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1W 次

當看完一本著作後,從中我們可以吸收新的思想,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快來參考讀後感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歡迎大家分享。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1

在這篇文章中,作者這樣寫道:“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蝸牛已經盡力在爬,每次總是挪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彿說:‘人家已經盡了全力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着汗,喘着氣,繼續往前爬。真奇怪,爲什麼上帝叫我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上帝啊,爲什麼?一片安靜,無人應答。好吧,鬆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還管什麼,任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吹來,原來夜裏的風這樣溫柔。慢着,我聽到鳥聲,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閃亮。咦,以前怎麼沒有如此體會?我忽然想起來,莫非是我弄錯了?原來上帝叫蝸牛牽我去散步……”

這篇文章讓我想了許多。

蝸牛是誰?是我的孩子。原來,這篇文章,是作者借這樣的一個寓言告訴身爲家長的父母們:把腳步放緩,和孩子的節奏同步吧。再忙,也不要疏忽了孩子的存在。再忙,也要抽出時間,和孩子一起數星星,看日出。再忙,也要抽時間陪孩子玩耍。因爲成長路上,孩子離不開父母的引導。

這篇文章,讓我的心變得無比柔軟。讓我溫情地想起我的兒子,讓我的內心深處涌出深深的內疚與自責。

真的,因爲忙碌,我好久沒有和兒子一起散步,數星星,聊天,做遊戲了。爲求生存,我白天在職場打拼,竭盡全力。晚上還要做家務,檢查孩子的功課,真的很累。所以,每當兒子想跟我聊天時,我都以太忙、太累爲由推託過去。

這篇文章,讓我深刻地意識到,人生於世,錢是賺不完的。而孩子的心理需求,想與父母交流思想的強烈願望,卻是不容忽視的。

由於整天忙自己的事情,我忽略了人生最美的風景——和兒子共處的快樂。我親愛的“蝸牛”,原諒媽媽!

從此以後,下班後的時光,我全部交給了兒子。聽孩子在飯桌上講學校的趣聞,我會心微笑。兒子上課發言積極,獲得老師的表揚,我鼓掌激勵。兒子考了滿分,我獎勵他一個熱烈的擁抱。兒子拿着獎狀回家,我會端端正正地將它貼在客廳中央的牆上,欣喜不已……

從此以後,每天晚上,陪兒子聊天半小時,讓兒子心情無比舒暢。海闊天空,無所不談。兒子的理想,經常變換。今天想當科學家,明天又想當探險家,後天又想當音樂家……兒子五彩斑斕的夢想,讓我看到了他光輝燦爛的未來。

從此以後,愛上了星光下的漫步,嗅到久違的花的芬芳。夏夜,那一聲聲蟬鳴,讓心靈歸於寧靜。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2

昨天晚上的閱讀時間,我給女兒讀了一首作家張文亮的散文詩——《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本來是向女兒表達歉意的,沒想到女兒如此用心,把它寫成了作文。

一直以來,女兒都是我和她爸爸心中最大的驕傲!爲了我們心中對她的那份期望,女兒一直在用盡全力配合我們,做得已經足夠努力、足夠優秀!可我還是一直那麼嚴格地要求着她,甚至用大人的標準來約束她。

這段時間,因爲臨近期末考試,女兒卻經常錯題、錯字,我對她耐心鼓勵過、嚴肅批評過、也曾大聲訓斥過,最後甚至升級到動手打她過。那是上週末的晚上,又一次因爲錯題,我生了氣,並狠狠地打過她的小手。“教訓”過她之後,我接受了女兒哭着作出的道歉和保證。

躺在牀上陪她入睡時,我問女兒:

“媽媽打你,疼嗎?”

“疼。”

“要不,你也打媽媽一下吧!這樣,我們就扯平了!”

“不,我不打媽媽,因爲我捨不得!”

我的眼淚立即奪眶而出,並感到深深地慚愧,而女兒此刻也緊緊地抱住我!這一刻,我讓自己感悟到,其實教育孩子真的像牽着一隻蝸牛在散步,不能過於心急,雖然也有被孩子氣得崩潰失去耐心的時候,也有對孩子發脾氣、訓斥、失去理智的時候,然而,孩子卻在她成長的點點滴滴中向我們展示了她的美和樂趣。只是,我帶領她前行的腳步太快,快得忘記了欣賞,反而使我失去了很多無法挽回的東西。

應該學會去理解孩子,陪着她慢慢去體味生活的滋味,欣賞她在成長中帶給我們的獨特美麗。給孩子一點兒時間,也是給自己一點兒時間,在這時間裏我相信成就的不只是孩子,還有我自己。第二天清晨,陽光照進窗子的時候,我對自己說,就放手讓她在自己的時間表裏作一隻快樂的小“蝸牛”吧,時常和小“蝸牛”一起去散散步,相信一定會發現許多平時自己沒有注意到的美好!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3

今天,我從書架上發現了一本書,名叫《牽一隻蝸牛去散步》。咦?蝸牛走路不是很慢嗎?人是怎麼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的呢?我帶着疑問打開了這本非常有吸引力的書。

上帝給了我一個任務,

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

我不能走太快,

蝸牛已經盡力爬,爲何每次卻總是那麼一點點?

我催他,我唬他,我責備他,

蝸牛用抱歉的目光看着我,

彷彿在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

我拉他,我扯他,甚至想踢他,

蝸牛受了傷,

它流着汗,喘着氣,繼續往前爬······

讀到這裏,我的心情不由得從好奇轉變成了傷感。蝸牛的特點就是爬的慢,它爲什麼把房子駝在背上,不就是因爲他自己爬的慢,外出以後不能及時趕回家才揹着房子的嘛。上帝爲什麼要讓人類牽着他去散步呢?我是多麼同情小蝸牛啊!這時一個念頭從我腦海裏一閃而過,那蝸牛不就像我們這些小學生嘛?家長一直想讓自己的孩子做得好,做得更好,做得最好。可我們也有無能爲力的時候,媽媽在一旁深深的嘆氣,而我還在一邊努力地爬。這學習之路是多麼漫長啊!放學回家成羣的作業向我提着要求,週末東奔西奔去上補習班,暑假裏,題目像大海一樣向我涌來,這就叫“題海戰術”

我接着往下看

那一天,我在校園裏散步,

忽然看到一隻小蝸牛在草叢中哭泣。

“小蝸牛,你爲什麼難過呢”

“我覺得自己爬的好慢,好慢哦!”

“ 唉 ,如果有一天能有一個禱告······”

我好奇的問;“你會祈禱什麼呢?”

“我希望我能代表蝸牛去參加奧運的賽跑,

而且跑得比······比······噴氣機快就好了。”

“但是我想,人類創造的噴氣機怎麼能比得上帝創造的小蝸牛呢?”

“真的?”

“是啊!飛得最快的必須向爬得最慢的學習,才能飛得安全。”

“真的?”小蝸牛詫異地伸長它的觸角。

“人類發展噴氣機好多年了,一直有個研究的瓶頸,是在飛機渦輪的

葉片上。這些葉片由高科技金屬合金製成,在經歷過高溫旋轉和低溫冷卻後容易變脆,造成了許多空難。”

“那這跟蝸牛有什麼關係?”

有!全世界有一種東西承受高溫然後冷卻,

再高溫,又冷卻,也不會變質易碎,

那就是蝸牛的殼。”

“哇!真沒想到。

我還一直以爲背上的太多餘,

想要做個無殼蝸牛呢!”

當我跟小蝸牛道別的時候,

我們都笑了。

我也笑了,小蝸牛找到了自己的自信,我也能!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4

語文課上,老師發美文給我們看,在這無數優美的文章中,那篇《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打動了我。

上帝讓“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蝸牛啊!那是走的多麼慢的呀!當“我”被它的速度激怒,對它拳打腳踢。可是它的速度不會再快了。“我”心中抱怨上帝有這麼多的動物,那麼多的昆蟲,爲何偏要牽着蝸牛去散步呀!可是當我靜下心來,慢慢看周圍卻發現周圍的景色是那樣細緻,那樣的美。

就像我每天都要家匆匆趕到學校,又從學校匆匆趕回家一樣,一路上,我只能看見外面的葉子長出來,葉子是路色的,葉子落光了,有花開了,花都敗了,直到有一天下午,我沒帶月票,只好自己慢慢走回家去,這一路我才發現,葉子不只有一種綠色,花兒更是姿態各異、五顏六色,它們不再像我往常所看到的那樣粗略了,而是更加精細了。

只要慢慢的走多細小、多美麗的景色都能被發現,只要慢慢的思考,再複雜的問題也有解開的`時候,如果不慢慢的走,我又何曾知道原來葉子不只是綠色,它是有嫩黃色、翠綠色、深綠色,花兒不只是全部打開的,有的只是花骨朵,有的是才展開兩三瓣,有的是花瓣掉落的只剩下三四片花瓣,不慢慢走這些是看不出來的。如果不慢慢思考,直接放棄的話,那麼可能永遠不知道它的答案,只有慢慢的想了我才知道答案。

你的生活中是不是也需要一隻與你一起散步的蝸牛呢?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5

都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我一直把這句話當作真理,當作座右銘。大人需要陪伴,老人需要陪伴,孩子更需要陪伴。陪伴孩子不僅僅是家長的事兒,也是老師的事兒。作爲老師,我們不僅肩負傳道授業解惑的重任,更肩負着陪伴孩子心靈健康成長的重任。我們在孩子眼裏不僅僅是老師,更是朋友,姐姐,媽媽……來到幼兒園,我們就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他們的喜怒哀樂都會告訴我們。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放下老師的身份,做孩子的知心朋友,陪伴孩子左右。

中午,一個小女孩兒對我說:“老師,你能不能搬個椅子坐在我身邊。”我說:“爲什麼呀?”她說:“我就想讓你陪着我,坐在我身邊,因爲我愛你呀!”孩子的話,說的我心裏暖暖的。我不忍心拒絕她,就搬了個小椅子坐在她身旁。當我坐在她身旁後,她時不時看看我,再笑笑,然後才安心做自己該做的事情。或許陪伴就是:你靜靜地坐在她身邊,不用說話,卻能讓孩子感到心安。這種安全感是語言無法表達出來的,只有用心去做,才能感受到其中力量的偉大。

不僅僅是老師坐在孩子身邊,孩子能夠感受到安全感。有時候孩子也會主動依偎在你身旁,主動尋找安全感。班裏有好幾個女孩兒,每次走到我身邊都喜歡抱着我,抱一下還不行,她會抱着你不肯放手。當你告訴她抱一下就可以的時候,她眼神裏渴望的目光,告訴你不要鬆開我,抱緊我。還有的小女生總是喜歡搬着椅子坐在我身邊看書,有時候我也會好奇地問:“爲什麼非要坐到老師身邊看書呢?”孩子有時候還很不正經地說:“我就是要給你坐一起嘛,就是要跟你在一起”說這句話的時候,她還會趴在你腿上,或者兩隻小手摟着你的胳膊,特別緊。當你試圖鬆開的時候,她就會拉的更緊。我知道,拉起的不僅僅是一雙手,拉起的是安全感,是愛。雖然說女孩兒一般喜歡跟老師撒嬌,可是我發現男孩兒也如此,他們也總想和老師坐一起,離老師近一些。每天身旁左右兩邊,似乎成了孩子們“爭寵”的勝地,他們會爭論誰先來的,誰應該坐在老師身邊。有時候看着他們爭論的樣子,天真可愛,就不忍心去批評。我知道,你們太需要老師了,太愛老師了。我知道,你們就是想讓老師多陪伴你們一會兒,我都懂。

每天,能被孩子們需要纔是我最大的幸福。當有一天他們不再需要我陪伴,我也沒有了存在的價值。趁着孩子們還需要我們,趁着我們還有被需要的價值,多給孩子一些陪伴,多給孩子一些愛。陪伴孩子學習,陪伴孩子游戲,陪伴孩子度過每一天。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6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這是作家張文亮寫的一首散文詩。這篇文章充滿了哲理性,同時有一股溫暖的力量,讀完後感受頗深,現把自己的感受與大家分享。

現在我從事的是特殊教育,面對的是一羣智力障礙的孩子們,我們的學生們在肢體上,心智上或多或少都有些障礙,他們就像是文章中說的蝸牛一樣脆弱,行動慢,這就決定了我們教師要有一顆愛心和耐心,用愛心呵護我們的“小蝸牛們”,就像母親一樣關心他們的學習生活,多和他們親近,讓他們感受到你的愛。同時,愛也是包容,在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中,有些時候孩子們可能會達不到你的要求和標準,我們有時可能會急躁,失去耐性,還有時會大聲地向孩子們抱怨:“怎麼還是不會?”也有時會因爲孩子們的一個小小的錯誤向他們大聲呵斥,可是,我們在發完火後是否會想一想:他們都還只是孩子,還是個智障孩子,他們也許已經盡力了,可是仍達不到標準,不妨彎下腰來,說一句:“孩子,沒關係,加油!老師相信你能做到。”然後耐下心來,用適合他們的方式,放慢進度,反覆訓練,讓他們掌握知識技能。

生命的意義在於心態,一個人的心態決定了你快樂還是痛苦、積極還是消極、感恩還是抱怨。一句話說得好:“生活是一面鏡子,原封不動地反映你的心態。你對生活怎樣,生活就怎樣回饋你。”當你微笑地面對生活,生活會示予你燦爛的微笑;當你哭對生活,生活也還你一樣哭喪的臉。如果你能經常保持良好的心情,你就會擁有生命的陽光。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因爲一些小事而抱怨,抱怨工作的辛勞、待遇的不公、生活的不順心,因爲這些使得我們產生了倦怠感,但不管你的心情怎樣,客觀事實總是存在的,與其經常抱怨,說生活的不如意,不如用微笑積極地面對,也許換個角度,會發現許多美好的一面。也許你總在抱怨學生多麼地難教,多麼地不守紀律或是習慣有多麼不好,但你有沒有靜下心來去觀察他們,他們身上有什麼閃光點是值得肯定的,或是有什麼事情是讓你感動的,也許孩子們的一個眼光、一句問候、一個舉動不知不覺的想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最樸實而最美好的一面。我們不妨回過頭看一看,看“小蝸牛”們已經前進了多少,而不是去計較他們到底有多慢,對於你來說也許這不算什麼,但是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很大的進步了,這時,你就應該很認真地表揚他們。

教育是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有句話叫做“教學相長”,在你教學生的過程中,自己的業務水平也在提高,就如文中所說:“是上帝叫一隻蝸牛牽我去散步”,正是因爲有了我們的這羣“小蝸牛們”,纔有了我們這個羣體“特教教師”,正是因爲他們,我們纔會努力的去開發教材、鑽研教材、研究教法,也是因爲教他們,讓我們獲得了種種的成就,“論文獲獎、公開課獲獎、榮譽稱號”等等,所以,雖然“小蝸牛們”是弱勢羣體,卻給了我們很多很多。我們還是用一種感恩的心去對待他們吧!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7

週末的午後,我坐在秋日的陽光裏,暖暖的,隨手翻開了《牽一隻蝸牛去散步》,這本書早已聽同事談起過,只是一直還沒認真讀過。在如此燦爛的日子我便美美地讀了起來,一讀便已愛不釋手。

“上帝給我一個任務,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太快,蝸牛已經盡力爬,爲何每次總是那麼一點點?我催它,我唬它,我責備它,蝸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彷佛說:‘人家已經盡力了嘛!’我拉它,我扯它,甚至想踢它,蝸牛受了傷,它流着汗,喘着氣,往前爬……真奇怪,爲什麼上帝叫我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讓蝸牛往前爬,我在後面生悶氣。咦?我聞到花香,原來這邊還有個花園,我感到微風,原來夜裏的微風這麼溫柔。慢着!我聽到鳥叫,我聽到蟲鳴。我看到滿天的星斗多亮麗!……”其中的這首詩深深感動、觸動了我,我想了很多,想到了自己平時對兒子的態度、對學生的教育,甚至還想到了中國目前的教育體制……

想想自己的兒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就像這隻小小的蝸牛嗎?從他開始呀呀學語,到上幼兒園上小學,我何嘗不像書中那位牽蝸牛的主人公一樣!記得兒子在上一年級的時候,我總是覺得孩子作業寫得慢,寫得不規範,幾次改不過來我心裏就會着急,就會大聲訓斥,現在回想起他當時的眼神真得就像文中的小蝸牛的一樣,彷彿在說:媽媽,我已經盡力了。還記得兒子三年級的時候,一次語文考試考了八十幾分,當時的我心裏全是抱怨,導致怒火沖天,後來才瞭解那次試卷真的很難,孩子已經盡力去做了。現在想想如果我能換一種眼光去看待孩子的學習,換一種心態去面對孩子的成績,也許我的孩子生活得會更加快樂些。

如今兒子面臨小升初,在這種應試的大環境下,做家長的我比孩子都着急,給孩子報了這班報那班,本來孩子學校的作業已經佔用了一些時間,又要花費時間去做“班”的作業,彈琴、寫奧數……玩的時間自然要少很多很多。有時候想想,明知道這樣不好,但是在這種大環境下感覺又不得不,不得不趕着、催着、唬着他往前跑,也不管他流着汗、喘着氣。看了這本書讓我恍然大悟,我們總是給予孩子太多的期待,卻忽視了他的感受,我們總是給予他太多的要求,卻束縛了他的成長。孩子的成長需要我們家長的關懷,但不是由我們家長安排孩子的人生,孩子成長的每一步對於孩子來說都是一筆寶貴的財富,如果我們爲了自己的想法而不顧孩子的感受來安排孩子的人生,那麼我們除了得到焦慮、急躁之外,還會讓孩子失去一個美好的童年,美好的回憶。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讓孩子幸福快樂地成長比什麼都重要,很多東西童年沒有學會,以後還有很多的學習機會,在學習和成長的過程中,作爲家長的我們更應該關注孩子的興趣所在,讓他們朝着自己的興趣方向發展,同時放慢我們的腳步,慢慢地陪孩子一起成長,這時我們也會聞到花香,我們也能聽到鳥鳴,我們也能看到滿天閃亮的星星!平時我們多看看孩子燦爛的笑臉,多聽聽孩子無邪的笑聲,少一些催促,少一些抱怨,也許我們會發現:原來上帝是叫孩子牽着我們去散步!這樣一路走過來,孩子和作爲家長的我們也會感到更加快樂和幸福。

教育是一門藝術,而作爲教師的我們來說,不僅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還要教育好許許多多其他的孩子。作爲小學老師,我們更要有陪蝸牛去散步的精神,因爲小學的孩子,由於年齡和心理特點,他們在動手能力、學習能力等方面都相對來說慢一點,尤其是低年級的孩子,這就要求我們老師要更有愛心和耐心,有更多的寬容和等待,陪着孩子慢慢成長。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去年暑假陪兒子上外教課的情景。課堂上,外教老師Micle總是一次次重複着、手舞足蹈地演示着孩子們沒有聽懂的話,直到所有孩子明白了,回答了,他纔會繼續下一個話題。記得班上有個小女孩年齡相對來說似乎小一點,還有點坐不住,當Micle問她“Canyoudance?”時,小女孩好像聽不明白,沒有迴應,Micle老師並沒有說聲“Sorry”了事,只見他充分利用了肢體語言,邊跳邊說:ou?Look,ou?小女孩被老師幽默的舞姿逗笑了,也跟着老師舞動着回答:Yes,dancewell,too.這個答案更加完整,而且相信小女孩也明白了“dancewell”的意思。整節課簡單而純粹,一節課一個任務,讓每個孩子都有機會參與體會,從不催促,更多的是鼓勵表揚、耐心和等待,整個課堂讓人感覺輕鬆愉悅,孩子們也很享受課堂,樂在其中。

但在我們的日常教育工作過程中,我們有時會急於求成,恨不得要求每個孩子能快速按照自己的標準回答,順利地進行到下一個教學環節,造就一個所謂的高效課堂。因此,我們平時的課堂似乎比他們多了些任務,多了些壓力,對待孩子的錯誤我們老師似乎少了些寬容,少了些等待,多了些抱怨。通常有些老師爲了完成教學任務,爲了把班級成績搞上去,爲了成爲學校的教學能手,我們課堂的教學節奏也似乎快了許多,教學內容也多了許多,教學目標也狹隘了許多。從而,我們學生的負擔也重了很多,在我們有的老師大搞題海戰術,填鴨式等急功近利的教學方式下,我們的孩子不堪重負,尤其使我們反應慢半拍的孩子們深感挫敗和自卑,他們往往受到輕視和忽視,從而容易產生厭學情緒,個性受到壓抑,甚至有的造成心裏亞健康。因此教育需要時間,需要等待。在教育上,我們來不得半點急躁,我們要有足夠的耐心,要允許孩子在錯誤中成長,要引導學生一點一點地進步,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地成長,拔苗助長、急功近利是萬萬不可的。教育的耐心就是在教育上要循序漸進,按教育的規律、科學的規律辦事。教育的等待也是一種智慧,但絕不是得過且過、任其自由發展。智慧的教育就是要因材施教、因人施教、以智啓智,要學會賞識孩子,等着孩子一點一點的進步。教育的等待需要堅持,堅持科學的方法,堅持良好的習慣,堅持信任,堅信孩子能做好每一件事情,態度要始終如一,絕不能因爲某些因素的變化而否定一切,尤其不能否定孩子的自信和自尊。平時我們經常能聽到一些老師的抱怨:某某孩子不聰明,拖了班級後腿;某某孩子不聽話,怎麼教訓都不行等等。這些孩子跟其他孩子相比也許稍有不同,但對於稍有不同的孩子我們如果能多觀察,多留心他們的內心世界,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更多的耐心和愛心,也許他們也一樣很棒,或許他們在某些方面還能做得更好。有位教育專家說過教育是一種慢的藝術,要有足夠的耐心、愛心、細心、信心、寬容之心靜待花開,相信花兒一定會開得鮮豔芬芳。

我們每個孩子都是一塊未經任何雕琢和修飾的美玉,需要我們父母和老師用智慧、用愛心、用耐心去發現去雕琢。每個孩子也是父母的寶,更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作爲父母和老師,面對孩子,我們確實很多時候有無奈,有苦惱,但是當我們想要抱怨的時候,我們可以靜下心來再想想辦法,想想比抱怨更好的辦法,相信會有一個不一樣的結果。記得最早是老教育家陳鶴琴說過“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不會教的老師”現在被不少教育者廣泛引用,而且引起了爭論。我想,陳鶴琴當初說這話也並不是沒有道理的。也許現在社會的應試教育大環境,以成績論英雄的單一的社會評價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我們一些老師的教學態度。但是教育孩子就像是牽着蝸牛去散步,只有耐心地陪着他們,多些耐心,多些鼓勵,少些急躁,少些抱怨,看着他們一點點成功,一點點長大,我們會發現生命中真正的成功,和生命中最初最美好的的一面!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8

兒子——八年前你如約的來到了我的身邊,給了我做媽媽的權利,我驕傲。我成爲一個母親,瞬間感覺身上的擔子重了許多,看着身邊的這個小人,從此以後你將是我的全部。

而當有一天我看到了《牽一隻蝸牛去散步》這首詩,不由自主的被裏面精湛的語言深深吸引併爲之感動。因爲我是一個脾氣特別不好,又性子特別急的媽媽。這篇文章讓我彷彿聞到一股暖暖的愛的氣息。

牽着一隻蝸牛散步,大家都知道蝸牛揹着重重的殼,那是一步一步往前爬,而你牽着它散步,必須放慢腳步,跟着它的節奏慢慢的去欣賞沿途的風景。你會發現原來慢下來,看到的是更一種不一樣的美。

就如同我領着身邊的這個小朋友,拉着他的小手,低頭看着他,慢慢的走着。細細品嚐到一種無與倫比的幸福味道,彷彿走進了一個充滿寬容、善良、愛心的美麗世界。

我們教育孩子不正像牽着蝸牛去散步嗎?在這個艱難跋涉的學習和成長的道路上,孩子要付出艱苦的努力,要經受無數次的錯誤、挫折和失敗,才能一步步走向成功。而我們家長不能只會一味地責怪孩子,更多的應該配合老師認真地去對待每一位寶貝。他們畢竟只有七八歲的年紀,有一顆美好的童心,你不能總是用你的思想來硬生生的駕馭孩子,而應該對他們細心地呵護。

孩子們就像可愛的小蝸牛一樣,他有自己的獨立思維,因爲他還小所以做事情不會像你一樣快,別總催他“你不會快點嗎?你能不能抓緊時間?你到底怎麼回事?……”不要總是用這種責怪的口氣,因爲你無緣無故的大吼大叫,寶貝們也許會感覺特別的莫名其妙。因爲他們已經非常盡力在做,只是他的步伐就是那麼小,他的思想不會像你那般成熟。請你給他們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完成。因爲他們就是一隻小小的蝸牛,總以爲是“我”在牽着蝸牛在散步,其實是上帝讓蝸牛在牽着“我”在散步,是孩子們讓我們重新認識了什麼是天真無邪,什麼是真正的沒有利益下的真誠的語言和笑容。他的一句“媽媽,我愛你……”真的是發自他小小內心最真摯的表達,“寶貝,媽媽也愛你,一生一世……”

也許有時候是我們走的太快了,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裏,不僅我們自己走的快了些,似乎無形中也讓我們的寶貝們也走的快了。現在回頭想想,自己非常慚愧,才感悟到,其實教育孩子就像牽着一隻蝸牛在散步,你要放慢自己的腳步,和孩子一起走進他的世界。

雖然也有被孩子的淘氣氣的崩潰,也有失去耐心的時候的大吼大叫。然而,孩子的內心是無比純淨的,他們可能睡一覺就忘記了。第二天依舊在他成長的點點滴滴中()向我們展示了很多的美好和樂趣。只是我們的腳步走的太快,快到已經忘記了欣賞,忘記讚美。對不起寶貝,媽媽還要放慢自己的腳步,多陪你,牽着你的手陪着你慢慢長大……

寶貝你是上帝送給媽媽最珍貴的禮物,我知道上帝的本意是希望我在陪伴你成長的道路上,也能夠有機會去重溫我孩提時的純真。從今天起我要更加努力做個好媽媽,繼續放慢我的腳步,再慢一些,再慢一些,再慢一些,靜下心來多聆聽你的想法,多遵循你的意見。牽着你的手,帶你走進一個屬於你的童話童年。

寶貝你就是媽媽的小蝸牛,媽媽愛你……我們大手拉小手,一直快樂的幸福的走下去,謝謝你的陪伴,我陪你長大,你陪我變老,好嗎?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9

初讀此書,說實話,看不懂,倒不是那種語言晦澀令人難以理解,只是我感覺,簡單溫暖的文字背後,一定有我還直到現在都無法理解的東西,會與“養兒方知父母恩”有相通之處吧。

書以上帝讓我牽着一隻蝸牛去散步爲起始篇章,在經歷焦灼,不安,煩躁之後,撥開烏雲,重見日出,豁然開朗,突然明白,原來,在這段看似艱辛卻又始終被幸福籠罩的路途中,真正的導遊,一直是被自己有時幾乎有些嫌棄的蝸牛。

書有十五個章節,內容更不似小說般連貫,中心,卻始終圍繞在如書中的我般的家長和如蝸牛般的孩子身上。無論是教我上課的毛毛蟲,教我讀書的螳螂還是來自蚯蚓的聲聲呼喚,小蝌蚪的讚美,都無時無刻不體現出成長道路上家長與孩子間那種無法言喻的默契而又深沉的關係:孩子成長的路上,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有些時候,看着孩子如蝸牛般緩慢移動的步伐,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會一度懷疑自己聰明的基因爲什麼在孩子的身上的不到體現,爲什麼會這麼笨,他們更想用自己超乎孩子百倍的力氣去提着孩子走,可是做什麼都是徒勞。

時處步伐匆匆的年代,爲家庭生計奔波在工作的家長,很少會有人會停下腳步看看路邊的風景,理由很簡單-他們想給孩子最好的。可是,你們是否想過,孩子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會是你們在他們取得優異成績時大肆的讚美,在因爲作業出錯或是成績不好時無休止的批評與謾罵嗎!我只是想說,世間的人,被榮耀光環籠罩的時候從來不缺讚美鮮花與掌聲;跌落谷底時,也從來不會缺少背後的議論嘲諷和批評。榮耀後的讚美與失意時的批判,真的不缺你一個。

培養一個孩子,會是一個家長一生讀過的最好的一本書,而自己,便是那個心智漸趨成熟的主人公。作爲一個二十歲左右的成年人,帶着些許幼稚和絲絲成熟,對於教育孩子,我幾乎沒有什麼概念,對書中的內容,我只能從孩提的回憶中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但不管怎樣,家長的一份耐心,一份執着,一點默默的支持,都會成爲孩子一生的財富,成就孩子更好的未來。

人常說,每個人的生活,都在書寫一個故事,而故事是否擁有完美的結局,在於你,在於孩子,在於你和孩子究竟能形成多大的默契,也真心祝願在這條路上正在行走和還未行走的家長和孩子們,終會擁抱最蔚藍的天空,你們,都會是最好的自己……

《牽一隻蝸牛去散步》讀後感10

朱敏:靜待花開。孩子需要一定的成長空間,而我們應成爲孩子成長路上的陪伴者,一同感悟鳥語花香、滿天星斗。

馮翠:其實只要我們能靜下心來,善於分享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的所有快樂,分擔孩子的擔心,憂慮,不安和煩惱,和孩子做好朋友,走進孩子童話般的心靈世界,和他們一起笑,一起哭,傾聽他們的心靈之音,讓他們感受心與心碰撞產生的溫暖,感受到我們的支持、鼓勵和幫助帶來進步的快樂。

楊娜:教育孩子就是帶着蝸牛去散步,讓我們的教育慢下來,前行路上偶爾退一退,給頭腦以思考的空間,讓我們可以有時間反思每步是否沿着初心一路前行,讓心靈趕上自己的腳步。慢下來,心才能定下來,教育才能開出智慧之花。

商曉娜:孩子從來都是一個完整的個體,她的當下應該就是她最好的狀態。我覺得從此可以不必再急着做任何事,我可以慢慢來,讓我和孩子們慢慢地互相瞭解,互相喜歡,共同成長,多一種體驗,多一個親人,我覺得成爲一名老師,陪孩子們慢慢長大,是一種幸運。

張麗娜:曾經看到過一個詞語,叫做“慢教育”。跟這篇文章放在一起,確實搭配。教育這件事,急不來。生命的成長需要時間。不要急躁。靜下來,陪着孩子一點點成長,一點點進步,其實也是一種幸福。在享受這種幸福的同時,也許一個不經意就會發現孩子突然間有了驚人的變化。如果一味急躁,急於求成,反而容易傷害到孩子,結果適得其反。

趙林林:孩子的成長步伐是一定的,拔苗助長的做法不可取。教育孩子,一定要遵循規律,有耐心,放慢腳步的陪伴孩子成長,不經意間,孩子就會給你不一樣的精彩。

杜櫻花:昨天在家判試卷,老媽說慢點判,小孩們做個題不容易,我說:每次判完試卷就要被他們急死,媽媽說,這個急什麼,你小時候也不會。讀後感這麼簡短的幾句話讓我突然自省:孩子成長需要過程,我們不能總是拿自己的標準要求孩子,熟不知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期,每一次的進步對於他們來說都是非常不容易的,經常換位思考,或許更能幫我們走進他們的內心深處~

曹孟盈:教育恰如教孩子學步。對待學生的成長,來不得半點兒急躁,放手是必要的,嘗試是必要的,等待是必要的。

靳浩然:作爲老師,我們陪伴孩子成長,就是一次牽着“蝸牛”散步的“慢養”之旅,急不得也快不得。我們不能只顧着倉促前行,而忘了觀賞沿途的景色。也許等待之後,我們可以看到別樣的風景。

傅英:教育,就如同陪蝸牛散步,應有愛,應有耐心,應是相互陪伴共同成長。接受孩子的所有,不以成人的標準去對待孩子,相信他們的每一次努力都會有收穫。

崔葉馨:對待孩子需要的是細心和愛心,認真地去對待每一位孩子,對他們細心地呵護,每天都會受到不一樣的禮物的。孩子們就像可愛的小蝸牛一樣,是上帝送我們老師的最好的禮物!

於豔紅:與孩子相處就是要把自己變成他們的同齡人,去他們的世界看不一樣的風景。有時我們要感謝孩子們,讓我們又經歷了一次成長。

馬菁:我想到了家庭生活中,孩子和父母的關係,你伴我長大,我陪你到老。作爲父母我們不能缺席孩子成長中的每一個時期,作爲老師我們更不能缺失對每個孩子的愛。因材施教擔任起國家給我們的使命。讓我們用行動,成就最美的自己。

陳亞男:很多時候作爲老師,不要老是以一個成年人的標準去要求一個孩子,孩子每天都在向前努力,他不是停滯不前的。牽着蝸牛散步的時候,其實蝸牛也在牽着老師,孩子讓我們重溫成年人世界裏少有的那種單純和率真,我們也要邊走邊學會欣賞着路上的風景。

李珊珊:登頂固然很好,但是沿途的風景更是美不勝收。讓孩子們成龍成鳳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們的心願,因此家長老師常常催促孩子,想讓孩子們學的快一點再快一點,但是殊不知我們正在牽着“小蝸牛”在散步,他們已經努力了,當我們願意陪伴他們一同散步成長的時候,會發現我們的童年回來了,我們的童心回來了,散步中的風景更是別有一番風味。

崔炳霞:與孩子相處,我們老師或是家長應該做的便是耐心加愛心。心理學中提到,在人的成長路上需要學習動機,恰當的激發孩子的成長動機纔是我們引領的方向,希望大家都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問題,多一點耐心,成就孩子,成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