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三國演義有感彙編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彙編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4W 次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有什麼總結呢?是時候寫一篇讀後感好好記錄一下了。可能你現在毫無頭緒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彙編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1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我相信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一句話。不用說,大家也應該知道我要寫讀後感的書是《三國演義》。

上個寒假,我讀了這本書。我讀得津津有味,讓我印象深刻的段落有很多,什麼桃園三結義、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趙雲單騎救主、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等等。

《三國演義》在曹操、劉備、孫權三個政治勢力中,曹操和劉備作爲主要對立面,而把蜀國放在中心地位。孫權則主要是作爲劉備抗曹的聯合力量出現。這本書中小說通過一些段落刻畫了很多生動的人物形象。

關羽是我最喜歡的人物之一,通過過五關斬六將、千里走單騎,不僅體現出了關羽的武功高強,更說明了他對於劉備的絕對忠誠。雖然曹操厚待於關羽,可是關於因爲在桃園三結義,他不能忘恩負義,所以還是過五關斬六將的走了。還有就是他的胳臂被毒箭射傷了,名醫華佗說要刮骨療傷,而且要把胳膊綁在柱子上,因爲怕他亂動。要知道,你就是蹭破一點皮也會非常疼,而當時還沒有麻藥,要把皮劃開刮你的骨頭,可能聽了都會不寒而顫,而關羽說不用,而且還下起了棋。這更能體現出關羽的堅強。

從關羽身上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知道了不能因爲一點誘惑就放棄自己的東西,而且做事要堅強,不能因爲有一點小困難就退縮,要勇於面對挫折。讀完了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我終身難忘。

讀三國演義有感2

話說三國,各路英雄豪傑,不勝枚舉。要論其中翹楚,非諸葛孔明莫許。作爲諸葛“半仙”的鐵桿粉絲,他的英雄事蹟我可以說上三天三夜!可你若認爲我今日是爲了“吹捧”偶像的無雙智謀,那可就失算了。預知詳情如何,且聽我慢慢道來。

鏡頭回放——與亮同行

冬靄沉沉,四面大霧環繞,曹營諸將尚在酣睡之中。忽然,只聽擂鼓之聲猶如天雷滾滾,從江上傳來。曹操大驚,乃知蜀吳聯合來犯,忙召弓箭手速速趕來,萬箭齊發。不料諸葛先生早有準備,命草船一面受箭後立馬調轉方向,讓另一面船身也來受箭,待草船“借”滿箭後,喊過一聲“多謝曹丞相!”便欣然離去。望着滿載而歸的諸葛亮,望着眼前如期而至的十萬之箭,本想借機陷害諸葛亮的周瑜自嘆不如。

氣度不凡——可敬可嘆

初讀《草船借箭》,我只覺諸葛先生是位神機妙算、臨危不懼的謀士。可在反覆咀嚼這篇課文後,我逐漸對諸葛亮這位英雄有了別樣的看法——氣度不凡。想那諸葛亮何等聰明,豈不知周瑜對他有謀害之心。但他並不揭穿周瑜,而是將計就計,把自己的實力展現給周瑜。而且在借箭成功之後也未曾驕傲,藉機打壓周瑜,而是以大局爲重,聯合周瑜合力抗曹,可見諸葛先生氣度之寬廣。

退而結網——身體力行

諸葛先生有此等氣度,我作爲他的鐵桿粉絲若只知不學,那豈不失職?暑假如期而至,我與弟弟閒來無事各自隨性作畫,起初我二人有說有笑,但不知怎的,弟弟的眼中流出淚珠,口裏也漸有嗚咽聲,我簡直丈二和尚摸不着頭腦,於是上前一看——原來弟弟作畫的本子乃我的暑期作業。估摸着因爲上回表妹在我的字帖上作畫被我狠狠訓了一通,弟弟意識到自己也“闖禍”了。我眼睜睜地看着自己認認真真完成的假期作業被弟弟弄得一團亂,氣不打一處來。剛要開始我的“河東獅吼”,一個念頭跑進了我的大腦:諸葛先生知曉周瑜要陷害他,他也不生氣、不計較,我的偶像有氣度我也得有,更何況弟弟用鉛筆作畫,擦掉也不是件難事。如此想着,我便抱起弟弟幫他擦乾眼淚……

氣度,讓英雄更顯魅力,也讓我更具胸懷!

讀三國演義有感3

這個寒假我讀了《三國演義》的縮寫本,受益匪淺,裏面講了很多個性鮮明的人物,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愛民如子的劉備、英勇善戰的趙雲、忠肝赤膽的張飛、敢作敢爲的曹操、忠勇兼備的關羽等等。

在這些人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人是關羽,他恩怨分明、剛正不阿、重情重義。在書中有寫到他千里走單騎、華容道放曹,從這兩個事情中,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到他是一個忠義磊落、知恩圖報的人,是一個真正的大丈夫。我還特地去查了《三國演義》原文,它是這樣描述關羽的外貌的: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脣若塗脂,一身英氣,難怪後世稱他爲美髯公,因他的勇武,而稱他爲關公,他的忠義真是值得我們後人學習。

在這些人當中,最覺得可惜的就是諸葛亮,從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等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他的非凡才智,可他並非神仙,有時候也會出錯,如他讓馬謖去守街亭,導致丟了城池等,這讓我不禁想到,連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都會出錯,更何況我們這些小孩子呢,這樣一想,我們實在是沒有理由去要求別人和自己不犯錯誤,不應該因爲別人的一點過失而橫加指責,也不應該因爲自己的一次考試而灰心氣餒,更不應該因爲自己取得一點點成績而沾沾自喜,要知道,這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人,我們身上一定存在着需要充實改進的地方。

另外,《三國演義》中還詳細地描述了很多著名戰役,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等,在裏面展示了很多高深的軍事策略,發現這些戰爭中多體現了古人的智慧,經典畢竟是經典,註定了它有很多優秀的不可磨滅的東西在裏面,值得我們去思考。

讀三國演義有感4

我是一個小書迷,看過許多書,其中,最令我深受啓發的書就是《三國演義》了。

《三國演義》作者是羅貫中,書中主要講述的是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征戰的故事。在那個動盪的年代,諸侯四起,羣雄逐鹿。書中情節的生動描述,人物的鮮明刻畫,引人入勝,讓我彷彿置身於那個烽火連天的時代。曹操的狡詐多疑、劉備的仁義寬厚、關羽的忠勇無雙、周瑜的英姿勃發,尤其是諸葛亮的足智多謀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三國演義》裏面有很多的計謀,成就了很多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

讀完這本書,我更加懂得了遇到困難要用智慧取勝,切不可魯莽行事。就拿我的一次圍棋比賽來說吧:在那次圍棋比賽中,對手一開始就顯示出了強勁的實力,很快就佔盡先機,我連連退縮,一時感覺無力招架。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我情急之中,突然發現他的一個並不起眼的漏洞,我想到了“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表明上我疲於應戰,實際在爲進攻做準備,我繞到了對方的漏洞處,出其不意的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切斷了兩處斷點,成功的將他的一地棋分開,很快便豁然開朗,扭轉乾坤。我勢如破竹,越勇,終於拿下這盤棋。

《三國演義》是歷史故事,同時也是一部充滿謀略和人物思想的的經典名著,它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讀三國演義有感5

在暑假裏,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這本書像磁鐵,深深地吸引了我。

書裏講了三個國家互相戰爭,爭奪霸主的故事。書中的人物有的爲人正直,有的爲人奸詐狡猾。例如諸葛亮吧,他聰明機智、神機妙算,用自已的生命報答劉備“三顧茅廬”的情義。同時他也是我最敬佩的人。我喜歡他並不是他有着無窮的智慧,而是他對劉備的忠心,堅強的毅力。在他第一次攻打魏國,勝利已經遙遙在望時,後主竟聽信謠言,對諸葛亮的忠心產生了懷疑,將他召了回來,結果失去了這大好時機。儘管如些,他依然沒有放棄,沒有怪任何人,用自己的生命對抗魏國。到最後,他還是以身殉國了。有人會問:“諸葛亮太傻了,明知蜀國不久將亡卻還做無謂的反抗,這不是自找苦吃嗎?”我卻不這樣想,他可能知道這一點,但他卻不放棄,就算輸了,他也不後悔,因爲他已經盡力了。

在我們生活中,也存在着相似的情況。一些同學剛剛開始玩籃球,怎麼投也投不進籃框裏,旁邊的人就會哈哈大笑。這籃框偏偏和他作對,就是不讓進,但他面對着這些笑聲,不會退縮,因爲重要在於嘗試,勝負並不重要,所以我們無論做什麼事都不能爭強好勝,重在參與。

讀三國演義有感6

中國有四大名著——《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其中,我最愛不釋手的是《三國演義》。因爲,《三國演義》不但寫得生動有趣,也讓我瞭解了一些道理。另我最印象深刻的道理,莫過於團結合作了。

當初赤壁之戰時,曹操率大軍二十萬,對外號稱八十萬,一路南下,揚言要滅了東吳。東吳國君孫權憂心忡忡。大將周瑜自信地說:“主公只要和劉備聯合起來,我只需三萬精兵,便可破操。“孫權覺得這是一條良計,便派使者勸說劉備與其合作。劉備聽了猶豫不決,諸葛亮耐心地說:”主公,雖然我們和東吳實力薄弱,但只要我們團結一心,互相支援。曹軍並非堅不可摧。“於是劉備派趙雲、關羽等大將領軍二萬,支援東吳。在劉備和孫權的緊密配合下,以五萬兵力擊敗了四倍於自己的二十萬曹軍。這就是團結合作的力量!

團結體現在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比如籃球比賽。有一次,我們籃球訓練時打了一場練習賽。我們正在有條不紊的進行着。突然,我的隊友搶到了球,他的突破能力十分優秀,運着球一個靈活的轉身就晃開了第一個防守隊員。可第二個防守隊員馬上又上來防守,第一個防守隊員也立刻轉身防守。這時,我已經跑到了籃下並拍手示意。可他一意孤行,接着強攻。但一個人畢竟難突破兩個人,於是,他沒有成功,也沒有把球保護好,球被搶斷了。輪到對方進攻了,他們一起進攻,互相配合,擋拆、傳球、假動作……所有能消耗我們體力的招兒全部都用上了。我們一下子就感覺體力不支了,他們乘機突破我們的防線,上籃得分。就這樣,對方贏得了比賽。

正所謂“人心齊,泰山移。“團結的力量是無窮的。團結會讓你在社會上獲得成功,有一席之地。

讀三國演義有感7

《三國演義》,四大名著之一,相信大家都不陌生。有劉備啊,呂布啊,趙雲啊等等英雄好漢,我最爲欣賞的是五虎將之首——關羽。

關羽與劉備、張飛結拜爲兄弟,排老二。大家應該知道,關羽因戰敗,爲了保護嫂嫂而降於曹操。但降於曹操後,他一直想着有一天回到故主——大哥劉備的身邊。正因如此,古人常雲:“身在曹營心在漢”,說的就是關羽。

在曹營的時間裏,關羽的一個微小舉動或一句言語都讓我稱讚不已。曹操見關羽的戰袍舊了,便將一新戰袍贈給關羽。關羽把新袍穿在裏邊,外邊仍舊穿上舊袍。曹操問:“雲長爲何如此儉樸?”關羽答道:“我沒儉也;舊袍是大哥所賜,我穿上就像和大哥見面,不敢以丞相的新袍而忘兄長的舊袍,所以穿在外面。”關羽的舉動讓我想起了現在某些人的性格:見利忘義。見到利益就兩眼發光,忘記之前的朋友。這樣的人,在中國歷史上還不少,如汪兆銘(也就是汪精衛)、李斯等。正是他們,給中國歷史添加了不可逆轉的錯誤,中國的發展增加了不少坎坷。

又說回關羽,關羽的忠義例子,最讓我記憶深刻的還有一個:關羽義釋曹操時,曹操赤壁戰敗,逃向華容道。孔明在華容道里安排了幾名大將阻擊曹操,但又恐關羽會念舊情放走曹操,便讓他立下軍令狀:如果放走曹操,就被斬殺。但關羽乃一個完完全全的忠義之人,在面對曹操時想起當日曹操的許多恩義,與之前五關斬將之事,又看見曹軍惶惶,皆欲垂淚,一發心中不忍,讓曹操走了。後人有詩曰:“曹瞞兵敗走華容,正與關公狹路逢。只爲當初恩義重,放開金鎖走蛟龍。”

每一個成功的人都是忠義之人,知恩圖報,不會見利忘義。同學們,讓我們從小養成這種性格,並朝着夢想努力!做一個懂得感恩的人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8

今天,我在“悅叮網”上閱讀了名著《三國演義》,它的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小說描寫了東漢末年以來軍閥割據混戰的局面,其內容豐富,人物生動,因此成爲了中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小說中描繪了許多生動形象的人物,性格鮮明,讓我印象尤爲深刻的是:曹操、諸葛亮、關羽和孫權。

“奸絕”——曹操

曹操被後世稱爲“奸絕”,而我認爲不然。孟德從小即有遠大的政治抱負,且機智過人,做事果斷。至於疑心重,這一點不可否認,但回顧中國千年歷史,哪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會對部下保持絕對信任呢?從另一方面看,他十分愛才、敬才、惜才,這點不僅表現在“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豪情壯志上,更體現在實際行動中:官渡之戰時,“聞許攸私奔到寨,大喜,不及穿履,跣足出迎”;收得關羽,更是送赤兔,贈貂蟬,“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脫華容道之難後,痛惜郭嘉,大哭道:“哀哉,奉孝!痛哉,奉孝!惜哉,奉孝!”。看戰績方面,當年若無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天下將是一盤散沙;若無曹操鞏固魏國實力,西晉江山也無法建牢;若無曹操滅呂布,平袁術,剿袁紹,天下更難形成三國鼎立之勢。從各方面看,曹操毫無疑問地成爲東漢末年以來最重要的人物。

“智絕”——諸葛亮

孔明有經天緯地之才,留下無數功名爲後人稱頌,如:隆中決策、草船借箭、火燒赤壁、空城計、錦囊計,不愧爲真正的“智絕”。相比之下,周瑜亦有大智,領導了整場赤壁之戰,爲三國鼎立奠定基礎。可惜一代英雄敗在氣量之上,周瑜的嫉賢妒能,最終反而氣死於巴丘,英年早逝,僅活到三十六歲。諸葛亮心胸寬廣,足智多謀,正可謂“英才過管樂,妙策勝孫吳”。只可惜劉禪即位,蜀漢衰落,諸葛亮已無回天之力,終留下一段“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的故事令後人感慨。

“義絕”——關羽

關雲長之義乃三國裏無人可比。桃園三結義、身在曹營心在漢、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華容道義釋曹操,是關羽“義”之最好詮釋。此外,溫酒斬華雄、斬顏良,誅文丑,戰呂布,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療毒,乃盡顯其智勇雙全。但是,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剛愎自用、居功自傲的缺點在失荊州、走麥城時無不披露出來,而關羽本人也就此犧牲。可是,即便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義守着他對蜀漢的一貫忠心,寧死不降吳,終爲後人世世代代所傳頌。我自作《念奴嬌》詞一首,並在最後一句中嘆道:“英雄氣短,功名千古流芳!”

一代明君——孫權

孫權是三國裏最成功的國君之一,連一代嫋雄曹操都曾感慨:“生子當如孫仲謀!”在三國,孫權頭腦冷靜、深謀遠慮,赤壁之戰以少勝多,大敗曹軍,奠定三國鼎立之勢;荊州之戰神出鬼沒,活捉關羽,攻取荊州戰略要地;夷陵之戰火燒百里,大敗蜀兵,使蜀漢政權元氣大傷。辛棄疾評價他“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的確不假。

讀《三國演義》,品味其中“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的韻味、熱情與豪邁,我心中豁然開朗。而在讀史的同時,我們更要以史爲鑑,以古爲鏡,反思歷史成敗之源,領悟人生的哲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9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奇書之一,也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所以在我國文學史上佔有很重的地位,也得到了很多的評價,其中,有許多故事都使很多人拍案叫好,包括:三顧茅廬、草船借箭、死孔明嚇退活仲達等……,其中我和表哥對這本書都覺得很好。

我讀完這本書後,我覺得有很多故事情節都十分精彩,如三顧茅廬之類的,但我最感興趣也認爲最精彩的'那就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那個情節。當時關羽因爲要保護二位嫂嫂及侄兒的情況下,不得已只好屈服於曹軍之下,但關羽雖處在曹營下,卻無時無刻地掛念的大哥,時時打聽大哥的下落,直到有一天關羽終於知道大哥現處在河北袁紹那裏,他趕快提刀跨馬護送着兩位嫂嫂及隨行的女眷們乘車,到了東嶺關口,因偏將孔秀執意要請示曹丞相之後,此時,關羽已怒火上升,就把孔秀劈成兩半,消息傳到洛陽 ,雖洛陽守將韓福和孟垣商量對策,但哪裏是關羽的對手,兩人都被關羽所劈死,像這樣,關羽一連闖過五個關口,殺了六員守將,才渡過黃河,他雖然感到有些愧對曹操,但此時的他只想趕快和大哥碰面,殺了這麼多人,也是沒有辦法的事。從這我感受到關公的重義氣,即使大哥在天涯海角,只要有消息,也要把兩位嫂嫂平安的送到大哥手上,把自己的生死置之身外,一切以兩位嫂嫂的安全爲重,通過這,我對《三國演義》這本書更加有興趣了。

我表哥也和我一樣,也有他自己覺得精彩的情節,而他認爲精彩的不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而是的蘆救主。劉備雖然對劉表的召請,心裏感到疑懼,但又不得不去,所以,劉備便帶着趙雲,跨着的盧,向襄陽出發,蔡瑁裝得非常恭謹,到了第二天早上,荊襄九郡四十二州縣的文武官吏,開始參加劉備代替劉表主持的「豐年大宴」,趙雲非常小心的跟在劉備身旁,於是,蔡瑁又設下計策,把趙雲支開,等到酒過三巡之後,伊藉執着酒杯,個人總結走近劉備席前,悄悄地向他說過:蔡瑁想要殺你,你趕快從西門逃走吧!於是,劉備立即跨上的盧向西門逃出去,但沒想到走不到幾里路,前面有一條又深又急的河,此時,劉備只好向急流中跨下去,這時,劉備嘴裏喃喃地念道:“的盧,你要救我!”的盧好像是聽懂他話似的,奮力竄起來,使劉備脫離了險境。表哥覺得感受到人不可只注重外表,認爲它是壞的而捨棄它,就像是的盧一樣,縱使它是會克主的,但劉備卻不在意它,可能是劉備的仁心感動了的盧馬,所以,在主人最危急之時,它無克主反而是救了主人一命。

這些人物和國家我們不難看出人的性格的重要性。性格關係着成功。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不要忠義,也應該要有誠信吧。如果一個人把現實生活中最爲寶貴的誠信也丟掉了,那這個人還有什麼呢?金錢、地位、官職?這些都是次要的。誠信是一個人的永久身份證,如果沒有了誠信,大家都不信任你,而且又在你背後指指點點,你不會難過嗎?這些又豈是金錢、地位、官職能彌補的?我相信,你也不想做一個缺點多的不勝枚舉的人吧!所以,讓我們打開誠信的大門,用我們永久的身份證去面對人生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狼煙蒼茫,追憶古時風采,那是武將如雲,謀士如雨的年代;是熱血兒郎金戈鐵馬氣吞萬里的沙場;是天下英傑齊聚的亂古盛世。

“寧我負人,毋人負我。”天下之大,大不過他心中的雄心,路途艱難,擋不住他“周公吐哺”的志向。許邵評他“治世之能臣亂世之梟雄。”天下人皆忌恨他道“曹賊,”可世人又有幾人曾知他也曾一腔熱血,只爲復興漢室。猶記年少輕狂時,董卓霸京,朝廷要官人人驚慌,只求自保,唯有他,在聚會中衆人啼哭時大笑,笑這些庸庸無爲的懦夫只會像小女兒般啼哭。只有他,一人獨往,獻寶刀,刺董桌,事雖敗落,可那少年豪氣已經鋒芒畢露。

此身哪怕道消魂散,亦要挽狂瀾於既倒。一紙檄文,聚十八路諸侯與關外,敗汜水,破虎牢,奪長安,兵臨洛陽。天下太平,漢室復興不遠了。當他激動的向各路諸侯要求乘勝追擊的時候,他愣了,所有人的遲疑,所有人的蹉跎,他看透了,這各路的諸侯皆爲自己啊!他更沒想到,喪心病狂的董卓竟然火燒洛陽!他看向各路的諸侯,仰天大笑“爾等皆不配與某爲伍!”說罷自領兵馬迎救天子,站在那燃起熊熊大火的洛陽前,他的心在滴血,他無能的狂怒,十八路諸侯竟無一人與他同心!時光的洗滌,烈火中的蛻變,梟雄出世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合百萬青兵,官渡敗袁;一統北方。意氣風發,志在千里,他夢裏的太平盛世要來了。劍指江東,他的盛世美夢只差一步之遙!可,又是一場大火,那烈火灼燒碎他的美夢。焚燒他的雄心,他無意的撫摸自己的鬍鬚,銀白色的鬍鬚映在他的瞳孔,他也老了啊。從此就不問世事吧,安享天年之樂不是一場美事呢。可那朝廷,那皇帝都在盼着他死啊!他是亂世的梟雄,他不允許自己的失敗,北征烏桓,內平西涼之亂,他仍是不倒的雄傑。“倘使天下無孤,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帝!”

寧爲太平犬不爲亂世人。“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他本躬耕於南陽“苟且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與諸侯。”可先帝三顧草廬,託付國家大事,他終是離開了自己的草廬,最後看一次這裏的山水,從此便是永別啊。夙夜憂嘆,一片赤誠之心,輔佐劉家漢室,世人笑他諸葛村婦,夏侯惇說未曾聽聞小兒。來吧,讓世人看到臥龍的風采吧!火燒博望坡,連江東,舌戰羣儒;借東風,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世人驚歎的見到一個龍的驚起。可嘆,縱使此心用盡心力,也難扶大廈於將傾,白帝城託孤,扶後主,六出祁山,北伐中原,只是無奈,並落五丈原。“苟且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願先生之靈雖過千古仍可安心。

一觀三國,那是少年的時代,是天下英傑的時代。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當“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首《三國演義》主題曲飄進我的耳朵時,我被它蕩氣迴腸的旋律深深吸引,於是我利用暑假看了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天下之間發生的故事,在這段時間涌現了無數英雄人物。

在書中我最欣賞的是諸葛亮,諸葛亮又稱伏龍,從“草船借箭”與火燒新野“等可以知道他是足智多謀的。他的智慧塑造了他的淡定,“談笑間,羽扇輕揮,強櫓灰飛湮滅”。我長大了也想成爲一名軍事家。我要好好學習,因爲智慧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要靠不斷地學習積累而成的。

在書中我還喜歡劉備,其實許多人都覺得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實際因爲他有很強的管理才能,不然趙雲、黃忠這些猛將怎麼會忠於他?不然諸葛亮這樣有膽略,才智的人怎會竭力輔助他?並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我們從“不因善小而不爲,不因惡小而爲之”。這句話裏看出他有一顆善良的心和擁有高尚的品質,這句話也是我今後的行爲標準。

我最厭惡的是呂布,其實呂布的武功是《三國》中最強的,“三雄戰呂布”中就可證明。但他不僅沒有幹出一番大事,也沒名留青史,還背上了“三姓小兒”的罵名。這都是他一次又一次背信,失信所造成的。呂布給我一個深刻的教訓:不能失信於人。

看過《三國演義》後,我想到了“亂世出英雄”這名話,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法制社會裏也需要英雄,但更需要許許多多誠信,守法有能力的人。大家和我一起努力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三國演義》可是人人都明白呀!《三國演義》裏有許多人物,如英勇善戰的關羽,張飛。料事如神的諸葛亮,陰險狡詐的周瑜,武力高強的呂布……

裏面的人物數不勝數,個個武力高強。就比如說關羽他在衆將面前斬華雄,關羽很重情面的性格讓我很佩服,他一開始投靠了曹操,可是所謂身在曹營心在漢最終又回到了劉備身邊,孫權雖抓到關羽,但關羽絕不投降,孫權最終下令把關羽給斬了。呂布,一聽這名字你們就明白一個成語:有勇無謀,最終還是被劉備在曹操面前說了幾句話給害了。還是當年程宮說的好一山容不下二虎。

《三國演義》的故事能讓我們明白許多道理,取勝要靠的就是大腦!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三國演義》我已經不是第一次看了,書中的大致內容我都瞭解了,去年的寒假我也讀了這本書,並且在那次的開學考試時我還得了99分,可見我對《三國演義》還是比較瞭解的。不過孔子曾經說過:“溫故而知新”,再次閱讀《三國演義》以後我發現了一些新的東西。

我以前看這本書時,我曾經說過:“這本書講述了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羣雄混戰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三國時期的歷史。”不過現在我知道了,它只不過是根據歷史改編成的小說而已,所以我不得不失望地說,《三國演義》與真正的三國曆史有出入,有很多像“過五關斬六將”這樣家喻戶曉的故事都是羅貫中虛構的。但這就是小說的魅力,《三國演義》因爲有了這樣雖然虛構但是精彩的段子,它纔會顯得跌宕起伏,驚心動魄,因而流傳至今還聞名於世。

我們知道中國共產黨之所以能解放全中國並把它建設得如此強大,是因爲我們的黨代表廣大人民的利益,人民的支持是革命勝利和國家穩定的根本。那麼把這種觀點代入三國時期後,我們就會知道爲什麼三個政權在建立時想盡辦法讓天下人信服,最後卻都沒能擺脫亡國的厄運。人民和國家領導人的理想是不同的,人民渴望和平的生活,而三國的統治者們都想吃掉另外兩國奪取天下,因此,儘管魏國有着最多的地盤和人口,吳國有厲害得使劉備、關羽、張飛三兄弟殞命的領導集體,蜀國有把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的諸葛亮,他們還是回天乏術,被淹沒在了歷史的滾滾洪流之中。

其實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人民的支持都是革命成功和國家穩定的根本。三國之前,有商湯革命、武王伐紂、秦末亂世,這樣代表多數人利益的政權推翻失去民心支持的歷史事件,三國之後隋唐亂世、五代十國、元末大起義、明末李闖王、清末辛亥革命、三次國內革命戰爭也在講述同一個道理。

我們經常說,少數服從多數,人民永遠是多數羣體,人民的利益永遠是領導人應服從的利益,我從《三國演義》中讀出了這樣一個大道理。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中國古典小說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總算被我給“啃”完了,好辛苦呀!各種各樣的人物形象使我記憶猶新。例如:蜀國五虎將中,忠義並稱的關羽;魯莽衝動的張飛;勇敢慎重的趙雲;少年成名的馬超;老當益壯的黃忠。我對他們的印象都非常深刻。當然我最喜歡的還是中華智星——諸葛亮(諸葛孔明)。

諸葛亮生於亂世,因此隱居山林,不問世事。劉備三顧茅廬,誠心讓他極爲感動,使其甘心爲之驅馳。諸葛亮剛出道,就上演了火燒新野的好戲,殺得曹軍丟盔棄甲,狼狽而歸。緊接着他又出使東吳,舌戰羣儒,氣勢非凡,達成了聯吳抗曹的戰略。赤壁之戰,他草船借箭,借東風。智算華容,真當高管仲、樂毅一籌。杜甫的《八陣圖》就是讚揚他而寫;

功蓋三分國,

名成八陣圖。

劉備“崩殂”之後,蜀國陷入一片混亂與危機之中,此時諸葛亮作爲蜀國的頂樑柱,更是鞠躬盡瘁、嘔心瀝血地輔佐劉禪(阿斗)。安居平五路,修好東吳,堅持聯吳抗曹的戰略。穩定了蜀國的局勢,然後他又七擒孟獲,平定南蠻,解除了蜀國邊界的戰略;此後更是六出祁山,其中的事蹟如:空城計、 五丈原鑲星等更是廣爲流傳。

儘管諸葛亮最終沒有完成統一天下的宏願,但他的博纔多學、豐功偉績仍流傳後世、光照千古!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自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後,就一起走向了投軍之路,他們一路上驚驚險險,幸好三兄弟齊心協力,打了不少勝仗。可是他們也有兵敗的時候,因爲他們缺少一個軍師。劉備從司馬微那兒得知:得到臥龍、鳳雛先生二者之一就可以安定天下。於是劉備三顧草廬。終於請來了臥龍先生,他是一個足智多謀的人,因爲他的得力相助火燒赤壁,草船借箭,七情孟獲……後來不幸的是關羽不聽勸導致敗走麥城遇難,張飛又因爲自己的有勇無謀而送命。劉備又以兄弟爲重不聽賢臣之勸出兵東吳,被陸遜算計以致兵敗。劉備因爲年高也去世了。後來後主劉禪繼位,但他昏庸無能,不聽諸葛亮的勸言,在諸葛六出祁山兵敗逝卒之後,降於西晉。東吳因大勢已去也降於西晉。也應證了諸葛亮的話:天下三分,分久必合。

在這本小說中,我明白了:什麼事都要以大局爲重,就算心中又恨,也要等待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