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八篇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八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88W 次

  【篇一: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打開頁面,找到《撒哈拉的故事》。細細品讀三毛在撒哈拉的趣事。

撒哈拉的故事讀後感八篇

本書記敘了三毛定居在撒哈拉的種種趣事,書中洋溢着三毛對沙漠的熱愛與執着的追求。

本書字裏行間透露出撒哈拉人獨有的風土人情,使讀者如置身在一幅撒哈拉風情圖中、穿梭在三毛細膩的文字裏,感受撒哈拉的美妙之處。

三毛是個十分熱愛沙漠的女子,她拋棄了大城市裏的繁華生活,毅然來到撒哈拉定居,去實現她的夢想。可當她帶着丈夫興高采烈地來到撒哈拉時,迎接她的只有黃色的沙土、貧瘠的土地、

簡陋的房子——狹窄簡陋、沒有傢俱、天花板上還有一個大窟窿。而她們並不爲此而退縮——她們一起動手裝修房子、用裝棺材的箱子做傢俱、巧用鐵皮自制風燈……使得她們的房子成爲了撒哈拉中的宮殿,引得人們嘖嘖稱讚:“你們創造了羅馬”,三毛的心靈手巧爲她的沙漠生活增添了一份色彩。在這片沙漠中,她們發生了許多趣事——在《撒哈拉的餐廳》中,三毛以粉絲的三次吃法,引得憨厚的荷西不想吃他的老本行——西餐,只想光顧她的“中國餐館”了。當看到荷西把粉絲誤認爲是鯊魚翅、把海苔誤認爲是藍印紙時,我終於忍不住,大聲笑起來,心裏想:“她們在撒哈拉的生活一定是豐富多彩的”在《懸世濟壺》中,三毛當起了沙哈拉威人的“非洲巫醫”,而荷西卻極力反對,認爲她是自找麻煩。然而,三毛的醫術卻對百分之八十的人都是藥到病除。當讀到三毛對荷西說她用指甲油幫人補牙後,荷西被嚇的頭髮都立起來時。我又忍不住笑了,“這沙漠的故事可真有趣”。可有時,三毛在撒哈拉的故事並不都是以開心的結局收場的——在《荒山之夜》裏,荷西不慎掉入沼澤,三毛好不容易纔搬來救兵卻差點慘遭侮辱,最後,三毛急中生智,救出了荷西。在《死果》中,三毛因帶上被詛咒的符咒而中邪,荷西不顧一切的救她……先不說她們有多麼情深似海,也不說她們爲對方不顧一切,單是看到這個情節就令人感動萬分了……

三毛與荷西就這樣在撒哈拉生活下去,雖然生活平淡、簡樸、十分貧困。但她們卻是非常快樂,因爲她們知道,物質上的貧困沒什麼,精神世界的豐裕纔是真的好,精神世界是不能用物質換來的。她們心裏這樣想:“平平淡淡過生活,認認真真去做事。莫愁今生無富裕,精神豐裕纔可貴。”

  【篇二: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三毛,對我來說是一個很陌生的人,這裏的陌生指的是沒有讀過她的作品,兒時的三毛就是動畫片三毛流浪記中的卡通人物,中學只知道她是當代文學很有名氣的一個女作家,大學裏,很有幸在小甘的介紹下,看完三毛了散文集《撒哈拉的故事》,第一次破天荒一次性看完一整本書。謝謝三毛,謝謝小甘,讓我領略撒哈拉靈魂。

對於一個看似平凡,柔弱無依的女子,孤身前往撒哈拉沙漠的勇氣。我除了欽佩與羨慕,我再也找不到任何的形容詞來表達我內心的震撼。我慢慢的閱讀關於她的點滴詞語,開始想象她的長相。,毫無目的述說着生活的瑣事,連驚天動地的愛情裏面,也夾雜了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味道,合成一鍋濃濃的湯。感覺她就坐在你對面,風塵僕僕,肩上帶着月光,指甲裏帶着撒哈拉特有的細碎的黃沙,甚至一開口的聲調都是沙啞的,像烏鴉叫似的,她與你講着她在撒哈拉的故事,但這個調皮的人呀,對一切事情都感到新鮮與好奇,於是她的精神不集中了,她的黑色的眼珠子開始來回滾動,嘴巴依舊一張一合,可不知不覺又講到另一個故事裏去了,的確,在三毛的文章裏,常常是一個故事裏穿插着另一個故事,你永遠也猜不透故事的開頭,高潮,結尾,這種神祕而有趣的探險活動,讓你樂此不疲,讓你牽腸掛肚,讓你欲罷不能。

聽她炫耀像個孩子一樣跟你講,跑到沙漠的垃圾堆裏,尋找不同的東西,把他們改造成富有現代感的工藝品。聽她動情的跟你講沙漠裏默默工作着的啞奴,雙手捧出來的感恩與友愛,聽她淘氣的跟你講到政府公寓裏偷植物,聽她調侃的跟你講她與荷西之間的打鬧耍玩……三毛對於美好的東西,抱着熱烈的渴望與嚮往,對於厭惡的東西,她嗤之以鼻,口誅筆伐。她毫不掩飾,毫無造作,有着小女兒的嬌嗔,有着妻子的溫良賢惠,也有大女人般擋風遮雨的堅不可摧。

我想,最終讓三毛留在撒哈拉,並把那兒當成家的,一定是那個叫荷西的男子。他在知道三毛要飛去撒哈拉的夢想之後,默默地像公司要求調去撒哈拉分公司工作,默默地提前爲三毛準備好一切,但當他張開雙臂說:marryme的時候,三毛一定再也沒有任何猶豫了吧。一個能安靜陪伴自己的伴侶。瞭解自己的伴侶已經多麼不容易,更何況荷西契合着她的靈魂,接受她狂浪不羈的夢,我雖然掌握着我生命小船的舵,但是在黑暗裏,替我掛上了那顆在靜靜閃爍的指路星,卻是我的神。他叫我去哪裏,我就去哪裏,在我心的深處,沒有懼怕,沒有悲哀,有的只是一絲別離的悵然。

毛和丈夫荷西就這樣在撒哈拉生活了很多年,條件艱苦,薩哈拉威鄰居們也不盡如人意,但她卻也能把自己的家打扮成沙漠中的一幅畫,一個藝術館,她也能和鄰居們相處融洽,她能開着他們的“白馬”橫穿撒哈拉,她能從沙漠中,從薩哈拉威身上發現一個又一個故事。這不禁讓我覺得一個人的生活態度真的能決定很多事情。要覺得生活是美好的,世界是美好的,我們就能經意或不經意地發現生活中點滴的美,我們的心中才會有活下去和活得更好的希望。我向往的不僅僅是撒哈拉那片古老而神祕的沙漠,我向往的還是三毛對生活的那種態度,還有她生活的狀態,我覺得她很幸福。

這樣更加讓我覺得有必要趁着年輕的時候到處去走一走,看一看,尤其是大學,不想自己錯過看看這個大千世界最好的機會。我是真的想去旅遊了,我希望我們能在以後回憶起來的時候記得我們曾經走過一樣的路,分享過最美麗的風景。我想象着我們揹着旅行包站在廣袤的大地,鏡頭拉得很高很遠,這樣的我們就顯得很渺小,我想象着這樣的畫面;我想象着我們在呼倫貝爾大草原中間,感受着真實的“風吹草低見牛羊”,登上六盤之顛,領略大西北之雄渾,俯瞰寧夏平原之坦蕩,我想象着我們登長城那種痛苦卻也暢快淋漓的樣子,我繼續想象,想象異域風情,想象海闊天高。

  【篇三: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作文】

一直對三毛懷有一份獨特的情感,大抵是心下羨慕有人可以活得如此灑脫不羈,愛她對待生活的態度,一直尋求自然與單純,從臺北到德國,從撒哈拉到美利堅,她的一生似乎都是一個傳奇。

對於三毛所有作品都是鍾愛的,如果一定要選擇,那還是會選擇撒哈拉里的三毛。如一朵豔紅在沙漠裏綻放,沙漠的熱度和躁礪讓她顯得那麼飽滿、奔突,她滿頭的黑髮和遮擋於後的眼神,有着生命最亮眼的光芒。這段故事記敘着她與荷西的幸福,記錄着瑣碎的煩惱、憂愁、快樂。同時也帶給我從未體驗過的沙漠風情。三毛說她第一次見着撒哈拉,像見到久違的故鄉。那時她已在異國多年,也心存了各種風情。但還有比沙漠更適合安頓下三毛的雲遊四方的心的居所嗎?沙本是世間最無依無着之物,安定流浪聽憑風停風起。而沙漠收容他們——還有三毛,一併攬入它的懷抱。

我想曾經甚至是現在,有很多人因爲《撒哈拉的故事》,而愛上沙漠,開始對流浪產生憧憬。從她的小說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一個遙遠而又新奇的世界,我們可以想象她在沙漠裏一步一步行走的模樣,可是在現實中我們不曾想象過一個現代人在荒涼的沙漠裏會是什麼樣的生活。一定不是像她所寫的那樣浪漫,一定有許多艱辛和阻礙,而她居然憑着一時的衝動就拎着少少的行李就去了撒哈拉,所以從中我們還可以讀到三毛對於沙漠的渴望是內心洋溢而出的一種對生活超逸不俗的態度,她的浪漫奇想總是可以爲枯燥艱辛的沙漠生活製造無限情趣,就連痛苦也好似扎着蝴蝶結的。在三毛的筆下,她還原了一個女人的本性——天真,熱情,心中充滿了愛與感恩。一個女人,和自己心愛的人遠離故土,來到一個貧瘠,甚至是落後的地方,卻從未對生活失望,我們都不知道是什麼信念支持着這麼一個瘦小的身軀。我想正因爲不知道和許多的無法解釋,所以我們會心生羨慕。

人們常說,文字如人,三毛的文字,向來都是質樸,感人。閱讀她的書,彷彿你是在跟她交談,而不是在讀她的書,就像別後的友人在向你訴說着她遠行的故事,不加任何修飾。看的時候舒服,放下時卻是如此的感動。

三毛曾說:“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爲在我,那將是一個幸福的歸宿。”我想往往過於追求完美,追求理想化的人,容易選擇決絕的方式去達到超脫和昇華的境界。可是不管怎麼說,她一直都在追求她生命中定義的完美與幸福,三毛的心裏一直深埋一份堅定不移的信念在支撐着她,正如她自己所說:生命的過程,無論是陽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嚐嚐是什麼滋味。

  【篇四: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我只願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在海子這句着名的詩句中,樸素明朗、清新雋永的語言,讓這份自然而真摯的美好情感表露得熱烈而坦誠。

在美好的青蔥歲月裏,我無數次幻想自己就是詩句中的主人公,在無休止的旅途中一次又一次地面朝着大海,沐浴着海風,迎着海邊升起的朝陽忘卻塵世間的一切煩惱。對自由和漂泊旅行的嚮往,讓當時的我單純地認爲這樣的旅行就像是一件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事,直到我在《撒哈拉的故事》中認識了一個叫三毛的人。

撒哈拉是一片大海,一片沙海,遠離塵寰的喧囂,白天異常酷熱,晚上又非常冰涼,缺水讓那裏的人掩蓋不了身上散發的濃濃的體臭;沒有教育和知識讓那裏大部分的人根本無從知曉自己今年幾歲;沒有警察和正義,對神靈的迷信讓人害怕。我想曾經甚至是現在,有很多人會因爲《撒哈拉的故事》而愛上記錄着主人翁的煩惱、憂愁、幸福的沙漠風情。這個遙遠而新奇的世界使得旅行變成一種流浪,三毛和自己心愛的人遠離故土,來到一個貧瘠、落後的地方,而她卻依然懷着一顆淡定而堅強的心,忘記了惡劣的環境,用她心中洋溢出的浪漫奇想,讓枯燥而艱辛的沙漠生活產生了無限的情趣。雖然過着入不敷出的貧窮生活,但是,他們卻從未對生活失望。書中那些質樸而又感人的故事,讓每一個讀者心生羨慕。

人們必須學會大度,別去思忖現在的快樂是否勝過以前的快樂。當現在成爲過去,你就會明白,健康生活着的我們永遠都是快樂幸福的。

  【篇五: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常常聽人說起三毛,我只以爲是三根辮的三毛,雖然他們兩個有着天差地別,但他們的性格卻不謀而合,隨性與灑脫,偏執與執着,唯獨不同的是作者三毛擁有的是與常人不同的快樂。如今第一次捧起她的書,從她的故事中感受到這樣一個平凡真實的女子。濃情穿梭在三毛清新、細膩而風致的文字裏,一種情愫在縈繞,一種愛意在流淌,一種震撼心靈的人性美開始浸潤……

三毛想做沙漠之花,成爲獨一無二的在沙漠中綻放的花朵,所以眷戀沙漠生活,貧瘠廣漠的大沙漠在她眼中充滿了無窮的誘惑,看得出她是個不一般的女子。她勇敢地拋棄了別人一輩子都離不開的繁華的都市生活來到別人一輩子也不會去的大沙漠,爲她鼓掌的是黃沙、爲她咆哮的是風聲,爲她乾涸的是水源、爲她匱乏的是物質。還有置於大墳場的沙土房:狹窄簡陋,沒有傢俱,沒有牀,頂上還有一個大窟窿……,但是這一切並沒有難不倒想做沙漠之花的三毛,而她確實就像沙漠之花般克服了困難。而且她和荷西令人不可思議地迷上了這裏,一頭扎進了這貧瘠的沙漠,並把生命中最神聖、最憧憬的婚禮也在撒哈拉定了家。從此,三毛就在這兒變成了“沙漠之花”。

書中有許多有趣的故事,我本以爲撒哈拉威人是很可怕的,但我卻在芳鄰中感到了這些撒哈拉威人的可愛,他們有着一份純真,雖然他們也愛拿別人的東西,但是結果總是令人啼笑皆非,讓人對他們只能舉雙手投降啊!“知三毛者,荷西也”。三毛崇尚精神生活的,特別熱愛大自然的天然傑作。別人結婚,男方總是送些閃閃發光的金銀飾品,可荷西不跟風,他像是挖空了三毛的心思竟然煞費苦心地爲她找來一副完整的駱駝骨架,並將作爲新婚禮物。這樣的舉動讓人驚詫,同時也深深打動着讀者的心。登記結婚時,三毛一襲藍裙,草帽上插着一把香菜,任由荷西牽着她的手,溫情地行走在風中的沙漠裏,充滿着浪漫與甜美……

貧瘠的沙漠,簡單的家庭生活,在樂觀的三毛筆下呈現生趣:窄小的家是他們“沙漠中的飯店”,荷西下班回家,三毛親自下廚做菜,還將普通的菜餚冠以美名:“粉絲煮雞湯”稱作“春雨”,引得憨厚的荷西接二連三地要吃,還驚歎中國美食的浪漫;她將“粉絲、菠菜和肉絞碎放在一起做餅餡”,讓荷西誤以爲是用昂貴的“鯊魚的翅膀”做餡;三毛將紫菜包成飯糰,吃得津津有味,卻捉弄荷西說是複寫紙,嚇得荷西擔心她會中毒……真是樂不可言。

三毛就是這樣以極大勇氣和靈明智慧行走在沙漠裏,留下了一個個生動、浪漫、離奇的故事。她猶如開在沙漠裏的繁花,到處綻放美麗,將生命高高舉在塵俗之上,那份濃濃的愛流淌在沙漠裏……

三毛,這個熱愛生活,樂觀開朗,擁有寬容胸襟的智者;這個享受自由並承受得起孤單的行者,一朵開放了的沙漠之花,沒有任何一種花足以形容她的光彩。始終相信,三毛是最真、最純粹的!是最自由、最美麗的!

  【篇六: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一直慕名三毛,卻老是因爲這樣或者那樣的原因,沒能拜讀她的作品,終於今天得一時間,便興匆匆的直奔三樓,在衆多書架中搜索到《撒哈拉的故事》。

大概花了接近一個小時的時間,很輕鬆讀玩了那本已經破了不能再破的小書,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這應該是我所讀過最輕鬆的一本了,整本書三毛就章節介紹她與丈夫荷西在撒哈拉沙漠的一些經歷和生活感悟。每一章節都用自己身邊發生的小故事,生動活潑,真實貼切,讓人自然的就想象着她所生活的細節。雖然自己也有時記一些身邊發生的故事,但是和三毛的相比,實在是不堪言,與其說三毛把寫作功底很深不如說她很會生活,很會感受生活。這點也是我所羨慕的地方。

生活中離不開交流,交流離不開談話的藝術。

在看這本書,我摘抄了一句話,也是最能打動我的話,是這樣寫的,“偶爾的孤獨,在我個人來說,那是最最重視的,我心靈的全部從不對任何人開放,荷西可以進我的心房裏看看,坐坐,甚至佔據一席,但是,我有我自己的角落,那是‘我的,我一個人的’,結婚也不應該改變這一角,也沒有必要非向另外一個人完完全全開放,任他隨時隨地跑進去搗亂,那是我不願的。”當我看到這句話時,便立刻產生了共鳴,因爲我也是這樣一個人,心裏永遠會爲自己留一角,只屬於我自己的,在這之前,我曾對這樣的自己持懷疑的態度,爲什麼呢,因爲有個人對我說過這樣一句話,“和你聊天,我永遠不知道你內心最真實的想法,沒有完全袒露。好像在打太極拳。”,就因爲這句話,我很懷疑,懷疑自己,是不是我讓人覺得很另類了,但我所表現的恰是我最真實的我,曾一度甚至於覺得好像不被人理解,然而當看到三毛所寫的這句話,有種相逢恨久的感覺。

可能每個人在交流時,會分場合保留一些想法,其實很正常,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本來就是很微妙的。不僅僅是語言上的還有肢體上的,當我們在充當訴說者的角色時,傾聽者的一言一行無時不刻不再影響着我們的談話的內容及內容的深淺。人與人之間從相遇到相知,中間的過程必須通過兩人的交流,如果兩人在交流的過程中能夠產生共鳴,瞭解很深。當然不排斥在交流中對待某問題的態度意見不統一的,如果雙方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那麼兩人關係有可能發展爲摯友的趨勢。

“在這個小小的天地裏,也是一個滿滿的人生,我不會告訴你,在這片深不可測的湖水裏,是不是如你表面所見的那麼簡單。想來你亦不會告訴我,你的那片湖水裏又蘊藏着什麼,個人的喜怒哀樂,個人擔當。”每個人都有其交流可觸及的底線,所以在與人交流時,應該注意,談話的內容和方式要站在傾聽者角度。而不是一股腦的把自己想說的說出來,然後把負擔在傳給你的忠實傾聽者。

對於一些在說話上有特點的人,我們可能聽過,快嘴、刀子嘴豆腐心之類的。很有個性或者很有特點的人,往往在表現自己後,留下一些話讓那些所謂沒特點的人慢慢的消化。所以在交流時要謹言慎行,畢竟我們都是社會人,人與人之間都是有關聯的個體,才構成了整體。不排除你的一句話和一個小小的舉動從而改變了某個人的一生,這樣的事例身邊不知道有多少。我也不在贅言一一舉例。

最後用一句話來結尾,讀懂生活的人更懂人。

  【篇七: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撒哈拉的故事》寫的是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中生活的一系列的事,因爲一次看到了美國的《國家地理》雜誌中撒哈拉沙漠的照片時,莫名其妙的感應到了前世的鄉愁,於是便去了撒哈拉生活,而苦戀她的荷西也二話不說的跟了去,他們也在沙漠中結了婚。於是,撒哈拉的故事便從這裏開始了。

趁着這個寒假的時間,我閱讀了這本《撒哈拉的故事》。書中寫了一系列的以撒哈拉沙漠爲背景的故事,其中我最喜歡的當然是《沙漠中的飯店》、《結婚記》和《白手成家》。這幾篇寫的是三毛初到沙漠以及與荷西結婚的故事。

《白手成家》寫了三毛與荷西初到沙漠,來到沙漠,他們得有個新家,荷西租了所房子,於是他們就開始佈置新家了。在沙漠裏生活是非常艱苦的,尤其是淡水特別稀缺,可三毛並沒有抱怨沙漠,她只是認爲在適應沙漠生活遇到一些挫折罷了。她用一些簡單的工藝品,一些木板做的傢俱,裝飾出一個沙漠中最美麗的家。荷西去上班,爲他們的生活賺錢,爲了賺錢,他日以繼夜的工作,常常不能回家。爲了家,爲了生活,誰不是這樣呢?即使在現在物質豐富的年代,我們的生活也並非那麼容易,可相比在沙漠中那樣艱苦的生活,我們也應該感到慶幸自己可以生活在這個年代。

在沙漠中也不是非常枯燥的,如三毛與荷西結婚後有了一個月的假期,還有許多的補貼,讓他們在一段艱苦的生活後獲得一次蜜月。這一次他們好好的遊玩了一次撒哈拉沙漠,並且深深的愛上這片荒涼的沒有花朵的土地。他們的生活既使在艱苦,荷西也堅決不用三毛父親給三毛的錢,並想把錢留着給三毛的父親母親養老,還想以後把他們接來,即便他們有多想來。在這可以看到荷西的孝心,荷西是一個很獨立的人,因爲三毛的父親留了一筆錢給三毛,所以三毛想荷西不要那麼辛苦的工作,多次想用那筆錢,可荷西卻堅決不肯,節儉讓他們漸漸適應了沙漠的生活。

說起他們兩人結婚,這個不是一個順利的過程啊。《結婚記》把這一經過寫下來了。荷西一直期盼着結婚,可把所有的文件弄好,需要三個月的時間。直性子的三毛最不喜歡的就是這些填表格辦手續了,荷西也很着急,可爲了結婚,這些手續必須得辦,他們只好耐心等待這三個月。時間很快過去,他們終於可以結婚了。他們的婚禮十分簡單,他們沒有穿華麗的禮服,荷西穿的是一件深藍的襯衫,三毛穿的是一件淡藍細麻布的長衣服,連去法院也是走路去的,荷西也開玩笑的對三毛說:“你也許是第一個走路結婚的新娘。”到了法院,看到法院的人都穿正裝,這讓三毛很不自在。三毛不喜歡弄得那麼正式,對於結婚也是這樣,她是一個真性情的人,對於不喜歡的事,不會假惺惺的迎合,會大膽的表現自己。現代人最缺少的就是這一品質,活的是那麼的虛僞。

其實生活需要的就是這樣簡簡單單,不需要華麗的烘托,樸素的生活也可以過得快快樂樂,平平淡淡的過日子不也比富麗堂皇的生活要好嗎?生活不是過給別人看的,是留給自己經營與享受的,有追求不是一件壞事,可過分奢侈便成了浪費。

荷西與三毛的愛情並沒有那麼轟轟烈烈,反而在平淡中過得精彩。婚後的生活也是簡單、樸素,在簡單的做菜吃飯中也有許多樂趣,三毛做的第一道菜是“粉絲煮雞湯”,荷西因爲不知道粉絲是什麼,三毛便跟他開玩笑,說這是“春天裏下的第一場雨,在高山裏凍成的”荷西也沒有那麼笨,不相信,可他還是開心地吃着。簡簡單單的吃粉絲中流露着兩人的愛意,生活就是如此簡單。除了米粉,三毛還做了許多東西,中國東西快吃完了,還做西菜,這讓荷西很意外,又高興。三毛做的菜,把荷西的大老闆也吸引來了。

荷西與三毛的婚後生活就是那麼簡單,按三毛的話說,就是“夫婦生活總是在吃飯,其他時間便是去忙着賺吃飯的錢,實在沒多大的意思”。其實平淡的生活照樣可以過的很精彩,荷西與三毛就是這樣,從一開始初到沙漠的白手成家,到在沙漠中有了一個自己的家,中間雖然有一些坎坷,可生活就是如此,不經歷一些坎坷,怎麼會有幸福。其實幸福也是很簡單,兩人相互愛着對方,快快樂樂的生活在一起,有時偶爾吵吵鬧鬧,就這樣“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簡簡單單的過一輩子,這也是每個人想要的生活。可命運就是這麼不公平,三毛的人生就是那麼的坎坷。

讀了三毛的作品,讓我感受到了這麼一個真實平凡的女子,不帶一絲的虛假,在作品中展現了她自己,可她坎坷的人生實在令人心痛。1943年3月26日三毛生於重慶,5歲隨父母入臺灣,13歲切腹自殺被救;29歲與一德裔男結婚前夕,未婚夫心臟病突發身亡。31歲與荷西在沙漠結婚,36歲丈夫海底捕魚意外喪生;1991年,48歲飽經滄桑的她以絲襪繞頸自殺,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她的一生都在流浪,她的足跡幾乎踏遍世界的每個角落。終於她遇到了荷西,一個深愛着她的人,一個願意陪着流浪天涯的人,可上帝卻把他帶走了。在撒哈拉,三毛與荷西渡過了一段簡單、樸素的生活,他們之間的愛情是那麼的平凡,沒有什麼海誓山盟,還沒好好的體驗生活便永遠的分離了,對於荷西的離開,三毛只有無盡的傷痛,剩下的也只撒哈拉沙漠中的回憶了。

三毛與荷西的愛藏於他們得生活當中。撒哈拉沙漠,這片荒涼的土地,三毛把她的思戀與鄉愁都寄託在這片荒原,熱愛着這片荒漠。三毛,就是這麼一個勇敢、瀟灑、真性情的人。她對荷西的思念最終凝成一句話。

她說:每想你一次,天上飄落一粒沙,從此形成了撒哈拉。

  【篇八:讀撒哈拉的故事有感】

三毛一個真性情的女子,從初中的時候就喜歡她。第一本看的便是《雨季不再來》。在她細膩的文筆之下,我對自己的青春彷徨過;對自己所作的決定猶豫過;對她的青春羨慕過;同時也對她的青春懷疑過。不過,不管怎樣,她對我影響很大,受益匪淺。

《撒哈拉的故事》是我唯一未買到的三毛的作品,包括這一次的讀後感也是憑着之前的記憶來寫的。說真的,第一次看這本書時會很難融入其中,因爲裏面大多數寫的是三毛在沙漠中的生活,沙漠中習俗是我聞所未聞的。在閱讀當中我也問三毛的文筆所震撼,一些關於當地人的習俗描寫得很細微,一個細節也不放過,如同電影一樣生動。

《撒哈拉的故事》並不算太長,揀幾篇自己喜歡的細細談一談。我會選“沙漠的飯店”、“結婚記”以及“娃娃新娘”。我想我選的這幾篇大概會與許多人相同。

首先就是“沙漠的飯店”,撒哈拉沙漠這個舉世聞名的地方,許多人大概也耳熟能詳了。因爲受氣候影響,此地降水甚少。在三毛筆下我知道了在那裏,每日只有一桶水是由政府提供的。每日要細細斟酌這些水該用多少往哪用,因爲水在那裏是十分珍貴的。想想,如果生活具體到水的用量以及水的去處,該是多乏味。許多人會疑惑三毛爲何會去沙漠這種連水都不肯臨幸的地方,在《稻草人手記》中三毛巧與曹雪芹一樣運用一個小故事向讀者道清所有疑惑。曹雪芹利用女媧造人,引出通靈寶玉。而三毛更是巧妙將自己寓意爲一個江洋大盜,因爲本身是個空心人,必須偷點東西來填補一下由此引發與上帝的趣談。恩惠慈愛的上帝向三毛指出一處好地方——撒哈拉沙漠。瞧見三毛後來在撒哈拉沙漠的日子過得挺滋潤的。也不枉她高歌“久爲簪祖束,幸此南夷遂,閒依木仍鄰,偶似沙漠客,曉耕翻露土,夜傍響屋羊,來往不逢人,長歌楚天黃——”

每每寫到三毛,便會聯想到荷西。這對讓人不知是喜是憂的跨國際夫妻。在《夢裏花落知多少》中,三毛筆鋒突轉,令人不禁惋惜。荷西的逝去給她帶來該是多大的苦痛。暫且不說這個,先說說他們在剛結婚時的生活。由於文化不同,這對夫婦在相處中也曾鬧過許多笑話,多半是機智的三毛在作怪,使得糊里糊塗的荷西甘願受整蠱。一次,三毛收到父母郵寄過來的粉絲。荷西是第一次吃便詢問此物,三毛心想,婚姻自由自在化,說話自然心血來潮隨她意。便夾起粉絲美曰其名“雨”。荷西是愛三毛的,所以三毛說什麼便是什麼,便也信以爲真。又如,臺灣很出名的豬肉乾。在三毛口中又變成喉片,荷西也不示弱,這一次再不信三毛便多吃了幾片再與同事分享。往後許多荷西的同事總在三毛面前咳嗽以換取“喉片”來吃。這一件件小事,由大方面來看,似乎他們在沙漠中並不缺吃的,便迎合了小標題“沙漠的飯店”。由細微之處可知,他們的生活很甜蜜,很有趣,一點也不受文化的隔閡。

接下來就是“結婚記”,曾經在微博在看到過許多人在轉載三毛的愛情觀“愛情如果不落到穿衣、吃飯、睡覺、數錢這些實實在在的生活中去,是不會長久的。真正的愛情,就是不緊張,就是可以再他面前無所顧忌地打嗝、放屁、挖耳朵、流鼻涕;真正愛你的人,就是那個你可以不洗臉,不梳頭、不化妝見到的那個人”。在這方面,其實三毛做得很好,因爲在她的童年裏,她能觀察到別人所忽略的事情一直被別人用奇異的眼光看待,所以在婚姻生活中過得很瀟灑。在結婚之前一直是荷西在追求三毛,三毛也是有許多追求者,許多比荷西要優秀的人。三毛在之前一直未答應。終於在後來,荷西問三毛,你想嫁個什麼樣的人?三毛說,看得順眼的,千萬富翁也嫁。看不順眼的,億萬富翁也嫁。荷西就說,那說來說去你還是想嫁個有錢人的。三毛看了荷西一眼說,也有例外的時候。荷西問道,那你要是嫁給我呢?三毛嘆了口氣說,要是你的話那隻要夠吃飯的錢就夠了。荷西問道,那你吃得多嗎?三毛小心的說道,不多不多,以後還可以少吃一點。很現實,卻又很感動,不需要任何甜言蜜語,這段感情很是堅實。似乎,好自由的三毛怎麼會選擇婚姻來束縛自己呢?但其實三毛與荷西之間的關係,夫妻似乎只是個稱呼而已。他們婚後的生活與婚前的生活一點改變也沒有。三毛依然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隨心所欲。在《稻草人手記》中,三毛收到寫稿的任務,寫的是自己的另一半,三毛便將這個告訴荷西,荷西表示不解。因爲荷西一直認爲自己是一個整體,自己並不是三毛的另一半。這在我們讀者理解下,可能會懷疑荷西對三毛的感情。但恰恰相反,他們之間的感情很深。只是他們兩個人對愛情的理解不一樣而已。三毛也很是贊同荷西的觀點,最後稿子的題目便改爲“大鬍子和我”。所以這段婚姻並未對三毛的個性造成束縛,相反愛得更深。以至於最後荷西不幸離世,三毛近乎崩潰,泥足深陷,到死去也無法自拔。

逃離這個沉重的話題,接下來一起進去天方夜譚的奇妙中去。讀過這本書的人有正值豆蔻年華的少女——姑卡。如果我沒記錯的話,姑卡似乎也是三毛的芳鄰。她是“娃娃新娘”的女主角,正如標題一樣,姑卡很年輕,才十歲就要嫁人。而且還是姑卡未見過的男人,我們也許很難理解,表示很揪心,在現代文明社會這種事幾乎是未發生過的。但是始終姑卡也是從了,因爲在沙哈拉威中,女人的地位很低。包括三毛這個外地人在那裏也是不太受人待見的。文中有這麼一段:姑卡的哥哥正與荷西在弄照片談話。我披着大衣出來時,姑卡的哥哥很不以爲然的說:“她也要去啊?”我趕緊求他帶我去,總算答應我了。女人在此地總是沒有地位”在沙哈拉威的婚禮中有許多很奇怪又富有爭議的習俗。包括新郎在婚禮時,要拖着新娘走,新娘也要掙扎,一點也不懂得憐香惜玉。以及新娘會出手打新郎,而新郎也會反手打回去。最令人氣憤的是,新郎會在結婚那天晚上,公然用暴力去奪取一個小女孩的貞操。這一系列的習俗卻是很令人難以接受,一個女孩縱使沒有任何地位,也不應該受到這種待遇。然而當地人不以爲然,甚至有人拍手。三毛深表同情,對婚禮這樣的結束覺得很失望便大步離去。

三毛說她第一次見到撒哈拉,像見到久違的故鄉。那時她已在異國多年,也心存各種風情。但還有比沙漠更適合安頓下三毛的雲遊四方的心的居所嗎?沙本是世間最無依無着之物,安定流浪聽憑風停風起。而沙漠收容他們——還有三毛,一併攬入它的懷抱。

如同三毛所說的,它是誠實的,它不虛榮,它不用你精緻,不用你化妝,不用你給予,只要你心安。這便是故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