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種子課》讀後感

《種子課》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95W 次

讀完某一作品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爲此需要好好認真地寫讀後感。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種子課》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種子課》讀後感

《種子課》讀後感1

這學期我拜讀了俞正強老師的《種子課》,寒假裏我斷斷續續將書本讀完。看完之後,感觸很深。在這本書裏面,記錄了一個數學特級教師的思與行。全書主要分兩塊內容:一是種子課,生長的課堂。詳細講解了什麼是種子課?如何上好種子課?二是種子課,爲了每一個人的生長。強調了感悟學生髮展,反思教師成長。而全書中,讓我感悟最深的卻是“破繭而出:教師專業發展的五個階段”章節中所提到的幾點內容。下面我就針對這些內容談一下自己的一些心得體會

一、認識自己,擺正姿態

人們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我覺得是非常對的。學生們從小開始接受老師的教育,老師不僅傳遞知識,而且教學生爲人處世的道理,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老師就像學生的父母,像學生的朋友,讓學生在成長的道路上走的更好。毋庸置疑,教師專業發展將有利於整個社會的發展。教師成爲自己專業發展的主體,就要求教師本人瞭解自己的優缺點,確立發展目標,才能找出目標與自身現有條件之間的距離,思考縮短這一距離的途徑方法,並不折不扣地實施於行動。認識自己,影響着教師在自己專業發展進程中的行動方式,從而影響着教師專業發展的水平。因此,能否樹立正確的自我觀念,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首要問題。

二、改變自己,接受學生

教師的改變要立足於中國教育的改變,爲孩子而改變,但首先是爲自己改變。教師改變着眼點就是學生,所以一切的改變都是學生的改變,改變學生什麼,改變學生生命的.狀態,生命的欲求。改變的中心,或者說靈魂是什麼?以美點亮學生的內心,就是要激勵學生欲求美好事物。改變自己的目的是去接受學生,意味着教師必須去了解(研究)學生,必須順着學生所表現的種種可能性來改變自己原先準備的預案,從而去影響學生,而不是慣性的要學生跟着教師的思維走。因而,教師在對學生施加教育影響之前、之中或之後,應隨時根據學生的情況改變自己,從而使自己的影響吻合於學生的發展現實與潛在的發展可能性。這樣,就避免了在教學中一味要求學生適應教師,在學生適應不了的時候步入教學衝突的疾痼。

三、提升自己,充實自我

有這麼一段話:“一個教師,教大學有大學的學識,教中學有中學的學識,教小學就只有小學的學識”。這句話說的正是由於老師長期從事教學,他的知識層面隨着時間的變化越來越侷限,最後只停留在其日常教學層次上。“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我們是直接面對學生的教育者,學生什麼問題都會提出來,而且往往會“打破沙鍋問到底”,沒有廣博的知識,就不能很好地解學生之“惑”,傳爲人之“道”。

四、反思自己,突破創新

“教而不思則罔”,教師成功的教學離不開反思,在日常教學中你有做到,教有所思,思有所改嗎?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是我們“不能改變的”,那麼我們就要盡力去改變很少能的“我能改變的”那部分,嘗試着改變自己的心態,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改變自己的設計思路,在改變中尋找突破,在改變中尋找創新。人們常說:“教師要給學生一碗水,自己須有一桶水。”躺在原有的知識上,光有奉獻精神的老師,未必就能成爲一個好老師。所以我們要多學習,多反思,學習別人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習別人課堂教學中好的教學環節,精彩的教學設計,反思自己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並且加以改正,我想只要能夠堅持下去,一定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教師這條路上,知道自己有很多方面的不足,但看完《種子課》這本書後,讓我覺得我對數學教學、對學生教學學習有了更多的啓發,值得我細細地讀,慢慢地品。書上的點點滴滴,讓我不斷認識自己、改變自己、充實自己、反思自己,讓我慢下步伐,精心設計教學、悉心呵護種子、靜待開華結果。

《種子課》讀後感2

初看到書的名字,以爲講述的是有關起始課的教法,深入的讀下去,才感覺自己的理解是那麼片面和侷限。這本書的書名很有活力,種子給人一種生命力和萌動的感覺,有着生長的希望。

學生就像一顆種子,她帶有太陽的能量,帶有生長收藏的密碼,帶有春夏秋冬的記憶。因爲是顆種子,所以她隨時都在生長,隨時都準備生長。但是,種子也會發不出芽,發了芽也可能夭折。

教師也像一粒種子,是一粒很飽滿的種子,也有很強的發展能量。從襁褓中模仿着走上教學之路,慢慢地能獨立上課,慢慢地能分清知識點、落實知識點,慢慢地瞭解學生接受知識的規律,慢慢地知道承載知識學習的是哪些相關的經驗與思想,慢慢地知道有些課該怎麼上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聽過俞正強老師的兩次課,每次都給我很大的衝擊和震撼感,讓我有種大徹大悟的感覺,原來有的課還可以這樣上,真讓我大開眼界。在這本書裏俞老師通過課堂實例或者課堂片段、知識點之間的架構,讓我理解了什麼樣的才叫種子課,對比自己原來上的課,感覺自己對教材的把握不夠,甚至是不對的。《用字母表示課》我上了好幾遍,每一次都感覺有進步,看了俞老師講解的課,我忽然感覺到我原來上的這一課,僅僅侷限在用字母可以表示變化的數,可以表示數量關係或者公式。但是爲什麼數學家發明用字母表示數卻說不清楚。我上的課僅僅算是照本宣科,學生具有了解題技巧,但缺乏對數學上字母的理解。如果學生跟俞老師上了這麼一節課,我相信學生在解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方面會很輕鬆。

種子課,意味着生長課,“種子”們需要教師給的溫度和雨露。我們老師怎樣才能給予學生生長的力量,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下功夫:

  一、 關注學習的準備

瞭解學生已有的活動經驗是一種學習準備,例題的設計要建立在學生的生活經驗中,不僅能讓學生潛移默化的進入新知識的學習,還能讓學生感覺到數學來源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雖然有些教學是建立在生活原型中,學生還是不解其意,原因是對學生學習起作用的是生活經驗,而非生活原型。我們要用學生的眼光看待問題,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讓教師從成人的思維迴歸到孩童時期的思維是件難事。這需要老師在瞭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下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上一些準備課,或者讓學生進行先期學習。

  二、持續的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又如何持續的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激發一下是不難的,難的是持續激發。在教學中,不僅要在教學起始階段,採取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更下功夫的是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採取對策,應用各種手段,不斷給學生以刺激,增強學生由於過程消耗逐漸降低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

  三、有效的學法指導

學法的指導要看每個教師的功力和經驗,是一個需要教師積累的過程,而不是複製和模仿出來的。這就需要教師的不斷努力尋求自身的專業發展。對自己定位、尋求方法、不斷的努力、思考與反思,只有自身的功力達到了,教學才能遊刃有餘,名師才能出高徒,課堂和教學中遇到的問題才能迎刃而解。

學生即種子,課程即種子,給以水分、陽光和雨露,纔會有生長的力量,纔能有花開的聲音,作爲一個教師,要修煉好自身,才能給學生清澈的水源,溫暖的陽光和甜甜的雨露,才能看到遍野的綠色和叢中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