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範文 > 讀後感 > 塘約道路讀後感1000字

塘約道路讀後感1000字

推薦人: 來源: 閱讀: 2.45W 次

導語:由中宣部《黨建》雜誌社和人民出版社共同主辦的“塘約基層建設經驗座談會暨《塘約道路》研討會”在北京全國人大會議中心舉行。下面是塘約道路讀後感,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塘約道路讀後感1000字

  塘約道路讀後感範文【1】

學習實踐塘約村“黨支部管全村、村民管黨員幹部”的經驗,爲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塘約村黨總支統領下的行政組織有村委會、合作社、老年協會、婦女創業聯合會、產權改革辦、紅白酒席理事會6個機構,6個機構一把手都是黨總支委員,確保黨支部建到協會和專業隊伍(公司),強化了黨組織對全村的管理和領導核心作用。本人認爲,堅持黨建引領發展,必須從最基層抓起,使最基層的組織、細胞和普通黨員強化在黨憂黨、在黨言黨、在黨爲黨的意識,充分發揮戰鬥堡壘作用和先鋒模範作用,爲脫貧攻堅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學習實踐塘約村“‘紅9條’村規”治“出文明新風”的經驗,激發羣衆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內生動力。

塘約村把村規民約作爲村民自治的利器,將濫辦酒席、不講誠信、不贍養父母等不文明、不誠信、不道德的行爲寫進村規民約,編制塘約村“紅9條”制度,凡違反“紅9條”規定的村民一律納入“黑名單”進行爲期三個月的考察管理,考察期內取消享有的榮譽稱號及部分優惠政策,考察合格後方可退出“黑名單”。本人認爲,農村的脫貧攻堅、致富奔小康,除了抓好抓實產業扶貧、基礎設施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硬件外,還必須激發廣大人民羣衆想脫貧、能致富、謀發展的內生動力,發揮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凝聚正能量,消除負能量,才能凝心聚力、形成合力實現小康夢。

  塘約道路讀後感範文【2】

《塘約道路》這本書用報告文學的形式,記述了貴州省安順市塘約行政村黨支部書記左文學,將一個遭遇大洪水災難、瀕臨絕境的山村的村民組織起來,成立農民合作社的故事。塘約道路爲農村扶貧工作提供了一個新的模式,新的經驗;爲全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一個成功的範例,爲三農工作提供了一個新思路,爲農村未來建設開闢了一個新的路標。

2014年百年不遇的洪水席捲了塘約的村莊。瀕臨絕境,塘約的村民們卻選擇了一條組織起來的道路:以黨支部爲領導核心,建立起“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的新型集體組織。由此,塘約從災難中貧困中崛起。災後兩年,塘約從一個村集體經濟空殼村,變成擁有200萬資產、吸引90%的村民返鄉安居樂業的集體化村莊。放眼中國,太多的村莊遭遇留守、空巢的孤寂,隨着生產和生活開支的無情上漲,還有相當的村民陷入增收難脫貧的困境。

作者在書中貫穿了一個觀點:一個好社會,不是有多少富豪,而是沒有窮人。這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根本體現。過去我們在扶貧工作中爲了追求扶貧資金的經濟效益,往往要求農民有了項目纔可以爭取到扶貧資金,結果是扶了村裏的強者,漠視了村裏的貧困者,這就違背了扶貧工作的初衷。而扶持村集體,集體纔有能力幫助貧困村民脫困致富。扶貧工作才能落實到根子上。農民有了集體組織依靠,才能制度性地得到政府扶貧工作帶來的實惠,扶貧工作也纔能有一個一勞永逸的長久效果。

  塘約道路讀後感範文【3】

近這段時間,安順市平壩區的塘約村很熱鬧。自從去年年底人民出版社出版了報告文學《塘約道路》,中宣部《黨建》雜誌社舉辦了“塘約基層建設經驗座談會”以來,塘約村這個人口只有3300多人的小山村,今年以來就接待了來自全國各地的上百個學習考察組。三年前的塘約村,村民年人均純收入只有3000多塊錢,如今卻突破萬元,翻了近三倍,村集體經濟從不到4萬元增加到202萬元。三年時間,如此快速發展的祕訣究竟在哪裏?是大家都想探究的問題。本欄目也派出兩路記者到塘約村採訪,尋找“塘約之變”的關鍵和根本,希望爲眼下正緊鑼密鼓推進的脫貧攻堅春季攻勢提供可以複製的做法和經驗。今天,我們來看第一集——《塘約村的新鮮事》。

安順平壩縣塘約村,原本就處在貧困之中,是省級二級貧困村,但2014年夏季的一場洪水更是毀壞了他們原本的生活,本是貧困不堪的村莊更是雪上加霜。逼到絕境的塘約村開始反思發展之路:改革。改革是中國歷史進程發展的重要因素,中國歷史不就是在不斷改革中前進的嗎?窮則變,變則通,通則達。

唯有探索改革新道路,才能改變如今的窘境。古有商鞅變法、永貞革新、慶曆新政、王安石變法、孝文帝改革、張居正改革、戊戌變法等等,古人尚且能夠通過改革推進社會的進步,今人有何不能呢?在這樣的情況下,爲了“拔窮根”,走上“小康路”,塘約村在村支書左文學等的帶領下,突破固有的發展模式,探索確權、賦權、易權之路,以“三權”促“三變”,激活農村沉睡資源,整合城鄉資源要素,賦予農民更多財產權利,讓貧困中的農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正如“山窮水復疑無路”,改革之後實現了“柳暗花明又一村”。塘約道路不僅是平壩塘約村的改革之路,也是改變塘約村及村民命運之路,更是激發和鼓舞中國無數農村和農民改變命運的動力。結合塘約村的先進改革經驗,織金縣今年將以“創新發展、同步小康”爲統領,全面推進“小康六項行動計劃”,以“六個精準”爲切入點,按照“重心下移、關口前移、力量下沉”的要求,堅持發展要素向貧困區域聚集、攻堅力量向貧困領域擺佈、產業佈局向貧困村組延伸、扶貧措施向貧困人口集中“四向發力”,全力實施精準扶貧“六個到村到戶”“五個一批”工程,確保全面完成上級下達的貧困人口脫貧、貧困村出列、貧困鄉鎮“摘帽”工作任務。