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祥林嫂》讀後感(通用10篇)

《祥林嫂》讀後感(通用10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72W 次

看完一本名著後,你有什麼領悟呢?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你真的會寫讀後感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祥林嫂》讀後感(通用10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祥林嫂》讀後感(通用10篇)

  《祥林嫂》讀後感 篇1

祥林嫂,在一生中經歷了三次重大的打擊。他的丈夫死於疾病,畢竟屬於人力不可抗拒的“天命”,兒子被狼吃掉,是因爲自己疏忽大意,於心有愧,所以阿毛的死成了她心靈上無法醫治的創傷,久久不能忘懷。她企圖藉助喋喋不休地講故事來博得別人的同情和安慰,以減少自己思念的痛苦,結果越說越想,越想越說。要知道,這不是一般的追述,而是在反覆在說自己的痛苦,這種痛苦始終在折磨她。

祥林嫂這麼善良,這麼孤獨、可憐,她哪裏有什麼罪呢?但在那時侯的社會來說,就因爲她的丈夫去世了,又被狼吃了一個兒子,她反而成了罪人了,越是不幸,就越是有罪。通過最後她對地獄和靈魂的懷疑,表現了那時侯的人覺醒了。

雖然,她死了,但是,也可以說的上是一種解脫。

透視生活,洞察社會,思考人生。這樣,我們的眼光會更長遠,我們的詩也會更開闊。

  《祥林嫂》讀後感 篇2

讀完了《祥林嫂》這本書後,我思緒萬千。可能她的故事很多人不清楚,其實我也是第一次聽,我覺得很感動,真的感動,我很同情她。我不理解祥林嫂那個時代的人們怎麼那麼沒有同情心,我看他們只差一樣東西——思想。

祥林嫂年輕守寡,婆婆在重債逼迫和衛老二的慫恿下,將它賣給山裏獵戶賀老六爲妻。祥林嫂不願再婚,便逃到了魯四老爺家幫忙,不幸的是,沒過幾個星期,就被衛老二發現了。一天祥林嫂到河邊洗衣服,被幾個捆走。祥林嫂在逼迫下與賀老六成親。婚後生了孩子阿毛。不久,賀老六得病死了,阿毛獨自上山又被狼咬死,祥林嫂只得重回魯家幫忙。但她因兩次守寡,孩子又死了,被認爲是不祥之物,深爲人們所厭惡。祥林嫂畏懼死後受罪,便將積蓄兩年的工錢到土地廟捐了門檻,以贖“罪孽”。然後被魯家攆走,淪爲乞丐。終於在一個除夕夜裏,死在了風雪中……

祥林嫂這麼善良,這麼勤奮,這麼孤獨,這麼可憐,她哪裏有什麼罪呢?但在封建社會,就只因爲她死了兩個丈夫,一個兒子,她反而成了罪人。越是不幸,就越是有罪。阿毛的死,成爲了她心靈上無法醫治的創傷。她企圖藉助喋喋不休地講故事來博得別人的同情和安慰,以減少自己思念的痛苦,結果越說越想,越想越說。這不是一邊的敘述,而是反覆在咀嚼自己的痛苦,這種痛苦始終在折磨她。當她以爲自己贖了罪,坦然地去拿慶祝用的酒杯和筷子時,四嫂大叫一聲“你放着罷,祥林嫂”,打破了她最後的一點尊嚴,而這句話也成爲了祥林嫂之死的“加速調料”。通過祥林嫂死前對地獄和靈魂的懷疑,變現了下層民衆的某種覺醒。

不要再上迷信和封建禮教矇蔽我們的雙眼,不要讓它們遮蔽我們的良心。現實社會中沒有了這種可怕的黑暗思想,但我們應該以此爲戒,不要讓悲劇重演。

  《祥林嫂》讀後感 篇3

沁涼如水的夜風如鬼魅一般劃過城市的夜空,悄無聲息,卻驚醒了我沉睡的夢。迷惑懵懂的心還藏着昨日的憂緒與愁絲。一團一團,剪不斷,理還亂。

讀完魯迅先生的《祝福》,我有種壓抑是說不出來的。在我這個容易多愁善感的年紀,我常常會不由得讀別人的故事哭自己。擔這次,我卻是壓抑得落不下淚來。

只是,突然好想打開窗,讓呼吸更順暢些。

祥林嫂,這個悲劇的化身,歷盡了塵世間所有的痛苦,帶着滿心的屈辱與傷害,終是離開了我們。爲什麼說是“終”?她的死,是偶然中的一個必然。即便她沒有尋死的意願,即便她還有生存下去的意念,她還是會被社會中那隻無情的,黑暗的手所殺害。我不知道祥林嫂最終是死於何種原因,我只能揣測,她在閉上眼的最後一刻應該是沒有忘記微笑罷。祥林嫂在生活中受盡苦難,歷盡嘲諷,在封建禮教冷血的獰笑中步履艱難地走着。這時候,死亡對她來說,已不再是恐懼。在現實的痛楚裏,死對她來說更像是一種解脫。她死了,我想,她是看到了安琪兒美麗的微笑了。當歲月的蹉跎將兩鬢白霜吹進她的發,我想,她是看到了解脫的光點……

時光飛轉,如今已不再是那個“男尊女卑”的封建黑暗社會了。在當今這個提倡“人人平等”“民主自立”的社會主義下,卻還是“隱藏”着許許多多不同概念的“祥林嫂”。

現在這個提倡“計劃生育”的時代中,我們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個個集三千寵愛於一身,父母無不是“捧在手中怕掉了,含在嘴裏怕化了”的。然而,在糖罐中長大的我們,卻是有許多悲涼。不可否認,每個孩子都渴望被關愛,但在被關愛的過程中,卻是既享受又害怕。我們得到的越多,就害怕得越厲害。我們怕自己不夠好,給不了、做不到父母所期望的。我們理解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情,真的理解。我們當然在努力,再努力,努力使自己看不到父母失望的表情。可,沉浮風景。在如今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到處可見“沉浮風景”。有人浮起來,就必有人沉下去;有人在笑,就會有人哭泣。我們也許真的不是很懼怕失敗,我們只是害怕失去。失去父母鼓勵的微笑,失去爬起來的信心。關愛,期望,學業,考試,升學……太多太多,壓迫着我們。我們都承受着應試教育給我們的種種壓力。它束縛着我們,就好比束縛着祥林嫂的封建禮教,讓我們身不由己,讓我們意識到競爭的殘酷——你不去踩別人,就要被人踩。但同時,我們卻也在擁護着應試製度,認爲那是現在最公平的方式,每天每天地用功。達爾文是對的——“適者生存”。我們都在盡力讓自己適應,適應充滿壓力的生活,適應殘酷的競爭,適應讓自己更強壯與強大。

這裏,我們的悲傷沒有淚。

  《祥林嫂》讀後感 篇4

祥林嫂年輕喪夫,不幸的命運就此開始。她在家可能忍受不了婆婆的欺凌,才逃了出來。她被介紹到魯四老爺家做工,工作繁重,工錢不多,她反而很“滿足”“口角邊漸漸的有了笑影,臉上也白胖了”基本的生存得以滿足,他已經感到非常幸福了。

在封建社會裏,婦女是沒有任何人身自由和權力的,一旦嫁了人,就成爲夫家的奴隸。夫家要賣掉祥林嫂,給小叔子準備結婚的錢,這要是在現在社會是違法的不可思議的事,在封建社會卻是天經地義的事。於是夫家公然把她綁架走了。

祥林嫂就這樣被賣給了賀小六。她進行了激烈的反抗,最後被男方家用強力成婚。對於被封建思想禁錮的婦女來說,再嫁是恥辱的事,“餓死是小,失節是大”。祥林嫂爲了自己所謂的貞節進了最大的反抗。

祥林嫂屈辱的再嫁了,相反又過上了一段幸福的日子。“到了年底就生了一個孩子,男的。”“她真是交了好運”兩年後,又死了丈夫,但還有兒子,可是不幸的是兒子又被狼給吃了。祥林嫂沒有了精神依靠,只好又流落到魯鎮上來。

祥林嫂又在魯四老爺家做工,但她現在是一個“不潔”的人,嫁了兩個男人,不僅封建衛道士魯四老爺認爲她是“謬種”,一般的平民百姓也對他倍加歧視。祥林嫂揹負着這樣的精神壓力,疑神疑鬼,恐懼無比。在捐了贖罪的門檻後,還是不能洗脫自己的罪惡,祥林嫂就這樣的精神崩潰了,最後走上生命的盡頭。

剛開始的時候,我總以爲殘害祥林嫂的兇手是魯四老爺他們,但想想又認爲錯不在他們身上。在封建社會裏,迫害祥林嫂的人,他們都是自覺地受封建思想的驅使。祥林嫂是封建思想的犧牲者,魯鎮上的人包括魯四老爺也都是封建思想的犧牲品。

  《祥林嫂》讀後感 篇5

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題記

第一次讀《祝福》是在初一的時候,記得讀完後印象最深的當然是祥林嫂,那個時候總覺的她是那麼的不幸,總覺的是老天在和她開玩笑,亦或是她上輩子做了太多的壞事,這輩子要用一生的時間來補償。

而今,學完之後,當初的想法一下子消失了,在同情祥林嫂的同時也認識到祥林嫂的命運不是偶然而是必然;更不是老天在和她開玩笑,而是封建禮教根深蒂固的影響不允許她過上好日子。

我真想對祥林嫂說一句:“祥林嫂,你真傻,你不該去反抗,縱使你有千萬種委屈。”祥林嫂的命運,怪不了別人,怪不了四爺的頑固,怪不了婆婆的自私,怪不了柳媽的無知,要怪就怪她不懂得男尊女卑,不懂得逆來順受,不懂得聽天由命。祥林嫂一定知道她自己擺脫不了悲慘的命運,可她就是要反抗,殊不知政權、族權、神權、夫權這四條繩子已經佈下了天羅地網,幾千年的封建禮教和封建制度已經是如此的根深蒂固,企容她這區區的一個弱女子就能改變得了?它們是如此的偉大,偉大到連廟祝都厭棄她去捐門檻。貞德她不該頂撞封建制度,她錯就錯在沒有認識到自己是如此的渺小,沒有認識到命運不是自己說怎樣就是怎樣……

  《祥林嫂》讀後感 篇6

《祝福》一文寫於1924年2月7日,發表於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東方雜誌》半月刊第21卷6號上,是魯迅的短篇小說集《彷徨》的第一篇。

小說《祝福》描寫了中國舊式勞動婦女的悲劇命運—夫權、族權、神權像烏雲一樣接踵而來,層層壓下,終於壓垮了主人公祥林嫂。從生活上的貧苦到精神上的煎熬,從陰間的苦難到陰間的糾結,從魯四老爺們的唾棄到普通村民的白眼,祥林嫂的苦難對於人們來說,味同嚼蠟,棄之如草芥。祥林嫂默默地承受着這一切,一直到死,沒有話說。

《祝福》一開始於用一種悲涼的手法渲染氣氛,寫那滿天飛舞的雪花,讓讀者不禁感到荒涼和痛苦。然後魯迅慢慢地用祥林嫂的死引出她一生的悲劇。作者魯迅沒有在文中對祥林嫂表示同情,但是卻能在敘述中緊緊地抓住讀者內心,使大家同情祥林嫂,這是魯迅寫作的一大特點。

整篇文章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黑暗。祥林嫂第二個丈夫死了後,他回到魯家做工。魯四爺一家並沒有關心祥林嫂爲何魂不在焉,而是在意她的工作效率不如以前。還認爲她是一個剋星,在祭祀的時候從不讓她碰貢品。在別人的勸說下,她將一年的工錢捐到寺院裏,買了一塊門檻希望贖去一生的罪名。可是她還是一樣受別人冷落。祥林嫂死在大年夜,不但沒有引起人們的同情,還罵她死的不是時候。讀完整篇文章,我深深感受到了魯迅先生的偉大。魯迅用筆和黑暗戰鬥了一聲,用文章來解放人們的思想。

現在已經不是封建的黑暗社會了,但當今的和諧社會還有不同概念的“祥林嫂”。、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個個都受親人們的百般寵愛。在蜜罐中長大的我們,也有需要多悲涼。每個孩子都希望得到大人們的關愛,但又有些害怕。因爲在得到關愛的過程中,也接受了大人們對我們的期望,其中摻雜了父母“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望。關愛越多,期望也越重,過多的期望就成了負擔,變成壓力。遭遇失敗我們並不用提醒,我們會自己反省,不用家長在來指點。家人的關愛、期望等是我們最難克服的障礙,它們壓迫着我們,我們又無力反抗。它們壓迫着我們,就像封建社會的黑暗壓迫者“祥林嫂”。但我們會盡力克服它們,取回屬於我們自己的自由。

魯迅雖然已離開我們,但從他的作品上,我感受到魯迅(精神)就在我們身邊。

  《祥林嫂》讀後感 篇7

這周,老師帶我們學習了課文《祥林嫂》。一開始,我只是抱着終於可以放鬆一下讀一讀小說的心態讀完了課文。但通過深入分析,我越發改變了自己對待課文的態度。

課文中祥林嫂是個命運多舛的人物。她先嫁給了一位丈夫,但不幸死去。她婆婆逼迫她再嫁,但他願意做一個節婦所以出逃到魯鎮四叔家做工。後被抓回去,嫁給了另一個男子。但不幸這個人也死去,所剩下的孩子也被狼叼走。因爲族權的緣故,大伯將她趕走。她無奈只好回到魯鎮做工,但受盡嘲笑,最終悲慘的死去。

也許讀完課文,大家對祥林嫂的遭遇感到不幸與同情,但文章想讓我們深入瞭解的是當時社會風俗對待女人的不公與黑暗。誠然祥林嫂是個寡婦,她嫁的兩個男人也都死去,但我認爲這並不能成爲他受到嘲笑的理由,畢竟沒有一個人希望自己的丈夫死去。但是在當時的環境下,人們認爲祥林嫂應該在家守寡,做工是根本不行的,何況再嫁?這裏需要說明的是祥林嫂出來做工和再嫁都不是她本人的.意願,而是她婆婆的。這個充滿不幸的女人戴着夫權的枷鎖嫁到了賀家墺的時候就已經背上了罵名。之後的兩年,她的生活很幸福,但遭遇了失去丈夫與孩子的打擊後她只能在此回到魯鎮做工因爲族權不允許她繼續留住在那裏。彷彿還不夠似的,回到了魯鎮的祥林嫂受盡了關於丈夫與孩子的嘲笑。雖然柳媽給她出了個捐門檻的主意,她也確實做了,但她受到的卻仍然是他人的不信任。最終,在神權的壓迫下,她離開了四叔家裏,最終悲慘的死去。

  《祥林嫂》讀後感 篇8

今天,我們讀了魯迅的《祝福》,其中祥林嫂的一生引出了我無數的感慨。魯四老爺說:"祥林嫂是窮死的,在我看來,用來形容一個在被封建思想統治的社會中死去的她,是再貼切不過的了,因爲從以下幾點可以看得出來……。"

第一,從祥林嫂初到魯鎮,就已經註定了她一生的悲劇。她當時已經嫁人並且喪偶,是受不了婆婆的嚴格管制才逃出來做工的。更不幸的是僱主——魯四老爺夫婦是一對深受封建禮教思想毒害的衛道士,初到魯鎮的時候,魯四老爺就因爲嫌棄她是一個寡婦而不喜歡她,以至於後來別人都休息了,她都在通宵地做着男人才會做的重活,但她面對這樣的剝削和壓迫居然沒有反抗,而是逆來順受。只是爲了能擺脫婆婆的管制而已,後來還是逃不過,被迫再次嫁人,然而好景不長。兩年之後她的丈夫兒女相繼死去,她不得不再一次回到魯鎮做工,然而這次別人對她的眼光都變了,都認爲她是殘花敗柳而處處排擠她,從禁止她參加常人的祭祀活動就看得出來,最終,她被這種精神折磨給活活逼死。然而,造成這種悲劇她自己要負最大的責任,因爲她自己也認爲自己不乾淨,所以纔會有將一年的薪水拿去捐門檻的舉動,如果她敢於反抗,及時離開魯鎮的話,也就不會有這樣的悲劇發生了。

第二,魯四老爺這樣的衣冠禽獸是直接殺害祥林嫂的兇手。因爲他們用封建禮教,封建迷信,封建宗法這三把刀捅向了她的胸膛。首先,婚姻應該由個人意志所決定,祥林嫂的婆婆不顧其的想法,強行將其再嫁給他人。如果是這樣也就罷了,當她再回魯鎮之時,魯鎮的人面對她的遭遇不但不同情她,反而以封建禮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判斷她是一個不乾不淨的人,並且剝奪了她參加祭祀活動這樣的做人的基本權利,然而,最後一擊卻是在柳媽身上,她以封建思想認爲祥林嫂不該活着,更認爲她死後會受到懲罰,這一番話擊垮了她最後一點做人的希望與權利,因此,魯鎮的所有人都是直接導致祥林嫂悲劇命運的劊子手

第三,這是封建思想下的必然產物,祥林嫂只是千千萬萬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婦女中的一個縮影罷了。有更多不知名的婦女也經受着像她一樣的苦難,因此作爲一個窮苦婦女的她自然也無法擺脫厄運。所謂的"窮"死的,實際上就是被封建思想剝奪了生存的權利,走投無路而死。

在20世紀20年代,正處於新舊文化的交替時期,雖然封建帝制早已蕩然無存,但封建禮教卻仍然根深蒂固。因此,作者想借祥林嫂這個典型人物。來呼籲人們解放思想,推翻封建禮教,腐朽的事物總是要滅亡的,20年後,封建思想終於被偉大的馬列主義所取代,由封建思想組成的監牢也永遠的隨之崩塌,這篇小說反映了當時的黑暗現狀,對如今生活在沒有思想壓迫的法制社會當中的我們,是有深遠意義的,它告訴我們要更加要珍惜自己今天的幸福生活。作文

  《祥林嫂》讀後感 篇9

《祥林嫂》是魯迅作品當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其中,祥林嫂的形象塑造的成功程度與阿Q的形象其實是一樣的。所以,對於讀者來說,通讀整篇文章,祥林嫂的形象影響力也是非常巨大的。

對於祥林嫂這樣的一個人物形象來說,一生的情況遭遇確實是非常悲慘的。就是在這樣的人生境遇之下,祥林嫂的生活信心也是一直受到了很大的削減。

所以說,在故事的開始階段,祥林嫂其實就是一個對於生活有着很大的期望的普通農婦。但是,生活的悲劇就是這樣的不斷地降臨到這樣的一位農婦的身上。

因此,看完整篇小說的時候,我們不禁會問,這樣的一個堅強的農婦都沒能夠經得住生活的打擊,更何況是承受能力一般的人羣呢?

但是,讀到這裏,如果只是將小說的中心思想落到生活的壓力以及抗壓的身上,對於魯迅先生的思想的理解未免就過於輕顯了。

畢竟魯迅先生的罵人可不是虛的,從文章的背景情況來看,其實祥林嫂已經不是一個簡單的社會個體,而是一個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羣體。

這樣的一個羣體其實就是普通的勞苦大衆。在那樣的封建之下,思想的束縛對於人羣的壓迫程度是非常明顯的。就好像是面對祥林嫂這樣的境況遭遇,上層社會的人羣所表示出來的並不是一般的同情,更多的時候還是一種鄙視以及敵視。所以說,這就是一個吃人的社會。

  《祥林嫂》讀後感 篇10

每每讀起《祝福》,都會感嘆祥林嫂命運的悲慘,增添幾分對其的憐憫,同時也有幾許無奈。那樣受盡苦難折磨的人兒,得不到祝福,談不上所謂的幸福。

《祝福》裏的過年是認真的,從送竈神到祝福,禮數週全,祭祀豐盛,這是魯鎮年終的大典,致敬盡禮,迎接福神,拜求來年一年中的好運氣。這“年終的大典”作爲直接的生存手段,卻給祥林嫂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直接主宰祥林嫂的命運。

春天,孕育着希望,孕育着生機。然而,祥林嫂卻是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春天,她失去丈夫;春天,她被賣改嫁;春天,她痛失愛子;春天,她就那樣地走了……

受盡封建禮教壓榨的窮苦農家婦女,丈夫死後,狠心的婆婆要將她出賣,她被逼出逃,經衛老婆子介紹,到魯鎮魯四老爺家做傭工,受盡鄙視,虐待。很快又被婆婆家搶走,賣到賀家成親,賀老六是個純樸厚實的農民,很快又有了兒子阿毛,祥林嫂終於過上安穩的日子。然而命途多舛,賀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殘飲恨死去。不久,阿毛被狼吃掉。經受雙重打擊的祥林嫂,喪魂失魄,猶如白癡,可是人們還說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門檻“贖罪”,不然到了陰間還要受苦。她千辛萬苦積錢捐了門檻後,依然擺脫不了人們的歧視。最後,她沿街乞討,在除夕的鞭炮生中,慘死在街頭。

祥林嫂是怎麼死的,窮死?餓死?冷死?祥林嫂被代表政權的魯四老爺趕出魯家大門,成了乞丐。沒錯,她是窮死,餓死,冷死的。一連串的打擊,魯鎮人的輕蔑,柳媽的恐嚇,使祥林嫂精神完全崩潰。當人們帶着喜慶心情祝福之時,在她的精神世界裏,有的只是陰間慘狀,死鬼男人爭奪,閻王爺鋸屍,閻王爺代表神權,她是被嚇死的,被封建統制通過祝福活活殺死的。

五年前,頭上扎着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兩頰還是紅的。五年後,白頭繩,烏裙,藍夾襖,月白背心,臉色青黃,只是兩頰消失了血色,順着眼,眼角上帶些淚痕。後來,花白的頭髮已經全白,會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臉上瘦削不堪,黃中帶黑,而且消失了先前悲哀的神色,彷彿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間或一輪,還可以表示她是一個活物。

是什麼讓一個人變化如此之大?生活上的打擊是必然的,然而精神上的創傷卻是最殘酷的。一個人,沒了生的慾望,活着還有多大意義。於祥林嫂而言,生的悲哀,死的恐懼,已讓她無所適從。

祥林嫂只是那個時代的一個縮影,有更多如祥林嫂般的勞動婦女深受封建禮教的摧殘,她們沒有幸福可言,得不到應有的尊重。

和祥林嫂相比,我們是幸福的。那麼,我們就要珍惜我們現有的幸福,不要等失去了才追悔莫及。如若我們遭遇到什麼不幸的事,依然會有人向我們伸出援助之手。

沒有生活上悲哀的困擾,我們更應去追求生命的意義,讓這段歷程長滿人生之花。祝福,爲自己祈禱;祝福,也爲他人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