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集合【15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集合【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7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集合【15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

暑假裏我第一次打開了《撒哈拉的故事》這本書。這本書是已故當代女作家三毛的作品,描寫了她與她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生活的一段時間中所見、所聞、所感。

二月初,荷西與三毛一同來到了撒哈拉沙漠邊的一個小鎮,但是住的地方離鎮中心很遠。三毛和荷西勉強地製作傢俱、粉刷牆壁,然後再別出心裁地佈置住所。原來簡陋不堪的房子,竟然變成了沙漠中最美的一間房子。

在撒哈拉沙漠中,三毛是寬容的,善良的。鄰居不停地向她借東西,而她總是來者不拒地給予。《懸壺濟世》中寫到,很多窮苦人沒有見到藥,於是三毛把紅藥水之類的小藥品全部送給了他們。鄰居們有一些小事,她都願意幫忙,即使有困難,她也在所不辭,所以她的人緣很好,這使她在沙漠中結交了很多朋友。三毛在書中說:“長久的沙漠生活,使人學到一點,任何一點點生活上的享受,都可以使心靈得到滿足。”我想這句話是一種精神動力吧!讓他們在誰都不願意到的地方,很好地生活下來,並且生活得有滋有味。

你看,在《沙漠中的飯店》裏,寫到了荷西第一次吃粉絲時,把粉絲比喻成春雨;第二次吃粉絲時,把粉絲比喻成尼龍線;在吃餅酪時,他把小碎肉說成鯊魚翅膀;把三毛的牛肉乾當成順喉藥;還把壽司中的海苔比喻成複寫紙。荷西對許多食物的“無知”總是會逗得三毛哈哈大笑。

不過,他們的生活有時也是很艱難的。在《荒山之夜》裏提到,三毛和荷西到撒哈拉沙漠裏找化石,在離小鎮一百多公理的地方,幾小時之內,溫度降到零度,荷西掉入了泥沼,在掙扎了一個多小時,快凍僵了的時候,三毛終於把他救了上來。

在這本書中,我最喜歡的小故事就是《沙漠觀浴記》了,顧名思義,就是寫沙漠中的人怎麼洗澡的.。文中介紹到:沙漠中的人們洗澡時,首先脫衣服,再拎一個空水桶到一個小房間內打水,把從從頭澆下來。如果冷的話,可以進入一個溫度很高的房間,在這裏,用石頭在身體上刮,不用肥皂,不用水,只有到最後,身體全刮完了,才用水把身上的髒東西衝一下。沙漠中,人們總是四五年才洗一次澡,所以洗澡時總是在浴室裏待半天。這種洗澡方法是我從未見過的,感覺很新奇很有趣。但是我不想嘗試,那是因爲沙漠中沒有水才這樣洗呀!

三毛說過:“生命不在於長短,而在於是否痛快活過。”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與其長時間碌碌無爲,不如學習三毛,有勇氣嘗試新的事物,做自己想做的事,到這個世界痛痛快快走一回。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2

常常聽人說起三毛,聽說她的隨性與灑脫,聽說她的偏執與執着。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書,第一次從她的故事中感受到這樣一個特立獨行亦是平凡真實的女子。

《撒哈拉的故事》講述的是她在偏遠沙漠所經歷的一系列搞笑的生活故事。難以想象,在酷熱難耐、物資匱乏又偏僻落後的撒哈拉,她與荷西竟能活得如此有滋有味,樂趣橫生。我想,這都源於她對生活的熱愛吧。她用廉價的小藝術品把沙漠中的陋室裝扮成宮殿,用自制的木頭傢俱組成一個溫馨的家。其實三毛也只是普通人,在《白手起家》一章中,講述了她剛來到這個陌生的小鎮,剛踏進這個不能再簡陋的小屋的失落和灰心,那兒物資十分欠缺,一切物品都貴的驚人,個性是水,而她們也並不富裕,日子的艱難可想而知。

但勇敢的三毛很快就對新生活燃起了期望,白天荷西在外工作,她,單獨一個人去市場拖回別人扔在路邊的木料,每隔幾個小時便去守着它們,殊不知這些木材原是裝棺材的木箱,得知真相後,她倆哈哈大笑,反而更喜愛自家個性的新桌子。這樣的笑話她們鬧了不少,讓人在莞爾的同時也被他們的樂觀所感動,沙漠生活自是不易,背後的辛酸我們又如何真正體會呢?

撒哈拉的生活除了艱難更是寂寞,沒有與外界聯絡的設備,沒有真正的朋友,除了常常不在身邊的荷西,那裏更沒有懂三毛的知己。在這個荒僻的`小村裏,當地人思想落後且迷信,善良者有之,但更多人往往以自己的利益爲重。《啞奴》的故事完全地表現了這點。當地的土財主們肆意差遣奴隸爲自己掙錢,而三毛不顧當地人的勸告與啞奴一家成爲了朋友,正因她看不慣如此踐踏人權。她常常給啞奴送去食物,請他來家裏做客,偷偷塞給他錢,啞奴一家感動萬分,而三毛卻爲此愧疚,她只能用這種方式給予他們幫忙,而無法真正改變他們的生活。

三毛的善良在當地被視爲異類,正因從沒有人會和奴隸走得那麼近。但是三毛不在乎,她與荷西依舊與啞奴來往,沒有人懂她沒關聯,她願意承受這樣的孤獨。她一個人的力量太微薄,最終的結局啞奴還是沒有逃過被交易的命運,臨走之際,三毛哭着把一條彩色大毯披在啞奴的肩頭,啞奴卻掙脫枷鎖把東西都遞給妻與孩子們,竭力想要跟他們說點什麼,但他發不出任何聲音……就這樣,他們只能淚流滿面地望着他離去。

孤獨或是寂寞這類字眼,在整本書中幾乎都沒有出現,但沙漠裏的三毛必須真切地感受的到。她願意幫忙她們,教她們讀書寫字,爲她們治病施藥,卻從不被她們頑固、落後的思想和行爲所同化,她自始至終持續着自己心靈的自由與純淨。

三毛,這個熱愛生活,樂觀開朗,擁有寬容胸襟的智者;這個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單的行者;是一朵盛開在沙漠的奇葩。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3

其實,我覺得三毛的性格並不是特別好,生性叛逆,自由,又偏執任性。遇到荷西她真的是蠻幸運的。每個人有每個人的生活態度,世上會拋開自己的一切爲了一個女人而進入沙漠的人,真的是隻有荷西。

可能是我看書的代入感很強烈。總覺得我就是三毛,三毛就是我。讀過很多的書,只有三毛的書讓我有這麼強烈的代入感。包括她的想法,她的叛逆,她的自由灑脫和偏執,我和她如出一轍。在茫茫人海之中,此生有荷西是三毛的幸事。

但是個人感覺,世間只有一個荷西。能夠容忍三毛這種女子的男人,也只有那麼一個了吧。可他已經死去。只能讓人緬懷。很多的時候,我有懷揣着自己的少女夢,在想象,此生此世我會不會遇到一個像是荷西一樣遷就我的男人,後來想想,也算是癡念了。

說起三毛,幾乎所有人都會說她樂觀,說她豁達,說她會生活。記得她寫了一篇文章,是關於異鄉的。在我這樣的一段時間裏,我也有和她當時一樣的心境。心情特別差,覺得自己的世界空無一人。不是需求知心朋友,而是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離父母又很遠,那種茫茫人海,無所依靠的感覺籠罩着心頭,確實挺折磨人的。不過後來,隨着年紀的增長,和時間的洗滌,也學會了一個人看書,一個人吃飯,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聽歌,尋找獨自一人的時光。

大多時候的旅遊,也是獨自一人出行。路上湊巧會遇到一個同行一段路的人,但在搭夥一小段路途後,都各奔東西。從此再也杳無音訊。倒是在北極村遇到的釗釗,有一次到了我的家鄉玩耍。對於久別後的意外相逢,我的心情還是蠻淡然的。

走了很久的路後,很多事情慢慢地看淡了。關乎友情的也好,愛情的也罷。走着走着就淡了,走着走着就散了,心境自然就淡漠了很多。沒有狂喜,也不過分悲觀。

我有一個很誇張的白日夢。想在節奏很慢,收入又不算很高的`城市裏,有一個小房子,有一個心愛的男人,房間可以小。但要有個讀書室,養一隻貓,和貓一起在午後曬太陽。有一個小陽臺,在陽臺上養花。男人還是一個家庭的支柱,但這麼說並非是需要一個有錢人來養我,我的飯量很小的。晚上可以和心愛的人一起散步。

會把房子收拾得像是三毛和荷西的家似的,哈哈,想想就覺得超級美好。但面對現實,好像是如荷西般的男人還真的是沒有了呢。

那麼,我還是安靜地做自己的事吧。或許他會出現呢。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4

很小就聽身邊人提起過三毛的一些事蹟,但卻從未提起興趣閱讀過她的書籍。直到最近,因時常夢到學生時代的美好時光,腦海也總是想起一位好友曾總跟我提起的《夢裏花落知多少》,於是打算好好拜讀一番。但看到很多讀者都有提到,如果不瞭解三毛與荷西的愛情,恐怕無法對它有更深的體會。於是,便先開啓了《撒哈拉的故事》之旅…

這本書,帶着我走向了神祕的沙漠,不僅讓我瞭解了你與荷西美好而不失真實的愛情模樣,更讓我第一次猶如管中窺豹一般,看到了一點點沙漠裏的人情事態。也才知道,你的夢,原來在那塊貧瘠的土地上。

荷西不是一個浪漫而有錢的闊少,撒哈拉不是一個美麗怡人的景區——與世隔絕,白天酷熱,夜晚寒冷,不是我們所幻想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一般的詩意,而是一個殘酷、落後、骯髒、寂寞、蒼涼、貧乏得猶如天地洪荒般的原始社會。沒有水,撒哈拉威人身上用布包裹着,散發着濃濃的體臭;沒有知識,百分之九十的人都不知道自己幾歲;沒有文明,以爲相機就是收人靈魂的不祥之物;沒有平等與自由,沙漠上的黑人,只要被捉來綁上1個月,就世世代代成了奴隸;更沒有天理,善良而美麗的沙伊達最後一絲不掛慘死的情形,完全猶如魯迅先生筆下那個封建禮教“吃人”的社會一般,令人可怕得窒息……

然而,你依舊懷着一顆熱情的心,在這裏與荷西安定了下來。

你將原本破爛不堪的小屋佈置成了全鎮最溫馨美麗的家,猶如沙漠中的一片世外桃源;在面對鄰居們總是來隨便拿走自己私人物品時,也能做到不煩不躁,從無氣急敗壞;在面對所有人都覺得黑人就是低人N等的“哈魯佛”髒人奴隸時,你卻願意承受被衆人鄙視的'壓力,給予他們力所能及的幫助;在用相機記錄下遊牧民族的生活形態被誤解是收走了她們的靈魂時,爲了不給她們留下心靈的創傷,你沒有過多的解釋和嘲笑,而是將膠捲曝光在了陽光下,那一刻,她們的笑容也如陽光般燦爛……

你說:“這裏有什麼吸引我?天高地闊,烈日風暴,孤寂的生活,有悲傷,有歡喜,連這些撒哈拉威人,我對他們一樣有愛有恨,混淆不清。哎,連我自己也說不清楚。”

是啊,撒哈拉就是這樣一個讓你又愛又恨、裝滿回憶,如果再選擇一次,依舊會義無反顧投身於此的地方。

因爲我知道,在撒哈拉那個一切都無比原始落後,彷彿被造物主遺忘的地方,人們依舊有一顆追尋美好的內心,以及作爲一個人最純粹的情感和本能——愛。

所以,撒哈拉值得被人嚮往和留戀;撒哈拉的故事,也值得更多人品讀。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5

偶然間聽到舍友說起這本書,我抱以強烈的好奇心看完了《撒哈拉的故事》,並深受感動。

作者三毛的先生荷西是一個外國人,被三毛“我行我素”的性格所吸引,在三毛感應到前世的鄉愁,決定搬去撒哈拉,苦戀她的荷西也二話不說跟去那裏。放棄了自己的航海夢,定居小鎮阿雍。在沙漠艱苦的生活條件中,沒有淡水,沒有錢,女性飽受歧視以及鄰居給生活帶來的困擾,使三毛與荷西感受到了世態的炎涼。但生活不僅只有眼前的苟且,還有遠方的詩。無論是荷西將粉絲當作魚翅來吃,還是他們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婚禮,爲了生計去海邊打魚,建造出了沙漠上最美麗的房子。都滲透了他們對彼此濃濃的愛意。

在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故事,是三毛在詳細描述將搬去撒哈拉的那段時間,她的半生漂流過很多國家,最後定居西班牙,朝撒哈拉奔去,自己看爲看破紅塵,自我放逐,一去不返也……

而荷西是她的朋友,他不笑話三毛的嚮往,也不阻止三毛。默默地收拾了行李,在沙漠的磷礦公司找到了工作,安定下來,等三毛單獨去非洲時好照顧她。我想荷西也許就是除三毛父親外最瞭解三毛的人了吧。在這本書的字裏行間,我時刻都能看出她倔強、一意孤行的性格。就算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也可以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小天地,努力使自己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三毛與荷西結婚的決定也僅僅是想有一個人可以依靠。

一生漂泊不定的生活並未可以讓所有人都以此爲樂,而三毛的身邊,就有一個一直陪伴着她的人,就是荷西,一個地道的西班牙人,不在家享受繁榮富貴的生活在世界各地陪着三毛過顛沛流離的生活。他深情地愛着三毛,放棄了自己的一切爲她編寫遠方的詩,房租一萬的房子,只爲讓三毛過得更好,晝夜不息的加班,只想給三毛創造一個更好的環境,荷西用自己堅實的臂膀,給他永遠深愛的三毛撐起了一個家。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而現代社會的人們沒有太多的時間再去陪伴自己的愛人與親人,更加便捷的聯絡方式遮擋住了屏幕後一顆深沉的愛意。在信息高速發展的今天,我們是否會在一個小小的節日時陪伴家人吃一頓簡單的晚餐,習慣性的問候一句“早安”?

讀完《撒哈拉的故事》,我爲三毛與荷西堅貞不渝的愛情所感動,也讚頌荷西對三毛長久的關愛關心。陪伴,是時間最深沉,最長情的愛。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6

我們的生命或許太短暫,短暫到無法擁有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無法一睹自己心中的桃花源。“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也是許多人夢中的“桃花源”。在三毛“撒哈拉的故事”中,我們有幸一睹。

《撒哈拉的故事》一書,以三毛在撒哈拉沙漠的經歷爲主線,用生動有趣的文筆,描繪出撒哈拉威人的生活、大漠的狂野溫柔、活力四射的婚姻生活、戰爭與貧窮給人們帶來的苦難。她筆下的大漠如此真實,似乎觸手可及。

三毛筆下的撒哈拉威人,貧窮、迷信,但他們樸實、真誠,不知道戰爭是什麼,若“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便真真是桃花源的故人了。他們活着就是爲了活着,平靜地度過光陰。這樣的生活雖在我們這些“文明人”眼中叫做“沒有價值的人生”,在他們自己看來,也該算是歲月靜好了吧。

可是,連上蒼都不眷顧這些樸實的人們。摩洛哥向撒哈拉發動戰爭,西班牙政府曾許諾“民族自決”給這片大漠帶來的生機,很快被戰火帶來的恐慌所覆蓋。可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在巴西里——游擊隊領袖死於摩洛哥人之手時,阿吉比等人爲泄私憤冤枉沙伊達——巴西里的妻子出賣了巴西里,使得這樣一個無辜的善良女子慘死在自己的故鄉,自己的故鄉人手中。所謂對沙伊達的“會審”連給人說話的餘地都沒有。不僅沒人說話,也沒有人提巴西里,更沒有人主持正義,只不過是殘酷的私刑。難道戰爭給人們帶來的苦痛還不夠嗎,還要去自相殘殺?是不是一種病態的心理在作祟?難道真的如孔子所說“人之初,性本惡”嗎?

不,大部分的人都是善良的,只有極少數人是如此。是物質的貧乏導致如此嗎?還是精神的貧乏呢?該是精神的貧乏吧,如果他們有豐富的知識文化,接受了正確的思想教育,有正確的是非觀念,這樣的慘劇還會發生嗎?我不禁回想起魯迅在“《吶喊》自序”中所說替俄國做了軍事偵探的.中國人被日本人砍下頭顱示衆,四周中國人喝彩的場景——喝彩是因爲他們的愚昧,而三毛所寫的撒哈拉威人是否也如此呢?沒錯,在和平年代,他們可以過着如《桃花源記》中所說“怡然自樂”的生活,可在亂世,一些人因爲沒有文化與思想的束縛,沒有正確的是非觀念,做出了不該做的事。沒有文明,就更不必說法律與制度了。可是,如果撒哈拉沙漠出現了現代文明,那寶貴的撒哈拉民族文化,便如同滄海遺珠一般,湮沒於大漠黃沙。而在“文明人”的世界裏,也並不是沒有無視法紀綱常的人。撒哈拉沙漠的未來,就要撒哈拉威人自己抉擇了。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寫作之初是在大漠的照片中感受到前世的鄉愁,想必她的隨心之作也必定讓許多人心生感慨。吾讀罷全書亦甚有感觸,是爲感想。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7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與荷西在沙漠裏的所見所聞,記載了他們多姿多彩的歷程,從中讓我深切地體會到了三毛的樂觀、熱情、快樂的心境。

《撒哈拉的故事》中, 有《沙漠中的飯店》、《進入婚姻殿堂記》、《懸壺濟世》、《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沙漠觀浴記》、《愛的苦找》、《芳鄰》、《素人漁夫》、《死果》、《天梯》以及《白手成家》這些篇章。

在《沙漠中的飯店》中,三毛與荷西間的妙語讓人忍俊不禁,尤其是最後,三毛用小黃瓜代替筍做的“筍片炒冬菇”令荷西的老闆稱讚,讀完也讓我跟着樂了起來。

《懸壺濟世》這一節首要是說三毛做大夫,給鄰居看病的故事。一次又一次,三毛用她奇異獨特的'方法,或是用國內藥書上的老法子,給當地人治好了病。尤甚有一次,三毛“改行” 做牙醫,用指甲油來補人牙齒,並且確實補得那幾個不肯去醫院的發病的人牙齒都不痛了,足可令咬東西。這件事荷西瞭解後,“嚇得全部頭髮刷一下完整豎起來,像漫畫裏的人物一樣”,又足以讓讀者心裏感受到荷西當時的驚嚇。

在《荒山之夜》中,荷西差點死掉了。看這1個故事的時間,我真是感到身臨其境,被當時的繃緊、懼怕的氣氛所打動,也傳染了三毛當時的那種懼怕心理,又與她同急、同憂、同喜……

《沙漠觀浴記》那主人公離奇的遭遇讓我捧腹大笑;《芳鄰》裏那些鄰居的行爲讓我又好氣又好笑;《素人漁夫》中荷西和“我”“用十二倍的價錢在吃自我賣出的魚”,而後賣魚的收賬單又被洗衣機泡爛,真如同看到他們“又哭又笑”;《死果》則show了十分厲害的“靈異” 狀況,“這種符咒的狀況,也是拿人本身健康上的缺點在做攻擊,它可令將這些小毛病化成厲鬼來取你的性命”看得有部分恐怖;《天梯》又描述了三毛考駕駛執照的搞笑歷程……1個個故事活靈活現地展現時了讀者面前,其中也可令看出三毛對撒哈拉的熱愛。但是,在《娃娃新娘》中又可見三毛對撒哈拉當地風俗的無奈,對姑卡的同情。

整本書以《白手成家》作結。《白手成家》記敘了三毛來到撒哈拉沙漠到她與荷西一步一步終於建成了“沙地的城堡”——他們美好的家。這一過程佈滿挫折,但最後他們的住所還是由“那個灰暗的中間有個大洞的小屋子”到“沙漠中最漂亮的小屋”,讓我心裏感受到了白手成家的艱辛和成家後的快樂。

讀罷了《撒哈拉的故事》,我看到了1個廣闊漂亮的撒哈拉沙漠,看到了1個快樂的三毛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8

一直對三毛疏於瞭解,只聽說過她的灑脫與執着,於是我懷着興奮的心情翻開了《撒哈拉的故事》,品味她在異國他鄉的生活。

雖然在這本書中更多的是簡單平實的語言,卻能夠把奇異的沙漠和浪漫的生活描寫得淋漓盡致。真可以說讀起來令人舒暢,放下時讓人爲之震撼。

初讀伴着輕鬆的心情,《沙漠中的飯店》、《懸壺濟世》、《沙漠觀浴記》等展現了在沙漠生活的趣味,也使我覺得荒涼的大漠別有一番風情。到了《娃娃新娘》、《荒山之夜》、《死果》,漸漸暴露出來的是沙漠的殘酷,我一度放下了書,不願再去感受三毛那艱苦的日子。再次拿起它,讀了《沙巴軍曹》、《啞奴》等又令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

我記憶最深刻的就是三毛的善良。她在《芳鄰》中寫到了和撒哈拉威人做鄰居的經歷,他們總是來要千奇百怪的東西,又偷吃天台上的水。不過,三毛並不氣惱,反而感謝這些鄰居讓她沙漠的日子變得五光十色。在《啞奴》中,三毛不顧當地人的勸告和啞奴一家人成爲了好朋友,一直無私地接濟他們,卻在羞愧自己無法幫他們脫離奴隸的生活。同時,窮得連身體都不屬於自己的啞奴全力的回報,也令我動容。

我最難以想象的是三毛的勇氣和對於生活的熱忱。正是她的勇敢和熱情,即使遠離繁華的大都市,置身沙漠這樣惡劣的環境中,她也能把與荷西的日子過得有滋有味。在《素人漁夫》中,三毛荷西迫於生計,開車到很遠處抓魚來賣。儘管非常累,到最後反而賠了錢,兩個人還是去飯店開開心心地大吃了一頓。正像三毛所說的那樣,她愛上了“這片大漠詩意的蒼涼”。

在《白手成家》中,三毛敘寫了從剛進入陌生又簡陋的房子的灰心,到後來被別人誇讚她的房子別出心裁的驕傲。她和荷西用裝棺材的木板做傢俱,又慢慢地攢錢爲小屋添置用品,條件上的困難可想而知,他們卻從不放棄對生活情趣的嚮往和追求。三毛眷戀大沙漠就像是前生的故鄉,再多的艱辛也磨不滅心中的.希望。

在《哭泣的駱駝》中,三毛以戰爭爲背景,寫出了巴西里、沙伊達等人的悲慘經歷。沙伊達“沉靜的微笑,像一輪初升的明月,突然籠罩了一室的光華”,然而她“漆黑得深不見底的大眼睛”在聽見巴西里的死訊後卻變得了無生趣,這樣一個脫俗的美女淪落爲當時政治糾紛的犧牲品。我讀出了三毛深深的憂傷。

閱讀《撒哈拉的故事》讓我感悟到三毛對生活的美好追求和無限熱愛,她是沙漠中一朵常開的花,也是這世界上一段值得品味的傳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9

打開頁面,找到《撒哈拉的故事》。細細品讀三毛在撒哈拉的趣事。

本書記敘了三毛定居在撒哈拉的種種趣事,書中洋溢着三毛對沙漠的熱愛與執着的追求。

本書字裏行間透露出撒哈拉人獨有的風土人情,使讀者如置身在一幅撒哈拉風情圖中、穿梭在三毛細膩的文字裏,感受撒哈拉的美妙之處。

三毛是個十分熱愛沙漠的女子,她拋棄了大城市裏的繁華生活,毅然來到撒哈拉定居,去實現她的夢想。可當她帶着丈夫興高采烈地來到撒哈拉時,迎接她的只有黃色的沙土、貧瘠的土地、

簡陋的房子——狹窄簡陋、沒有傢俱、天花板上還有一個大窟窿。而她們並不爲此而退縮——她們一起動手裝修房子、用裝棺材的'箱子做傢俱、巧用鐵皮自制風燈……使得她們的房子成爲了撒哈拉中的宮殿,引得人們嘖嘖稱讚:“你們創造了羅馬”,三毛的心靈手巧爲她的沙漠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在這片沙漠中,她們發生了許多趣事——在《撒哈拉的餐廳》中,三毛以粉絲的三次吃法,引得憨厚的荷西不想吃他的老本行——西餐,只想光顧她的“中國餐館”了。當看到荷西把粉絲誤認爲是鯊魚翅、把海苔誤認爲是藍印紙時,我終於忍不住,大聲笑起來,心裏想:“她們在撒哈拉的生活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在《懸世濟壺》中,三毛當起了沙哈拉威人的“非洲巫醫”,而荷西卻極力反對,認爲她是自找麻煩。然而,三毛的醫術卻對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藥到病除。當讀到三毛對荷西說她用指甲油幫人補牙後,荷西被嚇的頭髮都立起來時。我又忍不住笑了,“這沙漠的故事可真有趣”。可有時,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並不都是以開心的結局收場的——在《荒山之夜》裏,荷西不慎掉入沼澤,三毛好不容易纔搬來救兵卻差點慘遭侮辱,最後,三毛急中生智,救出了荷西。在《死果》中,三毛因帶上被詛咒的符咒而中邪,荷西不顧一切的救她……先不說她們有多麼情深似海,也不說她們爲對方不顧一切,單是看到這個情節就令人感動萬分了……

三毛與荷西就這樣在撒哈拉生活下去,雖然生活平淡、簡樸、十分貧困。但她們卻是非常快樂,因爲她們知道,物質上的貧困沒什麼,精神世界的豐裕纔是真的好,精神世界是不能用物質換來的。她們心裏這樣想:“平平淡淡過生活,認認真真去做事。莫愁今生無富裕,精神豐裕纔可貴。”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0

我們生活在泥沼中,但總有人讚美夜空中微弱的星光。--題記閱讀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一書,我彷彿與作者一同經歷一場驚心動魄而又不失快樂的旅行。

三毛用優美的語言,真摯的感情,詩意的情緒把我們帶入了雄渾壯闊的非洲沙漠,讓我們感受到沙漠的獨特魅力。撒哈拉沙漠位於非洲北部,終年高溫少雨。雖然自然條件較爲惡劣,但是也形成其獨特的自然景觀。這是一片由金黃色砂礫組成的樂園,大地溫柔的起伏着,在無窮的穹蒼之下,靜如一個沉睡的巨人。沙漠中有如幻又如鬼魅似的`海市蜃樓,迎面如雨似的狂風沙,焦烈的大地,向天空自由生長的仙人掌,千萬年前乾枯了的河牀,綿延不絕的山巒,深藍到凍住了的天空……它以其特有的近乎厲冽的美,向人們吐着溫柔的氣息。

三毛不僅爲我們展示了沙漠的狂野與溫柔這些自然質樸的意境,更有她那勇往直前的精神以及自由不羈的靈魂。

有句話說:“生活不僅有苟且,還有詩和遠方”。自古以來,不知有多少人懷揣有執拗的夢想想走向遠方,他們或是成就一段不朽的傳奇,釀爲佳話;或是寂寂無聲,隱滅蒼宇。但這又何妨?當他們出發的時候,我相信其精神是可嘉的,其靈魂是不羈的。然而隨着時代快速發展,現代人爲名爲利整日奔波,人性中最原始,質樸的好奇心被壓制了,有幾個人還有勇氣衝破束縛,解開鐐銬,啓程走向遠方呢?三毛卻能背上行囊,和心愛的男人荷西毅然啓程,深入到沙漠腹地,以自由不羈的靈魂浪跡天涯。期間,她儘自己微薄之力救助病人,經歷過恐懼的荒山之夜,聽聞了沙漠軍團的悲劇……在異地的這些經歷給三毛的人生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她用寫作的方式記錄了它們。

從三毛的價值取向來看,她應當贊同:人,多幾種生活經歷總是可貴的事。畢竟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世界卻很大,生活也可以很豐富。永無止境地爲名利而奔忙似乎是人類最大的悲哀。她擔心人性中最原始,質樸的好奇心會被時代的各種慾望堙沒,因而着力地爲現代人呈現出那種在逍遙自在的生活。與其說《撒哈拉的故事》爲讀者展現沙漠的人文景觀,倒不如說作者希望通過此書喚起那些被人們潛藏於內心深處,平日裏被凡俗所固封起來的夢想。

走吧,啓程吧!既然造物主創造了世界,我們爲何不去享受江山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呢?又何必在世俗中疲於奔命?願我們都能用生命去享受,去探索生活的美好。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1

第一次認真的閱讀三毛的作品,從一個聽者變成體驗者,就像站在會飛的羽毛上肆意觀望關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個敢愛敢恨,把生活過成詩意的人是如何揮灑自己的熱情跟真我在乾旱的歲月中,她用歲月賦予她的美,在撒哈拉沙漠上開出最豔麗的花朵。

一個敢於見證生活的人,活出了最真的灑脫,她不像個說教者告訴你如何愛生活,而是記錄生活的點滴,在漫天黃沙中活的一塵不染,用文字堆積起來的記錄,像地殼般嵌入每個人的內心,探索並感悟,她更像帶着面紗的絕世美人,揮舞着,跳動着,即便一個小小的嘆息都能引發一連串的猜想。

我喜歡上了她,喜歡上了她的生活態度,細膩又不乏味,激情又不浪蕩,灑脫又不悲哀,每個人,每件事,她都用最細膩的心,去體會從未有過的感悟,會爲一個奴隸而傷心,爲一個地區的風俗而憤世,她的文字像造物者,像巨人擺弄傢俱,一切都那麼的隨心。從不沉浸在悲傷中來浪費每天的時光,會因日出日落而感慨,在感慨中激昂前進。

讀不一樣的`書籍,就像跟作者進行了一次靈魂溝通,而三毛的文字更像夏日的冰淇淋,歲月中,她用歲月賦予她的美,在撒哈拉沙漠上開出最豔麗的花朵。

一個敢於見證生活的人,活出了最真的灑脫,她不像個說教者告訴你如何愛生活,而是記錄生活的點滴,在漫天黃沙中活的一塵不染,用文字堆積起來的記錄,像地殼般嵌入每個人的內心,探索並感悟,她更像帶着面紗的絕世美人,揮舞着,跳動着,即便一個小小的嘆息都能引發一連串的猜想。

我喜歡上了她,喜歡上了她的生活態度,細膩又不乏味,激情又不浪蕩,灑脫又不悲哀,每個人,每件事,她都用最細膩的心,去體會從未有過的感悟,會爲一個奴隸而傷心,爲一個地區的風俗而憤世,她的文字像造物者,像巨人擺弄傢俱,一切都那麼的隨心。從不沉浸在悲傷中來浪費每天的時光,會因日出日落而感慨,在感慨中激昂前進。

讀不一樣的書籍,就像跟作者進行了一次靈魂溝通,而三毛的文字更像夏日的冰淇淋,讓人清涼通透,保持一股潔淨之感不忘活出自我。

你能從這裏得到的無非是靈魂的洗禮,細緻的觀察力跟無窮盡的樂趣,人生本來很苦,自己若不找點樂子,把一切看成是阻礙,你永遠體會不到人世間的其他味道,人生得意須盡歡,愛就愛的徹底,喝就喝的大醉,玩就玩的暢快淋漓,畢竟,極致的背後是纔是最真的自己,願你不辜負自己的愛,不辜負自己的胃,不辜負自己的身材,用最辣的酒敬最好的自己。這裏我再借用一句話“學會取悅自己”,如此便不負青春年華。

一個人,眼中有星辰,心中有山海,保持虔誠善良的心,獨自行走在四海,以苦爲樂,樂中作樂,如此,韶華不再,又怎樣。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2

最近清理自己的書(正因我從不整理,因此都成書堆了,突然發現很久以前買的一本書,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原來我從買了之後就一向忘了讀,一時興起,便抄起這本書坐在地上看得不亦樂乎。

三毛的文字從感覺上讓人覺得很舒服,就像一陣微風吹過,有一種清爽的感覺,卻不留痕跡。我一向都很排斥那種用華麗的辭藻堆積起來的文章,覺得都只是一些花拳繡腿,華麗但沒有實際的好處,印象中,真正的好文章即使只是用最平淡的文字中也能感受到作者心中的波瀾壯闊。

在整本書中,給我震撼最強烈的是一篇叫做《娃娃新娘》的文章。

我一向都是一個很正統的女權主義者,一向BS欺負女生、看不起女生的男生。要知道,這世上,沒有女生哪有男生的存在。我明白古代的重男輕女是很嚴重的,可卻沒想到當朝代氣息退去,還有這種不堪入耳的事情。

新娘坐上迎親的車,居然要被車上的男生一向毆打到男生家,並且有風俗說:“結婚不掙扎,事後要被人笑的。這樣拼命打纔是好女子。”這是哪門子道理!難道被打進婆家象徵着對丈夫的順從?結婚初夜,也只是公然用暴力奪取一個十歲小女孩的貞操而已。真是不公平。憑什麼男生就有權能夠霸佔女生,把她們作爲自己的玩物?女生又憑什麼要屈服於男生,失去自己的.尊嚴?這一切聽起來是多麼荒。唐!撒哈拉人以胖爲美也就算了,這只是觀念上的不一樣,但是男尊女卑這難道也能夠算作是單純的觀念的差別嗎?時代是進步的,大概撒哈拉的簡單生活並沒有被影響到,但是終有一天,女生不會再受到壓迫。

書中還有一篇很玄乎的文章——《死果》。說的是作者偶然撿到一個帶有詛咒的小布包,結果卻引發了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

自從小時候作第一次飛機,沒有發現所謂的“天庭”之後,我就不堅信有神的存在。有些人和事我都只是當成巧合。可《死果》這文章實在太玄了,用巧合來解釋似乎不現實。這世界上未解之謎太多,或許這只是所有謎團中的一小部分,但是真的有神、鬼之類的嗎?我們說沒有,只是正因沒有發現就覺得是存在的,人依然是靠眼睛決定事物的物種。或許是正因我們的眼睛無法識別那種神、鬼之類的呢?有時候真的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可能有人會說我迷信,但是這種事誰也說不好。總之,這麼久了都沒事,說明即使是有,他們也是善良的吧。

讀完整本書下來,發覺三毛是一個堅強的人。身邊的人,很多都是其實很脆弱卻裝作十分堅強的樣貌。真正堅強的人,此刻,已經很少見了。大家都正因失去過什麼而悲傷失落。但是,有些東西真的是天註定的,強求不來,何不泰然的理解呢?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3

我們在流浪,流浪去遠方,手挽手,肩並肩。

——題記

有人說,喜歡一個人就要至死不渝的去愛;有人說,喜歡一件事就要浪跡天涯去追求。也許這種勇氣與毅力早已湮沒於如今的現實世界,但我認爲這是三毛與荷西最真實的寫照。

於我,三毛是灑脫、隨性不羈的女子。當她講出要去撒哈拉旅行居住一段時間時,父母關切地爲她打點行囊,朋友前來相訪問其緣由。而只有一個人,早已默默獨身來到了撒哈拉。初到撒哈拉的荷西面對這擁擠而又近似野蠻的地方心中曾疑惑,爲何他深愛的女子會愛上如此之地,那個錦衣玉食的姑娘會受得了這種生活嗎?但無論她愛或不愛,他都一定會竭盡全力保護她,護她安危。

三毛自己也曾說,她不知道自己爲什麼要去那裏,只是感覺自己屬於撒哈拉。初到沙漠的三毛,襲一身田園長裙,戴一頂草帽,竟有一種油畫上的復古美。從飛機上下來,她覺得心自由了,好像找到了自己的歸屬地,它可以自在的飛了,不受任何拘束。她極力地想用那雙深邃的眼眸去望到更遠的地方。風沙拂過她的臉頰,輕撫她的柔發。她看到了機場臺前等待着她的荷西正微笑的望着她,她不顧一切的跑過去,是啊,這個擁抱,荷西等的很久了。而此時,三毛的心,也在慢慢的融化……

初到新家的三毛真的只能用“家徒四壁”來表達內心所見了。荷西日以繼夜的幹活,希望三毛隨手可觸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他親手打造木材,做牀做櫃子……半年後,他們結婚了。三毛也真正踏上了她的揹包旅行生涯,她見識到了這個沙漠另一面的黑暗。年僅十歲的姑卡被其父許給三十多歲的'罕地,姑卡的悲情與無助深深的烙印在了三毛的瞳孔中,她形容這殘忍的父親在“賣女兒”,可整個地區都是這樣,三毛深感無力,內心在被強烈的撞擊着。可另一些散哈拉族人的純樸與可愛,又是三毛陷入對自己認識的撒哈拉的矛盾。雖然她討厭甚至可以說是鄙視撒哈拉人思想中一些腐朽,沒有進步意識的觀念,但他又被啞奴的卑微與愛家感動。婭奴是最讓三毛不解而又熟悉的人,她不解啞奴心中爲何自然產生的那種卑微感,不解啞奴爲何倍受壓制而只懂順從不懂反抗。她又熟悉着啞奴無時無刻不在惦記他的家人們,他熟悉啞奴比任何一個撒哈拉威人有教養,他懂得感恩與回報。我深深記得當啞奴被賣到另一個地方當奴隸時,眼神中的麻木與強烈的悲傷。殘酷的分離,殘酷的命運買賣。

我知道三毛的心早已寄存在撒哈拉,我知道西班牙與民族起義時三毛荷西離開撒哈拉沙漠最晚,我知道三毛與荷西飢寒交迫的日子,我理解三毛內心那種即將離別的窒息感,我悲傷荷西去世後三毛憔悴的面容。

我們不再流浪,心卻歸屬遠方,望着夕沉,獨自感傷……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4

《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在適應了沙漠單調生活之後提筆寫下的,她與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日常與見聞。文字說不上多麼的深刻,倒是其中的許多故事讀來幽默又發人深省。

三毛與丈夫荷西的感情故事大概是最廣爲人知的故事了,這個生性自由我行我素的女人,憑藉《國家地理》裏一篇關於撒哈拉沙漠的介紹感應到的前世鄉愁,便下定決心搬去沙漠定居。而當時還並未成爲她丈夫的荷西,不笑話她也不阻止她,只是默默地收拾了行李,去到沙漠裏的磷礦公司工作,好讓三毛來到沙漠時能更好地照顧她。也是這一刻,三毛下定決心要跟這個人天涯海角一輩子流浪下去了。

他們在沙漠裏準備結婚需要的文件,耗費了長達三個月的時間,到真正結婚的那一天,這兩個隨性的人,一個穿着深藍色的襯衫,一個穿着細麻布的長衣服,甚至更是隨手在廚房裏拿了一把香菜別在帽子間,徒步走到了鎮上的法院舉行了結婚儀式。

剛來到沙漠的時候,他們不得不克服物質與精神上的雙重困難,將“一窮二白”又租金昂貴的房間慢慢地佈置了起來。用裝棺木的箱子做成了桌子、將撿回來的輪胎化作坐墊、隨手也去拾一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兒,把這個簡陋的房子裝扮成了沙漠裏一道靚麗的風景,甚至還吸引了外國記者前來參觀。這麼古靈精怪的人,又怎麼能讓人不喜歡呢?

書裏描寫了很多三毛的撒哈拉威鄰居和朋友,大多數連自己的歲數都搞不清楚,有着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與習俗,固守着自己的宗教與信仰,排除一切的“異端”,一些落後至極的地方甚至從未見過“鏡子”這種在不用說在當今社會早已人人皆知的事物。

書中很多的故事都出乎了我的'意料,十歲就被安排出嫁的娃娃新娘姑卡、即使被騙也固執尋求着妻子的沙崙、對撒哈拉威人充滿仇恨的沙巴軍曹、因爲種族歧視世代只能淪爲奴隸但卻知恩圖報的啞奴,還有在駱駝屠宰場被殘暴殺掉的沙伊達與魯阿。這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與他們的故事,讓撒哈拉的生活變得生動了起來。

同樣地,在這之餘,也讓人感慨文明的進步,在極度落後的社會是多麼關鍵又重要的事情。但也是在這個極度落後的沙漠中,無論物質生活有多麼的缺乏,也仍然不會缺少“愛”這個人類的本能。也是這些生命中溫情的存在,讓這本該淒涼的大漠變得溫和又美麗了起來。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15

我本是一個慵懶又隨性的人,看完一本書的耐性都沒有,但是偏偏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我斷斷續續地看了三遍,三毛隨意大方又浪漫細膩這種矛盾的性格和簡單明瞭的敘事方式,讓我深深的愛上了撒哈拉這片土地和這個勇敢隨心的女生。

廣闊無垠的撒哈拉大沙漠,承載了三毛浪漫又幽詭的鄉愁。《撒哈拉的故事》描述了三毛自己在撒哈拉沙漠和丈夫生活的搞笑的故事。她描述的撒哈拉沙漠,鴿灰色的天空,蜿蜒起伏的沙丘,奇異怪形的山巒,朦朧神祕的落日。讓人對撒哈拉這片土地充滿了好奇和嚮往。三毛用東方女性少有的詼諧和瀟灑,用中國人特有的廣博和狹義的精神傳播着現代禮貌,她也以現代禮貌的角度觀看沙漠舊俗和古老禮貌,並以一篇篇耐人尋味的小則故事生動形象地記錄了沙漠的趣人趣事,深刻地描述了沙漠中的人情風俗。

三毛曾解釋說自己堅持去沙漠是正因感到了前世回憶似的鄉愁,而在撒哈拉停留那麼久卻是正因荷西,不論是正因什麼,在撒哈拉的經歷都是三毛最珍重最珍惜的,也讓之後的追隨者們無限的憧憬和嚮往。在一個常人唯恐避之的地方,她卻完成了自己的夢想,她勇敢的拋棄了城市舒適的生活和知心溫暖的朋友,到一個黃沙滾滾、風聲嗚咽、物資奇缺的大沙漠,還有那置於大墳場的破屋子,雖然條件艱苦,生活艱難,但是她一襲長裙,飄逸長髮,照樣把沙漠生活過得有聲有色。

在書裏,三毛描述了剛到沙漠家裏的狹窄簡陋,講述了和荷西一齊做傢俱裝修房子的辛苦和不易。在沙漠裏,荷西長期在離家很遠的地方工作,這些艱難的日子裏,三毛一次次的穿越沙漠,到處旅遊。與個性又可愛的撒哈拉威鄰居相處,交了一羣喜愛自己的朋友。三毛,在哪裏都不會個性孤單,正因她總是懂得如何生活。

三毛自嘲的說開了只有一個客人的沙漠中的飯店,在不瞭解自己國家的丈夫面前,一次一次用中國特色食品騙了傻傻的丈夫,並樂在其中。還自娛自樂的開了一家醫館,在撒哈拉威鄰居面前做起了懸壺濟世的'醫生,用指甲油給鄰居補牙齒,給營養不良的年輕女孩吃維他命片,還差點幫難產的孕婦接生,在家裏開了個女子學堂,教當地女孩生理和地理等知識。她盡一切可能走進沙漠內部探尋這片神祕土地的真實面目,看到了沙漠里人們奇異的洗澡方式、幫撒哈拉威婦女拍照被誤會、隨身帶着醫藥箱爲貧窮困苦的撒哈拉威人義診、並將日用品送給當地人………

生活在當代的我們少了衝動的激情,少了應對夢想的勇氣,停滯了追求夢想的腳步。只有爲生活打拼千篇一律的生活理念,心中的“撒哈拉”也只是存在於理念之中。

爲了夢想,至少就應有一次隨心說走就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