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國演義》讀後感(經典)

《三國演義》讀後感(經典)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3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那麼你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國演義》讀後感(經典)

《三國演義》讀後感1

小時候,我並不喜歡讀書,像四大名著這類圖書,更是讀不懂的,只知道他們是一本本極好的書,很著名的那種。直到現在,我才喜歡讀書,沒想到以前讀都讀不懂的`名著,竟然成了我最喜歡的書之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作者羅貫中。《三國演義》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體小說,是歷史演義小說的開山之作,與《紅樓夢》《水滸傳》《西遊記》合稱“四大名著”。

“空城退魏兵”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段,同時,也是讓我受益最深的一段。諸葛亮爲實現劉備夙願,率領大軍北伐曹魏,但因錯用馬謖而失掉戰略要地街亭,魏將司馬懿乘勢引大軍15萬向諸葛亮所在的西城蜂擁而來。當時,諸葛亮身邊只有些文官和兩千五百名士兵,處境十分危險。諸葛亮命令藏起旗幟,打開所有城門,讓士兵們裝成百姓,在城門前灑水掃街。而他自己則領着兩個小書童,帶上一張琴,到城樓頂上悠閒彈起琴來。

司馬懿見狀,知道諸葛亮平生謹慎,怕上了當,連忙退走。

諸葛亮只用空城計,將15萬大軍嚇退,他的從容鎮定讓我佩服得五體投地。在如今,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很多,誰能像諸葛亮一樣臨危不懼呢?很多突如其來的事情會讓人一時慌亂,不知如何應對。而諸葛亮卻在極短的時間內想到了空城計應付司馬懿的15萬大軍,保住了文官與士兵的性命和小城,不得不讓人欽佩,讓人叫絕。

這段故事也讓我明白了,在任何困難前,絕不能低下高貴的頭,要勇敢地去應付,鎮定地思考,才能渡過難關。

《三國演義》讀後感2

每讀一本書,多多少少,總會有一些收穫。已經六年級的我,讀了幾十本書了。其中給我啓發最大的,則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小說,是我的好朋友——畢尊借給我的。剛剛借到這本書時,我興奮得不得了!好多人都排着隊在找畢尊借閱呢!因爲我倆關係太好,還“插”了個“隊”。我打開《三國演義》,一股書香迎面襲來,我深深地吸了一口,然後很認真地品讀着其中的每一個章節。

我一口氣讀完了前兩回。其中,張飛的丈八蛇矛和關羽的青龍偃月刀初戰,讓我的心都揪緊了,我生怕他們之中誰傷了誰,因爲我對他倆都十分敬佩。

第六回中,劉備對陶恭祖三讓徐州而婉言謝絕,因此而得到了陶恭祖的'敬重。因爲關心羣衆,所以纔會出現“寧死跟着劉皇叔”的情景。劉備的仁慈不僅使人民深深擁護,同時也讓我無比感動!

在第十二回和十三回中,我領略到了諸葛亮的智慧;在趙雲冒死救阿斗時,我領略到了趙雲的忠誠和英勇無畏;在第八回中,我被關羽的義氣感動得熱淚盈眶……

但有一點,我始終想不明白——劉備、趙雲、張飛、關羽、諸葛亮這些叱吒風雲的人物,爲什麼到後來都會死亡得那麼快呢?!這個問題一直糾結我好久好久,最後,我在一次看書時也找到了答案:那就是他們都不識大局,他們都想要重建漢朝,然而,此時,漢朝的皇帝已經失去了民心,讓人十分厭惡。漢朝滅亡的命運已經不可能改變,因此,劉備他們也只能走向失敗。

識大局很重要。我們中國現在正在遭受周邊國家的挑釁,我國應立即回擊,同時也要加快發展,使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三國演義》讀後感3

《三國演義》是一本經得起時間磨礪得好書。

在三國演義中,多數以漢人劉玄德的角度出發,說曹操和孫權,特別是曹操,說他奸詐無比,其實如果花一個角度去看,就不會是這樣了。

在三國演義中,各國都有各國的`謀士——蜀國有孔明,魏國有司馬懿,吳國有魯肅和其他謀士。其中,我最敬佩孔明,因爲他深知人心,而且在深知人心上,他還做了進一步的嘗試,空城計就是一個例子,孔明智退司馬懿,雖然孔明知道司馬懿會起疑心,應該不會進來,但凡事就怕萬一,孔明卻敞開了城門。孔明平常足智多謀,見今日這幅景象,更不敢前進半步,最後撤退。由於孔明生前威震天下,人人都知道他,乃至死後再出戰,蜀國士兵一推用木頭刻的假孔明,其他國家的士兵就被嚇得四散奔逃,還以爲是真的,直到公佈了這個事實爲止。

《三國演義》也教會了我們許多知識,比如說,關雲長大意失荊州這個故事,這就像學習一樣,我們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自大,以爲自己了不起,一定會贏,可結果呢?所以不要把這些話說出口,自己把它們憋在心裏,把它們化爲一種動力,結果會更好。還有《陸遜燒營七百里》這個故事,別看陸遜平常平平庸庸,只是一介斯文書生,卻不想他像孔明一樣,才高八斗,讓人刮目相看。正所謂“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多結交一些心地善良量的好朋友,儘管他長得不好看,而不要覺得漂亮的就是好的。

如果有時間,請多讀一讀《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讀後感4

大家都認識曹操吧!人們對它的評價都是:罪惡滔天、惡霸、亂世之奸雄……其實,曹操有時也不壞,讓人敬佩……

有一次,曹操來到一個城鎮,便佔領了這裏,可有一些士兵卻亂搶百姓的糧食,所以,這個城鎮非常討厭曹操的來到,幾乎每一天,人們都死死地鎖住門,一刻也不出門,生害怕士兵來搶糧食,有些百姓,想除掉曹操這個惡霸,可都偷襲失敗了,每一次都被士兵給抓住了,還有的被當場凌遲了。一天,曹操準備出去散散步,結果剛出門,竟發現大街小巷上居然沒有一個百姓的人影,只有自己的`士兵正在巡邏,曹操很納悶,便隨手找來了一個屬下問問,那位屬下說:“因爲有些士兵要搶百姓的糧食,所以不肯出門。”曹操一聽完,火冒三丈,因爲曹操知道,只要百姓不順他,那就打不了勝仗,因爲百姓隨時都可能要造反,而且必須要有順於他的百姓,這樣纔會有打仗的糧食。於是曹操馬上召集士兵,命令士兵不許動百姓的糧食和財務,就連踩一下也不行,違者砍頭後凌遲處理!士兵一聽,嚇得都成了縮頭烏龜,都不敢欺壓百姓了,百姓自然就放心了。

一天,曹操騎着一匹馬經過一個稻穀田時,突然,飛來了一隻鳥,他的寶馬一嚇,把蹄子給擡了起來,曹操也被寶馬給嚇着了,一夾馬背,馬便跑進了稻穀田,踩死了許多稻穗,曹操見自己違反了自己定的軍令,便跪下馬來,摘下頭盔,準備拔劍自刎,讀到這兒,我嚇出了一身冷汗,曹操真不愧是厲害,說到做到!周圍的百姓和士兵連忙勸阻,才保了曹操的性命。曹操用寶劍把自己的頭髮給割了,因爲在那時候,割頭髮就相當於砍頭,所以,曹操用割發代替了砍頭。

從此,百姓就更加欽佩曹操了!

《三國演義》讀後感5

我非常喜歡看《三國演義》,這是我第二次讀這本書。讀完後,我對裏面的人物又有了新的認識。

以往人們提起曹操,我就會聯想到戲臺上白臉奸臣,人們總覺得曹操是個陰險狡詐的人,卻不知他的'另一面。曹操其實是一個很有本事的人。你看,經過多年戰亂,農業生產遭到嚴重破壞,中原地區出現"白骨蔽平原”的悲慘景象,曹操急了,於是推廣“屯田"方針。召集百姓,編成組來開荒種地,不服役的四至五成的糧食交給國家。守兵戰士都把糧食上交給國家,這一舉措使中原農業很快恢復。

此外,曹操的知人善用也是一個優點,只要有一技之長的人,他不管貧富都提拔爲大將軍。還有,他的軍事才能也極其突出,他能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輝煌戰例平定了北方。所以,當時自願投奔到曹操門下的人也很多,形成了猛將如雲,謀臣如雨的盛況,爲他日後奪取天下打下了基礎。

對我特別有啓發意義的是,曹操”任人唯賢“這一點很值得借鑑,借鑑曹操用人之法,例如投票選舉心目中稱職的,有能力的班幹部,也許這樣會使工作呈現出新的局面。

再次讀完《三國演義》這本書後,不僅使我全面瞭解曹操這個歷史人物,而且使我增長了許多歷史方面的知識。還對我以後的學習和工作帶來許多啓發。

《三國演義》讀後感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首大氣磅礴、氣勢宏偉的讚歌拉開了三國的序幕。

《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它記錄了悠久、璀璨的歷史文化,描繪出傑出的歷史人物和自強不息的奮鬥,是最輝煌的歷史鉅著之一,我細細品讀後,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國演義》主要寫了東漢末年,漢室衰弱,黃巾起義,以劉備、曹操、孫權爲首的蜀魏吳這三個政治勢力開始了統一天下的戰爭。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三顧茅廬,孫曹赤壁之戰,載入史冊,讓人津津樂道。每一次戰爭都令人感到驚心動魄;每一次戰爭都是勇氣與智慧的考驗;每一次戰爭,都令我們變得亢奮起來了。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劉備三顧茅廬,孫曹的赤壁之戰。每一次戰爭,都令人感到驚心動魄;每一次戰爭都是勇氣與智慧的`考驗;每一次戰爭,都令我們變得亢奮起來了。

最後,曹操之子曹丕統領了中原,結束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讀完這本書,我被這生動的情節所打動和那有血有肉的人物所感染。

《三國演義》裏,我還有一個欽佩的對象——劉備,他的志向是遠大的,他的行動也是迅速的。他只要找到了目標,就全身心地投入,不怕任何艱難險阻,都要達到目的。

合上書,我的心仍在三國裏遨遊,久久不肯離去。

《三國演義》讀後感7

話說“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古往今來,《三國演義》一直是中國歷史文學系中的一部宏偉之作。人們總是說:“溫故而知新”。現在重溫《三國演義》真是讓人回味無窮啊!仔細讀完後才知道,原來這本書裏真是有那麼多“美味”的故事啊!有令人感慨的,令人憤怒的,令人傷感的……

《三國演義》是明朝時期羅貫中寫的一部著作,主要內容是魏、蜀、吳三國三分天下的故事。

這本書裏,最令人崇拜的人是諸葛亮,他是足智多謀、顧全大局、忠心耿耿的一個人。從《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空城計》中就可以看出諸葛亮的聰明才幹。《七擒七縱孟獲》充分展現了他寬宏的胸襟以及顧全大局;《白帝城託孤》可以看出他的忠心耿耿。但他也並非神仙,他也有失誤的時候。比如《街亭之戰》中,他不但沒能保住街亭還將街亭這一重要地點落入了敵人手中,最終導致蜀國滅亡。

周瑜是個心胸狹窄的大都督,他的職位雖然比諸葛亮高很多,但他並不滿足,總是嫉妒諸葛亮的`才能,幾次想謀害諸葛亮,但每次都會被諸葛亮給識破。後來,因爲諸葛亮立下了許多大功,最終居然被他給氣死了。我個人認爲,如果遇上了不開心的事情,應該要合理地控制自己的情緒,要適當的和他人分享,不要總是憋在心裏,然後再用樂觀的態度去戰勝它。

我覺得,《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他教會了我做人的道理,並且給了我許多的啓示和啓發,希望大家去細細品嚐。

《三國演義》讀後感8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作者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羅貫中,我特別喜歡。

我已讀過兩遍了。“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爲激勵我讀書要精讀細讀,媽媽還特意給我買了玲瓏有趣的小人書,圖文並茂,我愛不釋手。

書中的人物,我尤其喜歡能征善戰的武將:武藝超羣、謀略過人的'關羽,粗中有細、愛憎分明的張飛,寶刀不老、忠心耿耿的黃蓋……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長阪坡單槍匹馬七進七出敵陣,勇救阿斗的常勝將軍常山趙子龍。

趙子龍長阪坡單騎救主非常精彩,特別吸引我。這一章主要講述了火山新野一戰,劉備以少勝多戰敗了曹操,曹操爲報仇引五十萬大軍,殺散了劉備的人馬。保衛劉備家小的趙雲發現糜夫人母子走散,急忙領兵三十騎殺回亂軍中尋找。找到糜夫人後,發現只剩下自己孤身一人。趙雲趕緊讓糜夫人和阿斗上馬,糜夫人一看陣勢危機,說:“不行!身爲大將沒有戰馬等於折斷雙腿!這個孩子全依賴將軍保護”。說完將阿斗放到地上,翻身投入枯井中自殺身亡。趙雲含淚將阿斗縛在懷中,持槍上馬。這時曹軍蜂擁而上。趙雲左手提槍,右手掄劍,槍挑劍刺,一路狂奔,殺出一條血路,往長阪坡而走,將阿斗安全帶到了劉備跟前。這便是趙雲單騎救主的感人故事。

每讀到這一章節,我都會肅然起敬,由衷佩服趙雲孤軍奮戰,捨生忘死,忠心報主的英雄壯舉。

《三國演義》讀後感9

爲招納關雲長,曹操煞費苦心設下了五道特殊關隘。第一,金錢關。曹操特別在許昌爲他安置了豪宅一幢,送了他大堆金銀珠寶,又賜錦袍送赤兔馬。第二,地位關。關羽初到曹營,曹操就封他爲偏將軍,後又封爲漢壽亭侯,恩寵有加。第三,美色關。曹操爲關羽物色了十名美女送給他,以悅其心、蕩其志。第四道感情關。曹操以客禮對待關羽,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想以物質上的享受亂其心志。第五道“人情關”。曹操本人如此用情外,還派遣張遼說情,想盡心機要以人情打動關羽,讓他留下。關羽無動於衷,一心想打聽劉備的下落。張遼曾經問過他爲什麼身在曹營心在漢,關羽說他與劉備有過生死誓言: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當關羽知道劉備的消息後,封金掛印,決然而去。

關羽面臨的五道關口,城牆高聳,兵將衆多,橫亙在關羽追尋劉備的路上。他斬了洛陽太守韓福,牙將孟坦;東嶺關孔秀;汜水關卞喜;滎陽王植和滑州秦琪。他千里走單騎,忠於故主。我被他“財賄不能動其心、爵祿不能移其志”的'高尚品質所感動和震撼,關羽憑着一身武藝過關斬將,給後人留下了一個千古傳誦的美名。

當我們面對着一些誘惑,會不會象關羽一樣堅持自己的原則呢?在糖衣炮彈面前,我們要拿出關羽的勇氣,“斬將”而過。用正氣、威風,用思想的“大刀”去勇敢地“斬殺”那些誘惑,才能勇往直前。

《三國演義》讀後感10

臧克家曾說過“讀過一本好書,像交了一個益友。時間過的越長,情誼也越深厚。”我們已經讀了好多本書了,其中我最喜歡的是《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寫的是天下被分成三國,分別是吳、蜀、魏,他們都想自己一統天下,於是都招兵買馬,互相吞併,請謀士出計謀,讓將士帶兵打仗。

《三國演義》中有很多將領,比如:關羽、張飛、典韋……我最喜歡的人是趙雲。趙雲他聽見主母和小公主落進曹軍裏。於是他奮不顧身地衝進曹軍,找到主母和小公主後,他受主母所託把小公主系在背上,帶小公主逃出來。把曹軍殺的片甲不留。趙雲他忠誠,勇敢,不怕犧牲,視死如歸,爲了主公可以犧牲自己的生命。

說起趙雲,我想到了抗美援朝時期的黃繼光。黃繼光看見久久不能攻破敵人的火力點,心中非常憤怒。於是他帶了兩名戰士,去攻克火力點,兩名戰士都犧牲了。他也彈盡糧絕,手和腳也中了彈,他趴在草叢裏面匍匐前進。衝鋒的號角吹響了,戰士們冒着槍林彈雨往前衝,無數戰士被機槍的子彈打倒。他看着一個個倒下的戰友。忽然,他縱身一躍。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機槍,黃繼光英勇犧牲了,戰士們佔領了高地,這場戰鬥取得了勝利。但黃繼光英勇就義了。

這就是我《三國演義》的讀後感,《三國演義》的故事非常精彩,裏面有無數的英雄故事讓你愛不釋手。我建議你們去讀,你一定會很喜歡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11

我從小愛看《三國演義》,在一、二年級的時候,就常捧着厚厚的《三國演義》啃,似懂非懂地沉入驚心動魄的大戰之中。

《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最著名、最傑出的歷史小說,他向我們展示了精彩壯闊的三國興亡的歷史畫卷。無論是足智多謀的諸葛亮,還是陰險狡詐的曹操,還是心胸狹窄的周瑜、英勇善戰的關羽、趙雲……一個個栩栩如生的`形象,都已深深印在我心中。

諸葛亮是我在《三國演義》中最欣賞的一個人物,他的一生鞠躬盡,死而後已,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他火燒博望坡,借東風,草船借箭,巧擺八陣圖,空城退敵、以木偶智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

一個個故事打動人心,.使人難以忘懷。就拿“草船借箭”來說吧,雖然他知道周瑜妒忌他,想用造十萬支箭陷害他,可他顧全大局,豁達大度,不願意在大敵當前時與周瑜鬧翻,而是將計就計,立下軍令狀。他預測三天內必有大霧,瞭解魯肅的忠厚,知道他不會泄露借船機密,更深知曹操多疑,料定他不敢輕易出兵。

諸葛亮安排草船,精心僞裝,利用大霧,“一字兒擺開”,是爲了受箭的面積大、數量多;讓軍士“擂鼓吶喊”,是爲了虛張聲勢,提示曹軍射箭方向;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既能增加受箭面積,使船身保持平衡,又能使回程順風順水,巧妙地利用草船“借”來十萬多支箭,粉碎了周瑜的陰謀,使周瑜自嘆不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怎能不讓人佩服得五體投地呢?

《三國演義》真是一部百看不厭的好書,每閱讀一次,我就感覺多了一次不同的體驗,讓我受益匪淺。

《三國演義》讀後感1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首大氣磅礴、氣勢宏偉的讚歌拉開了三國的序幕。《三國演義》是我最喜歡的一本書,它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刻畫了近兩百個人物形象。在這本厚厚的書裏,記載着許多的人物,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武藝高超的呂布、忠心耿耿的關羽、威猛忠心的趙子龍、謙卑有禮的劉備、陰險狡詐的曹操……每位人物作者都描寫得栩栩如生,淋漓盡致地描繪出了他們的性格特點,讓人讀了不能忘懷,使我真實地感受到了那段被封塵已久的歷史故事。

其中,我最爲敬佩的人是曹操,但是書中爲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奸詐的人,雖然如此但他在各方面的才能依舊是那麼顯著,他在亂事之中統一了北方,擊敗了少數民族,同時魏也是三國中最爲強大的。曹操是三國的君主中最有才華的,他善於招攬人才,有着過人的膽識才幹,謀略超羣。

諸葛亮在書中看來似乎是智慧的`化身,他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而名流千古。阿斗是蜀國的後主,他昏庸無道,貪圖享樂,可以說是一個爛泥敷不上牆的人,但是即使是在這樣的君主之下,諸葛亮仍用自己的生命報答劉備的情意。

讀了《三國演義》一書,使我受益匪淺,那些層出不窮的智慧謀略、驚心動魄的戰爭場面、英雄主義的人格精神,都展現了中國有着悠久的歷史、博大精深的文化。

《三國演義》讀後感13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首短短的《臨江仙》,道盡了多少人世滄桑,多少風起雲涌啊!

《三國演義》是我最愛讀的一本書,書中個性鮮明的人物形象,讓我感受頗深,記憶深刻。

讀《三國演義》,感受諸葛亮的'智慧。“智絕”諸葛亮初出茅廬,便火燒新野,智算華容道,讓關張二人心悅誠服;火燒新野讓魏軍片甲不留,七擒七縱讓孟獲五體投地。但他畢竟不是完美的,錯用馬謖導致伐魏功虧一簣,“兩朝開濟老臣心”卻落了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下場,讓我十分痛心。

讀《三國演義》,感受關羽的義氣。“義絕”關羽自從跟隨劉備,就從來沒有想過另隨他主。曹操惜才,將關羽抓住後,山珍海味、金銀財寶供應無缺,連赤兔馬也給了他,但仍沒有改變他對劉備的忠心。一得到劉備的消息,關羽便立刻別了曹操去尋劉備,一路過五關斬六將。後來在華容道,關羽念着曹操對他的恩情,冒着被處死的危險放了他。但關羽驕傲自大,敗走麥城,被東吳殺死,這一情節讓我食不甘味。

讀《三國演義》,感受趙雲的膽識。當年他帶着阿斗,孤身奮戰曹操二十萬大軍,鎮定自若,最後脫險。劉備娶親時,趙雲帶着諸葛亮的錦囊,護送劉備帶着孫尚香安全回到蜀國。“一身是膽”的他,讓我熱血沸騰,深深拜服。

往事如煙,龍爭虎鬥,也是轉頭空。讀《三國演義》,讓我身臨其境,感受到那些興衰成敗、朝代更迭,還有那永不磨滅的精神。

《三國演義》讀後感14

讀完三國演義後,我深受啓發。

三國中,有三個部分,分別是:羣雄逐鹿、三分天下、重歸統一。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赤壁之戰。

當時曹操已經全部統一北方,準備揮師南下,要滅掉孫權。諸葛亮知道孫權沒了,下一個目標就是蜀漢,他積極與孫權聯合抗曹,一場戰爭即將上演。

由於曹操軍隊對南方的環境不熟,還沒開戰就死了一小半,爲了防止將士們暈船,他聽了龐涓說:“如果把船用鐵鏈連好,就可以防止暈船。”曹操馬上照辦,可消息被周瑜聽見了,便設下火船往曹操船隊攻去,一時間,船隊被火燃燒,曹敗走華容道。

這一切是周瑜安排的,可以從這看出周瑜計謀很多,十分聰明,可裏面還有一個故事是借東風,周瑜因爲要借東風讓船抵達,不知道戰場上會不會有東風,諸葛亮告訴周瑜一定會有。果然,戰爭那天,東風大起。這裏也寫出諸葛亮的'足智多謀,上知天文,下知地理。

我覺得,你和別人打仗,你10萬大軍,別人5萬大軍,你比別人士兵多一些,反而還被揍得半死是爲啥?因爲他有勇有謀,他用智謀和勇猛來打你,而你只用勇來打頭,那你肯定是會輸定了,所以,打仗不是仗着人數多來打,而是文武都要用上。

三國裏面,一些將土因爲有勇無謀而死於他手,所以,什麼事不是武力就能解決的!

《三國演義》讀後感15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曲臨江仙,古今英雄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說書人一拍案,聽書人宛若故事中人。

仁中有僞的劉備,驕傲坦率的項羽,勇而莽撞的張飛……每個人物的形象都如此細膩,深入骨髓。眼前晃過一幕幕,策馬嘯西風,寬厚高大的背影……然而我最愛的,還是那個手持羽扇,鎮定自若的人。

是有怎樣的沉穩,才能掩住一身才氣,甘爲布衣,躬耕於南陽。是有怎樣的清高傲骨,才能以管仲、樂毅自比。是有怎樣的智慧,才能留下赤壁之戰等諸多傳奇。又是有怎樣的忠貞,才能含着淚寫下“臨表涕零,不知所言”。這就是諸葛亮,蒼白的.文字寫不出他的絕色。

永遠也忘不了,他站在江陵的船上,雙手負在背上,望着那遼闊的水域,思考着如何對付曹操的大軍。他想,曹操兵馬雖多,但從北方遠道而來,經過長途跋涉,本來就很疲勞,在追擊劉豫州時,一天一夜行軍三百多裏,這就好比強弩射出去的箭,到了盡頭,連一層薄薄的綢子也穿不透了,還有什麼力量呢?於是纔有了千古傳頌的赤壁之戰。那些被鎖鏈連起的戰船化爲一片火海,火光照亮了他泰然的臉。

永遠也忘不了,他率軍南征,臨行前劉禪賜諸葛亮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前後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賁六十人。後深入不毛之地,討伐雍闓、孟獲,他採取參軍馬謖的建議,以攻心爲主,先打敗雍闓軍,再七擒七縱孟獲,至秋天平定所有亂事。蜀漢在南中安定並獲得一定兵源補充後,經過長期積累,有了北伐的基礎。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象牀寶帳無言語,從此譙周是老臣“,“收二川,排八陣,七擒六出,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藏在三國這段歷史裏的,究竟是怎樣一個臥龍先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