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邊城讀後感(薦)

邊城讀後感(薦)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4W 次

認真讀完一本名著後,大家一定都收穫不少,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邊城讀後感,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邊城讀後感(薦)

邊城讀後感1

今天我要分享的書叫《邊城》。

這本書描繪了茶峒風土人情的故事,是以船家少女翠翠而展開的一部愛情悲劇。文中有這麼一句話我記得尤其深刻:“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也許沈從文一開始便已經想好了故事的結局。從古至今,從中國古典文學到西方文學裏,許多故事都有讓讀者看完後感到心滿意足的結局,這是許多人所期望的`。可在《邊城》這本書中,結局並不美好,經過又是如此揪心:爲翠翠操勞了半輩子的祖父在一場雷雨後過世,二老儺送因爲大老的死不願面對現實,留給翠翠的只有等待與悲傷。在祖父過世後,翠翠才漸漸想清楚先前並不明白的事:二老的歌唱;順順大兒子的死以及祖父的死因……儘管如此,我卻從故事裏讀出了那些難能可貴的情感和人世間的酸甜苦辣。我最嚮往《邊城》裏那些淳樸善良的鄉親們。相比之下,城市裏人與人之間人情淡漠,甚至鄰居之間都互不相識。這真讓人覺得可悲。

我希望有一天,我們的城市也能變得溫暖和諧。每一個人都有寧靜的理想,愛護着我們的生存環境,彼此互幫互助,共同建造一個像家一樣的世界。

邊城讀後感2

不知道爲什麼,初三了,反而更沒“正事兒”了,這篇文章,就是我“沒正事兒”的結果之一。

讀蘇北的文章,引出了他的老師汪曾祺先生,瞭解了汪曾祺先生的生活,又提到了他的老師——沈從文先生,由此,我翻開了《邊城》的第一頁。

翻開扉頁,就見到一座塔,一座孤房,一條渡河,一條渡船。冷清中夾雜這淳樸,寧靜中有略顯悲哀。那是一座邊城,見城如見人,那麼善良,那麼簡單。

擺渡的老者,七十多歲了,和他相依爲命的`孫女不大,叫翠翠,父母早年因責任、使命不忍私奔,便雙雙殉情於這座小城,卻忍心留下了老人和孩子獨自生活。

老人兢兢業業地守着渡船,一生從未離開——那是國家的責任,民衆的信任。

日子雖苦,可卻有滋有味,我這身在福中亦知福的人也有點嚮往。

翠翠在聽爺爺唱曲兒的日子裏長大了,船總的哥倆兒都見了歡喜,那更出息的岳雲寧願爲“渡船”捨棄了“磨坊”,老人爲孫女的幸福想盡辦法,卻不經意間被二老家的岳雲誤會害死了失意而下江的天保大老,岳雲內心痛苦地也到下游打拼。

邊城讀後感3

《邊城》以樸素流暢的文筆描寫了世外桃源一樣的邊城。這裏自然風景秀麗,民風淳樸,人們不分等級,不談功利,人與人之間團結友愛。而沈從文先生卻並沒有以爲我們展現這樣的場景爲目的,而是以此來對比襯托他對金錢主義浮誇奢侈和現實的腐敗墮落的不屑,希望以這部書來重塑人們已經消失的人格與道德。

來來回回讀了好幾遍,最後真切地感受到了沈從文先生說的“《邊城》中人物的正直和熱情,雖然已經成爲過去了,應當還保留些本質在年輕人的.血裏或夢裏,相應環境中,即可重新燃起年輕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邊城》不僅表達了對鄉下人的關注,也延伸到了對民族生存方式的關注。這本書是不可多得的一本好書,蘊藏了對民族品德,民族文化重造的思考,值得我們一讀。沈從文的很多書都值得一讀。

邊城讀後感4

《邊城》是一本表姐送我的書。書裏講了在湘川交界水上船家翠翠與她爺爺相依爲命以及與後來相遇相識的天保和儺送兩兄弟、最後獨自守望等待的故事。

是啊,凡事都有偶然的'湊巧,結果卻又如宿命的必然。如書中所寫:一個人記得太多事情真不幸,知道事情太多也不幸,體會到太多事情也不幸,於是便該笑的時候沒有快樂,該哭的時候沒有眼淚,該相信的時候沒有諾言。

生命中,哪段時光比得過童年的無憂無慮、無拘無束?小時候知道的少,所以快樂,所以懂得的少,長大了知道的多,所以虛僞,所以拘謹小心。

人的一生中,會遇到無數個人。有些人是可以用時間輕易抹去的,猶如塵土。而有些人,會在你的生命裏永駐,猶如鋼釘,深刻而堅韌。

天地悠悠過客匆匆潮起又潮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珍惜吧!誠如書中最後一段寫到的“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

邊城讀後感5

美麗的山城,有一隻渡船晃悠悠的前行着,那是翠翠。

天保走了,爺爺走了,儺送不辭而別了。孤單的翠翠一個人要強的生活着,傻傻的等待着,固執着那份遙遠的守候……

“父母”,翠翠是沒有的,但是上天眷顧每一個人,她得到了爺爺無微不至的呵護,已然成了一個樂天單純的女孩。

可是,女兒家長大了,心事就多了。

與儺送的一面之緣讓翠翠對愛情有了朦朧的期待。就這樣,懷着那份淡淡的好感走過了兩個四季。可誰又知曉,這只是等待的開始。

儺送的最終逃避讓柔弱的翠翠不得不撐起一切,每天重複着同一件事,看一樣的風景,只是翠翠的臉上似乎再也找不到那抹天真與純淨的笑容了。閒暇的'時候她也許會靜靜地想一些事情:自己的出生是不是個美麗的意外呢?如果從來沒有遇見儺送呢?這樣一天天的等待會有盡頭嗎?抑或者到底在等什麼呢?沒有答案的問題隨着渡船來往,跟着太陽徘徊,一天,一天,又一天……

月色溶溶,白了山城,涼了人心。多少個這樣的夜晚早已蒼茫了心中的期許,翠翠就選擇了這樣等下去,一如既往的等下去。

邊城讀後感6

——也許明天那個人就會回來,也許他永遠不會回來。

閱讀《邊城》這本書已經是很多年以前,書中描繪的美麗圖景已隨着時間逝去而風化。唯一還印象深刻的只有文章最後這句話,也許明天那個人就會回來,也許他永遠不會回來。

通過沈從文先生的文章,你幾乎能想象這樣一個場景,竹樓在煙雨朦朧的大背景下顯得更爲瞄下,而始終佔據這張畫布最重要的一個身影,一個女孩懷着希望憑欄遠眺,等着那個不知什麼時候回來的人平安歸來。

文章女主人公翠翠在遭受親人離開的痛苦後仍然在等待,等的.東西是什麼,是她心愛的男孩子,亦或是一種希望。我更相信是後者。人生本就是一個漸漸習慣分別的過程,再親的人,再愛的人,都會有和我們分手的一天。與其一直在低靡,不如嘗試着去等待。

等待遙遙無期,多年以後你是否還記得我們當初的模樣?

邊城讀後感7

一條溪,

淌了千年,

卻衝不淡那一份幽柔的情。

一首歌,

唱了千年,

卻道不盡那一段纏綿的愛。

一個是豪放豁達,

一個是美麗溫柔,

卻同是一種相思,

一處哀愁,

而愁的對面,

卻是一份割捨不斷的手足深情。

碧溪水清純而柔韌,

茶峒山淳厚而堅定。

依山傍水的緣啊,

卻是生生世世的.宿命一場。

唱一夜傳情曲,

摘一把虎耳草,

你,卻在夢裏流了淚。

坍塌的白塔,

擋不住墜落的流星。

一生的親情啊,

也隨着這一場濁雨落入碧溪遠去。

不曾回來的歌聲啊,

是誰爲你把靈魂浮起,

是誰爲你把命運固鎖。

是這一溪碧水,

是這一片翠竹。

來來回回的渡船隻做着一個夢

找尋那一片溫柔的磬香,

可終究離不了那擺渡的繩索,

只得翹首遠方的兇灘,

守望一生的迷夢。

邊城讀後感8

一年端午節,翠翠和爺爺一起去了茶峒,在那裏,爺爺由於擔心渡船,先回去了,卻沒有再回去接翠翠,翠翠在那裏遇到了二老,二老儺送好意讓翠翠去他們家坐着等爺爺,但是翠翠誤解了他的意思,反而將儺送給罵了一頓,這可愛的小姑娘,卻不知道這將來是他所愛的'人。儺送回到家之後,就讓人將翠翠送回家,爺爺在渡口問是翠翠嗎,翠翠自言自語道: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被大魚給吃了,生氣的小姑娘何嘗不是這麼可愛。翠翠從那以後記下了儺送,她忘不了。

隨着時間的推進,情節開始起伏。大老在一次意外中死去,爺爺也在一次雷電交加的夜晚逝世,翠翠心碎了。故事的最後只留下了那麼一句話——這個人也許明天就會回來,但也許永遠也不會回來了。這句話彷彿是一個美妙的泡沫在明天與永遠中消滅了。

也許只有哀傷的故事令人難忘,而《邊城》令人最難忘的不僅僅是這淡淡的感傷,更是那質樸的情感單純的喜歡!

邊城讀後感9

沈從文是本世紀最爲優秀的文學家之一,也是著名的物質文化史專家。對於許多人來說他還是個謎:學歷高小,行伍出身,有着傳奇般的人生經歷。時間證明,他許多作品今天依然顯出極強的生命力。

《邊城》是沈從文的代表作,展示給讀者的是湘西世界和諧的生命形態。《邊城》發表於1934年,小說描寫了山城茶峒碼頭團總的兩個兒子天保和儺送與擺渡人的外孫女翠翠的曲折愛情。青山,綠水,河邊的老艄公,16歲的翠翠,江流木排上的天保,龍舟中生龍活虎的'儺送……

《邊城》中的一切都是那樣純淨自然,展現出一個詩意的自然環境與人類社會。然而最終美好的一切只能存留在記憶裏:天保與儺送一個身亡,一個出走,祖父也在一個暴風雨的夜晚死去,一個順乎自然的愛情故事以悲劇告終。《邊城》是一個關於湘西苗族的“民族寓言”的經典文本。

用人物象徵和心理分析的方法,透視《邊城》的深層文化隱喻,可以發現沈從文先生對湘西苗族文化的形象思維圖騰和他對苗/漢、中/西文化衝突的思考與隱憂。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嶽煥。著名小說家、散文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以《邊城》等作品享譽文壇,蜚聲海外。

邊城讀後感10

放棄碾坊,而要繼承一個渡口,在這種物慾橫流的年代,算是清新的超俗;她長得很好看,就像是觀音,這是千年英雄難過美人關的定律,那樣血濃於水的手足也沒能打破。

每一個女子的心中都有一個夢,歌聲託着靈魂在巖邊採摘虎耳葉,每一個女子心中都裝過夾着鹽巴的`蜜糖,澀澀地甜;多少男子都想天真的想走回浪漫的馬路,在月亮升起的初夏,爲心上人在山頭上放聲歌唱……

不是每種放棄都要選擇生命的完結,會水的鴨子溺死在水裏,誰都有理由去懷疑!不是單純善良就可以逃離生老病死,再親的親人,不論我們怎樣的依戀,仍就會在生活的軼跡裏越走越遠,直到我們陰陽兩邊,所以,要會學給自己一些空間。

那個人或許永遠都不會回來,或許明天就會回來。生活總是這樣模凌兩可的給人希望,可是,我們真的需要,不是嗎?

我關上燈,藏在被子裏,瑟瑟的抽泣,爲了生命中一切無法挽回的遠離……

邊城讀後感11

第一次讀這本書是在高中,借了同學的課外書來緩解學習的疲勞,原本浮躁的心竟也平靜下來。再次讀來又有不同的感受。

沈從文說過:我一輩子走過許多地方的路,行過許多地方的橋,看過許多次的雲,喝過許多種類的'酒,卻只愛過一個正當最好年齡的人。在那個民風淳樸單純明瞭的邊陲小城裏,沒有紛擾繁雜的感情,愛與不愛一句話就說得清。因爲不愛,所以從容面對大老的上門提親;而聽着對面懸崖上二老要爲她唱三年零六個月的歌聲卻在睡夢中都感到甜蜜。那樣的世界,在素淡中自有明澈的光輝,質樸中自有蘊藉雋永之致,卻只能存在於過往,存在於夢中,存在於記憶,一去便永不再得。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就回來!“每個人心裏都有個結局,而我但願儺送“明天”真的回來。

邊城讀後感12

《邊城》是沈從文先生的名作。

小說講述了一個世外桃源般的偏遠山區所發生的故事,那裏有寧靜優美的風景,那裏有淳樸善良的人,那裏更有感人至深的情。

故事內容比較簡單,翠翠是一個美麗、聰明、純潔而又平凡的女孩,她的父母在她出生的時候就離開了人世,她與自己的外祖父以及家裏的一條黃狗相依爲命地過着清貧的日子。

祖父年事已高,他希望翠翠能夠找到一個家庭環境好點又能深愛翠翠的人而早點成家,但是翠翠並不希望離開祖父。雖然翠翠與祖父的日子過得清貧,但是充實而快樂。

我從小說和電影中還了解到,翠翠的母親在生下翠翠後喝了冰冷的溪水死了,如果當時的醫療條件好點,也許翠翠就不會成爲沒媽的孩子,老船伕也不會失去女兒。大老天保的身上發生的意外也說明了在當時縴夫們的`工作十分危險!

故事的結局是隻剩下翠翠一個人,一直孤獨地守在碧溪岨兩岸,爲來往的行人渡船,也在等待着她的遠行的心上人。

翠翠的結局令人感到了悲傷與無奈。

邊城讀後感13

最近我讀了沈從文先生的代表作《邊城》,大爲折服。他筆下的那個湘西邊鎮深深地吸引着我。

小說的開頭就向我們展現了一片寧靜自然的鄉村景象,沈先生把湘西小鎮茶峒上老艄公祖孫相依爲命的`平凡生活婉婉道來。主人公翠翠是個像觀音一樣的女孩子,是湘西山水孕育出的美麗精靈,她天真純情,善良羞澀,對美好的生活和愛情有着渴望和嚮往。她就是邊城的象徵。翠翠與爺爺的至深親情,翠翠與儺送朦朧無果的愛情,天保與儺送間的手足深情,祖孫二人與村裏人之間和諧融洽的鄉鄰關係……共同勾劃出了純樸的風土人情。

故事隨着如溪水般清靈地慢慢展開,每一個字符都熨帖在心上,看似平淡敘事、語言也充滿着口語化,卻讓人能品出一種優雅的美感,這真是令人驚歎。這個故事裏沒有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沒有扣人心絃的矛盾衝突,卻用真情真意寫活了一座質樸的小城和那裏淳厚的人們。沈從文先生的筆觸細膩恬靜,又帶着淡淡的愁怨,讓生活在喧囂現代都市的我不再心神浮躁,慢慢沉浸在這個世外桃源中。

邊城讀後感14

我喜歡沈從文這個名字,也喜歡沈從文寫的《邊城》。

在沈從文的筆下,這是一個用人性描繪起來的瑰麗而溫馨的世界,這裏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個人身上所煥生的人性美、人情美營造了這個世界,這裏看不到邪惡、奸詐和貪慾;這裏有貧富區分和社會地位高低的差別,但他們都相親相愛、互幫互助;這裏也有矛盾,但那決不是善與惡的衝突,小說的結局是悲的,可是不是險惡奸邪所爲。在一首清澈、美麗但又有些哀婉的田園牧歌中,爲人類的愛做了恰如其分的說明。在這樣一篇美麗的文字之中,我們更能感受到一種似乎已爲我們所陌生的自然、優美、健康的人性,那種如大自然本身一樣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實的人生形式。

讀着它的時候,心是寧靜的,靈魂是清澈的.,感動的心是真切的痛,卻又是飽含着最深的嚮往。在這個生活節奏極快,思想劇烈碰撞的年代,人與人的關係越來越緊張、越來越脆弱,愛情,缺少婉轉;相親相愛,也帶着目的,抱着想法。突然很傷感,現代人真的就聰明就快了了嗎,沒有。科技可以加速我們的交往,卻淡去了我們的相互珍惜的感情,這難道不是另一種悲哀麼?

邊城讀後感15

沈從文的《邊城》是一部耐人尋味的作品,讀完這部書,我受到了許多啓發。

邊城茶峒位於湘川黔三省交界處。沈從文筆下的邊城鄉土氣息很重,今年五一,我有幸去鄉村遊玩,參觀了原始森林,體驗了農家的樂趣。河流,山川,渡頭,渡船,竹林,茅屋,小鎮,都是大自然的尤物,它們平凡,寧靜,毫不張揚的散發着它們獨特的美。這使我看到了邊城的影子,看到了它質樸的村莊。而這座質樸的.邊城,在作者筆下宛若世外桃源,散發着迷人的氣息。如果用一個字來概括小城的景色,那就是——“境”。這座小城的意境,像詩一般柔美,這清新脫俗的境界,令人心馳神往,魂牽夢縈。

作者用很多的筆墨來描寫小城的自然風景,爲小城營造了一個和諧寧靜的氣氛,這優美的環境,烘托出了小城中的人們質樸、熱情的性格。在這裏,沒有名利場的硝煙,沒有商場的變化莫測,有的只是淡泊名利,誠懇敦厚的人性光輝。這裏的小城平靜,人的心情更加平靜,所以用一個“靜”字來形容這裏的人,這個字,讚頌小城的人們美麗得心靈,他們並不像城市中的人那樣,喧囂,吵鬧,而是少有的脫俗,一個“靜”字,送給《邊城》中美麗的人物,美麗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