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雷雨讀後感彙編15篇

雷雨讀後感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7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讀後感吧。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雷雨讀後感,歡迎閱讀與收藏。

雷雨讀後感彙編15篇

雷雨讀後感1

既不回頭,何必不忘,

若是有緣,何需誓言?

今日種種,似水無痕。

明夕何夕,君已陌路。

三十年的漫漫時光,三十年的處心積慮,三十年的愛恨糾葛,終於在一場雷雨中轟然落幕。

三十年,無論身處何處,他都隨身攜帶當初的傢俱,始終保持着夏天關窗戶的習慣。即使家有萬貫,他依然保存那件縫補過的舊襯衣。三十年的堅守,始終請與曾經的最愛,還是償還良心的負債?要有多無奈,才能念念不忘?三十年的天光漫長,三十年的天各一方,三十年的悲哀的情感寄託!時的,侍萍只是周樸園空虛無處的寄託。倘若不是的話,三十年的用情之深,怎麼會因爲是平的`滄桑落魄而蕩然無存?倘若不是的話,三十年的朝思暮想,怎會因爲侍萍的突然出現而惶恐不安?倘若不是的話,三十年的愧疚不安,怎會因爲名利的羈絆而顏色大變?是的,他愛的只是三十年前溫順聽話的侍萍,而不是這個年長色衰,會對他的利益構成威脅的侍萍。悲哀的三十年的記憶!

周樸園所希望的“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實質上是最醜陋最破敗的家庭。要讓他拋妻棄子而換來的因緣,一段與富家小姐繁漪同牀異夢的售後。夫妻二人感情不和,妻子繁漪處處與他針鋒相對,他視她爲瘋子。她也駛入瘋子一樣瘋狂地沉浸在與兒子周萍的有悖常理的戀情中。大兒子周平痛苦於這段讓人不能接受的愛情,在掙扎中又愛上了同父異母的四鳳,周重的善良,卻不願接近他這位嚴厲的父親。身爲一家之主徒有讓人畏而厭的尊嚴。他享受不到夫妻之間的並蒂情深,也體會了父子之間的骨肉親愛情!三十年,獨自面對內心的悲哀,所以曾經的有關侍萍的回憶自然而然的便成了他的一種習慣,一種安慰。

三十年的念念不忘在苦心經營的名利面前是那樣的蒼白無力,不堪一擊。當侍萍出現在他面前時,他驚慌失措,他“汗涔涔的”,她在害怕什麼呢?他怕自己的名譽地位受到威脅,他怕自己陷於一種尷尬境地,他怕自己的虛僞暴露無遺,便開門見山的質問侍萍的目的,便痛快果斷的提出以錢來做了斷,一個資本家的陰險狡詐就這樣被他演繹的淋漓盡致!

假如當初他有情有義,沒有拋棄侍萍母子,那麼繁漪和四鳳就不會出現,周萍的兩段痛苦感情也就不會出現,想必結果也不會如此地慘烈吧!可畢竟這只是個假設,資本家的惟利是圖,陰險狡詐讓他親手一步步地釀造成這個悲劇:死鳳死了,周衝死了,周萍也死了,繁漪瘋了,侍萍生不如死,只留下了一個完好無缺的他,可事實上他已經失去了一切!可憐的貪婪的悲哀!

一場雷雨,花謝知多少?

花非花,似花,非花無花,夢中淚花,

一場雷雨,夢碎一場空;

夢非夢,似夢非夢,無夢,夢碎一場空!

三十年,走完一場悲哀

雷雨讀後感2

隨着夏天的到來,老天這把火燒得愈來愈旺,地球這個大鍋爐內的溫度穩步升高,更可惡的是,正在我們不停地抱怨時,老天還給我們加了個鍋蓋兒!厚厚的雲層將高溫向我們壓來,連花草樹木都被壓得彎下腰喘着熱氣。我現在多希望一個響雷把這雲給劈開,或者下場瓢潑大雨,把這些烤熱了的、焦躁的灰塵給沖走。

聽到打雷,我現在可以面不改色,但是讀小學時,我還是個“聞雷色變”的膽小鬼。一遇到打雷下雨的晚上,不管多熱,都會用被子把頭捂嚴實,然後睜着眼睛不敢閉上,但一遇閃電,還是會被嚇得直眨眼睛,直打哆嗦,除非雷聲停止,不然我會一夜無眠。但是,後來我變勇敢了,因爲弟弟。

弟弟兩歲左右時,特黏我,晚上一定要和我一起睡。一天半夜,我被弟弟的哭聲吵醒,原來外面打雷了,我就坐起身來開燈,又發現停電了。弟弟還是哭個不停,在漆黑的夜裏,伴着我最怕的雷電,我心裏想着去找爸爸媽媽,但感覺有熱乎乎、黏糊糊的小東西把我的'大腿抱住了。我慢慢摸索,摸到了弟弟汗溼的小手,再往上摸去,弟弟的臉頰全是淚,而汗水又把他的頭髮浸溼了。可能弟弟知道是我在摸他,所以停止了哭泣。

我把弟弟身上的被子掀開半邊,又從枕頭邊摸出一把扇子,朝弟弟的小臉扇着風,另一隻手輕輕拍着他的肩,用他最熟悉的三短一長的節奏,嘴裏哼着“娃娃乖,娃娃乖……”在這近乎催眠的聲音中,弟弟緊抱着我的雙手稍稍鬆了一些,但只要我一停止拍他,他就會哼哼地表示抗議,於是,我只能一直拍着他。

眼皮越來越沉,剛想閤眼,一道閃電、一聲響雷接踵而至,弟弟的身體抽搐了一下,指甲狠狠地掐進我的肉裏。我一個機靈清醒了,連忙又拍他的肩……他便又稍稍安詳了一些。爲了不讓自己犯困,我講起了故事:“從前有三隻小豬,豬老大、豬老二、豬小弟……‘呼——呼——’大灰狼把肚子鼓得像皮球一樣大,可還是吹不動面前的磚頭房子,於是邊狼狽地跑開,邊氣呼呼地說:‘我一定會回來的!’”

故事完了,再講一遍,一遍又一遍,我頭上爬滿了密密的汗珠,搖扇的手也越來越酸,偷偷伏在腿上休息,講故事的聲音也越來越含糊,因爲頭越來越沉,直往下栽。還好,弟弟睡覺的呼呼聲已經響起,像一道號令,宣佈我任務完成,我半躺在牀上,沉沉地睡去。

其實雷聲早已停止了,只是還有滴答滴答的雨聲,夢裏,一個小男孩牽着我的手,撒嬌地說:“姐姐,姐姐,你給我講《三隻小豬》的故事吧。”於是,我拉着他肉嘟嘟的小手,在雨簾後面講:“從前有三隻小豬……”鏡頭慢慢往後拉,我和小男孩的身影慢慢縮小,消失在雨的世界裏,繼續往後拉,雨的世界被裝在一個玻璃球裏,而我,卻拿着玻璃球,細細把玩,臉上露出了小孩子般天真的微笑。

雷雨讀後感3

我重讀《雷雨》,依舊對他二人頗有感觸。他二人便是曹禺最先構思出的角色,周蘩漪和周衝。

周蘩漪。她瘋了,不斷地有人說她瘋了,周樸園,周萍,讀者,最後她真的瘋了。作爲妻子,她揹着丈夫偷人;作爲繼母,她與兒子通姦。她辛辣,她尖銳,她魅惑,她也勇敢。她無視那些所謂的“金科玉律”,衝破道德的枷鎖,違揹人倫。是誰迫她如此這般?是那死氣沉沉的周家老宅?是那蠻橫專制的周樸園?是年輕男人的氣息與誘人的愛情?或許,她只不過是生錯了年代。

社會對女性的性愛壓抑,專制男人對女人的統制,資本家對勞動者的剝削……這個年代造成了一個雷雨式的人物的爆發,其中就有一個女人叫周蘩漪,其中就有一個男人叫曹禺。

蘩漪的兒子周衝不知爲何沒有她那動人心神的魔性,他或許是劇中最脫離“雷雨式”的人物。他不像蘩漪,他只是個孩子,有點傻氣的孩子。我曾經也大概地看過人藝的話劇《雷雨》。從那時到現在,我一直都驚歎於曹禺大師對戲劇的掌握。他巧妙地將一個大家庭幾十年的恩怨情愁濃縮到一天來表現,濃縮到四幕,兩個場景來表現。集中的地點和時間所表現的東西卻並不單薄,有畸形的愛,突破束縛的勇氣,人情的淡漠,世事的堅信和宿命的痛苦。圍繞着八個人物,我看到的是整個社會。同時,我也生動地看到戲劇這種文學題材的特點。這部劇作爲一個經典,的確是值得每一個文學愛好者閱讀的。

我看到了一個罪惡的社會,一個危機四伏的黑暗的.社會。但是這也更多的是對世界的一種感覺,不僅僅存在於某個歷史某個時期,這也正是我在這個時代去讀的時候,還心存理解而不是同情的原因。他表現的那個家庭,那個社會給我一種無路可逃的感覺。周萍、四鳳、周衝,還有蘩漪似乎一直都處於一種想要逃離這一切的狀態裏,他們想要離開,想要擺脫,想要征服。但是他們的痛苦卻始終沒有出路,反反覆覆地掙扎,甚至死成爲了唯一的解脫。是的,那個社會,那樣的生活沒有給他們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霧般不能真實地抵達。探索真理的路上他們已經不能忍受,我想這也正是一種無奈的美。曹禺在1977年爲自己作品集寫後記的時候說:“今天看來,必然有很多缺點和謬誤”,然後他談到沒有寫一個無產階級人物,沒有指出革命的方向都是缺憾。我卻不敢苟同,必定有些痛苦會跨越時代,跨越階級。

雷雨讀後感4

《雷雨》,“到底什麼纔是公正”這個問題在我腦中徘徊了好久。爲什麼故事的結局那個最該死、最該瘋的人安然無恙?爲什麼那麼多無辜的人就死的死

瘋的瘋呢?

周樸園,故事的源頭,作爲一箇舊社會的資本家,言行所表現出來的都是商人唯利是圖和陰險狡詐。假如當初他沒有拋棄魯侍萍,那魯四鳳、繁漪就不會出現,那麼周萍的兩段戀情就不會發生,那麼慘劇也不會發生。可這只是個假設,事實上因爲他的貪婪,他的無情,使他做出了一切,導致悲劇的發生,但是到了最後,魯四鳳、周衝、周萍死了,魯侍萍、繁漪瘋了,魯大海不見了,唯獨他完整無缺。可我們知道事實上他失去了一切……

那麼周樸園到底愛不愛魯侍萍呢?從一直隨身帶着的舊傢俱一直保留着夏天關窗的習慣,到幾十年都一直穿着的舊襯衣,都可以看出,樸園對侍萍仍有感情,可事實樸園愛的是他印象中三十幾年前那個美麗溫柔的侍萍,而不是出現在他眼前的這個女人。周樸園所期望的是“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實際上它是一個醜陋的、混亂的家庭。妻子繁漪與他感情不和,處處與他針鋒相對,並且與大兒子周萍有私情。二兒子表面上對他畢恭畢敬,實際又敬又怕,不願與他多接觸,周樸園在這個家裏,空有家長的尊嚴卻享受不到夫妻、父子間的真情。所以當年那個侍萍自然成了他感情上的依託。他的所作所爲,只是爲了填補自己空虛的心,當他思念的侍萍出現在他面前時,他慌了陣腳,資本家的勢利、狡詐暴露無疑。他認爲侍萍會來勒索他,害怕侍萍向他算舊帳,害怕自己的名譽和財產受到威脅。這樣,一前一後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便把他的嘴臉暴露了出來,鮮明的性格躍然紙上。

曹禹最喜歡繁漪這個角色,但他沒有刻意美化她。 她的發瘋是她唯一的下場,因爲她的性格和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一個佔有慾如此強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後,她只能瘋。我也很可憐她,兩個男人都拋棄了她。而她只是在自以爲是的愛情中毫無頭緒地磕碰,也許她只有這個下場,也是因爲作者憐惜她,確實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可憐的女人!

矛盾的衝突穿插在文章的字裏行間,每個人也由矛盾的驅使找到了自己應有的下場,似乎唯獨周樸園的例外,可我還是不明白,他爲什麼苟活。試問如果有一天地球大爆炸,到底是死的人可憐,還是活着的人可憐呢?他看着身邊的人都人不像人,鬼不像鬼,那最受煎熬的就是他了,可能曹禹先生要的就是這個感覺吧!

雷雨讀後感5

在這些日子裏,我閱讀了曹禺的《雷雨》這篇文章,思緒萬千、感受良多。一層一層地挖掘,一層一層地思考,會領悟出許多對劇中人物、對當時社會的種種感想。

這曹禺的雷雨沖刷下的,是中國封建舊社會吃人的禮教傳統,是劇中人痛苦與矛盾交織的情情仇仇,是命運之神獰笑的薄薄嘴角。

周樸園,一箇舊社會的資本家。年輕時愛上侍萍的周樸園,或許還能說是仍有一絲純淨殘留。可自那個年三十之夜,他聽任家中長輩將梅侍萍趕走,隨後娶了門當戶對的闊小姐時起,他的心靈已徹徹底底成了利益至上的最佳寫照。對他而言,愛情早已是漫長生命中的一點佐料,可有可無,如夢一般不切實際.這個資本家的代表,早已在商界的"薰陶"下血肉模糊,面目全非,不成人形.

至於繁漪這個角色,曹禺沒有刻意美化她。她的發瘋是她唯一的下場,因爲她的性格和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一個佔有慾如此強烈的女人在失去一切希望後,她只能瘋。我也很可憐她,兩個男人都拋棄了她。而她只是在自以爲是的愛情中毫無頭緒地磕碰,確實她深受封建思想的毒害,也許她只有這個下場。可憐的女人!

至於魯侍萍,封建禮教下的犧牲者,她的命運無疑是坎坷苦難的,但何嘗又不是可悲的回想三十年前的那場愛情,她也是錯誤締造者之一.爲什麼要糾纏一場無疾而終的情愛三十年,三十年以後還仍拘泥於自己所受的委屈與災難之中?她的放抗不徹底,最終受傷的還只是自己。

無疑的,我看到了一個罪惡的社會,一個危機四伏的黑暗的社會。《雷雨》表現的那個家庭,那個社會給我一種無路可逃的感覺。周萍、四鳳、周衝,還有蘩漪似乎一直都處於一種想要逃離這一切的狀態裏,他們想要離開,想要擺脫,想要征服。但是他們的痛苦卻始終沒有出路,反反覆覆地掙扎,甚至死成爲了唯一的解脫。是的,那個社會,那樣的`生活沒有給他們自由,所有的希望像渺茫的迷霧般不能真實地抵達,探索真理的路上他們已經不能忍受。

讀完《雷雨》,我想爲什麼故事的結局那個最該死、最該瘋的人安然無恙?爲什麼那麼多無辜的人就死的死瘋的瘋呢?在那個黑暗的社會裏,人們的性格已經被扭曲。魯四鳳、周衝、周萍死了,魯侍萍、繁漪瘋了,魯大海不見了,唯獨周樸園完整無缺。可我們知道事實上他失去了一切,活着的人比死去、瘋去的人更難受。

雷雨讀後感6

周蘩漪是一箇中國舊式女子,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她有她的文弱,她的哀靜,她的明慧。周樸園用卑劣的手段將她騙到周公館來,十幾年來受到周樸園的專制,她被漸漸磨成了石頭樣的死人,她難以忍受周家的沉悶空氣,她變得乖戾。正因爲她受到過新式教育,新思想對她的衝擊使她不能安於“三從四德”所規定的命運,她要擺脫思想的束縛,掙開行動的枷鎖,遠離這個令她喘不過氣的地方,遠離那個專制蠻橫的`周樸園,去尋找她真正想要的東西。

周萍的出現喚醒了她的熱情,他的出現對於蘩漪來說,就像是在炎熱的沙漠中出現的一股甘泉一樣,她狠狠地抓住了這根救命稻草,抓住讓她“活”過來的他,不肯放手。蘩漪是矛盾的,她愛着周萍,卻也恨他,他的生命交織着最殘酷的愛和最不忍的恨,她擁有行爲上許多的矛盾,但沒有一個矛盾不是極端的,“她會愛你如一隻餓了三天狗咬着她最喜歡的骨頭,她恨起你來也會像條惡狗狺狺地,不,多不聲不響地恨恨地吃了你的。”

蘩漪懂得反抗,她大概是整個周公館唯一一個敢反抗周樸園的人。在四風端給她煎好的藥後,她雖然猶豫了一下,但最後還是讓四風將藥倒掉。在周樸園讓她喝藥的時候,她反抗地說她不想喝這種苦東西。她並不是真的因爲藥苦而不喝,她只是受夠了周樸園這些年來的專制,不想什麼事都依着他,最起碼在自己喝不喝藥的問題上,她想自己做主。所以纔有了對周樸園的反抗。但當週樸園叫周萍跪下勸她喝時,她沒法再堅持了,只得“嚥下憤恨,一氣喝下”,哭着,跑出了客廳。

雖然十幾年在周家沉悶的生活讓蘩漪變得乖戾,陰鷙,但在她身上,最本質的東西還沒有散去,她有她的善良。在她知道周萍是魯媽的兒子後,她逐漸開始同情周萍和四風,而且“不由自主地悔恨地望着自己的衝兒”。在四風難以接受現實的打擊而跑下中門後,蘩漪很不放心而叫衝兒出去看她。

蘩漪是個可憐的女人。她是一個做事情一條路走到黑的人。她本以爲周萍會一直留在她身邊,卻沒想到,即使沒有四風,周萍都以爲那是他做過最後悔的事,他對不起自己,對不起弟弟,對不起父親。而蘩漪卻沒有後悔過,她做事情從來都不後悔。她是一個極端的女人,她最愛周萍,也最恨他。因爲她關上了四風房裏的窗戶,魯媽才發現了周萍與四風的事。也是因爲她叫周樸園下樓,周萍的身世的祕密隨之解開。或許後者她是無意的,但確實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曹禺說,“(蘩漪)她有火熾的熱情,一顆強悍的心,她敢於衝破一切桎梏,做一次困獸的鬥。雖然依舊落在火坑裏,清熱燒瘋了她的心,然而不是更值得人的憐憫與尊敬麼?”。

雷雨讀後感7

《雷雨》由劇作家曹禺創作,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

《雷雨》這本長篇小說我並沒有看完,不過它曾出現在我的高中課本上,我記憶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麼一段。周樸園走到窗前望外面,風聲甚烈,花盆落地大碎的聲音。這個像是將所有一切得情感矛盾綜合在一起,彷彿正準備着迎來所有得黑暗與愁苦,將所有的仇恨都化作實體向着人物狠狠得砸來。

在本書裏,擁有着一段糾葛難纏得關係,上一輩得與老一輩的。然而從這個故事中,我們可以完全體會到當時社會的黑暗,周樸園與當年的女僕梅侍萍發生了一段不被承認得關係,而後梅侍萍被趕出了周家,故事從此就開始發展,周樸園納了新的女人繁漪,然而沒有想到的是當年梅侍萍得女兒四鳳機緣巧合下來到了周家,和周家得少爺,自己同母異父得哥哥周萍有了關係。

在故事中,女人總是悲慘得,繁漪是,梅侍萍是,四鳳也是。

還有更多的是對人性醜陋的描寫,試問,假如當初周樸園沒有將梅侍萍趕出周家,那麼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四鳳和繁漪,然而聯繫起這兩個女人的是一個叫周萍得男人,兩段不同的倫理關係,讓我們能體會到所謂得愛情真的不過是如浮萍一般得伶仃,情字帶給了這三個女人無一不是深入骨髓的絕望。

然而對於周樸園,卻是有諸多的爭議,有人說他冷血心腸,拋棄妻子,在結局最後是孤身自保得人。有人說他爲了成就自己的大業泯滅了那麼一點良心又怎麼樣,男人就是應該幹大事。

至於我,是偏向前者的,周樸園太狠心了,將自己的'妻兒趕出家門,在梅侍萍來到周家時,他那顆所謂念舊得對梅侍萍還存着愛戀的心,卻又變得自私自利,讓人可憎起來。

我最喜歡的人還是梅侍萍,梅侍萍在被周樸園,在被這個醜陋黑暗得封建社會拋棄下,竟還能堅持得爲自己,爲自己的兒子,爲自己的家庭堅持下來。然而她卻眼睜睜的看着一場噩夢來臨,最後,她被噩夢壓倒了。

本書最可憐的人是繁漪,繁漪是一個不被愛情所祝福的女子,所以她愛上了周萍,這個她以爲能帶給她幸福的男人,最後當整個世界都崩塌了,繁漪也隨着那崩塌的世界,一齊丟了自己得魂。

再說說最後一個女人四鳳吧,她本是一個無辜的女孩,聰明能幹,身上卻帶着上一輩的恩恩怨怨,以致於到了最後不能勇敢的去愛,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當她知曉了真相,周萍和自己是同母異父得關係,這個很獨立堅強得女子也被逼瘋了,最後她死了。

一本書將三個女人的命運緊緊牽在了一起,一本書,寫滿了對舊社會的無盡黑暗,那個可怕的世界當中,沒有一點溫暖。

可我們的生活中還是有很多美好的事物,在等待着我們。我們不應該被這種扭曲的社會打倒,我們應該站起來,勇往直前!!!

雷雨讀後感8

初讀《雷雨》是在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當我一口氣讀完併合上最後一頁時,仰頭卻發現天上的星星也在對我慘白地笑着,而我的心,已如夜一般黑,夜一般重。

重讀《雷雨》時,吸引我的就不只是它那跌宕起伏扣人心絃的情節了,而是曹禺用細膩的手法塑造出來的一個又一個豐滿生動的人物形象。他對於這些形象的描述可謂增一分則長,減一分則短,多一分則胖,少一分則瘦,真是恰到好處。

一、周衝

周衝永遠都是個孩子,他有着一切孩子的空想,是五四戶外後成長起來的一批年輕人的代表。他勇於反抗封建,期望理解新的思想,並且單純地幻想着“世界對於他來說永遠都是完美的”。天真的他甚至認爲連愛也是無私的`,他甚至幻想能和他所愛的人——四鳳永遠在一齊,當這一要求被拒絕之後,他又幻想和四鳳一齊逃離這個沒有愛的家。

我覺得周衝從頭到腳都是無辜的,他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最後連死也是無端端的,但是,周衝的出現,畢竟給灰暗的故事色調增添了一抹亮色。

二、繁漪

繁漪不是個平凡的人,她有着多重身份,因此,封建禮教下的她生活得好不艱難。

繁漪是憂鬱的,鬱積的火燃燒着她,她的眼光時常充滿了一個年輕婦人失望後的痛苦與絕望,她時常抑制着自己。她是一個受過一點兒新式教育的人,她文弱,明慧,對詩文有必須的愛好,但也有一貫的熱情和力量在她心裏翻騰着。她的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蠻勁”,這使她能夠忽然做出不顧一切的決定,她愛起人來像火一樣熱烈,恨起人來又像火一樣把人燒燬,然而她的外表是沉靜的,就像秋天的落葉輕輕落在你身旁。

繁漪也許是《雷雨》中塑造的最爲成功的人物之一,我喜愛繁漪。她是個理解過新式教育的女生,她理解了封建禮教,也勇於反抗封建禮教,但是由於封建禮教的思想在當時的中國還根深蒂固,她又不可能憑藉自己的力量做出徹底的反抗,因此她就在理解和反抗的痛苦中苦苦掙扎,個性在“吃藥”和處理與周萍的愛恨關聯上。

我覺得用水來形容繁漪最適宜但是了,繁漪,柔弱又堅強,像水一樣,水至柔,柔腸百結,但也可水滴石穿;繁漪又是孤獨的,雖然水滴石穿,可水穿後就無所謂水,正因水已沒有了依靠;繁漪是可悲的,水執著得用一生來敲打石,可力盡了終生,也只能穿出一線小洞,最終也無力改變石;繁漪是可憐的,正因冰冷的水永遠不會給繁漪帶來愛的溫暖;繁漪還是悲壯的,水滴石後即粉身碎骨,又如繁漪終究要鳳凰涅磐。

雷雨讀後感9

就像衆多中國悲劇那樣,一個風流的少年看上了自家的女傭,這樣的結合自古至今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倘若那個男的有情有義,大不了兩人私奔,背離父母,遠走高飛作對苦命鴛鴦,然而刺骨始終的女主角侍萍就更苦命了,周樸園這個風流少爺雖被她的青春美麗與溫柔打動,但他那顆只懂愛自己的心又怎會與她廝守一生?他爲了自己的前途最終放棄了侍萍。孤苦無依的侍萍帶着患病的二兒子傷心的離開,原一味故事就這樣結束了,誰知造化弄人,命運又將他們牽扯在一起。錯綜複雜的關係又上演了,簡直就是一團糟,最終導致了同母異父的兄妹相愛。身爲他們的母親,侍萍只能接受命運的捉弄,也只能埋怨自己給孩子帶來的命運,似乎一切該終結了,偏偏當年的風流少年周樸園在誤會下道出了他們是同母異父的兄妹。這件事害死了3個人……

這樣一段揪心的人生怎不讓人心痛?歷史上這樣的故事幾乎是久演不衰,在類似故事下的犧牲者不在少數,我想,這並不是簡單的故事而已,社會的真實情況應該是故事的原型。這與當時人民的道德準則、思想觀念密不可分。在現今社會,人思想的改變,女人變得堅強、勇敢,絕不會無聲無息受命運的壓制,必會反抗。除了科技發達以外,人文思想的進步也是時代進步的一大標誌。人們常常在知道過去的不幸後,暗自慶幸自己生活在這樣美好的時代。然而,我不但要感謝新時代,新中國給予我《雷雨》所展示的是一幕人生大悲劇,是命運對人殘忍的作弄、專制、僞善的家長,熱情、單純的青年,被情愛燒瘋了心的魅感的女人,痛悔着罪孽卻又不知地犯下大罪孽的公子哥,還有家族的祕密,身世的祕密,所有這一切都在一個雷雨夜爆發、有罪的、無辜的人一起走向毀滅,周萍、周衝、四鳳死了,魯大海與生父周樸園反目,兩位母親亦走向了崩潰。

矛盾環環相應,扣人心絃的'同時,卻做得那般自然,似乎從一開始我們讀到雷雨時,面前就有這樣一幅畫面:鬱悶燠熱,烏雲聚合,繼而有隱隱的雷聲,有詭異的電煽動着淅趨緊張的空氣,忽然天地間萬物止息,紋風不動,靜極了靜極了,就在人剛剛覺察到異樣還來不急思考時,當頭響起了一個炸雷電閃雷嗚,雨橫風狂,宇宙發怒了,這像是寓示劇中人物之間的危險關係。

今天的社會佈滿着陽光,驅散了過去的陰霾,現在的天天對戀人都是幸福快樂的,因爲彼此是自己的選擇,我希望在今天的社會中不再會奏響雷雨天特有的隆隆樂奏,因爲今天是個陽光燦爛的世界。

們的幸福生活,而更應感激麗時代給我們的覺悟。沒有過去的悽慘,哪來現在的幸福甜美?

雷雨讀後感10

“我們大多數人都把人生視爲當然。我們並不感激我們的所有,直到我們喪失了它;我們意識不到我們的健康,直到我們生了病...。”這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中的一段話,讀完這本書,我被深深地震撼了。

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和她那堅強不屈的精神在我的腦海裏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海倫·凱勒從小雙目失明,卻無時無刻不在渴望着光明。從莎莉文老師可敬的臉龐到小狗們忠實信賴的眼睛;從美麗神祕的森林到深邃的首都藝術博物館;從富有寧靜宗教色彩的意大利早期藝術到帶有狂想風格的現代派藝術。海倫無時無刻不在表達着對這個世界新興事物的渴求。

於是,她用她的心靈感受着這世界上的一切,感受着溫暖與感動。這就是她,一個平凡人卻擁有着不平凡的故事,沒有做過任何驚天動地的大事,卻受到全世界億萬人民的敬仰與愛戴,她不但給聾啞盲人以鼓舞,而且給正常人以力量。也許我們現在正擁有正常的呼吸與心跳,擁有健康的體魄,享受着幸福美滿的生活;也許我們現在擁有媽媽無微不至的呵護,擁有爸爸溫暖倍至的關懷,陶醉於甜蜜的親情中;也許我們正處於愉悅的環境中,處在一個高速發展的國家裏,包圍着我們的是和平與溫馨。但是,無知的我們常常以爲這一切是理所當然。

因爲我們感覺不到,多少人身體殘疾,健康對他們來說只是奢侈;因爲我們感覺不到,多少人的生命危在旦夕,或者對他們來說是何等的渴求;因爲我們感覺不到,多少人渴望體會母愛的細膩、父愛的深沉,不再孤獨無依;因爲我們感覺不到,多少人經受着水短缺的'威脅,多少人被迫面臨着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的無奈。或許,只有真正失去了纔會懂得珍惜,只有真正經受了分離纔會懂得生命的脆弱。想想那突如其來的地震,從汶川到玉樹,我們的家園在頃刻間變成廢墟,我們的親人在瞬間音信全無。有誰能彌補那些逝去的幸福,有誰能體會那些哭聲的撕心裂肺,有誰能治癒那些心靈的創傷。

那麼,生活在安逸生活中的我們還有什麼理由去抱怨命運的不公,還有什麼理由去荒廢光陰。畢竟,我們誰也不知道,生命的下一秒會發生什麼。用你的眼睛去享受每一縷陽光,用你的手去觸摸每一股清泉,用你的耳朵去聆聽每一段樂章,用你的心去感恩大自然。用你的一聲問候去感恩父母,用你的微笑去感恩生活,用你的行動去感恩社會,讓我們在平凡之中多一份感恩之心。

雷雨讀後感11

《雷雨》就是在這樣的黑暗背景下,講述了一個家族的愛恨離愁,矛盾和衝突充斥在《雷雨》的字裏行間,它讓我們看到了資產階級那陰險狡詐的醜惡的臉,他們唯利是圖,根本顧不得自己親人的感受。

周樸園,他就是資產階級的代表,他的一生就驗證了資產階級醜惡的本性。一個風流少爺看上自家女傭,這樣的結合在我們看來必須不會有好的結果,他那隻懂得愛自己的心,怎會了解愛的真諦,怎會把一顆真心交付給侍萍呢?他只是被侍萍的年輕和美貌所打動,被那青春與純樸的新所誘惑吧?這樣的人怎會和侍萍長相廝守?

魯侍萍,最終還是被那個爲了自己的前途的周樸園拋棄了。孤苦無依的侍萍帶着剛出生幾天的二兒子,到底是懷着一種怎樣的情緒離開周家的?原本杯具到此結束即可,可惜命運弄人:她的女兒又和她的兒子——一對同父異母的青年相愛了!

這一切是被那個敢於爭取自由,敢於鬥爭的繁漪捅出的。她受夠了周樸園的折磨,她把愛寄託在了自己的“兒子”身上,但是他的這個兒子卻繼承了父親的傳統,愛上了自己家的“丫鬟”,這給本來就已身心疲憊的繁漪致命一擊。她瘋了!瘋,纔是她唯一的下場:她的'性格與當時的社會格格不入,她那敢於追求和爭取的精神會使整個封建資產階級走上滅亡,但是當時的資產階級正處於上升階段不會被輕易打敗,更沒有到滅亡之時,因此她只有瘋掉,瘋掉能夠忘記一切痛苦,不用在忍受世間一切煩惱。繁漪是值得讚美的,她讓愛變成恨,讓恨變得瘋狂,但是她的心靈仍是光明的指引,仍是衝破黑暗社會的曙光。

周衝,是另一個指向光明的路標。他對生活充滿期望,他對四鳳的喜愛是最單純的,沒有任何世俗的、功利的——他只想和四鳳一齊讀書,識字。但是周衝是一個生活在飄渺和憧憬的夢幻裏的人,他對現實缺乏深切的瞭解,他看到了社會的不公和黑暗,但是他沒有改變這種現狀的方法和潛質。最後,他的慘死,不僅僅揭示了資產階級生活方式與一切完美的對立,同時還揭示了資產階級背後隱藏的悲哀。

《雷雨》在這樣一個複雜的社會背景下發生,註定了它只能是一部杯具!魯迅先生說,杯具就是將完美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是啊,在那雷雨交加的夜晚,周公館裏的這些人死的死,瘋的瘋,這不就是一部杯具嗎?這是周公館的杯具,這也是那個時代的杯具!

應對這一幕幕悲慘的畫面,我感到從未有過的慶幸,正因我們生活在一個嶄新的世界,生活在一個陽光灑滿大地的世界。我也衷心地期望那樣的雷雨之夜從此一去不復返

雷雨讀後感12

第一道驚雷聲驟起,恰如無盡黑暗之中的一束光亮,給無數迷茫的人帶來了新的希望。雷雨,可以說是一出悲劇,是一出用血緣、罪孽、倫理譜寫而成的人生大悲劇。

繁漪可謂是敢愛敢恨,追求自由的新社會女性的代表,一個在舊社會制度的牢籠下,敢於衝破禮教束縛、追求自己所愛的女子。她的愛情是可敬的,但也註定是可悲的。繁漪,取漣漪之意。漣漪,漣漪,註定撼動不了“死水”。可以說,在這種難以抗拒的時代背景下,繁漪的愛早已變得畸形,就像作者所述,她陷入了“一口殘酷的井”,愛而不能,求而不得,早已使她變得癡狂。而這個人物的塑造,則最大程度地反映了新社會與舊社會的矛盾衝突。

《雷雨》所塑造的人物是複雜而豐富的。周衝,一個受新思想新文化影響下成長的青年。他生性憨厚,富於幻想,卻又對現實的嘲弄無能爲力。在這個混亂的大家庭裏,他顯得那般格格不入。而四鳳的出現猶如一個引子,引發了他埋藏在心裏的那份對愛情的深深的憧憬。四鳳的性格,同是以天真、單純爲始,但現實的一連串打擊,使得她的心漸漸麻木,乃至最後,得知自己的所以愛之人爲自己同父異母的哥哥時,受不了打擊,奪門而出,最終觸電而亡。周萍在得知自己身世的`時候,選擇了自殺來逃避,卻也在情理之中的。因爲他是一個極爲矛盾的人,更是一個只會逃避現實的懦弱的人。魯侍萍,雖然處境艱難,但她憑藉自身堅強的性格,不屈不撓地走過了人生最艱苦的時期。侍萍的人生經歷最沉重地敲擊着《雷雨》的悲劇喪鐘:將最有價值的東西撕碎了給人看。一個悲劇的故事,結局也早已註定了悲劇:四鳳死了,周衝也死了,周萍開槍自殺了,魯媽癡了,繁漪瘋了,魯大海出走了。

有人說,《雷雨》所表現出來的,是階級鬥爭,因爲有以魯大海爲首的工人階級和資本階級的鬥爭。但是從作者的本意來看,看到的更多是悲憫。作者以一種悲憫的情懷,來俯瞰地上的人們,揭示了歷史的罪孽、社會的黑暗。

《雷雨》在社會矛盾的層層疊加下的三十年代,更像是一聲呻吟、一聲吶喊。《雷雨》作者曹禺曾自述“彷彿有一種情感的洶涌的流來推動我,我在發泄着被壓制的憤懣,毀謗着中國的家庭和社會。”所以這本被奉爲“中國話劇現實主義的基石”之作,實可以稱爲黑暗社會催化而成的產物。

四幕一劇,當帷幔緩緩落下時,衆人皆如夢初醒——三十年雷雨,三十年夢,夢醒皆爲一場空。這場雨不僅填補了人們千瘡百孔的心,還洗滌了那早已麻木的靈魂。

雷雨讀後感13

讀完《雷雨》,此時正是夜闌人靜的時候。

關上臺燈、閉眼,眼前似乎還是出現一幕幕叫人不知感慨還是感動的情景。

一切源於情又止於情。第一代的恩怨債孽卻由第二代繼續承受。倘使當初周樸園沒有爲了名利狠心拋下魯侍萍和魯大海,周萍和四鳳這段不該來的愛情也就不會來,瀿漪和周萍的這段瘋狂而又心酸的感情也不會存在。而這一切究竟是誰的錯?

四鳳,侍萍,周萍,周衝,他們不該是這樣的結局啊!本來應該是一段很美好的愛情,本來應該是一段很親密的母女情,卻爲了兩段不該來的愛情而處在了痛苦的深淵。一切的美好啊,爲什麼終歸支離破碎?不該死的死了,不該瘋的瘋了,舊社會,令人心酸的下層人的命運,何故如此?舊社會的黑暗,上層人士的腐朽終究導致了無數悲劇的發生。

我依然在想,不僅僅是舊社會,即便是現在,這樣的情況也依然在發生。也許現在會比舊社會光明的多,可是仍有那麼多的人仗着自己有錢有勢,處事橫行霸道,任意妄爲?犯法了,他們的錢可以買通律師,買通法官,然後可以不負任何責任,拍拍屁股走人,還裝出一副受害者的委屈相,扔下真正的受害者捶足搗胸,哭盡人間的不公。這樣的人他們的心難道就不會滴血嗎?而這樣的人也終究會遭到報應的吧!呵,命運,如何的作弄了這世間的人,一切的人與事彷彿盡在它的掌握之中。

我又想到了魯大海,這個個性鮮明,決不向黑暗的上層勢力低頭的青年人。他意氣風發,愛憎分明,對於一切的不平,他敢於挑戰,堅定的意志和一直堅守的原則,也讓他對上層人士嗤之以鼻。他不甘於那種“啞巴吃黃連——有苦說不出”的下層人民的一貫作風,更不屑於魯貴那種奉承拍馬,狐假虎威的神奇,他願意爲自己以及其他所有礦工的公平挑戰周樸園,他要爲自己和其他人贏得他們應有的`回報,他憎惡黑暗,也敢於挑戰黑暗,這樣的年輕人正是舊社會所有懂得反抗的人的真實寫照。他們頑強,他們堅持,在所有人都在無際的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朝更加黑暗的深淵走去的時候,只有他們在黑暗中摸索前進,找尋光明的所在。

……

一陣雷鳴,驚醒了多少懵懂的舊社會人民;一夜雷雨,淹沒了多少不堪回首的往事的痕跡。

人生總歸如此,像書像畫亦像戲,讀一部《雷雨》,彷彿嚐盡了人間千番種種,讀盡了舊社會勞動人民的辛酸血淚,想想現今,我們也算得幸福的了吧!

雷雨讀後感14

《雷雨》是中國話劇史上的奇葩,關於《雷雨》品析賞鑑也是不勝枚舉,但是在我看來,《雷雨》更像是一部具有極其濃重的預言性質的話劇鉅作。

《雷雨》是作者曹禺在他23歲那年創作的,可以說,這樣一部在中國話劇領域有着標杆性質的作品出自一位年輕人之手卻是極其的尋常,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出名趁早,曹禺當時或許不知道這句話,但是他卻做到了,他用與其年級極其不相符的洞察力和思考力,讓自己的這部《雷雨》一舉奠定了其“中國莎士比亞”的美譽,直至現在。

拋開別的因素不談,從我們現在的眼光看,在《雷雨》中,確實是有曹禺人生寫照的影子,雖然這樣的說法會被詬病爲馬後炮,但是從這個角度來賞析《雷雨》,解讀曹禺,也不失爲另闢蹊徑。

《雷雨》中,繁漪是這樣被定義的,“受過一點新式教育的舊女人”,是的,我想表達的就是,在我看來,曹禺的性格,人生經歷和繁漪卻是那麼的雷同,曹禺出身在一個外表近代實質卻封建的大家庭,從小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是“文明戲的`觀衆,愛美劇的業餘演員”。甚至,有學者將曹禺納入自由主義作家的行列,我們由此可以得見,曹禺的的確確是自由的鬥士,他的《雷雨》經過無數演員的深情演繹,將自由和民主的呼喊以最直接最深刻的方式傳遞給了無數普通大衆,或許曹禺受的不是“一點新式教育”,而他更像是一位領頭人,是裝備着新思想,用力的將舊社會的圍牆砸爛的那個人。

當時曹禺極其敏感的內心世界與亂塵翻滾的社會激烈的碰撞,碰撞出的火花點燃了他的創作之燈,這盞燈又爲無數人照亮了路,而《雷雨》中的繁漪雖然身處封建家庭的深處,但卻能洞察其虛僞罪惡的本質,於是相繼做出了反抗周樸園,與其兒子周萍相愛等一系列在當時或許在現在看來也是驚世駭俗的舉動,繁漪用這樣毀滅性的方式尋求自己的出路,極端,更多的卻也是無可奈何。內心極度敏感的曹禺或許也是將自己不曾或不敢實施的想法寄託在了繁漪身上,用一種更加誇張和無所顧忌的形式表現出來,舊社會的種種毛病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決,當時的中國已經是病入膏肓,唯有先破後立纔是救國之路,繁漪的毀滅帶動了整個封建家族在一夜之間瓦解,其中的隱喻不言自明。在天津這座承載着血與淚,中外各個方面都激烈摩擦與交融的城市,在封建與現代,新時代與舊社會邊緣遊走的曹禺,自然而然的對於衝破舊社會的黑暗,尋求光明這樣的時代命題有過深刻的思考,而《雷雨》毫無疑問就是其思考的精華。

精品文學永遠都是精品,不管創作年紀是23歲還是13歲,一部《雷雨》成就了曹禺,讓曹禺在以後的60多年的人生中做到了“天下誰人不識君”。

曹禺確確實實是嚐到了“出名趁早”的甜頭。

那麼,爲什麼又說曹禺生不逢時呢?

雷雨讀後感15

初讀了《雷雨》,劇中那八個或可愛,或可恨的人物就給我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封建家庭裏,這八個人物是怎樣經歷了一場使一切夢想破滅的雷雨啊!

在這八個人中,給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便是繁漪,這個文弱、明慧的女子,受過一點新的教育,但仍是一箇舊式女人,正是這矛盾的思想造就了她的性格。她愛起人來像一團火一樣熱烈,恨起人來也會像一團火,把人燒燬。周家壓抑的家庭環境和十八年的不平等待遇,更是使她產生了強烈的反抗心理。周樸園的前妻所生的兒子周萍使她重新燃起了生活的慾望,她將這一點愛看作全部的希望,牢牢抓住不肯放手,以至於“客廳鬧鬼”。得知周萍愛上四鳳時,她這個矛盾重重的人物不得不鋌而走險,做着孤注一擲的反抗,但這終究只是一場困獸之鬥,她的行爲不但沒有拯救自己,反而敲響了周家的“喪鐘”。

她是周樸園所說的.孩子的榜樣,她複雜的性格卻促使她企圖衝破一切桎梏,去追求美好的愛情和幸福的生活。但現實卻猶如聲聲巨雷轟鳴,使她清醒,使她那美好的憧憬如同肥皂泡般一個個破滅,使她墜入絕望的深淵。她是“五四”以來婦女追求解放的代表,她的舉動加速了周家的滅亡,但當時的社會,帶給她的只有痛苦。她的敢愛敢恨使她的一生充滿悲劇色彩。

全局中我最愛的人物是周衝。他受着新式教育,他有着進步而遠大的理想,不同於他自私的父母,他有着火熱的心腸,願意將自己學費分出一半給四鳳,但又懼怕頑固的父親。他天生有着浪漫的思想,但正是這浪漫爲他奏出了一曲烏托邦輓歌。他幻想和四鳳在冬日的明媚早晨,在無邊的海上乘着小帆船向天邊飛。他的理想恰似五彩的氣球,現實卻是一根鋼針,使他的理想破滅,留下的只有氣球爆破的餘嘆。

再讀了《雷雨》,在序幕和尾聲中,周公館成了教會醫院,繁漪和侍萍瘋了,周樸園成了基督教徒……掩卷深思,爲何悲劇的始作俑者周樸園卻沒有得到應有的報應?伴着那聲驚雷,四鳳、周衝觸電身亡,魯大海憤然離去,周萍開槍自殺,周樸園主宰的“最圓滿,最有秩序的家庭”徹底瓦解,這場人家悲劇落下了帷幕。可爲何周樸園卻安然無恙?或許,這就是當時那個不健全社會的產物吧!

後人評論《雷雨》是一首人性的詩,一出偉大的戲。我想,那場雷雨,不僅是劇中人物死亡的導火索,還是一場社會的雷雨,更是一場心靈的雷雨!在當時,必是驚醒了不少沉睡的中國人,撼動了億萬觀衆的心吧!

一場雷雨,沖刷着世間萬物,拂去了塵埃,抑或是罪惡?雨過了,天該放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