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5篇大綱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5篇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9W 次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後,相信大家都增長了不少見聞,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後感了!那麼我們該怎麼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5篇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1

之前一直聽同學們說這本書寫得很好很實用,上了大學以後,終於買了這本書去一探究竟,學習些與人交流的說話之道,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之一。

記得很多老師說過,大學上的不止是書本上的知識,更加多的是與人的交流與溝通,構建出自己的朋友網絡是十分必要的。然而與人交流大多都是把語言作爲橋樑去相互瞭解相互溝通,因此,學會如何“說話”十分重要。

透過說話,懂得把別人放在心上,這就是我相信的,蔡康永的說話之道。

鄉間老農一句話,常常比廟堂之上大人物一百分鐘的演講動人,因爲老農那一句話裏面的“生命含量”很高,能夠打動我們。

透過說話,你會比較根本地搞清楚自己和別人的關係,搞清楚自己和別人在想什麼,以及,最重要的,自己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1.已經很討人喜歡的你,在未來會更討人喜歡。

2.你說什麼樣的話,你就是什麼樣的人。

3.外表好不好看,絕對不是人生的決勝點。討不討人喜歡,還比較更重要一點。

4.沉默沒問題的,沉默很正常的。我們也可是學會享受沉默。看夜景的時候,兩人散步的時候,三五好友一起下廚房煮菜的時候嗎,“正在做的事”本身就很有趣,沉默反而比喋喋不休更豐富,更值得回味。

5.把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懂得認輸的人很懂說話。智者說過:“每個人都是自己那片小領土的國王。”國王的特色的什麼?國王就是偶爾會樂意聽聽別人的意見。當你遇到了很強勢,非逼你認輸不可的人,如果認個輸並不會傷害到你的原則,建議你一笑置之,把那個無謂的勝利讓給對方。這會顯得你度量很大,對方也會很樂意跟你進一步合作。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2

看完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之後,我就特別想想寫一些讀後感,但我對說話之道的境界不是很高,只是回到最基礎的話題,那就是想寫寫人生之道——成熟與成功。

成熟就是去書店買本書,在不知道書本的好壞的情況下,如何去選擇。有時候覺得這個話題,其實就像上大學一樣,我們學到專業知識,卻用不到工作和生活中,甚至不是這個行業。可是工作之後發現,大學的東西根本不夠用,那是因爲社會是真正的大學。其實成熟跟上大學一樣,它的標準並不是專業本身,而是學會利用基礎知識和社會實踐經驗去判斷。這些標準其實都是最基礎的'、基本的。當我們學會用理智的常識去選擇和判斷的時候,這就是成熟的標誌了。看似簡單,卻很不容易。

成熟和成功的區別是,成熟是相對固定的,它則重於類似於炒菜的一些準備工作,而成功就是類似味道的問題。我一直思考一個問題就是我們食堂有兩家窗口,北邊的生意卻十分紅火,那是因爲味道好。儘管重量少了一些,但只要不是太懸殊的原則就好。因爲我們都喜歡吃分量足味道可口的飯菜。

所以說,成熟只是成事之道,之初。成功只是成事的經驗和結果。沒有成熟,談何成功。它們都是相對的,但只要不是原則問題,其他就是能力問題罷了。

所以我推斷的結論是成熟是原則問題,成功是能力問題。因爲有時候我們思考問題不用那麼複雜,只要簡單實用,真實有效,我想這就是結果了。生活最好的態度就是坦然面對並快樂着。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3

作爲播音生,對自己專業的一個大概總結就是“說話‘’,不但會說話,還要說好話,把話說美,以後在社會中,不論是職業生涯,生活,社交中都有極大地幫助。一個會說話的人,往往運氣總不會差,因爲他的人際關係會很好,遇到一些困難,自然會有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幫助,渡過難關。

我一直覺得語言是一個神奇的東西,說話更是門藝術,所以我喜歡播音這個專業。但是在社交中,只有標準的普通話怎麼夠,還要有情商。讓你知道怎麼樣才能把話講好。

初看《蔡康永的說話之道》這本書,打開有兩幅可愛的漫畫,展現了兩個場景下說錯話的後果,全書共四十篇短文,每篇短文前面都有這樣一幅漫畫,生動有趣的讓讀者提前瞭解短文的主旨,然後在用文字加以擴充。

“把話練好,是最划算的事。”是蔡康永在序中的第一句話。他認爲我們所講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會很大程度上成爲別人評價我們的依據。如果稍加註重自己說話的內容和說話的方式,可能會決定自己在別人心中的形象。懂得說話不僅可以交到好友,也有可能化干戈爲玉帛,化敵人爲朋友,如此有利的投資,又何樂而不爲呢?

當然,說話是一門很深奧的學問,不是單憑學人家的就能完全掌握,通過這本書可以學到一些對說話之道的捷徑,但更多的是要我們在生活中,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交際中多方面去學習和體會。在什麼時間,什麼場合同什麼人說話,講什麼話,要真正做到不是件容易的事。我還要好好揣摩和學習蔡康永所謂的說話之道的真意。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4

這本書記得大一時便列入了我的書單,那時剛上大學的我們總被告誡要多說話,似乎對很多人滔滔不絕才是招人喜歡的孩子,身邊的書也是各種所謂的暢銷書,“一分鐘教你分辨人心”,“三分鐘讓別人喜歡你”如此之類,買來幾本,翻了一下便失去全部興趣,也許我這個內向的娃學不會吧,也許只是內心在鄙視這類無聊的書籍吧。

看到一些人爲了說話而說話總抑制不住內心的不舒適感,不停在說根本不在乎自己在表達什麼,不知道聽者是不是願意,這一切總讓我覺得莫名地可笑。一直認爲說話是因爲表達,是出於真心,一味強調說話技巧的學習反而與說話的真諦背道而馳,就像書中的一句話“說話,無非是表達自己,打動別人。”也正是這一句“說話去表達自己”讓我越來越能和很多人暢談,反觀一些專門報培訓機構練習如何說話的同學,只是一時情緒的調動,隨後歸於沉寂,在很多時候仍不敢開口說話,這在無形中也加深了當時的我對這類技巧書的鄙視吧。

年歲漸長,才意識到自己當時的偏激,全盤否定一些東西卻不過是自己的眼界太過狹窄。市場存在便證明其是有理由的,當然這類書籍含金量或許不那麼高,但對一些人來說卻提供了一些方法。有人在明白“道”之後掌握術,有人在不斷練習“術”之中悟到“道”,只要結果是好的,那也便是合適的。這本書以一種輕鬆詼諧的語言,通過一個個小故事來闡述一個個說話的技巧,讓人更適宜地說話,擁有更和諧的人際關係。其實,蔡康永在書本封面的那一句“透過說話,懂得把別人放在心上”便是他理解的說話之道吧。說話就是用心溝通的過程,當你瞭解你自己,你便學會了表達自己;當你關心他人,你便會說出溫暖的話語。正如書本最後所說”我覺得語言最美的時候,就是我們透過語言,感受到彼此互相需要的時候。“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讀後感5

《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是蔡康永的第一本實用書,在“說話”多年之後,首次嘗試教人“說話”。本書開端康永哥便許下宏願:這本書會令“本來已經很討人喜歡的你,在未來變得更討人喜歡”。《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包括40篇精彩短文,每篇都是讓談話變美的醍醐味,並配以熊寶繪製的令人噴飯的搞笑插畫,如同蔡康永的主持風格一樣犀利俏皮,饒有情趣。

蔡康永一直是我喜歡的主持人,他那幽默犀利的話語一直深受觀衆喜愛。而這本《蔡康永的說話之道》則是他在說了多年之後教人說話的一本好書。在閱讀了這本書後我總結了以下幾點感受:說話要進退有度,尖銳的問題給對方留點餘地,有的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留個灰色地帶,也是語言的一種藝術。作爲新聞系的學子我們應該再採訪等與人交談中學會這樣的說話之道。杜絕言必稱“我”,別總把自己放在首位。與人交談,總是注重自己的發言和想法,生怕別人沒辦法理解自己,每句話都是我怎麼怎麼樣,實乃大忌。一般交流的基調應該是和諧的,和大家分享意見也應該充分去尊重對方的想法,這樣纔有更多的人願意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這也是做人的起碼禮儀,更是新聞學子應該注意的問題。

語言之所以存在,就是爲了能夠方便人與人溝通,而語言的魅力就在於我們透過語言,能夠感受到彼此的需要和話中的深刻含義,這就是說話之道。《蔡康永的說話之道》是一本教會我們在社會生存的好書,讀完此書,餘音繞樑,幽默中卻又醍醐灌頂,在以後的學習生活中我們實在是應該注意自己的“說話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