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精選(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精選(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21W 次

讀完一本經典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精選(15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

六便士是英國價值最低的貨幣,代表顯示與卑微,月亮是這世上遙不可及的事物,可遠觀而不可褻玩,代表了無數人心中崇高的理想。

這是一本講述關於理想和現實的書,正如書中的毛姆所說,如果你忙於在地上尋找那六便士,你便不會看擡頭看天。

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在人到中年的時候,放棄了穩定體面的工作和溫馨舒適的家庭生活,瘋魔一般地踏上了學畫之路,從衣冠楚楚地證券經紀人開始流浪,而當現在的生活越背離原來安逸的生活環境,他就離自己的理想越近,靈感也不斷涌現。

當然徹底拋棄自己的肉身時,他精神中最有藝術氣質的一面終於通過他留在塔希提小島上的畫凸顯出來。

斯特里克蘭在塔希提島上貧病交加悲慘死去的一幕令人震驚,這和其留下的驚世名作被毀一樣讓人惋惜卻又無奈。

斯特里克蘭的行爲讓一般人難以捉摸,彷彿一直有一股冥冥中的力量讓他着了魔般走上作畫之路。

正如作家劉瑜所說“被夢想俘虜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斯特里克蘭的眼中,他的人生價值彷彿就是不顧一切代價,捨棄一切慾望,追求自己的夢想,這無疑是在他自己的人生中綻放了一場盛大的'煙火。

在我讀到這本書的時候,我是感到駭然並且敬畏的。

在結尾處,斯特里克蘭將自己的畫作付之一炬的時候,我彷彿看到他以一個勝利者的姿態,踩着無數追名逐利之人的身軀,打破了一切世俗的枷鎖,身旁彷彿是高高在上的圓月。瞬間感覺到在主人公的面前,自己的一切世俗痕跡原形畢露,在一瞬間自己羞愧難當。

作者毛姆在作品中以第一人稱敘述斯特里克蘭的故事,看到了他因爲看清人性的寬容,讓我在羞愧之餘似乎又能找到一絲安慰。也許我無法拋棄手中的便士,單純地仰望着空中的月亮。

但這是一個人的選擇,在我眼中,生活不只是一成不變的活着,也不是不顧一切地追逐心中的理想,也許我們能在兩者中找到一個相對平衡的方向,只要專注於此,付出努力我想便是好的。

當然生活中不能沒有便士,但也不能沒有月亮,沒有月亮的人生終將沉淪於便士的銅臭,我尊敬那些追求便士心懷月亮的人,也同樣對那些追求月亮的人報以祝福。

也許看完這部作品有許多人對於人生的選擇會有不同的看法,也許在一些人眼中,斯特里克蘭的所作所爲是完全自私自利的,不負責任的,也許在另一些人眼裏,斯特里克蘭的行爲是值得我們崇拜的;我想這些都無可厚非。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2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

我們每個人都習慣了帶着鐐銬跳舞,以至於忘記了自由本身是什麼樣子。

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生活在一個既定的規則之中、標準之下,生命的價值如何,也是來自一個普世的標準來判斷。也因此,職業有了優劣之分,人的生命也有了輕重之別。

站在城市的最高處,看着沉沉的夜幕徐徐落下,璀璨的燈火冉冉升起,熙熙攘攘的人羣,擡眼望去,好像羊羣。

每個人都有一個獨特的靈魂,每個人內心深處都埋藏了一絲原始的野性。獨特的靈魂,讓我們活成了自己;原始的野性,讓我們學會了反抗;然而,當社會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纔是人生,當職業告訴我們什麼樣的纔是生活的時候,我們與過去的.自己相比,恐怕早已面目全非。正如北島的詩所寫的那樣“如今我們深夜飲酒,杯子碰在一起,都是夢破碎的聲音。”

月亮與六便士,我們大多數人是撿起地上的六便士,爲數不多的人在撿那六便士的時候看看月亮,極少數的人能夠一直駐足把所有都給天上的月亮。

即便是作者自己,估計也是那撿六便士時,擡頭看看月亮的人。所以他把思特里克蘭德最後的歸宿安排在了孤島之上,因爲只有在孤島上才允許思特里克蘭德這樣的人的存在。

思特里克蘭德爲了追求藝術,辭掉了體面的工作,離開了美滿的家庭,拋棄了對他忠實的朋友。

在常人的眼裏,他無疑是怪物般的存在,是對所謂人性與責任的背叛。但是在他的世界裏,繪畫即使他的全部,世上任何東西與之相比,皆爲枉然。他的思想彷彿回到了人類最初、最原始的一個狀態,沒有既定的規則,只有對自我的探尋與追求。

在那個孤島之上,他把他的天才發揮到了極致,創造了世界上最偉大的作品。最後在他雙目失明,疾病纏身,彌留之際,他囑託他島上的妻子把他創造的一切都全部燒掉。

思特里克蘭德致死都在叛逆着整個世界。

在浩渺的宇宙中,總有一片自由的天空屬於藝術家。在那個世界裏,他們即是世界,他們用他們的精神勾勒出了一幅不同的鉅製。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思特里克蘭德夫人的淚水,先後兩次,第一次估計是對自己“命運不幸”的自艾,第二次則是對思特里克蘭德離去的“傷心”。與其說是感情的流露,不如說是普世標準下,虛榮的表達。作者如此安排,估計也是對這個世界最辛辣的諷刺。

記得朴樹在《平凡之路》中寫到“我曾經毀掉我的一切,只想永遠的離開。”《月亮與六便士》中的思特里克蘭德則是真的毀掉了他的一切,選擇了永遠的離開。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

這本小說名字很特別。

我也好久沒讀國外的小說,因爲社會習慣、語言風格不一樣,很多點get不到。這次也一樣,書前半部分並不是太有意思,如果不是知道這是一本好小說,我可能就讀不下去了。

書的名字《月亮與六便士》,被解讀爲理想與現實。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的原型是法國印象派畫家高更。書的作者毛姆用旁觀者的角度,通過自己和主人公短暫的經歷,和從別人口中知道的支離破碎、不甚完整的轉述拼接起主人公的後半生。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本來已有令人羨慕的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在40多歲像“被魔鬼附了體”,迷戀上繪畫,拋家棄子,身無分文的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在巴黎不僅肉體受着貧窮和飢餓煎熬,貧病交加,躺在小閣樓裏奄奄一息,若不是朋友相救,幾乎一命嗚呼。離奇的是,等病好的時候卻讓他的救命恩人家破人亡,佔有恩人的妻子又使她自殺。主人公離開巴黎後,來到了南太平洋上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上,離開了文明世界。在這裏,他終於找到靈魂的寧靜和適合自己藝術氣質的氛圍。他同一個土著女子同居,創作出一幅又一幅使後世震驚的傑作。在他染上麻風病雙目失明之前,曾在自己住房四壁畫了一幅表現伊甸園的偉大作品。但在逝世之前,他卻命令土著女子在他死後把這幅畫作付之一炬。

小說中有很多精彩的段落。有些段落,會讓你興奮,原來有時自己一閃而過不可名狀的想法竟然被作者100多年前就精確描述過。有的段落,會開放你的思維,原來事情還能這麼理解。

讀完這部小說,每個人都會問自己一些問題:我想過什麼樣的生活?我敢放棄現實去追求夢想嗎?什麼樣的'人生纔算成功的人生?怎麼生活纔不算辜負生命?我想這便是這部小說給人帶來的思考,也是這部小說之所以流傳下來的原因。

我覺得這本書是有“毒”的。主人公爲了追求內心的東西,摒棄社會價值,放下家庭、朋友,變得自私、冷漠、沒有道德。總之,我覺得這本書是不適合給孩子們看的,特別是沒有經過社會捶打、凡事理想化的孩子們。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4

之前就聽老師推薦過這本書,但是一直沒有買下來,今天中午的時候去書店看了一下,還是有這本書的,我就買了下來。讀更多的書,讀更好的書,對自己是有好處的。

我用了整個下午的時間讀了這本書,這本書是通過回憶自己與畫家查爾斯·斯特里克蘭的過往的方式描述了這個畫家的天才之旅。在作者的回憶裏,斯特里克蘭給作者的第一印象就如畫家太太描述的一樣,是個無趣,普通的中年人。有着兩個孩子,過着普通人的生活,普通的好像一眼就能看到未來。

但誰也想不到,就是這樣一個普通的男人,居然毫無徵兆的拋棄了家庭,去了巴黎。很多人都說斯特里克蘭是帶着一個女人一起走的,他愛上了別的女人。作者受這個畫家太太的委託,去了巴黎,見到了斯特里克蘭。事實卻很讓人意外,並沒有什麼女人,而且住的也不是什麼富人區,跟普通旅店相比,普通旅店都顯着奢華。那麼他來到巴黎是爲什麼呢。理由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他要畫畫,這句話從一個二十多歲的人口中說出,還值得鼓勵,可是一個爲人父的中年男人說出這樣的話。作者和畫家的太太都很難理解。

畫家的太太寧願相信他是愛上了別的`女人,而不是爲了什麼理想。外界也是如此,這爲畫家的太太博取了同情,五年以後,畫家的太太過上了優越的生活。作者再次見到斯特里克蘭,他還是穿着五年前的衣服,沒什麼變化,說到變化,就是更加尖酸刻薄了。

斯特里克蘭的生活並不好,沒人願意買他的畫。而且他也不賣,也不展覽,在所有人眼中他是個怪人。還欠了很多錢,還不上錢的時候就會送別人一幅畫,而這些送出的畫也是被主人堆在角落裏,直到斯特里克蘭離世後,他的畫從六便士賣不出去,到價值連城。角落裏的畫重見天日。

斯特里克蘭最後的日子仍在畫畫,被大家評論爲天才。你想得到從未擁有的,就要付出從未付出的。人都是有理想的,很多人過着普通的生活就知足了,成爲不尋常之人,必然要經歷常人未經歷的。斯特里克蘭的勇敢選擇,我們未必會做,但好在我們年輕,趁年輕,追理想,不放棄,必成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5

在這個世界上,有人仰望星空,有人看見塵埃,有人追逐風一樣的自由,有人珍惜眼前的生存。

你從哪裏來?你是誰?你要到哪裏去?每個人的一生都在面對這三個哲學命題,書中主人公,一個內向無趣的證券經紀人斯特里克蘭在四十歲選擇離開家庭,追求繪畫的夢想。

文章通過筆者以第一人稱對主人公的講述,他對主人公的見聞,描寫了這個自私冷漠,任性又富有才華的人物形象,主人公不愛任何人,他對待妻子,情人,朋友決絕無情,他也無視物質,超脫於世,最終在貧病交加中將繪畫作品達到靈魂的高度,然後死去,他的一生不是爲了生存而來,而是不斷地追求自由和夢想,有些人,不屬於任何人,他生來就是爲了追逐星辰的。

由於電影《77天》和這本書在兩天內陸續看完,我理解電影裏的一句話很能說明書中主人公的'心情,有些人30歲就死了,80歲才埋葬,有些人爲了自由和真理一直行走在路上,不懼生死,受盡身體的煎熬,生與死的考驗,才能開啓他們活着的意義。如果生活一成不變,他們會感到活着也像死去。

我個人認爲偉大的天才是人類中稀少的靈魂指路人,一個偉大的天才可以讓人類整體的智慧提升一些,但是每個人短暫的一生中,這種天才的活法不值得讚揚,內心極度孤獨就會造成心靈的強烈衝突,然後是身體上的病痛,太頑固和自我的人生難以體驗到快樂的感受,他一定是對自己不滿的。

所以對身邊所有的人都刻薄冷酷,同時,這樣的人個性再強烈,也是人們不該選擇的對象和朋友,理性會讓這樣的人對待所有情感都嗤之以鼻,他們不能容忍身邊人的個性和想法,遇到這樣的人要遠離,人們需要相互之間的溫暖和關懷,而不是和天才的優秀結合或交朋友,優秀是一個人的事情,和別人都無關。

通過此書的啓發,我理解在一些教育不良的人羣中,也會出現大批沒有多少才華,性格也如此冷漠乖張的人,指責,輕視,惡意……遇見這樣的人羣都要離遠一些。因爲這樣的人都有一個通性,他們的內心是暗黑的,就是光也照不亮的,同時他們不具備多數天才忽略物質的特點,他們可能既無能又貪婪。

文中還有很多不同性格的人物,他們有的善良又呆傻,有的爲尋求刺激的生活而失去了自我,有的熱衷名利場社交圈,有的在底層無止境的抱怨生活……每個人都那麼不同,而天才身在其中看似是其中一員,又顯得格格不入。

不知生活中的你我,是追求月亮還是六便士呢?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6

終於讀完了這本書。

好像每年年底的時候才靜的下心讀書,這可真是有點糟糕呢。

讀之前其實聽過很多關於月亮與六便士的探討,大家都在說關於理想與現實的選擇。但其實我在讀的過程中,看到的更多的關於人性的探討。以前沒有讀過毛姆的書所以不是很瞭解他的寫作特點。但在這本書裏我看到的是矛盾。毛姆寫人真的很厲害,寥寥幾筆就活靈活現。斯朱蘭,德克,人性的矛盾在他們身上體現的非常充分。斯朱蘭極具繪畫天賦,極具個性,直率灑脫——作爲旁觀者也許你會這麼認爲。但你若是與之親近,而你只是我這般的俗人,你大概會覺得他自私冷漠不識趣,遊手好閒不務正業,拋家棄子,對德克的好忘恩負義。德克也同樣如此,是的,作者筆下的他雖然繪畫才能一般但是眼光獨到,他很早或者說是最早發現斯朱蘭是天才,同時他又很惜才,對斯朱蘭照顧有加。可是德克的善良和同理心由於缺乏底線,讓人忍不住看不起。從不同的側面來看他們,他們的每一面好像都是人性的極端,當這些在同一個人身上體現出來,你會感到矛盾,但是很真實。天才與自私,善良與軟弱,多希望不是這樣的組合呀,可是偏偏人性就是複雜。而越是個性分明的人越體現出這種複雜。斯朱蘭筆下的其他人物,比如斯朱蘭夫人,布藍琪以及大溪地的那些女人們,毛姆幾筆就寫出了她們的特點,有很多書友覺得是毛姆對女性有偏見。對此我保留我的意見,畢竟我不曾瞭解過毛姆和他的時代背景,我更願意相信那是寫作需要,是爲了突出斯朱蘭的人物特點。

書中關於斯朱蘭作品的描寫我有點get不到,我實在是藝術素養太低,見識太少,想象力又匱乏。希望自己以後多多增長見識多多接受藝術作品的薰陶,也許那個時候再來讀這段會有不一樣的.感悟。書中大溪地的描寫確確實實的讓我羨慕了,彷彿桃花源一般,與我一直所幻想的地方几乎沒有差別。大溪地於斯朱蘭是歸宿,不知我的歸宿在哪裏。更不知是否能夠找到,是否有足夠的個性去尋找。

可斯朱蘭的後半生活的太純粹了。我只是個平凡的普通人。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7

最近,我讀了《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感觸頗多!

月亮是夢想與信仰,六便士是安逸與舒坦,縱然腳下鋪滿了便士,而他的眼裏卻只有月亮。我爲斯特里克蘭歡呼!對於故事中主人公拋棄妻子的行爲,我沒有太多想法,甚至能寬容,但對他能有勇氣活出兩個完全不一樣的人生,卻表示無限敬佩。夢想與信仰,從我們呱呱落地起,就與我們相隨,本是靈魂一部分,但在俗世不斷浸染中被磨滅。斯特里克蘭,在他活到四十歲,渾身已沾染了俗氣時,能毫不回頭,拋棄一切,內心的堅毅已徹底的震撼了我。

拉近點,我想起中國第一位女艦長韋曉慧,35歲前她是華爲企業的`一名高管,有非常優秀業績,拿着可觀的年薪,有着令大家都羨慕的社會地位。35歲後,她卻棄筆從戎,成爲一名軍人。39歲時,更成爲中國海軍第一位女副艦長。我時常在想,當她拋棄原來優越生活,決定追尋夢想,成爲一名軍人時,她的內心要經歷多少次博弈,有多少個久久不能入眠夜晚,多少次幻想自己人生道路選擇的後果。她所受到的挑戰與壓力並不比斯特里克蘭少。但是她做到了,前半生和後半生,她過了兩種截然不同生活,以勇氣和智慧,活出人生中的高度和寬度。

不知道,大家有感覺不?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點業餘愛好,孜孜不倦,從不懈怠,比工作更有趣!寫作,做木工,剪紙,唱歌,或是遊戲業餘玩家,或是電影發燒友。曾幾何時,這些業餘愛好在我們還是孩童或者青少年時,是我們夢想和信仰。就如我,也曾想過成爲一名舞蹈演員,但在生活道路上,我卻離夢想越來越遠。當我們有了家庭,有了孩子,有了活口的工作,有了安逸與舒坦,我們便有了更多借口告訴自己,要甘於現狀,要把過去幼稚想法好好的藏起來。

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同一個時間,同一個地鐵口,同一趟列車,同一個表情,同一種匆忙,我們生命就這樣,被偷偷的擷取,靜靜的,甚至都忘記時間存在。皺紋悄悄爬到臉龐,我們從別人口中的孩子,變成孩子口中的阿姨甚至奶奶。我們的生命,真實的來過人間,但卻從來沒有感到過燦爛。我們還沒有告訴世界,我來了!世界卻讓我離開了!

讀了《月亮與六便士》,我的心底產生了一絲勇氣和希望。縱然,我們缺乏足夠勇氣做翻轉,但至少在彎腰撿便士時,努力擡擡頭,看看天上的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8

《月亮與六便士》中“月亮”指的是詩和遠方的田野,是理想;而“六便士”指的是眼前的苟且,是現實。而當你面對這一選擇,你會如何抉擇呢?書中的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他又是如何選擇的呢?

斯特里克蘭德原本有一個平凡的生活,有妻子,有自己的孩子,可他覺得前半生度的如此空虛,他決定拋棄自己的妻兒,放棄榮華富貴,放棄物質享受去追求藝術窮困潦倒,書中說他“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

毛姆是這本書的作者,他用現實中的.保羅?高更的形象去塑造斯特里克蘭德,塑造了一個生前被世人唾棄,但死後卻被受推崇的畫家形象。

斯特里克蘭德拋棄現實而勇赴理想,像主人公那樣的人也有許多,如貝多芬,爲了理想到最後聽力漸漸無法忍受;還有梵高,最後窮得一文錢都沒有,自殺了。

也許你會羨慕斯特里克蘭德那樣,如脫繮了的野馬那樣奔放灑脫,可誰又能夠得到真正的自由呢?親情和友情難道就可以拋棄嗎?規則和秩序難道可以無視嗎?只有約束下的自由,纔是真正的自由。

斯特里克蘭德確實是才華橫溢,但他也有冷酷無情的一面。在妻兒方面上不聞不問,爲了追求藝術,而沒有與妻子聯繫,一幅無所謂的樣子,真令人作嘔。

斯特里克蘭德也是許多藝術家的典範,爲了藝術而且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書中也有一個正好與之相反的人,他選擇了六便士,選擇了現實,他就是斯特略夫。

他有極高的道德情操,先後救出了自己的妻子和斯特里克蘭德,可斯特里克蘭德卻恩將仇報,奪走他親愛的妻子,所以他選擇了委曲求全,我想你們應該會覺得他很蠢吧!但他卻無條件支持了藝術,是斯特里克蘭德的反面,他雖然選擇了六便士,但卻散發着人性的光輝。

不管他們怎麼選擇?作者毛姆都是最清楚的,無論是理想還是現實,都會是伴隨着美好與傷害。正如書中所說“我想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你認爲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樣的要求?”我覺得不管是哪種選擇,重要的是找到自己的價值。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9

《月亮與六便士》中有這麼一句話:“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擡頭看到了月亮。”

他,是斯特里克蘭。在四十七歲時,他放棄了原本作爲證券經紀人的安定生活,毅然選擇了繪畫。他的生活也從平靜變得捉襟見肘、風餐露宿。在他死後,他才被世人知曉。

四十多歲的那天,斯特里克蘭以畫畫的原由與妻子分離。到了巴黎後,他一度窮困潦倒。但他認識了善良的斯特羅伊夫,他也是位畫家。斯特羅伊夫有一雙會發現美的眼睛,他尊重、珍惜斯特里克蘭。儘管斯特里克蘭嘲笑他畫技愚鈍,對他的善良關心毫無感激之情,斯特羅仍不計前嫌地關心照料他。當斯特里克蘭病重時,善良的斯特羅將他接到家中照顧,甚至讓自己的妻子委身照顧他,拿出家中積蓄給他買藥。結果,斯特羅的妻子竟然和斯特里克蘭在一起了,並要和斯特羅一起走。可憐的斯特羅不在乎這段荒唐的事,依舊愛他的妻子,甚至提出要把他的房子給他們住。悲慘的故事總會以悲劇結尾,他妻子死於自殺,斯特羅也失去了精神支柱。

斯特羅的善良使他造就了懦弱的性格。他守不住自己的愛人,而對於不在乎自己的人卑躬屈膝。誰說善一定會有善報,我不禁對他的遭遇扼腕嘆息。不過,斯特羅的出現爲這本充滿揭露人性的書,多了一絲善良與純潔。

斯特里克蘭詮釋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夢想什麼時候都不晚。

有些人爲了夢想而放棄安寧的生活,也許會被認爲是愚蠢的`選擇。在某種條件下,做自己想做的事,過一種讓自己最開心的生活,自己始終處於寧靜淡中,難道就是生活成了亂麻嗎?

成爲一名收入一萬英鎊的外科醫生,與一個漂亮的太太相依而命,這就是成功了嗎?

也許,成功取決於對生活賦予的意義,取決於對社會應盡的義務,取決於對自己的要求。成功並不只是單純的物質方面的成功,還需要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情感的昇華。我們不應爲了世俗錢財權利富貴而低頭,去撿地上滿街的六便士,也應該學會脫俗,在精神上造就自己,望望頭上那最爲皎潔的月光。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0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名字起的有趣,乍一聽上去好像是一個“夢想與現實”的故事,或者說“月亮與六便士”的抉擇,但呈現遠不止於此。其實這書名只是一個偶然,卻不偶然的反映出了讀者們往往存在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煩惱。書中主人公走了一條爲夢想近乎瘋魔的極端之路,我們或許對他的自私絕情深惡痛絕,也因他的執着堅持感慨萬千。然而人性是多面的,世界也並不是非黑即白,若要去給他那種偏激但決絕的執念直接下一個對錯或優劣的定語,似乎還有點複雜。

書中節選:

“我內心渴望過上更爲驚險的生活,只要我能做出改變,我指的是那種無法預知的改變與刺激,我便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巒與兇險莫測的海灘。”

“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一個人掉進水裏,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沒關係,反正他得掙扎,不然就得淹死。”

這是我在《月亮與六便士》裏感觸很深的兩句話。

對於主人公斯特克利蘭,他選擇爲了理想拋棄一切,但他不是因爲覺得理想多麼崇高與白月光,而是因爲他只知道那是他最想要的。對於被主人公害慘了的施特洛夫,他選擇無私奉獻以至於家破人亡,他無條件的愛妻子只要妻子快樂寧可自己離開,我們也不知道那是不是他最想要的。

也許對於我們來說,無論是選擇理想還是現實,如果是最想要的,便不懼艱險負重攀登的朝着那個方向前進就好。至於對錯與否,是不是無愧於心能不能不欺暗室,就需要自己去思考了。

其實理想與現實,追求與物質,他們之間並沒有壁壘。心中要有理想,眼中要知現實,雖然矛盾不可避免,但程度需要把握,比重可以分清。如果理想如月亮掛在的`天空,想着它才能踏實入睡不會恐慌,六便士則是自食其力的第一步,腳踏實地才能積攢更多接近月亮的勇氣。理想固然美好也不需要別人的理解,而直面現實從而能支持與反哺理想也是必不可少的。

這本書讀上去不似一本典型的小說,因爲作者用第一人稱來講述,讓人覺得主人公就如作者身邊存在的人一樣真實。

外國小說裏的人物名字總是較長,因翻譯的關係有時候會讀得不順暢。還好本書人物較少,關係不復雜,開頭的五六章堅持過去後就變得順暢了。月亮與六便士,作者其實沒有推薦怎樣更好,而只是寫了一個故事讓讀者自己去想,愛與人性。

走在滿地六便士的路上,你卻擡頭看的是月亮,會感覺到不一樣的滿足與幸福吧。要腳踏實地,但不要去在乎地上那些東西,因爲理想纔會讓人越飛越高。

《月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1

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題記

一開始,《月亮與六便士》這個名字就吸引住我。我以爲會是浪漫又風情的故事,沒想到是一個人對夢想的追逐。月亮是那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是現實的代表。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思特里克蘭德有一個富裕又美滿的家庭,妻子漂亮,有點愛慕虛榮,兩個孩子健康快樂。這種生活是當今多少人嚮往且奮鬥的方向。可他不屑於這種庸俗且平靜的生活,拋棄了在外人看來很好的家庭和事業,去到與世隔絕的地方,開始畫畫。

我驚訝於他的勇氣,明明擁有了大多數人所夢想的`東西,怎麼就忍心放棄?我很驚訝,更多的是不解。在旁人看來,他的生活彷彿從天上跌入谷底,他卻不在乎這些。在巴黎追求夢想的過程中,他不在乎環境如何,無視飢寒交迫,只要有繪畫工具就行。逃離了那個喧囂的世界,拋棄了功名富貴這些無用的身外之物,反而更容易全身心投入到一件事中,更容易成功。恍然之間,我似乎體會到他內心的所想。

在如今這個充滿競爭的社會,多少人爲了追求名利、金錢,早已丟失了本性?只是爲了安家立業,結婚生子而在前行。當然,也不否定,這種生活也是大部分人所想要的平淡生活。可是,我們的人生僅此一次,你最初的夢想實現了嗎?你是不是也在現實面前低頭了?有的人不得不屈服於這個世界,隨波逐流。金錢、功名那都是物質上的,究竟這些意義在於什麼?直到現在,我還在思考。

人總歸是有夢想的,何不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拋去世俗的眼光,保持一個平靜的內心,不要浮躁,不被雜念所影響,去追求自己的理想境界。

現實與理想只隔一步,那便是執着的追求。茫茫人生,找到自己心中所執着的追求實屬難得。大多數人只用表面忙碌來掩蓋自己內心的空虛,自己內心真正追求的是什麼,或許需要靜下心來好好深思。當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追求,我們便會不自覺地拋除一切雜念,義無反顧。

這本書沒有太多華麗的點綴,它只是很真實,純樸地反映了人性。或許在五六年後,當我步入社會時,我還會再來品讀這本書,那時應該會有更多感悟!

願我們都能到達最初的理想!一起奮進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2

《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於1919年創作的的長篇小說。作品以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爲寫作題材,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講述了一箇中年證劵經紀人捨棄了美滿的家庭和穩定的工作,追求繪畫理想的故事。這部作品出世後曾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成爲20世紀的流行小說。

《月亮和六便士》的作者毛姆是英國偉大的戲劇家和小說家。他於1874年1月25日出生於出生在法國巴黎,父親是個英國駐法使館的律師。毛姆小時候父母英年早逝,被伯父接回英國撫養長大。毛姆畢業於德國海德堡大學和倫敦聖托馬斯醫學院,1897年開始棄醫從文,走上文學創作的道路。毛姆的代表作有戲劇作品《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和短篇小說《葉的震顫》、《卡蘇里那樹》等。毛姆晚年時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譽爲“榮譽團騎士”,於1965年12月15日在法國裏維埃拉去世,享年91歲。

《月亮和六便士》一書中的主人公是一個英國證券經紀人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先生。他已年到中年,舉止得體,事業有成,他的妻子溫和優雅,兩個孩子活潑可愛。然而,有一天,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先生棄家出走,不辭而別,只爲了心中的繪畫理想。經過一番離奇的遭遇後,他來到了遠離文明、與世隔絕的'塔希提島,並在那裏找到了靈魂的寧靜和繪畫的氛圍,創作出一幅幅震驚後世的傑作。

《月亮和六便士》通過描寫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的追夢歷程,作者毛姆帶領大家探索了藝術的產生與本質、個性與天才的關係、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引人深思的問題,引發了人們對擺脫世俗束縛繼而尋找心靈家園這一話題的思考。在《月亮和六便士》這個書名中,月亮代表了高高在上的理想,六便士則代表了現實社會,人們在仰望月亮的時候常常會忘了腳下的六便士,這就是夢想與現實關係的比喻。

《月亮和六便士》以引人入勝的故事情節和深刻的文字敘述震驚文壇,受到了全世界讀者的關注。讓我們跟隨毛姆的腳步,走進《月亮和六便士》,學習毛姆,用冷靜、客觀的態度審視人生……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3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裏,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即不瞭解別人也不能爲別人所瞭解。”

第一次看到《月亮與六便士》這個書名的時候,其實並沒有怎麼在意,如果不經意間路過書店,也不會去買這本書,就連電子書都沒有瀏覽一下。即使在很多書友討論這本書的時候,事後也沒有太多的關注。直到那次在《一本好書》的話劇演繹中看到了這個故事。短短的話劇演繹就像在我眼前打開了這本書,一頁一頁的翻過,慢慢的感受整個故事的發生。

作者毛姆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手法,借“我”之口,敘述整個故事。故事描述了一個英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本已有牢靠的職業和地位、美滿的家庭,但卻迷戀上繪畫,像“被魔鬼附了體”,突然棄家出走,到巴黎去追求繪畫的理想。通過這樣一個一心追求藝術、不通人性世故的怪才,毛姆探索了藝術的`產生與本質、個性與天才的關係、藝術家與社會的矛盾等等引人深思的問題。

“月亮與六便士”--“理想和生活”,到底哪個更重要?其實是說不清楚的。有些人爲了理想放棄一切,就像書中的經紀人,很多時候會讓人難以理解,就連毛姆都覺得不可思議,爲此去勸解、去阻止。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夠如此徹底的放棄一切,爲理想像發了瘋的似的埋着頭向前衝。也許就闖出了一片天地,尋找到心靈的歸屬;也可能撞的頭破血流,迷失在尋找的途中。

在現實生活中,安逸的生活可能是很多人會做的選擇;小人物有小人物的無奈,真的要放棄一切尋求夢想的時候,需要強大的毅力作爲後盾。很早的時候網絡上就流行一句話“來一場想走就走的旅行!”很瀟灑,可真要這樣做的時候,往往有很多人卻做不到;一場簡單的說走就走的旅行都這麼難,更何況放棄一切去尋求夢想。這本書用一個故事引發了人們對擺脫世俗束縛逃離世俗社會尋找心靈家園這一話題的思考。簡單的故事卻給了人龐大的思考空間。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4

《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毛姆所寫的一部小說,講了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拋棄家庭,放棄一切去畫畫的故事,下面我們來看看作者閱讀了《月亮與六便士》之後的感想吧。

書的內容是一個非常簡單的故事,主人公思特里克蘭德拋棄家庭,放棄一切去畫畫。果然有很多人讀完這本書就告訴我們應該勇敢追尋自己的崇高理想,不要在乎他人的眼光,然後全盤否定安定體面的生活方式及現今社會狀況,一本正經地給自己灌雞湯。

考慮問題的邏輯從來不應該是簡單的是或否

首先,作爲一個普通的新時代社會青年,大家的普遍狀態是的我有一個小小的夢想,但客觀條件不允許,或者又是自己能力有所欠缺,甚至自己也猶猶豫豫不太確定到底想要的是什麼。然後我這時候看了這本書,腦子一熱,就覺得我不管我要追求自由,你們不懂我,這個社會太世俗太虛僞了。非要等現實給自己來一巴掌才能幡然醒悟。

思特里克蘭德會有這樣的所作所爲,是因爲他既可以無視社會輿論,也可以完全不在乎物質享受,本質上就是對這個社會無所求!他是這樣說的:“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兒。我由不了我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裏,他游泳遊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而我們絕大多數人並不具備這種純粹的喜愛,拼搏奮鬥是爲了好工作,好生活,或者說是選擇的權利,努力也都是想要一個結果的。我們的興趣愛好也只是被稱爲興趣愛好,如果真的達到他那種程度,我們根本不會自責和懊悔過去的不作爲,然後發誓要好好努力;而是會像網癮少年沉迷於吃雞遊戲一樣無法自拔。生活中對於我們來說有意思,有價值的事情太多了,父母,朋友,甚至逛街吃飯,玩玩遊戲,追追劇都在吸引着我們的注意力。普通人更重要的.分清主次,追求利益最大化。想要更好的生活,可是覺得努力奮鬥太辛苦,目標其實沒那麼重要,安於現狀也沒什麼不可以;如果不甘心就這樣下去,對世界還是充滿好奇,那多去嘗試也值得肯定,每個人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沒有對錯高低之分。最重要的是自己的本心。

想要詩和遠方,不妨先安頓好眼前的“苟且”生活。做好本職工作,不給家人增添負擔;然後付出比別人多數倍的財力精力,慢慢的打磨自己;最後無論結果好壞,都能自己承擔。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15

我選六便士,你呢?

不是所有合理的和美好的,都能按照自己的願望存在或實現。——題記

看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其實讓我感觸最深的不是主人公斯特里克蘭德追尋他心中的月亮的故事,而是裏面那個傻傻的,憨憨的甚至滑稽的倒黴人迪爾柯?斯特羅伊夫的故事。

其實整本書花了將近1/3的筆墨去描寫有關這個人的故事。他的太太布蘭奇在非常時期愛上了他非常欣賞的斯特里克蘭德,而他拋下了所有的尊嚴去乞求他的太太回心轉意,無論布蘭奇如何羞辱他,他都始終如一的深愛着她。而在布蘭奇死後,他竟然願意將斯特里克蘭德帶回老家荷蘭,甘願爲斯特里克蘭德的夢想之路鋪上石子。

他善良得讓人心疼,不是嗎?他的父母好不容易把他培養成一個藝術家,他好不容易有了一點點的成就,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安穩的家,然後呢?他的同行們嘲笑他,譏諷他的`畫作如同爛泥,向他借的錢從來不還,他的太太愛上了別人還爲別人葬送了自己的生命。他的前半生可憐又可笑。

在可憐他的同時,又是否覺得某一刻似曾相識呢?

被載入史冊的人有很多,可那終究不是我們,我們都是普通人。斯特羅伊夫是不是像極了大多數的人,開始時懷揣着對未來的希望,相信這世上的人們同自己一樣善良溫柔,不懼怕挫折和磨難。那個時候,有夢,有愛,有對生活的熱情,每天都想着新的一天什麼時候開始。可是,生活,澆滅了那心中之火,漸漸地,就盼望着一天快點結束。

爲什麼呢?善意總是被肆意地踐踏,善良的人總是被踩在腳下,理想總是那麼遙不可及,像風一樣,在耳邊卻又抓不住,這就是這個世界的生存法則嗎?或許,我們只能向生活低下頭顱,俯首稱臣;或許,那些曾經被點亮的火花只能留下灰燼;或許,我們只能帶着某些遺憾過一生;或許,斯特羅伊夫就不該成爲畫家,他應該在荷蘭繼承父親的手藝,安穩度過一生。

比爾德說,天空黑暗到一定程度,星辰就會熠熠生輝。可有些人大概一直都是身處陰天吧,只有無盡的黑暗,何來星辰?

我們不能站在上帝的視角去評判這些事,指責誰不去追尋夢想,真的有力氣有激情還會輪得到其他人來指指點點嗎?妥協的從來都只是疲憊的心。這一切並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個詞一句話能解決的,若真的能這麼容易,這世上哪還有過的不如意的人,大同世界早就建成了。

若終有一天,我成了劇中人,追月無果,月亮和六便士,我便選六便士,月亮,藏心裏,也只能藏心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