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後感:捨得大綱

讀後感:捨得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2W 次

捨得既是一種處世的哲學,也是一種做人做事的藝術。舍與得就如水與火、天與地、陰與陽一樣,是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概念,相生相剋,相輔相成,存於天地,存於人世,存於心間,在存微妙的細節,囊括了萬物運行的所有機理。萬事萬物均在捨得之中,才能達至和諧,達到統一。你若真正把握了舍與得的機理和尺度,便等於把握了人生的鑰匙和成功的機遇。要知道,百年的人生,也不過就是一舍一得的重複。

讀後感:捨得

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亦然,不求事事完美應有所取捨,捨棄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境界,懂得捨棄的人往往會有大收穫。書中一個古老的故事讓我記憶猶新:很古老的一天,一個守財奴的家鄉發大水,貧窮的人們都因爲沒有所要帶去的東西,順利遊在水中獲救了。而這個守財奴卻把家中的金銀財寶裝滿了全身,奮力地在水中掙扎並向遠處的一個小船喊救。船上的人大聲喊他並讓他把身上的附帶的物品扔去,讓他暫且不沉水並馬上划船去救他。但這個守財奴卻不能捨得扔掉自己的金銀財寶。結果可想而知,他不捨得放棄,便不能爲自己爭取獲救的時間,他沉水溺死了。如他能把身上重重的包袱捨去,他得到的便是生命。於是,佛感慨而曰:捨得捨得,有舍纔有得。

比如我們走在市區的大街上,比比皆是伸手向你索要錢物的,真的,假的,我們也許辨識不清。我們有時真的有心救助,但當我們身上只餘十元錢的時候,縱便拿出五元,對於他們,又有何濟?比爾.蓋茨大把大把的美元捐給了非洲,那裏需要他的援助,而他也有這個能力進行援助。舍之前,總要先得,纔會有舍。得之後,常有再舍,纔會再得。佛無分別心。無分別心,即無煩惱掛礙,使之心境圓融通達,歸納萬象於一乘,讓有限之生命融入無限的大智慧中。得是一種本事,舍是一門哲學。沒有能力的人得不足,沒有通悟的`人捨不得。 不禁讓人感悟,捨得真誠,才能與坦誠相待的朋友相遇;捨得寬容,纔會讓世界容下更多的朋友;捨得微笑,才能得以回報一張張笑容的臉;捨得功名,才能靜下心順其自然體味人生;捨得安逸,才能聞雞起舞迎向輝煌;捨得金錢,才能贏得自己主宰生活。

人生在世,有許多東西是需要不斷放棄的。古人云:無欲則剛。這其實是一種境界,一種修養。沒有太多的慾望,就會活得更加簡單,更加灑脫,更加自由。於是,在滾滾紅塵中,懷一顆平和心,擋住各種誘惑;做一件平常事,學會放棄許多;當一個平凡人,簡簡單單生活。適當的放棄是一種美德,外面是自由的天,自由的地,自由的空氣,自由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