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弟子規》有感初中大綱

讀《弟子規》有感初中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35W 次

讀《弟子規》有感初中1

所以這本書是每個人,每一個學習聖賢經典、效仿聖賢的人都應該讀的。這本書以孝悌仁愛勤謹信義爲核心,具體列舉出了做子女或學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學應有的行爲規範,概括了歷代對童蒙的要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在《弟子規》中,第一條的內容就是“入則孝”,由此可以看出《弟子規》非常注重感恩教育,入則孝”條目有六層意思,講的都是在家裏與父母相處時的角色規範。聽父母話,接受教誨,照顧父母起居,讓父母安心,不任性,不藏私,滿足父母心願,不講條件,父母有錯誤時,用委婉的方式規勸、精心侍候病中父母,辦喪事要心存哀慼、合乎禮節,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從“感恩”這兩個字出發。

讀《弟子規》有感初中

“滴水之恩,當以涌泉相報。”,“烏鴉反哺,羊羔跪乳”,“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父母教,須敬聽,父母責,須順承”都告訴我們要感恩父母,對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心存感激之情。讀了這本書,以前的我覺得對父母已經非常孝順了,但對照書中所說,才發現自己做得並不是很好。就拿《弟子規》裏的“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來說,這短短的12個字就告訴我們,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拖延或推辭偷懶。

在這一點上,現實生活中的我就做得很不好。有時爸爸媽媽叫我的名字讓我去做事,喊了好幾遍,我才慢慢地答應一聲。做事時也總是慢慢吞吞,父母催了好幾遍才加快速度把它做完,爲此父母說了我好幾遍,我都不當回事。讀了這句話,我很是羞愧,以後一定要把這個壞毛病改掉,因爲這不僅是對父母的不尊敬,也是對父母不知道感恩的表現。

在現實生活中,也有許多知恩圖報的故事。在玉樹大地震期間,當救援人員把一位被困12小時的小姑娘從廢墟中救出來時,小姑娘對救援人員說的第一句話是:“謝謝你們,打擾你們,我一輩子都忘不了你們!”小姑娘在生死存亡之時,還具有一顆感恩的心,實屬讓我們敬佩!花瓣在空中盤旋,譜寫着一曲感恩的樂章,那是花朵對滋養它大地的感恩;駿馬在麥綠的草原奔馳,舒展着一幅動人的畫面,那是駿馬對哺育它草原的感恩。讀完《弟子規》,感恩之心在我的心中紮根,讓我們在生活中學會感恩,那就要從生活中點滴小事做起,從言行到行動,在快樂成長中同時懷有一顆感恩的心!

讀《弟子規》有感初中2

《弟子規》出自清朝的李毓秀。讀此文,是一個提升個人修養、思想品德的過程。讀好勝於讀壞,背好勝於讀好,而真正理解,勝於一切,實際做到,更是上一個等次。每三字爲一段話,兩字爲一組,不免有些枯燥乏味。但這些非華麗的語言,卻蘊含着一片極爲廣闊的空間。當我認真品完後,反覆回想,深有感觸。

中國有一句俗語,“百事孝爲先”。因此,《弟子規》首先講的是“孝”。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看了第一個篇章——出則孝,回想之前的所作所爲,太多太多對不起父母的事……我們的一切是父母給的,不要再強求了。趁他們健在的光陰,及時行孝,歲月不待人。

第二篇章講的是兄弟之間的原則,我很是看重這一篇章。兄弟之間,要合爲一心,相互幫助,團結相處,不要因爲利益,而拋棄友情。金錢買不來友誼,切記!

”謹“這一章,講的是生活習慣。這點我認爲我是做的很好的。

”信“極其重要,此章節告訴我們做人要講誠信:有所期諾,纖毫必償;有所期約,時刻不易。在現實社會中,失信往往會令朋友十分厭惡,我可是深有體會。一次,我經過長途跋走到朋友家。我和他約好一塊玩,卻遲遲不見他下來,過了一會兒,他打電話來說,他有事。就這樣,我被”放鴿子了,只好走回去,心裏很不爽。

“泛愛衆”講的是儒家學派的'“仁”。這章裏有兩段話我非常重視:人所重,非貌高。相貌不能判斷一個人,而生活中,許多卻恰恰相反。流浪者的品質可能會勝於某位官員。

“親仁”告訴我們要向有仁德的人學習。

“餘力學文”是對學習方法的一種總結。

上千字,講的就是這幾個方面,而這幾個方面,卻不是做上千件事就證明你能做好的。必須牢記於心!

《弟子規》引導我們樹立各種優秀觀念、培養良好的思想品德,帶給我們的啓示無窮……

讀《弟子規》有感初中3

《弟子規》裏寫了對父母的孝順;對兄弟的和睦;對自己的學習態度、對我們的誠實和衛生習慣都有很大的影響。

《弟子規》是我們值得收藏的書,裏面告訴我們不能自甘墮落,更不能自己瞧不起自己,品德高尚的聖賢之人,都是通過不斷努力逐漸成長起來的。

當我們做一件事失敗了,不要輕易放棄,只要堅持、再堅持,一定會成功的。

記得去年我學滑冰,剛開始我認爲學滑冰不是一件難事,可是剛穿上滑冰鞋就摔了一跤,在一旁的爸爸哈哈大笑起來,我看到爸爸得意的樣子,心裏非常憤怒:“哼!不學就不學,學會滑冰有什麼了不起的。”我邊想邊要把冰鞋脫掉。忽然,我想起《弟子規》上的一句:“勿自暴,勿自棄。聖與賢,可訓致。”我又重新站起來,盡力的學着,我每一次都摔倒,每一次都很痛,但我依然堅持着……。

我終於會滑冰了,我興奮地跳起來。

《弟子規》是我們進步的階梯、是我們學習的動力、是我們生活的老師。

讀《弟子規》有感初中4

我國古代就講究一個孝字,百善孝爲先,所以教育的教字左是孝,而右是文,表示要先學習孝道,有餘力再學習文化知識。因此,《弟子規》開篇便是“首孝悌,次謹信,泛愛衆,而新仁,有餘力,則學文。”以後,心裏面要念念不忘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當父母年老的時候,儘自己所能,讓他們生活得健康快樂。我們能以這樣的心去做,就是善待父母,這就是做人的根本。

讀到“父母呼,應勿緩。父母命,行勿懶。”這十二個字,給了我很大的啓發,它的意思是:父母呼喚,應及時回答,不要慢吞吞的很久才應答,父母有事要交代,要立刻動身去做,不可以拖延或推辭偷懶。讀到這裏,我感觸很深。想到每逢吃飯的時候,媽媽喊我,我一邊回答“馬上”,一邊繼續我的手頭“工作”,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延,沒有想到爲辛苦工作的父母端上飯菜,擺好餐具,真是不應該呀。

《弟子規》就像一面鏡子,照見了我生活中的缺點與不足,讓我知道如何感恩父母,善待他人。其實,感恩體現在生活中的點滴小事上:感恩是父母回家時的輕聲問候;是父母生病時的關心照顧;是父母疲勞時的悉心捶背……讓感恩充滿我們的心,讓行動感動你們的父母。感恩,讓生活更美好。

讀《弟子規》有感初中5

中國的傳統國學博大精深,《弟子規》讓我這個從來不讀國學經典的人也大開眼界。唐太宗說,魏徵是一面可以明得失的鏡子。我認爲弟子規也正是如此。它可以告訴我們應該怎樣做人怎樣做事。今天,在讀到“任己見,昧理真。”這句話時,我的腦海裏浮現出了那幅畫面……

小學一年級的我還十分幼稚、天真、死勁兒。還記得那個星期天,我在做數學作業時,遇到了一個關於長方體的題,想了許久,終於回憶起課堂上老師講課的片段,便寫上了答案。媽媽看見我在思考難題,便站在我旁邊看着。看了一會兒,她說:“這題錯了,你看----”說着,在作業本上給我畫了一個圖,指着圖給我講解,可我怎麼聽得進去?我想:老師就是這樣講的啊!哪裏有錯!我聽的不耐煩了,說:“老師就是這樣教的!”媽媽見我如此頑固不化,氣得火冒三丈,說:“你先別管老師怎麼講的,你給我聽着!”望着媽媽嚴厲的目光,我委屈地留下了淚。

講了大半天,我還是迷迷糊糊,滴水不進,根本沒聽進去。最後沒有辦法,媽媽只好在門口搬了一些磚頭,給頑固的我詳細的講解。媽媽的耐心也感染了我,我專心地聽着媽媽的講解,一遍不懂,我聽第二遍……。終於,我突然開竅了,知道這題的原理和錯誤原因。第二天去學校,我的作業得了滿分,老師還特意表揚了我,其實不應該表揚我……回到家後,我對媽媽道了歉,說我受到了表揚,媽媽並沒有批評我,對我說:“上課一定要專心聽講,不能再像這次,自己聽錯了還認爲是對的……。”

結合這件事和《弟子規》中的這句話,我懂得了做事,學習都不能一意孤行,執着自己的見解,而違背真理。當別人給你講東西的時候,一定要專心認真地聽。《弟子規》也如魏徵一樣,是一塊可以明得失的鏡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