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影像中的生死課讀後感大綱

影像中的生死課讀後感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3.62W 次

當閱讀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總結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後感吧。怎樣寫讀後感才能避免寫成“流水賬”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影像中的生死課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影像中的生死課讀後感

“在死之前,我想和過去的回憶和解,不再爲此所困,成爲不那麼在意他人看法,能真正做自己,用心去生活,真誠勇敢的人。”

說來慚愧,身爲一名學生,我竟對課堂有種說不出的陌生感。仔細想來,高中休學半年,加之初入大學的種種不適應,我已有近一年時間沒有認真參加過什麼課程的學習了,這種陌生倒也不足爲奇。如果說,自行閱讀《影像中的生死課》一書,某種程度上也算參與這門課程的話,那隻怕這門與學業全然無關的“生死課”倒是我投入精力最多的一門課程了。

接觸《影像中的生死課》一書,基本屬於機緣巧合。某次心理諮詢中,無意間與諮詢師談到對電影《COCO》的感悟時,她向我推薦了這本書。據她描述,她曾有幸現場參與過該課程,課後參與者皆感觸頗多。當時,我們正着重探討我的成長經歷,對這近乎題外話的話題,我也未曾太放在心上,只覺得應當與那些新聞報道中各校的生死教育大同小異,差不多也就是讓學生去那不知從哪兒找來的棺材中躺一躺,再談談感悟之類的,不過是些千篇一律冠冕堂皇的套話,又能有多少真情實感。說實話,我一貫有些排斥這類心理拓展訓練,活動過程中多多少少總讓人覺得有些類似電影《浪潮》的感覺。何況,團隊精神的'培養談何容易,做幾個不痛不癢的遊戲,輕描淡寫地聊幾句違心之語,集體意識就真的得到強化了嗎?此類活動到底效果幾何,只怕組織者心中同樣一清二楚。正因如此,諮詢結束後我也並未去找這本書來讀。

本以爲這事就會這樣過去,不料,一週後,當我去向諮詢師尋求用藥指導時,她竟主動將私人收藏的作者簽名書借與我閱讀。現在想來,真的非常感謝她,如果不是她那日主動借書給我,只怕我真要因自己的浮躁自負而錯過一本好書了。說句題外話,雖說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但不得不承認,某種層面上,這本書不過月餘帶給我的收穫與感悟,遠比我十餘年的人生經歷所教會我的還要多。

言歸正傳,初讀此書其實並非完全出於自願,當時只覺得既是諮詢師借與我的書,日後的諮詢過程中難免會談及,如若一問三不知,也太過尷尬,還是大致翻翻的好。然而僅僅只是大致翻翻,我一個如此閒散之人,竟用了一週多的時間,纔開始閱讀目錄。倒不是說我對此書有什麼特別的厭惡,而是自童年時目睹祖父的離世後,我便對所有與死亡有關的事物極度迴避,十餘年來,幾乎都未曾掃過墓。雖說前些時候觀看電影《COCO》,讓我稍稍釋懷了些,可內心對這一話題終究還是傾向於迴避的,好像我從來都不是一個喜歡直面問題的人。

眼看下次諮詢的日期逐漸逼近,我終於強迫自己在一個情緒尚佳的上午打開了此書。本打算利用一天時間將此書一口氣讀完,可讀過目錄後,才發現這並不現實,新的困擾就此產生。既是影像中的生死課,無疑與電影有關。除去引言,全書共有11個章節,就意味着我要在相對短時間內觀看11部自己或許並不那麼感興趣的影片,毫無疑問,這是件極耗費時間精力的事。不過,事已至此,就只有耐着性子慢慢讀了。

於是我強打着精神開始觀看書中推薦的第一部影片《時間規劃局》,電影的前1/4還好,有我最喜歡的演員Matt Bomer參演,單純看臉,倒也不覺得枯燥。可當Matt的角色 “領便當”後,我就再無心繼續觀看。此時,我多希望這是部有中文配音的電影,至少我還能在聽着對白的同時,做些別的事情,哪怕只是打兩局遊戲呢。然而,現實就是,我必須認真盯着字幕將這部冗長的電影看完。之所以用“冗長”二字,倒不是說電影有多糟糕,只是這二字最能反映我當時焦急的心情,一部短短104分鐘的電影,我竟看看停停,前後花了近4小時纔看完。

電影結束後,當我抱着看完第一章今天就解脫的心態打開《影像中的生死課》一書,開始正式閱讀時,我卻被書中的內容所深深吸引了,原來對於這樣一部各方面都落於俗套的電影,從生死學的角度竟能做出這麼多值得思考的解讀。由於是課堂筆記整理成書的緣故,這本書每個章節的結束都會拋出一個問題,這個問題通常都是作者爲學生所留的隨堂作業,例如第一章的問題便是死亡離我有多遠。雖不是這門課真正意義上的學生,然而這11個問題,每一個我都有認真思考,每次思考過後,都會有不一樣的體悟。題記中的那句話,便是對於本書所提出的最後一個問題“在死之前,我想……”,作者所摘錄的一位學生所給出的答案。這份答案深合我意,其所表達的正是我一直以來所渴望的。

讀完第一章後,我閱讀此書的心態便全然不同了,一改之前的被動,轉而變爲期待。再遇到書中推薦的,而我又不是那麼感興趣的電影時,似乎也變得耐心許多。想想看完影片,便可再往下讀一章節,彷彿觀影的時間過的也沒有那麼慢了。今天,我終於徹底讀完了本書,總覺得應該寫點什麼紀念一下,畢竟,這本書帶給我的影響實在是太深太重了。然而真正動起筆來,卻又不知道寫些什麼,只好將自己閱讀本書的經歷流水賬般簡單記錄下來。

讀過此書後,不能說我的生死觀一夜之間徹底煥然一新,也不能說此後我便不再畏懼死亡了。只是,我可以肯定的說,這種對死亡的畏懼已然不再如過去那樣病態,至少今天的我,對待這一話題,不會再去一味逃避,而是會嘗試着去認真思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迴歸題記,“在死之前,我想和過去的回憶和解,不再爲此所困,成爲不那麼在意他人看法,能真正做自己,用心去生活,真誠勇敢的人。”是我對於“在死之前,我想……”這一問題的答案,更是我自認讀過此書後,內心最深的感受。誠然,較之從前,有些東西已在不經意間悄然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