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纔有梅花便不同》讀後感大綱

《纔有梅花便不同》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1W 次

這兩天,讀了《纔有梅花便不同》一篇,讀的非常仔細。

《纔有梅花便不同》讀後感

首先是因爲自己很喜歡杜耒這個籍籍無大名的詩人。一生神祕,生於何年不知,官職做的不大,死於亂軍之中。詩歌儘管寫愁緒多,卻也充滿了鄉村田園自然山水的味道,這和一個寄身於軍旅之中的人似乎不大相稱。這讓他這個人顯得很矛盾,矛盾的人總有別樣的吸引力在。他有一首詩歌我特別喜歡,叫《苕溪》,詩曰:風掠篷窗雨鬢秋,生涯無歲不扁舟。吟詩本欲相消遣,及到吟成字字愁。常常讓我想起在故鄉時住在茅草屋苦學的那段日子,蓬窗秋雨,夜深風急,讀詩的時候這一幕幕似乎也就襲上心頭,呈於面前,不免心中酸楚,自然共鳴。

文章題目出自杜耒另一首詩,名字叫《寒夜》,每每讀起,也會想起昔年老友夜訪,圍爐夜話的場景,也變心有靈犀,倍感溫暖。杜耒有梅花,我沒有。但我有一棵小棗樹,就立在我的小屋前幾米遠處,陪我度過了十幾個春夏秋冬。因此,一見丁作《纔有梅花便不同》便就有了強烈讀下去的慾望。

其次,是丁立梅寫的很有意思。文章來的很簡單,結的也很自然,並沒有突兀的設計或者獨特的寄寓。就是藉助所讀一句古詩,引發開來,寫生活中一件極小的事情,把它寫細膩些深刻,呈現出一定的思考與哲性。這是一般我們教學生習作的常規操作規程。但丁的作品寫的又不同於一般的學生習作,因爲她寫的很精美,寫的很有韻味。

就寫法而言,文章緣起於生活中一件偷摘梅花的瑣事,藉助於杜耒的梅花詩句,援引大量的典故詩詞,極力修飾,鋪陳往事,把小事寫大,化簡爲繁,通過插敘相關的素材,使內容飽滿化,讓文章咀嚼起來更有味道。就結構而言,清晰而嚴謹。

開篇即寫偷摘之事,引出梅花,點明我對梅香之愛。接着濃墨重彩的突出梅花香氣之濃烈,似乎無處不有。三段寫梅花讓不苟言笑之人也顯得可愛。四段寫梅花讓冬天也變得溫暖。五段寫歷史典故,梅花自古就有其魅力,讓女性更美。六段寫梅花讓生活中的人和事變得甜美。七段寫梅花讓男人具有了浪漫氣質。八段寫梅花讓物品變得俏麗,引用杜詩,揭示主題。

就內容而言,既有名人軼事,也有生活瑣事;既有女人情事,也有男人友事,圍繞梅花這個主題,景事結合,以自己的折梅小事爲軸,寫出了梅花與衆不同的風骨情致。

再者,這篇文章對學生寫作很有指導意義。比如,文章運用了一線串珠法。所有的敘事描寫內容全都圍繞梅花次第展開,看似各不相同,都和梅花相關,並不直白,給人一種線牽風箏的感覺。使用了大量富有表現力的動詞和形容詞,如“追”“委實”“送”“抖擻”等等,使語言變得鮮活有力。還運用了《爸爸的花兒落了》中插敘的筆法,愛梅折梅和插梅賞梅之間融進了大量的內容,借眼前一株小小的梅花,吟詩抒情,談古論今,表現梅花讓世間一切都變得與衆不同的特性,把一件瑣碎小事甚至可以說不雅之事(偷折)寫的深刻之極,風雅之極。這就很有化腐朽爲神奇的味道了。使用了大量修辭,來潤色文句,把簡單的語言變得更有詩意,更富表現力。譬如用擬人的首府阿賦予梅花以人格,來寫梅香濃郁,幾至於無處不有。用類似《木蘭辭》中“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的'互文手法,寫梅花的香味也是“我向東走,它追到東邊。我向北走,它追到北邊。”兼用擬人修辭,放大了細節,展示出梅香的濃烈深鬱。用比喻修辭把花比作寶石,突出花色之豔。同時也多處運用聯想和想象,讓文章顯得細膩,抒情味道更濃。金無足赤,文無完文。這篇文章也有其白璧之微瑕。

比如“它從冬到春,在季節最爲蒼白最爲寂寥的時候,它含苞,它綻放。它是冬天裏的安慰,它是春天裏的溫暖”一句中五個“它”字,就值得商榷。“從”字和“在”字引起狀語,點明時間和季節,之後四個“它”爲主語,引出四個分句形成層次,都沒有問題,但第一個“它”的存在就顯得很沒有道理了,如果這個“它”在,那它就是一個長句,後邊的“它”,最起碼是“含苞”“綻放”前的,就沒有必要存在了。爲了符合全文中多處使用的短句風格,最合理的就是去掉第一個“它”字,變成“從冬到春,在季節最爲蒼白最爲寂寥的時候,它含苞,它綻放。它是冬天裏的安慰,它是春天裏的溫暖”,讀起來就通常多了。此外,第一段中第二句中逗號和破折號的使用也存疑,都證明這篇文章並非完美無缺,這裏就不一一贅述了。

所謂瑕不掩瑜是常識。本文儘管有其不足,但無礙於它整體的美感和精彩。從瑣事的引起,到詩意的描寫,到巧妙的構思,到豐富的修飾,都給初學寫作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借鑑。值得我們去細細品味,仔細揣摩,借鑑運用,化爲能力。

假日讀書,一遍批註一遍思考,從這樣的文章中琢磨寫作技巧,琢磨把素材變成文章的方法,既不晦澀,也不無趣,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