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大綱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31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爲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1

本書主要是案例、案例分析、應對策略的結構組成方式,圍繞“關注積極情緒,實現師生幸福”主題展開敘述,整理之後,記錄如下:

  一、積極心理學是什麼

積極心理學的核心思想強調人本身擁有的積極因素,強調人的價值,主要研究人的美德和潛力,以幫助所有的人獲得幸福爲目標。當我們聚焦積極面的時候,我們就看到了進步和希望。

賽利格曼在《持續的幸福》中提出幸福有5個因素決定——積極情緒、投入地工作和生活,目標和意義,和諧的人際關係,成就感。

  二、如何運用積極心理學進行教育教學

1、人的情緒情感體驗總是優先於大腦皮層的智力活動,當學生認爲自己在做無意義、無價值的工作之後,他們對生活會產生負面評價,從而對未來人生產生不良影響。杏仁核是記憶中的情緒成分存儲地,受到刺激後被喚起的情緒85%是消極情緒記憶。而長期的壓力狀態下,免疫系統會受到危害,得病機率上升。

人腦的基本功能依次是生存反應,滿足情緒的需要,認知學習,這三者功能的順序的不可變更的。只有在生存反應感到安全、情緒體驗愉快的時候,大腦才能較好地發揮認知學習功能。積極的情緒體驗在大腦中比較容易遺忘,因此快樂的時間總是顯得很短暫。

因此我們應當給學生安全、愉快的體驗。教師的主要人物就是在工作、生活中尋找快樂,與學生一起克服困難。教育的主要工作就是引導,喚起學生的積極情緒。適當的體育鍛煉,良好的學習興趣,優勢的肯定,適度的壓力都有利於學生的成長。

2、神經元工作有關鍵期,語言學習能力第一個關鍵期是出生到5歲左右,第二個關鍵期是12歲左右。當然,人的一生任何時候都可以學習,大腦的神經元可塑性很強。

長時程增強效應是指反覆激活次數越多,神經元的連接就月有效。

適應於再生效應是指生存環境越豐富,越能夠刺激大腦神經元發育。

因此教師應當涉及好的教學方法,持續吸引學生努力學習。因此教育要抓準時間,反覆訓練,不斷優化。

3、初二數學老師王維克批改作業時發現華羅庚練習本字很不公正,做了很多塗改,塗改支出正反映了華羅庚在演算時是如何探索的。其他老師譏諷華羅庚的字像螃蟹,王老師看到了華羅庚的天賦,鼓勵之後華的數學興趣越來越濃。

千萬別把鬆苗當蓬蒿。慧眼識人已經逐漸成爲教師的核心能力之一,應當敏銳地發現每個學生的才能、優秀品德,並在互動過程中進行培養,強化。因此,教師應當調整情緒,愛和包容;應當對問題作出積極的解釋;營造和諧的師生關係;以共同學習和探索者的身份引導學生學習,關注情感需要,實施差異化的鼓勵與讚揚,讓學生產生積極愉快的體驗。每個學生都是人才,不過我認爲,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總被否定的後進行更適合讚賞鼓勵,也有一批人更適合適當施壓與批評。我認爲最重要的是多溝通,多做有效溝通。尊重學生獨特性,擴展自己知識面。

4、快樂和幸福是伴隨痛苦和煩惱而共生的。積極性心理學之父塞利格曼提出幸福公式:幸福=遺傳(50%)+生活環境(10%)+個體可控行爲(40%)。生活環境中金錢、健康狀況對幸福感的提升幾乎沒什麼影響,其中最重要的社交生活和婚姻滿意度。“心流”之父米哈里契克森特米哈伊研究認爲,最愉悅的一刻同行體現在一個人爲了一件充滿挑戰但自認爲是最值得努力的事,把體能與智力都發揮到極致的時刻,這就是幸福流,是最接近幸福的狀態,是生活中的最優體驗。

因此,和學生一起播種幸福。一是引導學生多參加社交活動,改善自己與家人關係。更重要的是,聚焦積極面,增強成就感。“給鏡子一縷陽光,它能反射一片天空;給心靈一縷陽光,它能反應出一個天堂。”二是各類活動,如寫感恩信,每天回憶三件不錯的事,做自己擅長的事情發揮自己的優勢,分享成就感。

5、積極情緒擴展建構理論模型告訴我們,積極情緒體驗不是別人基於的,而是自己創造和努力追尋獲得的。

因此,首先在認知上樂觀地看到學生的進步,積極組織各類教學活動。快樂生活,積極工作,鍛鍊身體,保證睡眠,經常聚會,爲了目標努力,自我調節,主動提升。

6、研究發現,影響師生關係有五個要素: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彼此理解,學生的解釋風格,學生老師彼此的接納和互相尊重,彼此的互惠關係體驗,這樣的關係可以持續的時間。接納與尊重是建立師生關係的重要因素。

因此,接納表現異常的學生,關注他們被忽視的內在需求,尊重每一個學生的想法和需求。尤其要注意,機智靈活地嚴格要求,原則問題不讓步。用可接受的方式指出缺點,及時給予肯定,提升自尊和成就感,與學生互動交流直接對話,這種交流往往需要一定的時間和過程。1)瞭解學生,2)讓學生指導課堂、學習的意義和價值,3)讓學生了解老師的底線在哪裏。4)用每次活動潤物無聲。

7、敘事治療法,可以記錄學生進步,進行敘事治療,挖掘積極功能的自我,促進學生自我修正,自我成長。

因此,及時徵集個人問題及班級問題,保持師生情感及時溝通。選擇合適的對象,貫徹始終地關注其積極面,保持溝通接觸。不能急功近利,堅持,不急不躁。

8、高分低承受力學生,自我中心類學生:積極心理學研究發現,追求完美會走向反面,而以積極心態追求幸福則是人類最有價值的人生目標。想獲得真正的幸福必須去發現自我的優點,進行充分發揮,用畢生去實現自己的價值。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少做被迫的事情。“老師一說就懂,一講就會,一考就是高分”是自欺欺人,要重視學習過程中的試錯樂趣。保持學習東西,承認試錯本身就是學習經驗獲取的過程。

因此引導學生充分認識追求幸福人生的意義,探索自己生命中最需要什麼;重視學習過程,在學習活動中獲得成就,獲得積極的“沉浸體驗”,這是最好的獎賞和冬季,努力培養學生的求知熱情。在交往互動中表達愛和賞識;關注個性化特點,與學生達成共識;和學生一起建立短期目標+長期目標,在過程中體驗快樂和成就感;肯定學生的每一點進步。

9、網絡沉迷:兒童內在動機的發展部分取決於其交往需要、勝任需要和自主需要,以及讓父母、老師、教練或生活中的重要的人滿意的程度。

因此做師生有效溝通,貼近學生生活。引導學生接受和適應網絡。學習網絡遊戲具備吸引力的成功經驗,增強教學吸引力,給予學生挑戰和成就感。給可以勝任的任務,提高自我控制的感覺。傾聽+原則問題不讓步。幫助關注學生規劃人生,使用綜合方法而非一招一式。

10、早戀:心理學家霍林沃斯將青春期到青年早起成爲心理上的.斷乳期。他們渴望親密關係,期待建立自我同一性。“自我決定理論”——人先天有三種需要,自主需要,能力需要,關係需要。戀愛可以帶來這樣的積極體驗。“鏡像自我理論”——我是與他人面對面的產物,他人是一面鏡子,我的自我意識來源於他人怎麼看我。青春期有性別認同。

因此,“羅密歐與朱麗葉”效應告訴我們越干擾,學生會越堅定。喜歡異性時,他們會更敏感,更在意自己的行爲對他人的影響,是很好的教育引導時機。教導學生要想收到青睞,要使自己成爲值得愛的人,培養自己的優秀品質。男孩要成爲有責任心的男人,女孩要成爲善良獨立的女人,這樣才能爲一段感情提供堅實的基礎。還要教學她們妥善地處理矛盾、衝突和分手,不因問題處理不當受到傷害,積極歸因,把握分寸。教導女孩學會自我保護。

11、抑鬱:解釋風格分爲三個維度:永久性、普遍性、人格化。抑鬱的人認爲壞事是永久性的。反覆思考越感無助。樂觀性解釋風格更認爲失敗是暫時的。學生的解釋風格是可以改變的。

因此教導學生改變看問題角度,學會健康的社會行爲模式,對失敗給予公正合理、恰到好處的分析。

12、焦慮、壓力:緊張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成績呈倒U型曲線,焦慮水平過低,動機過弱不能激起學習積極性,過強的動機反而會引起學習效率降低。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存在兩股抗爭的力量:積極力量與消極力量,此消彼長。

因此,努力減少消極情緒體驗,反覆品味快樂,養成與別人分享習慣。優勢學科遷移。

13、樂觀是心理免疫系統中最重要的品質。我們要做樂觀的教師,教樂觀的學生。讓學生擁有樂觀的心態,培養學生的征服感,避免無助感,多參與活動。幫助提供自尊心,在成功的時候給與適當的表揚。

14,其他:人不能脫離他者存在,性格優勢是可以培養的,及時肯定很重要,

總之,理解學生,接受學生,設立可達到的標準,體會強化成功體驗,與學生保持良好的溝通理解。誰站在講臺前,誰就決定教育的品質,決定孩子的命運。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2

在《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中有這樣一句話:“許多教師剛入行的時候意氣風發,以三尺講臺爲事業,以培養人才爲己任,希望功成身退時桃李滿天下。但是,入行不久他們就發現這個職業不容易,投身教育事業的熱情很快被消磨了,職業倦怠感也就與日俱增。” 我想我就是走過這樣路的人。面對幾個簡單的算式,講解多遍算理情況下始終還是有記不住的孩子,耐心一點點的被瓦解,連帶着自己也開始急躁起來。但是,在向其他有經驗的老師請教過後使用各種方法,卻也只能取得短期的效果,時間長了,家長累、孩子厭惡,我也感到沒有職業幸福感。

在讀完《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後,我感悟到:成功的關鍵不是消除各項弱點,而是充分激發個體內在的積極性的建設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獻、專注是人類共同的美德,教師更應該具有這樣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發揮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養出更多優秀的學生,讓自己的職業人生豐富多彩,蓬勃發展。“積極心理學”,顧名思義,是教人如何積極面對人生,如何獲得幸福感與滿足感。這纔是現代社會的芸芸衆生日益荒漠化的心靈最需要的甘露。積極心理學倡導心理學研究的積極取向,研究人類積極的心理品質,關注人類的健康、幸福與發展,試圖以新的理念,開放的姿態,詮釋與實踐心理學。正如積極心理學運動的發起者、美國當代著名心理學家馬丁·賽裏格曼說:“當代心理學正處在一個新的歷史轉折時期,心理學家扮演着極爲重要的角色和新的使命,那就是如何促進個人與社會的發展,幫助人們走向幸福,使兒童健康成長,使家庭幸福美滿,使員工心情舒暢,使公衆稱心如意”。

肖川有過這樣一句話:“流光在你的背後,生命期待着我們的驀然回首。當你以研究的姿態對待工作和學習時,春天的鮮花,夏日的小溪,秋天的明月,冬天的殘陽,都將以更爲美好的風姿走進我們日臻完滿的生活。”對比自己的每一個階段內的表現,真的感覺一個教師積極投入的工作狀態對教學效果、教育生活有着多麼重要的作用。教師的工作雖然是寫寫教室裏的故事、課堂裏的發現、讀書感悟,但願在本該採摘果實的季節再開出幾多芬芳的花來,充滿遠方的詩意。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3

作爲教師,常常會遇到一些非常“不懂事”的學生,他們有的會經常違反學校紀律,把老師的叮囑當成耳旁風;有的會在同學交往中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顯露出自私、不爲別人着想的特點;還有的竟敢與老師頂撞,毫無尊師重道之言。這些學生令老師非常頭疼,費了很大的勁兒,收效卻甚微。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中講到,“不懂事往往是沒有能夠將社會規範和準則內化爲自己的行爲標準,在交往和溝通過程中出現了問題。”人的成熟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這個過程就是人通過社會實踐,得到了許多不同體驗的過程。那爲什麼有的孩子能夠遵守社會規則,有的就很困難呢?“不懂事的孩子大多是被寵壞了,或者與現實社會過度隔離造成的。”聯想一下曾遇到的“不懂事”的學生,的確大多屬於這兩種情況。

記得有一個叫小江的學生,經常和同學鬧矛盾,每次都是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他從來都不讓步,從不認爲自己是錯的。個人的自理能力很差,不會擦桌子,不會繫鞋帶,衣服總是穿得歪歪扭扭的。後來得知,他上小學之前跟奶奶一起過,奶奶非常寵他,事事以他爲中心,所以才養成他不知道考慮別人感受的不良習慣。對於這類學生,他其實本質上並不壞,只是缺少自我控制的訓練,在家庭教育中,從沒有明確生活中的原則,所以要在生活小事中訓練他的規則意識和合作能力。教師在原則問題上決不讓步,必要時嚴格執行,強化認識,讓社會規範入腦入心。

還有一類學生與之相反,不是被寵溺過度,而是被隔離過度。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家庭教育過於嚴格,與社會接觸較少,對周圍環境產生畏懼、恐懼或者敵意的心理。他們很敏感,一個微笑有可能被理解爲挖苦嘲笑,一個動作可以被誤解爲攻擊,他們自我防禦機制非常不成熟,常常以攻擊性的眼光來看待周圍環境。記得有個學生叫小可,家教很嚴,在家寫完作業,就是隨便玩玩,但不允許去別人家玩,也不能帶朋友來自己家,如果出去玩,就會招來家長的辱罵。有一次上課時,有位同學衝他笑了笑,課下他就把那位同學打了,問原因,他說是因爲他被人嘲笑了。還有一位同學,和同學發生爭執,拉都拉不住,嘴裏還振振有詞:“三天不打,上房揭瓦。兩天不抽,皮肉發餿。”對於這類學生,不要指望短時間內就能改變。首先要從家庭開始改變,創設一個安全有愛的家庭環境至關重要,孩子有了安全感,便會卸下很多防備。在學校裏,要進行規範化要求,讓他們在合作交往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繼而總結經驗,改變之前的錯誤做法。

對於“不懂事”的學生,有時真得很上火,也很無奈,但終須要面對的,無論如何,不能放棄,不能貼標籤,以積極的心態、積極的方法去獲得積極的體驗,理解學生獨特行爲和背後的原因,找到解決方法,纔會守得雲開見月明。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4

隨着時代的發展,社會的變化,教師這一門職業也迎來了新的挑戰,僅僅侷限於本學科的知識已經無法勝任教學工作,應對新時代學生的變化。作爲新時代的一名九零後老師,更加要積極學習進修。其中心理學是非常重要的一門課程,學習相關的心理學理論知識並加以實踐,才能更好的應對學生的各種問題,教學也會事倍功半。所以空閒時間我積極閱讀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尤其是陶新華老師的《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完之後受益匪淺。我深感教師有的時候真的要回到教育的起點,接納學生們的一切,好與壞,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心靈,走進孩子的世界,也才能夠真正找到幫助孩子的方法。就像書中有這樣一段話:成功的關鍵不是消除各項弱點,而是充分激發個體內在的積極性的建設性力量和美德。投入、活力、奉獻、專注是人類共同的美德,教師更應該具有這樣的美德,如果在工作和生活中充分發揮這些美德,一定可以培養出更多幸福生活的學生,讓自己的職業人生也豐富多彩,蓬勃發展。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們班級小胖的故事。這個班我是在初二接的,在初一隻是擔任他們的地理老師,所以對小胖唯一的印象就是:他就是那個老是說“yellow”的地理課睡覺的“搗蛋鬼”。

接班後,我對班級的同學做了大概的瞭解,尤其關注了小胖。我發現其實他不是一個沒有上進心和目標的人,反而存在着很多的優點。比如他值日工作一直很負責,每天早中晚都可以看到小胖拿着掃帚,彎着腰,打掃着教室外的那條走廊。再如每次換位置時,他總是會去幫助旁邊的同學一起來搬桌子椅子,可見也是個熱心的小夥子呢。小胖在語數外課堂上也尤其認真,書本上的筆記也是工工整整,初一的成績也處在上游水平。但是情緒卻時常大起大落,時而瘋癲,時而悲傷。在班級中不惜犧牲自己的形象,譁衆取寵。還喜歡說一些不好的話。我就問自己:難道他真的天生如此,背後有沒有原因呢?

爲了更好的去幫助小胖,我嘗試着去了解他,發現他的優點,並在班級表揚他,告訴他,原來他可以做的很好。可能是我對他一開始表揚多於批評,他開始縱容自己。在一次跑操中違反紀律,在兩個班級之間來回穿梭,經多次提醒卻無效。我一怒之下,朝他吼道:“你要麼在班級的隊伍中好好跑,要麼滾出去”。然後他就真的跑了。跑操結束後回到教室,我就在班級嚴厲的批評了他的這個行爲,告訴他:“你既然身爲班級的一份子,就必須爲班級出力,維護班級的榮譽”。他憤憤的說:“我不是4班的,我轉班”。我回答到:“不可能,在婁江你只能是4班的學生,要麼讓你爸轉學”。生氣的兩個人,註定是沒有什麼好話的。小胖也沒再講話,可能也是第一次見到我這麼嚴厲的對他。放學後我看到他一個人在走廊“遊蕩”,便把他喊了過來,問道:“爲什麼跑操的時候跑掉呢?”他賭氣回答到:“不是你讓我滾的嗎?”我對他說:“跑操時提醒了你多少次,你卻還在搗亂,老師也不想說這話,你想想看這是不是你自己造成的?”小胖沉默了。我接着說道:“老師知道你可以做好,你也有一顆爲班級的心,我們把這表現出來不好嗎,爲什麼要用那種不好的行爲來掩飾呢。以後如果你有不好的行爲,老師還會嚴厲的批評,但是隻針對你做的事情,不是對你這個人,希望你能接受,然後讓自己更優秀”。

我不知道這個行爲這番談話有沒有效果,因爲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已經做好了打持久戰的準備。讓人欣慰的是某天早上的一次跑操,在我們跑了一半之後我看到小胖跟上來了,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很開心,爲小胖開心。此後每次跑操,小胖再也不會像之前那樣搗亂了。即使偶爾調皮,稍微提醒一下也可以做好了。這只是一件很小的事情,但是一年來,我和小胖,小胖和同學之間,總有這樣那樣的小摩擦小感動,但是信任也在慢慢建立,情感也在逐漸加深。到後來我才慢慢了解到,小胖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情緒起伏,看似倔強卻又敏感脆弱,其實和他的家庭有關係,父母的離異是他不能接受的事情,找不到宣泄的口岸,所以他用這樣極端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不滿和訴求,可能沒有人真正關心過他需要什麼,他哪裏不開心了。我卻越來越心疼他,也更加明確他是一個重感情的人,他渴望家庭和睦,他需要關愛。雖然我們無法幫他改變家庭的狀況,但是我願意帶着全班同學一起接納他所有的行爲和情緒,到後來他也慢慢願意在班級裏分享自己的快樂與悲傷,甚至是家庭的情況。慶幸的是他並沒有成爲班級的“另類”,同學們也發現了他的可愛之處。當然現在小胖行爲上情緒上還是有一些問題,但是我願意繼續去努力。哪怕不能改變什麼,我希望我們這個集體也能成爲他心裏的一束光,以後在遇到難過時有些許溫暖。因爲我相信真誠只能用真誠來喚起,正直只能以正直來鑄造。這也是班主任工作最大的魅力,雖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正如書中所說,教師存在的價值是播種幸福,而幸福的人大多樂於奉獻,奉獻的時候可以擁有更多的幸福,這是一種良性循環。我願意身體力行,率先垂範,成爲傳播幸福的人,在生活中充滿活力,讓我的學生也收穫幸福感和創新的活力。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5

讀了《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一書,給我的教育方式一次新的洗禮,我們應該基於兒童的心理視角,以兒童的積極體驗爲途徑,以培養兒童的積極人格爲目標,爲孩子的未來指引一條走向幸福的大道,從而自己也能與孩子一起感同身受。其中的第五章基於積極心理學的兒童教育新思路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做孩子積極的榜樣。

兒童善於模仿,可塑性強。榜樣對學生來說,有很大的影響力和感染力,可以使學生改變認識,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因此,我們應該嚴格要求自己,充分發揮自己的榜樣作用,用自己的言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做學生成長路上的指路人。

  二、留給孩子教育“空白”。

教育需要講究“空白”藝術,適當的空白,才能產生美感,才能讓孩子們有自己的認識,自己的價值觀,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就像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說“教師教任何功課,‘講’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講’,換個說法,‘教’都是爲了達到用不着‘教’。正如書中所說,讓孩子的心理在學習與生活中獲得免疫力吧。讓孩子遠離“時間貧困”和“空間貧困“。拉近師生間的精神距離,指引孩子一步步走向成功。

  三、和孩子成爲自己人。

新型的師生關係就是一種真正的人與人之間的心靈溝通,是師生互相關愛的結果。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瞭解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讀了此書後,我們感悟到要做孩子的“自己人效應“,蹲下身子聆聽孩子的心聲,主動與學生交流,講道理,一起分析解決問題的方案。當然,也要適當地給孩子一些必要的懲罰,跳出”自己人效應“。

總之,我們應該運用積極心理學的方法,從事教學工作,做好自己的典範,留給孩子空間,成爲學生的良師益友,尋求細節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學習生活態度,我們應該努力做到這一些,因爲這樣,能使學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從而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使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感受到童年的快樂,因爲他們快樂,我們就能感受到幸福。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讀後感6

這學期我在教學之餘讀了一本非常有意義、對工作特別有幫助的書《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書中廣泛吸收了國內外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集中闡述了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心理學問題,其研究目的在於服務教育。通過閱讀本書,我有以下收穫:

《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既包含了普遍性共同性的教育教學原理,同時又結合學科,針對學科的不同特點,以及學生的興趣與能力,將學科組織、調整與呈現,並進行教學。因此,學習此書,一舉兩得,在瞭解學生的心理現象及其規律爲自己班級管理提供理論依據的同時,也提高了自己學科教學能力。

  一、學習心理學的重要性。

這本書強調了教師通過認真學習心理學,知道了作爲一位人民教師,必須具備的優秀心理品質,從而自覺地培養這些心理品質。能夠系統而全面地掌握學生認識過程的規律和年齡特徵,根據小學生的年齡和心理特點,在課堂教學中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有時你認爲不經意的一句話,但在學生的眼裏分量是多麼重,甚至會影響他們的一生。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好孩子都是誇出來的!”老師的讚揚和鼓勵,就是對他們的賞識,就是對他們的認可,就能給他們信心和勇氣,讓他們邁出成功的第一步,因此我們在教學中要了解孩子的內心,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天才,欣賞孩子的長處,肯定他們的每一個細微進步,讓他們不斷體驗成功的喜悅,找到學習的快樂和自信。

  二、瞭解學生的心理是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

人的任何活動都是由一定的動機所激發並指向一定的目的的,學習也不例外。學習是複雜的心智活動過程,牽涉到整個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參與。比如感知、記憶、思維、想象等智力因素,構成直接參與學習活動的智力系統。而這些非智力因素,構成了與學習相關的動力系統。其中的動機則是學習活動最基本、最主要的心理動力。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動機強的學生,必然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較高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在學習中能專心致志,具有深厚持久的學習熱情,遇到困難時有頑強的自制力和堅強的毅力。因此,要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就必須千方百計調動學生的內驅力,激發培養他們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習效果。提高教學工作質量是科學性與藝術性相結合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掌握某學科的知識就能勝任、駕馭的。這就需要教師掌握並運用一些心理學原理來實施教育教學策略。比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的興趣、情緒、意志品質和最佳的學習時機,都要求教師採用最佳的手段以優化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各種因素。這時,就需要了解學生賴以進行信息加工一些主要心理過程,獲取知識和發展能力的規律,以及相關非智力因素情況的誘導,促使學生的認知興趣得到發展,形成穩定的、積極進取的人格特徵。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健全他們的人格。

作爲一位教育工作者,這本書要通讀,更要精讀。自古說的好“書中自有黃金屋”。這本書很有價值,對我的教育教學有很大的幫助,今後我還要繼續研讀它。

總而言之,通過這一期對《教育中的積極心理學》的學習,我收穫良多。不僅有專業知識的積累和專業素養的提高,而且對很多學習事件有了嶄新的認識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