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三袋米》有感(精選22篇)

讀《三袋米》有感(精選22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2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到底應如何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三袋米》有感(精選22篇),歡迎大家分享。

讀《三袋米》有感(精選22篇)

讀《三袋米》有感 篇1

今天,我讀了一篇文章,文章的題目是《三袋米》。讀了之後,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文章講了一個普普通通的小男孩,他的父親早早地離開人世,留下的是兩間殘破不堪的瓦房和男孩年邁的奶奶。生活的重擔全落在男孩的母親一個人身上。當這個男孩考上當地重點中學的時候,不幸的事情發生了——母親得了風溼病,不能再種地掙錢供他讀書了。雖然考上重點中學,可每人每月需要交的三十斤大米對男孩的家庭說可想而知意味着什麼。男孩想退學。母親知道後告訴他說:“孩子,你只管好好讀書,其它的事不用管”。沒過多久,這位母親給孩子帶來了米,可都是些雜色米。這件事被負責的師傅知道了,說她愛佔便宜。第二個月送來的米同上次一樣,第三個月來送時,母親跪在師傅面前說這些米是她討來的,不要告訴別人。就這樣這位母親靠乞討供男孩讀完高中。最後,這個孩子被清華大學錄取。

這個母親是多麼偉大啊!爲了讓兒子讀書,她每天要到十幾裏外的地方去討米,儘管自己患上了風溼病,爲了能讓孩子安心讀書,自己天天在忍受痛苦,默默地奉獻,這一切還不讓兒子知道。所以,我覺得平常的三袋米我們可以稱得出重量,而母親爲兒子上學乞討來的三袋米卻無法計量。因爲母愛無法計量!這篇文章帶給我的是心靈的震顫,是更悠長的思索!在沉甸甸的母愛面前,再華麗的辭藻,再動聽的言語也顯得蒼白無力,唯有無言的沉默。

此時此刻,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是怎樣對待如此珍貴的母愛,母親無處不在的愛我把它當成負擔:睡前的一杯熱牛奶;雨中的一把花折傘;還有窗前爲我守候的一盞明燈;這點點滴滴都是母愛啊!然而我曾無視它的存在,把世上最偉大的母愛給浪費了!今天讀了《三袋米》這篇文章使我深深懂得母愛的偉大,以後要珍惜母愛,不浪費時光,好好學習,以報答母親!

讀《三袋米》有感 篇2

啊!最偉大的愛是母愛!

最近,我閱讀了一篇文章,是王恆績先生寫的《三袋米》。我此時的心被觸動了。每次讀到這篇文章時,我的淚都會不住地流下來。

這篇文章主要講述了一位失去丈夫的母親獨自辛苦地把兒子撫養到高中,兒子考上了高中,但學校要求每月交30斤大米,可母親卻三次都交的是雜色米。得了晚期風溼病的她每天清晨到十里多外的村子去打飯!校長知道了,以“特困生”的名義減免了兒子三年的學費和生活費。終於,兒子三年後以627分的高分考上了清華大學。當他知道了母親的故事時,感激的淚花噴涌而出,兩人深情地擁抱在一起……

我不知母親的真實感受是什麼,也許是興奮,也許是激動,也許是自豪……

我最感動的還是那一處——

“每天天矇矇亮,她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悄悄到十多裏外的村子去討飯,然後捱到天黑掌燈後才偷偷摸進村。她將討來的米聚在一起,月初送到學校……”這段話,我的感觸非常深。一個患了晚期風溼病的母親,聯繫上文,她的腿僵硬變形,腫得變成梭子了,這是多麼疼啊!走十多里路,該是多麼艱難啊!也許有一個信念在激勵她:一定要讓兒子考上大學。日復一日,三個月,天剛矇矇亮出發,黑夜掌燈後纔回家,這讓常人難以忍受的!!!更何況是一個晚期風溼病的患者呢!我的心裏真的爲母親心疼,我想對您說:“好好休息吧!”也許他會不同意,因爲在她心裏最重要的,不是生命,而是希望兒子考上個好大學,長大後有出息……這飽含着一位母親對兒子無限、深深地愛!!!打着

我的心裏比打翻了五味瓶還難受,不禁想起了那次——

那天,老天生氣,下起了滂沱大雨,還打着讓人心驚膽顫的閃電,可我卻發燒了,整整40度!媽媽見了,心疼地對我說:“兒子,你等着,媽媽給你買退燒藥去!”說罷,她穿上雨衣,到十多裏外的藥店去買藥。狂風席捲着萬物,加上雨叔叔的傾盆大雨,再加上雷公公的怒吼,她怎麼去啊?這純屬是“雞蛋碰石頭”啊!我迷迷糊糊從窗外看,啊!她那弱小的身軀頂着狂風,時而被吹退半步,可她還是堅強地走啊,走……

終於,她回來了,我望着媽媽,雨衣已經破了,頭髮、全身都溼透了,那衣服緊緊地貼在她的身上,她笑着對我說:“兒子,我……”話沒說完,他就倒下了……我的病很快就恢復了,可她卻發燒了,42度!!!我的心裏非常難受,就問:“媽媽,您爲什麼非要這樣呢?”她聽了,用微弱的聲音對我說:“我寧願自己生病,也不讓我的寶貝兒子生病!”我聽了,大哭……這便是我對母親的無窮的感激……

我們要多聽話啊!母親爲了我們付出了那麼多,都敢爲我們喪命,我們應該知道母親爲我們做了多少,生我們的時候,那是多麼痛,一刀一刀割開她的肉,母親操勞了一輩子,都是爲我們好,一句句溫厚的提醒,一頓頓的家常便飯,一件件充滿愛的毛衣……

我想在這裏深深地對您說一聲:“感謝您!”您給我了一切,沒有了您,就沒有我,您對我的愛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母愛,是溫柔的話語;母愛,是充滿愛的港灣;母愛,是心靈上的創傷……

母愛,最偉大的愛。

讀《三袋米》有感 篇3

今天讀了《三袋米》這篇文章,故事很令人感動。

講述一個孩子上中學時,學校要求學生每月都交一袋米,那是他家很窮,父親去世,母親又有風溼病,家裏沒有那麼多米,媽媽爲了讓我接受教育,早起去別的村討米,最後我完成了學業,並考上了一所很不錯的大學,這就是母愛,母愛可以粉碎一切障礙,再冷酷的人也會被母愛感化,我們要善待母親,從我們身邊的小事做起。

這個故事說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孩子的父親死了,母親含辛茹苦把兒子拉扯大,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一中,母親卻得了風溼病,交不出30斤米,所以她就去討飯,最終被校長知道了,以特困生的名義免去了兒子三年的學費與生活費。三年後,兒子考進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生那天,講了母親討米供兒子上學的故事,把兒子和母親請上臺,兒子撲在母親的懷裏,嚎啕大哭。

讀了這個故事,相信很多的人都會流下眼淚,多麼感人啊!爲了孩子上學,去討飯。多麼無私啊!像大芭蕉把營養給小芭蕉一樣,而自己卻枯乾了,母愛正偉大,像大海一樣廣闊,像泉水一樣淌不盡!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撐起遮風擋雨的傘。偉大,無私……

生活中,也有偉大的母愛,你們是否感知,又是否報答,文中的兒子以優異的兒子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相信所有的母親都是別無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能夠爲我們的社會做有益的事情。

母愛偉大,爲了子女,無論受過多少磨難,都無怨無悔,希望我們做子女的都能夠體諒倒他們的良苦用心,好好的報答他們。

讀《三袋米》有感 篇4

讀完《三袋米》,我的眼淚早已"嘩嘩"的流下。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一個特困的家庭,父親去世了,母親含辛茹苦地拉扯兒子。兒子考進了重點中學,每月要交30斤米,可母親患有風溼病,不能下牀幹活,懂事的兒子知道家境的貧困,生活的艱難,雖然渴望上學,卻決定退學。貧病交加的母親狠心地用一巴掌把兒子"打到了學校"。後來母親瞞着兒子,去討飯,來給兒子交米。這件事最後讓校長知道了,校長二話不說,減免了兒子三年的學費和生活費。三年後兒子以高分考進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生的那天,校長把這件事講了出來,接着請了兒子的母親上臺,兒子猛撲上前,緊緊地摟住母親,號啕大哭。

聽了這個故事,你一定被深深地打動了吧!是啊!母親是偉大的,它的愛比大海還要深!就像是大芭蕉把它的營養給了小芭蕉一樣,而自己卻枯萎了。母親一把屎一把尿地把我們拉扯大,她們是多麼的偉大,無私。

在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有偉大的母親,我們該用什麼東西來報答她們呢。

文中兒子是用優異的成績來報答母親。對了,母親的付出不都是爲了兒女能取得好成績,能健康快樂地成長嗎。

所以我們一定要刻苦學習,要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來報答母親那偉大無私的愛。"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讀《三袋米》有感 篇5

我讀了《三袋米的故事》很感動。

一個農家的孩子,爸爸在他很小的時候就死了,媽媽由於生活所逼,長期勞累,患有嚴重的風溼性關節炎,腿的關節都變了形,不能幹農活,孩子在學校吃飯,每月要交30斤米。她家哪有米啊?於是媽媽拖着病腿一瘸一拐地到鄰村居民那一家一家討。學校負責收米的叔叔看後不滿意地說:“你的米怎麼這樣雜?這次算了,下次不能拿這樣的米。”媽媽一個勁地說:“對不起……”後來兩個月她也交來這樣的雜糧。收米的叔叔發火了,不收了。媽媽撲通一聲跪在地上,無奈地講出了實情。

收米的叔叔聽了很感動。向學校領導反映了情況。學校給予照顧,給她的孩子助學金。後來這個窮孩子發奮學習,考上了全國聞名的清華大學……我讀了這個故事很感動,情不自禁地熱淚盈眶,母愛是多麼偉大啊!同時也聯想到自己的媽媽對我也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一定要學好本領,將來報答她。

讀《三袋米》有感 篇6

前段時間,爸爸在書店給我買一本《孃的三袋米》的故事書,讀完我感動了很久。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一個特困家庭,兒子剛上學時,父親就去世了,母親沒有改嫁,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兒子。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一中,母親兩次給學校食堂上交的“伙食”都是早稻、中稻、晚稻、細米的混合物,而作爲生活費的現金呢?是丁丁當當的硬幣湊夠的五元錢。第三次交糧由於管理員拒收,母親雙膝蓋一彎,跪在廚房師傅面前,道出了“這米是我討飯得來的”的真相。

作者的這位母親,雖然貧窮,但心中有愛,有夢想;雖然乞討,但一樣活得有尊嚴,一種特殊的偉大的尊嚴!同時,這位母親也是幸運的,因爲她有個爭氣的兒子,文中的兒子更幸運,因爲她有一位平凡而又偉大的母親!

故事看完了,可那三袋米帶給我的那份感動和激情,卻時時在我心中縈繞。

在我們人生崎嶇坎河的旅途上,從吮着乳汁牙牙學語,蹣跚學步,到幼兒園、小學、中學……都是在母親無私的呵護中茁壯成長。當我們生病時,母親焦急地守護,常常抱怨咋不生病在自己身上?也好代兒受罪;當我們在外面遇到挫折或者哪次考試成績不理想時,母親會用心來開導我退一步海闊天空的哲理。有母愛的滋養,我們並沒有孤獨和惶恐,反而更增加了戰勝困難的勇氣和信心。當我們學習疲憊時,母親會默默的送上一杯熱水,一杯牛奶;當我們情緒低落甚至會對她打發脾氣,而這些,母親還會默默的承受。

這就是母愛,真摯無私,不求回報,永不停息。感化一切。

唐代詩人孟郊《遊子吟》寫道: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牢記這首詩,讓我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

讀《三袋米》有感 篇7

像我們這樣從小生活在城市裏的孩子,是體會不到偏遠地區農村孩子艱苦的生活的。

寒假裏我就讀到過這樣一篇文章,名字叫《三袋米》,講訴了貧困的母親是採取什麼樣的方法供養兒子上學的。

在一個偏遠的鄉村裏,生活着窮苦的母子倆,父親很早就去世了,母親含辛茹苦一個人拉扯着兒子。長大的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一中。這時,母親卻患上了嚴重的風溼病,幹不了農活,那時的一中,學生每月都得帶30斤米交給學校食堂。兒子知道母親拿不出,便說:“娘,我要退學,幫你幹農活。”母親打了兒子一巴掌。兒子上學去了,沒多久,母親趕到學校,氣喘吁吁地從肩上卸下一袋米,收米的師傅打開口袋,抓起一把米看了看,眉頭就鎖緊了——都是雜米。

又一個月到了,母親揹着一袋米走進食堂,師傅打開米袋一看,眉頭又鎖緊了——還是雜米。他一字一頓地說:“不管什麼米,我們都收,但品種要分開,千萬不能混在一起,下次還這樣,我就不收了。”第三個月初,母親帶的還是雜色米,師傅堅決不收了。母親哭了,“師傅,我跟您實說了吧,這米是我討飯得來的啊!”母親抹了把淚,繼續說:“我的了晚期風溼病,連走路都困難,更別說種田了,兒子懂事,要退學幫我,被我一巴掌打到了學校。每天我就揣着空米袋,拄着棍子去討飯,再將討來的米和在一起,月初送到學校。”

母親絮絮叨叨地說着,師傅早已淚流滿面。

三袋雜米里麪包含的是母親一片濃濃的愛,母親就算討米也要讓兒子讀上書,因爲母親知道,只有知識才能改變命運。

讀《三袋米》有感 篇8

魯迅說過:“母愛是偉大的!”我一直沒有深刻的體會,直到讀了這篇使我淚流滿面的文章—《孃的三袋米》。

《孃的三袋米》講的是一位單親母親,爲了能讓兒子交上上學用的三十斤米,每天天麻麻亮時,就去十里外的村子裏去討飯,將討來的米聚在一起交學費的故事。

文中的這三袋米,是世上用金錢也買不到的糧食。因爲,這三袋米中,不但有母親的尊嚴,還有母親對兒子無盡的愛。貝多芬說過,“我很幸運,有個愛我的母親!”文中的兒子也很幸運,有個愛他的偉大的媽媽!

我以前看過一篇文章,寫的是作者小的時候家裏非常窮,上學時,班裏同學們都揹着漂亮的碎花布書包,只有自己沒有。回家後,就向媽媽要,媽媽答應了。後來這位同學放學經過別人家門口時,偶然發現了平時沉默寡言的媽媽,在向別人乞討碎花布,被別人諷刺的滿臉通紅,但還是忍着羞侮向別人要了碎花布,做了一個漂亮的碎花布書包送給了他。

爲了孩子,母親們吃多大的苦都在所不惜,她們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孩子們受一點委屈,她們都是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啊!

我也想起了我的媽媽,清晨,她總是會輕聲地叫我起牀;傍晚,她總在校門口翹首盼望我的身影;不管颳風下雨,媽媽總是按時送我到學校;生病時,媽媽的淚水總會滴在我的臉上。多少個寒冬的冷夜,媽媽在爲我縫縫補補;多少個盛夏的夜晚,媽媽爲我撲蚊打扇……

讀了這篇文章,我終於理解了母親是偉大,爲了孩子,她們願意犧牲自己的尊嚴,爲了孩子,他們甚至願意向人乞討,她們寧意吃自己吃苦,只要孩子能健康成長。母親的偉大在於母親對孩子無情無盡的愛中,所以每個有母親的孩子都是幸福的,而此刻的我,也深深地的體會到,我是如此幸福!

讀《三袋米》有感 篇9

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叫《三袋米》。這本書是我最愛的一本。

《三袋米》主要講的是:一個孩子從小與母親相依爲命,用家鄉的泥土送走了親愛的父親。後來,小孩長大了,上了初中了,初中的學校要求每人從家中帶一袋米由月初送去。小孩小時,家中就不怎麼富裕。上了初中就更別說了,除了鉅額的學費,如今還要交米,這讓原本就十分困難的家庭更加難過了。孩子得知,本想篡學,幫母親務農 ,但卻被母親一巴掌打回了學校。母親在安慰好孩子後,自己便在天黑後摸黑去鄰村討米,再將討來的米聚在一起,月初交去學校。第一次,學校的廚師在檢查米時,很生氣,但還是勉強收下了。第二次,學校廚師檢查米時,告誡母親交米時,一定要把米分清楚,也勉強收下了。第三次,廚師發怒了,怒斥母親,並揚言要告訴校長。母親見瞞不過了,便“撲通”一聲,跪在地上,將自己乞討的事告訴給了廚師,並請求他不要告訴校長。廚師聽後,熱淚盈眶,不住地點頭。

三年後,兒子考上了清華。歡送會上,廚師在舞臺上講述了母親三袋米的故事。臺下的人和正在閱讀的我都已淚流滿面,不由得感嘆,原來,母愛是如此的偉大!

這本書告訴我們,父母爲了我們變得勞累,我們也要爲了父母變得孝順!

讀《三袋米》有感 篇10

前幾日我在《親情報》中讀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孃的三袋米》,讀完之後令我久久不願忘懷。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兒子剛上小學時,一場突如其來的病故,從這個雖然貧窮但幸福的三人小家“奪“去了這個家的.頂樑柱——父親。母親沒有改嫁,含辛茹苦的把兒子拉扯大,兒子也爭氣,考上了縣重高,本以爲熬出頭了,可病魔卻悄悄地靠近了這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的母親,一到醫院檢查——嚴重風溼病,這一檢查令兒子和母親感到晴天霹靂。最後也只好接受了這一個現實。兒子後來有幾次提出不去上學了,可迎來的都是一響亮的耳光。兒子終於同意去上學了,母親前兩次給學校食堂交的米都是“早稻、中稻、晚稻、細米”混合而成的;生活費則是由響噹噹的硬幣湊成的五元錢。第三次交糧的時候由於管理員拒收,母親雙膝一彎跪在了管理員面前。道出了“這米是我討飯得到”的真相,最後校長知道後,不動聲色的免了三年的學費,高考時孩子一鼓作氣以627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

作者的這位母親,雖然貧窮,但心中有愛,有夢想;雖然乞討,但一樣活得有尊嚴,一種特殊的,偉大的尊嚴!同時這位母親也是幸運的,因爲他有一個爭氣的兒子;文中的兒子,更幸運,因爲他有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

故事看完了,可那三袋米的帶給我的感動卻時時在我的心頭縈繞。

在我們人生及坎坷有崎嶇的旅程中,從牙牙學語,到會叫媽媽,到幼兒園、小學……都是在媽媽那無私地呵護中茁壯成長。當我們生了病,媽媽會第一時間送我去醫院,到了醫院後,不顧長途的跋涉,立馬在掛號、收費、輸液這幾個地方來回跑動,然後又焦急的等待,還常常抱怨爲什麼病不生在我身上,也好替兒受罪。當我們考試考得不理想是,她總會想到要立馬安慰我,用心來開導,告訴我“失敗乃成功之母”的哲理。有了母愛的滋養,下一次考試將不會害怕,充滿勇氣。當我們學習疲憊時,媽媽會默默地送來一杯熱牛奶,這些舉動雖然是暖的身體,但卻是暖的我們的心。當我們情緒低落後對她發脾氣,而這些,她,卻會默默承受。

唐代詩人孟郊曾寫過這樣一句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緊緊記住這一句詩,讓我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去體會母親的艱難的“心”因爲母親需要這顆“心”

讀《三袋米》有感 篇11

這是一個關於母愛的故事,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孩子的父親死了,母親含辛茹苦的將他拉着大,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中學,母親卻得了風溼病,交不出30斤米,於是她就去討飯,最終被校長知道了,以特困生的名義免去了三年學費與生活費。三年後,兒子考進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生那天,講了母親討米供兒子上學的故事,把兒子和他的母親都請上了臺,兒子撲在母親的懷裏,號啕大哭起來。

讀了這個故事,相信許多人都會流下淚,這是多麼感人阿!爲了孩子上學,去討飯,多麼無私啊!像大芭蕉一樣,把營養都給了小芭蕉一樣,而自己卻枯死了。母愛真的很偉大,像大海一樣廣闊,像泉水一樣淌不幹!用自己的身軀撐起遮風擋雨的大傘。偉大、無私……

生活中,偉大的母愛也是無處不在,你們是否感知,又是否報答,文中兒子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母親,相信所有的母親都是無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出息,將來能夠爲社會做貢獻。

母愛是偉大的,爲了子女,無論受過多少磨難,都不在乎,她們需要的僅僅是關心和體諒。“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讓我們用實際行動來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吧!

讀《三袋米》有感 篇12

最近,我讀了一篇文章,題目叫《三袋米》,文章的題目雖然很普通,但它的背後卻隱藏着一個非常感人的故事。一個特困家庭,父親去世了,母親含辛茹苦地拉扯着兒子。兒子很爭氣,考上了縣重點一中,母親卻患了嚴重的風溼病,那時的一中,學生每月都要帶30斤米來學校。母親爲了兒子有米帶回學校,每天早出晚歸、家家戶戶去討米,腿都僵硬變形了,腫大成梭形。校長最終知道了這件事,不動聲色。後來,兒子考進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生的那天,校長特意把母子倆請上臺,並講起母子倆的故事,兒子號啕大哭,緊緊擁抱母親······是啊,這個故事多麼感人!這位母親爲了兒子去討米,儘管自己的腿有多難受!兒子也很聽話,他曾要退學幫母親幹農活,可被母親給拒絕了,但他後來也考上了清華大學,爲母親爭了一口氣。

你看現在我們的生活多麼美好,不會像他們以前那麼窮苦,也有爸爸媽媽那麼愛我們,把我們當成掌上明珠,現在還可以免費讀書,我們的生活簡直就是無憂無慮的。但我們時常還和父母發脾氣,嫌父母嘮叨。仔細想想,其實是很不應該的,爸爸媽媽那麼愛我們,就算是罵我們、打我們,那也是爲了教育我們呀!那是爸爸媽媽爲了我們好。讀了這篇文章,我明白父母是最愛我們的了,我們也得要理解父母,不要讓父母那麼辛苦!

讀《三袋米》有感 篇13

我今天讀了《三袋米》這個故事,文章講述了一個貧困家庭,父親死去了,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兒子拉扯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兒子考上了重點高中,母親卻得了嚴重的風溼病。那時學生每月都得交三十斤米給食堂,兒子知道母親拿不出,便想輟學,被母親一巴掌打回了學校。以後每天天剛矇矇亮,母親就拎着空米袋,拄着柺杖,到十多裏外的村子去討米,因爲是“百家米”,所以她討的米都是雜色的,她前後送了三袋米給食堂師傅,都遭到了搶白和呵斥。當然,爲了維護兒子的自尊心,這一切都是瞞着他的。讀到這,我潸然淚下,因爲這位堅強而偉大的母親。文章結尾是一件令人欣慰的:兒子以627分考取了清華大學,而且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母子抱頭痛哭。 、

這個故事留給我最深刻印象是那三個蛇皮袋,它裝載的不僅僅是雜色 米,還有一位重病母親對兒子濃濃的愛!是人們對一個窮困母親的微薄支持,是對社會上一些勢利分子的鞭笞,是對在優越條件下生活的我們的一種警示 正如那位校長所說:“這三袋米是 用金錢也買不到的。”

讀《三袋米》有感 篇14

這個故事說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孩子的父親死了,母親含辛茹苦把兒子拉扯大,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一中,母親卻得了風溼病,交不出30斤米,所以她就去討飯,最終被校長知道了,以特困生的名義免去了兒子三年的學費與生活費。三年後,兒子考進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生那天,講了母親討米供兒子上學的故事,把兒子和母親請上臺,兒子撲在母親的懷裏,嚎啕大哭。

讀了這個故事,相信很多的人都會流下眼淚,多麼感人啊!爲了孩子上學,去討飯。多麼無私啊!像大芭蕉把營養給小芭蕉一樣,而自己卻枯乾了,母愛正偉大,像大海一樣廣闊,像泉水一樣淌不盡!用自己瘦弱的身軀撐起遮風擋雨的傘。偉大,無私……

生活中,也有偉大的母愛,你們是否感知,又是否報答,文中的兒子以優異的兒子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相信所有的母親都是別無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才,能夠爲我們的社會做有益的事情。

母愛偉大,爲了子女,無論受過多少磨難,都無怨無悔,希望我們做子女的都能夠體諒倒他們的良苦用心,好好的報答他們。

讀《三袋米》有感 篇15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這是一個很平凡的農村家庭,兒子剛剛上小學,父親就去世了,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到了母親身上,母親沒有改嫁,一定要讓兒子去學校讀書,那時候農村沒通電,她的兒子就在油燈下看書學習。當一張張獎狀覆蓋了斑駁陸離的土牆時,她兒子考上了重點中學,而此時辛勞母親卻不幸患上了中風,喪失了勞動能力,家裏連飯都吃不上,那時的農村中學生每月都要自帶糧食上學,每月30斤米,兒子知道母親拿不出,就說“娘,我要退學,我幫你幹活。”母親說什麼兒子也不去上學,還是母親把兒子趕到學校的。沒多久學校食堂迎來了珊珊來遲的母親,她是來交一袋米的,食堂的大師傅一看很不滿意,說:“你們這些家長總愛佔些小便宜,當我們食堂是雜米桶呀!”原來這裏面有早丶中丶晚稻,還有細米。這樣交了三個月,食堂的師傅終於不肯再收了,這位母親說:“大師傅,這,這是我討飯討來米呀!”終於校長的知道了這事,以特困生名義減免了兒子三年的學費和生活費,母子倆也有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和希望,三年後當兒子不負衆望以627分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我明白了什麼是母愛,母愛的偉大,在於爲了子女無論受了什麼磨難都無怨無悔。

讀《三袋米》有感 篇16

母愛是潤澤兒女心靈的一眼清泉,是天涯遊子的最終歸宿。 —題記今天,我懷着沉重的心情讀了一篇關於母愛的文章—《三袋米的故事》。我讀着讀着,眼前浮現出了母親用針線將自己的愛縫進兒的衣衫中的場景。在那搖曳着的火光下,母親認真的縫着。那跳躍的火苗,彷彿在鼓勵着這位普通的農村婦女,激勵着她的孩子努力學習,長大好報答他的母親,“寒門出貴子”土牆上那一張張獎狀不就是很好的證明嗎?我懷着一種激動的心情繼續往下讀。“啪”一聲,我的耳邊彷彿炸響了母親打兒的聲音。那位母親萬般無奈,心中無比氣憤地生平第一次打自己的兒子。我的心隨着這一聲巴掌聲顫抖了一下。這位母親也是無比愛自己的兒子呀!她深明大義,深知學習的重要性,深知如果不讀書,兒子長大還會像她一樣飽嘗人間的心酸。當母親做出那個普通人不願意做的動作—跪下時,我的心又被再一次震撼了。我看到了,看到了母親沿街乞討時所忍受的巨大侮辱,斥責,毆打,在她的身上反覆出現。一種苦澀的液體滑過我的雙頰,刺激着我的味蕾……

這篇文章開頭就說到,她患上了一種異常嚴重的晚期風溼病,可她卻還能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徒步走向十里多外的村子討飯,這令我十分震撼。是爲了讓兒子完成學業的那種信念,託付着她,支撐着她,讓她去討飯,讓她扛住了病痛的折磨。就在這種情況下,她也不願告訴鄉親們,怕傷害了兒子那脆弱的心靈,多麼偉大的母親呀......“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還有哪首詩能完全表達我此時的心情呢?

讀《三袋米》有感 篇17

我是一口氣讀完三袋米的故事的,說說我此刻吧!我的眼淚止不住的往下掉,真的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同樣是母親,我覺得自己真的太幸福了,而故事中的主人公母親還在爲兒子在學校的伙食來源着急……

這是一個真實的事情,是一個特困戶家庭,小學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媽媽沒有改嫁,而是選擇含辛茹苦的拉扯兒子長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兒子沒有辜負母親的付出,16歲的那年,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中學,而這時母親因爲長期勞累成疾患上了嚴重的風溼病。兒子知道去學校要交30斤米去食堂,他更知道家裏是拿不出這30斤米的,所以他和母親說:“娘,我要退學,幫你幹農活。”母親打心眼裏高興,摸着兒子的頭說:“你有這份心就夠了,但是書是非讀不可的,放心吧!娘能生你,就有法子養你,你先去學校報名,娘隨後就把米送去。”兒子固執地說不,就要退學,母親再三說快去,兒子就是不肯,母親揮起粗糙的巴掌打在兒子的臉上,那是母親第一次打兒子,幾年來都沒有打過兒子。

兒子終於上學了。沒過多久,母親一瘸一拐地挪進食堂大門,氣喘吁吁的卸下一袋米。負責食堂登記的熊師傅打開口袋,抓起一把米看了看說:“你們這些做家長的,總喜歡佔點小便宜,這裏有早稻、中稻、晚稻,還有細米,把我們食堂當雜米桶了。”母親只能說:“對不起,對不起,”把5元錢交給大師傅轉交兒子這個月的生活費,只有5元錢,現在的孩子隨便買一樣零食都不止5元錢,真的無法想象他當時是一個月的生活費,幾乎就是不花錢了。

又到了一個月,母親帶來的30斤米還是有早、中、晚稻參雜的,食堂的熊師傅說:“不管什麼米我們都收,但是不要摻和在一起,這樣我們沒有辦法燒。”母親笑笑又一瘸一拐走了。

第三個月母親又來了,熊師傅一看米,勃然大怒:“我說你這個做媽的,怎麼就聽不懂我說話呢?咋還是雜色米呢?你呀!今天是怎麼背來的,還是怎麼揹回去!”

母親似乎早就知道,雙膝一彎,跪在熊師傅面前:“大師傅,我跟你說實話吧,這米是我討……討飯討來的啊!”這時熊師傅楞住了,大吃一驚。

母親挽起褲腿,露出一雙僵硬變形的雙腿抹着眼淚說:“我得了晚期風溼病,連走路都困難,更別說種田了。兒子懂事,要退學幫我,被我打回學校的,因爲怕自己討飯的事讓兒子知道傷了他自尊心,母親每天天還沒亮就摸黑出村,去村外十幾公里的外村去討飯,然後等天黑纔回家,每天拖着沉重的雙腿來回走幾十公里路,正常人都困難啊,何況她嚴重變形的腿啊!就爲了兒子在學校的一口飯啊!熊師傅已聽的眼淚嘩嘩的啦,他說:”讓校長申請捐款。“母親堅決反對,怕傷了兒子的自尊心,更怕影響了兒子的學習,求着大師傅爲她保密。

最後校長還是知道她們的事,以特困生幫他免去了三年的學費與生活費。三年後,兒子以627分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生那天,校長特意將母親和兒子請上主席臺,熊師傅講了母親討米供兒上學的故事,把三隻蛇皮袋給所有的學生看,這就是三袋米的事情,請出偉大的母親上臺。看到這裏,我的眼淚嘩嘩地流,這位母親,你所有的付出都沒有白費,你教出了一位好兒子,他今天替你爭光了,這時兒子猛撲上前把母親摟在胸前,嚎啕大哭:“娘啊,我的娘啊……”

我忽然覺得,以後我過生日,不要給自己買禮物了,更不要叫一幫好朋友聚餐,而是要孝敬自己的母親,因爲當年母親養育我們不容易,現在我已是爲人母了,也更希望我的子女懂得感恩,懂得珍惜。感謝我身邊的每一個人,因爲有你們,生活才如此美好,感謝你們……爸爸媽媽,家人們,謝謝你們。

讀《三袋米》有感 篇18

《三袋米的故事》沒有華麗煽情的辭藻,沒有傷感唯美的抒情,只有一位平凡而又真實的母親在表達着對兒子的愛。當我讀完這個故事,讓我不禁想起全天下的母親都在用不同的方式來愛着子女,這種愛默默無聲,卻又無時不在我們的周圍,讓我們倍感溫暖。

這個故事闡述了平凡而又偉大的母愛,事實就是這樣,任何艱難困苦在母愛面前都會顯得蒼弱無力,這便是人間真情。也許,如今的社會,三袋米早已變得稀鬆平常;也許,我們的家庭不需母親的乞討爲生。可那三袋米摻入了母親的愛與尊嚴,便顯得無比沉重。身爲90後的我們怕是難以去體會那母親三袋雜米的來之不易。她完全可以讓孩子輟學務農,在那樣生活條件下,沒有人可以怪她做出這種狠心的決定。但從她的內心不斷告訴自己,只有讀書才能讓自己的孩子更有前途,才能讓孩子擺脫這種吃苦的命運,所以她不惜拖着自己病弱的身體去乞討,不惜下跪用自己的尊嚴來換取兒子的尊嚴。還有什麼比這種愛更偉大,母愛就猶如春天的甘霖,灑落在我們心中,用悄無聲息的方式滋潤着我們的成長。而我們,不知何時才能體會這母愛背後的艱辛。

太過熟悉,其實是一種遺忘。當母愛不斷環繞在我們身邊時,而我們卻在不斷追尋着自己個性的生活,漸漸地就忽略掉了這種看似平凡而又平常的愛。世上也就只有母親不在乎你對她的遺忘,仍然會源源不斷地向你默默奉獻着。因爲它不求回報,所以平凡;因爲它時刻都在,所以平常;因爲這種愛陪我們走過最重要的時光,陪我們度過最艱苦的困難,所以這種愛最偉大!是不是我們真的沒有想過母親如何不惜自己的尊嚴來換取我們一時的風光和所謂的自尊;是不是我們沒有體會過母親帶着病弱的身體在不停的工作來換取我們更多娛樂的時間。遠在他鄉的我們是不是早就遺忘了不斷添增在母親兩鬢的白髮,每次電話中累的不行的母親還總會裝出一副活力無限的樣子和我們嘮各種家常,還要不斷詢問我們的身體狀況。永遠在電話中不變的一個話題就是“錢還夠花麼”,殊不知,我們在揮霍母親血汗時,母親在家裏卻都是吃糠咽菜。

讀完這篇故事,讓我們一起努力吧,用我們的汗水來換回母親的尊嚴,讓我們母親的血汗不要付之東流。讓母親知道,我們這些孩子懂得她們的辛苦,並且我們盡了最大努力來回報她們。文中的那個孩子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了自己母親含辛茹苦的養育之恩,那個孩子爲自己的母親挽回了尊嚴,讓她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母親。每次回家,我都發現母親的面龐又添加了一絲蒼老,不知母親是如何日夜爲我擔心的,而我又幾時能想起家中母親的不易。有一次父親偷偷告訴我,我回家前,母親要哭一次,我離家後,母親再哭一次。母愛就是一首歌,永遠是那麼經典的耐人回味,永遠不會讓我們聽得厭煩。

珍惜我們的母親吧,珍惜她爲我們帶來的一切,不要等我們忙於生計,不斷奔波時才發現沒有時間和母親一聚,千萬不要上演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悲劇。母親是我們永遠的守護,而我們是母親唯一的期待。母愛,本來就是一個動人的奇蹟。獻給天下所有子女,請珍惜我們的母親。

讀《三袋米》有感 篇19

恩是生命裏的一縷陽光 ,是成長的一劑營養。

我曾讀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母親早年喪夫,隻身撫養着自己的兒子。但在兒子考上重點高中時,母親因風溼病瘸了腿,家裏也一貧如洗,三餐無着,而且當時學校每月要收30斤大米。兒子見此執意要退學,母親第一次伸手打了兒子,執意讓兒子去上學。第一個月初,母親一瘸一拐地把米背到食堂,經過苦苦哀求,負責掌稱登記的熊師傅才收了她那袋品種各樣、顏色各異的米。第二個月初,她又央求熊師傅收了那袋同樣不合格的米。直到第三月初,熊師傅實在不願收她那袋雜色米時,母親纔不得不屈膝說了實情——母親因病無法種莊稼交上大米,於是她就瞞着兒子和鄉親去乞討,並請求熊師傅不要告訴她兒子真-相,說“怕傷了他的自尊心。”熊師傅感動了,收了那第三袋大米,並瞞着她兒子,和學校一起幫這位母親供兒子讀書。三年後兒子考上了清華大學。學校歡送畢業生那天,熊師傅講訴了這三袋大米的故事,校長把那位蹣跚的母親扶上了講臺,此時人間最溫暖的一幕親情上演了!

讀完這個故事,我早已淚眼朦朧,話不能語,心中充滿了感動。文中的母親是多麼偉大呵,她含辛茹苦的拉扯着孩子,強忍着病痛也要支撐着這個家,即使是乞討也要供孩子讀書,更讓我感動的是這位母親要求瞞着兒子,“怕傷了兒子的自尊心”,她是多麼的爲兒子着想啊,她的愛是不求回報的啊!我沉思道:故事中的這個兒子應該是多麼地懂得孝順母親,感恩母親啊!我又細讀了一遍這個故事,發現對兒子的描寫雖然只有兩小段,但可以看出兒子對母親的感恩之情充斥在字裏行間——兒子固執地要退學幫母親到兒子摟着母親嚎啕大哭,無不流露出兒子對母親濃濃的愛,還有他一直的名列前茅、優異成績,也一定是他對母親的感恩在督促他努力勤奮。我不由得欣慰起來,似乎一縷陽光照亮了心田,心中頓時變得更加溫暖,這就是感恩的幸福啊!

“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人有德與我,不可忘也”,這些箴言我從小就耳熟能詳,每當在腦海中浮現,我心中就爲之一震: 感恩不是爲求得心理平衡的片刻答謝,而是發自內心的真誠的的無言回報!爲感恩木蘭代父從軍,包拯爲母辭官,孟郊寫下“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這一千古佳句……想着想着,我想到了自己的親人。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他們始終無微不至地關愛着我,始終像船一樣載着我從少年駛向成熟。爺爺粗糙的一次撫摸,爸爸語重心長的一次談心,媽媽深夜端來的一杯熱牛奶,奶奶做的一頓可口的飯菜,無不浸透着他們的愛,他們的愛是那樣的深沉,熾熱與細膩,而且從不要求什麼回報,他們只要看到我幸福,我進步,我成長,就心滿意足了。也正是因爲如此,我的心靈被他們的愛所感動,從而滋養出感恩之情,爲報答他們的愛而努力。當我爲勞作歸來的爺爺端上一杯水時,爺爺幸福的笑了;當我爲疲憊的爸爸捶捶背時,爸爸幸福的笑了;當我爲生病時的媽媽送上藥時,媽媽幸福的笑了;當我往奶奶嘴裏塞一顆她爲我留的糖時,奶奶幸福的笑了……當我看到他們幸福的笑時,我心中也盪漾着幸福,這就是感恩的幸福啊!

感恩,是生命裏的一縷陽光 ,是成長的一劑營養。它讓內心安寧,讓幸福充裕,我願在這感恩中,不斷地成長,感受生命的絢麗多彩。

讀《三袋米》有感 篇20

有人說:“母愛是閃耀着生命之光的一株靈芝草,讓痛苦頓時消融”;有人說:“母愛是一陣清風,吹走了我心中的陰影”;有人說:“母愛是一本閃爍着智慧之光的書物,教導我們怎麼做人”。更多人說;母愛似海。因爲母愛如水般纖柔,無論航行多遠,潤物細無聲,我心爲船,又如海般廣闊,容天地於一胸。母愛似海,都離不開母親的胸懷。母親對我們的愛是不能去計量的,我們要學會感恩。

看完《三袋米》這篇文章使我對母愛更加珍惜。在某地的一個特困家庭,父親不幸去世,兒子剛剛上小學,只留下一對母子和兩間殘破不堪的瓦房。母親含心茹苦地拉扯着兒子,過這“青燈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溫”的孤寂生活。兒子每晚在油燈下書聲琅琅,寫寫畫畫,輕輕,母親拿着針線,細細地將母愛密密縫進兒子的衣衫。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當滿山的樹木在黛綠中泛出秋意時,幹不了農活,母親卻患上了嚴重的風溼病,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一中,有時家裏連果腹之糧都沒有。那時的一中,學生每月都得帶30斤米交給食堂,對這樣的家庭無疑是非常困難的。兒子想退學,兒子卻固執的回答“不”,母親不肯,母親揮起粗糙的巴掌,結實地甩在兒子的臉上。這是兒子第一次捱打。

兒子終於上學去了,母親在默默沉思。沒多久,她一瘸一拐地走進食堂,收米的熊師傅看了一下米,望着他遠去的背影,第一個月初,發現是雜色米,便眉頭緊鎖說:“你們這些做家長的如何能這樣,當學校食堂是雜米桶。”這位母親臊紅了臉,連說:"對不起,對不起......"熊師傅見狀,沒說什麼,收下了米。又一個月初,這位母親揹着一袋米走進食堂。熊師傅照例開袋開米,眉頭又鎖緊:還是雜色米。母親不敢吱聲,熊師傅一看米,熊師傅也不再理她。第三個月初,母親又來了,勃然大怒,用幾乎失去理智的囗氣呵斥:"怎麼還是雜色米?你呀,今天是怎麼背來的,還是怎麼揹回去!"母親雙膝一彎,跪在熊師傅面前,兩行熱淚順着凹陷無神的眼眶涌出:"大師傅,我跟你實話說了吧,我這米是討......討飯得來的啊!"熊師傅大吃一驚,眼睛瞪得溜圓,半晌說不出話。在沉甸甸的母愛面前,再華麗的辭藻,再動聽的言語也變得蒼白無力,唯有無言的沉默。鳥兒以悅耳的歌聲來感謝森林的養育,小河以奔放的激情牢記大山的囑託。俄國有一句諺語:"父母之恩,值得我用一生回報的人,火不能燒。"

在這個世界上,水不可以溺,就是母親!

讀《三袋米》有感 篇21

這個故事說了母愛的偉大無私,故事是這樣的:一個孩子的父親死了,母親含辛茹苦把兒子拉扯大,兒子考上了縣重點一中,母親卻得了風溼病,交不出30斤米,所以她就去討飯,最終被校長知道了,以特困生的名義免去了兒子三年的學費與生活費。三年後,兒子考進了清華大學,歡送畢業生那天,講了母親討米供兒子上學的故事,把兒子和母親請上臺,兒子撲在母親的懷裏,嚎啕大哭。

讀了這個故事,相信很多的人都會流下眼淚,多麼感人啊!爲了孩子上學,去討飯。多麼無私啊!像大芭蕉把營養給小芭蕉一樣,而自己卻枯乾了,母愛真偉大!

生活中,也有偉大的母愛,你們是否知道,又是否報答,文中的兒子以優異的兒子以優異的成績來報答,相信所有的母親都是別無所求,只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學習,長大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讀了《三袋米》這篇故事,我下定決心,要好好學習,向文中的兒子一樣,以優異成績報答母親,成爲一個有用的人。

讀《三袋米》有感 篇22

每一個人都期望能找到照亮生命的一盞明燈,爲照亮自己的人生之路。有的人說那是智慧,它能在每一個危難的時刻爲你化解危機;也有人說,那是一種機遇,它能在黑暗中爲你創造奇蹟;更有的人說,那是財富,它能順利地幫助你渡過難關……讀了《三袋米的故事》,我恍然大悟,其實那點亮你人生道路的明燈就是那日日夜夜保護着我們的母愛,她只要點燃了就永遠不會熄滅,她會一直照亮着我們成長的每一條道路,每一個角落。

誰能想象一個患有嚴重風溼病的母親竟然能拖着僵硬變形的雙腿行數十里行乞求米,日日做,月月做,每天起早貪黑的爲兒子討來上學必交的30斤大米。30斤大米縱使是一個健康的常人拎起來也很不輕鬆,更何況是那位雙腿已腫成梭形的貧苦母親。這其中包含了多少常人根本無法體會到的艱辛哪,這其中又凝聚了多麼沉重的母愛。寧願自己累,也要讓兒子讀書,上學,寧願自己丟醜捱罵,也不願傷害到兒子的自尊心,這位偉大的母親就像一縷溫暖的陽光,照亮了兒子的一生。

或許,你正在爲文中的母親而感動,或許,你正被文中的母愛而深受震撼。那麼,請讓你認真感受一下在你身上的母愛吧,她同樣偉大。如果你還不曾感恩過那母愛,那麼,從現在起,從以後,請珍惜每一次的母愛,珍惜每一次向母親表達愛的機會,珍惜每一次送母親禮物的機會,它們也許很平常,但是母親已能從中感受到你那無價的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