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詩經讀後感(彙編15篇)

詩經讀後感(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62W 次

品味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是不是無從下筆、沒有頭緒?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經讀後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詩經讀後感(彙編15篇)

詩經讀後感1

《詩經》這篇文章主要講了:《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集。以前叫《詩》,被讀的人奉爲經典,才叫《詩經》,也叫《詩三百》。《詩經》的內容是詩詞,後來成了貴族的教材。孔子說過“不學《詩》,無以言。”因此古人對他非常熟悉。秦始皇時期曾燒燬過《詩經》,但《詩經》是容易背誦的,所以又得以流傳。

我覺得:詩經是一部好書,是古代小學教材,我想起了我們的教材人教版語文,裏面無論是內容還是插畫都是非常好的。人教版語文裏面有許多好文章,《翠鳥》讓人們保護動物;《路旁的`橡樹》讓人們愛護環境;《七色花》讓我們關愛他人,想必,《詩經》裏面肯定會有想人教版語文裏面那樣的好文章。

《詩經》在秦始皇時期被燒燬,但爲什麼又流傳下來呢?一定是因爲它容易記住,二是因爲它的名氣。我們寫文章也要學習《詩經》,寫那樣特別容易記住的文章,只有這樣才容易被別人記住。

詩經讀後感2

天黑啦!天黑啦!爲什麼還不回家?如果不是爲君主賣命,我怎麼會在泥裏打滾!

這是一首對統治者表示抗議和怨懟的詩。它的篇幅很少,結構很簡單,或許是底層的勞役者創作並在他們中間流傳的作品。

周代是貴族社會,貴族奢華的生活,以及彼此之間的權爭,都以勞動者的血汗堆就。無論是築城、做工還是僅僅是爲伺候貴族的'衣食起居,勞動者並不被看作是與他們平等的“人”而存在,甚至還有身份更加低下的奴隸們,像鬼魂一樣在史書中毫無存在感,又像家畜一樣被貴族無情地驅使。

這樣一個階級,當然有滿腔的怨懟,敢怒敢言卻不敢反抗,於是便以詩歌的方式去控訴。

爲什麼這樣簡單的一首詩,給人的精神衝擊卻無比劇烈呢?正是它採用的設問的句法,用“明知故問”強化了感情的表達。

詩經讀後感3

《詩經》主要講了:《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歌的詩歌,工三百零五篇。後來,《詩經》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讀了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中國古代的唐詩和宋詞也是廣爲流傳。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開始背誦唐詩三百首了,如今也積累了不少詩集。現在,我還開始接觸一些英文詩歌,讀着讀着,我發現除了內容豐富,讀起來也特別的朗朗上口。不過,讀了這麼多中外有名的詩詞歌賦,我最喜歡的還是李白的《望天門山》。這首詩豪邁的氣勢和豐富的'想象力都深深的吸引了我,讓我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古詩詞是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它博大精深,首首經典,我們要好好的學習它,感受傳文化的魅力。

詩經讀後感4

《詩經》這篇文章主要寫了《詩經》是古代的歌詞,一是作爲典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於社會政治的看法。後來,這本書成爲了貴族人士的文化素養。它易於記誦、士人熟悉,很多人都喜愛此書。

古人有古人的`詩,我們有我們的教材。古人之所以用詩歌教學,是因爲它們真實也不失優美,描繪出了當時的情景。而《詩經》一書從千萬本古文中被精挑細選後成爲了貴族教材,想必有多麼優美。

古代的詩文真是精彩。如《詩經·秦風·蒹葭》中“蒹葭蒼蒼”寫出了水草上結滿了白霜;《滿江紅》中“壯懷激烈”寫出了作者當時的悲壯情懷。孔子曰:“不學<詩>,無以言。”我們如果多讀古文,自然會出口成章。

詩經讀後感5

《關雎》——彼岸的虛影。

聽着耳邊水鳥相喚,眼中彷彿只剩下一個人,河對岸的`那個窈窕身影。孤零零地躺在牀上,輾轉反側,怎樣都無法抹去她的驚鴻一瞥,於是夢中相見,琴瑟表示親近,鐘鼓使她快樂,淪陷進這一場海市蜃樓的夢幻,卻在夢醒時將這一切都歸爲虛無,笑他宏願空想,卻不過是相思成災。

《蒹葭》——墜落於迷茫。

蒹葭蒼蒼蘆葦蕩,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那人卻在水中央。雖路途艱難卻依然要去追尋那一抹身影,但總是相距不遠,無法靠近,只爲一抹微弱光芒執着追尋。不斷追逐,追逐,可是他到底在追什麼?心裏是不是早就有了答案,明白自己陷進了無法破譯的迷障,卻不願面對現實。

每個人心裏都有一束白月光,追着它有時會指引人生,有時卻會迷失方向。所謂lover(愛人)也會over(結束),過度執着於單戀終究只會越陷越深,倒不如選擇放手,去尋找更加幸福的未來。

詩經讀後感6

這是一首感念母恩而自責的詩。前兩段,它用溫暖的和風比喻母愛,用棘樹,比喻子女。棘樹在和風的吹拂和照料下茁壯成長,子女也在母親辛勞的照顧下長大成人。

後兩段,則透露出子女因無以爲報而自責的心態。寒泉(後世用“寒泉”這個詞來形容母愛)默默地在地下流淌,滋潤着人們,怎能不圖回報呢?黃鳥用婉轉的`歌聲,取悅着人們,做子女的不知慰勞母親,豈不連鳥兒都不如嗎?

後世歌頌母愛的詩作,最出名的便是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其實中國式的母愛就是這樣,它像凱風,像寒泉,像春暉,體現在細微之處,在無言中默默地奉獻。在這種偉大的情感面前,子女們總因無法回報,而易感到自責和遺憾。

但母愛從來就是不圖回報的呀。

詩經讀後感7

《詩經》裏的內容,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詞。但到後來《詩經》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

讀了《詩經和禮記》我感受到了詩經很經典,所以流傳到了現在。孔子就曾說過:"不學?詩?無以言。"意思就是不學習?詩經?就不懂得怎麼說話,不學習知識就不懂得爲人處事。啊!原來詩歌這麼有魅力而又高尚。我彷彿被帶到了遙遠的國度,聽到了來自遠古的聲音,感受到了古人的'浪漫......我一直不太喜歡背古詩,因爲根本就體會不到詩意和優美,所以我要先體會詩意再感受它的優美,抱着欣賞的態度去背古詩,這樣我才能叩開詩歌之門,感受詩歌的美好,繼承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

詩經讀後感8

這是一首亡國之際抒發悲痛的詩。

本詩重章疊句,乍看起來似乎不知道在說什麼。作者看着平原上大片隨風搖曳的莊稼,心中似乎有無限的情緒想要表達,但是又沒有辦法表達出來,只能反覆哀嘆——懂得人自然會懂。

聯繫“王風”的背景,我們可以推測到,這是西周滅亡、王室東遷之際,當時的亡國之民們悲涼哀嘆的詩句。

本詩最大的.特色就是“鬱結”,這種巨大的悲痛和無奈是無法用言語表達的,即使表達出來也無法緩解,於是悲涼哀痛、酸甜苦辣各種情緒就在胸中縈繞不散,讓人非常痛苦。他只能夠咬着牙齦長言詠歎不已。

有一種說法,說這是東遷之後有人路過曾經的故都,看着曾經繁華的城市、祖宗的宗廟舊址,現在已成了一大片田地,由此產生的懷古悲今之情。這並不是學界主流的看法,備此一說。

詩經讀後感9

《詩經》主要講寫了:《詩經》是我國的一部詩歌總集,共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約五百年間的詩集,一共有三百零五篇。最早它叫《詩》,後來讀書人又改名爲《詩經》,也叫《詩三首》。

裏面的內容從裏到外,都是能唱出來的古詩文。最後,《詩經》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遍使用的`文化教材,學習《詩經》還成了貴族人士必需的文化素養。

通過文章我瞭解了,寫每首詩的人可真的了不起,比如:韓愈寫的《馬說》、陶淵明寫的《桃花源記》……等等,還有一些有許多千古名句的古詩。

我記得,老師讓我們一起仿寫一個美麗的古詩,當時我們都不約而同的喊起來。在喊完後我們都垂頭喪氣,悶悶不樂的開始寫起來了。我們都很少有人寫得很好,可是老師對我們和藹可親地說:“你們已經很努力了,你們再努力一點點就會更好了!”

我們聽了這句話,我心裏想:老師這樣對我們,我和同學們也一定要回報老師。

詩經讀後感10

我國曆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今天下午,我和陳建一一起去上遠方文學課程。今天講的是《詩經》!

歷史上第三個朝代,是周朝。周朝是當時的第一大國,有300萬平方千米,周天子總共分了800多個諸侯國。但是怎麼能保證這些諸侯們能治理好自己的人民?於是,周天子找了一些40多歲的,沒有結婚的.老光棍,還得有文化。把他們叫過來,給他們進行更上等的培訓,讓他們周遊列國。把民俗風情,人們所唱的歌和當時的情況記錄下來,最後,進行篩選。有305首,被稱爲“詩300”。

秦始皇焚書坑儒,可秦始皇十分推崇法家思想,只留下了醫學書,農耕社會的書,剩下的書全部燒燬。後來的漢朝,有幾百年的歷史,漢朝十分推崇儒家經典和儒家學說,就又開始收集了305首詩,編輯到一塊,就有了後來的《詩經》!

老師講的真有趣啊!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知識!

詩經讀後感11

《詩經》是中國詩史的源頭,它積澱了豐厚的上古文化內涵,具有不朽的詩史意義,開創了中國詩歌關懷現世、注重民生疾苦、再現普通民衆思想情感的詩歌之路,它的賦比興手法更是後世詩歌藝術表現的.基本法則。

餘冠英先生註譯的《詩經選》,是《詩經》中最具代表性的106首,今譯明白曉暢,註釋簡潔,且保留了詩歌的韻味。餘先生在選編時以抒情性、藝術性較強且內容具有代表性爲原則進行遴選,在忠實原詩、講求出處的基礎上,以準確、生動、優美的文辭對這些古詩歌進行譯註,其目的就是讓更多的讀者能突破古奧生澀的文學語言的迷障,自由徜徉於古典詩歌的長河中,獲得美的愉悅。

在讀餘冠英先生註譯的《詩經選》後,我深深感受到《詩經》留給後人的,不僅是內容上的豐富,還有藝術手法的燦爛。

詩經讀後感12

《詩經和禮記》這篇文章講了:《詩經》是我國第一步是個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初期到春秋期約500年間的詩歌,共三百零五篇。《詩經》裏的內容,就其原來性質而言,是歌曲的歌目。《詩經》中的樂歌,原來的主要用途,一是作爲各種典禮儀的`一部分;二是娛樂;三是表達對於社會政治問題的看法。但到了後來,《詩經》成了貴族教育中普通使用的文化教材,學習《詩經》成了貴族認識必需的文化素養。

讀了這個故事,我深受啓發:我們應該好好讀書,好好學習,不讓家長和老師操心;也要尊重師長,團結友愛;學習時更要抓緊時間,講究效率。比如:在託管的時候,我們應該好好珍惜在校時間,最好在學校把作業全部完成,然後再幹別的事情。在家也是一樣,不要讓家長催促,應該自覺主動地做到快速、認真、高效地完成作業,寫完就可以安心地去玩。

詩經讀後感13

不讀《詩經》,不知萬物有靈。

作者的見解很獨到,結合生活感悟,所見所聞,寫出瞭如此好的詩經中的植物書籍。慢慢讀,值得一讀再讀,中華文化源遠流長,詞義精深。

以樂心,度俗世,生雖是艱難的事情,卻也有許多快樂在這份艱難中,因爲凋零和枯萎當中,還有綠不能盡的春天。書中有言“我的'黃葉要紛雜一些,生命給予我的渾濁還沒有停止,黃葉於我是凌亂的,破碎的。”

天地萬物,孰能無情?感念萬物的玻璃心,不言自傷的淚千行。不懂詩的人,讀到這樣的文字,都會心裏一抖,抖的心亂了,生命卻清了。

我怕我的文筆太過拙劣,還是不能訴之一二,畢竟理解吸收還是需要一些時間的。最後用《鄭箋》裏的一句話收束此刻的心情:“此言草木尚各得其所,人反不得其所,傷之也。”

詩經讀後感14

《關雎》出自《詩經·國風·周南》,是《詩經》的首篇,它是青年對容貌美麗姑娘的愛慕和追求,寫他求而的痛苦和想像求而得之的喜悅。掀開《詩經》頁,映入眼簾的.這首《關雎》了,“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聽着似從遙遠的天穹飄來的吟詠聲,一幅幅美妙的畫卷隨之在舒展開來,我好似又回古老的年代,正沿着碧草青青的河牀地向上行走着,走進河汊密佈的地帶,瀰漫的水霧撲面而來。中,小島正佇立在河灣的,若隱若現。是聲音遠遠地,歡快?難道這傳說中的雎鳩鳥嗎?思緒陷入美妙的遐想之中,愛情的故事便姍姍而來…

詩經讀後感15

還沒讀完這本書,就忍不住想寫點什麼。找到了自己最喜歡的書,總是迫不及待地想走進書裏的詩叢裏,和諧神祕的靛藍,自由雜亂的飛蓬,沉靜相思的`艾蒿。我在記憶裏搜索着與書中相似的植物的樣子。卻又想起韓育生作者說的,人們給這些屬於大自然的植物賦予名字,或適宜或不適,都不及植物本身所想要表達的深意。

作者的文筆乾淨溫暖,這種來自詩經,熟悉的貼近心靈的鬆弛情緒,一次次安撫着最近鬱悶躁動的我。

忍不住去做筆記,看着帶着自己個性的鉛筆跡重複着那些悠揚的詩句,內心也彷彿變得安然了,平靜了。

我至今還不知道詩經除了國風,王風,還有什麼分類,但是隨着年齡的增長,一定會明晰。真的好喜歡詩經啊,那些穿越了前年飽含感情的詩句,很通俗或是優雅,都在灌溉着我,寵愛着我……給予我生而歡喜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