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篇大綱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52W 次

讀後感通常有三種寫法:一種是縮寫內容提綱,一種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一種是摘錄好的句子和段落。下面是小編我爲您準備的“《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篇,歡迎參考,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3篇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一

月亮,代表着一個崇高的追求與理想。六便士,英國價值最低的銀幣,代表着一個卑微、平凡弱小的人。

有人跟我說,這本書寫的太悲情,但是最後的結果卻是圓滿的。主人公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實現了他作爲一個畫家的夢,一個平凡卑微的人,已經尋到了他的月亮。一個朝聖者找到了屬於他的天堂,一個靈魂的歸屬地。這本書,給我印象最深的話有三句。第一句,作家通曉的是人性,掌握的是人心。第二句,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第三句,上帝的磨盤轉動的很慢,但確磨的很細。

我不知道該如何解讀第一句話,沒有一個人能懂自己,別人又怎麼懂自己,自己又如何能懂得別人。查理斯·思特里克蘭德本書的主人公,一個冷漠、無情、粗鄙、瘋狂,一點都不懂感恩,一個不折不扣的偏執狂。正是因爲這種偏執才使他知道自己的追求及夢想,一個爲了自己的夢想可以放棄一切的人。

捨棄了所有、扔掉所有阻攔自己的東西,家庭、環境、世俗的眼光。你是我的男人,我是你的女人。這是艾塔對思特里克蘭德所說的話,接受艾塔是爲了什麼,打開愛情的心扉、是性還是一個可以安心繪畫的環境。我一直也沒有想通,這些都是他所不需要的東西,這些都是可以阻擋他腳步的東西,艾塔選擇他是有兩方面的原因,一個是因爲愛情另一個可以說是血統、一個白人的血統。艾塔說這句話的時候我更多感受的是愛,當思特里克蘭德要趕走艾塔的時候也是看不見一個自私、冷漠的偏執狂,這也是因爲愛吧。

記得一部電視劇裏有這樣一句臺詞:“愛情的道路上永遠有一個人是一個人在追,另一個人在跑”。荷蘭畫家妻子更多的是激情,當激情過後的空虛是無法填補的。現實生活中的感情大多也是結束,當所有的激情都已消退,沒有了熱戀期喋喋不休的話語和甜言蜜語,唯有柴米油鹽的瑣碎生活。雙方都會產生一種幻覺,對方不愛自己了或者曾經我愛的那個人已經漸行漸遠。愛與被愛都會變得平淡,我們只是缺少艾塔“獻身”的精神,你若不離我便不棄,愛是一份執行,一份信任,一種忘我的幸福。上帝的磨盤轉的很慢,但確磨的很細。時間是最好的磨盤,磨光了我們的棱角、磨平了我們的夢想。把我們磨成了曾經最討厭的樣子。誰又能活的明白,有幾個人知道自己需要什麼?

有幾個人肯爲曾經的夢想放下一切多餘的包袱?不是上帝的磨盤磨平了我們,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磨平。生活並不能壓彎我們的腰,只是我們選擇向生活低頭。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二

初期讀感覺非常的枯燥,隔了很長時間都沒有再讀,後來硬着頭皮慢慢讀下來的。到最後讀完仔細思考後才覺得主人公逐夢的代價和魄力!

理想與現實,是文學作品四大永恆的主題之一,這本書用月亮與六便士做比喻真是極爲恰當。第二次讀毛姆的書,開頭真是有點味同嚼蠟,我一度以爲第一章是作者寫的序,看到斯特里克蘭不告而別那裏,纔算開始看到故事情節了。但全書讀完了,才發現這就是毛姆寫作的腔調,有點淡淡的漫不經心和距離感,有分寸的嘲諷和恰到好處的評議,不着痕跡地融入了作者的價值觀,講故事和寫作的手法實在是高明。

好的小說讓人看完後掩卷思考,回味無窮,這本書就是如此,雖然是差不多100年前完成的小說,但內容在今天讀起來依然鮮活,也許這就是此書經久不衰成爲經典的原因吧!

  《月亮與六便士》讀後感三

今天是我參加扇貝讀書營的第63天,讀完了《月亮和六便士》的英文版原著。隨便記錄一下讀書心情,三言兩語零星散落,反正想哪兒寫哪兒吧。

因爲之前已經寫了中譯本的讀後感,所以情節在此不贅述,主要說說讀英文版的一些體會。

這本書在扇貝的難度分級是考研,讀書營介紹的詞彙量大約是1.2萬以上,而之前我自己閱讀的書籍難度分級都是四級,所以讀這本書可以說跨了挺大的一個臺階。說句老實話,報名高階讀書營的.時候心裏很忐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讀懂,能不能跟上讀書營的節奏。

不幸的是,這本書的開頭部分恰恰是最難的,整篇不知所云。第一天開營我在外地出差,整整讀了四十分鐘才把當天的內容囫圇吞棗讀完。此時的感覺是當頭一棒,一下打蒙了。當時很後悔高估了自己的智商,報了高階讀書營。但是既然已經入營了,也不能輕易放棄。於是緊急百度了這本書的背景資料,瞭解大致內容,以便於第二天繼續連蒙帶猜完成任務。

這樣咬牙堅持了幾天後,情節漸漸鋪展開來,作者的白描分析總算結束了,閱讀難度降低了很多。同時我也抓緊讀完了中譯本,輔助自己的英文閱讀,加深理解。加上讀書營贈送的柯林斯字典包,每天的讀書講義輔導,閱讀感受越來越輕鬆有趣,到最後居然有些期待每天的推送。

後來入營的很多羣友也有類似感受,前幾天讀暈了,之前積累的閱讀能力似乎蕩然無存,智商嚴重被碾壓。幸好有我做急先鋒,及時安慰了他們受傷的小心臟。如今回頭再看,如果不是因爲交了讀書營的錢,如果沒有讀書營的講義輔導,如果沒有營地老師提前告知,肯定第一天就棄讀了。從此以後我都沒機會跟別人說:“我讀過《月亮和六便士》的原版書。”

作家們也不知道是怎麼考慮的,把書的開端寫得那麼晦澀難懂,生生擋住了一大批讀者。大約就是要通過最初的屏障過濾掉那些沒有毅力不能咬牙堅持的人嗎?如此這般,堅持讀完的人才有資本引以爲榮?而實際上,忍過前面三四天,就柳暗花明了。

高更的作品,百度來的。

讀書營價值含量最高的環節自然是每天的講義。因爲講義挑出了難點和重點進行講解,不懂的地方能讀懂,讀懂的部分更清晰。之前我在讀書營的入營初體驗裏說了,講義的主要內容是熟詞僻義、複雜長難句結構分析、背景介紹和其他知識點講解。這其中我覺得收穫最大的是長難句結構分析,其次是熟詞僻義。

長難句分析採用分層結構解剖,基本方法是去掉修飾看主幹。最近在學的流利閱讀其實也用這麼個方法,採用的是語音講解。讀書營講義的圖解更清晰,有的句子複雜到有四層結構,通過圖解一下子就清晰了。個人感覺讀完這本書後,對長難句的閱讀理解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毛姆的長難句據說是很有名的)。

熟詞僻義技術上倒不難,只要有耐心查字典就行。要多查幾部字典,而且要查最全面的字典,看英英解釋和例句。難就難在一般人沒有這個耐心去查,也沒有那麼權威的字典。講義節約了這部分時間,一目瞭然,“哦,原來這個詞還有這樣的意思。”

除了講義,我最喜歡的環節是午間加餐。午間加餐是百科知識拓展,內容和英文無關,而是英語文化的歷史背景。月亮這本書說的是印象派畫家斯特里克蘭的傳奇一生,其人物原形是高更。因此午間加餐的內容有很多是關於印象派畫家和作品的介紹,讀書筆記另外還有關於英國社交禮儀、倫敦城市環境、法國巴黎以及塔西堤島的介紹。作爲對藝術抱有興趣而知識匱乏的門外漢,讀這些相關知識覺得受益匪淺。除了文字介紹更有圖片輔助,可以看出來,午間加餐內容也是精心準備的。

作爲一名從小不愛讀書看報的女漢紙,英語基礎薄弱又很希望拓展眼界的七零後,人到中年居然愛上了英文閱讀,不得不說是一個小小奇蹟。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我這樣的感受,讀英文書時不僅可以欣賞精彩情節,更可以學到另一種語言的表達方式,有種一石二鳥一箭雙鵰的快感,分明是賺了一個億的大便宜。所以很多英文著作讀中譯本可能沒那麼大興趣,英文原著反而有耐心讀完。比如月亮這本書,如果不是爲了讀英文版,中譯本我也是看一個開頭就棄書了。原版書讀來有雙重樂趣,比讀中譯本的興趣更濃厚些。

有不少同學問我讀書營如何選擇級別,每天學習時間大約有多久。我覺得這都沒有一個定論,因爲書可以讀厚,也可以讀薄;讀名著有收穫,讀兒童文學一樣有收穫,這些都因人而異。因爲有講義的支撐,選擇難度偏大的書也沒問題。如果想讀起來輕快一些,細緻一些,就選難度和自己水平相當的級別。至於讀書時間,更是可長可短。

我讀月亮這本書,應該是超過我自身水平的,最困難的部分每天要讀四十多分鐘,比較順暢的部分也有十幾分鍾就讀完的,大部分耗時在20-30分鐘。午間加餐五分鐘即可讀完,講義大約10-15分鐘。我看評論區裏有的同學只需幾分鐘就能讀完一天的閱讀任務,簡直崇拜到懷疑人生。即使是中文,我也不可能幾分鐘就讀完,別說是英文了。我的方法是一次讀懂,有困難的句子會反覆看,再加上我本身閱讀速度偏慢,所以耗時應該算比較長的。讀書營本身設計的學習時間大約是15分鐘左右,如果選擇和自己水平相當的書目,每天閱讀時間應該在15分鐘以內。

讀書營每天晚間有個答疑環節,如果覺得講義的內容還不能滿足求知慾,可以在線提問。但是很少有同學去提問,因爲提問也需要技術支持,也就是說,要非常仔細的閱讀和做筆記,才能提出問題。最開始有幾個同學提問,基本是關於語法方面的問題。如果是作爲精讀材料,那麼每天的學習時間可能長達幾個小時。但是有老師可以答疑,其實是個很好的資源,對語法有鑽研精神、有學習能力和充足時間的同學,可以把讀書營當做閱讀課,而不是像我這樣只是浮於表面滿足於讀懂而已。

無論採取怎樣的學習方式,都以自己感到愉悅爲基礎,這就是我喜歡的“佛系閱讀法”。尤其是對於單純的英語愛好者來說,沒有升學和考試壓力,學習更應以愉悅自己爲前提。有升學和考試壓力的同學,讀書營可能不是最佳選擇,各種考前培訓班見效最快。我始終覺得像扇貝讀書營這樣的產品,是爲自學者設計的,爲英語愛好者提供自娛自樂的平臺,其最終目的是熱愛英文,使用英文。語言學習本身就是潛移默化的積累過程,有條件的話,課堂面授學習系統教材,再配合大量閱讀,是語言學習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