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塘約道路》黨員讀後感

《塘約道路》黨員讀後感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56W 次

導語:《塘約道路》指引中國農村前進方向,塘約道路是有遠見的當地領導幹部率民衆放下包袱、輕裝上陣、集思廣益、羣策羣力,走農村集體所有制發展道路並迸發勃勃生機的當代新農村建設富有成效,下面是本站小編收集整理的關於《塘約道路》的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塘約道路》黨員讀後感

  塘約道路讀後感範文【1】

《塘約道路》指引中國農村前進方向,塘約道路是有遠見的當地領導幹部率民衆放下包袱、輕裝上陣、集思廣益、羣策羣力,走農村集體所有制發展道路並迸發勃勃生機的當代新農村建設富有成效,傳承實踐的模範示範村。 塘約實踐的深遠意義,不僅可複製帶動廣大農村地區和世代居住的村民富了“米袋子”,也暖了心窩子,生活有了盼頭,發自內心的歡樂重新盪漾在偏遠鄉村男女老少或爽朗或銀鈴般的笑聲裏。 這是久違的感動,這是中國百姓的福音。塘約道路是中國共產黨人心繫人民羣衆,實事求是、想盡千方百計爲人民服務的新農村建設嶄新實踐。 祝賀宏甲老師又一黃鐘大呂之作問世。

本人主要從四個方面談談學習《塘約道路》的感受。首先是塘約道路的獨特性。2014年,塘約村遭到了特大洪水災難,面臨絕境的塘約村,窮則思變,災後僅僅兩年的時間,從一個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變成了擁有200萬資產,90%的村民返鄉創業的集體化村莊。塘約道路“特”在以村爲單位抓精準扶貧。其次是“人”在塘約脫貧中的積極作用。村支書左文學艱苦奮鬥、敢闖敢幹、無私奉獻的精神是誕生《塘約道路》的關鍵,返鄉農民工是塘約鉅變的生力軍。再次是中央政策在塘約脫貧中的“活用”。用好政策不簡單,“用活”政策更不簡單!我們在農村抓扶貧工程,最關鍵的問題是解決中央政策的落實、執行的問題。目前我們的幹部在抓精準扶貧工作時,對政策的理解力、落實力、執行力三個方面存在着一些問題。塘約在這三個方面堪稱對中央政策理解、落實和執行的典範,我們各級幹部應該好好學習。最後是啓示與思考。《塘約道路》與“畢節實踐”在很大程度上是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就畢節而言,激活創新因,才能決勝精準脫貧;着力解決思想貧困問題,是推進畢節精準扶貧進程的前提;提高政策的理解力、執行力是決勝精準脫貧的礎;找準問題,因地施策是決勝精準脫貧的重點;科學編制嚴謹的產業規劃,是決勝精準脫貧的根本;正確引領輿論是決勝精準脫貧的關鍵。當然,畢節的幾千個村都不同於塘約,在畢節精準扶貧工程中發生的種種“奇蹟”和創新,除了畢節人的智慧勇氣外,更多的可能還是要回到試驗區建立以來的歷史中去尋找答案,要找出“一以貫之”的“歷史和人文的因素”。《塘約道路》不可以搬到畢節的每個村,但他的經驗和精神可以複製到每個村。

  塘約道路讀後感範文【2】

通過對《塘約道路》的深入學習和到塘約村參觀學習,本人有四個方面的深刻認識。一是塘約村在發展的道路上進行了有益探索,找準了一條發展路子。塘約村建立了村寨一體的合作社,村民自願把土地的承包經營權等流轉到新成立的合作社,改變先前土地產出率不高,商品率更低的落後狀況,生產的組織化和產業化煥然一新,塘約村鞏固了集體所有制,進而實現同步小康、共同致富。二是塘約村特別重視黨的層政權,選舉了一個好的領導班子。塘約村在層政權建設方面最重要的一條經驗是黨支部管全村,村民管黨員;創造出駕照式評分扣分管理模式,塘約村的種種變化,村黨支部發揮了戰鬥堡壘作用。三是塘約村特別重視村莊治理,營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塘約村通過村支兩委和村民代表大會,研究制定了規範村民行爲的`“紅九條”,實行村民自治。四是塘約村善於改革創新,用活了農村資產資源。塘約村通過“七權”同確,成立土地流轉中心、股份合作中心、金融服務中心、營銷信息中心,賦予土地產權流轉、入股、抵押、收益權能,探索實施“合股聯營、村社一體”發展路徑和“稻魚共生、休閒觀光、科技示範”發展思路,創新“金土地貸”、“房惠通”和“特惠貸”等信貸產品,鼓勵村民用自己的土地經營權參社入股,合股聯營,通過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實現了從省級二類貧困村向“小康示範村”的華麗轉變,成功走出了一條獨具塘約特色的“塘約道路”。結合實際,我們要做好三個方面的工作。一要建好層這個組織。二要用好羣衆這個主體。三要走好改革這條路子。

  塘約道路讀後感範文【3】

4月6日,全市學習《塘約道路》經驗座談會召開。受市委常委、市委宣傳部部長何雲江委託,會議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市委講師團團長劉羣峯主持。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委講師團、市扶貧辦等單位有關負責同志,部分縣(區)分管扶貧工作的副縣(區)長(副主任)、扶貧辦主任、鄉鎮黨委書記、村黨支部書記,各縣(區)黨委(黨工委)宣傳部(政治部)分管理論工作的副部長(副主任),駐村幹部代表等30人蔘加座談。

王宏甲是中國作家協會報告文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報告文學學會副會長、著名文學家。他長期關注中國社會現實,多次深入貴州省安順市及塘約村採訪,寫出了這部《塘約道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塘約道路》敘述了安順市平壩區貧困村塘約在2014年被一場大洪水洗劫後更加貧困,村黨支部帶領羣衆成立了“村社一體”合作社,抱團發展,走集體化道路,短短兩年時間,就實現了從省級二級貧困村向“小康示範村”的華麗轉身。外出打工的青壯年紛紛返回家鄉,“留守兒童”的生活結束了,人們充滿希望地勞動着。

《塘約道路》書中揭示:一個好社會,不是有多少富翁,而是沒有窮人。塘約道路不僅僅是一個脫貧的故事。塘約的變化是在集體所有制得到鞏固,黨支部的領導作用得到加強的情況下迅速發揮出優勢。前者是經濟礎,後者是上層建築,二者的高度統一是當今所迫切需要的。這是在層築牢共產黨的執政礎,走一條使每個農民的切身利益,都能夠得到保障的同步小康的道路。

與會人員一致認爲,《塘約道路》是當代非常優秀的報告文學作品,視線聚焦貴州農村,講述了中國社會的故事,講述了農村改革開放的故事、普通百姓的故事,展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層的成功實踐,具有深遠意義。通過認真閱讀《塘約道路》,瞭解塘約的蝶變之路,在塘約窮則思變的大膽改革中深受教育和啓發。紛紛表示,將深入學習塘約經驗,圍繞“113攻堅戰”戰略部署,進一步理清思路,找準路徑,增強信心,以更加昂揚的鬥志和幹事創業的精氣神,銳意推進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着力破解制約農業農村發展的難題,爲如期實現同步小康目標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