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雷鋒的故事》有感小學範文大綱

讀《雷鋒的故事》有感小學範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1.05W 次

篇一:視誠信如金——讀《雷鋒的故事》有感

讀《雷鋒的故事》有感小學範文

近段時間,我懷着激動的心情,認真閱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的確,雖然雷鋒叔叔的一生是短暫的,但是他的精神長存,永遠是中華民族精神文明建設的指路座標。

縣委書記的愛人託雷鋒幫孩子買一頂帽子,隨手掏給他五元錢。可是,雷鋒叔叔把買來的帽子交給縣委書記的愛人時,卻找還她七元錢。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縣委書記的愛人把兩張五元的錢當成一張給了雷鋒。雷鋒叔叔不爲蠅頭小利所動,視誠信如金,微笑着對縣委書記的愛人說:“您把兩張五元的新票子當成一張給了我,花三元錢買了一頂帽子,正好找回七元嘛!(詳見《雷鋒的故事》30—34頁。)

上面的這個故事讓我深深地感動了。須知,在上世紀六十年代,五元錢並不是小數目(這是我從爺爺奶奶經常講的.故事中知道的),可以辦很多事情。那時候,五元錢可能比現在的五千元作用更大。我還知道,雷鋒叔叔那時候生活並不富裕,卻能夠恪守中華民族視誠信如金的優良傳統美德。僅憑這一點,雷鋒叔叔就將永遠是我的榜樣。

現在,我們的社會正處於轉型期,多元的價值觀相互碰撞,利己主義,拜金主義相對擡頭,整個社會的誠信體系岌岌可危。蘇丹紅、地溝油、毒膠囊等製假售假的事件層出不窮,真的讓人憂心忡忡,感到誠信已如黃鶴般一去不復返了。

令人欣慰的是,黨和政府從來都沒有放鬆對精神文明精髓的誠信構建,大力倡導構建誠信社會,收到了顯著的成效。全國各地都涌現出了許多誠信做人,以誠信爲本的先進事例,真的讓我感慨萬千。

古人云:人無信不立。我想:這是社會的基本道準則。現在,我們西昌正在搞“雙創”活動,更需要我們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視誠信如金,提高西昌的知名度和軟實力。

篇二: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精神不能丟——讀《雷鋒的故事》有感

雷鋒,是一個神奇的名字;雷鋒,是一個符號,代表着中華民族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精神。

正是帶着這種高山仰水的崇敬之情,這段時間,我閱讀了《雷鋒的故事》這本書。從書中我知道,雷鋒叔叔從小就吃過很多苦,受過很多罪,是共產黨、解放軍把他從水深火熱之中解救出來。正是懷着這種樸素的階級感情,當雷鋒叔叔自己也成爲一名光榮的人民解放軍戰士後,他不怕苦、不怕累,別人不能吃的苦他吃,別人怕累的工作他搶着去做。

驕陽似火的八月,雷鋒和戰友們去一個偏僻的新建工廠工作。冬天,山區的天氣格外寒冷,給施工帶來很大難度。領導把和泥這項又髒又累的工作交給雷鋒叔叔所在的班,由於和泥速度慢,每天都完不成任務。雷鋒叔叔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帶領戰友們,每天天沒亮就起來和泥。(詳見《雷鋒的故事》74頁)。

和雷鋒叔叔比起來,我真感到無地自容。記得那是一個週末,媽媽有事出去了,讓我自己洗衣服。我心想:水這麼冷,不把手凍壞纔怪哩。於是就沒有洗。還有每次學校大掃除,我很多時候都是在濫竽充數,不出實力,只是象徵性地用掃把扇一扇。歸根結底,我就是缺少雷鋒叔叔那種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精神。( )

我知道,隨着改革開放的步步深入,人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加上我們現在大多是獨生子女,爺爺奶奶,爸爸媽媽把我們視爲掌上明珠,總是力所能及地在物質生活上滿足我們。於是,部分同學就滋生了奢侈浪費的情緒,攀比心理嚴重,講究穿名牌,玩高檔手機,吃飯時挑三揀四,不愛吃的東西就毫不悋惜地倒掉。他們把自己當做“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別說艱苦奮鬥、吃苦耐勞,就連簡單的生活自理都成問題。更爲嚴重的是,極少數同學在學習、生活中怕苦怕累,缺乏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精神,遇到學習、生活上的困難就望而卻步。

自本學期開學後,我們學校利用升旗儀式,班隊會等多種形式,教育同學們一定要向雷鋒叔叔學習,決不能丟掉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雷鋒精神。我相信,通過“學雷鋒,見行動”的活動,艱苦奮鬥、吃苦耐勞的雷鋒精神一定會在我們心中開花、發芽、生根、結果。

篇三:讓你、我、他都成爲雷鋒吧——讀《雷鋒的故事》有感

有這樣一位叔叔,他來到這個世界普普通通;離開這個世界平平靜靜,但是,在中國960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他卻令人耳熟能詳,讓人敬仰,他就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雷鋒。

正是懷着這種激動的心情,近段時間,我虔誠地閱讀了老師向我推薦的《雷鋒的故事》這本書。看完書後,我掩卷沉思:的確,雷鋒叔叔是偉大的,但又是平凡的,他做的事,只要我們願意,都可以做到。就拿雷鋒叔叔在暴雨中送雨衣給一個素不相識的婦女來說吧。那是1961年,雷鋒奉命到瀋陽去,爲了趕早車,他五點多就出發了,他看見一位素不相識的婦女揹着一個孩子,手裏還牽着一個小女孩站在雨中,於是急忙跑過去,把雨衣給婦女披上,背起小孩,把他們送到車站。

就是這樣一件平凡的小事,卻彰顯了雷鋒叔叔助人爲樂的可貴品質。說實話,這樣的事,如果我們願意去做,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做到。助人爲樂本應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然而令人遺憾的是,現在許多人都冷漠異常,公交車上註明的“老、孕、殘”專座,被身強體壯、精力充沛者搶坐。南京的彭宇叔叔,像雷鋒叔叔一樣,好心將跌倒在地上的老奶奶扶起來並送到醫院,卻毫無來由地被告上法庭。這樣的事例多了,人們都只能無奈地選擇明哲保身,只顧埋頭打理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毫無疑問,如果我們的社會沒有助人爲樂的精神催化劑,那麼。我們這個社會是沒有希望和活力的。一個民族如果視助人爲樂的行爲爲“傻事”,把助人爲樂者當成茶餘飯後調侃的對象,這個民族必將無法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令人欣慰的是,冷漠猶如寒冬已過去,中華民族助人爲樂的傳統美德依然是“春風吹又生”。最近,我從報刊上就看到許多助人爲樂的報道,西昌七旬老人施永清,堅持八年免費爲路人提供開水,(詳見《涼山城市新報》2013年1月22日《淡淡白開水,濃濃人間情》)。他老人家圖的是什麼?就是雷鋒叔叔助人爲樂的精神。其實,施爺爺做的事,只要我們願意去做,難道不能做到嗎?

我們一定要遠學雷鋒叔叔,近學施永清爺爺等助人爲樂者,從小事做起,從自身做起,爲西昌的“雙創”工作添磚加瓦。讓你、我、他都成爲雷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