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梅雨之夕讀後感範文大綱

梅雨之夕讀後感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19W 次

梅雨之夕讀後感(一)

梅雨之夕讀後感範文

初讀《梅雨之夕》這篇文章,第一感覺就是清新,細膩,作者敘述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人物也十分簡單,但卻能用優美的文字將人物內心刻畫的極其傳神,直達讀者的內心,引起共鳴,從而大大提高了文章的質量與藝術性,頗有四兩撥千斤得到技巧。

文章初始,作者並不急於切入主題,而是以梅雨將自己的思緒慢慢飄散開,作者也並無特別的怨恨喜怒情緒,只是如普通人一樣的平常心態走在路上,思緒隨着眼前的景物而不斷跳躍,毫無目的,隨心所欲,甚至有些乏味,就在讀者就要睡着的時候,作者才筆鋒一轉,將以後的墨水全部集中於一個偶遇的女子身上,男人注意女人並不一定那女子要有傾城傾國之貌,但卻可以令人眼前一亮,作者所遇女子並不一定漂亮,但卻有自己獨到之美,於是作者開始將自己的集中於她的身上,留意其容貌,表情,乃至一舉一動,猶如欣賞一件藝術品,努力發現其身美的所在,一直有了進一步接近的衝動,何況手中的傘是個極佳藉口工具,但理智制止了他的行爲,於是一段精彩的內心矛盾就此展開。

內心矛盾的刻畫是這篇文章的精彩之處,作者想與女子交流卻又怕唐突佳人,想借傘幫忙又怕引起誤會,想問清女子身份卻又欲言又止。另外一點,作者是以第一人稱來描寫自己的內心活動,而對於女子內心卻絲毫未提,我們也一直不知道女子對作者是何種態度。在其中作者甚至作者甚至於用自己對女子內心的猜想也不對女子的內心進行直接的描寫,這無疑大大延伸了我們的思維空間,而最後,作者也未點明女子的真實身份,不知她是不是自己的初戀情人,那份對初戀感情的惆悵與依戀無疑會打動很多人,我們也不知道女子從何而來,要到何處去。這更加深了我們對那女子的朦朧感,再造就文章美的.同時也造就了女子美。有些東西是不可說破的,正所謂霧裏看花纔是最美的,人與人之間的邂逅猶如一杯美酒,而其中的朦朧感正是醇厚與悠揚的酒香,讓我們在以後的日子裏慢慢品味,而當我們想入紛紛,恍若隔世的時候,也就是我們被這杯美酒灌醉之時!

梅雨之夕讀後感(二)

看完此文,我想,作家施蟄存先生定是將自己的浪漫文人主義情懷全部給予了主人公——一個民國年代大上海的小職員身上。施蟄存先生自己的姓名中有一個“蟄”字,讓人很容易想到“驚蟄”後油又酥的春雨。他定是喜好詩情畫意的大自然的,故能品味出雨水灑落人世的美感的,可能正是這樣,他讓他的這位主人公也義無反顧的愛上了雨,愛上了在雨中漫步的感覺。而主人公的內心豐富而多樣的情緒和腦袋裏輾轉回旋的的思緒,一點也不比好萊塢老片《雨中情》的歌舞來的遜色。

你可以說主人公是個猥瑣的、善於意淫的、緊縛手腳的膽怯的小男人,在看見心儀的女子之後滿懷躍躍欲試的激情隨後又不時跌撞於道德和倫理的籬笆之間,因爲作者在文章後半部大段大段看似毫無意義的心理描述中直白的表現出了這一點。

但同樣的,從作者的描述來看,主人公也是一個善感、多情的、有理的男人。他估計念過不少書(後面有提到他喜歡浮世繪畫風的一位日本畫家),身上自然而然表現出的,是一種紳士一樣的溫雅、儒士一樣的平和的態度,以及小資產階級特有的追求精神享受、內心自足的“我思故我在”的性格。在上海這個從來就是快節奏的現實的充滿利益關係的大都市中,他的與衆不同立刻顯露無疑。

可顯然的,他無所謂。他不顧忌同事異樣的眼光,也不像大衆一樣急於在暴雨中趕路。在完全可以坐個黃包車或是電車免受淫雨之苦的時候,他覺得,既然寓所離得近,不如在雨日也步行回家。在別人在橋上步履匆匆的時候,他只是悠悠的發出一聲感慨,反正淋溼是早晚的事,何不偷得着浮生半日閒,細細品味這晶瑩通透的雨和這繁忙的雨中世界呢?作者賦予主人公的這般淡然瀟灑的性情,頗有一種“我笑他人看不穿”的出世之味。

好吧,你一個人走着,體味着,感慨着也就算了。可偏偏這時候,作家拓展了一下思路,發揮了一下戲劇的張力,於是,一輛電車兀自出現了,出現也就出現了,偏偏又走下來一位文秀的氣質型美女。

完了,作爲讀者的我心領神會。古往今來古今中外美女都是文人的繆斯,而不僅貌美又氣質端莊嫺雅的美女對於文人更是致命的誘惑啊。果不其然,任主人公怎麼淡然怎麼瀟灑自如,他本來就多情善感的精神防線也一下子被擊潰了,這簡直是一見鍾情。

緊接着,作者開始了他大篇幅的心理的描寫(作者絕對是個弗洛伊德迷),主人公在見到姑娘的第一眼即迷上了她,情不自禁的尾隨着沒有任何雨具的她來到一屋檐下避雨(窘迫的是自己是有柄大傘的人)。他腦子裏“自己已有家室”這個念想轉瞬即逝——給姑娘被雨打溼後綢緞衣裳貼於身上而顯露出來的柔美線條帶來的視覺衝擊給衝的一乾二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