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有感大綱

讀《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有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48W 次

在暑假裏,我花了近一個月時間,認真閱讀了《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這本書是關於新教育“完美教室”敘事系列之一。書中講述了一些班主任如何成功締造完美教室的一個個真實的例子。書中所敘事的完美教室都有屬於自己的班徽、班級格言、班級目標,甚至是班花。這些所起的作用實質是激勵學生,讓學生生活在一種氛圍之中,慢慢的潛移默化的改變着自己,積極的影響着自己,讓一個個的孩子感到在教室裏無比的愉悅,體會到學習生活是無比的幸福。我在讀後深受啓發,在此談一點自己的心得。

讀《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有感

一、打造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是締造完美教室的總體目標

剛聽說“完美教室”,很多人都想知道到底什麼是“完美教室”的確切答案。朱永新教授沒有給出,許新海博士也沒有給出,在這本書裏,來自海門的各所榜樣學校的榜樣教室也沒有給出準確的定義,他們只是用一個個榜樣教室的展示來詮釋“完美教室”。

這些榜樣班級“完美教室”的展示體現着特色鮮明的班級文化。“智慧樹班”“百合班”“陽光天使班”“七色光班”“螞蟻班”,一個個富有個性的班名;《無與倫比》《怒放的生命》《我們是追夢少年》《和你一樣》《左手右手》,一首首積極向上的班歌;“旺達節”“犟龜節”“讚美節”“種子節”“自信節”,一個個內涵豐富的班級節日,這一切無不體現着各自獨特的班級文化。這些榜樣班級的教室佈置,班級願景、班規,以及鮮明的班風、學風、吉祥物、班徽等,無不洋溢着個性鮮明的班級文化氣息。

看着這些“完美教室”的榜樣班級故事,我被深深吸引,而魅力就是班級文化。打造有特色的班級文化是締造完美教室的總體目標。班級文化,是一個班級的靈魂,營造出富有個性,並深得孩子們認同的班風學風,這些無疑是增加班級凝聚力的有效途徑。試想一下,在一個有着共同願景的班級裏學習生活該是多麼幸福的事啊。

二、締造完美教室離不開班級課程——“全人課程”

朱永新教授說過:“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使學生成爲他自己。”這也是完美教室的完美之處。完美教室有自己的價值體系,要培養學生成“人”,許新海博士把這種富有特色的班級課程稱之爲“全人課程”。“全人課程”包括人格課程(公民與生命)、書香課程(文學與主題)、學科課程(語數英理想課堂)、社團課程(藝術、體育、科技、社會實踐等)、以新教育六大行動、每月一事貫穿;用主題統整。這個是難點,一需要很長的時間,二需要老師的熱情、執着,我想可以有選擇性的部分切入。

“決定教育質量的,不在於學校的華麗與否,而是決定於是誰站在講臺上,他又在講着什麼樣的課。”完美教室的打造是一個非常辛苦的過程,不僅需要教師們癡迷於教育,更需要有創造性的活動,要善於不斷挖掘學生的生命潛能,找到一系列適合的教育載體,讓孩子在教室裏不僅學到知識、技能,同時也使身心、人格得到健康發展。

我也曾經有這樣的疑問:我們普通的老師能夠創造出卓越的班級課程嗎?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了答案。

如果我們的目光由分數轉向生命,如果我們的目光由結果轉向過程,如果我們把師生生命的成長與完善視爲最重要的目標,那麼,我們都能創造出卓越的課程。

朱永新教授指出:“每個孩子每天早晨期待着到教室,不知道今天老師又帶來什麼新的東西,一天的時間真的是非常短暫,這就是完美教室。當然,要做到這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是靠完美的課程來構成的,不僅是靠儀式、靠活動、靠慶典。同時,課程的目的是指向生命的,教育的最高使命是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最大的張揚、最大的成長。”

百合班的孩子很幸福,百合班的老師很幸福,這種幸福源於老師根據孩子生命成長的需要,創設了“夢想課程”“書香課程”“學習課程”“生活課程”“愛的課程”等等。百合班的.孩子生活的每一個階段都與夢想相伴,與經典相隨;百合班的孩子會讀書,會學習,會生活,會愛就是得益於以上課程的開發。所以,請相信自己,相信歲月,總有一天,中國會創造出更多的“第五十六號教室”。

朱永新教授指出:一個教室,一個生活於同一個教室中的人,應該是一羣有着共同夢想,遵守能夠實現那個共同夢想的卓越標準的同志者。他們彼此爲對方的生命祝福,彼此爲生命中偶然的相遇而珍惜珍重,彼此作出承諾,共同創造一個完美的教室,共同書寫一段生命的傳奇。

誰都想完美,但完美沒有一個終點,正如許新海博士所說 “完美永遠是一種朝向”,亦如朱永新教授所說“做,就對了。”讓我們一起朝向完美的前行,在新教育同仁的相互鼓勵與共同行動下,期待屬於自己的一次又一次慶典。

當我們在愛的學習之路上不斷進化時,粗枝大葉的愛漸漸被細針密縷的愛所代替。這期間,專業修養的提升、家庭身份的變化、個人成長的進步,都共同指向角色溝通的領悟和精進。在生活合力的作用下,在對美好教育的期盼中,我們慢慢學會靜觀、默察和體貼。我們變得細膩以傾聽每一顆跳動的童心,我們變得周密以免錯失任何教育良機。

在細耕式的師愛模本中,教師們找到了自身的價值向度,卻也有很多人迷失其中。於是,我們也看到不少善意的強迫和隱私的越界。若是在溫和或讚許的語氣下,誘導學生開展違背學習規律之訓練;爲了走進學生心裏,窺探其隱私,或爲了幫助學生獲得廣泛同情,公佈其隱私;將師生日常交往的一切生成爲細密的教學資源,無時無刻不予以教導而不懂留白的,皆可視爲過度之愛——“愛之太殷,憂之太勤,旦視而暮撫,已去而復顧”——都難免淪爲守護式的脅迫。

愛是教育的題中之義,卻非教育的全部。在教育的無數樣本中,深富思考性之愛才能勝任育人之職。人與人,心有不同;此時彼時,心亦不同。這意味着在貼近每一個個體的差異時,愛不再是千人一面,而是量度出每一個最恰當之距離,並在此或長或短的距離造成的緊張中,堅定地在場,深切地觀望。而這,深於一切溫柔語言,一切複雜技法。哪怕有時只是無言的遙望,有些學生卻能得到最好的滋養。

我們經常感動於爲師者充滿細節性的關愛,但最讓人心嚮往之的傳奇是—她來到課堂上,還未啓口,便照亮課室的每一個角落.....在舉止投足間,在面部表情裏,那充滿深愛的關懷暗語早已投遞到每一個學生心間。假如,愛能以此形式抵達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孩子都感受到自己正被關注,那麼有誰說,這不是愛最非凡的圓融呢?

從教育生活的角度來說,新教育的夢想就是想讓所有的人能夠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書中提到了一個四葉草班,什麼是四葉草?據說是夏娃從伊甸園帶入人間的草。本來是三葉草,有一個三葉草故事家族的公益組織,專門做親子閱讀。每10萬株三葉草中有1株四葉草,第四片葉子就是幸福,所以幸福不容易。我們的孩子在說幸福就真的幸福了嗎?我們的教師在教室裏說幸福就幸福了嗎?有的時候幸福是裝出來的,有的時候幸福是喊出來的,但是隻有當幸福從心田裏流淌出來,纔是真正的幸福。只有當教師、孩子們的生命在教室裏開花的時候,只有當教師找到職業的尊嚴的時候,只有當他感受到自己真的在拔節成長的時候,只有在他讀書,書中的思想和他大腦中的建構產生共鳴的時候,他想說的話被別人說出來的時候,他才感到幸福。

在讀《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過程中常常會想到這句話。

“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首先要愛自己的教育對象、關注自己的教育對象。要關注到教室裏的每一個孩子、每一個角落,特別是要關注已經被家長放棄的孩子,守住每個孩子的心靈。真正愛孩子,纔會真正的愛教育。愛教育,纔會在教育生活裏找到幸福,纔會在教室裏找到幸福。

師生的幸福在那裏體現呢?正是在教室裏,因此締造完美教室才能真正讓學生體會到教師之完美,生活其中之幸福。

也許有人會說,打造完美教室誰不會啊!不就是把教師佈置的美麗一點,看着舒服一點嗎?錯了,完美教室的締造不是追求的外在的美,而是締造內在邏輯美它不是花架子,不可能讓學生一直保持着那股新鮮勁,等審美疲勞之後將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要打造完美教室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僅是靠儀式、靠活動、靠慶典。那是靠偉大的課程來構成的:如“書香課程”、“ 經典誦讀課程”、“節日課程”、“生日課程”等等。同時課程的目的是指向生命的,教育的最高使命是讓每一個生命都得到最大的張揚、最大的成長。 完美教室的締造離不開我們的每一個教師和學生,所以只有讓每一個教室的設計師們真正體會到其中的樂趣和幸福才能締造出更完美的教室和更持久的完美教室吧!

在《一間可以長大的教室》一書中,讓我明白的教室的真正含義。它早已不是我以前心中的那所房子,也不僅只是知識的灌輸地,教室是一個和孩子們一起步入經典世界的殿堂。是孩子們的另外一個家,孩子習慣的養成,性格的錘鍊都受這個家的影響。教室更是個神奇的地方,在那裏,任何人都可以獲得成長,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呼吸。它是師生共同生活棲居的家園。決定一間教室的,不是一間教室的硬件,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講:只要有學生,就能在教室裏創造奇蹟。這對我們農村教師來說,是個莫大的鼓勵。讓我們知道如何在自己的崗位上創造奇蹟。關注教室裏的每一個孩子,每一個角落,守住每一個孩子的心靈。

看着看着,讓我想起了雷夫老師說過的一段話:“一間教室能給孩子們帶來什麼,取決於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處流動着什麼。相同面積的教室,有的顯得很小,讓人感到侷促和狹隘;有的顯得很大,讓人覺得有無限伸展的可能。是什麼東西在決定教室的尺度——教師。他的面貌,決定了教室的內容;他的氣度,決定了教室的容量。”

這本書讓我再認識了《新教育》,“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是新教育人的一句口號。也爲我指明瞭未來的方向。讓我練習着如何在自己的教室裏書寫教育人生。以前,我總是邁不出有力的步伐,總認爲自己不是在塑造靈魂,而是在原地遲疑,在今後的教學中,爲了學生的成長,我要找到自己的切入點,紮實的走好每一步。

讓每個生命在教室裏開出一朵花,讓你的生命和孩子的生命都在教室裏開出一朵花來,這是我們締造完美教室的最高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