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關於學前教育的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大綱

關於學前教育的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8W 次

當認真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千萬不能認爲讀後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於學前教育的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學前教育的讀後感範文(通用6篇)

  學前教育的讀後感1

“我們要給予孩子機會,讓他們真實地學會一件事情,就像他們真實地學會等待一樣,孩子們纔會真實地活在當下。”

“一眼看上去,一個孩子和另一個孩子並沒有什麼不一樣,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孩子。但是,通過孩子生活中的活動,我們會認識到,每個孩子狀態背後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所看不到的。而要想真正地幫助到一個孩子成長,瞭解孩子狀態背後的一些緣由,是我們必須要做的事情。”

看這本書時很多次有感動到極致的感覺,就像看一部特別好的電影。電影是虛構的,但這本書記錄的是真實的,這讓我對原本感覺缺乏感覺的生活,又萌生了一絲希望。或許擦亮眼睛,仔細找,感動還是能找到的,特別是我們還有天使一般的孩子做引領。

則像一股細細的沙,慢慢流進心裏,一點一點填補了石頭的縫隙,同時帶來一份柔潤,抹平石頭的棱棱角角。我們天天都在講“要給孩子幸福”,那麼究竟怎麼樣纔算是給了孩子幸福?怎麼樣纔可以讓孩子感受當下的幸福?

馬老師說,幸福對於有的人來說就是,他能撅着屁股在沙坑裏玩一上午;能滾着一個破舊的輪胎在院子裏撒歡似的跑上幾圈;能七扭八扭地縫一個布包包;能將豆沙醬包在麪糰裏放進烤箱;能拿個大瓢給菜地澆水,給羊洗澡……也就是說,給孩子當下的幸福,就應該讓孩子享受他這個年齡段應該享受的任何事情,而不是給予孩子我們所理解的“幸福”。

所以,當你看見孩子不顧剛穿上的新衣服,專注地趴在地上看螞蟻時,請你不要阻止他;當孩子不顧弄髒雙手玩泥巴時,請你不要指責他;當孩子天馬行空地給你描繪他的理想時,請你不要嘲笑他……因爲,這就是孩子眼中的“幸福”。

讀這本書,我就像在看一個個生動有趣的小故事,字裏行間充滿着溫馨愛與親切。看着故事裏的孩子們遊戲、學習、搗亂,看着看着我就會被這些小傢伙感染,跟着他們一起哭,一起笑,一起學習,一起思考,一起感悟,一起成長。

我喜歡這本書。因爲書裏沒有深奧難懂的語言,沒有驚人的創見,沒有苦心的勸導,有的只是老師對孩子濃濃的愛,一種發現優點的眼神,一種可以溫暖孩子心靈的光,引領幼兒成長。

透過馬老師的眼睛,我更好地看到了孩子們的世界:一個寧靜的世界,一個充滿力量的世界,一個生機勃勃的世界。我覺得應該像她學習,用心去體會孩子,真心將自己的生活和孩子們融匯在一起。

幼兒園老師,絕對不是我們以前想象的那樣,只是一個“能帶孩子的人”。同其他工作一樣,幼兒教育工作需要具備一定的知識基礎,工作經驗,職業素養,專業技能,個人魅力,創造才華。

這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並不是僅僅有“愛心”就足夠的。

我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我要成爲一名我自己心中的理想幼兒園教師

  學前教育的讀後感2

對一本教育類書籍的的閱讀方式有多少種可能性呢?安靜地進入,讓作者帶着你輕鬆遊弋在各種教育觀念間,尋覓着教育中的清風明月,陳震老師的《做溫暖的教育者》一書做到了。

陳震老師是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他的語言功底深厚,善於敏感把握身邊事物,對各種話題,信手拈來,皆從教育的角度進行敘述,日積月累,堅持書寫,形成了二十七萬餘字的教育類著作。

書中文章大多短小精煉,無贅言贅語,給人很強的閱讀愉悅感。書中話題涉及豐富,讓我們深深感受到一位普通教師爲師、爲學、爲人的自在尋覓過程。面對現實的瑣碎與繁雜,陳震老師始終以教育者的智慧關照教育現實,展現了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與生活姿態。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境界的工作姿態。

書中對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姿態提出了很多建議,如:教師的基本要求是努力創設寬鬆的和諧環境,調節形成寬容的內部心境,堅持寬厚關愛的溝通心態;“小疑獲小進,大疑獲大進”,能夠努力培養出有懷疑態度,批判思維與創新精神的學生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教師不斷尋求的!

對於教育者的工作姿態陳震老師認爲有境界爲上,借鑑王國維先生對於境界的經典描述,即:第一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第二境,“衣帶漸寬終不悔,爲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衆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有境界的教育自成格調,有境界的教育才有生命力。境界有大小、高下之分,並無優劣。教知識,教方法,教心態可以成爲教育的三種境界,對於成長中的人來說,知識,方法,心態都是重要的,境界由低到高,低層次是知識獲得,高層次是心態培育,只要能夠有效整合,就能促進終生的和諧發展。

作爲一名教育工作者——要尋求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有品質的生活姿態是內涵多元的,閱讀是良好的通道。讀書可以愉悅身心、提升自己。讀書讓生活更有品位,讀書使人內心更加寧靜,讀書使職業更有智慧。

教育工作者是文化的傳承與引領者,讀書不僅是提升自我的需求,也是職業的要求。一位教師只要願意與書爲伴,堅持“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的態度,就能尋覓到心中的清風明月,就能塑造出有品質的生活姿態

讓每一點感動在心中融化,讓每一點感觸在心中發芽,並將思考記錄筆端。陳震老師作爲一名普通的教育工作者,爲我們提供了工作與生活姿態的良好範本。

讓我們以溫潤的內心,尋覓着教育中的清風明月,成爲溫暖的教育者!

  學前教育的讀後感3

童年是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最美好的歲月,也許長大以後他不會記得童年發生的事情,哪怕僅僅只是其中的一件都可能不會記得,但是童年的生活、生長經歷都會影響他未來的認知、情感、思維方式。在現代一個高負荷的信息時代,擁有一個幸福的童年是孩子們所渴望的,是家長、社會應當給與的,是一名合格的老師應當配合的。

讀了虞老師的《學前課程與幸福童年》,並結合工作這幾個月以來的實踐,主要有以下幾點想法:

一、關於幼兒園的表演區

一位學者說過,幼兒的童年是成人生活的演練。對於這句話我並不贊同,但是我認爲幼兒需要通過表演來感受、認知、理解這個他尚且不太熟悉的社會以及其中的各種行爲規範和準則。因此,幼兒園有爲幼兒創設表演的機會和條件的必要性。我所在的。幼兒園比較注重幼兒的表演,在此過程中,我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如何將表演真正有效的融入到小班活動中?小班幼兒年齡尚小,語言、動作、表情等發展尚屬於初始階段,我認爲該階段幼兒的表演更多的是情感的投入。

其中,表演可以分爲兩大類:一是根據教師提供的素材進行表演。教師可以通過準備充分的表演材料以及好的劇本,讓幼兒去感受,從而將自己的真情實感融入其中。在這類表演中,角色的選擇應當尊重幼兒的自主選擇,並且隨着活動的進程可以進行轉換、改變。一個劇本是否好,應該觀察幼兒的表現。如:我們班有一個劇本大約一個月沒有進行表演了,一個幼兒問我,“老師,我們怎麼不表演XXX啦?好久沒有表演了。”我問:“你還想表演那個嗎?”幼兒很用勁的點頭,說,“恩!”因此,我認爲,一個經典的劇本應該讓大多的幼兒想要去表演。

二、關於課程設計

書中提到“在觀察和了解幼兒的基礎上,設計符合班級和幼兒園實際的課程,應該是未來課程發展的基本方向。”因此,課程是“活”的,是因地制宜的。除此之外,我認爲課程設計的關鍵是關注幼兒的反饋。一個好的課程設計的基本範疇應該是幼兒喜愛的、樂於參與的課程。然而,對於課程設計中,有效反饋和無效反饋是教師應當去思考的。作爲一名新教師,在這個環節中仍有許多需要思考的地方。

三、關於幼兒教師知識

虞老師認爲,幼兒園教師知識具有廣博性,但並不是淺顯的。幼兒園課程所涉及的領域很多,音樂、美術、體育、語言、數學、自然、科技、社會、健康等方面的內容都是幼兒老師的必備知識,但這並不意味着幼兒教師的知識就是淺顯的。對於幼兒園老師來說,必須對這些內容進行深究,才能夠將深奧的知識簡單化、複雜的語言明瞭化。我剛入園的時候,在與幼兒交流的時候經常會出現“卡殼”的現象,和幼兒說着說着就不知道該如何去表達,怎樣的表達方式才能夠讓幼兒明白我的想法。這些看似“淺顯”的語言其實是需要老師去思考、錘鍊的。

學前課程的主體是幼兒,關注幼兒纔是學前課程的重中之重。學前課程應以遊戲化的方式融入幼兒的生活,讓幼兒在其中感受快樂。但並不是說就放任幼兒,任何的活動都應該有相應的常規需要幼兒去遵守,只有這樣幼兒才能夠更好的參與活動。並且,幼兒園的所有活動都需要家長、社會的支持和配合。只有三者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才能夠給幼兒一個幸福的童年。

  學前教育的讀後感4

今年暑假,我有幸拜讀了《學前教育改革與研究》論文集,它是由我的母校浙江師範大學杭州幼兒師範學院編著的,裏面收集了全院老師的優秀論文。全書分成了學校教育、教改探索、課題研究、師資培訓和幼兒園教育等五大方面的論文,是老師們循着幼教事業改革與發展的軌跡,在實踐和理論兩個層面所作的研究與探索的結晶。

在幼兒園教育部分,其中有一篇是章紅老師寫的——幼兒的主動學習與幼兒園建構式課程的設計,給我的教育教學帶來了新的啓示。

啓示一:強調兒童是課程的主體。以前教師只重視集體教學,而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既重視集體教學,也注重環境創設、區域活動,家園共育和日常活動,並且把它們列爲課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爲幼兒的學習是通過多種活動進行的,是在有形和無形的環境中誘發的,是在家園的互相合作過程影響下發展起來的。所以,兒童作爲課程主體,在幼兒園生活學習獲得自身發展,他既受到同伴、環境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又主動地與這一切發生着互動,這是一個交互作用的過程,也是建構發展的過程。

啓示二:強調課程內容的生活化。設計主題的時候,應考慮到幼兒的方方面面:如幼兒自身的年齡特點、幼兒的興趣、幼兒的原有認識水平,與幼兒生活關係的密切程度、幼兒所處的人文地域等狀況,尤其強調了課程內容的生活化。縱觀小中大班三個年齡段,我們發現了諸多讓幼兒感興趣,切合幼兒實際,生動活潑,又切實可行的生活化的主題。“生活就是課堂,課堂就是生活”。生活中有取之不盡的教學素材,使幼兒已有的淺顯的生活經驗能得到更好地表現。同時要注重幼兒動手、動腦與生活經驗相結合。

啓示三:強調選材的適宜性和挑戰性並存。我們在選材時,既要選擇適合幼兒原有的`經驗,又要照顧其現有的水平,同時又要選擇帶有一定挑戰性的教材。那是最適宜的,也是較難的。主要體現在整個主題裏活動前後的安排和在某一具體活動的設計安排的兩大方面。

啓示四:強調以幼兒爲主體的主動學習。幼兒園建構式課程的基本原則是:選擇對兒童發展有利的、適合幼兒學習的有意義的主題內容,充分地讓幼兒主動建構”。它強調是主動建構,衝擊傳統的灌輸教育。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讓幼兒通過感受、體驗、理解、反思、領悟,自然而然地獲取了與之緊密相關聯的知識,並啓迪自身的智慧。

啓示五:強調—教師教學策略的轉變。一是教學的方法、手段的巧妙使用。無論是教學活動還是日常活動,都非常注重肢體語言的運用。動靜交替,既體現了快樂學習,又鍛鍊了身體;在教學具的選用上強調實在,充分利用廢舊物品,一物多用等。二是在幼兒學習過程中教師的指導策略。我們應“授之以漁”,而不是“授之以魚”。新形勢下幼兒教師已不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者,應成爲幼兒主動學習的引導者、幼兒遊戲的合作者、幼兒活動的支持者、幼兒各種能力和積極個性的培養者。

通過讀此書,不僅給幼兒教師的教育教學的各方面帶來啓示,還對教師在攥寫論文和課題研究等方面都有所幫助,建議老師們都來拜讀這本優秀的論文集。

  學前教育的讀後感5

爲了創造優質的幼兒教育,爲幼兒提供健康、豐富的生活和活動環境,滿足他們多方面發展的需要,使他們在快樂的童年生活中獲得充分發展,爲幼兒一生的.發展打好基礎,實現幼兒的素質教育,教師不僅需要教育幼兒的知識和素質,還特別需要豐富的教育技能和教育藝術。

教師要把理論轉爲實踐,這操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思考可以幫助我們分析解決問題,更好的掌握理論並運用,教育反思是十分必要的。國內外幼兒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經驗表明,提高教師的教育知識、素養,尤其是教育技能和教育藝術,除了學習、培訓外,主要依賴於教育實踐及其實踐的反思和他人評價來調整、改進教育技藝。

《幼兒教育技藝》以幼兒發展爲本,以幼兒教育技藝爲主題,和讀者們分享了大量的操作性較強又富有啓示的示例及評析,是幼兒教師提高教育水平的良師益友。幼兒時期其價值觀正在形成,最易受外界影響,教育不當反而會使幼兒養成不良習慣甚至扼殺他們的潛能,教育方法得當很重要,而我從書中學到了不少的好方法。譬如,我班的妹妹年齡較小,開學初情緒不穩定,總是哭鬧着不肯來園,我從“貝貝來園不哭了”中到啓發,用拍照的小遊戲成功的轉移了她的注意力,緩解了她的焦慮情緒。從“爭吵轉化爲交往”明白了教師不必急於解決幼兒的問題,教師不是充當審判是非的法官,而是要給與正確的引導,讓孩子思考、表達對事物的看法,從而幫助他們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親親香寶寶”轉化爲“讓我聞聞你香香的手”來激勵我班幼兒自己洗手……

我從書中受的啓示還有很多很多,教育是門藝術,而這門藝術並非一朝一夕就能掌握,需要不斷的積累經驗,思考教育對策,在帶班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一些困惑,我們何不借鑑他人的方法策略呢?畢竟衆人拾柴火焰高嘛。親愛的朋友,有空不妨來看看《幼兒教育技藝》這本書,說不定你也能從中得到實用的幫助哦。

  學前教育的讀後感6

讀了《幼兒環境教育》這本書,加深了我對校本環境教育課程的認識。初步學會了如何開展幼兒環境教育,瞭解了香港、澳門及內地幼兒環境教育的一些狀況。特別是聖貞德小學暨幼兒園、天平天主教幼兒園、聖伯多祿小學暨幼兒園、天主教聖多默幼兒園,它們分別以“動物”、“植物”、“食物”、“綠色小天使”爲主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以及教師在實際推行得層面上遇到的一些困難和實施過程中掌握環境教育的一些經驗,讓我受益匪淺。

爲了讓下一代認識到文明對環境的依賴和環境對文明的制約,明白環境的衰落可能會導致文明的衰落的道理,有目的地培養孩子的環境意識。因此,環境教育的培養顯得什麼重要。

其意義有三:

一是面向未來,在解決當代環境問題的同時避免下一代出現新的環境問題;

《幼兒環境教育》 協助了幼兒探討人與環境的關係,通過認識人和動物、生物和非生物等相互關係,使幼兒理解爲何要和如何愛護和珍惜環境,初步培養他們對環境的相關價值觀,如對生命的關心和愛心、平等對待生物的態度等,並嘗試進一步誘導孩子對環境友善的價值觀轉化爲個人及社會活動。最終目的是促使孩子畢業都關注環境,而且具有遠見,併爲他們做好準備,使能就環境保護做出有識見、合理和實際可行的決定,同時身體力行,致力締造一個安居樂業,可持續發展的環境。

二是通過兒童的教育,去影響和教育家長以至於全社會;

隨着自然環境的不斷惡化,環境教育的推行亦逐漸由大學向中小學及幼兒園延伸。環境教育已成爲當今全球教育界倍加關注的問題。幼兒是祖國的未來,人類的希望,把環保教育的着眼點放在幼兒身上是有現實的和深遠的`意義的。通過幼兒向社會、向家長進行宣傳教育,促使大家知道“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懂得“地球只有一個,人類要保護好它”的道理。所以環境教育必須從小抓起,而在幼兒園開展環境教育,更是勢在必行。

三是環境教育可作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情教育的主要內容,培養他們愛祖國,愛大自然的良好品德。

充分挖掘一切能讓幼兒感化與內化的德育資源,讓環境不再是沒有生命的完全物化的東西,而成爲一種富有人格魅力的教育力量,潛移默化地發揮着它特殊的、潛在的教育作用,而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是受教育者通過個體不斷內隱的漫長的過程,積極地爲幼兒創設良好的環境併合理而有效地利用教育環境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真正讓幼兒積極地與環境交互作用,萌發愛國主義的情感,培養造就健康向上,積極進取的個性。

閱讀了《幼兒環境教育》之後,我覺得環境教育的課程模式大致可分爲兩類:

一類是單獨授課模式。

選取與環境教育有關的內容,組合在一起,發展成爲一門獨立的課程。採用獨立設課模式進行環境教育,可以較爲集中地探索環境問題,涉及廣泛,討論深入,比較容易、有效地達到環境教育的目標。

一類是多學科滲透模式。

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的要求,幼兒園環境教育一方面可以採用綜合主題活動的教學形式,圍繞不同的環境教育主題,有計劃地組織系列活動。另一方面必須在各領域、各學科的教學過程中,積極調整教學內容,充分挖掘與環境教育目標相關的因素,並且及時剝離有背於環境教育目標的教學內容,努力實現環境教育在幼兒園各領域、各學科教學中的有效滲透,使綜合性的環境教育主題活動與各領域、各學科的滲透教育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總之, 幼兒園環境教育必須以幼兒的生活實踐爲基礎,以幼兒看得見、聽得到、摸得着的水、空氣、土壤、樹木花草、鳥獸蟲魚等環境要素以及幼兒周圍現實存在、正在發生着的環境問題作爲基本內容。考慮到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爲了避免使幼兒對環境問題產生恐懼感和悲觀情緒,幼兒園環境教育內容的組織必須以正面引導爲主,強調環境中美的事物與現象,使幼兒在自然之美的薰陶下和愉快的參與中,充分體驗自己是大地的孩子,是生態系統的一員。在介紹周邊的環境問題時,必須側重介紹有效的解決辦法,特別是人們的良好行爲習慣在改善環境中的重要作用,讓幼兒懂得自己的行爲對環境的影響。 激發他們保護環境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幫助他們初步形成良好的環境道德觀、價值觀和行爲方式,並以自己的情感和行爲去關心他人、關心生命、關心自然,最終使兒童的個性得到發展,人格得以完善,成爲真正的人。

在以後的工作當中,我會將環境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除了採取“主題”方式外,多采用一些多元化的課程,如:“環保周”、“環保日”、“美好的學校環境”、“理想的生活環境”推行“綠色消費”(使用低污染產品,經量少用污染產品)等。充分利用在教學過程和校園生活裏,蘊含着環境教育的契機。將教育理念化作甘霖,更好地服務於教育,服務於社會。保護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