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讀後感怎麼寫大綱

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讀後感怎麼寫大綱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8.25K 次

讀了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後,我知道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是使人類毀於瞬間的巨大災害。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讀後感怎麼寫,我們來看看。

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讀後感怎麼寫

  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讀後感(一)

讀了防震減災科普知識後我知道地震是一種自然現象,它是使人類毀於瞬間的巨大災害。

當地震來臨時,我們不要緊張,抓緊時間逃生。如果在樓房裏,我們要趕快躲在堅硬的傢俱下面,最好是在有支撐力的房間,如衛生間比較好。千萬不能跳樓,不要到陽臺,也不要到樓梯去,更不能乘坐電梯。如果住的是平房,地震時應該迅速跑出房間,到平坦寬闊的地方。如果不能及時的跑出房間,就可以躲在牢固的桌子下面。不要躲在屋頂大梁下,窗戶邊。不要靠近不結實的牆邊,也不要破窗而逃。

就在2012年9月7日11時19分,在雲南省昭通市彝良縣、貴州省畢節市威寧彝族回族苗族自治縣交界發生5、7級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有64人死亡,715人受傷。雖然受傷的人數比較多,但是死亡的人數卻是大大的減少了。這說明,地震可能隨時發生。也說明了知道怎樣預防地震的人是增加了很多呢!

我們從小就要多學習防震減災的知識,懂得防震減災的方法。雖然現在沒有發生地震,但是如果發生了,只要我們每個人都知道怎樣防震,就會減少很多的損失,減少很多人的痛苦。

  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讀後感(二)

防震減災的意思是預防地震,減少災難,保護生命和財產,是人們都希望的。可是大家都知道災難來無蹤去無影,而且無情無義。爲了保護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科學家們發明出很多探測儀器,如果有地震,儀器就會顯示出來,提醒人們及時轉移。今天我就學到了很多防震減災科普知識。

首先,我認識了地震波。地震波是從地球深處傳出來的,而且會越來越劇烈,會將處在震源區域的所有房屋、樹木等倒塌、毀壞。我從一些貼在宣傳欄的圖畫上看到,許多在震前美麗的景色都被地震給破壞了,還有許多孩子和學生被地震無情地吞噬了他們如花似玉的生命,真是令人悲痛和惋惜呀!地震不但使房屋倒塌傷人,還會引起火災,造成煤氣爆炸等災難。而靠近海邊的居民更是受苦,因爲地震會造成海嘯,這是一種比地震更可怕的災難,它來勢兇狠,能淹沒海邊的一邊:房屋、高樓、村莊、城鎮,而且速度極快,讓人逃之不及。

不過,大自然就是這麼奇妙,雖然地震非常可怕,可它總拿一些動物無可奈何。因爲有些動物擁有特殊的本領,它們能預感地震,從而躲避災難。它們是怎麼做到的呢?原來在地震將要發生時,地球的'磁場會發生變化,而這些動物能感覺到這種磁場的變化,從而得知災難的降臨。

地震可以分爲12級:1~2級,只有先進的儀器能感測到時;3~4級,物品晃動,比如吊燈會晃動得很厲害地;5~6級,物品會落地摔壞,房屋輕微損壞;7~8級,房屋嚴重損壞,橋樑出現裂縫;9~10級,橋樑、堤壩嚴重破壞,大地開裂;11級,地面嚴重破壞;12級,毀滅性的破壞。地震來臨時,我們一定不能驚慌失措,要學會自救,先躲在堅固的牀底下、桌底下是最好的選擇,以免被掉落的物體砸傷。等第一次震波過去後,則必需逃出房屋,跑到空曠之處。

地震雖然可怕,但是,只要科技發達,應對得當,我們就要以不怕地震,而是去勇敢地面對它、戰勝它!

  防震減災科普知識讀後感(三)

自然災害,包括人造災害,都是人們最大的敵人。

自然災害有許多,比如,地震、酸雨、溫室效應、颱風等。人造災害有火災、水土流失等。遠在古代,人們沒有防範意識,都是求神拜佛保佑平安。隨着社會的發展,人們懂得用科學道理、實用的方法來保護自己,減少災害威脅到自己的生命。

地震是經常發生的一種自然現象。全世界每年發生地震約五百萬次,其中人們能感覺到的有五萬次,能造成破壞的有千餘次,而七級能造成巨大災害的地震約十幾次。

據調查,全國有許多地方發生大地震,如1514年雲南大理大地震,1605年的海南瓊州大地震,1786年的四川康定南地地震,1975年的遼寧海城大地震,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這麼多的災害,損傷慘重。尤其是唐山大地震,有20萬**和受傷。

其實,有些災害是可以預防的。地震發生前,會有些預兆。比如:馬等一些牲畜會掙脫繮繩,並瘋狂地往外跑;正在冬眠的蛇會涌出洞外;蜜蜂會驚飛、逃竄;狗會狂吠,還有一些家畜會出圈,到處竄跑;老鼠成羣結隊搬家……這些預兆可以讓人們提前知道將發生地震,如果發現這些動物有這些反常現象,須先辨別真假,再向地震局報告,以防在先,及早撤離。

保護我們的家園——地球,便是保護自己。讓我們行動起來,共同防止災害的發生。讓明天的地球更加光明,更加燦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