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三字經》讀後感彙編(15篇)

《三字經》讀後感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W 次

當賞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記錄下來很重要哦,一起來寫一篇讀後感吧。現在你是否對讀後感一籌莫展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字經》讀後感,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三字經》讀後感彙編(15篇)

《三字經》讀後感1

寒假裏,老師佈置了背誦《三字經》的作業,剛開始背誦時我覺得特別的難,而且特別枯燥乏味。媽媽告訴我,不要着急背誦,先把每句話的意思弄明白,再讀一讀後面相應的小故事。慢慢的,我喜歡上了《三字經》,它竟然像魔法一樣特別的吸引我。

《三字經》簡潔明瞭,每句只有三個字,卻蘊藏着中國千百年來璀璨的歷史文化,從歷史故事到古今聖賢,從美德故事到人生哲理,寓意深刻,引人入勝,回味無窮。

《三字經》中有太多經典的小故事值得我們去學習,像孔融讓梨,黃香溫席等,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古人好學的故事。“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它的意思是路溫舒小時候家境貧寒,放羊時就割沼澤中的蒲草編成“簡”,抄寫從別人那裏借來的《尚書》。另一個叫公孫弘的人,也因爲買不起書,就在竹林間削竹簡抄寫《春秋》。他們都因爲貧窮買不起書,但是都懂得不能荒廢學業,一直勤奮苦讀着。讀到這時,我就想到了我自己,我現在的教室寬敞明亮,我的老師和藹可親,我有漂亮的課本和豐富的課外書,我有這麼優越的條件,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學習呢?

《三字經》有着悠久的歷史文化,它啓迪着我做人的道理,指引着我學習的方向,它是我最好的朋友!

《三字經》讀後感2

今天,媽媽給我買了一本三字經。我要讀着本書,每一句都是三個字,後面還有小故事呢!

《三字經》的第一句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的意思是人剛出生時,其稟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大,只是由於後來所處環境和所受教育不同,習性纔會千差萬別。小故事是曹操之子,就是講曹操的四個兒子曹植、曹丕、曹彰、曹衝,他們個個都有過人之處,但是性格不同。這個故事告訴我們環境和教育不同,人的'性格就不同。

第二句是: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意思是如果對孩子不從小就進行教育,其原本善良的天性就會因外界的不良影響而發生改變。教育好一個人的方法,貴在教導他專心致志,持之以恆。小故事是唐寅學畫的內容是明朝有個畫家叫唐寅,他和他的師傅沈周學畫畫,學了一年,唐寅覺得自己畫的很好了想回家,後來他發現師傅比自己畫的還好,就不想回家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習要有堅強的意志力,還要專心,才能學好。對於我來說專心我有了,可是堅強的意志力我還差一點點。

《三字經》裏還有很多很多故事,我很喜歡這本書。

《三字經》讀後感3

自從上學期以來,我校開展了《三字經》朗誦活動。從中我學會了許多做人的道理。其中‘’青赤黃,乃黑白,此五色,目所識。酸苦甘,及辛鹹,此五位,口所含。羶焦香,及腥嗅。這段話使我感受十分強烈。

這段《三字經》是教育我們珍惜每一粒糧食,尤其是讀了相關的故事。我思緒萬千。

陳遺是個小官他十分珍惜糧食,每天把鍋巴收集起來,在一次打仗時,他們的糧食吃完了沒有陳遺突然想起了鍋巴,他拿出鍋巴分給戰士們吃,解了燃眉之急。

通過這個故事我明白了:糧食是來之不易的,我們應該珍惜每一粒糧食。糧食是農民伯伯辛辛苦苦的用汗水換來的。想到這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了我每天吃飯的`樣子,要是吃米飯,我的嘴像是個漏勺一樣,漏了一桌子,而且我還挑食,奶奶說我,我還跟奶奶頂嘴。想到這兒,我感到非常慚愧,爲以前的所作所爲感到深深的自責。我從今以後要珍惜每一粒糧食,並且告訴我身邊的朋友也要珍惜糧食。

《三字經》讀後感4

自宋朝開始,《三字經》已有七百多年曆史,大約一千一百多個字,已算得上是家喻戶曉,膾炙人口。三字一句,朗朗上口,極易成誦。其內容,包括我國的傳統教育,農業、地理、天文以及道德,還有一些民間傳說等受到歷代世人們所傳承。

“披蒲編,削竹簡。彼無書,且知勉。”講的是西漢人路溫舒用蒲草編成席子用來抄書;公孫弘自己製作竹簡用來抄書。他們的生活都很貧苦,沒有錢來買書,但是自己卻能做到勤奮自勉、刻苦學習。“頭懸樑,錐刺股。彼不練,自勤奮。”講的是漢代時期的孫敬爲了防止自己讀書時打瞌睡,把頭髮吊在了房樑上;戰國時的蘇秦讀書犯困的時候,就會用錐子來刺自己的大腿來提神。學習時,懶惰便是最大的敵人,好學之心,便可使你在學習之路上所向無敵。

你望天上繁星點點,一顆星星有它不同的意義,獨一無二,可能它們的形狀會相同,可每顆星星都有它存在的意義,不是嗎?正如《三字經》一般,每一句,都代表了不同的含義,代表了不同的'道理,彰顯了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所以,學好《三字經》,不僅能在學習上給予自己莫大的幫助,更是對古人們智慧結晶的尊重。

《三字經》讀後感5

三字經是一本讀起來朗朗上口的好書,它可以用幾個字代替我們十幾個字,它也可以用幾個字描述我們用幾十個字也描述不了的歷史故事,比如說“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習相遠,”這句話的意思是人剛剛出生的時候本性是善良的,性情也都一樣。只是應爲後天的生活環境於所受的'教育不同,性格與所受的教育不同,性格與行爲習慣產生了很大的差別。這麼多的字就只被12個字代替了,這就是古人的智慧。

我從年前就開始背,到了現在我已經背了半本書了,我背的不熟,但我任然堅持每天背3段。應爲我一讀起來就不想停下來,這上面的故事太好看了。

其中一個故事裏的曹丕當上了皇上以後,因爲嫉妒曹植的過人才智想把曹植殺死,便把他召到宮裏,說:“我限你在7步之內作成一首詩,曹植作的詩的內容是;“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意思是;我們本是親兄弟,爲什麼要互相殘殺呢?曹丕聽了以後羞愧的無地自容,便放了曹植,從這個故事中我看見了古人的陰險和智慧。

《三字經》讀後感6

我看過很多很多書,一半左右的書都是我從圖書館裏借來的,偶爾幾次還會借幾本三字經的書。一本三字經的書叫《財智三字經》,它的三字經跟我們學的三字經不一樣,這本書還有第一單元到第五單元,在看過幾頁三字經的時候,也會偶爾相伴幾個故事,第一單元到第四單元都有兩個故事,第五單元有八個故事。三字經下面還有圖,圖下面還告訴我們這幾句話是什麼意思。有一頁是這樣的:人民幣和美元國與國幣流轉元角分十百千可積累能換算。

圖上畫的是:有三個小朋友想交換錢,第一個小朋友說:我希望換100日元。第二個小朋友說:我希望換一美元。第三個小朋友說:我希望換6元人民幣。第一個小朋友拿着6元人民幣,第二個小朋友拿着100日元,第三個小朋友拿着1美元,他們三個都能交換。很多故事告訴我很多道理,有的故事告訴我有錢要慢慢用,要不富翁也會變成窮人;也有的告訴我,錢是一分一分的`掙來的;還有的故事告訴我,富人教窮人,窮人也能成爲富人;還有個故事告訴我,我們不應該買不該買的東西,如果你買了,也許最後就是痛苦。

《三字經》讀後感7

我學《三字經》所感陽春三月,風和日麗,正是讀書的好時節。沐浴着縷縷晨曦,我捧起了《三字經》。剛開始我並不理解《三字經》的真正內涵,只是覺得三字一句的話讀起來比較順口也比較好記,後來媽媽過來陪我一起讀,媽媽讀完一小段後再給我講解其中的故事和所蘊含的道理,讓我能真正的瞭解《三字經》。

當我讀到“如囊螢,如映雪。家雖貧,學不輟”時,媽媽耐心地給我解釋其中的`含義:晉朝的車胤在夏天抓螢火蟲並放入沙袋中,作爲一盞燈,用來夜讀照明;孫康在冬天夜裏借大雪的反光來照明讀書。他們雖然家裏貧寒,但是仍然堅持學習,從不間斷。雖然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教育的環境也改善了,沒有必要像車胤一樣要藉助螢火蟲的光才能學習,也不必像孫康一樣要借大雪的反光來照明讀書。但我所學會的是他們的那種苦學精神。它的真正含義是告訴我們學習要刻苦,要堅持不懈地讀書學習,長大以後才能成爲飽學之士。

只要我們每個人都認真堅持不懈地讀書學習,將來一定能有所成就。正如老師所說的:“世界再大也不怕,學好文化走天下。”這就是我讀三字經後的一點感想。其中的道理將永遠留在我腦海裏,伴隨我一生的成長。

《三字經》讀後感8

在暑假裏,我做了一件錯事,媽媽就讓我看《三字經》,讓我懂得更多的道理,不再做愚蠢的事情。一開始,我就想:“看這本書有什麼用呀?能讓我學到什麼呀?”看了之後,我真的學到的.了許多道理。比如: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爲。這句話。意思是: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沒有知識,能有什麼用呢?從那以後,我就發奮起來,對自己說:“一定要好好學習,不要做個沒用的人。”還有這句: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意思是:凡是勤奮上進的人,都會有好的收穫,而只顧貪玩,浪費了大好時光是一定要後悔的。所以,我就又對自己說:“一定要勤勞,讓自己活得更加真實。不要浪費時間,否則,就會後悔,世界上沒有後悔藥吃的。”

《三字經》讀後感9

小時候,我就會背三字經,不認識一個字兒,更不知道其中蘊含的意義。

這個寒假,我媽給我買了一本注音版的.《三字經》,我自豪地發現,裏邊的字絕大多數我已經認識了,即便不認識,我通過拼音也能輕而易舉地把它讀出來。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我讀得正起勁兒時,我媽突然問了我一句話:“你知道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嗎?”我媽一句話就把我問懵了,我連連搖頭。我媽輕輕地在我身邊坐下,耐心地幫我解釋其中的意思,還給我講起了其中的故事,如《孟母三遷》,講完故事我媽還告訴我,她爲我選擇慈吉小學,就是希望這個好環境,能讓我好好學習。我特別喜歡我們的慈吉小學,心裏真的很感謝我媽的良苦用心。

春節聯歡晚會上,我還聽到了趙文卓叔叔和一羣少林小子一起表演武術《少年強,則國強》。這句話我在《三字經》裏也讀到過,我媽又告訴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才能讓我們的國家更加強大。

我真喜歡看《三字經》,它讓我懂得了好多好多的道理。

《三字經》讀後感10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三字經》是中華典故,主要是偏重於歷史知識、自然知識、生活常識的傳授。三字一句,文字淺明,句子短小易懂,每兩句押韻,容易念也容易背,可以鞏固記憶。

我認爲《三字經》分爲五個部分:第一部分說“教”和“學”的重要性;第二部分講封建倫常的'一些話;第三部分介紹時目、四時、五行、六穀、六畜;第四部分介紹歷史;第五部分則說了一大串歷史上勤學發奮的人物故事。

我認爲《三字經》是一本非常好的書,讀了《三字經》後,我由“玉不琢,不成器”得知人不經磨練不會成功;由“人不學,不如物”得知一個人不學習,沒有知識就連一個物品都比不上;由“古聖賢,尚勤學”得知即使是古代聖人孔子也勤學好問,何況我們呢?由“幼不學,老何爲”得知如果青少年不學習,到老就不會有什麼出息。

總之,《三字經》是一本好書,讓我受益匪淺。

《三字經》讀後感11

我國上下五千年有着璀璨的歷史和文化,其中有弟子規、三字經、千字文,我最喜歡三字經,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句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它的意思是指後天環境對學習、成長很重要,在我們的學習生活中,做事要專心致志,持之以恆。

有一次,我在寫作業的時候,我的心根本就沒在學習上,而是早就遠走高飛了,我用手支着頭,望着窗外發呆了20多分鐘纔開始寫字,還沒寫到一半,我又開始玩玩具了,又玩了十幾分鍾,就這樣,一個小小的作業我竟用了兩個小時,不但字沒寫好,而且錯了好幾道,還受到了媽媽一頓批評。

還有一次,在上語文課的'時候,老師在認真給我們講課,我望着窗外,想着下課怎麼和小朋友玩,正在這時,聽到老師喊我的名字,說:王子晗,你來回答這個問題。我纔回過神來,支支吾吾半天說不上來,自然我這一堂課的知識也沒學會。

所以,在今後,我會牢記這段話,專心學習,把這國學文化精髓深入到生活學習中,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人。

《三字經》讀後感12

在我五歲的時候,我和爸爸就開始學三字經了,每天晚上,上牀睡覺的時候,爸爸就跟我講一段,再讓我背一段。日積月累,差不多一年,我和爸爸把一整本三字經看完了,也背熟了。

三字經的特點是每三個字一句,合轍押韻,朗朗上口。特別容易記。這本書講了很多內容,有歷史,有讀書的方法,著名的人物,還有自然……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下面這些內容: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稻樑菽,麥黍稷。此六穀,人所食。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俱。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此十義,人所同。當順敘,勿違背。上面用三到十的數,表示了天文、人文、地理、術數、植物、動物、感情、音樂……等各方面的內容。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三字經真是一本包羅萬象的書呀!

《三字經》讀後感13

從老師教我們唱《三字經》這首歌開始,就深深的被她吸引,一遍又一遍的讀。

《三字經》包含了各類知識,它分爲六個部分。“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學,不知義”,讓我明白了教育和學習對兒童成長的重要性;“爲人子,方少時”至“首孝悌,次見聞”使我明白懂禮儀,孝敬父母,尊敬兄長;“知某數,識某文”到“此十義,人所同”讓我瞭解了一些名物常識;“煩訓蒙,須講究”到“文中子,及老莊”讓我快速瀏覽了中國古代的重要典籍;“經子通,讀諸史”到“通古今,若親目”我遊歷了伏羲神農至清代的朝代變革;“口而誦,心而惟”到“戒之哉,宜勉力”我深知只有學習勤奮刻苦,長大才能有所爲。

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香九齡,能溫席”,黃香九歲的時候,母親就去世了,。他年紀雖小,卻懂得子女都應該孝順父母的道理。爲照顧父親,在炎熱的夏天,小黃香拿着扇子在爸爸的牀邊,把枕頭、席子都扇得涼涼的',把蚊蟲都趕得遠遠的,然後才恭恭敬敬地請父親去休息。冬天天氣寒冷,黃香每天晚上替父親鋪好被褥後自己先鑽進去,用自己的體溫溫暖冰涼的被窩,然後再去請父親來睡。小黃香九歲就能如此體貼的照顧父親,我們的九歲又在幹嘛呢?

《三字經》讀後感14

未經雕琢的璞玉在普通人眼裏和散落在各處的小石子是沒有區別的。

“玉不琢,不成器。”我對《三字經》裏的這句話印象最深,因爲我的名字裏也有“玉”字。和氏天下璧,舉世無雙。雄心萬丈的秦始皇曾經用十五座城池來交換它。可想而知和氏璧的價值有多麼高。在這之前,楚人卞和因爲把未曾雕琢的璞玉獻給楚王而被砍去了自己的兩隻腳。如果卞和將璞玉雕琢成美玉再獻給楚王,我想他不僅不會受到傷害,或許會得到楚王的賞賜。未經雕琢的璞玉在人們眼裏只不過是塊石頭,只有經過精心的'雕琢,人們才能認識到它的美麗和價值。孟母三遷及斷機杼的舉動,讓我們看到了一位母親對自己孩子的“雕琢”,如果不是孟母的精心雕琢,中國歷史上或許會多一位鉅商大賈或風水大師;而將失去一位與孔子齊名的聖人,那我們國家的文化與歷史肯定會被改寫。

每個孩子都是家長手中的璞玉,每一位老師都是技藝高超的玉雕大師。

《三字經》讀後感15

《三字經》人人都會背,可大家背了而做到了嗎?而我就承認我只做到了一點,而另一大半都沒有做到。

就像《三字經》裏寫的“惜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可我們做到了嗎?沒有。“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樣一句話講的是孟子的`母親孟母第一次把家安在了墓地附近,孟子學人掘土築墳;孟母第二次把家遷到離屠宰場不遠的地方,孟子學人殺豬宰羊;第三次把家遷到了學宮旁邊,孟子纔開始好好學習。沒想到有一天孟子覺得學不進去了,就逃學回家,孟母看見孟子逃學回來,就拿把剪刀剪斷了織布機上的線,孟母告訴了孟子一些道理,孟子領悟了母親的教會,就發奮篤志勤奮學習,最終成爲了一位傑出的思想家。

所以我想告訴大家,大人們和老師是多麼不容易,我們不要在和長輩們鬥嘴,我們要認真聽取他們的勸告,虛心學習,不讓他們生氣,認真對待你做過的每一件事,當然,我們做事之前,先考慮大人們會不會同意,這件事會不會給特人帶來損失,如果有什麼對自己他人都不好就千萬不要去做,現在,我們好好學習就很開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