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科學家與頭腦》有感

讀《科學家與頭腦》有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5W 次

科學的歷史,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錯覺和失敗的歷史,是偉大的玩愚者以笨拙和低效能進行工作的歷史,《科學家與頭腦》的讀後感。——寺田寅彥(日)《科學家與頭腦》李長羣《科學家與頭腦》一文是日本著名的物理學、雜文家和詩人寺田寅彥(1878~1935)所寫的一篇關於如何思考的短文。剛剛讀時,便被作者兩個對立的論點感到不知所措。爲什麼科學家必須聰明但又必須笨呢?我們知道,聰明是每個人的追求,誰又願意說自己笨呢?如果科學家不能稱之爲聰明,那還有誰能被稱之爲聰明呢?帶着疑惑,我慢慢地讀完了全文,一下子恍然大悟。寺田寅彥告訴我,腦袋聰明的人,可能會過於信任自己的腦力,直接導致聰明反被聰明誤。因此,他善意地向人們建議“不要輕易向那些頭腦聰明的老師去請教。他會把擺在你面前的每個難關,一個不漏地說出來,讓你對自己計劃絕望。”他告誡人們:“腦袋聰明,而且又自命不凡的人,即使能成爲人之師,卻成不了科學家。”原因是這些自命不凡的聰明人,最缺少的是一種“正確嚴謹的觀察、分析和推理能力”。他認爲,腦袋聰明的人適合做批評家,卻難成爲見諸行動的人。腦袋聰明的人對任何舉動中存在的危險,都會看得非常清楚,因此缺乏冒險精神,讀後感《《科學家與頭腦》的讀後感》。正如他所說:“怕受傷的人成不了木匠。怕失敗的人成不了科學家。”他還認爲,腦袋聰明的人最大的缺陷,就是隻看到別人工作上的缺點,卻看不到自己的缺點。聰明人還常常會因爲自己過於聰明,而產生思維定勢,導致一些常識性的問題,最笨的人都能解決的問題,聰明人卻怎麼也解決不了,這也許是人們常說的“難得糊塗吧!”同時,這也是聰明人難取得驚人奇蹟的原因之一。由此看來,寺田先生並不反對科學家們頭腦聰明,而是反對自命不凡,聰明反被聰明誤的人。寺田寅彥先生認爲,作爲一個嚴謹的科學家,是千萬不能僅靠耍小聰明來進行科學實驗的。科學是嚴謹的,認真的',來不得半點虛僞。因此,寺田先生號召科家們向笨人們學習;學習他們笨鳥先飛;學習笨人們的笨辦法,用堅強與毅力,用不怕失敗,敢於失敗,屢敗屢戰的勇氣,去攀登科學的高峯。聯想到我們的工作與學習,常常不也是犯同樣的錯誤。我們總以爲自己非常聰明,學習各種知識囫圇吞棗,不求甚解,老師講課,我們往往只求知道個大概,半桶水便倘得很,自己以爲已是才高八斗了。對那些勤學刻苦的人,總是不屑一顧,認爲他們那是死記硬背,愚木腦袋,不能活學活用。並認爲那些愚木腦袋們,不會對社會又有什麼幫助的。通過這篇短文讓我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的道理。這就是真正有的智慧的人,並不是那些從表面上看,非常聰明的人,而是那些表面上看上去比較愚笨,做事機械,成天在失敗中尋找快樂的人。這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大智若愚”。

讀《科學家與頭腦》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