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論語讀後感1000字(通用32篇)

論語讀後感1000字(通用3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9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論語讀後感10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論語讀後感1000字(通用32篇)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1

讀聖賢書,立君子品,做有德人。

幾千年的中華文化,沉澱在一本散發着油墨書香的《論語》之中,任憑他在歲月的風箱裏被剝落的斑駁朱漆,任憑他在時間的長河中刷洗的一字不剩,然而這其中的靈魂所包含的所有美麗文化都以他安詳的姿態靜靜的躺在那泛黃的紙張上。像陽光,播撒我心中知識的種子;像雨露,滋潤我向善的靈魂。

讀《論語》,本只是爲了完成老師看好書,寫讀後感的任務,可看着看着竟在書中發現了一個個靈魂,一個個穿梭於“仁”、“學”、“君子”與“小人”之間的靈魂。我還看見了一個“君子坦蕩蕩”的孔子,一個“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孔子,一個“剛、毅、木、訥”的孔子,一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的孔子,一個“事父母能竭其力”的孔子,一個……

孔子是很講究學的,在他的《論語》中就有學而篇。“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與“思”之間的相輔相成:“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樣的學習態度纔會進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其實學習也是一件十分快樂的事,重要的是把握好自己的心態;“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告訴我們要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地治學:“溫故而知新”告訴我們學了就要重新再複習一遍才能學到更多的東西……

同樣的,孔子也是個孝子,大愛存在他的心中,不只是對人民的博愛,還有對長輩們的孝愛。可是如今的人們漸漸地對孝這個字的認識越來越淡薄,原本閃光的字眼逐漸褪色逝去了原本的光彩,而人也就因此這樣墜入了一個他們自認爲的美麗卻又失重的世界。孔子說:“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爲孝乎。”這句話完全顛覆了平日裏人們眼中的孝子形象。也許你以爲孝就是聽父母的話,幫父母幹活,有好吃的就給他吃,那你可就大錯特錯了!孝,是在心理上的安慰,而不是物質上的豐富;是對得起父母的期望,而不是爲了他們的期望而去做一些損害道德的事情;是愛自己,而不是不顧自己的安危讓父母擔心、憂慮。

在《論語》中有一句話令我深思熟慮:“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是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就是我們班這個小小的集體也會有“姚明”、“王羲之”、“達芬奇”、“宋祖英”、“華倫庚”、“冰心”等。有的人學習不好,可是籃球卻是動若脫兔;有的人體育不好,可是書法卻是龍飛鳳舞;有的人書法不好,可是繪畫卻是栩栩如生;有的人繪畫不好,可是唱歌卻是娓娓動聽;有的人唱歌是五音不全,卻是滿腦子的數學;還有的人對數字一點兒也不感興趣,倒是寫起作文來便妙筆生花了……都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話不假啊。每個人的優點都值得我們去學習,每一個不起眼的普通人都能夠成爲我們的良師益友,教導我們,使我們更上一層樓。我們要多向我們身邊的所謂平凡人學習他們好的一面,就像是置身在一片樹叢中的一小株嫩苗,在旁邊許多的植物滋養下茁壯成長,並且長成一棵堅韌不拔的大樹。樹之所以高大,因爲有了嫩苗;山之所以偉岸,因爲有了石子;海之所以壯闊,因爲有了水滴;人之所以閃光,因爲有了那些所謂的平凡人!

《論語》是道德與智慧的凝結,是中華文明的匯聚,是一位諄諄教導的老師教會了我們爲人處事的道理,更是引領我麼向上的階梯。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2

孔子,中國古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儒家思想深深影響了中國幾千年,也被世界各國借鑑。而《論語》是記錄孔子言行的一本著作,書裏的很多觀點對今天的人們仍有指導意義。從學習到修身,從安家到治國,我們都可以從書中找到真理。這裏我想談談我對《論語》中的講學的讀後觀點。《論語》中首要呈現的一個觀點就是人要學習,它從二個方面闡述了孔子對學習的認識。

首先,要把學習當作一件快樂的事情。《論語》開篇中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告訴我們學習後多溫習是一件多麼讓人高興的事情。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是告訴我們學習的最高境界是自己樂意去學,這樣才能得到最多的收穫。這些學習的觀點是最純樸的學習的觀點,它體現的是學習的最本源。人們以這樣的心態來學習,不僅可以學到知識,更可以達到修身的目的。反觀現代人的學習,更多的是脫離了學習的本源,體現的是學習的功利性。人們選擇學習什麼,往往是看這樣的學習是否有用,是否對個人的職業發展有利,而忽略了個人愛好。所以,現在社會上纔會有那麼多高分低能的人,他們是學習的尖子,卻是做人的矮子。所以,在個人學習規劃中,不妨在有知識學習規劃的同時加入讓我們感興趣的內容,這些內容應該是我們最樂意學的內容,它們會讓我們有更多的收穫。

第二,學習要有恰當的方法。“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告訴我們學習要多溫習;“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告訴我們學習不能光學習不思考也不能光思考不學習;“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是知也。”告訴我們學習要謙虛,會就會,不會就不會;“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告訴我們要學會取長補短。《論語》中論述學習方法的言論還有很多,在此不贅述。這些言論對我們的學習太有用了。學習之後要多複習,學習要不恥下問,要善於學習他人的長處,學習要多思考等等觀點不正是我們常告訴學生的學習方法嗎。在這些恰當的方法的指導下學習,學習必定更有效率。

《論語》中闡述的學習的觀點,句句經典,字字值得回味。在知識爆炸的今天,在全民學習的熱潮下,我們是否該冷靜地思考一下我們學習的目的,我們是否該冷靜地思考一下我們該如何學習。學習不該只給我們帶來知識,我們要享受學習的過程,收穫知識的同時收穫快樂和人生。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3

《論語》中還有另兩處相關的記載,我覺得更爲重要。一處是: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顏淵)這裏的兄弟可以做“朋友”理解。我覺得,這一段語錄對我們自身提出了要求。友誼是需要雙方共同建立的,我們不能只要求對方符合自己的要求,還要使自己能羣,能讓人接受。要做到這一點,恭敬有禮是基本的條件。此外,這段話還擴大了選擇朋友的範圍,提出了與人交往應有的氣度。我覺得子夏是相當有胸襟的。當一個人能夠自立於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麼人不能容我成爲他的朋友?同樣,當一個人能夠自立於天地之間,視野已達到一定境界時,什麼人不能成爲我的朋友?只要不超越道德底線,“四海之內皆兄弟”。這一點可以和另一處對讀:子夏之門人問交友于子張。子張曰:“子夏云何?”對曰:“子夏曰:‘可者與之,其不可者拒之。’”子張曰:“異乎吾所聞:君子尊賢而容衆,嘉善而矜不能。我之大賢與,於人何所不容?我之不賢與,人將拒我,如之何其拒人也?”(子張)

所以我們必須在繼續孔子的思想道理的同時也要學會變通學會改進。就拿最簡單的一句話“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來說,或許在古代或是很久以前它是人們行事的一個準則,不管任何事都得像這句話所要表達的一樣。可是在當代這個社會中,這句話就不能這樣用,我們要根據不同場合來靈活的運用它。因爲現代社會也流行這樣一句話“說謊不對,可是有時候善意的謊言卻遠遠勝過說實話”。

當然孔子的這句話在以前主要是運用於學習中,但是生活中的學習也是一種習得,這句話同樣適用,只要我們會用。還有像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則以喜,一則以懼。”?孔子說:“父母的年紀,不可不知道並且經常記在心裏。一方面爲他們的長壽而興奮,一方面又爲他們的衰老而懼怕。”我覺得這句話前面說得很好,我們是應該記住父母的年齡和出生日期之類的,這樣我們才能在他們生日的時候不至於忘記而讓他們感到很難受,這也是我們作爲子女盡孝的最好時機。可是後面的一則以喜,一則以俱,在我看來就沒那個必要。每個人都會經歷生與死,只不過是晚與早的問題而已。我們沒不必要爲這種很自然的事情而擔憂,只要我們能夠讓父母的有生之年過得舒適健康就足夠了。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4

在現代的社會裏,處處都應存在着誠信。對於一個國家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國之本;對於一個企業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業之本。對於每個公民而言,誠信可以說是立身之本。

寒假期間,我又一次捧起《論語》這本書,饒有興趣地品讀起來。在這本經典著作裏,遺留着古人燦爛的文化歷史,富有哲理的人生名句箴言,中華民族文明的精髓。即使今日,處在21世紀的新社會,《論語》仍在文化界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引領着人民朝着未來,文明跨步前進。

《論語》中,一句至理名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最讓我刻苦銘心。從中,可見孔子對誠信的重視。在孔子看來,誠信是每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範疇,取得人們的信任比什麼事都要重要。

“一個月包退,兩個月包換,終身維修。趕快拿起手中的電話訂購吧!”在許多電視頻道中,經常看到這排山倒海的場面,聽到這聲嘶力竭的呼喊的電視購物廣告。多功能手機,褪黑儀,增高鞋,這一種種廣告產品難道真的擁有那神奇的魔力嗎?其實不然。在前幾個星期,電視欄目裏就揭開了電視廣告背後的神祕面紗。主持人帶着大家,一齊總結了電視廣告的種種特點,拍攝電視廣告的招招祕訣。其中主持人舉出了一個典型事例。廣告裏介紹的一個號稱“排毒基”洗腳盆,聲稱只要你把腳放進去,並撒上一點鹽,就可以把你體內裏各個部位的毒素統統地排出來。從電視屏幕上,分明親眼目睹了那黑黃相間的毒素排出來。然而,買回洗腳盆的消費者發現,不只是放腳,即使放其他的物品,這水還是會變得渾濁不堪。看來,這毒素根本不是人體裏散發出來的。記者通過調查,才發現:原來,洗腳水變色是由於洗腳盆裏能量泵中的電極和溶於水後的精鹽發生電解反應所產生的。

無論是在生活、社會裏的哪一個角落,都應保留着最爲珍貴的誠信,才能取得別人對你的信任。失去誠信,就相當於一個健全的人失去了一雙明亮的眼睛,一隻五彩的蝴蝶失去了一對翅膀。沒有了誠信,宏偉的企業項目將面臨失敗!沒有了誠信,人與人之間將不再存在着由信任搭建起的橋樑!沒有了誠信,世界將充滿着灰暗與欺瞞!“人而無信,不知其可。”

這《論語》中的名言,教給我們:誠信,是我們的爲人之本!是世間最美好的道德品質!決不允許任何虛假的玷污!讓我們共同祝願:讓誠信永駐人間,讓誠信保留最真實最美麗的容顏!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5

在日漸繁忙的都市生活中,傳統文化猶如滋養人心的甘泉。而《論語》這一劑儒學文化的聖品,無疑對當代人的修身爲人、處世待世有着深厚的指導意義。在寒假,我有幸拜讀了《論語》,雖沒能深入領悟,卻也獲益匪淺。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約編撰於公元前四世紀初,流傳到漢代,形成了“魯論”、“齊論”、“古論”三個版本。《論語》被古人視爲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經典,到了今天,則是人們學習、認識、研究孔子和儒家思想的最可靠的權威著作。

全書分爲若干個部分,有的論教育與學習,有的論仁義,有的論禮樂,有的論道德教養,有的論孝悌,有的論爲政……由於全書圍繞儒學之核心——“仁義”展開,所以“論仁義”部分也成了我研讀的重點。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句話是這樣的: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這句話的意思是:那些仁義的人,自己想要立身成功也要別人立身成功,自己想要事業發達也要別人事業發達。讀了這句話後,我深有感觸,天下莫有比這種人更無私寬大、仁義高尚的人了。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發家致富、功成名就幾乎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事,然而也正因爲如此,一些道德教養不達標的人,爲了達到自己的目標而不擇手段。他們爲了讓自己立身成功,而不惜暗中毀壞比自己能幹、優秀的人的名譽和事業;他們爲使自己境運通達而陷害顯赫,以成一己之私。這些人不僅是社會的負產品,是利慾的囚徒,還是大大違反儒學觀點及精神的不仁義之輩。他們追隨名利,卻忽視了立人之本。誠然,這種本末倒置的現象最後都會受到命運的懲罰,更不能圓了初衷和野心。可見,仁義寬厚之心是多麼重要,它是做人的基礎,也是成人的支柱,更是爲人的良方。而這些大智慧遠不是那些利慾薰心、最終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所能領悟和躬身踐行的。成業與成人,本來就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兩種修爲境界各不缺失,才能讓二者齊頭並進,讓人生創造輝煌。

現代社會錯綜複雜,品質問題醜聞迭起,而其實刨根問祖、追溯回兩千多年前,先賢智慧早已向我們闡述過這所有問題的答案。現在社會的一切尷尬局面,也都可從先秦經典尋覓到答覆。

所以說,就如“讀史使人明智”那句話一樣,我認爲傳統鉅著就是歷史遺饋的財富,而讀傳統名著無疑使人明智、使人清醒、使人高尚。

如果你遇到棘手的問題或是尷尬的局面,請學會思考,請學會請教,或許《論語》中那份爲你保留的答覆,就將赫然呈現於眼前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6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急遽變化的社會,每個人都面對各種價值觀的衝擊,面對形形色色的人生選擇,還要應對未來各種不確定的挑戰,四顧茫然,心無所依。越是這樣的時刻,人就越應該回到經典,尋找重要的精神滋養。

接下來我作爲教育者,從教育態度、教育原則、教育方法三個方面簡單談談論語對我的啓發:

1、教育態度:爲人師表,以仁育人

論語雖然已是兩千多年前的古籍,但現在對我們教育工作者依然有重要的影響。它提醒着我們:對學生要充滿仁愛。

《論語》文中多處提到了仁愛。可見,在孔子的心中仁愛的重要性。作爲一名老師,我們更要以仁愛之心對待學生。學習論語的過程中,讓我感受最深的是孔老先生的教育教學態度,孔子在處理師生關係問題上,從來沒有作爲老師的那種驕傲高貴,他對自己的學生都關懷備至。孔子說過: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他認爲學術沒有貴賤高下之分,學問面前人人平等。孔子用自己的行動,踐行着以仁育人的教育原則,我們要學習孔子的以身作則,教書育人的態度,每個人各有所長,相互學習才能一起成長。

2、教育原則:教書育人,有教無類

孔子的學生中有貴族子弟(如孟懿子、司馬牛等)世家子弟,(也有子貢、子路這樣)平民出身的普通人。不論什麼樣的人,孔子都會做到不卑不亢,尊重他人,親切交談,鼓勵勸勉。我們要學習孔子教書育人,一視同仁的教育態度,不分(貧富,智慧)類別,根據孩子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才能不斷從中積累教育經驗,提高自身教育教學素養。

3、教育方法:啓發誘導,因材施教

從顏淵的感嘆中我們瞭解到“......夫子循循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作爲老師我們應該學習孔子的教育智慧,在教育教學中做到有耐心的"循循善誘"的啓發智慧,同時我們也可以借鑑孔子的教育手段"不憤不啓,不悱不發",教導學生不到他經過苦思冥想仍然領會不了的時候,先不去開導他,不到他想說而說不出來的時候,不去啓發他。我們要學習孔子的教育方法教育孩子抓住時機,明確要求、觸類旁通,因勢利導、啓發點撥,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使學生通過主動學習來掌握它。從而不斷提高我們的教育策略,促進孩我們的孩子思維、智力、身心各方面全面發展,健康成長。

《論語》字數簡潔,句句經典還需要我們結合自身經驗慢慢品味,結合生活不斷思考。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7

我的書架上有一本天藍色的小書,白色的書脊,書身短小而精悍,上面赫然印着二個墨色大字—————“論語”。這本書樸實無華,卻凝聚着灼灼無盡的智慧,影響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那是一個風和日麗,萬物復甦的初春,我們班主任老師方爸爸帶着我們全班同學共讀《論語》。初讀時,我的興趣都在那些精闢的譯文上。慢慢的,我開始迷上這三言韻文裏悠深的內蘊與意義。我細細地讀它,品它,這些文字如鏡子般讓我明晰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也覺察了自己的不足。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孔子說:”把所見所聞默默地記在心裏,努力學習而不厭棄,教導別人從不疲倦,這些事情對我有什麼難呢?”子曰:“二三子以我爲隱乎?吾無隱乎爾!吾無行而不與二三子者,是丘也。”孔子告訴學生們:“你們以爲我有所隱瞞嗎?我對我們無所隱瞞!我沒有一點不向你們公開,這就是我孔丘的爲人。”在《論語》裏也強調,尊敬師長,懂得長幼有序,要學禮懂禮等。這點,帶給了我很大的感觸,因爲在我的成長中有許多德藝雙馨、溫柔和藹的老師教育我,幫助我。他們無私奉獻,孜孜不倦,任勞任怨,在我心間播下了美好的種子,他們讓我心生敬意,尊師成了我品行裏特別重要的部分。

我們的班主任方爸爸已經執着地在三尺講臺精心耕耘了近三十年了。但是,他把每一天都當作他最重要的日子,把每一個學生都當作他最親愛的孩子。他用智慧與情懷譜寫最美的師德篇章。我常常看見他在辦公室裏伏案凝眉,埋頭苦作的樣子;我也經常聽到他與別人交談時飽腹詩書,虛懷若谷的話語;我時刻感受到他對我們的悉心關懷與溫暖呵護;我還看見過他在教室裏廢寢忘食,毫無怨言地改着同學們的作業……我對方爸爸充滿了敬意,每次課後在校園裏,遠遠看見方爸爸,我都有女兒見到父親般的親切感,當我大聲地喊着:“方爸爸!”他的臉上立刻會漾起一個大大的微笑,那朵微笑,含着滿滿的欣慰與慈愛。

還有敬愛的數學向老師,英語Miss張等諸多老師她們用自己精湛的專業,爲我們播下美麗的知識種子。在生活上,她們無微不至地關心我們,呵護我們;當我們犯下了錯誤,她們會有恨鐵不成鋼的焦灼,更有苦口婆心、語重心長的教誨;當我們取得成績時,她們會難掩喜悅之情、欣喜,歡跳。她們與我有着老師的恩澤,亦有大姐姐般的情誼,讓我尊敬不已,我也用自己良好的品行,優異的成績努力的去回報她們對我的愛。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8

作爲一名高中生,我們每天都需要學習大量的新知識,需要了解這個複雜的世界,需要汲取爲人處世的智慧。其中,學習是最關鍵的前提。可是在當下知識信息爆炸的時代,學習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學什麼,爲什麼學,如何去學,都需要我們細細思考,踏實去做。《論語》一書給予我很多啓迪。

人生在世,必須樹立學習目標。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孔子也與我們一樣,在十五歲時把追求學問作爲人生的志向,並用自己的行動踐行自己的志向,終其一生,學而不輟,最終開創了儒家學派。可見志向對一個人的重要,“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便是從反面論證這個道理。

學習的態度直接決定者學習的效果。孔子一直強調“學而不厭”,並讚賞孔文子“敏而好學”,說的正是這種態度與精神。作爲一名學生,我們應該端正學習態度,主動學習,學習是自己的事情,要爲自己而學,爲自己的夢想而學。“古之學者爲己,今之學者爲人”,此之謂也。

根據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我們還要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弄清如何去學習。子曰:“學而時習之。”告訴我們學過的內容要按時複習,經常練習,直到把知識理解,並能熟練地運用它爲止。即使這樣,也還不能說是真正理解透徹了,還要做到“溫故而知新”,在鞏固與複習中舉一反三,可以有自己的獨特的見解。那麼怎樣纔可做到“溫故而知新”呢?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強調就是“學”與“思”的結合,他認爲“學”是“思”的基礎,“思”要在“學”中進行,二者相輔相成。這更是驗證了學思結合的重要性。在新知識的汲取中,我們更要做到這點,不能只學習不思考,一味的記憶與練習,是無法真正掌握所學的知識。

學會了學習,學到了知識,孔子更強調“學以致用”。靈活運用自己所學知識,把所學的知識落到實處,這就是學習的目的。不要讓知識去支配你!不要做知識的奴隸,古代的掉書袋多半是這樣,我們應該讓學習的知識,與品德融爲一體。無目的的學習,就如同失去了夢想,讓我們無法向更遠的前方邁進。

這就是《論語》中的“學”,同時也是孔子主張的“學”,我身同感受,作爲高中生,應該遵循聖賢的學習之道,去探索去發現學習,同時應該找到自己的學習方法。讀懂《論語》,讀懂《論語》中的“學”,讓你我走得更遠。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9

我們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中華上下五千年,數不盡的風流人物,說不完的英雄故事。繪製成了一本本經典名著,豐富了後來人的精神海洋。

在我讀過的爲數不多的國學經典當中,我印象最爲深刻的當屬《論語》。古人皆說:“讀半部論語,可以行天下。”這句話放在現在雖然有些誇張,卻也足以說明了《論語》的好。

第一次接觸《論語》是在我小學五年級的時候。那時,我們的語文老師抽早讀的時間帶着我們誦讀國學經典。從《弟子規》到《千字文》,從《大學》到《中庸》,然後就到了《論語》。我們從一開始的被“之乎者也”繞暈頭,到後來慢慢學着去領悟其中奧義。

還記得第一次讀“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我們一個個都不知所措,明明是“shuo”,爲什麼要讀“yue”呢?爲什麼那個時候的“說”和“悅”是一個意思呢?那爲什麼不直接就寫“悅”字呢?我們的腦子裏裝着十萬個爲什麼?因爲無法理解,誦讀的時候只能是呆呆地念、死死地背。

慢慢地,我們逐漸找到了它的韻味,一邊跟着讀,一邊搖頭晃腦,就算是被老師點名站起來背誦,也能從容自如的來上一段:“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有一次,我和一個同學在討論問題時產生了分歧,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已經論證了是他錯了,可他卻還要與我爭執,我當時心裏就有些瞧不起他,甚至不想跟他玩了。可我突然想到了孔子說的“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又想到了“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不過是這一個看法與我不同而已,他還有那麼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呢,我又怎麼能輕視他呢?

越讀《論語》我就越發感受到孔子的偉大。《論語》裏的每一句、每一條都在教導我們人生的道理。孔子教我們修身養性,教我們爲人處世,教我們做人要具有“君子”人格。品德高尚、待人誠信、謙虛好學,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雖然一直到小學畢業,我們的《論語》都還沒有讀完,但這樣一部偉大的論著本來就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讀完的。它在我們人生的每一刻都能給我們以不同的指引。正所謂學海無涯,在之後的日子裏我會把《論語》一直讀下去,還要繼續讀更多的好書,就讓我沉浸在中華經典中肆意徜徉吧!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10

當我剛會寫自己的名字的時候,爸爸就告訴我,我的名字“思敬”是出自《論語》。當時我只是知道有《論語》這本書,其他的什麼都不知道。但也是因此,才使我對《論語》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隨着時間的推移和知識面的增大,在這個假期裏我嘗試着通讀了《論語》,雖然過程有些吃力,但是我覺得自己感悟領會了其中的諸多哲理。

《論語》是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書。它歷經滄桑,流傳了2500多年,其中無一虛言、句句都落在實處,影響了世代中國人,像裏邊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溫故而知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朝聞道,夕可死矣”、“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等等都傳遞了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告訴了我們許多做人的道理。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處處充滿誘惑,容易迷失自我的今天,其中的名言警句,精彩典故,更能使我們擺脫心靈困惑,修正我們的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

就拿“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這句話來說,孔子告訴我們:君子有九件要想到的事:看要想到明白,聽要想到清楚,神態要想到溫和,容貌要想到恭敬,言談要想到誠實,處事要想到盡心,疑難要想到詢問,憤怒要想到後患,見到名利要想到大義。它讓我明白了:眼睛看到的,耳朵聽到的,都能夠思索其中的含義;君子與人相處,自己的顏色必須注意要溫和,容貌必須注意要謙恭;君子的言行必須忠實,辦事必須認真;說完話、辦完事要自我反省,檢討得失,有所疑惑就要請教他人,有憤怒之事要考慮後果,見到財富名利都要想到是否合乎大義。

如今,已經有近千個以孔子名字命名的傳授中文和中國文化的孔子學院遍佈在世界各地,作爲中華經典文化所蘊含的智慧代表其思想哲理和名言警句早已傳遍世界各個角落。就像《朱子語類》所說“天不生仲尼,萬古長如夜。”孔子和《論語》延續了兩千多年讀書人的夢,更是訴說了千年的理念,讓我們現代人仍然可以得到溫暖,去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

《論語》的魅力又是巨大的,在我眼裏它的意蘊和深刻就像浩瀚的宇宙遠遠不是我所能挖掘徹底的,在下個假期裏我計劃重讀《論語》,我想那時的感悟會比這次更加深刻。我爲自己的名字出自聖人的言語而自豪,聖人的教誨必將使我受益終身。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11

我在這一學期有幸學習了《論語》這本書,《論語》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傳弟子編撰而成。記錄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現了孔子的政治主張、論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意思是,人如果不自重,威信就不如別人,學習也需要經常鞏固知識。才能對學習得到有效的幫助。這句話使我想到了我自己以前的一言一行。

以前,我總是大大咧咧的,一點都不夠穩重,引來許多人的指責。玩起來,那可以說連自己姓什麼都不知道了。記得有一次參加趙怡歌組織的“祕密”活動,很晚回家。爸爸媽媽東找西找都找不到我,使他們非常擔心、傷心。同時這件事情被同學們知道後,自己的面子也在同學面前丟的一乾二淨,招來同學們的冷眼相待。有時候在課堂上我也和班上的男生嘻嘻哈哈,不認真聽課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好多女生都不喜歡和我做朋友了。

沮喪之餘我學習了《論語》,其中的“無友不如己者,過,則無憚改”等句,知道了自己不能經常和那些“道德品行不如自己的人”混在一起甚至成爲朋友。如果這樣,你在別人眼中的形象便會一落千丈,自己的威信也就很難樹立起來。想到這我停止了行動、遠離他們,自己的心也安分下來了。學習上、生活上有困難我會找老師、找同學幫助解決。現在值日中,我是能幹的組織者,課間我和大家一起討論難題、分享讀書感受、解決班級問題。

學習了《論語》的“學而篇”,使我明白了做人的很多道理。現在的我,已經變得懂事多了,當我言辭不當、行爲不合學生行爲規範時,我就會想起《論語》中老師教給我們的內容。

“學而篇”不僅講了學習,也講了做人的道理。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人。”意思是,說話不要花言巧語,這樣會給別人留下別人不好的印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人如果每天反省自己三次,那他就會爲人非常忠誠,與朋友叫他也會非常誠實。學習也會非常用心。像這樣時刻啓發我的句子還有很多,它們像一位不說話的老師時刻提醒着我的一言一行。

你可千萬別小瞧《論語》這本書,這本書裏有很多道理值得我們學習。雖然孔子生在古代,但是我們至今還在照着孔子的思想做事。所以利用好你身邊《論語》這本書吧!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12

從咿呀學語到如今能提筆著文,寒窗苦讀九個春秋,接觸最多,感觸最深的也莫過於孔老夫子的《論語》了。

初讀《論語》是在小學,讀的只是縮略本並且是最簡單的現代漢語,但是卻覺得它樸實無華又富有內涵,只是隻言片語便勾畫出一個擁有仁愛的社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道出做人基本條件;“民無信不立”講出治國真諦;“匹夫不可奪志,三軍不可奪帥”醞釀壯志凌雲……這些樸素的文字洗滌了我幼小的心靈,使它明澈無瑕,引我走入文學殿堂,在裏面尋找我自己稚嫩的夢想……

再讀《論語》是在剛入初中,這次不再是囫圇吞棗,而是在老師的帶領之下細細品味那經典的十則。這時的我才知道它是一本高深莫測的書,每次品讀都會有些不同的收穫。

原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是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處世之道,孔聖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就已經爲現在勾畫好了政治藍圖,或許只是由於人類思想覺悟不夠深,社會不夠發達未能實現。這句話看了又看,讀了又讀,這才發現,其實人與人之間多些寬容,少些計較,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多爲他人着想,還有什麼比這更美好呢?

在欣賞《論語》的時候,我慢慢咀嚼,細細品味,用它來規範我自己的行爲和學習方法。品讀《論語》時,我明白大孝是我的本分。百行孝爲先。孝是天經地義,人倫之本。木有根,水有源,源遠則流長,根深才葉茂。人也如此,若無父母,不必說自己的抱負是何,只怕連生命也不曾有過。

另外,《論語》在學習方面也給了我莫大的幫助。“溫故而知新,可以爲師矣”這句話真是一語點醒夢中人。記得在初四上學期,我急於求成,爲了在考試中的到高分數,拼命做練習冊,每天發揮“零點精神”。卻忽略了書上最基本的例題與定義,輔導書上的解題方法讓我眼花繚亂。後來的結果不言而喻,我在考試中慘敗,老師簡單的分析了試卷,總體一句話就是“基礎知識不牢固,書上內容不熟悉”……於是從那時起,我開始着重於複習書本上的基礎內容,成績漸漸上升,睡眠也足夠了,每天快樂的學習,也沒有最初的頭暈目眩之感了……

是《論語》讓我明白了“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待人處事之道;是《論語》讓我明白了孝親敬長是本分的道理;是《論語》讓我明白了“溫故知新”可爲師的學習方法……

孔夫子的《論語》博大精深,我要不斷學習,不斷探索,細細品味,以他作爲我自己的鏡子,不斷完善自己,將《論語》的精神付諸於行動,傳揚下去!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13

《論語》是一部給人以啓迪的經典之作。它好似一株瑰麗奇葩,馨香撲鼻,意味悠長;又好似一顆璀璨之星,耀眼奪目,光照千秋……這不,就連我這個初碰《論語》的小字輩在拜讀一番後也明白了許多……

通過讀《論語》,我明白了交友之道。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是啊,益友就像厚厚的百科辭典,你總能從與他的交往過程中,得到有益的幫助:當你猶豫彷徨、難以決斷時,益友的廣博多識可助你做出正確選擇;當你取得成績、獲得成功時,益友的逆耳良言可使你保持頭腦清醒;當你有了缺點、犯了錯誤時,益友的直言不諱可教你補漏改邪……而損友就如同污濁的沼澤泥潭,與他們交往,會讓你不知不覺陷入其中且愈陷愈深,貽害多多。《論語》讓我明白的交友之道就是慎重交友,善交益友,樂交諍友,不交損友。

通過讀《論語》,我明白了心靈之道。《論語》中有這樣一段對白:“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細細品位這句話,我頓捂了一個道理:人生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要在最短的時間內接受下來,不要糾纏其中,一遍一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痛苦;而且我們要儘可能地用自己所能去彌補這個遺憾。承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的生活之道。

通過讀《論語》,我明白了人生之道。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是啊,哲人眼中滾滾奔流的江河水,它不只是一種自然的存在,其中流淌的還有挽不回、留不住的光陰。就在孔子看着流水興嘆的同時,他也對自己、對他的學生、對千年萬代的後人描述了這樣一種人生軌跡:“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也許這一種人生軌跡並不適用於我們每一個人,但我們卻能夠以其爲借鑑,設計我們自己的人生之道,那就是要認準人生目標,惜時苦幹,當下的我要走出自己的人生軌跡,首先就得惜時勤學,只爭朝夕。

當然,《論語》讓我明白的還有很多很多,譬如君子之道、理想之道、仁義之道……只是紙短墨淺,小小的我怎能幾句話就說得清啊?!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14

說起《論語》,應該是家喻戶曉,但真正瞭解其內涵的人,又有幾個呢?而我,也是在這兩天的學習中才走進《論語》,並從中悟出了許多道理。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也就是說,自己不喜歡的,也不要強加於他人。回想起我以前的經歷,委實是沒有做到這一點。就拿發本子這件小事來說吧,我會因爲有其他事要做,就把這些本子“轉手”給別人,那人的臉上雖有百般不願,卻還是幫我發了本子。現在想來真是慚愧,發本子本是幾分鐘就能搞定的事情,我卻還要麻煩別人。爲這點小事而讓他人鬧得不開心又何必呢?若是下次再遇到這類事情,我定會不施於人。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光學不想學不好,光想不學也學不好。一看到這句話,我就會想起那個傷心的夜晚以及我那段時間的學習態度。因爲數學我在暑假時是預習了一些的,所以上課時也就沒太注意聽,即使聽了也不過是點點頭罷了,腦子不動,當然就有疑惑,這點在家庭作業中就充分體現了出來。做數學作業時,總有那麼幾道題會把我難住,但我不願動腦筋。於是,手機拍題便成了我的“救星”。書上都是“優”,到了考場就不這樣了。我思來想去也沒做出最後一道題,前面的題也缺於檢查。這樣的話,考試成績自然也是慘不忍睹。那天夜晚,我哭了,就像是有人狠狠地扇了我一巴掌似的,臉上是辣疼辣疼的,心裏亦是如此。面對這樣的成績,我只有無盡的悔恨,當初爲什麼不好好學呢?從這件事中,我也明白了,學習應該做到學思結合,才能越學越好。

“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這說的就是時間,時間像流水一樣從我們身邊流過,日夜不停。每當我聽見時鐘上秒針一格一格前進的聲音,便會陷入恐懼,時間爲何這樣快?我還什麼都沒做呢。於是,我便與時間展開了一場賽跑。早上去學校的路上,我加快腳步奔向學校;在校園裏的時光,我爭分奪秒;做作業時,我奮筆疾書……曾經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你每天過着七八十歲後能做的事情,還要大把的青春幹什麼呢?”是啊,時間是那麼寶貴,我們應該在有限的時間內做些有意義的事。如:清晨早起鍛鍊,堅持寫好每一天的作業,熱心幫助他人……這樣,我們生命的每分每秒都是充實多彩的,何樂而不爲呢?

《論語》,它流傳千古,其中的一言一語都寓意深刻。學《論語》,長智慧,難道不是這樣的嗎?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15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能夠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您能告訴我一字,使我能夠終身實踐,並且永久受益嗎?如果有這麼個字,那就是“恕”字吧。就是你自個兒不想幹的事,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幹。人一輩子做到這點就夠了。

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因爲別人欺騙了你,你也就用同樣的方法去騙取別人,這種處世方法實在是不可取的。我以往與財務經理說過,不能因爲有客戶不講信譽,不按合同支付車款,一拖再拖,心中產生怨氣,就對我們的供應商也採取同樣的付款方法,也不講信譽,將來公司如何生存呢?無論何時,都要誠信爲本,這樣企業才能做得長久啊!

所謂“恕”字,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別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傷害,你也應儘量寬容。現實生活中的我,到目前爲止,我的人生中曾被兩個所謂的小人傷害過,儘管他們兩個人目前的處境不是太好,只是不知他們是否還象以前一樣天天算計別人,以往我在內心暗暗發誓,將來有一天我要報復,但隨着銳意進取的學習和工作,心境不斷地調整,時至今日,心境變遷,以往那種過激的想法已淡忘,甚至想不起來,但內心深處當時的痛楚還隱約記憶。

現如今擁有一份寬容,奉獻一份真誠,執着一份情節,把持一份矜持,回頭再想想過去的思潮是十分的不成熟,但當時的處境所崩發出來的想法卻是成長過程的真實寫照。所以此刻想想,毛澤東主席的講話是很有哲理的:“人是在不斷總結經驗基礎上日漸成長成熟起來的,”如果一個人不善於總結得失而一意孤行,必將走回頭路,弄不好還會犯同樣的錯誤的!

子貢以往問教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從不向富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傲氣凌人。這怎樣樣?

教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是,一個人不僅僅安於貧賤,不僅僅不諂媚求人,並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亮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爲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歡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現如今,生活中仍有許多的人在進行進取,在激烈的競爭中,努力發展着自我的事業,忘我的工作,不要健康,不要家人,忘記了朋友。收入多少,職位高低,似乎成了一個人成功與否的標誌?

對照起來,我是否也有相同之處呢,心靈相照的歡樂的生活似乎離我不是遙遙無期了?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16

學爲人而悅者,因人類即本體所在,認同本體,悅也。友朋來而樂,能夠本體乃羣居而作個體獨存也。"人不知而不慍",則雖羣卻不失個體之尊嚴,實在與價值也。此三層愈轉愈深,乃"仁"說之根本,樂感文化,實用理性之樞紐。

一切文字,僅有在必須的語境中,其意義才能清晰地浮現出來。《論語》,這本子夏留給後世的學習筆記,記錄卻是如此簡單!(子夏在孔子的門徒也確算不得是最好的學生)以這則文字而言,它缺少了具體的語言背景:在什麼情景下,對誰,就什麼問題而言,等等,這些都不清楚。從文字表面看並不深奧奇僻,似乎確實是談"悅"、"樂"二字,如李澤厚所言:"…以儒學爲骨幹的中國文化的特徵或精神是樂感文化。"倘以知人論世的方式以理解這則語錄,就必須作如是解麼

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孔子的這段話: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這句話語意重點並不在"學"字上,而在"習"字上。習,實踐。這句話的意思能夠這樣理解:學習如果能經常實踐它,那不也是很歡樂的麼"學"固然是歡樂的,但實踐所學更能讓人歡樂。

以孔子而言,"夫子以行道救世爲心",是一個"知其不可爲而爲之"的哲人,在殷商的廢墟上,這位生於"野合"的父母,起於貧賤的處境的殷宋公孫嫡系,成了"儒"的復興者。他說:"吾其爲東周乎""吾從周!""吾豈匏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他想建立一個東方的"周帝國",他以幾百年來商周文化的混合物--《周禮》作爲支柱來建構一個夢想的家園。所以他認自我是這種文化的代言人:"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然而初不見用於魯,十四年周遊列國,棲棲惶惶一如喪家之犬,喟然長嘆,"道不行,乘桴浮於海","逝者如斯,不捨晝夜",在如水流年中白了雙鬢疇昔之夜,夢裏在空寂神殿的兩楹之間,撫柱哀哀哭泣:"泰山其頹乎樑木其壞乎哲人其萎乎"

"大哉孔子,博學而無所成名!"學何爲習也!學而無所用,纔是一種真正的痛苦。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17

我愛世界上每一本有用的書,我也意識到,任何一本書的精髓只有經過反覆閱讀、啃咬和食用才能真正獲得。”吃《論語》就是這樣一個過程:從想吃,到嚼,再回味,香甜可口,清爽爽口,真的很快樂。

合上書,彷彿能聞到芹菜的香味從中溢出,我陶醉在《論語》的`話語中。

我第一次讀《論語》的時候,正好是五六年級。當時,我以爲《論語》只是一部白紙黑字的古文,真的很無聊。再看《論語》的時候,是大年初一。我覺得《論語》不僅樸素,而且美麗。雖然白紙黑字,寥寥數語,卻勾勒出一幅美麗的圖畫:“三軍能勝俊,匹夫不能勝志”,年初,豪邁的氣魄非同尋常,“仁者不相貌,智者不惑,勇者不懼”。對這四個字的描寫是金先生的風度;一個仁愛的人愛這四個字,言簡意賅,時時呼喚着人間的真情;“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概括了爲別人做事的本領和老師們孜孜不倦的話語。這些簡單而睿智的話語讓我的心變得乾淨而清晰。《論語》也把我帶入了一個欣欣向榮的世界。我懂得如何對待生活。

如果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把《論語》吃透,就會感到輕鬆愉快。《坐以待斃》中有五、六位孔子,有“無春,無春衣,無春衣”之稱。有六七個孩子在彝族洗澡。風吹,舞,霧,唱,還。”對!一個人能和同伴一起跳舞,同時唱歌,輕鬆愉快地回家,這是最幸福、最簡單的理想!這種理想不同於別人“修身養家、治國安邦”的理想,但這種平凡的理想卻能充分體現我們對省會的熱愛和嚮往《論語》讓我明白,權力和地位只是繁榮的一瞬間,只有悠閒舒適的生活纔是真正的生活。

《論語》使我完善了自己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方式,使我的心潤而香。

在我的書房裏,《論語》是我的指路明燈。進入初中二年級後,我渴望成功,卻忽視了對概念和定義的理解。這讓我在學習上感到困惑,教輔書中的各種學習方式更讓我眼花繚亂。後來,我又拿起初中課本,仔細回憶了《論語》中的兩條人生格言:“學而不思,學而不學,學而不學,學而不學。”。這句格言所倡導的踏實嚴謹的學習態度,規範了我的學習觀念,對我有很大的好處。

《論語》的味道就像嚼出苦薄荷的甜味。在甘甜之前的這些苦楚使我明白,我決不能違背做事的次序,在地上前進,否則我將失敗。

《論語》的每一點,雖然都是由許多平凡的文字組成,卻創造了許多人不平凡的生活。我相信他們也會在我們的生活中開一朵更加燦爛絢麗的花。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18

今天,當我們學習完儒家經典著作——《論語》後,我深有感觸。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讓我感悟到:學習的態度非常重要。如果我們把學習當做快樂的事情,當做自己的事,當做一種責任,就沒有學不好的,學不會的。做事情也一樣。正如毛澤東所說:“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世界上本沒有什麼事做不到。只怕你不用心做。只要你努力了,就沒有做不到的,因爲有志者事竟成。

他還告訴了我們學習的方法:反思就是其中的一種。曾子一天反省多次:替別人謀劃是不是盡心盡力了?與別人交往是不是誠信相待了?老師傳授的知識是不是認真複習了?像曾子這樣偉大的人。一天都要反省三次,作爲我們這些普通人,就更應該不斷的去反省,去反思。如果我們少玩一會,每天反省自己四次呢?甚至五次呢?我們再把孔子的學習方法與曾子的學習態度合二爲一,再一直堅持下去,也許你可能比孔子還偉大!但是人類歷史千百萬年,才岀現孔子這樣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那麼原因是什麼呢?就是人的惰性。如果我們都把懶戒去的話,那麼我們的世界會怎樣呢?

孔子曾在河邊感嘆到:“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意思是說:“逝去的時間像河水一樣,日夜不停歇”。就像朱自清寫的散文:巜匆匆》一樣“當我吃飯時,時間從碗邊溜去。當我睡覺時,時間從我頭上跨過,從我腳邊飛走了……”像朱自清這樣偉大的作家,都在爲自己感到悲傷。那我們呢?發呆的時候,時間毫不留情的走去,當我們玩手機時,時間從手邊逝去……現在,拖延已成爲人們的一大“亮點”!無論什麼事,總要拖到明天或者晚上才願意做。

白天忙着在刷朋友圈,忙着看韓劇,忙着看快手,看抖音,一晃半天過去了。再玩幾個小時的王者,等到手機沒有電了,才知道已經入夜了。從一個抖音視頻,到另一個視頻,一個結束又隨手滑到另一個視頻……可樂喝完了,薯片吃完了,但作業還沒寫……這都是平常拖延的典型模範。確實,拖延是我們溫柔的殺手。但是許多人雖然意識到了拖延的危害,也能痛下決心改正一次,但往往很快又陷入新的拖延。

唉!我們何時才能真正懂得惜時,去做些有意義的事情!想到這些,自己不禁臉紅心跳,慚愧不已。

孔子的隻言片語,就我受益匪淺。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19

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

《論語》就是這樣,它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我們,怎樣才能滿足我們心靈的快樂。

這就是《論語》。

兩千五百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被學生記錄了下來。這些語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後來就形成了《論語》這部著作。

《論語》沒有往日古書中的長篇大論,它有的只是一則則簡潔精煉,含義深刻的語錄。

其實,有時一句話正是最好的理解,最好的教育。

而我們現在,正是最需要《論語》來喚醒我們沉睡的心靈的時刻。

子貢曾經問過老師:“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假如一個人很貧賤,但他不向富貴人諂媚;一個人很富貴,但他不盛氣凌人。這怎麼樣?

老師說,這很不錯。但還不夠。還有一個更高的境界,叫做“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更高的境界就是,一個人不僅要安於貧賤,不僅不諂媚求人,而且他的內心有一種清涼的歡樂。這種歡樂,不會被貧困的生活所剝奪,他也不會因爲富貴而驕奢,他依然是內心快樂富足、彬彬有禮的君子。

這是多麼驕傲啊!一個人能夠不被富足的生活所蠱惑,又能在貧賤中保持着做人的尊嚴與快樂。

就是因爲這樣,我們每天要多觀察自己的心靈,讓自己的心裏擁有一片永久的樂土。

又是子貢,問了老師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他說:“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您可以告訴我一個字,使我可以終身實踐,並且永久受益嗎?

老師以商量的口氣對他說:“其恕乎!”如果有這麼個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

什麼叫“恕”呢?老師又加了八個字的解釋,叫做“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是你自己不想幹的事情,你就不要強迫別人幹。人的一輩子做到這一點就夠了。

拓展一點說,“恕”字是講你不要強人所難,不要給人造成傷害。言外之意是假如他人給你造成了傷害,你也應該儘量寬容。

但是真正做到寬容談何容易。有很多時候,一個事情本來已經過去了,而我們還是在不停地去想,這麼可惡的事情,怎能原諒它呢?然後在不斷的自我咀嚼中,一次再一次的受傷害。

于丹說過,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

這告訴我們,做事要拿得起,放得下。

讓這《論語》的力量與我們融合在一起,讓我們建立起一個有價值的人生,大概這就是《論語》的終極的意義。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20

說到國學經典,我最先想到的就是《論語》,《論語》是孔子與其弟子的語錄結集。儒家重要經典之一,結集工作是由孔子門人及再傳弟子完成的。

《論語》中有這樣一句話,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徒,是吾憂也。”意思就是說“品德不加以修養,學問不加以講求,聽到了仁義而不遵循實踐,不對的地方不能改正,這些都是我憂懼的”我認爲寫得好。品德不修養,如何去服人,學問不加以進求,融會貫通,如何應用。我們中學生缺的不就是這些?孔子還指出,對於君子來說,除了理想和追求外,道德修養也極爲重要,要經得住困難的考驗,“歲寒而知松柏之後凋也”,看到賢德之人就向其學習;看到不好的就引以爲鑑反省自己。

孔子說:”君子關懷的是道德修養,小人關心的是土地,君子關心仁義,小人關心物質利益。君子能反省自己,小人則怨天尤人。君子不斷的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小人則不斷的走向沉淪。”可見,孔子心目中的君子是有道德修養的人,小人是指缺乏道德修養的人,而聖人則是指對道德理想圓滿實現的人。

列寧就是一個特別遵守公德的人。有一次,列寧同志下樓,在樓梯狹窄的過道上,正碰見一個女工端着一_盆水上樓。那女工一看是列寧,就要退回去給讓路。列寧阻止她說:“不必這樣,你端着東西已走了半截,而我現在空着手,請你先過去吧!”他把“請”字說得很響亮,很親切,然後自己緊靠着牆,讓女工上樓了,他才下樓。

在現實生活中,不講社會公德的人和事很多。公共場合大聲喧譁、滿嘴髒話;廁所裏,清潔工特地在池邊放了垃圾桶,可仍有人不時地往水池和便池丟菸頭、紙屑,引起堵塞;電影院,銀幕上醒目地放着“請勿吸菸”的提醒語,可仍有人吞雲吐霧,照吸不誤;候車室,有人對垃圾桶視而不見,仍隨地吐痰,使地面齷蹉不堪……這些人我行我素,目中無人,其實質是缺乏社會公德。

中華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作爲一個禮儀之邦,是不容這些不講公德的行爲長時間存在的。講公德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作爲中華民族的每一個社會成員,都有責任將這種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一個人要過上美好的生活,就要學會做人,學會自律,首先是修身,然後纔是齊家治國平天下,這是中華傳統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東方人生哲學的核心,它對人格的形成,道德觀的實現,民族素質的提高顯得更爲重要,有利於大家共同建設美麗中國!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21

子曰:“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孔老先生告訴我:父母健在時就不要長時間離家遠行,如果不得已要離家遠行,必須要有一定的去向。我似乎還沒有獨自遠行的經歷,但在外時父母的牽掛,卻深深地牽引着我。

一次,我去上英語課,爸爸囑咐我到了學校給他打個電話。可當我到了那裏準備打電話時,突然忘記了爸爸的手機號,手裏拿着手機,心裏萬般無奈,傻傻的笑着。等下了課,一個熟悉的身影出現在我面前,是爸爸!他責備我的大意,讓他擔心。現在想起來都很愧疚,好友的電話倒背如流,可每天在自己身邊的父母的電話,卻忘的一乾二淨,真是悲哀!子女永遠是父母的心頭肉,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一條無形的紐帶,便將我們緊緊繫在一起,每天回家可以開到父母臉上的笑容,遭遇挫折時可以得到父母的鼓勵,在外遠遊時可以聽到父母的叮囑,原來,這就是幸福……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孔老先生告訴我:君子總是心胸寬廣坦蕩,小人常常憂愁悲傷。一般人很難有海納百川的胸懷,總是會爲一己私利勾心鬥角。我承認,我並不是一個很能寬容他人的人,我也會有“陰謀”,也會有心計,可其他人何嘗不是呢?人是一個矛盾的組合體,總是在自我意識了掙扎。傷害過自己的人,覺得應該讓他們付出代價,可真正想要“報復”時,卻又於心不忍,慢慢的,自己在這些小事上糾結,把自己弄得很累,心累了,還會快樂嗎?後來,我學着去理解他人,去寬容他人,傷害我並不是他們的初衷,只是我自己這樣想罷了。漸漸地,心中沒了先前無所謂的困擾,多了一份坦然,生活變得簡單而快樂。原來,寬容他人是一種幸福……

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孔老先生告訴我:有益的朋友有三種,有害的朋友有三種。同正直、守信用、見聞多的人交友,就有好處。同虛假做作、諂媚奉承、花言巧語的人交友,就有害了。我喜歡交朋友,但有因爲交友標準有些“偏”,所以至今也只有幾個“死黨”而已。俗話說:朋友多了路好走。“叫到一個知心朋友,受益一生,正直的人教會我不偏袒他人,守信的人教會我言而有信,見聞多的人讓我學到更多的知識,大家共同進步。原來,與朋友談天說地、互訴衷腸是一種幸福……幾千年前,孔子用一字一句,記下了人生的真諦,幾千年後,我從這一字一句中,感受幸福的氣息。論語讓我明白了什麼是幸福!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22

小時候讀《論語》,是因爲學校老師的要求,要背會,考試要考。後來讀論語,是對孔子的敬重,想要從中學會什麼東西。讀的過程中,逐漸對孔子的思想有所理解,更懂得了《論語》在講什麼。現在,我想把自己的一些理解告訴你,讓你也從中瞭解《論語》的奧祕。

人們常把孔子和古希臘著名哲學家蘇格拉底相提並論,孔子思想的深度與廣度,他和弟子所著《論語》的影響力,在世界範圍內確實可以和蘇格拉底相提並論,在今天甚至還要大於蘇格拉底。孔子的言行涉及面很廣,孝道、治學、治國、爲政,幾乎涵蓋了人生中所有的重要場合,你的困擾,你的疑惑,總能在論語中找到答案。可能有時候裏面的一些話會顯得有些過時,但是重要的是你自己從中得到的感悟,以及對人生的理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原來說的是不同的人對學習的理解,以及由此所產生的學習快慢好壞的差距。但是我從中也體會到一些有關爲人處世的道理,人應該做自己感到快樂,感興趣的事情上,而不是刻意去做自己不喜歡的事情,這樣是沒有好結果的。只有你樂於做一件事情,你纔會可以專心、深入的去做,最後有所成就。而在有所成就的基礎上,更應該有着“修身、治國、平天下”的遠大目標,不枉人生一世。

《論語》也對我的專業學習有着深遠的影響,醫學是一門非常嚴謹的學科,關乎人命,容不得半點虛假!在學習過程中就要秉持“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的守則,絕不可以不懂裝懂,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更重要的是,將來進入醫院,這會害了病人。一個不嚴謹,不懂裝懂的醫生絕不是一個合格的醫生!

醫學也是一門不斷進步的學科,而且進步的速度正不斷加快。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要想成爲一名合格的醫生,一名好的醫生,就要不斷學習,永遠保持一顆求知的心,做到學而不厭。不斷豐富自己,接受新的知識,新的理論,並且適時實踐總結。我想,這樣的醫生,纔不會落伍。這次疫情,成千上萬的人民深受其苦,國家真正處於危難之際,這是一場沒有硝煙卻有不少犧牲的戰爭!而在這場戰爭中,第一線的戰士就是醫生!是他們,不顧前方艱險,毅然決然的衝在抗疫第一線,哪怕有去無回。這些醫生,是我們的前輩,是我們的楷模!

《論語》帶給我的感悟,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講完的,不是普通的詞句所能表達的。那一點一滴深厚的人生哲理,慢慢滲透入我的心,陪着我在醫路上走下去。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23

暑假裏我閒來無事閱讀了《論語》一書,我感觸很深,從中我不但學到了許多知識,還使我的精神世界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論語》一書記載了孔子及其弟子編纂的關於孔子言行的記錄,其作者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孔子,他是思想家是理論家,也是我國古代最早的文藝理論批判家,他所提出來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對中國的教育產生了巨大的深遠影響。《論語》這本書是孔子思想主張的體現,孔子學說的核心是“仁”,即“愛人”這是孔子認爲的最高的道德準則和品質。

其中幾則道德言論令我感受深刻。第一則當然就是開篇第一章的第一則: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意思是:學習知識以後,要去時常溫習它,不也是很愉快的嘛!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處而來,不也是快樂的嘛!別人不理解我,我也不惱怒,不也是一位道德修養高的人嘛!從這段話可以看出來多麼勤奮的人,多麼樂觀的人,多麼大度的人,這樣的人不爲君子誰爲君子?這種品質值得我們學習。學習了之後及時複習,不僅會加強對所學知識的印象,還會從舊的知識中領悟到新的東西,就是“溫故而知新”,這樣豈不是一舉兩得?有志同道合的人從遠方而來,大家在一起討論共同的興趣、共同的喜好,一起交流生活、交流學習,真的是很快樂。別人不理解自己,這是很正常的事,因爲世界上有這麼多人,每個人的思想、喜好都不相同,我們沒有必要去爲此惱恨、惱怒,應該用寬容大度的心去理解別人,去原諒別人,這樣的人才可以被稱得“君子”。

孔子不僅勤奮、樂觀、大度,而且還謙虛好學。在述而第七中的第二則: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於我哉?”意思是把所學的知識默默地記在心裏,勤奮學習而不滿足,教導別人而不倦怠,對我來說,做到了哪些呢?從這段話中可以看出孔子真的太謙虛了,作爲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他的所思所想有很多都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成就突出,如此偉大的人還說出如此自謙的話,這種好學的精神的確值得我們學習。

孔子還提出了“苟志於仁矣,無惡也”。意思是如果一心一意培養仁德,就可以消除惡。在生活中品德是評價一個人好壞的重要依據,擁有美好品德的人會受到別人的歡迎,而那些品德低下的人會遭到別人的遠離。

《論語》對於現在人來說真的是一本值得一看的好書,書中充滿了哲理,對我們的做人做事都非常的有學習借鑑的意義。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24

《論語》由孔子弟子編寫而成,主要記錄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地反映了孔子倫理思想、道德觀念等,是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它與《孟子》、《大學》、《中庸》並稱“四書”。

“學而時習之……”隨着開篇這句膾炙人口的“子曰”,讓我們打開《論語》這本國學經典,走進2500多年前孔子的世界。孔子在《論語》中主要講了仁、禮、德、學這四方面,其中關於禮,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八佾篇首孔子謂季氏的那段話,“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以季氏的官職,只有用四佾的資格,但他卻用了天子才能用的八佾,這對孔子來說就是“是可忍,孰不可忍”了。在這裏,我們可以看出孔子對禮的尊崇和信仰。他對禮所持的這個態度,在《論語》中常常可以看到。孔子會哀嘆“久矣吾不復夢見周公”;孔子會爲難地邊贊管仲大仁,邊說他器小,“管氏而知禮,孰不知禮。”那麼禮的本質究竟是什麼呢?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孔子在這裏剝去“禮”複雜的外衣,道出了本質:與其奢侈,不如節儉。我覺得具體的有關禮的規矩、儀式都不那麼重要,重要的是我們爲什麼需要禮,明白了這個道理,才能自覺守禮。

《論語》中,孔子在學、仁、德等方面的意見是比較統一的,但在禮的敘述上,讓我有些迷糊。類似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的話,不由令我疑惑起來。一會兒說寧儉,一會兒卻又不願省去祭祖的活羊。到底是形式重要呢,還是本質重要?“聖人年紀大了,說話有反覆也是正常”我心裏這麼想。直到在做春節小報時,我突然明白了。春節有很多習俗,比如貼春聯、吃餃子或湯圓、祭竈、迎財神……

這些都是形式,都是用來表達人們追求團圓、平安、幸福等美好心願的,而本質就是由這許多形式體現了出來。就像子貢覺得既然在禮崩樂壞的魯國,一切都只剩下有名無實的形式了,那爲什麼還要每月浪費一隻羊呢?但孔子在意的就是這個形式,它是古禮!如果沒有了這個形式,禮就真的不存在了!我又想起在國學班上,大家一起學揖手禮見師長、見同學,現在這種禮儀只能在古裝片中看到,現實生活中哪還有啊。可與人見禮的本質還在呀,只是變成了鞠躬握手您好,點頭擡手說嗨了。

在反覆細讀《論語》後,我發現對於現在仍有很多意義,比如有關於學的,有關於如何做君子的、有關於富與貧的,甚至還有關於孔子那些個性鮮明的弟子們的。讓我不禁由衷感嘆,《論語》不愧是一部流傳至今的國學經典!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25

趁着寒假的閒暇時間,仔細的誦讀了這一本薄薄的小書——《論語》。孔子提倡師生之間應相互切磋,共同討論,互相啓發,以收到教學相長的良好效果。一部《論語》,實際上就是記載他們師生之間互相問對、討論的情況。它是儒家思想的經典。它是我國一份重要的文化遺產,也可以說,它可作爲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部教育書。

孔子從他的政治、哲學和心理學觀點出發,認爲德育的主要內容是仁和禮。他所說的“禮”是一種政治秩序,他所說的“仁”,是最高的道德規範,當然,這種仁和禮是有上下、尊卑、貴賤、等級之分的。所以他主張“爲政以德”,這反映了當時人的價值的提高和奴隸要求解放的時代特徵。

啓發式教育,現在的老師都不陌生。孔子的啓發式教育,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之一。欲教好,因材施。孔子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教育思想,那就是因材施教。由於孔子在教育方針上主張"有教無類",在招收學生時也做到來者不拒。治學方面,孔子的“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知之爲知之,不知爲不知。敏而好學,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博學而篤志,切問近而思”。不正是一種謙虛、嚴謹、實事求是、鍥而不捨的治學態度嗎?治學方法他講究“溫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們自己會學習。學習的主動權必須交給學生,目的是發展學生的思維,使其學會舉一反三。

處世:"以真報怨,以德報德,率然臨之而不驚,無故加之而不怒。"因爲內心的坦蕩、自信、泰然而自內向外油然而生的從容,寬容。孔子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爲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處世爲人,除了要感謝幫助愛護自己的人,同樣也要感謝那些嘲諷甚至傷害過自己的人,因爲只有他們的嘲諷才更讓人感覺至深,才更讓人覺醒與自強。《論語》告訴我們,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對待每一個人,且彼此間要留一點分寸。

交友:"事君數,斯辱矣。朋友數,斯疏矣。"是對我們的忠實勸告,並提醒我們廣交益友,不交損友,在與人相處的分寸把握上應"君子之交淡如水"。慢慢品味才深深的感悟什麼纔是"淡如水",水的純淨與清徹。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26

古往今來,光陰歲月匆匆而過,給我們留下最多的往往是感慨。

光陰,在孔子的《論語》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子在川上曰:逝逝者如斯夫!不捨晝夜。”孔子自己經常說,“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的卻,誰也不是生下來就瞭解許多事情。大家都是靠後天的努力才取得成功的。“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怠。”這是衆所周知的一句名言,一邊學,一邊想,一邊應用,這是孔子所提倡的學習方式,給我們很大的啓發。在這個歷練的過程後,我們將到了“三十而立”的年齡。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于丹曾經說過:“三十而立,就是建立心靈的自信。”三十歲的年紀,正如於丹教授所講應該是一個建立心靈自信的年紀。當人們捫心自問:“我立起來了嗎?”的時候,這也許便是答案。再等我們從“而立之年”到“不惑之年”,從三十到四十歲時,三十歲時應是風發揚厲,到了四十歲時該學會淡定從容,即所謂的“不惑”,就是人能夠自覺按照中庸的理念去做事;五十歲時,又會發生新的變化。孔子說五十歲知天命,也就是說,五十歲時內心有一種定力去應對外界的煩擾;六十歲耳順,耳順即理解和包容。孔子把自己的一生總結得如此清晰而通透:“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如果人的一生都像孔子所說的那樣做了,那他的人生就會更富有效率和價值。孔子的生活軌跡對我們現代人來說,仍然有許多啓迪意義,關鍵要看我們如何汲取這種智慧,來使我們自己更富有效率和價值。

子曰:“飯疏食、飲水,由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在《論語》中,孔子告訴我們應該如何去尋找生活中的快樂。讓我們社會如此激烈的竟爭面前,積極調整心態,保持內心的平靜和快樂。人人都希望過上幸福快樂的生活,而幸福快樂只是一種感覺,與貧富無關,同內心相連。孔子教給我們的快樂祕訣就是如何去找到內心的安寧,獲取心靈的快樂!

簡單地說,《論語》用最簡單的話語、最樸素的語言表達了聖人最真實也最深刻的哲理,告訴我們,怎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論語》的內涵博大精深,意蘊深長,值得我們青少年深思熟讀,領悟運用,並使之發揚光大,讓這部國學經典中的璀璨明珠永放光芒。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27

《論語》這部書,教給我們很多處世的方法,做人的規矩。這些道理看起來很樸素,這些辦法有時候在原則中透着一些變通。

孔子特別強調做事情的分寸,“過”和“不及”都是要盡力避免的。

此外孔子還提倡仁愛,但他並不認爲應當以喪失原則的仁愛之心去寬宥所有人的過失。

有人問他:“以德報怨,何如?”孔子的回答是:“以直報怨,以德抱德。”

這就是孔子告訴我們的處事態度。當然孔子也不提倡“以怨抱怨”,同樣“以德報怨”也不可取。因爲如果你採用“以德抱怨”你要獻出太多的恩德,太多的慈悲,你用不值得的仁厚去面對已經有負於你的人和事,這也是一種人生的浪費。

那麼在這兩者之外我們只好採用第三種人生態度去處世了。那就是用你的公正,你的率直,你的耿介,你的磊落,也就是說,用自己的高尚人格,去坦然面對這一切。

孔子的這種處世態度就是告訴我們,要把有限的情感,有限的才華,留在最應該使用的地方。

今天我們都在說避免資源的浪費,卻忽視了心靈的荒蕪和自身生命能量的浪費。

那麼我們做人又該怎樣與朋友們交往呢?《論語》告訴我們說,要本着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去尊重每一個人,彼此之間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

這就是禪道中所推崇的一個境界,叫做“花未全開月未圓”。這是人間最美好的境界,花一旦全開,馬上就要凋謝了,月一旦全園,馬上就要缺損了。而未全開,未全圓,仍使你的內心有所期待,有所憧憬。

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稍微留一點分寸,得到的往往是海闊天空。

做事,孔子提倡“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那麼言下之意就是“在其位,一定要謀其政。”那麼我們做事的原則是什麼呢?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孔子的意思是說,君子對於天下事,不刻意強求,不無故反對,沒有薄,沒有厚,沒有遠,沒有近,沒有親,沒有疏,一切按道義行事。

孔夫子最鼓勵的就是少說多做。做事要積極,說話要謹慎,這種謹慎在《論語》中被概括爲“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多思、多想、多聽、多看、謹言、慎行,這樣做事的好處就是“寡悔”讓自己少一點後悔。

在現實的社會中我們常常聽到有人抱怨社會不公,抱怨處世艱難。其實,與其抱怨,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們真的做到了做事把握分寸,說話少一些抱怨,少發一些牢騷的話,那麼我們就能夠修身養性,也就會少很多煩惱,自然就會懂得很多爲人處世之道。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28

古人云:“半部論語治天下。”此話雖有誇大之嫌,但是證明了《論語》在我國諸子百家著作中是濃墨重彩的一筆以及其不可超越的地位,其中至多理論仍被世人視爲真理,不但在中國影響深遠,而且名揚四海,被譽爲東方的聖經。

在《衛靈公》裏,他說道面對窮困潦倒的局面時,君子與小人就有了顯而易見的不同。孔子認爲他的生死觀就是將“仁”作爲最高標準的。生命是寶貴的,但是還有比生命更加重要的東西,那就是“仁”。殺身成仁自古以來激勵着多少仁人志士爲國家爲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拋頭顱灑熱血,譜寫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壯麗詩篇。

在《憲問》中,孔子講到了言論與道德,勇敢與仁德之間的關係。孔子認爲,勇敢只是仁德的一個方面,二者不能劃等號。因此,一個人除了要勇之外,還應該修養其他的各種品德,從而變爲有道德的人。孔子鄙視物理和權力,崇尚樸素和道德。所以他周遊列國,宣揚自己以德治國的政治主張,可惜並未受各國國君接納。

在《子路》裏,孔子闡述了自己對於“士”的理解。孔子認爲,“士”首先是有知恥之心、不辱君命的人,偶擔負一定的國家使命。其次是孝敬父母、順從兄長的人。再次纔是“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至於現在的當政者,都是氣量狹小的人根本算不得“士”。雖然孔子的認識具有時代的侷限性,但是不可否認他敢於質疑統治者的精神。孔子眼裏,統治者做到以“仁”待人待國後才稱的上是“士”。

在《先進》中,孔子極力提倡“慎言”,不該說的話絕對不說。因爲,白玉被玷污了,還可以把它磨去,而說錯了的話,則無法挽回,希望人們言語要謹慎。

在《季氏》裏孔子談到,交朋友要結交那些正直、誠信、見聞廣博的人,而不要結交那些逢迎獻媚、花言巧語的人,要用禮樂調節自己,多多地稱道別人的額好處,與君子交往注意不急躁、不隱瞞等等,這些對我們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在《顏淵》中,孔子談到了個人的道德修養問題。他希望人們按照“忠信”、“仁義”的原則去辦事,否則,感情用事,就會陷於迷惑之中。他認爲要提高道德修養水平,首先在於踏踏實實地做事,不要過多地考慮物質利益;然後嚴格要求自己,不要過多地去指責別人;還要注意克服感情衝動的毛病,不要以自身的安危作爲代價,這就可以辨別迷惑。

總而言之,孔子及其弟子的箴言警句在近日仍然可以作爲我們的行爲準則,規範人們的舉止,提升思想道德水平。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29

說來慚愧,雖爲人師,卻很少看書。平時上班,不是上課,就是備課、批改,沒時間看書。下了班,人已感到很累,回到家還要忙於生活瑣事,夠煩了。即使有時間,也寧可看看電視劇。偶爾翻翻雜誌,看看散文,讀讀笑話。像我這樣的,大概有很多。其實,看書是一種習慣,“忙、沒時間、累”只是一種藉口,一個人如果喜歡看書,無論多忙,他都會擠出時間來。

曾經對低段老師要求低年級小朋友背《三字經》有不同看法。那些之乎者也的文字,成人都一知半解,要求孩子們一字不漏背下來,有何好處呢?但仔細一想,這些書籍都是我國古代的傳統文化,可以先熟記後領悟。當然,不同年段的孩子應該學習不同的版本,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

宋代宰相趙普曾說過:“半部<<論語>>治天下。”論語確實有許多精華供後人學習,關於學習,有兩個過程,一是學,二是習,只學不習,僅是書本,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習要由生到熟,熟能生巧,由習到術,進而學術。術指導行動,爲了更好地做一件件事。

《論語》是一本博大的書,它包羅萬象,總的精神是“正心修身”,講的是做人的藝術,是成就人生的指南。人生的一切事業功績,都從做人開始。最終所能達到的成就就是做人的必然結果。《論語》就是人學,是做人處世的經典,既是原則論,又是方法論,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我們生活中的任何一件事,無不包含在論語的思想照耀之下。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爲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我每天再三反省自己:替人家辦事沒有盡心竭力嗎?與朋友交往不講信用嗎?老師傳授的學業沒有用心複習嗎?

生活中能做到的人實在太少了,如果我們反省我們的人際關係,反省我們的人生道路,教訓的背後,大多是對這些話的否定,誰踐踏真理,真理就踐踏誰。如果能把別人的事像自己的一樣重視,別人能不信任你嗎?把別人的利益看得像自己的利益一樣重要,別人能不推舉你嗎?真誠地伸出自己的手,毫無私心地幫助朋友,肝膽相照,榮辱與共,朋友能不多嗎?朋友多了路好走,辦事情能不容易嗎?老師教的東西,溫習了嗎,總結了嗎,對別人的勞動果實尊重了嗎,不尊重別人,別人能尊重你嗎?

一連串的問題迴盪在耳邊,就像警鐘讓我們清醒,教我們如何正確地對待我們的人生,讓生活更踏實,更自信,更從容……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30

世界上的真理永遠是最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就好像春天永遠要播種,秋天要收穫1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只是它把你內心深處的良知給激活了。

兩千5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段段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爲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編纂,後來記成了《論語》。

我們會覺得,《論語》好像沒有很嚴密的邏輯性,很多是就事論事,裏面也很少有長篇大論的文字,幾乎每1則語錄都很簡短。其實,無言也是1種教育。

我們都說孔子是聖人,聖人就是在他生活的土地上最有行動能力,最具人格魅力的人。孔聖人帶給我們的是1種在大地上生存的信念,他這樣的人1定是從我們的生活裏面自然而然地生長出來,而不是從天而降的。

與西方不同,中國哲學系崇尚的是1種莊嚴、理性和敦厚之美。《論語》中孔夫子的形象,就是這樣1種審美理想的化身。

在孔夫子這個形象身上,凝聚着他內心傳導出來的飽和力量。只有當天地之氣凝聚在1個人心中的時候,它才能夠如此強大。這是1種力量,我們如果學會了提取鍛造這種力量,我們就能夠獲得孔夫子那樣的心胸。我們看到孔夫子的態度非常平和,而他的內心卻10分莊嚴。因爲其中有1種力量——信念的力量。孔夫子是1個特別講信念的人。

宋代開國宰相趙普也曾經說過自己以半部《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論語》的推崇與敬仰。

子曰:“天何言哉?4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孔子對他的學生說:“你看,蒼天在上,靜穆無言,而4季在輪轉,萬物滋生,天而要說話嗎?”《論語》的終極傳遞就是1種態度,是1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孔夫子正是以此來影響他的弟子。

大家知道,儒家理論的核心和最最精髓的東西,除了“恕”字以外,還有1個字就是“仁”。

孔子的學生樊遲曾經問過孔子什麼叫仁?孔子只回答他兩個字:“愛人”。愛別人就叫仁。樊遲又問什麼叫智?孔子說:“知人”。瞭解別人,就是智。

關愛別人,就是仁,瞭解別人,就是智。就是這麼簡單。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生活。

道不遠人,讓我們在聖賢的光芒下學習成長!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31

日月如梭,時間流逝飛快。天地變了,人也在變,真正亙古不變的是書籍,是深刻的道理,是那些能夠真正滋養心靈的東西。以我的看法,具有悠久歷史的《論語》中所包涵的精髓纔是永遠不會改變的,可它卻能將人的品性改變。這,纔是真正無價的財富。

這本書裏的每一句話都是文言文,記錄的是我國儒派創始人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人生觀、世界觀、教育理念等。每篇文章雖內容短小,卻很精妙,能夠運用極少的文言文表達出精準、明確的內容和顯然易見的道理。

當我一頁一頁地翻閱《論語》,看着這深奧而耐人尋味的字句,細細地品讀着這一個一個字間的韻味時。猛然間,“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一句出現在我的眼簾。我不禁回想起平日裏,我雖然是愛看書,但是每次閱讀時都不會認真、仔細地體會到書籍真正的精髓。所以,凡是被我購買回來的書籍,我一般都會囫圇吞棗地看完。每一本書上都是乾乾淨淨的,一點批註也不做。每當別人談論起我所讀過的書籍時,我卻根本插不上話。但是有了“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這句話的啓示後,我才真正理解了閱讀的意義。閱讀,本意並不是只一味地去閱讀各種書籍,囫圇吞棗地汲取知識,而是在閱讀中多去感受這篇文章,寫出自己對文章的真實感受,感悟和思考。如果只閱讀不思考,無疑是相當於沒有讀,也不會有任何收穫;而只思考不閱讀,更是相當於思想被束縛,不閱讀,哪裏有思考的空間?所以,只有在兩者能互相結合的前提下學習才能事半功倍。

《論語》中還有一段“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一想起自己以往做任何事都不懂得堅持,還沒進行到一半就放棄了的情形,不禁很是羞愧。是啊,做任何事都要堅持到底才能成功。就像一座高聳入雲的山,是靠積累一撮撮不起眼的泥土才形成的;就像波濤洶涌的波濤,又何嘗不是靠積累每一股細流才匯成的。這不正是用事實告訴我們,腳踏實地地積累每一份看似渺小的知識和經驗,最後擁有了實力,那麼成功不就自然而來了嗎?

閱讀是快樂的,希望你也可以抽出時間讀一讀《論語》這本富有內涵的名著,感受它獨一無二的精髓,多多反省自己的不足,使自己盡善盡美。

論語讀後感1000字 篇32

看完了《詩經》再看《老子》,一部部幾千年前的不朽經書讓我獲益,並讓我不禁迷惑;幾千年前的先秦諸子百家是如何悟到這些道理的呢?但是這些字字珠磯的作品對我來說還是有些太深奧了,咬牙讀了幾本後,我把信心全部放在《論語》上了。

《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教學和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被學生片片斷斷記錄下來,這些以課堂筆記爲主的記錄由他的學生彙集片酬,後來就成了《論語》。中國歷史上從漢武帝開始,尊儒學爲統治思想,《論語》治天下。可見《論語》在古代社會生活中發揮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對它的推崇。

大家別以爲,孔夫子的《論語》像一座大雪山,只有那些專業人士才能攀上去,其實不然。在我看來,《論語》更像一碗熱騰騰的雞湯,喝下去後讓心靈得到一次洗滌,不,應該用一次昇華。孔子的《論語》很少由長篇大論,每一則都很簡練。因爲無言也是一種教育,子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論語。陽貨》)這句短語就是最好的敘述。

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是一路跌跌撞撞,一身傷痕闖過來的。全世界都驚歎於我們,因爲我們的一種信念,孔夫子就是一個很叫信念的人。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明信子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貢曰:“比不得已而去,於斯二者先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是啊!兵、食物都是護生的,人都有一死,還不如信念重要了。對待生活,孔子最愛顏回,他曾誇獎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論語。雍也》)

《論語》像一位智慧老人,給我指引人生。在處世方面,子曰:“何以報德?以直抱怨,以德報德(《論語。憲問》)。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標準,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矣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優何懼。人以羣分,物以類聚,交友需要謹慎。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損矣。子曰:“三軍可多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讓我明白志向重要。

《論語》的真諦就是教我們過上心靈的那種生活。古人半部《論語》治天下,我想用它來洗滌心靈,修身養性跟更好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