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靠自己去成功的讀後感

靠自己去成功的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4W 次

劉墉用《靠自己去成功》一書將自己的“教育家”天賦公之於衆,更是用這本書喚醒了那些爲教育兒女而彷徨無助的家長和“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們,下面給大家分享靠自己去成功的讀後感,一起來看看吧!

靠自己去成功的讀後感

  靠自己去成功的讀後感1

劉墉寫給女兒的一封封家書,不急不躁,娓娓道來,充滿溫情與愛意,充滿睿智和關懷。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萬種,種種都有效,種種又都無效。決定是否有效的,是方法背後的道,即理念。在一種正確的理念指導下,合適而貼切的方法纔會產生理想的效果,否則,再多的方法也只能讓家人無所適從,經歷多重痛苦之後無奈放棄。知道與理解一條理念不難,難的是真正認可一種理念並細細緻致、完完全全地落實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一點一滴,只有在一種科學而堅定的理念統領下,纔可能教而無類、教無定法、萬法皆有法。

那麼再進一步,教育的理念從何而來?理念不是來自書本,不是來自他人,而是且只能是來自自己的實踐與方方面面的思考。教育理念也是自我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具體體現,也是自我面對世界的指導自己各種實踐的理念,所謂言傳不如身教是也。你想以什麼樣的理念教育孩子,首先你必要將什麼理念指導自己的行爲。你希望孩子成爲什麼樣子,你也將讓自己努力成爲什麼樣子。孩子的成就或許超過你,但爲人處世、學習上進的理念是以你爲榜樣。也只有教育理念與自我實踐的理念相統一的時候,教育才能真正成爲生活,生活也才能成爲真正的教育。生活即教育,不教而教。教育本就不應該是生活的另外部分,生活本身就是教育本身。在這種情況下,教育孩子還累嗎?在這種情況下,沒有教育,只有生活,何累之有?

劉墉採取的辦法是,以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小事作啓發,通過自身的親身體會,給孩子講自己的認識和想法,不急不躁,不慍不火,春風化雨,在娓娓道來的拉家常中,體會生活的道理和做事的方法,從而薰陶和影響。

  靠自己去成功的讀後感2

已爲人母的我經朋友介紹有幸讀了一本子女成才的書《靠自己去成功》。作者劉墉是著名的畫家作家。一個很認真生活、總希望超越自己的人。

《靠自己去成功》是劉墉專門寫給女兒,同樣也寫給希望成功但迷茫的人。書中劉墉以長輩的身份,根據生活中的小,講了年輕人應該怎樣規劃自己的生活,怎樣克服生活中的一些消極情緒,怎樣看待生命,時時滲透着父親對女兒成長的良苦用心和一份沉甸甸的希望,不要等成功來敲你的門,要靠自己去成功。自己去主動追求成功,激發自我的潛力,這很重要。雖然這本書是劉墉在結合中西教育觀點後的結晶,不過剛好是一本側重於教育的書,它給我了我很多啓示,無論是生活上的還是精神上的。

書裏,他分了好多個章節,從如何分配睡眠時間到如何面對焦慮,只談方法,並不代勞;沒有訓斥,只有建議。他的方法有沒有效,我們不知道,只知道他的兒子劉軒已經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並出版了四本書。女兒劉倚帆更是才貌雙全,十四歲的年紀就以優異成績獲得美國總統布什獎,同時還在交響樂團中任第一小手。更令人羨慕的是,這兩位在成長過程中心情舒暢,充滿陽光。用一對很冷的眼辨別是非,一雙很勤的手應對工作,兩條很忙的腿踏平前途,一種很自由的心情感受生活。這裏講的是一種處世態度客觀、冷靜;這裏講的是一種工作方法努力、勤懇;這裏講的是一種奮進方式勇往直前;不論怎樣去品味這段話,我都覺得哲理很深。這些話是摘自劉墉的新作《靠自己去成功》。

教育是一門藝術,劉墉用自己精闢的文字、獨特的處世態度詮釋了這門困擾着許多家長的藝術。他也是用《靠自己去成功》一書將自己的教育家天賦公之於衆,更是用這本書喚醒了那些爲教女而彷徨無助的家長和年少不知愁滋味的我們,讓我們知道,我們都是長有兩隻翅膀的天使,可以自己飛翔、靠自己成功!

這本書讓我認識到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坎坷,利用怎樣的心態去面對和克服困難非常重要,不要抱怨世間的不公,讓我們懂得了你是你,堅持做你自己,最後的成功一定屬於你!因爲上帝對每個人都是平等的。

  靠自己去成功的讀後感3

這本書的作者是劉墉,籍貫北京,生於臺北。是著名作家、畫家。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管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他出版中英文著作70多種,在世界各地舉辦畫展30多次,這本書是寫給他女兒的。

我的感受是做什麼事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困難與挫折也不要退縮,要學會堅強,學會自己去處理每一件事,學會面對。人的一生有許多是要靠自己去成功的,不是靠別人、靠一些投機取巧的方法去獲得成功的。人要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兒很冷的眼,一雙很勤勞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這是作者所說的。在你的眼前有很多要面對的挑戰,受苦的人是沒有悲觀的權利。因爲前面的苦要由他們自己獨自承擔的,別人能在家過平靜的生活而他們卻成了漂泊者。你想想如果你是比爾。蓋茨的爸爸,知道兒子居然大二要從哈弗輟學,我會不會支持他?如果你是李安的父親,知道兒子居然要去搞電影,你又會不會阻止?如果你阻止了,還會不會有今天的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和大導演李安。在你年輕的時候就應該走出去,找你所想找的,要學會自己去發現,而不是沒等你找就把蓋子打開說:“來!這就是我要找的東西。”

我覺得最好的教育就是自己這些長處獲得充分的發揮。“成功要自己去成功,成長也要自己去成長。”學會獨立,不用別人的催促下能完成每一件事,那說明你很棒了。只要肯付出,就一定能獲得收穫。你自己要用時間的緊迫逼自己會有更高的效率,不要總把時間都給白白浪費了,要學會掌握好時間的價值,與每一分每一秒,都是很關鍵的。學會珍惜一切的一切。

做什麼事兒都要鎮定,要有“平常心”,“平常心”要以“平常心”來準備,而非臨時抱佛腳。“平常心”也是“心平常”,讓你的心總保持在平靜的狀態,才能以不變應萬變。你平常是什麼樣就什麼樣,不用僞裝,遇到不平常的事,你也不要慌,要鎮定,要有平常的心。這樣你會順利很多,如果你越不平常,也沒有穩定的心,那你做起事來就更糟糕。這“平常心”只有平常就努力,平常就警醒的人,纔有資格談“平常心”。

拜讀完劉墉所著《靠自己成功》一書後,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書中說的好:“強者不是靠別人賜予的,而是靠自己成功的細節造就的。抓住一個成功的細節,就能改變一個人一生的命運”。企業管理中,一個個細節決定了企業的生存,經濟的發展,甚至社會的穩定,那麼我們教育中教師的工作細節將決定一代人的未來,這怎能不發人深省呢?

“百分之一的疏忽,就可能導致百分之百的失敗”我在學習《靠自己去成功》一書,真正體會到:無論做什麼工作,都要重視小事、關注細節,把小事做細、做透,細中見精、小中見大的道理。把讀書的心得體會聯繫到自己的工作中去,我覺得做爲一名教師尤其需要重視細節,我們從事的既不是高新科技也不是尖端技術,每天面對的是一羣天真無邪的孩子。常聽到家長的叮囑,這些看似不起眼的瑣碎小事,就猶如一加飛機上的幾百個零部件中的一個,出現了問題就會影響整個飛機的飛行安全。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危機往往是在不經意間積累的。

相信我會在今後的工作中努力去彌補我欠缺的地方,努力使自己注意細節,把每一個學生都看作是自己的孩子,努力撥動每一孩子積極思維的琴絃,完成自己所應肩負的責任。

  靠自己去成功的讀後感4

靠自己去成功。這是一位父親寫給自己長大的女兒的書,這是他給她人生路上的祝福。千言萬語化爲一句——靠自己去成功。

現在的我們,學不會磨難。身邊有太多的東西可以給我們去依賴。家長們都明白,適時的要放放手,但是又有多少次恨不得將孩子拴在自己的身邊。然而,當女兒終究要離家之際,劉墉他卻真誠地告訴他的女兒,要靠自己。這一句話背後,是包含着多少的父愛,多少鼓勵,多少心疼。

“成功要自己去成功,如同成長要自己去成長”。這是劉墉告誡女兒,告誡自己,告誡我們,告誡家長的。

青春期的我們,陡然之間有了想要當家作主的感覺。但是父母要做主,孩子不聽,這是否能稱之爲反叛。現在的反叛,是爲小事。那長大以後的我們,想要反叛的是未來要走的終生之路,那時,我們是該乖乖聽話,還是“靠自己去反叛”?父母是該在後面推我們一把,還是拉着孩子的手不放?

所有人都渴望着成功。也許有時的反叛,是我們開始學會靠自己了。那父母是不是也應該引導我們,而不是壓制。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主見了,這說不定會成爲我們長大後的關鍵。難道,家長不應該很高興嗎。這時,就應該引導孩子,讓這主見也能夠更接近正確的道路。

現在的家長,有多少是支持孩子搞電影,或是放棄平穩的工作去搞藝術,更或者爲了夢想輟學跑去冒險?我相信很少很少。

大人總是問我們,長大後想幹什麼?但是,誰又真正知道未來的路該如何走,我們爲何要把自己早早地框架在一個固定的東西里,更何況,我們還不知道這東西是否是我們想要的。

這不是一個去快速決定的時候,這是一個去犯錯的時候。不斷的犯錯之後,改變自己的想法,因爲沒有什麼是永恆的。犯錯往往比做對更容易得到經驗,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找到什麼是我們想要的。而那時,便是人生的成功之時。

靠自己去成功,告訴我們,要靠自己,不能依賴他人,因爲這是真正成功的必經之路。

這是父親給予女兒的祝福。

這是一句話的啓示。

這是人生的真諦。

  靠自己去成功的讀後感5

最近閱讀了劉墉的作品《靠自己去成功》一書,這本書沒有過於華麗的詞藻,平凡樸實的文字,運用寫日記的形式講述了劉墉先生在教育子女方面的心得。

書中闡述了劉先生的教育新主張:“自由教育”。在他看來:成功要自己去成功,如同成長要自己去成長。要讓孩子自己逼自己,而非做個沒有電瓶的車子,只等父母師長在後面推。其實現在中國的父母基本上都喜歡爲孩子選擇他們的將來,或者說是選擇一個固定的方向讓他們順着走下去。事實上又有多少孩子願意接受這樣的安排,這樣的人生太過於乏味,毫不精彩。就算最終成功了那又能說明什麼,根本證明不了什麼。

孩子的成功必須來自於他自己的努力,憑空得來的成就無法滿足他們。其實在孩子小的時候就應該有意識的注重這個問題。比方有的小朋友在做手工的時候會碰到不會剪的鋸齒,他們會告訴你:“老師我不會,你幫我做吧。”這時候如果你覺得這只是一件小事幫他也無妨那麼以後這個小朋友遇到困難就再也不會自己想辦法解決了,會產生一種依賴感,並且即便在別人的幫助下完成任務,他也不會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如果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最終完成了作品,那麼他會很有成就感,這樣一來他就擁有了克服困難的動力。

家長在家教育孩子也應該這樣,吃飯、穿衣、洗澡都應該讓他們自己動手來,不能因爲覺得他們動作慢就幫他們做,這樣孩子的心理就會產生一種依賴思想,從而不願意自己動手,久而久之動手能力自然就差。有的時候大人認爲對的事情未必對於孩子來說就是合適的,只有孩子適應的方法纔是最佳方法。無論是幼兒還是成年人都應該給於他們自由發展的空間。如果比爾·蓋茨的爸爸,知道兒子居然大二還要從哈佛輟學而堅決反對,最終說服蓋茨繼續了學業;如果李安的父親知道兒子居然要去搞電影,認爲沒有大前途而阻止了他,那麼今天的微軟總裁比爾·蓋茨和大導演李安還會存在嗎?假如失去這樣兩個成功的人物,我們的社會又將損失多少呢?事實證明沒有絕對正確的選擇,只要不是違背道德的事情不妨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自己去創造自己的成功,不得不承認只有自己纔是最瞭解自己的人,只有自己知道自己該去爭取怎樣的成功。畢竟比爾·蓋茨、只有一個,朗朗也只有一個,不可能都成爲比爾·蓋茨,也不可能都成爲朗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