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範文(通用21篇)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範文(通用21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01K 次

讀後感是指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幾句名言,一段音樂,然後將得到的感受和啓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後感。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希望大家喜歡。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範文(通用21篇)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1

前段時間,我有幸品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覺得心中涌動着一種不可名狀的情愫,越讀我的心越是無法平靜:上班這麼多年,也沒當過班主任,現在才爲自己有不願當班主任的這種想法感到無比慚愧!當然,這本書給我的心靈帶來的最大震撼就是本書的核心師愛。作者以他的關愛、民主和尊重,讓他的學生都感覺到度過了最幸福的一段學習時光,正是他,從一個更高的層次詮釋了師愛的含義。

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深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正是李老師讓我對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記得斯霞老師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大作家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誰。只有愛孩子的人,他纔可以教育孩子。所以說教育是愛的事業。這不僅是博大深沉的愛,而且一種充滿智慧的愛。踏上講臺13年,和孩子們相處的日子裏,我的感覺就像一直徜徉在愛的海洋,常常陶醉得不知身在何處。特別是今年暑假,縣直中小學舉行年輕教師招考活動,我有幸考到實驗小學,執教六年級語文。我深深地知道:來到一個嶄新的教育陣地,肩負重任,直面壓力,過去的榮譽只是鼓勵和鞭策,前面的道路還很漫長。在我的面前只有起點,沒有終點。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先進事蹟後,更堅定了我對師愛的信念。我認爲:讓語文教學成爲愛的教育,這是我最快贏得學生的制勝法寶,也是我體驗到教學快樂的最佳捷徑。

一、關愛學生,需要調動學習的興趣。現在的學生要求高,難伺候。如果哪個老師還那麼古板的填鴨式教學,學生早就不買帳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學習李老師的優秀做法,積極開發學生潛力,週一到週五開設課前五分鐘,內容有古詩背誦、名人名言、成語介紹和才藝展示等;除了平日的作文訓練,我讓學生寫循環日記,已經寫了三大本了;爲了增加學生閱讀量,我抽出兩節課,一節讀課外書,一節彙報讀書心得;最近進入複習階段,我嘗試讓學生講題、講自讀文章,有時還男女生對抗賽,輸的一方選代表出節目,複習雖累六三班卻其樂融融!

二、關愛學生,需要放下老師的架子。李鎮西說過:愛是教育的基礎,要擁有一顆愛學生的心。李老師在處理學生犯錯誤時,常常以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換位思考。以愛自己孩子的最高境界,走進學生的心田,不以老師的姿態高高在上,漸漸就會成爲學生生活中的朋友。我知道:親其師而信其道,做一個合格的老師,應該瞭解學生的學習、生活以及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會主動去幫助他們;當他們有了煩惱時,能用心靈去傾聽。於是我經常和學生談心,有時給他們寫信,還和他們打乒乓球,和小網迷在網上聊天探討問題慢慢的,學生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的愛。愛又是相互作用的,老師愛學生,學生纔會愛老師,對老師傾訴煩惱。

三、關愛學生,需要批評的藝術。批評也是一種關心、愛護學生的教育手段。作爲老師,經常要面對做錯事的學生,劈頭蓋臉地對學生進行指責,這樣,未必能收到應有的效果。李老師說得多好啊,我們對學生的愛不是感情的堆砌,而是要有科學的教育思路和教育方法。因爲我們面對的是性格各異的人,我們就不能以一種固定不變的方式去教育學生。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在尊重學生的基礎上給予慰藉或激勵,不做傷害學生自尊心的事。聰明但調皮的李世鑫上課說話了,我及時拋給他一個問題讓他回答,他馬上能心領神會我的批評;內向又貪玩的呂強沒完成作業,我給他寫一封小信,看到我的良苦用心他會及時補上作業還給我回信;基礎特別差的李新濤呢,我經常在一切能表揚和鼓勵的時候提到他,慢慢也等到他的進步了

四、關愛學生,需要公平的對待學生。一個班級總會有優等生,當然也會有後進生。對於優等生我們往往都是寵愛有佳,而對後進生卻缺少關注。其實,後進生纔是班級的弱勢羣體,他們得不到肯定就不能很好的樹立自信,時間長了思想上容易偏激、產生自卑的心理、更容易心理扭曲,這是我們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我們應該給予後進生更真誠的愛,幫他們找到自己的閃光點,不以分數論英雄,讓每個學生都能在學校獲得重視、獲得幸福感。後進生的轉化纔是班級管理的重點,也是值得我們所有老師去深入探索和研究的課題。

另外,這本書中最使我感動和反思的是第六輯:《在寫作中成長》。李老師教給我們養成寫隨筆的習慣。想想自己教學多年,除了有幾張級別不等的榮譽證書和十幾篇或發表或沒有發表的教學論文、教學案例外,還爲自己留下了什麼?課堂上真正閃爍着靈感火花的精彩片斷寫下來了嗎?和學生間發生的曾經感動着自己、感動學生的事情記下來了嗎?其實每個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教師都有很多值得記憶,值得研究的東西。他的價值勝過任何榮譽稱號,勝過任何的讚譽。他是一種可以使人豐富和充實的東西,是一個做教師的一生的財富。

現在當我敲下這些文字的時候,我才感到一種無與倫比的愉悅,感到一種久違了的充實。我現在才頓悟可能就只有文字纔可以幫助自己記錄下和學生曾經走過的日子,曾經的感動,曾經的精彩和心靈的觸動。在靜靜的夜晚,聽着敲擊鍵盤的聲音,一顆激動的心在跳躍,思想的火花在不斷閃現,這真是種享受。

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我要用一顆善良的愛心,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孩子,讓家長放心,讓孩子快樂,用愛伴着孩子們的成長。雖然現在我不是班主任,但我已經有了擔當班主任的信心,有了李老師的人生引導,我前進路上如同有一盞明燈照耀。

做最好的班主任,我時刻準備着!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2

(1)班主任應有怎樣的素養?

印象至深的是李鎮西老師在談到他的幸福源於何處?第一是享受職業,特別是在疫情期間很多公司關門,工人失業,我們教師的職業不失業,這是很幸福的。第二,贏得尊嚴。也就是說不要把教育當作一種謀生的手段,把它當作事業精心對待。第三,學生愛戴;第四,同行敬佩;第五,家庭幸福;第六,超越自己。第七,胸襟開闊,對待領導評價要冷靜,對待同事的議論要寬容,對待家人要平和,對待學生的意見要豁達,因爲每個人都不可能滿足所有人的需要。

班主任應該有怎樣的素養?童心、愛心、責任心,是專家,思想家,心理學家,還需要有淵博的知識,心懷教育教學的情懷。希望我們都能做一個幸福的班主任。

(2)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

李鎮西老師在文中說:我和學生不是父子的關係,而是朋友的關係,我們一起建設班集體,共同追求我們的理想。

深受啓發後我在制定班規時,把自己融入在內,並且一起去執行班規。當老師的行爲違反班規時,一樣接受懲罰,學生既是參與者,也是監督者。我和學生深知這份班規是我們班的“法律”,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唯有集體的智慧和意志,以及體現着智慧和意志的制度,才能成爲一個優秀的班集體。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3

雖然已經當了23年的班主任,嚐遍酸甜苦辣,在各種歷練中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班主任工作可以說得心應手,但平時還是願意多讀些這方面的書。積極響應學校號召,春節期間,我一次讀了李鎮西老師的的《做最好的班主任》,讀了這本書,感覺受益匪淺。

李老師用自己的真誠來爲班級管理刻畫了崇高的教育理念,也教給了我們爲人、爲師的道理。讀這本書,就好像在和李鎮西老師進行心靈的對話。從書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

讀後而知不足,反思我的班主任工作,發現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

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重奠定美好的開端。

我們對學生要做到尊、理解,要從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心靈的隔膜會造成語言的隔膜;要走進學生的心靈僅靠真誠是遠遠不夠的,還得講究語言技巧;要善於傾聽孩子的訴說,就人格而言,師生之間是平等的,在共同探索前進的求知道路上是平等的,所以我們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理解孩子。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請記住,教育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去觸及年輕的心靈。”耐心傾聽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並通過傾聽了解孩子的想法,進而給他們提供有效的幫助。平時應多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化批評爲表揚,讓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悅,使他們的心靈有所感動、有所醒悟,使他們在犯錯誤時能夠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教育。

看了書以後,在今後的教學中我要用我的善良、真誠、熱情、平等、民主、幽默等人格魅力來影響學生的心靈,溫暖學生的心靈,對他們進行“抑其惡,揚其善”的正常引導。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4

當拿到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時,我很興奮,因爲這是我一直渴望的精神食糧。這本書是李鎮西老師近30年班主任工作經驗和教育智慧的精華集萃,全方位地闡述了他的教育觀、學生觀、家長觀等理念和實踐。細細品味,我發現自己走進了李鎮西老師的世界,如同學生一般融進了他所帶的班級,一次次被感動,被啓發。

班主任的耐心教導。他在“培養優等生,轉化後進生”一文裏,寫到了從頹唐走向優秀的凌飛同學。面對一次又一次犯錯的凌飛,李鎮西老師一次又一次選擇原諒,一次又一次找凌飛談心,最後甚至用書信交流。他的這一系列的言行,終於感化了凌飛,讓凌飛同學終於成爲了一名優秀的學生!不敢想象,我們遇到這樣的學生,是否會有相同的耐心。李鎮西老師在這方面爲我們樹立了標杆和榜樣。要知道教育是需要過程的,欲速則不達。

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李鎮西老師的教育智慧來自他的教育實踐,最根本的來自於他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在今後的教育工作中,我會不斷地提醒自己,要熱愛學生,尊重學生,給學生更多的關愛。我會一直努力,努力做最好的班主任!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5

作爲一名老師,尤其是班主任老師,首先要有愛心。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認爲的,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是不斷成長的人,而不是一成不變的機器。所以,教育這個行業是不斷創新的行業,它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門藝術。要想幹好教育,最基本的就是要熱愛學生,要有愛心,要把自己真正的變成學生,這樣才能走近學生,才能與學生一起成長。

與學生,與同事,包括與家長相處,要有耐心。作爲小學生,他們咿呀學語,蹣跚學步,有很多東西都需要不斷的學習,需要不斷的試錯。與小學生的相處不像是在天上和小鳥一起飛,而像是在地上和小蝸牛一起散步。所以說必須要有耐心。與同事和家長相處,每一個同事和家長都有自己的優點,我們要虛心學習。同時,他們也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要能夠去接納和理解,揚長補短,相互彌補,相得益彰。

智慧地管理班級,主要是要有細心,因爲班級的事務比較繁雜,可以說是千頭萬緒。如果不細心的話,就可能會顧此失彼,甚至會因小失大。只有我們細心地梳理好工作的輕重緩急,然後才能夠讓我們的工作變得簡單,變得有序,變得高效。

愛心是主體,耐心和細心是雙翼,只有三者都具備,我們才能在教育的天空裏自由的翱翔!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6

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這句話是寫在《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序言中的一句話,教育智慧的產生離不開對教育事業的熱愛。本書是李鎮西老師用自己的親身經歷,通過記述自己的教育故事來說明有關的教育理念。

在書的一開始寫到了20年前畢業的學生組織的同學聚會,在這場聚會中很多同學都回憶起了當年李老師做過的一些事。

包括當年李老師暑假出行給每一位同學都寫一封信分享自己的旅途,指導同學辦小報,將同學的故事寫在書中等等。從這一場聚會的情境中可以看出李老師對於學生的熱愛,時時刻刻都想着每一位同學。

任何一個領域的人才首先是自我培養而不是別人培養的。寫教育隨筆是自我培養提高專業化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想要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首先要能從自己的實踐中反思總結。

書寫教育隨筆的過程就是我們反思、審視、總結、提煉、昇華自己的教育過程,並且能更好的激起我們對教育事業的熱情。在對學生的管理中,很容易會出現“厭倦感”,這種現象的產生往往是因爲在管理學生的過程中與學生的距離在不斷加大並且不願意改變已有的經驗。

每天生活在一種消極的情緒中,不僅不能改變現實,還會讓自己變得更加累。如何能夠增加自己教育學生的幸福感?首先要享受自己的職業,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工作。隨時調整好自己的心態,遇事冷靜、寬容,對待領導的評價、同事的議論以及家長和學生的意見要胸懷坦蕩,豁達寬容。

只有自己的情緒調整好了,才能夠更好的享受自己的職業。在對待學生時應具備童心、愛心和責任心,以學生的情感去理解學生的心靈世界,回答學生所關心的問題,多想一想學生正在想的。

在接到一個新班的學生時,李老師總會設計很多“活動”,讓學生能夠有機會參與到集體的建設中。在一開始與學生見面時,李老師讓每位學生給他寫一封短信,內容包括:你以前遇到過的最好的老師是誰,他最突出的優點是什麼、你希望老師向他學習什麼;你希望班級是什麼樣的集體、有什麼好的建議;你可以在哪些方面爲集體出力?

這一封短信不僅能夠給老師提供學習的素材,同時也能夠讓學生們初步形成集體意識。在書中李老師提到,組織第一次活動時要淡化“教育痕跡”,動員全員參加,利於展示學生個性並且最好能夠讓學生自己設計。這樣不僅能促進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積極性,也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展示自己,增加對集體活動的興趣。

教育中的懲罰最好是學生自己對自己的懲罰,這樣帶有自我約束色彩的懲罰實際上是學生自我教育的一種形式。李老師對於班級的管理是將“人治”變爲“法治”。讓學生們自己制定班規,並且與學生們一同遵守班規,實現讓學生們自治。

在學生自治的過程中不僅讓學生們團結了起來,還能夠培養學生們的民主思想。這樣一種同學們自己制定起來的班規收到了很好的成效,學生們基本都能自覺遵守規定,在老師出差時也能夠保持住,讓同學們在民主生活中學民主。

書中的第三部分寫到如何能夠贏得學生的心靈。要想走進學生的心靈首先要發自內心的尊重孩子,要重視來向老師傾訴的學生,要能夠真誠的去幫助學生給學生帶來安全感。當有學生來找老師傾訴時,要耐心的傾聽學生的想法,不要隨意打斷學生的訴說。

學生能夠將自己的困惑、悲傷表達出來,老師要用誠懇的態度聆聽,通過一些眼神和動作的示意讓學生能夠感受到老師是理解自己的。

師生同時也是平等的朋友,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理解學生的問題,遇到學生有困難需要幫助時要多給學生提建議,積極的引導學生解決問題,少一些對學生的訓斥。並且要認識到每一個孩子的靈魂都是自由獨立的,對學生的教育並不是要將學生完全塑造成一個樣子,而是在保持學生個性的基礎上與學生溝通,引導學生。與學生的溝通不僅僅是在發現了問題之後才進行,而是在平常的日子裏多一些與學生的交談。

在對於“優生”的培養中,李老師寫到對於“優生”的定義是指品德、學習和各方面能力都優於同齡人的學生。對於這些學生的培養,首先要引導他們樹立自己的志向,幫助他們保持自己的童心,激勵他們超越自己並且要訓練“優生”的受挫心理。

在寫到轉化“後進學生”時,李老師寫到面對這些學生犯的錯誤,要引導學生自己一步一步改變,多一些耐心少一些火氣,多鼓勵學生髮展自己的特長。注重對這些學生的感情傾斜,先幫助他在同學中樹立起自己的尊嚴,融入自己的集體,對自己能夠進步有信心。

在書中這一部分內容李老師具體舉了兩個學生的例子。從這兩個例子中不難看出,其實每一個學生都有自己的潛力,犯錯並不可怕,重要的是犯了錯誤以後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讓這些學生有所改變。這需要老師耐心去關注學生,並且通過集體的教育來引導學生。

對於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在學校,家長對於孩子的教育也有很大的影響。對於學生的素質教育如果少了家長的理解與支持也是很難成功的。如何影響學生家長?

首先可以通過閱讀來讓家長有一些啓發,能夠讓他們在平常對孩子的教育中有一些借鑑的好方法。其次,要時常保持與學生家長的溝通,多交流多關注。

最後可以通過孩子以及其他學生家長來轉化家長。讓家長與學生一起成長,從生活中的各個小事關心着孩子,時刻關注孩子發生的事,及時糾正家長的錯誤做法。同時可以將一些家長的優秀做法分享出來,讓其他家長能夠借鑑,從而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7

今年暑假我認真拜讀了李鎮西師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一方面被李老師樸實又有激情的語言所吸引;另一方面,被李老師班主任工作的熱情與樂趣所鼓舞。雖然也做了十幾年的班主任,但是讀了這本書,很想說,爲什麼不在自己擔任班主任工作之初,就讀一下這本書,會讓自己更好地做好工作。由此,我覺得,這本書應該推薦給所有的年輕班主任們來讀一讀,會有很多收穫的。

李老師在第一講“尋求教育的大智慧”中講了新時代班主任必須經歷的八個轉變——由經驗型向科學型轉變;由技巧型向智慧型轉變;由專制型向民主性轉變;由單向型向雙向互動型轉變;由封閉性向開放型轉變;由老黃牛型向成功人士轉變;由嚴師型向良師益友型轉變;由專業化向個性化轉變。

李老師還說:把“三座大山”變爲“三座靠山”,說的是班主任要處理好與學校領導、家長與科任老師的關係。其實,每一個教師都應該處理好這三個關係。作爲每一個任課的老師,都應該時時處處把教育學生,放在處理人與人的關係中,來恰當地運用好多方面的力量,來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才能起到更好的教育作用。

還有在“寶貴的課前兩分鐘”中,談到學生課前準備的問題。確實,在現實的學校中,很多班級沒有注意到這個問題:學生在預備鈴響時,還是不能安靜下來,非得到任課教師來到教室,纔可能安靜下來,甚至有時要到任課老師開始上課才靜得下來。李老師說:“我理想中的班級,應該是打了預備鈴,學生就迅速地坐到自己的座位上,立即把書本等物品擺好,安靜地等待着老師來上課……”這就需要班主任老師,或者相關任課老師不斷地教導的,特別是班主任老師是最應該負責的。要不斷向學生說明:課前準備好了,教師一走進課堂,神清氣爽,心無雜念,馬上能進入狀態,把最好的一面展現出來。要讓學生知道,這就是尊敬老師,這也是爲自己上好課的必要行動,這應該成爲自覺行動。

李老師的“評選先進不用愁”,也是現在各校都碰到的評選三好生等先進的評比工作。李老師的做法,不得不說有獨到之處,即用電子表格來統計學生平時的各項表現,用各項得分來得出表現好的前幾名學生,這也是我們現在用得比較多的“量化考覈”辦法,很有一點科學性。相比現在通行的做法:老師說了算,或以成績說了算,抑或以學生投票決定的方法,李老師的做法應該更有說服力。李老師說是“自動生成的三好學生”,真的是有道理!

李老師做班主任工作真是認真又仔細的,如他制訂班級公約、打造班級名片、創建最美麗的教室、集體過生日等,體現的是方法民主、關愛學生、從小事做起、教育有落腳點,事事都能從激發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克服困難,指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一點一點地走出落後,不斷地走向進步,走向成功。就說李老師讓學生爲包乾區保潔的事,從動員學生做好衛生工作,到安排學生常去撿拾垃圾,到發現沒人動手後的教導,堅持把這個看似小事的“衛生工作”做好了。這就是“從小事做起”,這也是教育的“堅持不懈”。

李老師書中還有很多讓人感動的事例與話語,值得人深思,令人很有啓發。書看完了,我的耳邊還時時聽到這樣的聲音:永遠不要對你的學生揚起你的拳頭;永遠不要用刻薄的語言對你的學生說話;寧可讓學生欺騙十次,也不要冤枉學生一次;無論你的教育遇到了多麼大的困難,都千萬不要對學生說“你是不可救藥的”。

總之, 教育是一門科學,在工作中只有講科學、講創新、講藝術,才能使我們的學生在各方面有所進步、有所發展。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的學習先進教師的經驗,多讀書,多學習。不斷改進,不斷提高,積極探索,善於總結,使自己的工作水平不斷提高。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8

寒假閒暇之餘,我拿起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讀中讓我有諸多感慨:如果可以重新選擇職業,你願意當班主任嗎?一直以來,我都認爲自己是用心來做教育工作,是愛學生的。但面對這個問題時,捫心自問,我不敢做出肯定的回答。在思考答案的瞬間,學生的進步,學生的熱愛所帶來的幸福感可能在心頭輕輕盪漾。但我更多的想到了班主任的披星戴月,想到了班級每天都要面臨的繁雜瑣事,於是,我動搖了。也許,動搖之後會有很多的不捨,會有暫時的失落,甚至還會有後悔的一刻。

認真拜讀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本書寫得很實在,讀着他的文章,感覺就像是看着一集集《李鎮西的故事》連續劇一樣,書中的人物彷彿就在眼前

李鎮西說: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和“機智”。教師要善待學生,才能使學生善良之心逐漸佔據主要位置。教師要用自己的人格積極影響學生,讓學生成爲正直的人。教師要引導學生多學習文化知識,才能使學生成長爲有智慧的人。在課堂上,如果想與學生交流對話,沒有真愛是實現不了的。

李老師對班主任的那份執著,對愛那份堅持讓人感動。他把教育事業當成自己的事業,把帶給學生一生的幸福當成一生的追求。他對學生付出的是滿腔的愛心。他不僅是學生的老師,更是學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爲他懂學生們的心,他才贏得了教育引導的主動權,同時也贏得了學生對他的尊重。

從他的教學中,感覺最大的是:他不僅僅是在教書,而更多是在育人,教會本領。他多年如一日認真負責地對待學生,不管優生差生,真不容易。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都能把自己的體會寫下來,傳播出去。當初也不是想着要出書什麼的,只是一種習慣,一種責任,現在看來卻是無價之寶了,是一份上佳的教育記錄。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9

假期無事,靜靜地品味李鎮西《我這樣做班主任》,慢慢地消化其中的故事,儘可能多地吸收豐富的營養。

讀完此書,感受最深的就是愛,一頁頁,一行行,字裏行間都滲透着滿滿的愛,我被深深地感動了。我爲教育界有這樣的班主任而高興,同時,也爲自己上學時沒有被李鎮西這樣的老師教而深表遺憾。

李鎮西,一位坦蕩爲真,至誠乃善,樸素即美的老師。他懂得教育是科學又是哲學,教育是技術又是藝術,他和諧完美地將它們融會起來,做到了即教書又育人,教而重樹德,授業又講人生的境界。他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是成功的。他認爲,教育不僅僅是分數,它有現實的一面更應該有理想的一面;它應該面對學生今天的需要,更應該想到學生的明天后開的發展;它應該給學生知識,更應該着眼於學生豐富健全的人格的培養。他用他的行動愛着他的學生,學生也愛着他回報着他,他們共同編撰了珍貴的有紀念意義的“班級史冊”,這六本沉甸甸的班級史冊記載了他以往教學中的點點滴滴還有滿滿的愛。

李鎮西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是我們所有老師,所有班主任學習的榜樣。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10

當了20年班主任,一直努力想當一個好的班主任。拜讀了當代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收穫匪淺。現談談自己的兩點體會。

一、愛心、親和力是我們的法寶

愛學生是班主任必備的修養。對教師而言,是否把對學生的愛注入到教育工作之中,是衡量教育成效的試金石。沒有愛,便沒有教育。

然而,《做最好的班主任》告訴我:班主任僅僅有愛心是不夠的,重要的是要把對學生的愛定位在合適的位置上。我們愛學生,但更重要的是愛的方式。我們不能以愛爲理由,讓學生揹負沉重的負擔;不能以愛爲籌碼,讓學生感覺到天平的失衡;不能以愛爲條件,讓學生陷入功利的誤區。正如李鎮西所說:“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真正的愛是愛所有的學生,愛身邊所有的人。”所以讓我們真誠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

愛也需要智慧,要有好的表達方式,要讓學生能感受到這種愛,這就需要班主任有足夠的親和力。真正的親和力,是和學生有着共同語言,容易走進學生的世界。這就要求班主任足夠時尚,當然,這種時尚,不是看你是否年輕,而是看你是否有一顆年輕的心,是否能夠與時代融合在一起;這種時尚不是看你是否追得上潮流,而是看你對潮流能否接受,是否有一種與時俱進的狀態,是否有一種接受新生事物的學習精神。

二、反思是我們成長的捷徑

《做最好的班主任》也強調:做一名反思型的教師是班主任自覺提升專業化發展水平的重要途徑。“善於反思是成功者一種優良的品質,是借鑑別人,思考自己,留下精華,揚長避短,豐富自我。反思的過程,是對自我的錘鍊過程,更是一個提升的過程。就像馬克斯.範梅南等幾位學者倡導的那樣:教師從事實踐性研究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斷到說出一個個“真實的故事”,就是用我們發現的眼睛、善思的頭腦、勤奮的雙手,記錄孩子成長的故事,記錄師生之間的對話,記錄班級中精彩的瞬間,記錄校園生活每一個難忘的時刻,記錄我們的所思所想……在這些真實的故事裏,我們開始不再依賴別人的思想而生活。因爲有了文字的記錄,平凡的課堂、平凡的生活也有了亮點,當我們養成記錄的習慣的時候,我們的工作、生活也會隨之進入一種全新的狀態。

我很慶幸我認真讀了《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因爲我想做好班主任,我想成爲一個好班主任,而這本書給了我正確的指引。

讀了李鎮西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以後我收穫頗多。知道做班主任是很難的,要做一個好的班主任就更難。我覺得這本書寫得非常不錯,它能夠指導我們如何做好班主任。讀完這本書,我總結出三個詞語:師愛,耐心,科學。整本書的思想都是圍繞這三個來展開的。書中以班主任作爲座標原點,分別以學生,科任老師,學校,家長爲座標軸來闡述班主任的工作。重點是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引導。下面我來簡單分析一下師愛,耐心,科學的重要性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作爲一個老師特別是一個班主任,師愛是必不可少的。缺少師愛的老師談不上是一個合格的老師。我認爲具有師愛就必須至少做到一下:第一,發自內心地關心,保護每一個學生;第二,不能偏心,特別是對差生。不要放棄每一個學生(除非超出你的能力範圍之內);第三,要主動走進學生的生活,深入瞭解關心每一個學生的生活;第三,對學生的犯錯要準確到位,但是內心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

耐心也是班主任不可缺少的素質。作爲一個班主任,特別是在教育學生的時候,如果沒有耐心是根本沒有你想要的效果的。李老師教育學生很有耐心,他從來就是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想問題的。他認爲,要一個平時習慣遲到的同學改掉這個缺點不是一兩天就行的,要讓學生慢慢適應的時間。特別是對一些問題諸多的學生,更應該要有耐心。要知道教育是需要過程的,欲速則不達。

科學,班主任擁有師愛和耐心還不夠,他還要擁有科學的方法。沒有科學的方法即使對學生多愛,對學生多耐心地教育都沒有很好的效果的。只有在擁有師愛和耐心的基礎上,利用科學的方法才能把學生教育好。

我認爲,師愛,耐心,科學三者是缺一不可的。要做好一個班主任,就必須擁有這三方面的素質。書中通過例子表達了李老師的育人思想,他的思想就像人們前進的路標一樣給我們指明方向。他指出,要做好班主任光靠和學生打好交道是不夠的,還要和學校,科任老師,家長他們打好交道。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是,也是孩子終身的老師,所以班主任一定要和家長共同合作。班主任同樣要和科任老師溝通好,因爲他們的態度將會直接影響到一個班的好壞。班主任和學校更要溝通好,因爲學校給你一個自由的環境你纔有發揮的餘地。書中李老師都還給我們建議如何跟這幾方面打好交道,並通過例子來說明他的思想方法。

我覺得這本書值得每一個想做老師的人讀。

在讀李老師的書的過程中,我還有一個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師對於蘇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簡直是如數家珍,對陶行知等老一輩教育家的教育理論那也是隨手拈來。我想,李老師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這樣自然地引經據典,娓娓道來,正是他長期閱讀、積累的結果。

李老師教的是中學,我們教的是小學,他的方法我們未必拿來就能用。所以,讀他學他,用他的話說就是要評判與超越。對於我而言,我要學的他尋找做班主任的幸福感,科學民主地管理班級,努力走進學生的心靈。希望有一天,也可以說:班主任,讓我的生活如此精彩!

一個真誠的教育者同時必定是一位真誠的人道主義者。素質教育,首先是充滿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個受孩子衷心愛戴的教師,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能夠喚醒愛心,只有愛心能夠滋潤童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教育是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靈,也是指學生的心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創造。

創造性的基礎是個性,個性的基礎是人性。教師要有個性,教育要有人性。人性與個性當然不等於創造性,但沒有人性和個性,就絕對沒有創造性。

我拜讀了李鎮西先生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這本書寫得很實在,讀着他的文章,感覺就像書中的人物彷彿就在眼前。

在讀到李老師對待“優生”和“差生”的做法上,給了我很大的啓示:凌飛是一個從不太優秀走向在在非常優秀的典型。他一開始學習就不錯,如果在普通班上,老師也許不會太多地給他約束和管教。可是李老師看到的卻不只是成績,而是他做人的心態和思想,對集體的感受和奉獻。讀過之後感慨良多:

1、成績優秀的學生不一定各方面都是優秀的,做爲班主任一定要更看重學生的品德和人格,要引導學生做品學兼優的優秀生。

2、要正視優秀生的錯誤,不要認爲犯錯是差生的專利,優秀生一犯錯老師就覺得不可饒恕,要記着他們也是普通的孩子,不是學生中的聖人。

3、對優秀生要高標準、嚴要求,不能因爲成績優秀而一味縱容。但又不能打擊積極性,要讓學生知道老師對他的期待和尊重。

李老師對“後進學生”所付出的愛是真誠的.他既注重對後進生感情上的傾斜,想方設法喚起他們向上的信心,又講究有效的方法,引導集體的輿論。在教化“後進學生”的過程中,李老師所採取的方法更是獨到,如:寫“每日九問”,安排當班幹部,對手競爭……“用心靈贏得心靈”是他教育的精髓,浮躁的心、生硬的態度,永遠也不可能換來心與心真誠的溝通。以後的生活中我會多試着從孩子的角度考慮問題,用“學生的眼光”看待,用“學生的情感”體驗,像李老師那樣,用真心、愛心、誠心、耐心,換來孩子們純真的笑容,贏得孩子們的尊敬和愛戴。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11

我有幸品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覺得心中涌動着一種不可名狀的情愫,越讀我的心越是無法平靜:這本書給我的心靈帶來的最大震撼就是本書的核心……師愛。作者以他的關愛、民主和尊重,讓他的學生都感覺到度過了最幸福的一段學習時光,正是他,從一個更高的層次詮釋了“師愛”的含義。

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深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正是李老師讓我對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一生的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

另外,這本書中最使我感動和反思的是第六輯:《在寫作中成長》。李老師教給我們養成寫隨筆的習慣。課堂上真正閃爍着靈感火花的精彩片斷、和學生間發生的曾經感動着自己、感動學生的事情都是寫作的素材。其實每個熱愛教育事業、熱愛學生的教師都有很多值得記憶,值得研究的東西。他的價值勝過任何榮譽稱號,勝過任何的讚譽。他是一種可以使人豐富和充實的東西,是一個做教師的一生的財富。如今,只要我寫下隻言片語的教學隨想,我都能感到一種無與倫比的愉悅,感到一種久違了的充實。我現在才頓悟可能就只有文字纔可以幫助自己記錄下和學生曾經走過的日子,曾經的感動,曾經的精彩和心靈的觸動。

“愛”是人類的永恆話題,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我要用一顆善良的愛心,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孩子,讓家長放心,讓孩子快樂,用愛伴着孩子們的成長。有了李老師的人生引導,我前進路上如同有一盞明燈照耀。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12

高爾基有句名言: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一直對這句話頗有感觸,也正是不斷踐行這句話,便在我做教師這幾年裏有了格外深的體會。

前些日子,偶然讀到了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的力作—《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受益匪淺,也爲我的教育之路指引了方向,更是激勵着我在教學管理藝術和創新上去努力打開一扇明亮而精彩的窗。

李鎮西先生是一位語文老師,在書中,他以才華橫溢的美麗文筆,以細緻入微的辛勤工作與認真態度,以充滿智慧的管理藝術,以班主任的責任感和愛深深地激勵與感動了我。這本書通過一個個鮮活的教育事例介紹了班主任教師方方面面的日常工作,文字樸實而真切,就像是發生在我自己身邊的事情一樣,但是李鎮西老師處理問題和在班級管理中的藝術性卻讓我望塵莫及。做爲一名優秀的模範人民教師,李鎮西先生憑藉着幾十年科學的班級管理經驗,教導我們這些年輕的老師和班主任如何去讀懂教育,讀懂學生,讀懂自己。遠離市井的喧囂,在平凡而偉大的三尺講臺,在"半畝田園"辛勤地耕耘着,收穫着,也感動、激勵、影響着每一個執着於教育事業的年輕教師!

在讀過李鎮西老師對待"優等生"和"差等生"的做法後,給了我很大啓示和警醒。以前我對學習成績好的學生在某些問題的處理上有些過於"豁達",而對待"差生"卻沒有給予正確而合理的指導和鼓勵。教師必須懂得,學習成績的好壞不能作爲判定"優生"、"差生"的標準,或者說不是唯一標準。學習成績好的學生不一定在其它方面表現都好,而學習成績差些的學生也不是沒有自己的優勢方面。其實我們有時會發現,"優生"很多時候只在專注於課業,有的不喜歡和其他同學交流,性格偏於內向,甚至與老師迎面走來卻不曾向老師問好。而"差生"正好相反,雖然在課業成績上落後些,但很多學生往往都很"合羣",有一定組織力和凝聚力。所以我們該瞭解,犯錯並不是所謂"差生"的專利,對於"優生",班主任也要給予更高的標準和要求,培養他們的集體榮譽感,讓所有學生都能得到全面發展,以適應未來社會發展的需要。

在書中,我爲他的一些別出心裁的教育設計、教育藝術所打動,如他向學生索要教師節的"特別禮物",有創意地編寫"班級史冊"等等。這讓我真切地體會到,教育的確需要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除了需要愛,還需要智慧,需要創新。所有這些特別的方法都是他教育智慧付諸於實踐的表現,而這些教育的智慧和創新的來源最主要、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對學生、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堅持。然而有些班主任認爲堅持是乏味,每天要面對很多複雜煩瑣的小事,面對有些不聽話淘氣的孩子,每天會冒出的一些讓人哭笑不得的奇怪問題,可能有些教師和班主任已經厭倦,因此把它僅僅當作一份工作,有的甚至當作走過場,敷衍了事。教師是多麼神聖的字眼,毫不誇張的講,祖國的未來都承載在我們的肩上,這已經不是簡單責任感,愛因斯坦說過:對於一切來講,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而它遠遠超過責任感。

書中提到一個學生張超威的事例,其實我們也常會遇到,這也是年輕班主任必須度過的一道難關。他很淘氣有些叛逆,常言說淘氣的孩子都很聰明,只是還沒有認識到自己的特點和優勢,還沒有對學習產生興趣。這時就需要我們教師耐心的引導,激發學習興趣,在這樣的過程中讓他自己發現樂趣,主動學習,李鎮西老師在這方面爲我們確立了標杆和榜樣。中學生正處在青春的萌芽階段,很多學生尤其是男生,叛逆的情緒已經產生,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越是刺激他,他越不服,面對這樣的學生時,作爲老師真的要有足夠的耐心,其實這也是我要克服的困難和需要具備的能力,要循序漸進地引導,多鼓勵多交流,不出現重大原則性問題和錯誤,儘量不要隨便通知家長,這樣會造成學生更加對班主任的不信任,無法讓學生與班主任推心置腹,表達他們的想法。

通讀全書,給我感覺最深的是李鎮西老師不僅僅是在教書,而更多是在育人。韓愈的《師說》中寫到: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身爲教育者的三個層次和境界。如果把這三個層次比做文化的涵義,那授業和解惑屬於物質文化,而真正讓孩子們從小就能在心智上有健康、科學的教育導向,不管在學習還是在生活中有一個真正強大的精神支撐的,那精神文化當之無愧,也就是傳道這個層次,且傳道也應該是每個教育者終其一生的教育追求。從本書中,我便可以深刻體會到,教育其實是一門心靈的藝術,這個"心靈"既是指教師的心靈,也是指學生的心靈。從某種意義上講,教育是師生心靈和諧共振,互相影響、互相欣賞的精神創造過程。它是心靈對心靈的感受,心靈對心靈的理解,心靈對心靈的創造。所以說傳道是最難的,卻是每個教師都應該去追求的境界。

李鎮西先生在書中談到:在學生從幼年、童年、少年到青年的成長過程中,我們應該給他們的心田依次播下三粒人生的種子:"善良""正直"和"機智".我認爲,教師尤其是班主任不僅擁有教師的身份,更要把自己演繹成父母或家長,這樣纔會讓同學們感受到家的溫暖。現代教育,班主任早已不是教授學業的單一角色,在授課的同時,班主任更要學會如何讓孩子們懂得去做一個善良正直的人。因此,除了課業,德育工作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中之重,因爲我們要保證青少年在正確、健康的軌道上學習、成長。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坦白講,做教師不容易,尤其是做班主任。但既然做了這個選擇,就應該真誠地做好。作爲一個年輕的教師,我需要學習和改進的方面還很多,一方面多閱讀教育類相關書籍,學習掌握先進教學方法和育人理念。另一方面要轉變觀念,學會以學生們的立場去思考和解決問題,如果知道了他們想的是什麼,那教育工作之帆纔有了真正的幸福之風,而學生們纔會把我當作永遠值得信賴的港灣。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13

紀伯倫曾在詩中說過:生活是黑暗的,除非有了渴望;所有渴望都是盲目的,除非有了知識;一切知識都是徒然的,除非有了工作;所有的工作都是空虛的,除非有了愛。半年的班主任工作,讓我在愛與不甘的交織下對“班主任”這個詞有了更加深刻的體會。讀了李鎮西老師的這本書,我猶如春風拂面,被細膩的文字和認真的態度所打動。

我一直都很認同,工作需要有歸屬感、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初讀這本書,第一章寫到尋找班主任的幸福感,我回想當班主任的幸福,就是學生給我帶來的一個個小小的感動,一句句關切懂事的話語,一次次的進步……每一件細微的事情湊在一起就是我的幸福吧。

凡事都有兩面性,班主任之所以被冠之以“容嬤嬤”的稱號也不是不無道理的。新學期剛開始的時候,家裏人紛紛發我的牢騷,說我關心他們的時間太少了,陪他們的時間太少了,瘦了,氣色變差了,老是忙忙忙,脾氣也變差了。後來,當家裏的人理解了我這麼做的原因後,他們也漸漸地轉變了,學會了將心比心去理解我,也會給我一些教育學生的建議。就像李鎮西老師的親身經歷一樣:享受這個職業,纔會有成就感和獲得感,纔會贏得尊嚴,家長學生認同愛戴,同行的認可和敬佩,家庭也會更加幸福和諧,自身得到更大的發展和提高,最終實現自己的價值。

李老師還在書中寫到,教育每天都充滿懸念。這不由得讓人感嘆,教育就像是霍格華茲魔法學院裏的糖果,你永遠不知道下一顆糖果是什麼口味的。而班主任,就像是偵探一樣,不斷地揭曉懸念的謎底,初體驗麻煩來臨的痛苦,後體驗揭祕的快感。“周而復始,便是教育過程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師成長的奧祕所在。”如果做一份工作,是懷着體驗魅力的心態的話,那還有事情是做不好的呢?

喜歡學者張端的一段話:“爲天地立心,爲生民立命,爲往聖繼絕學,爲萬世開太平。”在這個假期,嚴重疫情當前,作爲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既要開眼看世界又要堅持學習,立足平凡崗位,做好本職工作!願我終有一天,能做最好的自己,也能做到最好的班主任!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14

這個暑假,我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書中,一個個閃爍着教育智慧的教學案例讓我受益匪淺,也刷新了很多我的教育教學觀念。其中一條讓我記憶尤爲深刻,也將成爲我今後教學和管理班級的主體原則。

李老師認爲,教育需要愛,教育需要智慧。乍一看,這是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話,但是仔細思考,我們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真正能把它做好是非常不容易的。這裏的愛是指我們給了學生什麼樣的愛,這樣的愛有多少,這些愛是通過什麼方式給學生的,而最終學生又感受到了多少。其實,真正的愛應該是指最終學生所感受到的那部分。

在平日的工作中,有時候老師們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卻忽略了這個過程中帶給孩子們的感受。總以爲只要出發點是好的,方式粗暴一點也是合理的。看了李老師的著作,我才知道,以前的想法是多麼的錯誤。我們每個人都是平等的,孩子們雖然年幼,但是在人格上絲毫不低於任何一個成年人。如果我們教育孩子時,雖然把正確的觀念給了他們,卻使用的是錯誤的方式,那麼,無疑這種教育是失敗的。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也可能是負面的。這種錯誤的方式甚至會影響孩子們以後的爲人處事的方式方法。

記得有一次,我們班一個叫夏吉祥的學生因爲屢次不寫作業又被叫到了辦公室。我當時火冒三丈,長久以來壓制的耐心終於消耗殆盡,狠狠地批評了他一頓。我數落完了以後,他蔫蔫兒地回班級上課去了。我以爲這件事情就這麼過去了。但是在他的週記中,卻深刻而又詳細地訴說了他當時的內心感受。原來,他是那麼渴望被尊重,那麼渴望被認同。這件事情讓我震撼!後來,我和他進行了幾次平心靜氣的談話,同時又在適當的機會給予了他幾次表揚。慢慢他不再拖拉作業,上課的狀態也有了改善。這時我才明白,“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學生幼小的心靈需要我們溫柔的愛來呵護。

李老師的書還有很多精髓值得我在以後的工作中慢慢實踐,慢慢咀嚼品味。我期待着自己在管理班級的過程中有着提升和進步。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15

在這個寒假假期中,我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的內容我感覺在工作中非常實用,李老師的教學經驗,讓我們在工作中有了借鑑經驗。

這本書講述的都是他在做班主任期間遇到的真實事件,我們在工作中都會碰到,因爲都是在工作中常見的小事情,一名教師,一名班主任,就是在這樣的小事中實現我們的價值,在與學生相處的小事中我卻能看到李老師在教育工作中的大智慧,這是值得我們年輕教師學習的。與學生的相處是需要教育機智的,李老師善於抓住每一次教育學生的機會,比如說在新生報到的時候發教材,碰到一本破了封面的音樂教材,學生都主動要領取這本教材,讓出自己完好的教材,教育學生“讓人們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讓學生都有了爲班集體奉獻自己力量的熱情,使學生能夠迅速融入新的班集體,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中,喚醒孩子對真善美的追求,實現自己的價值。

與學生的相處中,我發現李老師從不以先生居高臨下,相反,他總是與學生平等的'對話,新生開學時他就問學生,你們希望李老師是怎樣的人?而我們在工作中大多數教師都是要求學生應該是怎樣的,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因爲剛到一個新的環境,在班主任的權威震懾下,表現會好一些,可是慢慢地學生可能不再怕你,有了逆反心理,學生就不好管理了,師生之間有了距離感。李老師在講自己的經歷時說,他深受陶行知和蘇霍姆林斯基的影響,“你越忘記了你是先生你就變成了學生心目中最好的先生”,通過這句話,我知道了李老師的師生觀--平等和民主!只有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的教育才會發生奇妙的反應,我們的思想被學生接納,我們的行爲被學生模仿,教育的目的才能達到!

這本書中還有很多亮點需要我們年輕教師去細細品味,反思!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16

如果可以重新選擇職業,你願意當班主任嗎?一直以來,我都認爲自己是用心來做教育工作,是愛學生的。但面對這個問題時,捫心自問,我不敢做出肯定的回答。在思考答案的瞬間,學生的進步,學生的熱愛所帶來的幸福感可能在心頭輕輕盪漾。但我更多的想到了班主任的披星戴月,想到了班級每天都要面臨的繁雜瑣事,於是,我動搖了。也許,動搖之後會有很多的不捨,會有暫時的失落,甚至還會有後悔的一刻。

李鎮西,一位著名的教育家,一個坦言"真的非常願意當班主任"的人。

利用假期,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讓我獲益匪淺!從中我深深地體會到:教育不能沒有愛,但愛不等於教育,教育需要愛,教育還需要智慧。

李鎮西老師給我最大的啓示:

一、"苦"中的"甜蜜,幸福"

當班主任以來,我總認爲"班主任"的標籤是"辛苦,勞累"。李鎮西老師說班主任是"甜蜜的‘苦差事’"。他說"作爲教師,永遠面對的是朝氣蓬勃的臉龐,這多麼令人欣喜;作爲班主任,永遠面對的是晶瑩的童心,這多麼令人驕傲;作爲教育科研工作者,永遠面對的是挖掘不盡的寶藏,這多麼令人自豪!獻身於這平凡而崇高的事業,一切辛苦都是甜蜜的。"這段發自肺腑的話讓我體會到李鎮西老師對學生深深的愛。

當一個幸福的班主任,說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複雜"。在沒有讀李老師的書之前,我曾那麼地自信自己是"愛"學生的。讀完這本書我捫心自問,我愛每一位學生嗎?我對學生的"愛"真的是無怨無悔嗎?李老師讓我對熱愛學生的"愛"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愛學生,不僅僅是隻對自己所教的這一年或幾年負責,而是"對學生的成長以至未來的一生負責"。愛學生,不單單是欣賞優秀的學生,而是"懷着一種責任把欣賞與期待投向每一個學生""。愛學生,不應是對學生的錯誤嚴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對學生的寬容"。愛就是"一份純真,一份莊嚴,一份責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還給童年",就是爲學生的"美麗人生"奠定美好的開端,這纔是做老師最大的幸福。

二、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

李鎮西老師作爲一名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上是科學的、民主的。從第一次見到學生開始,他就注意每一次和學生相處的機會,不放過一次和學生培養感情的機會。比如:從給學生良好的第一印象;給學生寫一封熱情洋溢的歡迎信,給學生一份有意義的見面禮等等,他更是細心準備,讓每個孩子體會到老師的愛心、關心。李鎮西老師連第一次給學生安排座位都不放過,他給學生安排座位的原則是:"尊重學生,有力學習,小組固定,每週輪換。"想想自己,別說尊重學生了,輪換座位基本上是兩週一次,這還是考慮到學生的身體健康。有時學生想調位,我總是怕他和新同桌講話耽誤學習而蠻橫地拒絕他的要求,想想真是霸道。

李鎮西老師說"對年輕人最好的培養,是讓他做班主任!在學校工作中,沒有比做班主任更能鍛鍊人培養人的了"。今後我會取長補短,再接再厲,爭取做一名好的班主任。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17

我已經參加工作14年,當班主任12年,由於個人能力有限,班主任工作做的不夠好,班級管理等方面有待提高水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不管怎樣,我都覺得當班主任雖然辛苦,但是值得我們去付出。

班主任工作有歡樂、有自豪、有欣慰,同時也伴隨着痛苦和煩惱。要教育好學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必須在工作中,從大處着眼,從小事着手,肯花心血,肯下功夫,不惜力氣,抓住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的一點一滴的具體事情耐心教育,幫助學生辨別是非,從而使他們沿着健康的方向發展。學生缺課了,班主任會着急地打電話詢問情況;同學間鬧矛盾了,要耐心地講道理勸慰;孩子們做錯了事,我們的心裏會隱隱生痛,毫不留情地批評、教育……

身爲班主任,我們會切實感受到,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時刻影響着自己的學生。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能在品行上給學生樹立榜樣的班主任,他的光環會逐漸暗淡,他的教育會變得蒼白無力。不難看出,班級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是班主任身教的差異。因此,作爲一名與學生朝夕相處的班主任,必須時時處處,以身作則。用自己優良的言行爲學生建立準則,以自己模範的言行爲學生做出表率。

那麼,班主任的幸福源於何處呢?李鎮西老師告訴我們,班主任的幸福源於以下幾條:享受職業、贏得尊嚴、學生愛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無憂、超越自己。有時候,我們往往過於去計較一些表面的東西,卻對真正的幸福視而不見。我對“學生愛戴”這一點深有體會,學生愛戴是班主任最大的幸福。一個叫李筱萌的女生,我在一年級教過她,現在她上三年級了,每次見到我,總會歡呼着跑到我身邊,拉着我的手,笑嘻嘻的樣子甚是可愛。每次見到原來教過的孩子,他們一聲親切的“老師好”總讓我心裏暖暖的。班主任的幸福其實就存在於這些細微之處,關鍵看我們如何去感受。

作爲班主任,多少有些苦,有些累,但我下定決心,不管如何辛苦,我也要將普通而又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做好。擔任班主任工作以來,我咀嚼過失敗的苦澀,也品嚐過成功的甘甜。經歷過這一次次心靈的歷程,我對自己所從事的工作有了更多的信心和熱情。我愛學生,盡我所能引導他們,讓他們在關愛中健康成長。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18

鼠年新春本應是舉家團圓走親訪友的好時節,然病毒肆虐,疫情嚴峻,無奈之下只好在家隔離足不出戶。陪伴家人之餘,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收穫頗多,感悟也頗多。本人從教多年,擔任班主任工作也多年,深感班主任工作不好做,看似簡單實則複雜繁瑣,有時候很迷惘,甚至有一種心煩不想幹的挫折感。今天讀了李老師的書,我有一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天下事,無心,事小則亦難;有心,事大則亦易。對於李老師我感觸最深的是他的愛心、民主和尊重。他出神入化的班級管理模式,讓我迷惘的班主任工作漸漸清晰,也讓我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的藝術魅力。

班主任一沒權二沒錢卻幹着最雜、最累的活兒,關鍵還責任重大,很多班主任常有此感,併爲此而感到疲憊心累,甚至有一種不求無功但求無過的敷衍心理,而李鎮西老師當班主任卻做得得心應手,幸福滿足。我認爲主要有以下幾點李老師做的非常好。

李老師的書從頭到尾都貫穿着一種博大的愛心,這也是最讓我感動的一點。孟子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而事實上前者很容易做到,後者卻很難做到,但李鎮西老師卻在平凡的班主任工作中做到了這一點,令人敬佩。在《愛心:對孩子的依戀之情》一文中就有這樣一段話:“判斷自己是不是真的愛學生,其實有一個很簡潔的辦法,就是問問自己:我是不是依戀學生?或者說我是不是常常在週末或節假日情不自禁地思念學生?千萬別小看這種思念,蘇霍姆林斯基說:‘對孩子的依戀之情——這是教育修養中起決定作用的一種品質’”。

坦白說當班主任多年我有時覺得自己也愛過學生啊,但很少有李老師所說的這種依戀之情。相反我和學生一樣,也盼望着週末或節假日的到來,因爲這樣我就不用管這些熊孩子了,也不用做一些瑣碎的班主任工作了,甚至有一種“太陽當空照,花兒對我笑”的輕鬆愉悅。現在才明白一個班主任能把自己對學生的愛內化成爲一種依戀,這是一種多麼深的情感啊!如果一個班主任對學生有這種依戀之情的話,那他肯定把學生當成了自己的孩子,他對孩子的教育肯定有質的改變。當我們以這樣一種心境去看待班上的孩子時,那麼他們犯下的錯誤都已不值得去計較,他們取得的點滴進步都能讓我們感到驕傲,所謂的優生差生也都能一視同仁,再多的辛苦與付出都變得甘之如飴。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19

最近兩個月,有幸拜讀了李鎮西老師的《做最好的班主任》,好久都沒有愛不釋手的感覺了,但是,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卻實實在在地感受到了什麼叫愛不釋手!

在這本書中,我感受最深的是李老師的耐心!他在班主任應具有的素養裏提到了童心、愛心、責任心。但我覺得,這一切,都源於他對學生的耐心,對學生不厭其煩的教誨,對學生的錯誤一次又一次的諒解。這在我們這些年輕的班主任身上,是很難得的。他在”培養優等生,轉化後進生“一文裏,寫到了從頹唐走向優秀的凌飛同學。面對一次又一次犯錯的凌飛,李鎮西老師一次又一次選擇原諒,一次又一次找凌飛談心,最後甚至用書信交流。他的這一系列的言行,終於感化了凌飛,讓凌飛同學終於成爲了一名優秀的學生!不敢想象,我遇到這樣的學生,是否會有相同的耐心。

想跟各位講述我工作中的一個事例。20xx年12月8日,高二學生進行學業水平測試的計算機上機考試。考試過程中,我發現有一些女同學心理素質特別不好,遇到問題時,不去積極的想辦法,而是在那裏面紅耳赤,用手捂着臉,毫無鬥志。看到這些情況,我心裏非常生氣,這麼一個小小的上機考試都應付不了,將來怎麼面對高考?考試結束後,我對全班同學進行一次總結,語氣生硬,情緒激動。這時候,班級裏的王波同學忽然大聲說道,”你不就是在說我嗎,我不就是沒考好嗎,幹嘛這麼說我呀?“我被這突然的聲音驚呆了,但很快我就開始”施展“我作爲班主任的權威,”你以爲你是誰?我稀罕說你,我點你名字了嗎?老師平時怎麼對你,你爲什麼跟老師頂嘴?“王波同學哭得更厲害了,我情緒激動到極點,心跳加速,渾身發抖。記不清訓斥了多長時間,只是知道王波不支聲了。後來,我走出教室,王波也跟了出來,她得向老師承認錯誤。但是,孩子真的錯了嗎?在這種情況下,學生需要的是耐心的撫慰,而不是無端地訓斥。在《做最好的班主任》這本書中,我看不到任何李老師這樣訓斥學生的話語。所以,李鎮西老師是我最好的老師!

作爲一名班主任老師,我們會遇到形形色色的學生,這中間有聽話的,有搗蛋的,有成績優秀的,有犯了錯誤屢教不改的。學生犯了三次錯誤之後,我們可能會選擇放棄。也許就是這輕易的放棄,導致了一些同學徹底地走向墮落。所以,我們不要輕言放棄!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20

初看到這個題目,我有點疑惑,”爲什麼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當我看完全文,我不由得對此觀點開始信服起來。

一、我們班主任必須具有兒童般的情感。由於成人和小孩子的特點不同,所以,有些在成人看起來是不可理解的感情,在兒童看來卻是非常自然的。他們會因爲同學的一句不公平的話而悶悶不樂,也會因爲別人無意的碰撞而氣憤不已。當然他們也會因爲別人的一句讚美、老師一個鼓勵的眼神而興奮不已,也會隨着同學的一句”對不起“而立刻不計前嫌,化敵爲友。班主任要是不具備兒童般的情感,對學生的”這麼點芝麻大的官事“就不能很好的處理。別看事小,卻足以左右孩子一天的情緒,甚至更久。就算強制處理了處理了,學生也不會信服。

二、我們班主任必須具有兒童般的興趣。多一種與學生共同的興趣愛好,你便多了多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髮現老師帶他們去郊遊並不僅僅是爲了滿足學生們的願望,而更多的是出於老師自己的興趣時,他們會不知不覺的把老師當做朋友。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老師越是忘掉自己的”尊嚴“,學生越會對老師油然而生情切之情——而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這點我從大課間和女生們一起要呼啦卷、跳繩,和男生一起打籃球可以證明。這個時候孩子們都願意和我親近,也願意和我說一些,他們平常不會和我說的話。

三、我們班主任必須具有兒童般的思維。我們常說要理解學生,但有時學生的言行,站在教師的角度看,是很難理解的。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我們站在學生的角度考慮一下,就很容易理解了。孩子們總是懷着善良而美好的動機去做事,渴望得到別人的讚揚、尋求心理滿足。但是,他們生理心理髮育還不成熟,考慮事情欠周到,常常把好事做成了壞事,這是很自然的。這些動機好效果壞的蠢事就是”可愛的缺點“,我們班主任必須具有童心,只有學會”兒童思維“,才能夠發現學生缺點中的可愛之處,甚至智慧之處。

我們班主任必須具有兒童般的純真。童心,意味着純樸、真誠、自然、率直,而這些也正是人民教師,特別是中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品質。作爲社會人,教師也許會有幾幅面孔,但面對學生,教育者只能有唯一的面孔:誠實!須知真誠只能以真誠來喚起,正直只能以正直來鑄造。作爲爲人是表的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我們呈現在學生面前的必須是好的一面。

陶行知曾有一段感人的話:”您不可輕視小孩子的感情!他給您一塊糖吃,是具有汽車大王捐助一萬元的感慨。他做了一個紙鳶飛不上去,是有齊柏林飛船造不成功一樣的躊躇。他失手打破了一個泥娃娃,是有一個寡婦死了獨生子那麼悲哀。……“陶行知先生對兒童心靈世界竟有如此細膩的感受和深刻的理解,我們不得不折服。我們班主任如果不具備童心,不會用孩子的眼光去觀察,用孩子的耳朵去傾聽,用孩子的大腦去思考,用孩子的情感去熱愛,我們就不會發現孩子的喜怒哀樂皆因小事而起,就不會正確的處理孩子之間的一些小摩擦。所以,我們必須會變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李鎮西《做最好的班主任》讀後感 篇21

本學期,學校教導處倡議每位教師自己選擇一本與教育教學有關的書籍進行閱讀,由於我這學期初次當班主任,在班主任工作方面遇到了很多問題,於是我就選擇了《如何做最好的班主任》一書。今日,我用自己粗淺的文筆談談自己在讀了《做最好的班主任》的點滴感受。

要想成爲一個優秀的班主任,必須具備“三心”,即童心、愛心和責任心。

一、童心

工作中常覺得自己和學生之間有一道無形的隔閡,總是不能與學生很好地溝通,換來的只是自己的感嘆。每天晚上總在想怎樣把自己融入到學生中間去和學生打成一片……李鎮西老師在關於童心的論述幫我解決了這個問題。他說作爲一名班主任,要用童心理解童心,要善於在某種意義上把自己變成和學生同年齡的一個學生,這不但是教師最基本的素質之一,更是班主任對學生產生真感情的心理基礎。所謂把自己變成一個學生,是指我們應努力使自己與學生的思想感情保持一致,甚至某種意義上儘可能讓自己有同年齡學生般的情感,同年齡般學生的興趣和純真。當我們努力保持這一份童心時,其實我們已經融入到了孩子們的心靈世界中去。我們便構建了一條通往學生心靈深處的途徑。當學生髮現老師和自己變得“一樣大”時,他們就會在不知不覺中把老師當作朋友。當老師撕下成人的面具,在與學生嬉笑遊戲時,學生就會對老師油然而生親切之情,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點。

我想當我們懷着魏老師所說的用 “心”走進學生的心靈時,我們就能夠發現學生的可愛。即使學生做錯了事也是如此,因爲孩子們總是懷着善良而美好地動機去做自己認爲對的事,總是懷着渴望得到周圍人的讚揚、理解的心理去做自己認爲對的事,或許會好心辦壞事,但是我們用童心去衡量時,自己就會變得平易近人,會使學生覺得你親近,具有親和力。

二、愛心

小原國芳說“班主任要具有奉獻精神”。常聽到有的班主任抱怨說:我付出那麼多,我把心都掏給了學生,可我的學生爲什麼不領我的情,難道我還不具有愛心嗎?其實他們片面理解了愛心的涵義。李老師告訴我們,愛心應該是日常生活(即常態的條件下)下自然而然的一種情感和行爲。對學生的愛,並不一定需要什麼催人淚下的“愛的奉獻”,平平淡淡纔是真。其實質正如李鎮西老師所言:“以厚此薄彼的態度對待學生,並不是真心愛學生。所愛的一部分學生實際上成了班主任的私有物,因而這種愛是自私的。”李老師的話使我明白,只要我們真心愛學生,從日常教育教學中,把愛化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上,用我們平常的言行去感動學生,那麼,我們就算成功了。所以讓我們真正做到愛學生吧!愛每一個學生。

三、責任心

常認爲責任心就是從早到晚地陪着學生,學生成績好,考上好的學校這就是責任心的表現。李老師讓我明白,所謂真正的責任心既是班主任在日常點點滴滴的工作中,認真細緻和絕不敷衍地做好每一件事,更是着眼於未來培養學生良好的人格品質和行爲習慣。

未來社會需要有責任心的人。爲國家培養現代人才,是我們每個教育者神聖的使命,更應該是班主任的自覺意識和行爲。責任心的背後是我們的班主任是否具有教育現想。現今社會越來越功利化,我們的思想正在漸漸蛻變,更多的人把教師作爲一種謀生的職業,把金錢的多少作爲衡量的標尺,那自然就談不上什麼教育理想,也不會存在所謂教育理想(即責任心)。而我們需要的班主任,是應該有直面現實的勇氣,有超越苦難的精神,有遙望未來的眼睛,有創新教育的理念。

我想當我們真正懂得了“三心”的含義,明白班主任工作是“心”的事業時,我們跟優秀班主任的距離就近在咫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