清。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在漳縣金鐘鎮最西端的看治坡村喬家嘴社,生活着五個自幼失去了母親的漢族孩子,按理說他們不會再擁有溫馨的母愛。但後來這幾個苦命的孩子卻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藏族媽媽”。在沒有血緣關係但卻相濡以沫的漫長生活中,他們建造了人世間最純樸的親情與溫情。這位平凡的藏族媽媽名叫盧換娥,今年已經60多歲了。三十多年前一個大雪封山的季節,盧換娥從只有一山之隔的卓尼縣柏林鄉被娶進了失去妻子的喬香武家,看到喬香武年僅4歲的女兒熟睡在用牛糞燒熱的土坑上,小臉蛋上還留有兩道清晰的淚痕時,盧換娥的心底涌起一股從未有過的感受,是甜蜜感抑或是責任感,她也說不清楚,只是在口中喃喃地說:乖孩子,今後我就是你們的親孃。

在盧換娥是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辛勤勞作中,五個孩子漸漸地長大了。每當夜深人靜的時候,盧換娥總會藉着窗外的月光慈祥地看着熟睡中的孩子們。她暗自思忖,生活再苦再難也要把娃們送進學校,不能讓他們變成睜眼不識字的文盲。兄妹五人中年齡最小的是喬永峯,高中畢業回到家鄉後,同全國十大傑出青年侯新民一起創辦了聞名全國的斜坡希望小學。喬永峯告訴我們,從這位藏族媽媽的身上他們不僅僅得到了無私的母愛,更學會怎樣用堅強的毅力去面對困難,去做一個清廉正直的人,一個對社會和人民有用的人。

艱難中孕育的花朵是最爲鮮豔的。

藏族媽媽盧換娥用無疆的大愛,抒寫了清廉家風最美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