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04W 次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後,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生了許多感想,何不寫一篇讀後感記錄下呢?可是讀後感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範文,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範文(精選3篇)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1

翻來覆去地讀了好幾遍《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從一開始的無聊透頂、荒誕離奇到最終的扼腕嘆息、唏噓不已。

作者用第一人稱和日記報告式高超的敘事方式,讓人隱隱約約總有一種很強的帶入感,細思極恐,其實查理高登就是有思想的阿爾吉儂,也是映射現實中的你我他,查理高登經歷的一切何嘗不是正常每個人所要經歷的宿命呢?從稚嫩的嬰兒到成人的高峯,到老年全方位的衰退直至消亡,我們都會經歷懵懂到巔峯再到衰退的生命週期。

我個人覺得和《活着》很類似,這是一個悲慘的世界,不管我們如何掙扎,試圖與命運做怎樣的抗爭,最終這一切都是無謂的,我們都逃不出生命的魔咒,都會被時間打敗,這並非是我們能選擇的,是多麼地悲哀呀!也許活着並沒有什麼意義…

有時候我挺後悔看這類的書,因爲看得越清楚,越難以得到快樂,總有一種在現實面前的渺小從心底蔓延,又被緊緊扼住喉嚨的無力感。而對於這種無力感,我內心是很抗拒的,極不願意接受的。現在我都有點不敢翻開《平凡的世界》,我害怕又從其中讀到這種無力感。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2

很久都沒有讀過這樣好的書了——看得累到半夜,實在看不動了,睡着,睡幾小時起來,又繼續讀,終於算是斷了一口氣接上又讀完了。

小說講了智障兒查理的故事,他在三十二歲生日前一個月,查理接受了史特勞斯博士和尼瑪教授的治療,於是他的智商開始逐步恢復,逐漸從一個智障兒變成了天才,不但超越了普通人,也超越了他的醫生們,並且最終,由查理本人而不是他的醫生們找到了整個試驗的破綻所在,他本人雖然擁有了超凡脫俗的智商,也無法解決這其中的`bug,終於從天才又回覆成智障兒,住進華倫寄養之家。

在這個故事的最前段和最後段,查理都是沒有痛苦的,而他的痛苦出現在他的智商逐步恢復正常之後,他這才發現原來所有人都在欺負他,那些他稱之爲朋友的人,之所以願意跟他做朋友,是因爲在他身邊他們每個人都可以獲得強烈的身份感和優越感。

身份感代表社會地位,優越感代表自我認同。是啊,很難比查理這樣一個被拋棄的智障兒社會地位更低,或者更難以自我認同吧。

而查理自己,其實對自己一無所知,他的智商使他沒有能力認識並且把握住自我,對於他,一切都在空虛與混沌之中,唯一具有意義的是媽媽跟他說的那些話,“你要對人和善,這樣纔會有人願意與你做朋友。”

“朋友”成了查理確認社會身份的唯一手段,“朋友”代表羣居性,它證明查理不是一隻被扔在曠野的小狗,而是一個可以在羣居中被接納和認可的人。而查理保住朋友的唯一手段就是,向他們無償地供應自己的缺陷,以使得他們在他的缺陷面前顯得有所爲,有價值。這些朋友從頭到尾都不認識查理是誰,因爲當查理智商開始提高後,他們一個兩個三個地,都離開了他。所以他們不過是在和自己的虛榮、愚蠢、殘忍做朋友罷了,當查理這隻免費的痰盂和垃圾箱變形之後,在他們沒有那麼方便往裏面吐吐沫和倒垃圾之後,他們biu潰了,他們拋棄了他,因爲對於他們,他已經失去了作用。

於是,聰明的查理開始感受到孤獨,在這種孤獨中,他第一次感受到他必須去愛某人,儘管在這個必須愛某人的過程中歷盡艱險,他還是走出了第一步,一直走下去,直到他再度失去了愛的能力。

在他智商回到白癡之前,他保留住自己最後的一點兒做人的尊嚴,讓他的愛人艾麗斯離開他,他要單獨度過這最後的一段屬於他的,可以閱讀和思考,可以去愛因此也可以去恨的時間,他要單獨陪伴自己走過這最後的旅途。

所以查理的收穫就在這裏,他在痛苦中獲得了自處的能力,他不再是一個庸俗的僅僅只需要羣居的哺乳動物。他可以承擔屬於他的痛苦和悲傷,還有一望無際的孤獨和絕望。

這就是作爲一個人的幸福吧。他於是完滿了。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讀後感3

阿爾吉儂和查理,兩個“試驗品”。如果你願意的話,請爲他在墓地獻上一束鮮花吧。

最初的查理單純天真,他說:“很多人都笑我,但他們是我的朋友 我們都很快樂”。但隨着科學實驗他的智力成倍地快速發展,而回憶也像浪潮一樣襲來,想到“朋友”對自己的嘲笑,來自家人的傷害和遺棄,面對從未體會過的孤獨和痛苦。而智力越高越讓他無法停止思考,看到身邊人其實很平凡,愈發離人羣越來越遠,哪怕是真心愛上的人也沒有勇氣與她走得更近。最後阿爾吉儂的變化令查理察覺到這一切終將歸於塵土,他試圖在消失前再看看他的父親,他的母親,再抓住一點點愛的痕跡。

當天才查理和蠢貨查理在爭奪一個軀體,他想自我放棄,又時刻提醒自己在掉入深淵前只要不停的攀爬總能擁有一點點維持在原處的微薄希望。命運的殘忍再給予後又奪回他的希望 “我現在已經走到死巷,再沒有什麼好做的了。不要管我,我已不是自己,我正在解體,我不希望你在這裏”

最終一切歸於平靜,只有墳墓的痕跡證明阿爾吉儂,他們來過這個世界,他們不僅僅是一個水滴。

雖然文章本身是科幻小說,但我覺得更多的感受是人性。情節一望無餘但丹尼爾凱斯在這篇裏的文字我覺得好過24個比利,更細膩更掙扎更令人痛心。

我哀悼查理,願他不再痛苦,能夠面對平凡與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