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靠自己成功》有感大綱

讀《靠自己成功》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53W 次

讀完一本書以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寫一份讀後感,記錄收穫與付出吧。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讀《靠自己成功》有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讀《靠自己成功》有感

讀《靠自己成功》有感1

讀了《靠自己去成功》這本書,我懂得了世界上有順風便有逆風,有順境便有逆境,不能一味地要順風和順境。

本書的作者是國際知名畫家、作家、演講家劉墉。這本書寫的是真實生活中的勵志小故事。

我喜歡《滑翔翼》這一篇中的一句話:“沒有人能永遠成功,所以總要做失敗的打算。我們不怕失敗,只怕失敗之後不能再站起來。”是呀,失敗了總要站起來,每個人都害怕失敗,可那些失敗了還能堅持做這件事的人,纔會成功,纔是失敗者中的勝利者。

不要怕高山聳峙,只要有堅強的毅力,峯頂就在眼前;不要怕長夜漫漫,只要能忍耐,光明就將出現。舉一個真實的例子,有許多淘金者,都在地表淘金,而有個淘金者見地表的金子越來越少,於是他往深處挖。當別人放棄時,只有他堅持到底。結果,他挖到一個綿延幾百英尺的礦脈,有金又有銀,而且純度很高!他成了美國數一數二的大富翁!

古今中外,成功的人哪一個沒和逆境見過面?所以,我們不能只在順風順境中成長,當遇到逆境的時候,再奮鬥一次,這一次很可能就會成功!

讀《靠自己成功》有感2

在本學期,我讀了一本書叫《靠自己成功》。這本書是劉墉的新作品,我通過這本書懂得了很多道理。

書中有一個故事引起了我的共鳴:作者去一個朋友家做客,看見一個小女孩,看完她的頻道就把電視機關了。一會兒她又回來了,將電視機調了一個頻道又關上。作者問她:“你這是做什麼?”她答道:“父母都看一個與我不同的頻道,所以“歸原位”父母才能一打開就看到那個頻道,不必翻找。”

看到這個故事,我想起了奶奶誇我的話:“好孫子,真懂事。”這是怎麼回事?原來,爺爺奶奶每天都看電視,但他們有一個習慣,就是隻看齊魯臺的節目。而且爺爺還不太擅長用遙控器,有時打開電視機不是齊魯臺,他就埋怨。而我愛看好幾個頻道的動畫片,比如先看濟南少兒臺的,再看山東臺或中央臺的。總之,頻道調的很亂。但我看完動畫片後,總是讓頻道“歸原位”,回到齊魯臺,所以奶奶總是誇她的孫子懂事。

還聽媽媽說起我上幼兒園的時候,做的“歸原位”的事。那時候,幼兒園給每個小朋友一個不鏽鋼水杯,原來我喝完水就把水杯隨便一放,就不管了。但是下次再喝水的時候,不能很快地找到自己的水杯,耽誤了時間,爲此我還受到過老師的批評呢。媽媽知道這件事以後就給我出主意說:“你喝完水後,一定把杯子放回水杯架上,那麼下次你拿杯子的時候就方便了”。我一試,還真靈。幼兒園老師表揚我拿到自己的杯子最快,喝水最快,還讓其他小朋友向我學習呢。

有時候,我看完一本書,要麼往窗臺一扔,要麼隨便插在一些書裏,搞的家裏一團糟。自從爸爸告訴我,用了什麼東西要放回原處後,我的屋子裏就整整齊齊了。每次我想拿什麼,就能拿到,不用費勁找半天,費盡心思想它到底在哪兒。

嚐到甜頭後,我把房間安排得井井有條,不管拿什麼用完後都物“歸原位”,養成了一個好習慣。

《靠自己成功》這本書讓我注意到了成功的許多必要的細節,“細節決定成敗”,我想,今後的學習生活我都要從細節做起,真正靠自己成功。

讀《靠自己成功》有感3

最近,我讀了一本好書,它的名字叫《成功就要靠自己》,是一本短文集,由96篇短文組成。這本書很好看,因爲書裏舉出了許多人是怎樣追求自己的夢想,最終取得成功的範例。

第一篇短文叫《兩棵樹的命運》,短文以樹爲例:農夫種了兩棵樹,第一棵樹拼命從地下吸取營養成分,儲存起來,打算長成參天大樹;另一棵從地下吸取養料,打算早點開花結果,它做到了這一點。但它結出的果子又小又硬、又酸又澀,很難吃。後來,第一棵樹結出了又大又甜的果子,農夫很欣賞它。但是,早開花結果的那棵樹卻被農夫砍掉做柴燒了。

還有一篇短文叫《給每一棵草開花的時間》:朋友去遠方,叫李雪峯來照看家裏。朋友很勤快,把院子打掃得寸草不生;而李雪峯卻很懶,只是偶爾打掃一下被風吹進的樹葉。有一次,李雪峯看見院子裏的角落開了一株很奇怪的花,好奇心促使他找了一位植物專家來鑑別,才知道這是名貴的臘蘭,每株至少值萬元,李雪峯趕緊打電話給還在遠方的朋友。朋友很吃驚,深有感觸的說:“要是給每棵草開花的時間,那麼,我們在人生中會得到多少枝臘蘭啊!”

書中還有一篇叫《播下那粒叫“總統”的種子》的短文,向我們介紹了祕魯一個小山村的一羣窮小孩,他們每天起早睡晚,幹着又髒又累活的雜活,換取菲薄的收入。但他們都有一個遠大的志向“長大了要當總統!”,其中的一個,懇求父親讓他讀書,在讀書的同時,保證完成夥伴們一樣的“創收”任務——做工賺錢。18歲那年,他獲得了美國舊金山大學的獎學金;後來又在斯坦福大學獲得了經濟學碩士和教育學博士學位。

矢志不渝的奮鬥,讓他距離當年的志向越來越近,50年後,他終於實現了這個夢想——在祕魯20xx年大選中,他擊敗了所以對手,當選新一屆祕魯總統——他就是前任祕魯總統托萊多。

相當總統的孩子很多,但最終成爲總統的只有那麼幾個人,如果年幼的托萊多與其他同伴一樣只有夢想而不辛勤播種耕耘,那他可能永遠只是一個平庸的孩子。

書中還舉出了許多古今中外名人成功的故事:如比爾·蓋茨、愛因斯坦、安徒生、巴爾扎克、匡衡、李四光、楊利偉……

是呀!成功的頂峯要靠自己攀爬,成功的漫長需要自己等待。

《成功就要靠自己》這本書讓我學到了許多知識,懂得了一些道理:好書像一位睿智的導師,引導我們慢慢朝着成功的彼岸靠近。

讀《靠自己成功》有感4

當我拿起《靠自己去成功》這本書時,書名中“靠自己”這三個字深深扎進我的腦海。我是做一個乖乖牌,父母說什麼是什麼,好好走大人鋪好的路?還是面對無際的天空,掙脫父母的懷抱,獨自翱翔?

翻開這本書。

書中主要記述了作者劉墉教育女兒的故事。如何教育子女,如何與即將長大成人並將離開自己的子女交流是許多父母面臨的難題。但他的教育方式和方向令人耳目一新,以“談”爲主旋律,讓人放鬆但又緊張。

其中一章《恨老師》,講了女兒因爲體育老師丟球不合意而恨老師。劉墉舉了自己因恨老師而學習退步的事例,說明敵視老師的態度,沒什麼好。作者又瞭解了女兒之所以喜歡音樂老師是因爲老師對她特別好。於是,他教育女兒,如果一個人的學習完全取決於對老師是不是有好感,不是太可悲了嗎?確實,我上小學四五年級時,教我的老師特別照顧我,所以我在語文上發奮學習。但到了六年級她被調走了,由教導主任教我們,他不是很負責任,我很討厭他,所以經常上課搗蛋,漸漸對語文也不感興趣,於是成績一落千丈。劉墉又向女兒說了一個故事:一個學生因不喜歡英語老師所以恨英語課,導致成績不好,孩子的父親讓他學好外語來氣老師,當這名學生的英語棒極了的時候,他卻不恨老師了,因爲老師對他愈來愈好。學習是你自己的事,不是你“秀”給老師看的,也不是專用來“報答”老師或“報復”老師的。沒錯,說句實在話,你的學習好與不好,從根本上與老師沒有關係,老師不會因爲你的好壞而獲得多大好處或損失。學習只是爲了充實自己,而受益者必然是你。

還有一章叫《離開父母的時候》。寫了女兒去“草山音樂學校”住校7個禮拜,學校不準家人去探視,同時學生住校期間既不能打電話,又不準上網,連電視都沒得看,早上8點就要開始練琴。父母當然不捨但女兒硬是要去,劉墉還笑說“女大不中留”。這使我想起自己要求一個人做題思考,一個人休息睡覺,一個人上學,一個人……其實何止人有走出去的.衝力,任何一種生物都會想走出去。如瓜藤,你可以把它種在陰影裏,但是它終將爬到陽光裏。隨着自己不斷地成長,對獨立的要求也愈來愈高,總想掙脫父母的懷抱,開啓個人的航程,即使風再大,也攔不住我走出去的衝力。

當你獨立時,也就意味着你沒有人依靠,你必須自己面對狂風巨浪的挑戰。《靠自己去成功》裏有一章叫《堅持作你自己》,個人航程的一大挑戰。

讀《靠自己成功》有感5

人的一生,總會經歷多多少少的磨難和小問題。有時,這些成功路上的絆腳石,會困擾我好長時間,於是,我帶着問題,拿起了劉墉的書——靠自己去成功。

當我讀完時,確實受益匪淺。書中的每一篇語言雖然簡練,但是會讓人記憶深刻;每篇都用一個事例,雖然普通,但讓我更好地瞭解

其中,叫我記憶猶新的還是談公德的那一篇 ——馬桶與電視。同樣,在這一章中,有兩個事例。顧名思義,是關於馬桶和電視的事例。先來談關於馬桶的。一個小女孩在半夜上廁所時,沒想到她爸爸先上過,忘記把墊子放回去,小女孩一下子坐在馬桶裏,致其小女孩的屁股被馬桶吸住。可見,“歸原位”多麼重要。再來看另一個“歸原位”的另一個關於電視的

它的含義。例子,更是細小。有一個女孩在看卡通,在看完之後,女孩把電視調到了另一個頻道之後,才關上了電視機。好多人不解,她說,因爲她的爸爸媽媽都看同一個臺,所以先要“歸原位”,等下大人再看的時候,就不必換臺了。

這都是生活中毫不起眼的小細節,可是也正是這些細小的細節,體現出了公德,是多麼的重要。這些習慣,在不知不覺中把你變得寬容。

說實話,在沒看章之前,別說沒做到,就是連聽,也沒聽過。這都是生活中的不足,缺陷。在以前,看電視的時候,有誰會管別人還看不看,都是自己看完就隨手關掉,誰還會想到要把電視“歸原位”?這是我們的自私嗎?也許是沒注意到,也許是忽略了他人。但,從現在開始,我要痛改前非。

生活中的小習慣,體現了大公德。從現在做起,做個講公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