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世說新語讀後感(精選10篇)大綱

世說新語讀後感(精選10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88W 次

讀完一本名著以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爲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那麼如何寫讀後感才能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世說新語讀後感(精選10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世說新語讀後感(精選10篇)

  世說新語讀後感1

古文,是中國文化的瑰寶,而《世說新語》就像無數寶藏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世說新語》敘事簡明,精煉生動,爲小品文之典範,詞彙之豐富,遠遠超過其他筆記小說,對後代的文學作品有很大的影響。

剛開始讀《世說新語》,總是囫圇吞棗着看,有些字詞的意思也不是很瞭解。後來,作爲“小書蟲”的我被《世說新語》中的一個個引人入勝的小故事所吸引,看得越發仔細起來,遇到不懂的詞句也會耐心的查《古漢語詞典》。大部分文言文不僅有趣,而且也帶着許多道理呢。

其中,“德行”篇中有一篇文章讓我記憶猶新: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朗曰:“幸尚寬,何爲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爲此耳。既以納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這篇文章的意思是:華歆和王朗一同乘船避難,有一個人想搭乘他們的船,華歆表示爲難。王朗卻說:“好在船還比較寬敞,爲什麼不可以呢?”後來強盜來了,王朗就想丟下那人不管了。華歆說:“開始我之所以猶豫不決,正是爲了這一點。既然允許他搭我們的船,怎麼可以因爲情況危急便把他扔下呢?”於是仍像當初那樣攜帶關照那個人,世人憑這件事來判定華歆、王朗的優劣。

王朗表面上大方,實際上是在不涉及自己利益的情況下送人情。一旦與自己的利益發生矛盾,他就露出了極端自私、背信棄義的真面孔。而華歆則一諾千金,不輕易承諾,一旦承諾就一定要遵守。我們應該向華歆學習,守信用、講道義,像王朗那樣的德行,是應該被人們所鄙棄的。

  世說新語讀後感2

《世說新語》是一本“奇書”,記述了後漢至南朝宋年間奇聞軼事。全書分爲德行、言語等三十六篇,是當時社會的真實寫照。一個個看似普通的小故事,卻蘊含着很多很深刻的爲人處世的道理。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荀巨伯不棄友》這一篇。

荀巨伯去看望生病的友人,卻遇上胡人攻打這片城池。友人讓荀巨伯離開,但荀巨伯卻執意留下,不願苟且偷生。胡人詢問荀巨伯留下的原因,荀巨伯說:“我的朋友負病在身,我不忍心丟下他離開,寧願自己代替友人去死。”胡人聽罷,便撤軍了。這座城池因此而得以保全。

友誼的文章我讀過很多,但這一篇卻讓我有一種特別的感覺:一份很“重”的友誼竟然不僅救了他人性命,更是拯救了一座城,乃至一個國家!堅守信義、對友忠誠、捨生取義,並把情意看得比生命還重要,這樣的人是我們所尊敬的,也是我們要好好學習的。

我又想起了另外一則寓言,讓我更深地體會到了友誼的“重量”。

一隻羊在爬山時把腿摔斷了,它請求驢把它揹回家,驢提出要十斤山芋才肯背。牛見了,一句話都沒說,就把羊背了起來。驢問牛,羊給了多少斤山芋。牛說:“千斤,因爲友誼的分量重千斤啊!”

現在流行一句話,叫做“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顯示出很多人友誼的脆弱和膚淺,表面上看起來“甘若醴”,其實經不起任何考驗。荀巨伯冒着生命危險也要保護他的病友,正是因爲他們的友誼建立在道義基礎上,這樣的友誼,纔是君子之交,重如泰山。

交友當交荀巨伯。如鍾子期和伯牙,如鮑叔牙和管仲……

  世說新語讀後感3

《世說新語》是南朝劉義慶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一本書。全書用文言寫成,分爲言語、德行、政事、文學等三十六門,其中的不少故事既有很強的哲理性,又不乏趣味性,篇篇短小精悍,有的甚至只是幾句話,但就在這些記錄人物言行舉止的文句中,我們卻可以體會到魏晉時代濃郁的政治氛圍和人物特色。

今天,我讀了《世說新語》裏的一篇文章。這則故事的大意是這樣的:華歆和王朗一起坐船避難,有一人想搭他們的船,但卻遭到華歆的反對。王朗不解地說:“正好船還寬敞,爲什麼不可以呢?”華歆最後答應了。後來追兵即將追上,王朗又想拋棄那個人。華歆說:“之前我猶豫不決,原因就在於此。既然已經答應了他的請求,怎麼可以因爲情況緊急拋棄他呢?”世人便根據這件事判定華歆和王朗作的德行優劣。

這個故事中的華歆剛開始對於別人的請求猶豫不決,看上去似乎不近人情,王朗的表現更貼近喜歡的答案。但是,後來追兵到來情況緊急時,那個想拋棄那個人的真正寡情人卻是王朗!關鍵時刻,心裏只想着自己,沒有責任心,太自私。而華歆,雖一開始拒絕,但一旦答應了就堅持到底,這說明他既是一個重誠信、守承諾的君子,又是一個遇事深思熟慮、穩重靠譜的人。

子曰:“信近於義,言可復也。”就是說,只有合理的的承諾,纔有實現的可能。承諾之前必須深思熟慮,量力而行,不能爲了沽名釣譽而輕易許下承諾;而一旦做出承諾,就必須負責到底,因爲承諾即意味着責任。

生活中,我們也要像華歆一樣才行,做一個有責任心、敢擔當的人,做一個品德高尚的人!

  世說新語讀後感4

看到《世說新語》的書名,就莫名其妙的有一種“高大上”的感覺,甚至認爲這是一本現代書。但事實並非如此,據說《世說新語》編於南北朝時期,是一本收錄歷史故事的書。

終於拿到這本書,我翻了翻,卻有了一個“重大發現”——啊?這本書不是收錄故事嗎?怎麼全是文言文!我對文言文並不感興趣,覺得沒意思,便把它放下了。可再回頭看時,卻被它深深吸引了。

原來《世說新語》分爲三十六章,每個章節都記敘了一種思想或行爲,收錄了一定篇數的歷史小故事。而每篇故事下面,都標有註釋與譯文。這下我就能閱讀了。

那麼,《世說新語》都講了些什麼?它裏面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名人軼事,比如管寧割席、廣陵散絕等,還有許多我從來沒有聽說過的故事。通讀下來,真是收穫多多。

讀了這本前無古人,也許會後無來者的好書,我心中真是感慨萬千。

首先,這本書編得非常好,它把歷史濃縮成短小精悍的小故事,讓人讀起來就好像在看一本故事書,而不是單調的歷史記載。而且它把諸多故事進行了分類,分成三十六章,讓人查閱起來很方便,一目瞭然。

其次,它通過故事傳播着道理,看着一個個形象生動的人物,我們就會明白,哪些人是學習的典範,哪些人是“負面教材”。

最後,這本書讓我收穫了許多知識,不僅讓我認識了歷史,還讓我學到了古文。古文讀多了,就會慢慢發現其中有的規律,進而瞭解了古文的規格與韻律。知道了古文的字代表什麼意思。這樣一本好書,誰會不喜愛它呢?

《世說新語》讓我眼界大開,沒有想到歷史遇見古文竟然能碰出知識的火花。真心希望大家一起來讀這本好書,感悟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文明歷史!

  世說新語讀後感5

初中時聽說劉慶義的《世說新語》,直到大學才通讀了一遍,讀之不忍釋卷,深深地被這本書吸引,一樁樁小故事,一個個栩栩如生的人物,如行林蔭道上奼紫嫣紅令人目不暇接。此刻又重新從市圖書館借了本來看,如同老友相見,分外親切。孔子說:述而不作,這述又何嘗不是作?王夫之主張“六經注我”,也就是用自我的話語體系去闡釋六經,舊瓶裝新酒,經典著作就是一張皮,每個人都在上方衍生出許多毛毛來,西方有諺: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在讀書上我向來主張“誤讀法”,就是作者本意可能並非此意,你或顛覆或曲解作者意思,卻到達一個好的效果,這也是可取的。《韓非子》裏有一個小故事說一個楚國人給燕國的相國寫信,因爲是晚上寫,光線不好,楚國人就吩咐手下:“舉燭”,邊說邊寫順手就在信上寫了“舉燭”。燕國的相國收到信了,打開一看有“舉燭”二字,不禁感嘆:“舉燭就是崇尚光明啊,這是讓我們選拔任用賢能的人。”相國把他的“誤讀”給王說了,王大喜就照做了,燕國變得國富民強了。像一本《紅樓夢》讓多少誤讀紅樓又自稱研究紅學的人吃上飯,這“誤讀”多好啊。

所以我看《世說新語》的讀書心得將不拘於字句的解釋、不拘於時代的考量、不拘於玄理的考辨,隨心所欲,信馬由繮,想到哪兒寫到哪兒,記錄腦海火光一閃,這也是我把這篇文字分類到隨筆的地方。這樣做可能會對《世說新語》的理解多有謬誤,再加上本人馬克思主義理解不深,可能會有不馬克思的地方,科學學得不好,可能會有不科學的地方,難免貽笑方家,歡迎批駁、指正、賜教。

  世說新語讀後感6

最近,繼龍應臺的“人生三書”後,我們班又讀完了《世說新語》。它是中國南朝時期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它主要記敘了士人的生活和思想及統治階級的情況,反映了魏晉文人的思想言行,上層社會的生活面貌。如果我們從詩的角度對這部中國最早的志人小說重新進行解讀,則不難發現,這部以記寫帝王將相、名士風流遺聞軼事爲主要內容的的古典作品呈現着鮮明的詩性品質,放射着奪目的詩性光輝。

它由36個主題作爲一章的標題,分別是:德行、言語、政治……,每篇裏都有數量不定的小故事。每個小故事雖然大多都只有寥寥數語,但卻也引人深思。我讀的時候,有許多故事都沒讀懂。故事中有許多人,他們說的很多話看的我雲裏霧裏,可能這就是它的高深之處吧。

書中經常會用到許多巧妙的比喻,和一些巧妙地回答,這些很多都是在《言語》篇中,其它篇也有不少,因此很容易讀到這些小故事,印象最深的就是:鄧艾口吃,語稱“艾艾”。晉文王戲之曰:“卿雲‘艾艾’,定是幾艾?”對曰:“‘鳳兮鳳兮’,故是一鳳。”

在這個故事中,鄧艾聽到文王的問題後,鄧艾有一點不滿的情緒,但是很鎮定,他沒有直接回答,直接回答的結果不是得罪人就是自己變成一條搖頭擺尾的狗。偏偏鄧艾讀過一點書。他說:“鳳兮鳳兮,也就只有一個鳳。”這個回答利用了巧妙的比喻成功的化解了那份尷尬,真是了不起。

如今,《世說新語》除了文學欣賞的價值外,人物事蹟,文學典故、等也多爲後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對後世筆記影響尤其大。《世說新語》的影響、魏晉風度的風範已深深地紮根於知識分子心中,它所體現的理想的、審美的人生境界成爲中國知識分子永遠的追求。

  世說新語讀後感7

“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這是適時的自嘲,是一種語言的藝術,同樣也是一種生活的態度。

這句話出自《世說新語》簡傲三,講得是鍾會請衆名士拜訪嵇康卻被無視,當他準備離去時,嵇康問道:“何所聞而來?何所見而去?”鍾會答:“聞所聞而來,見所見而去。”意思是:我聽到我所聽到的而來,我看到我所看到的而去。這實際就是句車軲轆話,但在鍾會這裏卻有了不一樣的效果。在良久的等待後,鍾會面對嵇康率性的問話,以問爲答,在自我解嘲的同時,展現了與嵇康相同的曠達的生活態度,留下了這段佳話。

這就是自嘲的妙處。

自嘲要用,要會用。首先得判定是否需要,鍾會面對尊敬之人,自然不能也不會爲等待生氣。嵇康發問何嘗不是鍾會展示自己的機會?

其次看場合、氣氛等。大家都是不羈之人,鍾會適時適事的侃上幾句,不僅能讓自己體面脫身,打破尷尬的局面,又能展示自己豁達大度的胸懷,何樂不爲呢?而如果不分場合自嘲,恐怕就是自己不自信的心理作怪了。

自嘲是幽默的最高境界,能合適地運用自嘲的人絕對是一個自信的人。因爲自嘲是拿自身的失誤、不足甚至生理缺陷來“開涮”。不羞不恥不遮掩,反而將它們放大、誇張、剖析,最後還要會引申發揮、自圓其說,所以會自嘲的人同時是一個聰明的人。抗戰勝利後,張大千的好友爲張大千踐行,特邀梅蘭芳作陪,宴會伊始,大家請張大千坐首座。他說:“梅先生是君子,應坐首座,我是小人,應坐末座。”衆人不解其意,張解釋道:“俗話說’君子動口,小人動手’梅先生唱戲動口,我作畫動手,我理該請梅先生首坐。”張大千自嘲爲小人,看似自貶,卻在幽默中將尊敬之情表達得淋漓盡致,這也正是張大千的謙遜和豁達的人格魅力。

當然,我們必須清楚,自嘲不是自我辱罵,不是出自己的醜,一定要把握分寸。

學會自嘲,巧用自嘲,不僅體現你的語言藝術,更是你豁達的人生態度。

  世說新語讀後感8

滕梓帆《世說新語》是由南朝宋劉義慶等文人編寫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裏面的小故事有一千多則,每一篇小故事都讓我受益匪淺。

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或獲得財富,應當經過自我的誠實、努力。而華歆呢卻總想着不勞而獲,對於有着華麗車馬的貴人十分羨慕,而把自我應當做的,努力讀書提高自我的本事,實現人生目標忘到了腦後。這樣的人喜歡投機取巧,爲到達目的,什麼壞事都能做得出來。所以,管寧看不起他,選擇了和他斷交。其實我們身邊也有這樣的'人,愛貪小便宜,愛慕虛榮,總想不勞而獲。

這篇文章告訴我們做事要專注,不能三心二意。“一寸光陰一寸金”,作爲學生,我們上課時必須要提高效率,珍惜課堂的每一分鐘,認真聽講,及時消化吸收所學的知識。學習之餘,還能有時間做自我想做的事情,提升自我的綜合本事。而我們身邊有些人,卻不懂得之個道里,課堂上儘管一聲不吭,但始終處於遊離狀態,什麼也沒聽進去,還不得不靠課後很辛苦地花很多時間低效率地補課。

就拿“管寧割席”一文來說,這篇文章講述了兩件事,其一是,三國時期的管寧和華歆在一齊鋤地種菜。他們看見地上有一片金子,管寧把金子當作瓦片一般,視而不見,依舊揮鋤種地,而華歆卻想要拿起來,據爲己有。其二是,兩人在一張涼蓆上讀書,有華麗的馬車經過,管寧不予理睬繼續讀書,可是華歆卻丟下書本跑出門外湊熱鬧。管寧於是割席和他絕交。

“學弈”這篇文章也同樣令我印象深刻。弈秋是全國最會下圍棋的人之一。他教兩個人下棋,其中一人專心致志聽弈秋的教導;另一個雖然看似在聽,心裏卻想着有天鵝飛來,要拿弓箭去射它。即便兩個在一齊學習,效果卻天差地別。其實這並不是他們的資質有差異,而是因爲做事的專心程度不一樣。

《世說新語》中儘管都是一個個小故事,可是都蘊含着很深的哲理,讓我們感悟很多,真是一本好書。

  世說新語讀後感9

這本書是初二時老師發給我們的,班裏人人一本,起初,捧着她我並不開心,我不喜歡文言文,因爲每每語文考試時,最令我頭疼的不是繁瑣的閱讀,不是麻煩的作文,恰恰就是那簡短的文言文。就是這一小段文字,我卻幾乎看不大懂,半猜半會的勉強去寫題目。

《世說新語》這本書是一部記述東漢末年至東晉時豪門貴族和官僚士大夫的言談軼事的書,一個個剪短的篇章都是一篇篇有趣的故事。這本文言文體現了中文的博大精深,幾個字卻能表達出豐富的內容。敘事簡明,精煉生動。對於這本好書,我也有在摘抄,摘抄《世說新語》的過程中,我常常能悟出古人美好的品德。每讀一個故事我就能有心得體會。這樣摘抄久了,藉助每篇文言文下的翻譯和導讀,我能瞭解很多故事,先自己揣測全文的意思,再看看翻譯,查漏補缺,在文言文閱讀方面也有了不少提升。

德行、言語、政事、文學、方正等三十六類,我領悟最深的是《德行》。《捨生取義》中的荀巨伯面對胡賊攻郡,“寧以吾身代友人命”,雖然我不太相信最後的結局“遂班軍而還,一軍並獲全”。但我想已經是對荀巨伯很大的讚美了,危難之中不棄朋友,可謂是充分展示了捨生取義的意思。胡賊的撤軍也展現了東漢以德爲上的人物評價標準。宋劉辰翁雲:“巨伯固高,此賊亦當入德行之選矣。”這種品德是珍貴的,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在看過《國寶之忠》的正文後才知道,這個忠理應打上雙引號,奸邪的王國寶知道自己的才能不如王徇,就阻撓孝武帝見王徇之事可見他的陰暗心理和卑劣行爲。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是我們應該警醒自己不能犯的錯誤。對待比自己能力強的人,應該尊之敬之,向他學習,憑藉自己的努力超越他,而不是阻礙他爲國家作貢獻,用一些卑劣的手段防止他威脅到自己,這是自私愚昧的行爲,孝武帝親近他,是一種可貴的信任,而他的做法是對這一信任的踐踏。

《世說新語》是一本好書,對人的道德思想以及文言文功底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好處,讀過它後,真心的希望大家一起。

  世說新語讀後感10

《世說新語》每章節都是簡單的交代一件事或一個人,並不給出自己的評價,讓讀者有了獨立思考的空間。所以這是一本非常客觀的書,非常尊重每一個人物原本的樣子,不誇張,不渲染,謝安算是其中最受推崇的人了,《雅量》篇裏幾乎都是他,然而書裏也收錄了幾篇可以看出他缺點的,這樣沒有一個人是完美的,也就使每個人都豐滿·立體·現實。

書裏反差最大的,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在《德行》中,講管寧與華歆決裂還有王朗學華歆不成的兩篇了,這兩篇是緊挨着的,然而前一篇中華歆還是一個不專心鋤地,讀書而被外物干擾的人,從而招致管寧與他絕交。後一篇就變成了在見識和氣度上的楷模。一開始我甚至以爲自己看錯了,因爲之前總認爲古代的賢人們不論何時何地總是賢能的完美無缺的,現在看來並不盡然。一個人好的一面恰好是那個時代在推崇的,於是便爲賢士。而華歆的不專注是管寧所厭惡的,於是他們做不成朋友。

我非常羨慕《世說新語》中描寫的當時士族們的生活,似乎總是那麼悠閒,每天遊山玩水,寫寫書法,寫寫文章,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我願生在那樣的時代的名士家中,日日品酒賞花,定能成就一身風流。然而透過士族們悠閒奢靡的生活,也可窺見當時百姓的疾苦,而名士們清閒生活的背後大多是政治上的不如意。名士們表面過着悠閒生活,內心也許非常苦悶抑鬱。這樣一想,清閒對於他們來說何嘗不是一種酷刑。

最後要講其中我最喜歡也最感到疑惑的一篇,有關小時候的晉明帝。晉明帝的父親元帝兩次問他長安和太陽孰近孰遠,得到的兩次答案卻是截然相反的。我反覆讀了多遍,只能理解第一次他說太陽遠過長安是爲了寬慰父親。而後一次說長安遠過太陽我卻始終想不通,只是這個小孩子在表達自己對長安的思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