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三國演義》有感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15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25W 次

讀《三國演義》有感15篇

讀《三國演義》有感15篇

當細細地品讀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東西,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穫的東西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讀《三國演義》有感,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讀《三國演義》有感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我對詞中的英雄一詞發生了疑問,書中講到的人物驍勇善戰,然而,羣雄逐鹿於亂世之中,誰纔是真正的英雄呢?

有人說,孔明是真正的英雄。因爲他足智多謀,處事果斷,上通天文,下曉地理,是千年難見的一代賢相,火燒新野、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六出祁山……無不體現這一點。然而,我認爲孔明完全可以有更大的作爲。劉禪無能,根本扶不起來,孔明卻把自己的一生,死死的綁在了蜀國這輛毫無希望的戰車上。

我倒覺得曹操是一位真正的英雄。儘管書中說他大逆不道,奸詐多疑,還敢“挾天子以令諸侯。”但能者居上,爲何偏姓劉的能當皇帝?他是政治家,牢牢抓住天子,使他做任何事都變的名正言順;他是軍事家,不計前嫌,招賢納士,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使敵我力量

發生了巨大變化;他是文學家,有“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己”這樣膾炙人口的詩句。當然嘍,他太多疑,以至於剛愎自用。但功大於過,曹操無論在哪一方面都稱得上英雄。

那再看他人:孫權不過仰仗父兄基業,建功甚少;周瑜雖年少有爲,但氣度狹小,意氣用事;關羽,太驕傲;張飛,勇有餘而謀不足;呂布,一見利忘義之徒也……

總之,我以爲,三國英雄,曹操一人而已。

讀《三國演義》有感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一說到楊慎的這首《臨江仙》,便會令人不約而同地想到了《三國演義》這部著名的古典長篇小說。

《三國演義》主要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所發生的一系列精彩故事:黃巾之亂、董卓之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分天下、天下歸晉等。本書作者羅貫中把人物、景物描寫得淋漓盡致,甚至有些誇張,體現出人物的性格鮮明的特點:謙虛謹慎、足智多謀的諸葛亮,胸懷大志、弘毅寬厚的劉備,恩怨分明、忠肝義膽的關羽,粗中有細、有勇有謀的張飛,狡詐多疑、雄心壯志的曹操,氣量狹小的周瑜……這些人物是我們最熟悉的,他們之間有些人物令我感到十分震撼,十分敬畏。雖然《三國演義》裏的人物角色關係複雜,但是當你讀起來的時候,就會叢中體驗出無窮的樂趣,漸漸地,你也就身臨其境了。

看過《三國演義》的同學,也許,你們都會認爲,曹操是一個奸賊,他不是一個好人。但是,我卻認爲要看清一個人,就要從多方面收集證據來確定,而不是隻靠單方面的證據來定奪這個人的好壞。因爲,我始終覺得,曹操身上的優點也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在著名的“官渡之戰”中,曹操的三萬軍隊以少勝多擊敗了袁紹的十萬大軍,這不是因爲曹操的陰險,而是因爲曹操能謀善斷,善於採納部下的建議。儘管袁紹地廣、兵多糧足。但是,他輕視曹操,爲人傲慢,聽不進部下的意見,被曹操打敗也是意料之事。還有,曹操非常器重良才。記得當時關羽爲了保護兩位嫂嫂,不得已只好屈服在曹軍之下。這時,曹操並不是因爲關羽是他的敵人而存心想謀害他,而是認爲關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待之甚厚。但關羽卻身在曹營心在漢,最後曹操只好放棄關羽。說到曹操,就不得不講講他寫的詩歌了。他的詩歌的一大成就,就是開創了文人“擬樂府”詩歌創造的全盛局面,還有詩歌裏蘊藏的悲涼壯觀的藝術風格,不能不令人佩服。他寫的詩歌字裏行間都散發着堅定的信心、卓越的毅力和雄偉的氣勢,悲涼慷慨,激發着讀者們積極向上的精神。總言而之,曹操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戰略家、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一個出色的文才風流的才子!

其實,做人一定要有目標,踏踏實實,走好人生中的每一段路。古語云:君子之澤五世而新。劉備、曹操、孫權這些叱吒風雲的人物,只傳到兒子、孫子輩就失去了江山。魏、蜀、吳的三個末代皇帝——曹奐、劉禪、孫皓,跪拜在五晉皇帝司馬炎駕前,三呼萬歲!萬歲!萬萬歲!而人們不會忘記:現在這位被人三呼萬歲的人的爺爺司馬懿,當初在曹操手下,只不過是一個不起眼的小官。這就是歷史!正是: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讀《三國演義》有感3

今年暑假,我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三國演義》講述了東漢末年至西晉初的一段漫長的歷史。我讀後眼前還浮現着一個個故事,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當我讀到“孔明正焚香彈琴,笑容可掬,使司馬懿撤軍回城”時。我認識了諸葛亮的儒雅風格。這讓我想起了我去年的一件事。一次與朋友玩,有一個朋友受傷了,腿上鮮血直流。大家有的叫大人;有的驚慌失措;有的哭……而我沉着冷靜,想了一個辦法。我說:“大家不用慌,先用一張紙止血,再拿白布包紮;最後,大家把她送到醫院,不就行了?”大家聽了,茅塞頓開,像撥開雲霧見到了青天。大家有的拿白布;有的拿紙;包紮好後大家送她去了醫院,醫生清洗了傷口,敷上藥,包紮好了傷口。以後,我們做事不要驚慌,沉着冷靜想辦法,什麼事也會迎刃而解。

當我讀到周瑜“爲了東吳,諸葛亮必須離開這個世界”一句時。我怎麼也想不通:人家諸葛亮又沒惹怒你,而你卻要殺他,這也太殘忍了吧!做人不能向周瑜有嫉妒心,正巧,我的身邊也有這麼一件事:一次期末測驗我的語文考了98。5分,是全班第一。郭子瑄一些朋友爲我高興,而李丞正很是不滿,小聲嘀咕:“她一定抄答案。”於是,沒過幾天,我在一堂數學課發言了幾次,李丞正沒有一次聽我講話。氣的趙老師走了出去。李丞正還在背地裏說我。楊老師知道後說:“嫉妒心是一條毀滅人類心靈的毒蛇,這樣遲早有一天,它會吞了你的。”我不能像李丞正他們一樣嫉妒他人,要學會多多向別人請教,使自己的知識充實。

《三國演義》告誡我們:天下不是爭來的,而是人與人真誠互信得來的,只有大家和諧相處,真誠待人,世界就會更加美好!

讀《三國演義》有感4

當“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這首《三國演義》主題曲飄進我的耳朵時,我被它蕩氣迴腸的旋律深深吸引,於是我利用暑假看了這本書。

《三國演義》是一部古典名著,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天下之間發生的故事,在這段時間涌現了無數英雄人物。

在書中我最欣賞的是諸葛亮,諸葛亮又稱伏龍,從“草船借箭”與火燒新野“等可以知道他是足智多謀的。他的智慧塑造了他的淡定,“談笑間,羽扇輕揮,強櫓灰飛湮滅”。我長大了也想成爲一名軍事家。我要好好學習,因爲智慧不是與生俱來的,是要靠不斷地學習積累而成的。

在書中我還喜歡劉備,其實許多人都覺得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實際因爲他有很強的管理才能,不然趙雲、黃忠這些猛將怎麼會忠於他?不然諸葛亮這樣有膽略,才智的人怎會竭力輔助他?並還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己”。我們從“不因善小而不爲,不因惡小而爲之”。這句話裏看出他有一顆善良的心和擁有高尚的品質,這句話也是我今後的行爲標準。

我最厭惡的是呂布,其實呂布的武功是《三國》中最強的,“三雄戰呂布”中就可證明。但他不僅沒有幹出一番大事,也沒名留青史,還背上了“三姓小兒”的罵名。這都是他一次又一次背信,失信所造成的。呂布給我一個深刻的教訓:不能失信於人。

看過《三國演義》後,我想到了“亂世出英雄”這名話,我們今天生活在一個和平的法制社會裏也需要英雄,但更需要許許多多誠信,守法有能力的人。大家和我一起努力吧!

讀《三國演義》有感5

諸葛亮還臥臥在椅子上,手中羽扇悠然地橫擡在他的胸前,取這扇相重摺交錯的則是這蜀國消亡的危機。俄而肅然訖之,一絲掃興放逐於眼力之中。劉禪昏庸,記得劉備先主曾言:“若子不才,先生可與而代之!”但他終於決意搶救這蜀國。垂死的蜀國,各國虎視眈眈的蜀國。

回想諸葛,劉備求之若渴,不瞻及皇叔顏點,三顧茅廬以請;地利天時人和,不出門即分出天下大勢,人稱臥龍;諸葛亮知天理,趁霧近靠曹營,得箭十萬之餘;火攻之策,使得曹操爲之傲然的數十萬雄師瓦解於一線;巧沒空鄉,以最小的代價換歸安定;諸葛才能出衆,引得周瑜疼榻之上用盡齊力高吸:“既生瑕,何生亮!”

但他留給後人最深入的印象,不是他出色的才幹,不是他名垂千古的功勞,而是他寧死保衛這垂危的國土,蜀國儼然深入成了他生存的獨一信想。

劉禪信慮的目光還在耳後循環,諸葛明的擅言卻只能被奸君湮沒。蜀邦危機日益添劇。國不可一日無君,臣亦不能無賢臣輔助,末知鞠躬絕瘁逝世而後未。千百年紀月淌逝之中人們我們仍舊記得,心耳相傳。

婉轉地揚伏羽扇,在地面劃沒一條完善的弧線。劉備英明,因此孔明得以被沉用,孤兒能發揮能力。而現在老境,從劉禪的身影面未望出劉備的雀斑賢亮。只管愁心天下,仍如竹籃擊水。劉備亦有先睹之明,早日“若子不才,學生可棄而代之”。若是諸葛亮引導漢室,或者又是別樣風情?孔明,憂口天下的孔明啊!

外有強敵奪掠祖國河山,內有奸臣左左讒言,諸葛亮終於在難之中,不復來日光澤。可他替何還要再留於蜀國?豈非他認爲本人一人能轉變蜀國的氣數能抹往蜀國千百治臣的邪念?

“臣標平民,躬耕於南陽,苟供生命於濁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劣猥自枉屈,三瞅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該世之事,猶是感謝……”

“昔南方已定,卒甲已腳,應獎率三軍,北定中本,嫡竭駑銳,攘除奸雄,興復漢室,還於陳皆,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

諸葛亮終將大家對劉備的感仇,以及從彼對蜀國的盼望化成剛毅的信思跟着征討北方的馬車鞺鞺鞳鞳而去,

上地愛好跟人啓玩啼,諸葛亮病逝,蜀國也隨着滅亡了。“班師未捷身先死,長使好漢淚初幹”!

孔明離去了,但他的信念卻仍在傳播。這些鐵馬金戈的戰亂年代,不人能改變自人的命運,所以埋沒了太多豪傑。他們的血氣與抱負,都流傳給了後人。爲何古人不遠?由於古人和咱們利爲一體,興許千百年後,爾們也會以共樣的精力將理想化作信念源傳,在性命的最後時光,衝出關閉的光明。在生死之間,抉擇自己以爲對的事件,將理想化作信念,讓所有都在這其中昇華。

讀《三國演義》有感6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不錯,這正是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的開篇詞,這個寒假,我細細地品味了著名大作家羅貫中寫的這本經久不衰的文學精品—《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這本書講的是:東漢末年,魏、蜀、吳三國之間的鬥爭,最後,司馬氏統一了全國。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許多英雄好漢,有足智多謀的諸葛亮,有愛民如子的劉備,有敢作敢爲的曹操等等,令我印象最深的是關羽。他的所作所爲值得我們學習。關羽對劉備、國家可謂是忠心耿耿,在他降漢不降曹的故事中能充分體現出來。當下邳失陷後關羽身不由己投降了曹操。他投降後的種種表現都體現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的精神,他“辭曹歸劉”則更是“忠劉”之壯舉。當關羽得知劉備下落後,毅然掛印封金,千里尋兄去了。對於這種去安及危,效忠劉漢王朝的忠誠行爲實在是難得。關羽是一個仁義的人,他不僅對兄弟、朋友講仁義,而且對敵人也講仁義,這體現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一事上。當初關羽在曹營被厚待,一直對曹操充滿感激,而在曹操赤壁之戰大敗路過華容道時,關羽甘冒殺頭之危險,也要放過曹操,這更能突出關羽一一諾千金,知恩必報的品格。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很需要像關羽這樣講仁義、知恩必報的人。每個人的身邊也有不少朋友,可真正像關羽這樣的朋友卻沒有幾個。有些你眼中所謂的朋友,在遇到困難,需要你幫助的時候,對你百般好,又是講好話,又是送禮物。可當你真正遇到困難,需要他們幫助時,他們總是找各種理由,編各種謊話,甚至對你不理不睬、冷漠無情,對你就像便利貼一樣,用完就扔掉。這就是真正的朋友嗎?不!這不是朋友!想想關羽,永遠對兄弟、朋友都是坦誠相待,爲人講義氣,這樣的人誰不想和他做兄弟,做朋友呢?所以,我們每一個人要真誠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對幫助過自己的每一個人都要知恩必報,當他們有困難時,要竭盡全力幫助他們。同學們那就讓我們都來做一個一諾千金、知恩必報的人。

讀《三國演義》有感7

一卷在手,獲益匪淺。今年暑假,時間充裕,我認真拜讀了許許多多的好書。其中,使我倍受啓迪、心胸激盪、久未平靜的一本古典名著,當然非《三國演義》莫屬了!

《三國演義》,全名爲《三國志通俗演義》,中國古代長篇歷史章回小說,是元末明初羅貫中耗費畢生心血寫成的。該書以史爲據,以儒家思想爲本,強調“忠義”,描寫了魏、蜀、吳三國從東漢末年紛繁浩蕩的戰爭中崛起,到最後被晉國統一的一百餘年曆史中發生的故事。書中刻畫了近二百個人物,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各具個性。有神機妙算、鞠躬盡瘁的諸葛亮,有求賢若渴、胸懷大志的劉備,有義重如山、武功高強的關羽,有粗魯衝動、英勇無畏的張飛……好一幅濃墨渲染、精彩紛呈的古代歷史人物畫卷!

在這些形形色色、個性彰顯的人物中,我最喜歡、最敬佩的,還是蜀漢的領導人劉備。他身上有許多閃光處,我喜歡他,並不只是喜歡他求賢若渴、知人善任的雄才大略,還有他一心爲漢、愛民仁慈的胸懷,以及屢戰屢敗、持之以恆的頑強精神!

時光消逝,不覺千載。無論社會怎樣演變,怎樣發展,劉備始終是我學習的榜樣。我最要學習的,是他執着夢想、不懈努力的精神,因爲這是我人生成長道路上不可缺少的動力源泉!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好書億萬,更需讀此本。《三國演義》真是一本流傳廣泛、百讀不厭、給人啓迪的經典好書啊!

讀《三國演義》有感8

我正認真地看一本小說《三國演義》,忽然間,一陣耀眼的藍色光芒把我吸了進去。

氣象勝諸葛

我一睜眼,媽呀!周圍全是黃塵路,搭配着矮矮的小茅屋,哪兒還有一點兒城市的模樣?

我向前走,周圍人都議論紛紛。突然,一個微微華麗的諸葛府矗立在我眼前,我立刻進去了。迎面走來一個羽扇綸巾,身高七尺的人出來迎客,只見他相貌堂堂,驕傲地說:“來者何人?何事?”我立刻行了個禮,回道:“小女姓丁名好,乃丁府二小姐。今我來,欲與先生切磋切磋氣象。”“可。”說罷,諸葛亮眯起眼,手指微動,羽扇還在扇風,突然他睜開眼,說:“明日有小雨,後日晴到多雲,之後晴轉小雨。”哼,這可難不倒我!我從口袋拿出手機,解開密碼說:“喏,十五天的氣象,都在這兒。”

大刀耍關公

諸葛亮看了,大驚!“這世上難得的知己啊!”說着,把我帶到了關羽面前。“關公,久仰大名,小女子不才,特來與您切磋大刀。”我也沒繞彎,便直說了。只見關羽紅光滿面,丹鳳眼,劍眉,長髯,說:“哪兒來的黃毛丫頭,竟勝了軍師?好啊,我倒要會會你!”

“你先。”“不,您先。”一陣推辭之後還是關羽先出招,只見關公手持大刀,“嘩嘩譁”幾下,這棵樹倒了,“嗖嗖嗖”幾下,那根樁倒了,一直耍了三個時辰!我面不改色,從行李箱中取出爸爸從日本帶回的機器人,讓它來耍,一下子耍了三天三夜。關羽見了說:“這真是知己難逢啊!”

嗓門過張飛

說罷,關公帶我來到張府。說完前兩件事後,張飛瞪大了眼睛。我不動聲色:“小女子不才,今日特來與您切磋嗓門。”張飛說:“妥,看你能有多大能耐!”

隨後,張飛紮下馬步,“啊哼!”清了清嗓子,左邊的樹葉“譁”一下掉了。“啊——”一大聲,樹上的鳥蛋掉了下來,樹枝折了。只見張飛站起來,抖了抖身上的灰,說:“汝見如何?”“將軍神勇。”我急忙答道。我潤了潤嗓子,拿出我的麥克風和音響,大唱:“大河向東流啊,天上的星星參北斗啊……”一下子,東邊的樹倒了,西邊的花枯了,南邊的牆倒了,北邊的門塌了。張飛聽了,耳朵都“嗡嗡”響,張飛立刻說:“在下不才,願與汝結爲兄妹!”我說:“不敢當,承讓承讓!”

突然,我被一股神祕的力量拉出來了小說。呵!對於古代來說,現代真是神通廣大,要啥有啥,科技發達。人可以上月球,會用汽車、地鐵和其他許多交通工具,知道很多知識。

啊!現代的生活原來如此美好!

讀《三國演義》有感9

說到《四大名著》,我最喜歡的還是看《三國演義》。我欣賞故事中的劉備、關羽和張飛,但關羽尤其令我讚歎。“威鎮乾坤第一功,轅門畫鼓響鼕鼕。雲長停盞施英勇,酒尚溫時斬華雄。”這就是關羽。在《關雲長刮骨療傷》這一回中,我瞭解了他的精神。故事內容是這樣的:

有一次,關羽繼續攻打樊城,可是撤退時,右臂已經中箭。每到陰雨天氣,被毒箭射中的骨頭特別疼痛。一位名師叫華佗,特地來給關羽醫治。華佗說,要颳去骨頭上的毒才能病癒,關羽並不懼怕。在療傷的過程中,關羽一邊下棋,一邊喝酒,絲毫沒有疼痛的感覺。血已經流了一大盆,終於把骨上的毒颳去了,關羽還在帶着笑臉下棋。

看完了這一個故事,我覺得他太堅強了。在刮骨療傷的過程中,他不像其他凡夫俗子一樣懼怕疼痛,在治療前,他說:“我視死如歸,還有什麼好怕的呢?”這一句話可不是他隨隨便便說的,他的確做到了,如果換作是我,我一定忍受不了這般疼痛,我會因爲疼痛而暈倒,但他卻不一樣,他擁有不一般的堅強,在關羽的眼裏,這小小的疼痛對於他來說,只不過是小菜一碟。與其說是小菜一碟,不如說是堅強給了他面對的勇氣。當這一件事情發生在普通人身上時,我想,那個人未必會堅強到這個程度,這就是關於身上擁有的不一般的堅強。

堅強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寶物,這一樣寶物在人生的道路上是重要的,如果某些事情讓你難過,從此墮落的話,在這時,堅強就是把你從深淵裏救上來的天使。

讀《三國演義》有感10

合上這本《三國演義》,我忽然感悟到了桃源三結義的真摯,煮酒論英雄的豪邁,似乎還看到了三顧茅廬的真誠;草船借箭的機智,火燒赤壁的瀟灑……三國,令我讚歎不已的三國!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有很多,其中,我最敬服的就是關羽和諸葛亮了,爲什麼他們值得我敬服呢?

關羽結識劉備、張飛,情如兄弟。關羽受曹操厚待卻不忘本,許以立功報曹操後去追劉備。白馬之戰中,關羽策馬刺河北名將於萬衆之中。關羽有勇有謀,視死如歸,忠誠重義。

諸葛亮呢?受劉備三顧之禮,提出著名的《隆中對》,策動孫、劉聯盟,於赤壁之戰大破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

我認爲,最遺憾的就是張飛了,一代豪傑毀於兩個無名小卒之手,真是令人嘆息!我覺得三國中最狡詐的是曹操,他疑心重重、陰險狡詐,但是他也是一位偉大的詩人,從學過的《觀滄海》中感受到他的雄心壯志也感悟到人生的真諦。

三國。不同的相貌,不同的性格,不同的陣營,相同的是,都令人難忘。每個章節,都在敘說着不同的故事,有憂傷、有驚喜、有豪情壯志……嬉笑怒罵各不同,但章章都在演繹人生!

讀《三國演義》有感1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是我再一次翻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它的卷首語又一次在我的耳邊迴盪。《三國演義》是由一個個扣人心絃又拍手叫絕的故事串聯起來的,講述了蜀、魏、吳三國發生的一系列鬥爭。其中讓我印象最深的要數“馬謖大意失街亭”了。

“馬謖大意失街亭”講了魏軍率兵20萬攻打祁山,當時街亭是漢中的咽喉,關係重大。馬謖主動要求前去把守街亭,諸葛亮不放心,馬謖立下了軍令狀,諸葛亮這才同意,並讓王平協助。諸葛亮相信馬謖熟讀軍書,可以守好街亭。可沒有想到,馬謖只會紙上談兵,死板地按照兵書上的做,不聽王平的勸告,在山上紮營,結果被魏軍斷了水道用火攻,全軍覆沒。諸葛亮得到消息後,非常難過,怪自己用人不當。諸葛亮和馬謖情同手足,可不依軍法處置,又不能讓將士心服口服,只好迫不得已斬了馬謖。

這個故事我百看不厭,明白了許多道理:一.馬謖一味地按照兵書上去做,認爲“居高臨下,勢如破竹“,而沒有考慮周全,沒有考慮敵軍是否會切斷水源,使自己軍隊不戰自亂。我們學習也不能只爲了應付考試而去死記硬背,真正能學好的人是能將知識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的,這纔是真正學到本事。二.馬謖失街亭的另一個原因是不聽他人的勸告。馬謖剛愎自用,認爲自己熟讀兵書看不起他人。王平已經說出了在山上紮營的弊病與在路口紮營的優勢,可馬謖卻自以爲是,依然上山紮營。我們在生活中一樣,要多聽聽別人的意見,取長補短才能進步。我在生活中也總是聽不進媽媽的建議,認爲她囉嗦,可實踐證明吃虧的總是我自己。看了這個故事更能悟出其中的道理。一個連別人的意見都聽不進去的人,是不可能成功的。三.諸葛亮雖然神機妙算,但人無完人,金無足赤,他也有用錯人的時候。我覺得守街亭這麼重要的事情可以讓姜維和趙雲擔當。這樣既可以守住街亭,又可以鍛鍊姜維儘快瞭解蜀軍的情況。

《三國演義》這部長達66萬字的名著傾注了作者羅貫中無限的心血,這裏的一個個故事傾訴着一個個哲學道理,給了我們許多的啓示,讓我們受益匪淺。我喜歡這部名著,將會一遍遍重讀它,它將伴我一生!

讀《三國演義》有感12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一書,我受益匪淺。《三國演義》是一部斷代體古典名著小說,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首先我看到的是像“滾滾長江東逝水……”這一類膾炙人口的詩句,接着引入正文。第一句話這樣說到:“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句話不無道理。週末七國分爭,併入於秦,及秦滅之後,楚、漢分爭,又併入於漢……書中還有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加上作者本身藉着歷史人物,來闡述忠、教、仁、義、愛的道理,更是深中人心。它寫的庸主獻帝、劉禪,無能之輩呂布、袁術、袁紹、劉表、劉璋,氣量狹隘的周瑜,長厚的魯肅,勇者張飛、許楮、典韋,下至因行間而貽笑千古的蔣幹,無不個極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最令我有所感受的是這本書當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關羽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後來又在華容道義釋曹操。他忠於故主,因戰敗降敵而約好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爲雖降了敵,但最後還是回來了,不但仍算忠,而且還要算一種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極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後來加上“赤兔馬”,又讀過《春秋》,刮骨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他的所做所爲值得我們學習。封建統治時期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諸葛亮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不到的。我本以爲這種人應該相貌非凡,可書中描繪的卻十分簡單:身長八尺,面如冠玉,頭戴綸巾,身披鶴氅。他的所做所爲給後人很深的印象。

現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爲奸雄,可能是因爲他的兒子篡了漢。他說劉備與他是並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鱉。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也夢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其誓不兩立,只要把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後來又發現劉備也不是一般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曹操還是個實幹家,曾經行刺董卓,矯詔聚諸侯討伐董卓。這些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偉大之處。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後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那正是在羅貫中筆下的著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衆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真正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這本書的主要內容講張角,張樑,張寶黃巾起義,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之後,三兄弟開始打天下,以及當中發生的事。我讀了這本書真是受益非淺,看,諸葛亮的出現使三國變得更有意義,真是進入白熱化階段。火燒新野,草船借箭,智取漢中,七擒孟獲,智取三城等都是諸葛亮的“傑作”,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我總想着,若無諸葛亮,劉備根本就不可能建立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正是因爲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在《三國演義》裏還可以看到,各政治集團爲了自己的切身利益,今天勢不兩立,明天卻又杯酒言歡。而且這種鬥爭滲透到生活的許多方面,連家庭,朋友等,都毫無例外地被捲入了鬥爭的漩渦,甚至成爲鬥爭的工具。他們爲了滿足自己權利,財產的慾望,爲了使自己在激烈的爭奪戰中不被消滅,總是玩弄各種手段,演出了一幕幕勾心鬥角。

總之,《三國演義》除了給人以閱讀的愉悅與歷史的啓迪以外,它更是給有志王天下者聽的英雄史詩。正因爲如此,《三國演義》在雄渾悲壯的格調中瀰漫與滲透着的是一種深沉的歷史感悟和富有力度的反思。

讀《三國演義》有感13

這是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在烽火連天的世界裏,卻引發了一個又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那正是在羅貫中筆下的著作《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內容豐富,成語衆多,雖然看起來比較麻煩,但是能讓我們正真領會作者的藝術才華。

在這本書裏我最喜歡的是被評爲 “治世之能人,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以及才華橫溢的諸葛亮。

曹操是一位縱橫捭闔的政治家。曹操參與的大小戰役有許多,如破黃巾、斬劉闢、黃邵、攻下邳、絞呂布。特別是官、官渡之戰,曹操以 “公兵不滿萬,傷者十二三”的情況戰勝“衆十餘萬”的袁紹。他的勝利是僥倖嗎?不,絕不是!這說明了曹操過人的軍事才能。有人說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卑鄙。但我不這樣認爲,曹操處在一個羣雄角逐的時代,英雄們四處割據,四處擴張,在這樣一個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年代,“挾天子以令諸侯”正說明了曹操有高超的政治手段。

我想,若無諸葛亮,劉備就不可能建起蜀國,諸葛亮的才華可謂是深不可測。他考慮周到,而且不講私情,他最喜歡用火攻。想當初,諸葛亮的隆中對、巧借東風、寫出師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無不體現了諸葛亮的機智才華。就連他死了的時候也機關算盡。正是因爲如此,我深深的敬佩這一位先生。

讀《三國演義》有感14

讀書,如同與成千上萬的名人交流;讀書,能在沙漠中迷路時找到方向;讀書,是在與一位位睿智的老師對話;讀一本好書就像是種子在瀕臨死亡時遇到了雨露,在無比的黑暗中看見了一絲死曙光。所以,我從小就熱愛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習慣。

上小學一年級的時候,喜歡看連環畫。一個個精彩的畫面,陪伴我渡過了十二個春夏秋冬。轉眼間我已步入六年級的學堂,學的字也越來越多,於是古今中外的名著我都喜歡看。尤其是我國的四大名著,其中最讓我愛不釋手的是《三國演義》。

“滾滾長江東流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春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看慣秋風春風”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是《三國演義》的開篇詞。多麼有氣勢的開篇詞啊!讓我久久不能釋懷,多少的英雄人物讓我刻骨銘心。一代奸雄曹操,有忠有義的關雲長,智慧臥龍諸葛亮,可最令我喜愛的是關雲長。

有多少章,多少篇寫出了關雲長的忠義,寫出了關雲長的智勇。他過五關斬六將,斬顏良,誅文丑,充分體現出了他的智和勇。有一回寫關雲長爲了保住甘、糜二嫂,被曹操給抓了,可曹操不想殺有能力之人,對他熱情地招待,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又送美女十人,還封他爲漢壽侯。關雲長不受恩賜,將美女送給二嫂做女僕,其他一一謝絕。這一切的一切都說明了關雲長的忠義之心。讀《三國演義》讓我懂得了同學之間要珍惜友誼,要互相關心、互相幫助,要學會共處。

書是收穫知識的土地;書是爲祖國之花施肥的營養品;書是一位知識豐富的老師;書是我最好的朋友。我愛讀書。

讀《三國演義》有感15

這個暑假我讀了幾本習爺爺讀過的書,其中《三國演義》我讀了兩遍,是我最喜歡的一部書,不僅僅因爲它是四大名著,更重要的是我從書裏知道到了很多歷史故事,也學會了很多做人的道理。

在《三國演義》裏,作者羅貫中描寫了許多個性鮮明,性格迥異的人物,其中讓我印象最深也是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關羽關雲長了。關羽是劉備的五虎大將之一,武功高強那是自然了,但最讓我敬佩的是他的忠義之心。在曹操的營長下,他時時刻刻想念的他的大哥劉備和兄弟張飛,儘管曹操對他千般好萬般好,他不爲其心動。有機會離開曹營,他“過五關,斬六將’終於擺脫曹操投奔大哥劉備,他下了那麼大的決心克服了難以想想的困難,他英勇、他的忠義正式蓋世無雙啊!

讀了《三國演義》,因爲對故事裏人物的好奇,讓我對那段真實的歷史多了幾分興趣,我便上網查了很多資料,去了解真實的“三國”,原來很多故事並不都是事實,但也有很多事實比故事更精彩。大家都知道“三顧茅廬”這個故事吧,劉備爲了請諸葛亮幫自己,三次光臨才見到諸葛亮,並請除了諸葛亮,但很多資料上記載,實際上劉備不止去了三次,他可能去了更多次才請到了諸葛亮。

還有更讓我大吃一驚的是,在陳壽的《三國志》裏只用了短短几個字就寫完的事情,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裏整整寫了一個大章節。

讀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激起了我瞭解歷史,學習歷史知識的興趣,而且作者精彩的描寫,塑造了一個個有血有肉的歷史英雄人物,不僅故事可讀性強,還讓我從中學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結合自己所在的新時代,我更加意識到自己要努力學習,珍惜現在幸福的生活,學習英勇人物的勇敢堅強,忠誠和有情有義,爭做一名新時代的好隊員,努力學習,多讀書,讀好書,讓自己在知識和實踐上都要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