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讀《開始》有感範文

讀《開始》有感範文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24W 次

讀《開始》有感範文1

嬰兒在產房中的第一聲啼哭,是生命的開始,人與人彼此在凝視中用笑臉相迎,是溝通的開始,送人玫瑰,手留餘香,是快樂的開始。每一次開始都昭示着最終的結束,而每一次結束又意味着新的開始。不要在開始中期待太久,不要在結束中留戀太多,沒有一勞永逸的開始,也沒有無法拯救的結束。人生中,你需要把握的是,該開始的,要義無反顧地開始,該結束的,要乾淨利落地結束。

讀《開始》有感範文

一件事情開始容易,但堅持做到最後卻很難,成就事業的人不一定佔據了最好的開始,卻一定能用心做到最後,就因爲這樣的專注和認真,最終走向了成功。可惜,現實生活中,有的人苦心孤詣,爲人生設計了一次又一次開始,然而常常因爲虎頭蛇尾,最終一次又一次半途而廢。我的一個小學同學,她從小成績就不好,思考問題總比別人慢幾拍,她並不聰明,但她很努力,小學一年級時,她在班上排倒數第三名;她從不放棄,一直認真地去學習,在三年級的時候,她總是名列前茅,但她還不滿足,仍然努力認真學習,在六年級升中考中,她以全級第一名進入了重點中學,最終她還是成功了。

一粒塵埃,在空氣中凝結,最後生成磅礴的雲雨,一粒沙石,在蚌體內打磨,最後結成昂貴的珍珠。有時候,渺少的開始,可以成就雄壯而宏大的事業;有時候,平凡的開始,可以走出崇高而偉大的人生。點評:本文文字優美感悟到生活中一些人虎頭蛇尾,半途而廢,而一些人持之以恆,堅持不懈邁向成功!

讀《開始》有感範文2

有幸讀馮衛東老師的《教育有必要從傾聽開始》,讀後感觸頗深。作爲一名教師教師,要學會傾聽,傾聽同行的指導,也要學會傾聽來自學生的各種意見。

學會傾聽,對於爲人師者,是一種美德。現實中的我們一些教師,說的太多,聽的太少,對待孩子的述說,往往缺少真誠關注。更沒有聽完的耐心,喜歡過早的,主觀臆斷地,權威似的作出結論。教師的言語充斥了整個課堂教學。甚至充斥了師生交往的整個空間。而結果往往是老師講得口乾舌燥,學生卻聽得昏昏欲睡,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這既是學生的悲哀,也是老師的悲哀,一個不知道尊重學生,不會聆聽的老師,又怎能從心靈上贏得學生的尊重。一個不善於傾聽孩子表述的老師,又怎能聽到學生們最善良,最純真,最澄澈的心靈之語。尊重學生,學會傾聽,應該成爲廣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種職業責任。

尊重學生,傾聽學生的心靈,首先要打造師生之間那種雲淡風輕的氛圍,在平等民主和諧的氣氛之中,讓學生暢所欲言,酣暢淋漓。爲此要打破傳統的一日爲師,終生爲父的思想,把它轉變成:一日爲師,終生爲友。與學生建立起民主、平等,互相尊重、互相學習的關係。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如果教育者希望從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麼就必須從一切方面去了解人,”其中的要義是說,真正的教育是從心與心的對話開始的“。而我認爲心與心的對話,又是從真誠的傾聽開始的,不會做一個真誠的傾聽者,就不能理解學生,不能理解學生的老師,也很難讓學生理解你,理解你的教學。

教學是教與學雙方的事,而且在這對矛盾中,學的一方是主要的,只有學的一方的積極性調動起來,教的一方的知識方可發揮作用,學的一方的積極性越高,教的一方的才能就發揮的越好。面對着一個個充滿靈性的教育對象,老師應該時刻提醒自己。我是誰,爲了誰,是否把學生的收穫,學生的發展放在首要的位置,是否做到了一切爲了學生,是否能對學生的行爲及時做出合理的評價。教師要善於捕捉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從而形成良好的生生,師生互動過程,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而這所有的一切,都要先從傾聽開始,許多教育工作者,習慣了滔滔不絕的說,而不習慣與安安靜靜的聽,習慣與嚴詞正色的訓導,而不習慣與自由平等地與學生交流,很顯然,在新形勢下,這是不利於教學工作的,我們教師應該把學生當朋友,當做獨立的個體去尊重他們,理解他們,不能把學生視爲一架只會接受的機器,一羣張開嘴巴等待喂飼的小鴨子,他們是一羣有着自己頭腦,有着自己的經驗,有着自己個性的鮮活的人。他們對一首詩,一篇文章,都會有着自己的理解與看法,我們老師備課,講課都要從這樣的實際出發。以學生爲立足點,學着去傾聽學生的.心靈。激發學生的興趣,激活學生的思維。儘量給每一個學生表演的機會,傾聽他們的見解,鼓勵他們的創作。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樣一定能提高學習效率。也一定能提高教師的教學效果。

魏書生說:”一件事情有一百種做法,一句話有一百種說法“。作爲教師要允許學生暢所欲言。發表不同的觀點。並及時給予鼓勵,一個熱情鼓勵的目光。一次表現機會的給予,都可以樹立他們的自尊,自信,幫助他們驅逐心靈上的陰雲。使整個教學沉浸於一種和諧,純潔,友好的氛圍之中。這樣的氣氛才能使得學生去思考,去創新。曾讀過一篇文章說,在一次課堂之上,有一個調皮的學生問老師,我想發明一個放屁消聲除臭器,你看行不行?下面是一片譁然,接着便是鬨堂大笑,值得驚訝的是那位教師並沒有大動肝火,而是心平氣和地說,那你說說看,待那位同學說完後,老師說,你的想法很好,你想搞的這個發明要充分考慮人們的生理特點,不能太大,要舒適,還要便於攜帶。這裏,我們姑且不去考慮這個玩意兒能不能發明出來,有多大的可行性,實用性,但至少有兩點值得肯定,第一,就是那個學生的大膽奇特的想象,第二,就是那位教師的涵養,他能尊重學生,有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訴說。

國外句諺語:懶惰的教師培養勤快的學生,其要義也是,老師要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獨立完成,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把老師的講臺變成學生表演的舞臺。”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魚躍,鳥飛的前提是海要闊,天要高,對每一位學生的成長髮展而言。我們教師就要給學生提供這樣的天空與大海,也就是爲學生營造密切配合,融洽,雲淡風輕,的氛圍,激發他們的潛能,解放學生的眼睛,讓他們仔細地去觀察,解放學生的嘴巴,讓他們酣暢的去表述,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動起來,從而達到真正的生”動“有趣。

讀《開始》有感範文3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死,其實也很簡單,可是對於司馬遷來說,選擇死去就等於選擇了失敗,選擇了放棄。他死了,可以解脫,可是他父親的遺願卻永遠的成爲了遺願。他不願做一個不孝子,所以他只有選擇屈辱的活着,從此成爲一個不完全的男子!選擇活着,不是因爲堅強,而是爲了父親他別無選擇。他過着非人的生活,忍受着巨大的痛苦和別人的冷嘲熱諷,他最終完成了一部歷史鉅著——《史記》。

司馬遷憑着驚人的意志獲得了成功,即使不是在他在世時就被肯定。試想在現代,有多少人會忍受不了這種屈辱而會選擇以死來解脫。我曾經看過一則新聞,一名男子在路旁救起一名老人,把她送到醫院後,老人的家人卻多次向這名男子索要錢財,最後男子被迫走上了絕路。問世人,當今時代因忍受不了各種挫折而選擇一死了之的人有多少?數不勝數。不要以爲一死就可以了之,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就無法重來。選擇活着,就會有希望。在戰爭時代,許多人都寧願光榮地死去,也不願屈辱的活着,以死來證明自己的愛國,自己的清白。但是,你死了,就永遠無法自己解釋清楚,你死了,一了百了,但是你的親人和那些想方設法營救你的戰友、同胞呢?一位詩人說過:“真正的勇敢不是爲某件事壯烈的死去,而是爲某件事卑賤的活着。”

司馬遷爲李陵仗義執言,卻不料使得武帝大怒,被貶入獄,可是他有超越常人的意志和勇氣。那種肉體的折磨和精神的屈辱難道沒有在他身上留下一點痕跡?不,留下了,留下了燦爛輝煌的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我明白了,若沒有轉折,司馬遷恐怕還不知道自己修史的決心竟有如此之大,是轉折賜予了他執着。轉折是如此神奇!

看着你坐在岸邊奮筆疾書,寫着那部曠世之作。人們只會欽佩你。欽佩你忘記了宮刑的痛苦與恥辱,化悲痛爲力量,僅憑着一股“究天人之作,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的信念寫着別人的事蹟卻忘記自身的榮耀。但是,你的事蹟彪炳史冊,名字流芳千年。人們銘記着你,就如你曾經說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我敬佩你,因爲你是真正的英雄。

司馬遷,你知道嗎?你的事蹟被一代又一代的人們傳承,你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你知道嗎?你的歷史著作被評爲“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你的精神永存。

司馬遷,你在逆境中奮發,在奮發中圖強,因爲你的堅強,讓我們中華民族有了新的歷史。你知道嗎?作爲現代中學生的我們,早已習慣把您的事蹟傳揚。

在這個飛速發展的時代,司馬遷忍辱負重寫《史記》的歷史不會再重演,但是我們不能忘記這段歷史,我們也不會忘記這段歷史。因爲,它證明了中國人是有着怎樣堅強的意志的。

在當今時代,許多人都因忍受不了各種挫折而選擇了死亡這條路,自己死了一了百了,還連累家人受着失去親人的痛苦。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對社會的不負責。如果每個人走在絕路前都能想到司馬遷的故事,那麼他們還會選擇這樣做嗎?選擇死亡,其實只是在選擇逃避。

活着就有希望,活着太陽還是會在升起;活着,溫暖的春天還是會再到來的。因爲活着,你才能看到精彩的世界,因爲活着,你纔有展現自我的那一天;因爲活着,你纔是真正的勇敢。

無論遇到什麼困難都要勇敢的活下去。屬於你的那一片金色陽光遲早會到來。

當你無路可走的時候,當你別無選擇的時候,請選擇堅強,請選擇勇敢,不要選擇逃避,不要選擇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