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錢夢龍與導讀藝術》有感

讀《錢夢龍與導讀藝術》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9.77K 次

讀《錢夢龍與導讀藝術》,許多教學困惑,豁然開朗,錢夢龍導讀藝術感悟。總的來說,閱讀此書,我讀出了兩個字,一個是“勢”,一個是“導”。這是我和錢先生“攀談”的最大感悟。

讀《錢夢龍與導讀藝術》有感

教學課文,讓學生自讀是積“勢”;提問是積“勢”;尊重學生,喚醒學生即學生爲主體是積“勢”;訓練爲主線,訓練過程也是爲一次次“導”積“勢”;細節上說,“話題”教學是“勢”,文言文教學裏曲問也是一種“勢”……這些勢的積累,使教師課堂教學中“導”之有物,“導”之有力,“導”之有方。

一、三主教學

錢先生這樣形容自己的導讀教學: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以訓練爲主線;以及在操作層面上的三式——自讀式、教讀式和復讀式。即“三主三式”。這是一個語文教育大家在半生探索中的頓悟(80年代錢先生在金華執教《故鄉》時的感悟)。

如他自己所言,三主教學不能孤立靜態的看待,而是一個有機的動態過程。

二、以學生爲主體

以學生爲主體這樣的生本思想,孤立地看,作爲一個教學常識早已存在。但錢先生的開拓和貢獻在於把它和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進行了有機的關聯和科學的定位,即“三主”的真正的“雙核”——以學生爲主體和以教師爲核心。

在錢先生風華正茂的教學年代,雖也標榜以學生爲中心,但事實上教師的主宰卻大行其道。在那個時期,能夠自覺地重視學生,關注學情,提倡“會學”,這是非常了不起的教學“新潮”。因此,錢老師總是小心翼翼保護着學生的尊嚴,哪怕學生在課堂上照搬了輔導書的答案,他也能進行辨證的表揚和委婉的批評。錢老師對學生的殷切之愛,課堂上對學生自尊心的呵護,除了一位教育大家的赤子之心之外,同時也是爲自己的教“導”做了很好的心理鋪墊。誠如斯言:教育的目的在於激勵與喚醒。更爲高明的是,錢先生總是先讓學生質疑提問,這可以說爲接下來的教學積蓄了有效的“勢”,這和我們過去的大部分教師“一言堂”教學,可以說有着“天壤之別”,它們是兩種教學理念,或者說是兩種教學範式。即使審視現在大部分教師所流行的“主問題”設計式的教學,我們也感到了錢先生的科學之處。現在的“主問題設計”教學,如果所設計的主問題不能扣準大部分學生的心扉,其課堂教學的合理性也要大打折扣。本質上說,從教師出發的主問題設計教學,是一種教師對學生的大圈套式的教學,和過去的教師的滿堂問相比,只是小圈圈換成了大圈圈。而錢老師首先打破了這種常規教學,走出了一條嶄新的語文教學之路。

這一點在《故鄉》、《論雷峯塔的倒掉》等教學中表現得淋漓盡致,這裏以其《故鄉》教學做一點簡要的說明(具體可見筆者《語文教學通訊》2009年第六期的文章《從錢夢龍教<故鄉>看“提問管理教學”》,錢老師的《故鄉》教學,完全以學生的問題爲綱,並在學生提問指導中,把學生的問題分爲七個話題:

1.一般疑問;

2.回鄉途中的“我”;

3.閏土;

4.楊二嫂;

5.宏兒和水生;

6.離鄉途中的“我”;

7.寫景,讀後感《錢夢龍導讀藝術感悟》。

這七個話題是對學生課堂所提的30多個問題的科學分類(總共是600多個問題),可以說是對學生合理積勢提供了一個先導,也使後來的“導”之有力,“導”之有方提供了一個大背景。學生在課堂的高度“思維捲入”,顯然跟他們的自主提問有關,“以學生爲主體”的自主提問促使學生深入文本,爲教師的“導”提供了有效的依託。

三、以教師爲主線

接下來,就聯繫着說說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肯定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錢先生把“教師的主導”進行並舉,“並舉”並非並列的靜態關係,而是先後的動態關係,只有自主提問有方,教師纔會“導”的有效。由於問題是學生自己所思而提,因此學生能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中“學”的一方,形成一種“閱讀期待”的“勢”後,教師相機而導,從而使課堂教學取得高效。但如何相機而導,是教師不斷努力的方向。關乎此,錢老師也提出了自己精闢的理解。

他認爲,第一教師要鑽研教材。他一針見血地指出,“只有自己讀出了感覺,才能找到引導學生的辦法”,“直到‘品’出了味兒,才決定教什麼和怎樣教”,《故鄉》教學,貌似學生唱了絕對的主角,其實教師在中起到了穿針引線的“牽導”作用,尤其在學生提問前的“指導”,即七個話題的劃分,實際就是教師作用一個“大導引”,沒有這個大導引,後來的清晰的提問教學將很難得到科學有序的進行。更可以想見,如果沒有教師事先對教材的嫺熟獨到的理解,學生的大量問題,這個閱讀期待的“勢”,將很難得到適當的疏導;甚至沒有教師對學生提問的導引,可能也提不出課堂裏如此精彩紛呈的問題。

第二,課堂要形成民-主的氣氛,錢先生說,導讀的藝術說到底是導心的藝術,要讓學生主動地參加到課堂的教學中。“教學效率與學生參與的熱情和投入的程度成正比,學生一旦全身心地進入角色,成爲學習的主人,蘊藏在他們身上的學習潛力有可能以出人意料的巨大能量釋放出來,使他們能夠完成平常看來難以完成的學習任務。”在導讀教學中,學生自主提問,熱情參與很重要。當然由於問題是自己的,學生在心理上會更貼近教學。

第三,有序的引導。在《故鄉》教學中,教師在課堂裏就如一個“提問引導員”,先分話題,然後學生的“提問”被有效地進行“引導”,然後得到合理地解決,其中“引導”的效度,決定了“解決”的質量,從而決定了課堂教學的效能。在《論雷峯塔的倒掉》教學中,卡片式的編號提問也起到有效“導”的作用。

四、以訓練爲主線

至於,“以訓練爲主線”,許多學者頗有微詞。認爲,它很難和前兩者形成協調統一,不是一個平面上的問題,“主體”和“主導”都是關乎“自主有效”學的維度,而“訓練”卻是被動的,和語文新課程所倡導的“體悟式”教學水火不容。這些觀點在一定的嚴謹學術邏輯內,有一定的道理,但也難掩其本身的偏頗。

錢先生認爲,“‘學生爲主體’是教學的基本立足點,着眼於學生的‘會學’;‘教師爲主導’是保證學生真正實現其主體地位的必要條件,着眼於教師的‘善導’;而學生的‘會學’和教師的‘善導’又必然匯合於一個綜合的、立體的、科學的訓練過程之中。可見,‘訓練’是學生的‘會學’和教師的‘善導’相互作用的必然歸宿。從這個意義上說,導讀的過程也就是訓練的過程;高質量的、生動活潑的訓練,是導讀成功的必要條件。”

事實上,錢先生的“訓練”只是對“以學生爲主體,以教師爲主導”這個核心思想的一個開拓式的補充,跟曾經的“字詞句語修邏”的訓練是兩回事。而且他進一步強調,“訓”是教師的指導,“練”是學生的實踐。而語文不正是提倡學生主動的語言實踐嗎?用錢先生的三主理論,可以非常科學的描述爲,在教師主導下學生爲主體的主動的語文實踐。

五、自學之路的背後

錢先生的三主導讀教學,看了讓人振奮。他爲什麼能在那個年代,如此早的提出這麼科學適宜教學思想呢,我想跟錢先生的從小的語文自學之路息息相關。他深切體會到語文學習是怎麼一回事,這種自主實踐,主動探索的過程,恰恰符合了語文學科“實踐性”的原理。也唯此,他們那一代老師的語文功底,尤其的紮實。李海林先生說,我們和這一代名師相比,語文水平的距離有多遠就有多遠。

這也說明了一個問題,什麼纔是好的教育,周國平先生說:“一切教育都是自我教育,一切學習都是自學。”進一步講,關注學生“會學”的教學,纔是好的“教學”。那麼要做到這,錢先生的“導讀”,是一劑對過去、現在乃至將來都還高效的藥方。

“語文閱讀教學在處理師生關係這個問題上,走過了三個過程。一是‘教師講、學生聽’;二是‘教師問、學生回答’;三是‘學生問、學生回答’。”掩卷而思,我們的語文教學應該繼承像錢先生這樣大家的路子,繼續累進式開拓,因爲這是一條美麗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