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5W 次

《孫子兵法》作爲中華民族文明的積澱,它不斷引人們去思考,去探索,不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工作,能使人受益良多。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以供大家參考借鑑!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一

大家一定喜歡看書吧!相信大家的枕頭邊上演也一定有書。今天我就給大家講講我的枕邊書。

一說起枕邊書,我就能想起牀底下被我放了一些“閒書”。不過這些裏面我最喜歡的要數我經常看的《孫子兵法》了。

孫子兵法,原著是“兵聖”孫子寫的,裏面大部分都是說孫子寫的兵法許多字我都不認識,意思自然也不會理解。我看的這本是現代有改編過的。

在這裏面我認識了許多了不起的人物和一些精彩的故事。比如說裏面的曹操非常厲害。官渡之戰中,曹操在不利的形式下,把袁紹給打敗了。曹操先派全力攻擊劉備佔領的城池,因爲打過了劉備他就有勝利的希望了,打勝了之後,曹操以免待勞之計讓戰士們休息。再以聲東擊西之計讓自己引兵假裝攻打袁紹後方。再攻其不備,攻擊顏良使用是袁軍軍心大亂,最後曹操聽從謀士荀攸的建議,全力以赴燒了,袁紹的糧草讓袁軍,使軍大動搖,袁紹之所以失敗就是因爲他太驕傲自負了,要不然可就可戰勝曹軍。

除了曹操,我覺得劉備取漢中這一戰也很精彩。劉備取漢中的計謀是這樣的。劉備先避開地勢要險的陽平關。進攻定軍山,不久就把定金山給攻下來了。之後加強防禦,黃忠再設計埋伏圈將夏侯淵打敗了。然後再繼續南下把許多縣城給佔領了。最後用計謀奪取了整個漢中。劉備之所以能取勝,是因爲劉備採用了長途遷回,守險不戰的計謀。

這就是我的枕邊書生《孫子兵法》,它真是是一本“兵學聖典”,我喜歡看這本書。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二

“孫子曰:‘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這句話出自《孫子兵法》的始計篇,孫子意思是說:戰爭,是國家的大事,關係到國家的生死存亡,不能不認真地觀察和對待。

在如今,世界上許多國家都支持和平,同時,也有許多國家處於無盡的戰爭之中,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來說,軍事力量是立國和強國的重要條件。但是軍事不是紙上談兵,謀軍事是一種大智慧。《孫子兵法》便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史上在軍事方面的一顆明星。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是中國現存最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著作。這部書被譽爲“兵學聖典”,出自春秋時期吳國將軍孫武之作。該書雖然只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但是就是這短短的篇幅,卻深藏精邃富贍的兵家謀略,不是所謂的“紙上談兵”。大多數人認爲軍事是“武道”,而《孫子兵法》講究的是“智”,“孫子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他將“智”排在軍事中最重要的地位,可見《孫子兵法》中的大謀略是許多兵書中不具備的,這“智”到底在什麼地方呢?“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這是《計篇》中的一句。它所謂,戰爭是一種用來迷惑對方的學問,告訴人們在戰爭中要善於僞裝,這一點完全爲“智”的體現。戰爭中只是一昧追求進攻,以力抗力,把自己的實力、戰術暴露無遺,戰略便會被敵方,導致失敗。而適當的僞裝卻可以掩蓋自己的光芒,把真正的實力保護起來,讓敵方鬆懈,到真正適宜的時候,便可以發揮實力,一招致勝。

善僞固然好,但把握時機是展現兵爲詭道的重要一步。《謀攻篇》中孫子說到“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闡述了什麼情況下可以打,什麼情況下不可以打,將領才能得勝,準確把握時機是戰役成功的重要一步。中華歷史上許多聖戰都歸功於天時,如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典型戰役“赤壁之戰”。適時利用東南風,取得了火攻的勝利。而在二戰中,引人矚目的蘇聯對法西斯的衛國戰爭,也是蘇聯紅軍利用當時處於天寒地凍的冬天,使德軍陷於嚴寒的困境中,最後反敗爲勝。《孫子兵法》中的大“智”可以應用於軍事上,也可以應用於生活中。兵家的智慧在商業中也同樣可以成功,如李嘉誠,他的成功也有一部分仰仗了把握時機,在改革開放初期土地不像現在一般“寸土寸金”,而當時的李嘉誠卻把握了商機,借鉅款購買了大量地皮,而隨着經濟的飛速發展。土地價格逐日上升,他也因當時把握時機購買地皮,才能成就現在的商業大亨。與他一樣的還有酒店業大鍔希爾頓,他在別人熱於淘金時,把握淘金者急需旅店的時機,發展酒店業,而成爲酒店大鍔。時機從古至今有多重要,可見一斑。

《孫子兵法》中的大智慧,表現在與擇機同等重要的還有“仁”。孫武在書中的論述多爲談兵打仗,告訴人們戰爭需要謀略,注重四戰,即重戰、養戰、備戰、速戰,這四方面很重要,但是也是孫武所推崇的慎戰,不要輕易打戰。《孫子兵法》中的“智”體現瞭如何可以打戰,打好戰,打勝戰,需要用智慧,而這智慧帶來的結果最後都是爲了如何少打戰。孫武的這一思想,又體現了“仁”,在我看來更是體現了孫武具有祈盼世界和平,讓人們過上美好生活的思想境界。

《孫子兵法》中的“智”涵蓋了孫武畢生的軍事謀略,也象徵着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而兵法中的“仁”是他的主張,更是中華民族的主張,如今世界和平儼然成爲各國所提倡的。“孫子曰:‘將者,智、信、仁、勇、嚴也’。”,他將兵書的精神寫於短短的六千多字中,讓世人驚歎,而這書得以流芳百世,名揚內外,多少帝王賢人都視爲珍寶,作爲中華民族繼承人的我們更應誦讀《孫子兵法》,感悟它的大智慧,呼籲世界和平,同時學習兵法中的謀略,在國家遇到危難之時,可以貢獻自己的一份力,《孫子兵法》也許是詭道,但它是聖道。

  《孫子兵法》的讀後感範文三

《孫子兵法》是我最喜歡的一本軍事書。它是孫子在春秋時期所寫,在往後的軍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孫子兵法》分爲13篇,講述了戰爭策略、作戰指揮、戰場上的隨機應變、軍事地理和特殊的作戰方式。讓我們知道了孫子的軍事理念,讓我國的軍事變得越來越好。

其中我最喜歡第三篇《謀攻篇》中的“故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它的意思是: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謀取勝,其次是以外交手段挫敵再次是出動攻敵取勝,最下策纔是攻城。因爲,它告訴我凡事能用智慧解決就用智慧解決,使用武力是最低等的辦法。使用武力常常會鬥得兩敗俱傷,而用智慧,則可以不用一兵一卒而得到最大的利益。

在我上課的那個班級裏常常會發生這樣子的事情。因爲一點小事情而打起來,結果都被老師罰。其實可以找老師來教育那位同學,也可以找班長,讓班長教育他。這樣既可以讓他改正錯誤,而自己也沒損失。

其中,我還喜歡一句: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勝一負;不知彼,不知己,每戰必殆。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了解對方也瞭解自己的,百戰不敗;不瞭解對方而熟悉自己的,勝負各半;既不瞭解對方也不瞭解自己,每戰必遭遇危險。因爲,你瞭解自己,也瞭解對方就可以做好準備和計劃,勝利自然就是你的。

我有一個好朋友,叫張徐彥。我們從小就在一起玩,對對方知根知底。有一次,我們倆打羽毛球。他天天都會打球,而我就是偶爾打一次。雖然他打球的實力比我強,但是他打球有弱點,我每次打短球時挑他的弱點進攻,使他總接不到,憑着這點,每次都跟他打個平局,他還每次都不服氣呢。

《孫子兵法》讓我懂得了很多道理,讓我學會了很多軍事知識,並且將這些軍事知識很好的地運用到生活中,讓我得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